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523U - 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21523U CN220421523U CN202322363535.2U CN202322363535U CN220421523U CN 220421523 U CN220421523 U CN 220421523U CN 202322363535 U CN202322363535 U CN 202322363535U CN 220421523 U CN220421523 U CN 2204215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or
- ventilation
- groove
- winding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112 cooling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B].[Fe].[Nd] Chemical compound [B].[Fe].[Nd]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PLQYGBQNPPQGA-UHFFFAOYSA-N cobalt samarium Chemical compound [Co].[Sm] KPLQYGBQNPPQG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72 neodymium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38 samarium–cobalt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定子冲片结构包括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内齿以及连接多个内齿的轭部,每相邻的两个内齿之间形成一定子槽,各内齿的两侧具有第一凹槽,定子槽中相对的两个第一凹槽形成卡持部,卡持部将定子槽分隔形成嵌线槽段和通风槽段,嵌线槽段用于绕制定子绕组,卡持部用于卡接槽楔以使定子绕组固定于嵌线槽段内,通风槽段用于通风散热。外部的冷却气体能够从定子冲片结构的内侧流过,不仅能够对定子冲片结构、绕组的内侧冷却,同时可以对电子转子进行冷却,具有良好的通风量,卡持部通过定子冲片局部开槽的形式形成,同时实现对定子槽的划分,从而不会影响定子槽的擦口尺寸大小,便于定子嵌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
背景技术
高速电机具有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在高速离心压缩机、储能飞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考虑绝缘可靠性在绕组端面缠绕了较多的纤维绝缘带,因此电机端部绕组的有效冷却是行业内难点,常见的高速电机冷却方式中,水冷结构因结构限制只能冷却到电机定子铁芯部分,风冷结构通常仅在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通风冷却,这使得绕组的冷却效果较差,容易引起高速电机转子上热量集聚,影响永磁电机磁性能甚至带来高温退磁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旨在实现绕组的内侧和外侧的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定子冲片结构,包括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内齿以及连接所述多个内齿的外侧端的轭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内齿之间形成一定子槽,各所述内齿的两侧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定子槽中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形成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将所述定子槽分隔形成嵌线槽段和通风槽段,所述嵌线槽段用于绕制定子绕组,所述卡持部用于卡接槽楔以使所述定子绕组固定于所述嵌线槽段内,所述通风槽段用于通风散热。
可选地,所述内齿和所述轭部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所述定子冲片结构还包括间隔设于所述轭部背向所述内齿的一侧的多个外齿,每相邻两个所述外齿之间形成外槽,所述外槽靠近所述内齿的部分用于绕制定子绕组,剩余部分为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或者,
所述轭部背向所述内齿的一侧凹设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通风部,所述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
可选地,所述外槽背向所述内齿方向形成槽宽依次减小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二槽段为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所述第一槽段用于绕制定子绕组。
可选地,各所述内齿包括沿所述定子冲片结构的径向可拆分设置的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轭部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第二齿段其中之一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或者,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第二齿段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第二齿段相对的侧端,其中之一设有凸起部,另一设有凹槽部,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配合以连接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第二齿段。
可选地,所述嵌线槽段和/或所述通风槽段的宽度沿背向所述轭部的方向渐缩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高速电机定子,包括:
轴向堆叠固定的多个上述的定子冲片结构;
定子绕组,至少部分绕制于多个所述定子冲片结构的嵌线槽段内;
槽楔,卡接固定至多个所述定子冲片结构的卡持部中。
可选地,所述定子绕组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直线段以及分设于所述直线段的两端且沿背向所述定子冲片结构的中心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的两个倾斜段,所述直线段处在多个所述嵌线槽段内,所述两个倾斜段露出于多个所述定子冲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高速电机,所述高速电机包括:
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电机转子,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可沿其轴向方向转动;
上述的高速电机定子,位于所述电机壳体内且套设于所述电机转子的外侧,所述高速电机定子与所述电机转子之间形成气隙,所述进气口、所述气隙、所述高速电机定子的通风槽段和所述出气口连通形成第一冷却流路。
可选地,所述定子冲片结构还包括间隔设于所述轭部背向所述内齿的一侧的多个外齿,每相邻两个所述外齿之间形成外槽,所述外槽靠近所述内齿的部分用于绕制定子绕组,剩余部分为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或者,
所述轭部背向所述内齿的一侧凹设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通风部,所述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
所述进气口、多个所述通风部和所述出气口连通形成第二冷却流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定子冲片的通风槽段的设计,使得定子冲片结构整体与电机转子配合的内侧能够形成通风的气道,当外部的冷却气体进入电机内部时,能够分别从定子冲片结构的内侧的缝隙和通风槽段内流过,同时冷却定子冲片结构、电机转子和定子绕组,能够带走电机转子上涡流损耗产生的热量、定子绕组的热量,所述通风槽段的设计增加了内侧的冷却面积,使得冷却流量更大,有利于对电机转子的充分冷却,卡持部通过定子冲片局部开槽的形式形成,供槽楔卡装以压紧定子绕组,使得绕组铜线之间紧密接触、提升绕组的热导率,同时实现对定子槽的划分,从而不会影响定子槽的擦口尺寸大小,便于定子嵌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速电机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高速电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定子冲片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定子冲片结构与定子绕组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定子冲片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定子冲片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定子冲片结构与定子绕组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0 | 高速电机 | 42 | 凹槽部 |
100 | 定子冲片结构 | 5 | 外齿 |
1 | 内齿 | 51 | 外槽 |
11 | 第一齿段 | 200 | 电机壳体 |
12 | 第二齿段 | 201 | 液冷通道 |
2 | 轭部 | 300 | 电机转子 |
21 | 通风部 | 400 | 定子绕组 |
3 | 定子槽 | 401 | 直线段 |
31 | 第一凹槽 | 402 | 倾斜段 |
3a | 嵌线槽段 | 500 | 槽楔 |
3b | 通风槽段 | a | 气隙 |
41 | 凸起部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速电机具有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在高速离心压缩机、储能飞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考虑绝缘可靠性在绕组端面缠绕了较多的纤维绝缘带,因此电机端部绕组的有效冷却是行业内难点,常见的高速电机冷却方式中,水冷结构因结构限制只能冷却到电机定子铁芯部分,风冷结构通常仅在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通风冷却,这使得绕组存在冷却死角,冷却效果较差,容易引起高速电机转子上热量集聚,影响永磁电机磁性能甚至带来高温退磁风险。
同时,现有的定子铁心在考虑到绕组的嵌线固定时,通常需要将定子槽的槽口尺寸设计较小,而这种设置方式增加了定子的制作难度。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速电机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2,高速电机1000可以包括电机壳体200、电机转子300、高速电机定子,电机壳体20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电机转子300设于电机壳体200内,可沿其轴向方向转动;高速电机定子位于电机壳体200内且套设于电机转子300的外侧,高速电机定子与电机转子300之间形成气隙a,进气口、气隙a、高速电机定子的通风槽段3b和出气口连通形成第一冷却流路。
具体的,第一冷却流路的冷气自进气口进入经气隙a和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多个通风槽段3b后从出气口流出,即对应附图1中实心箭头指示的流动方向,此时,第一冷却流路中的冷却气体流通过程中带走了电机转子300上涡流损耗产生的热量和定子槽3内的定子绕组400的热量以及定子绕组400处在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外部且靠近电机转子300侧的热量。从而能够保证第一冷却流路较大的冷却流量,使得高速电机定子、电机转子300都能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通道内的冷气可以是在电机外部设置独立的冷却风机提供,也可以是电机转子300的端部设置共轴冷却叶轮提供,只要能够使得冷风从电机转子300的周向的一端进入由另一端流出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的,高速电机定子可以包括轴向堆叠固定的多个定子冲片结构100、定子绕组400和槽契500,定子绕组400至少部分绕制于多个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多个嵌线槽段3a内;槽楔500卡接固定至多个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多个卡持部。
基于不同的高度电机结构,定子绕组400的具体结构形式可能不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定子绕组400包括沿电机转子300的轴向延伸的直线段401以及分设于直线段401的两端且朝背向电机转子300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的两个倾斜段402,直线段401处在多个嵌线槽段3a,两个倾斜段402露出于定子冲片结构100。直线段401便于安装配合,两个倾斜段402能够同时起到导流的效果,使得冷气沿着其延伸方向流出,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
请参照图3至图4,定子冲片结构100可以包括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内齿1以及连接多个内齿1的外侧端的轭部2,每相邻的两个内齿1之间形成一定子槽3,各内齿1的两侧具有第一凹槽31,定子槽1中相对的两个第一凹槽31形成卡持部,卡持部将定子槽3分隔形成嵌线槽段3a和通风槽段3b,嵌线槽段3a用于绕制定子绕组400,卡持部用于卡接槽楔500以使定子绕组400固定于嵌线槽段3a内,通风槽段3b用于通风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内齿1的数目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设定,内齿1的数目与电机定子绕组400的极数、相数以及电机的功率大小和定子铁心内径大小有关。极数和相数越多,内齿1的数目越多;电机功率和定子铁心内径越大,内齿1的数目越多。内齿数可选用12、18、24、30、36等,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内齿1的横截面可以是相同,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电机的实际情况设计,内齿1的横截面也可以不同,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内齿1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葫芦形火舌倒T形,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可能的形状,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内齿1的一端与轭部2连接,另一端是定子冲片内圆周表面的一部分。内齿1的两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凹槽31,优选的,同一定子槽中相对的两个第一凹槽31的高度可以是相同的。第一凹槽31的形状可以与槽楔500的形状匹配;或者过盈装配,此时第一凹槽31的尺寸略小于槽契500的外尺寸。或者增加使得第一凹槽31和槽契500能够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进行二者的固定以便可以固定住槽楔5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31在内齿1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定子绕组400实际的绕制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定子冲片的通风槽段3b的设计,使得定子冲片结构100整体与电机转子300配合的内侧形成通风的气道,当外部的冷却气体进去电机内部时,能够分别从定子冲片结构100的的缝隙和通风槽段3b内侧流过,能够带走电机转子300上涡流损耗产生的热量、定子绕组400的热量,同时,通风槽段3b的设计增加了内侧的冷却面积,使得冷却流量更大,有利于对电机转子300的充分冷却,卡持部通过定子冲片结构100局部开槽的形式形成,供槽楔500卡装以压紧定子绕组400,使得绕组铜线之间紧密接触、提升绕组的热导率,同时实现对定子槽3的划分,从而不会影响定子槽3的擦口尺寸大小,便于定子嵌线。并且设置凹槽相较于设置凸起结构来固定槽楔500可以有效减小定子槽3的面积,进而缩短定子槽3的径向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制通风槽段3b的具体形状,其横截面可以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内齿1和轭部2可以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定子冲片结构100也可以是分体设计,例如,将多个内齿1划分为交错设置的两组,其中一组与轭部2连接为一体,另一组与轭部2拼装,能够调控每个定子槽3的尺寸;又或者,多个内齿1与轭部2拼装组合。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各内齿1可以包括沿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径向可分离设置的第一齿段11和第二齿段12,第一齿段11和轭部2一体成型,第一齿段11和第二齿段12其中之一设置第一凹槽31,或者,第一齿段11和第二齿段12拼接形成第一凹槽31。
在本实施例中,轭部2与第一齿段11围合能够形成嵌线槽段3a,当第一凹槽31设置在第一齿段11上时,第一凹槽31可以直接位于第一齿段11的边缘位置,此时第二齿段12拼装后得到通风槽段3b,也可以设置第一凹槽31处在第一齿段11的中部位置,此时第一齿段11形成嵌线槽段3a后仍剩余一份可以形成通风槽段3b的部分,待第二齿段12拼装后得到完整的通风槽段3b。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1可以设置在第二内齿12上,此时嵌线槽段3a为第一齿段11独立围合形成或者与第二齿段12拼装后围合形成,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31由第一齿段11和第二齿段12拼接形成时,第一齿段11限定出嵌线槽段3a,第二齿段12限定出通风槽段3b。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速电机定子可以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定子冲片结构100,及由多个片状结构堆叠得到,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块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照图5,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由轭部2和第一齿段11组合而成的多个冲片叠压而成的组装结构,并进行定子绕组400嵌线,因定子槽3的槽口宽度较大,嵌线过程可操作性强,每个定子槽3内完成嵌线后在卡持部中填充槽楔500,从而压紧定子绕组400,然后可拼接的第二齿段12进行拼接,即完成拼接式定子制作。应当理解的是,该结构中存在由多个第一齿段11和轭部2组成的第一组合件,以及单个第二齿段12,第一组合件可以通过多个定子冲片结构100堆叠得到,单个第二齿段12同样可以是冲片堆叠得到,也可以每个第二齿段1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整体零件,与叠压后的第一组合件配合,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考虑到嵌线槽段3a由于需要供定子绕组400设计,因此对于尺寸有一定的要求,而通风槽段3b只需要保证通风即可,因此,当单个内齿1的局部为可拼装设置时,优选设置第一凹槽31设置在第一内齿1上,以保证嵌线槽段3a的外形稳定。
为了在分体结构的基础上保证拼装的导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段11和第二齿段12相对的侧端,其中之一设有凸起部41,另一设有凹槽部42,凸起部41插置于凹槽部42内。从而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形式实现导正安装,以连接第一齿段11和第二齿段12。应当理解的是,凸起部41可以设置在第一内齿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内齿1,凹槽部42对应设计即可,均不影响组装效果。
为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凸起部41和凹槽部42的具体形状,凸起部41可以是半球形、方形等规则外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外形,凹槽部42对应适配即可。
进一步的,本申请电机壳体200优选高导热系数、轻质铝合金材料。电机转子300磁钢优选钐钴或钕铁硼高牌号材料,定子冲片结构100的材料为硅钢片,优选0.2mm厚左右的低损耗系数硅钢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嵌线槽段3a和/或通风槽段3b的宽度可以沿背向轭部2的方向渐缩设置。即嵌线槽段3a和通风槽段3b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定子槽3整体的宽度沿背向轭部2的方向渐缩设置,即嵌线槽段3a和通风槽段3b的宽度均沿背向轭部2的方向渐缩设置,且通风槽段3b的宽度小于嵌线槽段3a的宽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通风槽段3b的槽宽沿背向轭部2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为减小磁场的空间畸变对永磁转子的影响,通风槽段3b的槽口宽度可以为1.5mm~3mm。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通风槽段3b的槽口宽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其它值,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定子槽3的槽口朝向电机转子300设置。该槽口宽度的尺寸限定不受到通风槽段3b的外形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宽度尺寸,即为沿着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圆周方向上的尺寸。
为了实现定子冲片结构100外侧通风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冲片结构100还可以包括间隔设于轭部2背向内齿1的一侧的多个外齿5,每相邻两个外齿5之间形成外槽51,此背绕式的定子绕组绕制在外槽51朝向内齿1的一侧,但是未将外槽51填充满,而是仍留有一部分空间作为通风部21用于通风散热;在其他实施例中,轭部2背向内齿1的一侧凹设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通风部21,通风部21用于通风散热。
在形成外槽51的实施例中,外齿5的数目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设定,外齿5的数目与背绕式电机定子绕组400的极数、相数以及电机的功率大小和定子铁心内径大小有关。极数和相数越多,外齿5的数目越多;电机功率和定子铁心内径越大,外齿5的数目越多。外齿数可选用12、18、24、30、36等,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外齿5的横截面可以是相同,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电机的实际情况设计,外齿5的横截面也可以不同,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外齿5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葫芦形火舌倒T形,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可能的形状,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同时,外齿5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与内齿1相同,也可以不同。外齿5的数量可以与内齿1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外齿5和内齿1可以在冲片的径向方向正对,也可以错开,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不同的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外形,通风部21可以有不同的形成方式,在上述两种结构形式中,均能够实现外侧通风的效果,具体的,外部的冷却气体进入电机内部时,能够同时从内侧的气隙a、通风槽段3b和外侧的通风部21通过,从而从得绕组的内侧和外侧可以实现无死角冷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子冲片结构100同样可以适用于背绕式电机定子,对应的,请参照图6至图7,外槽51背向内齿1方向形成槽宽依次减小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二槽段用于通风散热,第一槽段用于供定子绕组安装。此时,同时实现内绕式定子绕组400的外侧通风散热和背绕式定子绕组400的通风散热,背绕式电机因端部尺寸小成为高速电机1000的研究热点,其有效散热同样是行业难点,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下的冷却方式可同样解决背绕式电机散热的难题。
应当理解的是,通风部2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其横截面可以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基于设置外侧的通风部21的结构,进气口、多个通风部21和出气口连通形成第二冷却流路。此时,基于定子冲片的结构设计使得冷却通道被划分成两条,第一冷却流路的冷气自进气口进入经气隙a和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多个通风槽段3b后从出气口流出,对应附图1中实心箭头指示的流动方向,第二冷却流路的冷气自进气口进入经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多个通风部21后从出气口流出,即对应附图1中空心箭头指示的流动方向,此时,第二冷却流路中的冷却气体主要是冷却定子绕组400处在定子冲片结构100的外部且背向电机转子300侧的热量,从而实现定子绕组400内外侧的冷却。
不仅如此,电机壳体200的侧壁还可以形成有多个液冷通道201,各液冷通道201内填充有冷却液,用来冷却定子冲片结构100中的内齿1、轭部2产生的铁损。即本实施例中采用液冷和风冷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散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液冷通道201的绕设方向,多个液冷通道201可以沿着电机转子300的轴向间隔,沿着电机壳体200的周侧方向环绕,也可以是沿着电机转子300的径向方向间隔,沿着电机壳体200的周侧方向环绕。同时,多个液冷通道201可以彼此连通也可以彼此独立,各液冷通道201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定子冲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内齿以及连接所述多个内齿的外侧端的轭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内齿之间形成一定子槽,各所述内齿的两侧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定子槽中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形成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将所述定子槽分隔形成嵌线槽段和通风槽段,所述嵌线槽段用于绕制定子绕组,所述卡持部用于卡接槽楔以使所述定子绕组固定于所述嵌线槽段内,所述通风槽段用于通风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冲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和所述轭部一体成型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冲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冲片结构还包括间隔设于所述轭部背向所述内齿的一侧的多个外齿,每相邻两个所述外齿之间形成外槽,所述外槽靠近所述内齿的部分用于绕制定子绕组,剩余部分为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或者,
所述轭部背向所述内齿的一侧凹设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通风部,所述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冲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背向所述内齿方向形成槽宽依次减小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二槽段为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所述第一槽段用于绕制定子绕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冲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内齿包括沿所述定子冲片结构的径向可拆分设置的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轭部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第二齿段其中之一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或者,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第二齿段拼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冲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第二齿段相对的侧端,其中之一设有凸起部,另一设有凹槽部,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配合以连接所述第一齿段和所述第二齿段。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冲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线槽段和/或所述通风槽段的宽度沿背向所述轭部的方向渐缩设置。
8.一种高速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向堆叠固定的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冲片结构;
定子绕组,至少部分绕制于多个所述定子冲片结构的嵌线槽段内;
槽楔,卡接固定至多个所述定子冲片结构的卡持部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速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直线段以及分设于所述直线段的两端且沿背向所述定子冲片结构的中心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的两个倾斜段,所述直线段处在多个所述嵌线槽段内,所述两个倾斜段露出于多个所述定子冲片结构。
10.一种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电机包括:
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电机转子,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可沿其轴向方向转动;
如权利要求8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速电机定子,位于所述电机壳体内且套设于所述电机转子的外侧,所述高速电机定子与所述电机转子之间形成气隙,所述进气口、所述气隙、所述高速电机定子的通风槽段和所述出气口连通形成第一冷却流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冲片结构还包括间隔设于所述轭部背向所述内齿的一侧的多个外齿,每相邻两个所述外齿之间形成外槽,所述外槽靠近所述内齿的部分用于绕制定子绕组,剩余部分为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或者,
所述轭部背向所述内齿的一侧凹设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通风部,所述通风部用于通风散热;
所述进气口、多个所述通风部和所述出气口连通形成第二冷却流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63535.2U CN220421523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63535.2U CN220421523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21523U true CN220421523U (zh) | 2024-01-30 |
Family
ID=89657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63535.2U Active CN220421523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21523U (zh)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22363535.2U patent/CN2204215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866542B1 (en) | Rotor of rotary machine having claw poles and auxiliary permanent magnets | |
US8115361B2 (en) | Coil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stator for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and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 |
JP2001086679A (ja) | 回転電機 | |
EP0977342B1 (en) | Ac generator having claw-pole rotor | |
EP3925057A1 (en) |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machine and cooling system | |
GB2484386A (en) | Ventilated rotor and sta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 |
US6909211B2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ith forced ventilation | |
EP2230748B1 (en) |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oil spacerblock having flow deflecting channel in coil facing surface thereof | |
US20220094229A1 (en) | Axial flux electrical machine and ancillary components | |
EP3174180B1 (e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
US20230072181A1 (en) |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 |
EP1750351B1 (en) | Alternator for vehicle | |
JP2023024370A (ja) | 固定子構造及び平角線モータ | |
CN220421523U (zh) | 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 | |
CN112491197A (zh) | 一种带内置轴流风机的油冷轴向磁通电机 | |
CN116961291A (zh) | 定子冲片结构、高速电机定子及高速电机 | |
CN113964966B (zh) | 一种定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轴向磁通电机 | |
US7827672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e stator for an automotive alternator | |
CN116247848A (zh) | 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油冷转子 | |
CN114337015A (zh) | 一种具有定子浸油冷却结构的高功率密度电机 | |
CN116388420B (zh) | 一种高效油冷电机 | |
US20240339875A1 (en) | Internally Cooled Lamination and Lamination Assembly of an Electric Motor Sta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CN214255889U (zh) | 一种单相串激电机定转子冲片 | |
KR100289240B1 (ko) | 차량용 교류발전기 | |
CN219611458U (zh) | 永磁转子及永磁同步电动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