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3544U - 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3544U
CN220433544U CN202321963720.9U CN202321963720U CN220433544U CN 220433544 U CN220433544 U CN 220433544U CN 202321963720 U CN202321963720 U CN 202321963720U CN 220433544 U CN220433544 U CN 220433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wave
water
hydraulic structure
sh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637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向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9637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3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3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3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包括岸基、基石层、混凝土覆盖层、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消波块,岸基上方铺设有基石层,基石层上方设置有混凝土覆盖层,混凝土覆盖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坡面、行走通道以及第二坡面,第一坡面上设置有阶梯,阶梯两侧设置有导水槽,行走通道面向水面的一侧设置有安全护栏,行走通道上设置有过水涵洞,过水涵洞与导水槽的底部连通,第二坡面上设置有护岸石,护岸石上设置有水泥柱,第二坡面底端连接有消波块,导水槽能够将第一坡面、绿化带以及路面上的水快速向下疏导,消波块能够大幅消耗波浪的能量,水泥柱能够再次对波浪进行破碎,从而削弱其对坡面的冲击力,提高了整个水工结构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属于护岸工程水工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护岸工程指在河口、江、湖、海岸地区,对原有岸坡采取砌筑加固的措施,用以防止波浪、水流的侵袭、淘刷和在土压力、地下水渗透压力作用下造成的岸坡崩坍,护岸工程是为防止水流波浪的侧向侵蚀及局部冲刷而造成的坍岸等灾害,使主流线偏离被冲刷地段的保护工程设施,防护措施通常有直接加固岸坡,在岸坡植树种草,抛石或砌石护岸。
中国专利号:CN214737798U公开了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坡面以及第二坡面,第一坡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层、块石层、碎石层、覆盖层、甬路、护栏以及安全柱,护栏以防行人滑落,使用混凝土固定块石层中的块石,增加了整体的抗冲击性以及强度,在基层的延伸端设置了安全柱,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但是该设计在对抗波浪侵蚀的功能上主要依靠护岸结构各层体的本身的强度,对降低水流波浪本身的能量方面的功能设计不足,同时对于坡面的水流并未设计相应的水流通道,花坛、坡面以及路面上的水流回流缓慢且会大量通过人行阶梯流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亟需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在第一坡面上设置导水槽,能够将第一坡面、绿化带以及路面上的水快速向下疏导,并通过过水涵洞流向第二坡面及其下方的水体中,保持阶梯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基石层、混凝土覆盖层以及护岸石能够有效的降低波浪对岸基的侵蚀,通过设置消波块,能够在波浪行进的过程中大幅消耗其能量,从而削弱其对坡面的冲击力,提高结构的耐用性,通过设置水泥柱,能够再次对波浪进行破碎,削弱波浪的撞击力,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水工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包括岸基、基石层、混凝土覆盖层、第一坡面、第二坡面以及消波块,所述岸基上方铺设有基石层,所述基石层上方设置有混凝土覆盖层,所述混凝土覆盖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坡面、行走通道以及第二坡面,所述第一坡面上设置有阶梯,所述阶梯两侧设置有导水槽,所述行走通道面向水面的一侧设置有安全护栏,所述行走通道上设置有过水涵洞,所述过水涵洞与导水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坡面上设置有护岸石,所述护岸石上设置有水泥柱,所述第二坡面底端连接有消波块。
进一步地,所述岸基顶部设置有路面,所述第一坡面以及导水槽的顶部连接到路面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柱共设置有多层,所述水泥柱相邻两层之间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消波块为不规则形状的水泥块,所述消波块自第二坡面底部向水底延伸铺设。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护栏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底部为混凝土浇筑至混凝土覆盖层内部,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设置钢丝绳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坡面上设置有绿化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坡面上设置导水槽,能够将第一坡面、绿化带以及路面上的水快速向下疏导,并通过过水涵洞流向第二坡面及其下方的水体中,保持阶梯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基石层、混凝土覆盖层以及护岸石能够有效的降低波浪对岸基的侵蚀,通过设置消波块,能够在波浪行进的过程中大幅消耗其能量,从而削弱其对坡面的冲击力,提高结构的耐用性,通过设置水泥柱,能够再次对波浪进行破碎,削弱波浪的撞击力,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水工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中消波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中护岸石以及水泥柱的示意图;
图中:1-岸基、101-路面、2-基石层、3-混凝土覆盖层、4-第一坡面、401-阶梯、402-导水槽、5-行走通道、501-安全护栏、5011-立柱、5012-钢丝绳、502-过水涵洞、6-第二坡面、601-护岸石、602-水泥柱、7-消波块、8-绿化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包括岸基1、基石层2、混凝土覆盖层3、第一坡面4、第二坡面6以及消波块7,岸基1上方铺设有基石层2,基石层2上方设置有混凝土覆盖层3,混凝土覆盖层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坡面4、行走通道5以及第二坡面6,第一坡面4上设置有阶梯401,阶梯401两侧设置有导水槽402,行走通道5面向水面的一侧设置有安全护栏501,行走通道5上设置有过水涵洞502,过水涵洞502与导水槽402的底部连通,第二坡面6上设置有护岸石601,护岸石601上设置有水泥柱602,第二坡面6底端连接有消波块7,通过设置基石层2、混凝土覆盖层3以及护岸石601能够有效的降低波浪对岸基1的侵蚀,通过设置消波块7,能够在波浪行进的过程中大幅消耗其能量,从而削弱其对坡面的冲击力,提高结构的耐用性,通过设置水泥柱602,能够再次对波浪进行破碎,削弱波浪的撞击力,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水工结构的使用寿命。
岸基1顶部设置有路面101,第一坡面4以及导水槽402的顶部连接到路面101边缘,方便路面101水流向导水槽402流动。
水泥柱602共设置有多层,水泥柱602相邻两层之间交错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对波浪的破碎效果。
消波块7为不规则形状的水泥块,消波块7自第二坡面6底部向水底延伸铺设,方便提前对行进的波浪进行阻挡,削弱其冲击力。
安全护栏501包括立柱5011,立柱5011底部为混凝土浇筑至混凝土覆盖层3内部,立柱5011之间通过设置钢丝绳5012进行连接,提高了安全护栏501的稳定性,同时钢丝绳5012能够有效降低风浪对安全护栏501的冲击。
第一坡面4上设置有绿化带8,提高美观度,同时降低水流对坡面的冲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际环境中,当波浪冲向岸基1时,首先会经过消波块7,不规则的消波块7会大幅吸收波浪的能量,减缓波浪冲向岸基1的速度,当波浪通过消波块7后撞击到水泥柱602,交错设置的水泥柱602将波浪的前沿进行了破碎,使其以较为破碎的状态冲击第二坡面6以及护岸石601,避免了能量的集中释放对坡面造成损伤,当出现雨天或者风浪较大飞溅至路面101以及第一坡面4时,路面101级第一坡面4的积水可以通过导水槽402向下流动,并经过水涵洞502流向护岸石601,进而流进河海中,提高了水流的回流效率,有效降低了水流对第一坡面4的冲刷,同时避免了大量的水流通过阶梯401而产生的潜在危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包括岸基(1)、基石层(2)、混凝土覆盖层(3)、第一坡面(4)、第二坡面(6)以及消波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基(1)上方铺设有基石层(2),所述基石层(2)方设置有混凝土覆盖层(3),所述混凝土覆盖层(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坡面(4)、行走通道(5)以及第二坡面(6),所述第一坡面(4)上设置有阶梯(401),所述阶梯(401)两侧设置有导水槽(402),所述行走通道(5)面向水面的一侧设置有安全护栏(501),所述行走通道(5)上设置有过水涵洞(502),所述过水涵洞(502)与导水槽(402)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坡面(6)上设置有护岸石(601),所述护岸石(601)上设置有水泥柱(602),所述第二坡面(6)底端连接有消波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基(1)顶部设置有路面(101),所述第一坡面(4)以及导水槽(402)的顶部连接到路面(101)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柱(602)共设置有多层,所述水泥柱(602)相邻两层之间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波块(7)为不规则形状的水泥块,所述消波块(7)自第二坡面(6)底部向水底延伸铺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护栏(501)包括立柱(5011),所述立柱(5011)底部为混凝土浇筑至混凝土覆盖层(3)内部,所述立柱(5011)之间通过设置钢丝绳(5012)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面(4)上设置有绿化带(8)。
CN202321963720.9U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 Active CN220433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3720.9U CN220433544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3720.9U CN220433544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3544U true CN220433544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701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3720.9U Active CN220433544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3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061415A1 (en) A hydraulic sliding insertion panel and its using method
CN210216254U (zh) 一种混凝土护栏结构
CN206581137U (zh) 一种用于黄土地区公路桥梁的排水系统装置
CN212200266U (zh) 一种生态修复用河道护坡
CN211498722U (zh)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CN21207778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岸墙
CN220433544U (zh) 一种护岸工程水工结构
CN110295573B (zh) 能适应施工期恶劣水文气象条件的河道护岸工程护坡结构
CN104452690A (zh) 混凝土加糙墩柔性海漫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305031A (zh) 逆向施工下穿既有道路的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326031U (zh) 混凝土加糙墩柔性海漫结构
CN213061752U (zh) 高覆土弃渣场盖板涵结构
CN213740864U (zh) 一种防滑型水利工程用护坡结构
CN211472400U (zh) 一种堤坝挡渣结构
CN211898148U (zh) 一种蓄水防洪河堤大坝
CN213267768U (zh) 一种河道补水口消能溢流井
CN209873485U (zh) 冲沟处理永临结合便道结构
CN112301946A (zh) 一种高路基低河床水毁防治结构
CN112575777A (zh) 一种航道下穿高铁桥墩桩基的框架加固体系和加固方法
CN112281573A (zh) 市政道路过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667185U (zh) 引航道护岸修复结构
CN219992659U (zh) 一种河道高陡边坡的雨水生态导流结构
CN219137724U (zh) 一种防冲刷的斜坡结构
CN212247717U (zh) 一种高填土防沉降的路基结构
CN221072486U (zh) 一种公路沿海段的防浪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