CN220439506U -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9506U
CN220439506U CN202321984143.1U CN202321984143U CN220439506U CN 220439506 U CN220439506 U CN 220439506U CN 202321984143 U CN202321984143 U CN 202321984143U CN 220439506 U CN220439506 U CN 220439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ection
magnetic conduction
arc
arc stri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41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翔
肖体锋
王剑
郑乾俊
张森
陈瀚柳
王东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41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9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9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9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触头结构包括触头组件,触头组件包括触头和引弧件。其中,触头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触头段,多个触头段围合成容纳槽;引弧件包括导磁部和引弧部,导磁部包括多个与触头段一一对应的导磁段,位于导磁部的第一端的导磁段延伸形成引弧部,且导磁部设置于容纳槽内,引弧部设置于容纳槽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当电流依次经过多个触头段时会产生磁场,导磁部能够增加磁吹力,进而使触头产生的电弧更加快速地转移至引弧部上,有效提高电弧的移动速度,延长触头结构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是低压电器领域中常用的控制元件,具有使用量大,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当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后,电流流过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带动接触器的动触头相对于静触头动作,以达到控制负载电路闭合或断开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交流接触器断开和闭合的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电弧通过灭弧组件熄灭。而通常情况下,电弧的移动速度不够快,会导致电弧消除不及时,进而会导致触头结构的烧损,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结构,能提高电弧的移动速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触头结构,包括触头组件,所述触头组件包括:
触头,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触头段,多个所述触头段围合成容纳槽;
引弧件,包括导磁部和引弧部,所述导磁部包括多个与所述触头段一一对应的导磁段,位于所述导磁部的第一端的所述导磁段延伸形成所述引弧部,至少部分所述导磁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引弧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外。
可选地,所述触头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触头段、第二触头段和第三触头段,所述第一触头段、所述第二触头段和所述第三触头段围合成所述容纳槽;
所述导磁部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导磁段、第二导磁段和第三导磁段,所述第二导磁段、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磁段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导磁段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触头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触头段、第二触头段和第三触头段,所述第一触头段、所述第二触头段和所述第三触头段围合成所述容纳槽;
所述导磁部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导磁段、第二导磁段和第三导磁段,所述第二导磁段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磁段和所述第三导磁段,所述第一触头段和所述第二触头段均置于让位槽内,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导磁段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磁段与所述引弧部共面设置,或所述第一导磁段与所述引弧部之间呈阶梯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第三导磁段的内表面向外延伸有增磁部,所述增磁部朝向所述第一导磁段弯折设置,所述增磁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位于所述导磁部的第二端的所述导磁段延伸形成有引弧段,所述引弧段与所述引弧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引弧部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引弧段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起插接于所述限位孔内。
可选地,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触头组件。
可选地,所述触头上设置有触点,所述引弧部凸出于所述触点设置,或所述引弧部与所述触点共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触头灭弧组件,包括灭弧组件和上述的触头结构,所述触头结构与所述灭弧组件对应设置,所述引弧件能通过所述引弧部将电弧引至所述灭弧组件,所述灭弧组件用于熄灭电弧。
可选地,述触头结构包括两个所述触头组件,所述灭弧组件包括两组与所述触头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的灭弧栅片,每组所述灭弧栅片的数量均设置有多个,两组所述灭弧栅片之间设置有引弧片。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当电流依次经过多个触头段时会产生磁场,而导磁段与触头段一一对应,且置于由触头段围合成的容纳槽内,使导磁部能够增加磁吹力,进而使触头产生的电弧更加快速地转移至引弧部上,有效提高电弧的移动速度,延长触头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器,通过触头结构能快速将电弧引至灭弧组件,以使电弧快速熄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灭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触头与触点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引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引弧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引弧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引弧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触头结构;110、触头组件;111、触头;1112、容纳槽;112、触点;113、引弧件;1131、导磁部;11311、导磁段;1132、引弧部;11321、通孔;11322、限位凸起;1133、引弧段;11331、限位孔;114、接触板;120、基座;121、限位槽;
200、灭弧组件;210、灭弧栅片;220、边缘灭弧栅片;230、引弧片;240、灭弧罩;250、顶盖;251、通气孔;
310、第一触头段;320、第二触头段;330、第三触头段;
410、第一导磁段;420、第二导磁段;430、第三导磁段;
710、让位槽;720、增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触头结构100和灭弧组件200。
具体地,触头结构100与灭弧组件200对应设置,引弧件113能将电弧引至灭弧组件200,灭弧组件200用于熄灭电弧。
进一步地,触头结构100包括触头组件110,触头组件110包括触头111和引弧件113。其中,触头11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触头段,多个触头段围合成容纳槽1112;引弧件113包括导磁部1131和引弧部1132,导磁部1131包括多个与触头段一一对应的导磁段11311,位于导磁部1131的第一端的导磁段11311延伸形成引弧部1132,至少部分导磁部1131设置于容纳槽1112内,且引弧部1132设置于容纳槽1112外。其中,引弧件113能通过引弧部1132将电弧引至灭弧组件200。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器通过触头结构100能快速将电弧引至灭弧组件200,以使电弧快速熄灭。具体地,触头结构100中,多个依次连接的触头段围合成容纳槽1112,基于电磁原理可知,当电流依次经过多个触头段时会产生磁场,而导磁段11311与触头段一一对应,且置于由触头段围合成的容纳槽1112内,使导磁部1131能够增加磁吹力,进而使触头111产生的电弧更加快速地转移至引弧部1132上,有效提高电弧的移动速度,延长触头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于本实施例中,触头111上设置有触点1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引弧部1132凸出于触点112设置,或引弧部1132与触点112共面设置,在导磁部1131的作用下,电弧能更加快速地转移至引弧部1132上。其中,导磁部1131的第一端的导磁段11311与引弧部1132之间呈阶梯状设置,方便成型。优选地,引弧部1132与位于触头111的第一端的触头段平行设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触头111和引弧件113均可以通过弯折成型。
具体地,触点112设置于位于触头111的第一端的触头段1111上,且触点112位于容纳槽1112的外侧。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触头111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触头段310、第二触头段320和第三触头段330,第一触头段310、第二触头段320和第三触头段330围合成容纳槽1112;导磁部1131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导磁段410、第二导磁段420和第三导磁段430,第二导磁段420、至少部分第一导磁段410和至少部分第三导磁段430均设置于容纳槽1112内。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导磁段410延伸形成有引弧部1132为例,第一触头段310、第二触头段320和第三触头段330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场稳定,稳定增加导磁部1131磁吹力,进而使第一触头段310产生的电弧更加快速地转移至引弧部1132上,有效提高电弧的移动速度,延长触头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以第一导磁段410延伸形成有引弧部1132为例,触点112设置于第一触头段310上,第一触头段310的触点112产生电弧。
具体地,以第一导磁段410延伸形成有引弧部1132为例,第一导磁段410与引弧部1132之间呈阶梯状设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头段310和第三触头段330平行设置,第一触头段310和第三触头段330均与第二触头段320垂直设置,电流依次经过第一触头段310、第二触头段320和第三触头段330时,能产生稳定的磁场。进一步地,第一导磁段410和第三导磁段430平行设置,第一导磁段410和第三导磁段430均与第二导磁段420垂直设置,第三导磁段430与第三触头段330固定连接,结构紧凑,方便触头111与引弧件113之间的定位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触头组件110还包括与位于触头111的第二端的触头段连接的接触板114,接触板114用于电连接外部导体,方便接线。以触头1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触头段310、第二触头段320和第三触头段330为例,接触板114与第三触头段330搭接,且接触板114与第三触头段330平行设置,结构紧凑,方便安装于接触器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触头111的第二端的触头段延伸形成有接触板114,即触头111和接触板114一体化设计。
具体地,接触板114上设置有呈矩阵排布的凸点或凹槽,以保证接线质量。
示例性地,以第三触头段330延伸形成有接触板114为例,第三导磁段430和第三触头段330搭接,且可以通过螺接件(未示出)和紧固件(未示出)固定连接,螺接件可以依次穿设第三导磁段430和第三触头段330并与紧固件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引弧部1132上设置有通孔11321,通孔11321与螺接件对应设置,螺丝刀可以穿设通孔11321以旋拧螺栓。当然,第三导磁段430和第三触头段330也可以通过铆接、焊接或其他的方式连接,本申请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以接触板114与第三触头段330搭接为例,接触板114和第三导磁段430分别位于第三触头段330的两侧,螺接件可以依次穿设第三导磁段430、第三触头段330和接触板114并与紧固件螺纹连接,以实现三者之间的固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位于导磁部1131的第二端的导磁段11311延伸形成有引弧段1133,引弧段1133与引弧部1132连接,以防止引弧件113变形,有效保证引弧件113的结构稳定性,且引弧部1132上的电弧能爬至引弧段1133上,再由引弧段1133引至灭弧组件200,能使引弧件113具有更好的引弧效果。以导磁部11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磁段410、第二导磁段420和第三导磁段430为例,第三导磁段430延伸形成有引弧段1133。进一步地,第三导磁段430与引弧段1133可以垂直设置。
示例性地,引弧件113弯折依次形成引弧部1132、第一导磁段410、第二导磁段420、第三导磁段430和引弧段1133。
具体地,引弧部1132设置有限位凸起11322,引弧段1133上开设有限位孔11331,限位凸起11322插接于限位孔11331内,有效保证引弧件113的结构稳定性。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触头结构100还包括基座120,基座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触头组件110。当触头组件110设置有多个时,基座120的设置,使多个触头组件110相对固定,即模块化,方便触头结构100安装于接触器内。示例性地,基座120呈长方形状,基座12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触头组件110。
具体地,基座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121,每个限位槽121内均设置有一个触头组件110,通过限位槽121能实现触头组件110与基座120的定位组装。
具体地,紧固件可以嵌设于限位槽121内,以方便通过螺栓固定触头组件110。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灭弧组件200包括多个灭弧栅片210,引弧件113能将电弧引至多个灭弧栅片210之间通过灭弧栅片210切割电弧,以达到灭弧的效果。
示例性地,触头结构100可以包括多个触头组件110,且触头组件110的个数依据接触器的具体结构而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5所示,以触头结构100包括两个触头组件110为例,灭弧组件200包括两组与触头组件110一一对应设置的灭弧栅片210,每组灭弧栅片210的数量均设置有多个,以分别切割熄灭两个触头组件110产生的电弧,有效保证灭弧组件200能够完全熄灭电弧。
进一步地,两组灭弧栅片210之间设置有引弧片230,引弧片230可以短接两组灭弧栅片210之间的电弧,降低触点112承受的容量,能进一步地延长触头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引弧片230弯折形成,包括形状呈U形设置的中间部以及中间部两个侧臂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引弧片230通过中间部卡接在灭弧罩240上,引弧片230通过弯折部吸引电弧,以实现短接两组灭弧栅片210之间电弧的目的。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一组的灭弧栅片210的外侧设置有一个与灭弧栅片210并排设置的边缘灭弧栅片220,另一组的灭弧栅片210的外侧不设边缘灭弧栅片220。当然,两组灭弧栅片210的外侧均设置有一个边缘灭弧栅片220,或两组灭弧栅片210的外侧均不设边缘灭弧栅片220,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边缘灭弧栅片220的一组灭弧栅片210对应的引弧件113未设置引弧段1133,通过边缘灭弧栅片220的设置,可以使引弧件113通过引弧部1132将电弧更加快速地引至边缘灭弧栅片220,进而使电弧更加快速地引至灭弧栅片210之间;未设有边缘灭弧栅片220的一组灭弧栅片210对应的引弧件113设置有引弧段1133,引弧段1133延伸至该组的最外侧的灭弧栅片210的侧面,引弧件113通过引弧段1133将电弧更加快速地引至灭弧栅片210之间。
示例性地,为使引弧部1132上的电弧能快速爬至边缘灭弧栅片220上,边缘灭弧栅片220可以为U形灭弧栅片,U形灭弧栅片的横截面呈U型。在本实施例中,引弧部1132可以延伸至边缘灭弧栅片220所形成的U型槽内,以实现更好地引弧效果。进一步地,边缘灭弧栅片220的两个侧臂均向外弯折形成有延伸部,以方便固定。
进一步地,接触器还包括灭弧罩240和顶盖250,灭弧栅片210、边缘灭弧栅片220以及引弧片230均设置于灭弧罩240与顶盖250围合成的空间内,顶盖250上开设有通气孔251。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结构100中的引弧件113的结构不同于实施例一,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以导磁部1131包括依次弯折的第一导磁段410、第二导磁段420和第三导磁段430以及触头111包括依次弯折的第一触头段310、第二触头段320和第三触头段330为例,第二导磁段420上开设有让位槽710,让位槽710可以延伸至第一导磁段410和第三导磁段430,第一触头段310和第二触头段320均置于让位槽710内,且至少部分第三导磁段430设置于容纳槽1112内,即第三导磁段430位于第一触头段310和第三触头段330之间。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结构100的作用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示例性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导磁段410和引弧部1132共面设置,且引弧部1132凸出于触点112设置,或引弧部1132与触点112共面设置,使电弧能更加快速地转移至引弧部1132上。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第一导磁段410和引弧部1132之间呈阶梯状设置,且引弧部1132凸出于触点112设置,或引弧部1132与触点112共面设置,使电弧能更加快速地转移至引弧部1132上。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让位槽710位于第三导磁段430的内表面向外延伸有增磁部720,增磁部720朝向第一导磁段410弯折设置,增磁部720设置于容纳槽1112内,增磁部720的设置能进一步地加快电弧的移动速度。示例性地,增磁部720朝向第一导磁段410弯折呈U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结构100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组件(110),所述触头组件(110)包括:
触头(11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触头段,多个所述触头段围合成容纳槽(1112);
引弧件(113),包括导磁部(1131)和引弧部(1132),所述导磁部(1131)包括多个与所述触头段一一对应的导磁段(11311),位于所述导磁部(1131)的第一端的所述导磁段(11311)延伸形成所述引弧部(1132),至少部分所述导磁部(1131)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12)内,且所述引弧部(1132)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1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111)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触头段(310)、第二触头段(320)和第三触头段(330),所述第一触头段(310)、所述第二触头段(320)和所述第三触头段(330)围合成所述容纳槽(1112);
所述导磁部(1131)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导磁段(410)、第二导磁段(420)和第三导磁段(430),所述第二导磁段(420)、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磁段(410)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导磁段(430)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111)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触头段(310)、第二触头段(320)和第三触头段(330),所述第一触头段(310)、所述第二触头段(320)和所述第三触头段(330)围合成所述容纳槽(1112);
所述导磁部(1131)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导磁段(410)、第二导磁段(420)和第三导磁段(430),所述第二导磁段(420)上开设有让位槽(710),所述让位槽(710)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磁段(410)和所述第三导磁段(430),所述第一触头段(310)和所述第二触头段(320)均置于让位槽(710)内,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导磁段(43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段(410)与所述引弧部(1132)共面设置,或所述第一导磁段(410)与所述引弧部(1132)之间呈阶梯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710)位于所述第三导磁段(430)的内表面向外延伸有增磁部(720),所述增磁部(720)朝向所述第一导磁段(410)弯折设置,所述增磁部(72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导磁部(1131)的第二端的所述导磁段(11311)延伸形成有引弧段(1133),所述引弧段(1133)与所述引弧部(113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部(1132)设置有限位凸起(11322),所述引弧段(1133)上开设有限位孔(11331),所述限位凸起(11322)插接于所述限位孔(113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120),所述基座(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触头组件(11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111)上设置有触点(112),所述引弧部(1132)凸出于所述触点(112)设置,或所述引弧部(1132)与所述触点(112)共面设置。
10.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灭弧组件(200)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结构(100),所述触头结构(100)与所述灭弧组件(200)对应设置,所述引弧件(113)能通过所述引弧部(1132)将电弧引至所述灭弧组件所述灭弧组件(200)用于熄灭电弧。
CN202321984143.1U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Active CN220439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4143.1U CN220439506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4143.1U CN220439506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9506U true CN220439506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3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4143.1U Active CN220439506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9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82787B (fi) Elektrisk omkopplingsanordning.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US20240297008A1 (en) High-voltage dc relay
CA1241988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20439506U (zh)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CN108400061B (zh) 高压直流通断器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CN218482157U (zh)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KR101934275B1 (ko) 가동 접점 지지 기구를 갖는 기밀형 직류 스위칭 장치
CN214378206U (zh) 一种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
CN212257297U (zh) 抗短路电流的触头装置
CN116745875A (zh) 断路器、配电盘和线圈单元
CN221573828U (zh)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08666164B (zh)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CN221573829U (zh)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08010809B (zh) 提升开关模块和底座联接强度的插拔式小型断路器
CN108010808B (zh) 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底座
CN222015314U (zh) 增大触点间隙的继电器
CN114242532B (zh) 一种电磁式开关模组
CN221766649U (zh) 静触头组件与电气装置
CN218730660U (zh)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CN220358360U (zh) 端子和铜排防转连接结构以及高压配电盒
CN221573830U (zh)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13410103B (zh) 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CN220796434U (zh) 一种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防护结构以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