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5181U - 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5181U
CN220435181U CN202321756961.6U CN202321756961U CN220435181U CN 220435181 U CN220435181 U CN 220435181U CN 202321756961 U CN202321756961 U CN 202321756961U CN 220435181 U CN220435181 U CN 220435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device
cavity
state
fastened
close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69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曼婷
孙昌玉
王宏林
王翠国
魏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69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5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5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5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紧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开口端与封闭端之间形成空腔,封闭端上远离空腔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用于与第一待固定件相卡合;第二本体包括主体和压合部,主体置于空腔内、且通过弹性件与封闭端连接,第二本体能够在空腔内螺旋式移动;第二本体相对第一本体具有初始状态和锁紧状态,当第二本体处于初始状态时,压合部位于第一位置;当第二本体处于锁紧状态时,压合部位于第二位置,用于与第一本体配合以卡固第二待固定件。本公开的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有效避免了拆装过程中工具触碰第二待固定件造成第二待固定件损坏的情况发生,解决了第二待固定件无法接地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PC行业中常采用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SSD)、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以及WiFi板等,对于上述部件的固定通常采用螺钉或塑件,需要借助螺丝刀等工具来组装螺钉。在螺丝进行拆装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螺丝刀触碰电子元器件的风险,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进而需要重工修复,作业过程复杂,效率较低;还会产生螺钉丢失的风险。若通过塑件进行紧固,塑件无法与SSD、PCB或WiFi板等电子元器件一起接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紧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封闭端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封闭端上远离所述空腔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与第一待固定件相卡合;以及第二本体,包括主体和压合部,所述主体置于所述空腔内、且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封闭端连接,所述第二本体能够在所述空腔内螺旋式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的轴向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初始状态和锁紧状态,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压合部位于一第一位置,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压合部位于一第二位置,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配合以卡固第二待固定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空腔的腔壁开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滑道,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滑道的两端部,所述滑道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周向上倾斜设置。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开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封闭端设置。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还包括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二端相连通、且相对所述第二端于靠近所述开口端的一侧设置。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卡设于所述导向部内,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卡槽内。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相连接的限位部,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封闭端对应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周、且位于所述限位槽外,以使所述限位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本体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限位槽的限位下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压合部连接,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二待固定件相抵接。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压合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连接。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紧固结构,包括插板、第一待固定件和第二待固定件,还包括有如上述任意一项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紧固装置,所述第二待固定件与所述插板插合,所述第二待固定件通过所述紧固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待固定件。
本公开中,由于紧固装置的第一本体能够与第一待固定件相卡合,第二本体通过弹性件与第一本体连接,使第二本体在第一本体的空腔内螺旋式移动、且能够在初始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转换,当第二本体处于锁紧状态时,压合部由第一位置螺旋式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处的压合部能够与第一本体配合卡固第二待固定件。由此,本公开的紧固装置无需借助螺钉和螺丝刀对第二待固定件进行拆装,有效避免了拆装过程中螺丝刀触碰第二待固定件造成第二待固定件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解决了第二待固定件无法接地的问题,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本公开的紧固装置适应性强,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第二待固定件。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紧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紧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二本体处于锁紧状态);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紧固装置的第一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紧固装置的第二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紧固装置的整体结构剖示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紧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弹性件;4、第一待固定件;5、第二待固定件;10、导向部;11、开口端;12、封闭端;13、定位柱;21、主体;22、压合部;23、凸出部;24、限位部;25、止挡部;26、手持部;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03、滑道;104、卡槽;112、空腔;121、限位槽;231、第一凸部;232、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5所示,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紧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第一本体1包括开口端11和封闭端12,开口端11与封闭端12之间形成空腔112,封闭端12上远离空腔11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3,定位柱13用于与第一待固定件相卡合。第二本体2包括主体21和压合部22,主体21置于第一本体1的空腔112内、且通过弹性件3与封闭端12连接,第二本体2能够在空腔112内螺旋式移动。其中,第二本体2在第一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相对第一本体1具有初始状态和锁紧状态,当第二本体2处于初始状态时,压合部22位于一第一位置,弹性件3处于第一状态;当第二本体2处于锁紧状态时,压合部22位于一第二位置,用于与第一本体1配合以卡固第二待固定件,弹性件3处于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1为金属材质,第二本体2为塑性材料,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第一位置为当第一本体1固定于第一待固定件后,压合部22远离第二待固定件的位置处;第二位置为当第一本体1固定于第一待固定件后,压合部22相对位于第二待固定件的上方、且能够将第二待固定件接触压合于压合部22与第一本体1之间的位置处。紧固装置在未使用时,第二本体2通常处于初始状态,第二待固定件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SSD、PCB或WiFi板等电子元器件,第一待固定件上设置有卡孔,第一本体1上的定位柱13能够与卡孔卡合限位,防止紧固装置发生转动,并且保证在第一本体1与第一待固定件固定时,第二本体2首先处于初始状态,压合部22位于第一位置处,以避免第一本体1焊错方向。弹性件3的第一状态为弹性件3在第一本体1的空腔112内的最大放松状态,当第二本体2由初始状态向锁紧状态转变,第二本体2在第一本体1的空腔112内螺旋式下降,此时弹性件3受力压缩至第二状态,因此,弹性件3的第二状态为压合部22卡固第二待固定件后,弹性件3所处的压缩状态。
由此,本公开的紧固装置无需借助螺钉和螺丝刀对第二待固定件进行拆装,有效避免了拆装过程中螺丝刀触碰第二待固定件造成第二待固定件损坏的情况发生,由于第一本体1为金属材质,同时解决了第二待固定件无法接地的问题,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本公开的紧固装置适应性强,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第二待固定件。
参照图3所示,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本体1上、且位于第一本体1的空腔112的腔壁开设有导向部10,导向部10包括第一端101、第二端102和滑道103,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位于滑道103的两端部,滑道103在第一本体1的周向上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滑道103在第一本体1的周向上倾斜设置,能够对第二本体2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二本体2能够在第一本体1的空腔112内能够螺旋式上升或下降。
具体地,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第一端101与第一本体1的开口端11相连通,第二端102靠近第一本体1的封闭端12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101与第一本体1的开口端11相连通,以便于第二本体2与第一本体1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示,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导向部10还包括卡槽104,卡槽104与导向部10的第二端102相连通、且相对导向部10的第二端102于靠近第一本体1的开口端11的一侧设置。此外,第二本体2的主体21上设置有凸出部23,凸出部23卡设于导向部10内,当第二本体2处于初始状态时,凸出部23位于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当第二本体2处于锁紧状态时,凸出部23位于卡槽10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为导向槽,通过设置第一端101,能够使第二本体2主体21上的凸出部23由第一端101导入滑道103。当第二本体2由初始状态向锁紧状态转变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凸出部23由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开始沿滑道103移动,使第二本体2螺旋式下降,此时弹性件3压缩蓄力,当凸出部23滑动到导向部10的第二端102时,松开外力,弹性件3回弹使凸出部23由第二端102向上卡入卡槽104内,完成固定,此时第二本体2转换为锁紧状态。其中,凸出部23呈柱状,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的宽度小于凸出部23的最大直径,在实际组装时,通过第一端101开口处的弹性形变以及凸出部23的弹性形变、将凸出部23压入导向部10内,并且以此防止当第二本体2由锁紧状态转变为初始状态时,弹性件3回弹导致的凸出部23从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脱出。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凸出部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232,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232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232整体形成柱状结构,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的宽度小于该柱状结构的最大直径,通过设置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232,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232之间形成间隙,使凸出部23卡入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时,在挤压下可受力变形,并且防止当第二本体2由锁紧状态转变为初始状态时,弹性件3回弹导致的凸出部23从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脱出。
参照图5所示,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2还包括与主体21相连接的限位部24,在第一本体1的空腔112内,封闭端12对应设置有限位槽121,限位部24至少部分地位于限位槽121内,弹性件3套设于限位部24的外周、且位于限位槽121外,以使限位部24能够沿第一本体1的轴向移动。其中,弹性件3在限位槽121的限位下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件3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的过程中,还具有一第三状态,当弹性件3处于第一状态时,弹性件3为在第一本体1的空腔112内所处的最大放松状态,此时第二本体2处于初始状态;当第二本体2由初始状态向锁紧状态转变,凸出部23滑动至导向部10的第二端102时,弹性件3处于第三状态,此时弹性件3的压缩量达到最大;随后,松开外力,第三状态下的弹性件3回弹至第二状态,使凸出部23由第二端102向上卡入卡槽104内,此时第二本体2转换为锁紧状态。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2还包括止挡部25,止挡部25与压合部22连接,当第二本体2处于锁紧状态时,止挡部25与第二待固定件相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止挡部25,以确保第二本体2不会旋转过度,从而保证了对第二待固定件锁付的可靠性。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2还包括手持部26,手持部26与压合部22远离主体21的一端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手持部26,使操作过程更加方便,便于对操作人员对第二本体2施加力的作用。
对于上述任意一项可实施方式中的紧固装置,第二本体2的主体21上凸出部23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凸出部23相对主体2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本体1上的导向部10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导向部10在第一本体1的周向上相对第一本体1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参照图6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紧固结构,包括插板、第一待固定件4和第二待固定件5,还包括有如上述任意一项可实施方式中的紧固装置,第二待固定件5与插板插合,第二待固定件5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第一待固定件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待固定件5通常为包括但不限于SSD、PCB或WiFi板等电子元器件,第二待固定件5上具有能够容置第二本体2的半圆形缺口,第一待固定件4上设置有卡孔。在对第二待固定件5与第一待固定件4进行锁付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将第一本体1上的定位柱13与第一待固定件4上的卡孔焊接固定,将第二待固定件5插入插板上的接口;随后将第二待固定件5下压,使相应部分的第二本体2容置于第二待固定件5的半圆形缺口内;然后向下按压第二本体2,使第二本体2在第一本体1的空腔112内螺旋式下降,压合部22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与第一本体1配合对第二待固定件5进行锁付,即,第二本体2由初始状态转换为锁紧状态,第二本体2主体21上的凸出部23卡入卡槽104中。在对第二待固定件5进行拆卸时,向下按压处于锁紧状态下的第二本体2,使凸出部23由卡槽104下移至导向部10的第二端102,此时弹性件3蓄力,松开外力后,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凸出部23顺着滑道103上升至导向部10的第一端101,即,第二本体2由锁紧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由此,紧固结构无需借助螺钉和螺丝刀等工具对第二待固定件5进行拆装,有效避免了拆装过程中螺丝刀触碰第二待固定件5造成第二待固定件5损坏的情况发生,由于第一本体1为金属材质,同时解决了第二待固定件5无法接地的问题,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本公开的紧固装置适应性强,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第二待固定件5。
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公开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公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1),包括开口端(11)和封闭端(12),所述开口端(11)与所述封闭端(12)之间形成空腔(112),所述封闭端(12)上远离所述空腔(11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3),所述定位柱(13)用于与第一待固定件相卡合;以及
第二本体(2),包括主体(21)和压合部(22),所述主体(21)置于所述空腔(112)内、且通过弹性件(3)与所述封闭端(12)连接,所述第二本体(2)能够在所述空腔(112)内螺旋式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本体(2)在所述第一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本体(1)具有初始状态和锁紧状态,当所述第二本体(2)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压合部(22)位于一第一位置,所述弹性件(3)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二本体(2)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压合部(22)位于一第二位置,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1)配合以卡固第二待固定件,所述弹性件(3)处于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空腔(112)的腔壁开设有导向部(10),所述导向部(10)包括第一端(101)、第二端(102)和滑道(103),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位于所述滑道(103)的两端部,所述滑道(103)在所述第一本体(1)的周向上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01)与所述开口端(11)相连通,所述第二端(102)靠近所述封闭端(1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0)还包括卡槽(104),所述卡槽(104)与所述第二端(102)相连通、且相对所述第二端(102)于靠近所述开口端(11)的一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的所述主体(21)上设置有凸出部(23),所述凸出部(23)卡设于所述导向部(10)内,当所述第二本体(2)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凸出部(23)位于所述第一端(101);当所述第二本体(2)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凸出部(23)位于所述卡槽(10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还包括与所述主体(21)相连接的限位部(24),在所述空腔(112)内,所述封闭端(12)对应设置有限位槽(121),所述限位部(24)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限位槽(121)内,所述弹性件(3)套设于所述限位部(24)的外周、且位于所述限位槽(121)外,以使所述限位部(24)能够沿所述第一本体(1)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弹性件(3)在所述限位槽(121)的限位下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还包括止挡部(25),所述止挡部(25)与所述压合部(22)连接,当所述第二本体(2)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止挡部(25)与所述第二待固定件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还包括手持部(26),所述手持部(26)与所述压合部(22)远离所述主体(21)的一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232),所述第一凸部(231)和所述第二凸部(232)之间具有间隙。
10.一种紧固结构,包括插板、第一待固定件(4)和第二待固定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所述第二待固定件(5)与所述插板插合,所述第二待固定件(5)通过所述紧固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待固定件(4)。
CN202321756961.6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Active CN220435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6961.6U CN220435181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6961.6U CN220435181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5181U true CN220435181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6961.6U Active CN220435181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5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7167B1 (en) Key switch
JP4507674B2 (ja) 電子機器用開閉筺体のヒンジ構造
US20070190197A1 (en) Mold with movable core insert
US20200141464A1 (en) Control device
US801194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lug, and socket
CN220435181U (zh) 一种紧固装置及紧固结构
US20220186758A1 (en) Fastening assembly and board-to-board assembled structure
US20140126958A1 (en) Locking mechanism
CN208461177U (zh) 一种基于电连接器的装配机构
US20230128386A1 (en) Pressable locat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chanism
CN111112970A (zh) 组装装置
EP3828911B1 (en) Push button
CN113732994A (zh) 一种用于组装服务器的辅助治具
CN110147144B (zh) 机壳以及包含所述机壳的主机
CN110043123B (zh) 过渡轴快装结构及所应用的锁具
CN109085883B (zh) 一种组合装置
CN220252140U (zh) 自动对芯治具
CN218697857U (zh) 易锁扣工件固定治具
CN219801149U (zh) 电池安装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952449B (zh) 电连接器及其扣具及扣具的组装方法
CN220105097U (zh) 拆装结构及按键测试装置
CN219843794U (zh) 紧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105605U (zh) 一种紧固件及紧固结构
CN220795743U (zh) 定位组件及机箱
EP4067675A1 (en) Threaded joint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