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7569U - 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7569U
CN220417569U CN202321701467.XU CN202321701467U CN220417569U CN 220417569 U CN220417569 U CN 220417569U CN 202321701467 U CN202321701467 U CN 202321701467U CN 220417569 U CN220417569 U CN 220417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water
humidifier
air
humid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14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智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14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7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7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7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加湿器包括加湿元件,加湿芯部包括: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的多个第一中空芯片和与进水口连通的多个第二中空芯片。第一中空芯片包括第一框部和在第一框部的两条相对边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第二中空芯片包括第二框部和在第二框部的两条相对边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交替地重叠设置,透湿膜夹设在相邻的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之间,且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互相交叉,以形成多个透湿区域。并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倾斜延伸。该结构的加湿元件可改进对其中透湿膜的支承,防止变形,延长使用寿命。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Description

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括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特别涉及对其加湿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诸如空调机之类的空气处理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的需求。许多空气处理设备具有加湿功能,用以调节环境中的空气湿度。
目前常见的加湿器中,一种类型是将水输送到加湿器顶部,将水淋到加湿器的顶部上,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加湿器的透湿膜向下浸透,干燥的风通过透湿膜时,水分会被风带走,从而起到加湿空气的作用。
还有一种类型的加湿器具有带毛细作用的滤芯,该滤芯浸在水槽中,在毛细作用下,水槽中的水沿着从下往上的方向被吸到滤芯的透湿膜上,以对吹过该滤芯的干燥风进行加湿。
现有的这些加湿器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例如透湿膜的吸水速度较慢,其能够容纳的吸水量也有限,使得加湿器的加湿量提升空间不大。而且,在长期的加湿使用之后,透湿膜容易变形,从而影响加湿器的加湿功能。
因此,对于空气处理设备的加湿器,存在对其结构进一步进行改进的需求,以提高加湿器的加湿能力,此外还能够延长加湿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其能够切实提高加湿器的加湿量,进而保证加湿效率,进一步地,该加湿器还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包括加湿元件,加湿元件具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加湿芯部,进气口和出气口与加湿芯部的相对两侧相连,供空气流入和流出加湿芯部,并且,通过进水口能够将水注入到加湿芯部中。其中,加湿芯部包括: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的多个第一中空芯片,每个第一中空芯片包括第一框部和在第一框部的两条相对边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与进水口连通的多个第二中空芯片,每个第二中空芯片包括第二框部和在第二框部的两条相对边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以及多个透湿膜。其中,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交替地重叠设置,透湿膜夹设在相邻的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之间,且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布置成使得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互相交叉,以形成多个透湿区域。
在上述结构的加湿器中,由多个中空芯片叠置而形成加湿芯部,中空芯片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加湿元件的强度。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交替设置,对透湿膜提供支承,从而透湿膜不易发生变形。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分别供水流和气流通过,可使水流和气流交叉,这也有助于减小对透湿膜的压力,减轻其变形。而且,中空芯片的结构允许直接向芯片内注水,能够实现快速加湿。
并且,第一加强筋被设置成相对于第一中空芯片的两条相对边倾斜。类似地,第二加强筋也可被设置成相对于第二中空芯片的两条相对边倾斜。第一和第二加强筋的该倾斜设置可便于空气和水流在中空芯片中的均匀分布,从而提升加湿效率。
在一种具体示例中,第一加强筋具有通向对应的透湿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同样地,第二加强筋具有通向对应的透湿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这样,可在提高中空芯片强度的同时又能确保水流量和气流量,而且还能减少流通阻力。例如,在一种示例中,第一中空芯片和/或第二中空芯片可为瓦楞板的形式。
较佳地,加湿元件的沿着高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形状,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可设置在该矩形的短边上。该矩形截面有助于提高加湿元件内的蓄水量,确保加湿能力,由此有助于加湿元件的小型化。
较佳地,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具有第一间距,相邻的第二加强筋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这样,透湿膜在额定水压的作用下不会产生大的变形,由此可防止空气侧的通道扁狭窄而导致的空气流动受阻。
较佳地,第一中空芯片具有第一厚度,第二中空芯片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这样的厚度设置可降低空气侧通风压损,还能避免加湿芯部因为水的吸力而粘合,而粘合部会没有水,从而影响加湿性能。另外,这样的设置还能避免因结垢而导致的透湿膜被水垢堵住而影响加湿能力。
较佳地,第二厚度与第一厚度之间的比值可以是在大于等于0.4以及小于1.0的范围之间。
较佳地,在加湿元件的底部设置有水端口,水端口充当进水口,并且还充当出水口。这样的结构可事先从底部向上补充水,有利于快速赶走空气,增加水与透湿膜的接触面积,提高加湿能力。而从位于底部的水端口排水,可确保补水时加湿元件中的压力均衡,防止透湿膜因受压而变形甚至破损。在停止加湿时,将水回收,可避免水中的细菌滋生。
在另一种较佳结构中,加湿元件还包括出水口,其中,进水口可设置在加湿元件的底部,出水口设置在加湿元件的顶部。这样的结构简单,方便进水和出水。当然,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可以互换,即,进水口也可设置在加湿元件的顶部,出水口设置在加湿元件的底部。
较佳地,在加湿元件还包括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设置在加湿元件的顶部和/或底部的固定框;
顶盘,顶盘设置在加湿元件的顶部;以及
底盘,底盘设置在加湿元件的底部。
固定框、顶盘和底盘的设置可形成框体结构,提高加湿器的强度和密封性。并且,进水口可设置在顶盘上,出水口可设置在底盘上。或者,进水口可设置在底盘上,出水口可设置在顶盘上。
较佳地,在顶盘上设有第一管部,在底盘上设有第二管部,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可分别与第二中空芯片相连通,并且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中的一个充当进水口,另一个充当出水口。
或者,在另一种具体示例中,第二管部充当进水口,而第一管部则在从第二管部向第二中空芯片注水的过程中用于排出第二中空芯片中的空气。
进一步地,加湿器还包括水箱和调节阀,水箱与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中充当进水口的那一个相连接,且调节阀设置在水箱与进水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加湿器。
较佳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延伸的送风路径,其中加湿器位于送风路径中或者与送风路径相连通。
具有上述结构的加湿器以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多个中空芯片叠置而形成加湿芯部,能够提高加湿元件的强度;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的交替设置为透湿膜提供了支承,从而透湿膜不易发生变形;分别提供水流和气流专用的中空芯片,能够实现水流和气流的交叉流动,有助于减小对透湿膜的压力,减轻其变形,并由此确保了加湿器的加湿效率。
附图说明
从附图所示的结构中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加湿元件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加湿元件中的叠置在一起的相邻的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的平面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加湿元件中的叠置在一起的相邻的第一中空芯片和第二中空芯片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部分P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具有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空气处理装置
2壳体
3进风口
4出风口
5送风路径
6进水组件
7水箱
8第一水管
9第二水管
10加湿元件
11固定框
12顶盘
13底盘
14侧板
15第一管部
16第二管部
20加湿芯部
21进气口
22出气口
23透湿区域
30第一中空芯片
31第一框部
32第一加强筋
33第一通孔
40第二中空芯片
41第二框部
42第二加强筋
43第二通孔
50透湿膜
α第一角度
β第二角度
L1第一间距
L2第二间距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A空气的流向
B水流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中的加湿器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任意地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在以下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中,所使用的诸如“上”、“下”、“顶”、“底”之类的用语是以图中所示的加湿器的使用状态为基准的。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加湿元件10的立体图,该加湿元件10例如可用于空气处理设备中。
加湿元件10包括固定框11,分别设置在加湿元件10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在加湿元件10顶部设置有顶盘12,在加湿元件10的底部设置有底盘13。固定框11将由多个芯片叠置而成的加湿芯部20固定住,能够防止组成加湿芯部20的多个芯片散开。顶盘12和底盘13则从顶部和底部进一步起到固定加湿芯部20的作用,并且从顶部和底部将加湿芯部20密封。较佳地,在加湿芯部20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侧板14,侧板14有助于提高加湿元件10的强度和密封性。
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加湿元件10的顶部和底部都设置有固定框11,不过,也可以在顶部和底部中的一个上设置固定框11。
加湿元件10还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例如,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结构中,在加湿元件10的顶盘12上设置有第一管部15,该第一管部15充当出水口。并且,在加湿元件10的底盘13上设置有第二管部16,该第二管部16可充当进水口,从而可通过该第二管部16将水注入到加湿元件10的加湿芯部20中。在从第二管部16向加湿芯部20注水的过程中,在加湿芯部20中的空气可通过第一管部15排出,这样可确保加湿芯部20中注满水。在停止加湿时,可通过第一管部15将加湿芯部20中的水排出,从而防止因为加湿芯部20中长期有水而发生的细菌滋生。这样的进水-出水结构简单,有助于方便地进水和排水,而且,对加湿元件进行加水、排水的操作效率也较高。当然,也可以在加湿元件10的底部设置一个端口,其既充当进水口,也充当出水口。在需要进行加湿时,通过该端口从底部向上向加湿芯部20补充水,同时在顶部的端口(例如第一管部15)仅用来排出空气,以为水腾出空间。
如图所示,在加湿元件的底部端口设置有第二管部16,该第二管部16可以水管连接,以能够向加湿元件补充水。
这样的进水方式有助于快速地赶走加湿芯部20中的空气,保持加湿芯部20中气压平衡,增加水与透湿膜50(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加湿能力。另外,通过同一个端口来进水和排水,可确保补水时加湿元件10的加湿芯部20内部压力均衡,防止透湿膜50受力变形甚至破损,有助于延长加湿元件1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通过排水对湿膜进行清洁,防止结垢。
加湿元件10还包括连接到加湿芯部20的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空气从进气口21进入到加湿芯部20中,再从出气口22流出。在空气流经加湿芯部20的过程中,其与加湿芯部20中的水相接触,从而得到加湿。较佳地,如图1所示,沿着加湿元件10的高度方向,加湿元件10的截面呈矩形形状。而且,进水口和/或出水口设置在对应于该矩形的长边的位置上,而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则设置在对应于该矩形的短边的位置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可提高湿元件10中的蓄水量,进而在加湿量相等的情况下加湿元件10的体积可以做得较小,从而有助于加湿元件10的小型化。
下面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加湿芯部20的结构。
加湿芯部20包括多个第一中空芯片30、多个第二中空芯片40和多个透湿膜50。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交替布置,在相邻的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之间设有透湿膜50。第一中空芯片30、第二中空芯片40和透湿膜50叠置而形成加湿芯部20,以上所述的固定框11、顶盘12和/或底盘13将叠置的第一中空芯片30、第二中空芯片40和透湿膜50保持在一起,防止它们散开。
第一中空芯片30与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相连通,空气可流过第一中空芯片30,第二中空芯片40与第一管部15(出水口)和第二管部16(进水口)相连通,水可容纳在第二中空芯片40中。
较佳地,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中具有多个中空通道。由此,这些中空通道的结构可使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一中空芯片30具有良好的防水、耐腐蚀性能和较高的强度。例如,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一中空芯片30可由瓦楞板制成。
图2示出了叠置在一起的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的一种示例性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叠置在一起的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的立体图,图4则是图3中的部分P的局部放大图。第一中空芯片30包括第一框部31和在第一框部31的相对两边(例如图中的两条竖直边)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较佳地多个第一加强筋32。第一加强筋32相对于第一框部31成角度地延伸,例如,如图所示的,相对于第一框部31的两条竖直边形成第一角度α。
第二中空芯片40包括第二框部41和在第二框部41的相对两边(例如图中的两条水平边)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较佳地多个第二加强筋42。第二加强筋42相对于第二框部41成角度地延伸,例如,如图所示的,相对于第二框部41的两条水平边形成第二角度β。
在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之间夹设有透湿膜50,如图4所示,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对它们之间的透湿膜50起到支承作用,这样透湿膜50在使用过程中就不容易发生变形。其中具体地,透湿膜50可通过热压、胶粘等方式实现与相邻的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的密封连接。在加湿过程中,容纳在第二中空芯片40中的水能够透过透湿膜50,并且由经过第一中空芯片30的干燥空气所带走,即,对所经过的空气进行加湿。
当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叠置在一起时,第一中空芯片30的第一加强筋32与第二中空芯片40的第二加强筋42互相交叉,从而进一步提高加湿芯部20的强度,有助于防止透湿膜50变形。并且,第一加强筋32与第二加强筋42的互相交叉还分隔出多个透湿区域23。
进一步地,第一中空芯片30和第二中空芯片40被设置成,流经第一中空芯片30的空气的流向(图2中的箭头A所示)和流经第二中空芯片40的水流的流向(图2中的箭头B所示)相交。这样,透湿膜50受到的水流压力和空气压力方向不同,由此减轻对透湿膜50的压力,从而可有助于减少变形。
较佳地,第一角度α为锐角,即第一加强筋32相对于第一框部31倾斜地延伸。这样,在第一加强筋32上形成有第一通孔33,该第一通孔33通向对应的透湿区域23中,这有助于空气均匀地流入并分布到该透湿区域23中。
同样地,第二角度β较佳地为锐角,即第二加强筋42相对于第二框部41倾斜地延伸,从而在第二加强筋42上包括第二通孔43,该第二通孔43通向对应的透湿区域23,这有助于水均匀地流入并分布到到该透湿区域23中。
回到图2,可以看到,在第一中空芯片30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筋32之间的间距较佳地是相等的,该间距为第一间距L1。在第二中空芯片40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强筋42之间的间距较佳地也是相等的,该间距为第二间距L2。较佳地,该第一间距L1小于第二间距L2。通过将相邻第一加强筋32之间的第一间距L1设置成小于相邻第二加强筋42之间的第二间距L2,可使得透湿膜50不会因水压的作用而产生过大变形从而导致空气侧的通道变狭窄,由此可使气流更加顺畅。
以上所述的第一加强筋32和第二加强筋42的倾斜角度以及它们的第一和第二间距L1、L2的设置方式有助于使透湿区域面积最大化,并进而能够确保加湿组件的加湿效率。
如在图4中更清楚地示出的,第一中空芯片30具有第一厚度t1,第二中空芯片40具有第二厚度t2。较佳地,第二厚度t2小于第一厚度t1,例如,第二厚度t2可以是1~2mm,如1.8mm,第一厚度t1可以是2~4mm,如3mm。
进一步地,第二厚度t2和第一厚度t1之间的比值较佳地在如下范围之中选择:0.4≤t2/t1<1。例如,当第二厚度t2为1.8mm,第一厚度t1为3mm时,t2/t1为0.6。
进一步地,除了加湿元件10之外,加湿器还可选地包括水箱和调节阀。水箱可与进水口、例如图中所示的第二管部16相连接,并且调节阀设置在水箱和第二管部16之间,用于调节输入到加湿芯部20中的水量。
作为替代的或附加的情形,水箱也可以连接市政水路,或者,也可以通过人工加水。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
包括上述加湿元件10的加湿器具体来说可用于空气处理装置1。如图5所示,该空气处理装置1包括壳体2,在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4,在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形成送风路径5。在该送风路径上依次设置有加湿器的进水组件6、水箱7和加湿元件10。较佳地,进水组件6和水箱7靠近壳体侧壁设置,这样的话可以使加湿器的各组件对气流的阻碍最小,而且这样布局有利于空气处理装置1的小型化。
进水组件6和水箱7通过第一水管8连通,并且进水组件6可与诸如市政水之类的水源相连接,从而水能够经过进水组件6和第一水管8流入水箱7。
水箱7和加湿元件10通过第二水管9连接,在该第二水管9上布置有以上所述的调节阀,该调节阀例如是三通阀。三通阀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位置中,水箱7和加湿元件10连通,此时水箱7中的水通过第二水管9和加湿元件10的第二管部16流入加湿元件10。在第二位置中,加湿元件10处于排水状态,加湿元件10中的水通过第二管部16流向三通阀,并从三通阀的出水端排出。
在另一种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可将加湿器设置在壳体2的外侧,并且与壳体2中的送风路径5相连接。
这样,加湿器可以利用空气处理装置的送风组件、送风路径向室内输送加湿后的空气;而且,加湿器可以在空气处理装置对送入室内的空气处理(如引入新风、空气温度调节、空气净化)后再进行加湿,更能确保加湿空气的舒适度、洁净度。

Claims (14)

1.一种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包括加湿元件,所述加湿元件具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加湿芯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加湿芯部的相对两侧相连,供空气流入和流出所述加湿芯部,并且,通过所述进水口能够将水注入到所述加湿芯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芯部包括:
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相连通的多个第一中空芯片,每个所述第一中空芯片包括第一框部和在所述第一框部的两条相对边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
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多个第二中空芯片,每个所述第二中空芯片包括第二框部和在所述第二框部的两条相对边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以及
多个透湿膜;
其中,所述第一中空芯片和所述第二中空芯片交替地重叠设置,所述透湿膜夹设在相邻的所述第一中空芯片和所述第二中空芯片之间,且所述第一中空芯片和所述第二中空芯片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互相交叉,以形成多个透湿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中空芯片的所述两条相对边倾斜;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筋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二中空芯片的所述两条相对边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具有通向对应的所述透湿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筋具有通向对应的所述透湿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元件的沿着高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形状,其中,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矩形的短边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具有第一间距,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芯片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中空芯片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厚度与所述第一厚度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4,且小于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湿元件的底部设置有水端口,所述水端口充当所述进水口,并且还充当出水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元件还包括出水口,其中,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加湿元件的顶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加湿元件的底部;或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加湿元件的顶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加湿元件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湿元件还包括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设置在所述加湿元件的顶部和/或底部的固定框;
顶盘,所述顶盘设置在所述加湿元件的顶部;以及
底盘,所述底盘设置在所述加湿元件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上设有第一管部,所述底盘上设有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中空芯片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中的一个充当所述进水口,另一个充当出水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上设有第一管部,所述底盘上设有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中空芯片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管部充当所述进水口,并且在从所述第二管部将水注入到所述第二中空芯片中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管部用于排出所述第二中空芯片中的空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水箱和调节阀,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中的充当进水口的一个相连接,且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水箱与所述进水口之间。
13.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在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延伸的送风路径,其中所述加湿器位于所述送风路径中或者与所述送风路径相连通。
CN202321701467.XU 2023-06-30 2023-06-30 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20417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1467.XU CN220417569U (zh) 2023-06-30 2023-06-30 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1467.XU CN220417569U (zh) 2023-06-30 2023-06-30 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7569U true CN220417569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1467.XU Active CN220417569U (zh) 2023-06-30 2023-06-30 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7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29685A1 (en) Fixed wet type dehumidification a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US9070913B2 (en) Humidifier for fuel cell
US20080085437A1 (en) Pleated heat and humidity exchanger with flow field elements
US20150325869A1 (en) Humidifier, for Example, for a Fuel Cell
CN220417569U (zh) 加湿器及包括该加湿器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09763394U (zh)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JP2019027706A (ja) 加湿エレメント及び該加湿エレメントを用いた加湿機装置
CN216308074U (zh) 一种加湿装置
CN115264699A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US7553567B2 (en) Fuel cell system
CN220689252U (zh) 加湿器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19283529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7464732U (zh) 一种分体式湿膜加湿装置及新风系统
JPH01102227A (ja) 加湿装置
CN220601679U (zh) 一种加湿组件及净化加湿一体机
CN218772764U (zh) 一种新风自然冷却湿膜加湿系统
CN219222660U (zh) 空调室空气增氧净化增湿装置
JP7236872B2 (ja) 加湿素子、加湿装置、空気調和機および換気装置
CN214841358U (zh) 一种新型无雾加湿器
CN210463287U (zh) 湿膜组件、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JP7186648B2 (ja) 加湿素子、加湿装置、換気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JPH0318172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加湿装置
CN212457363U (zh) 接水盘和空调
CN218179114U (zh)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加湿一体机
CN217031467U (zh) 加湿组件及电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