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4676U -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4676U
CN220414676U CN202322233100.6U CN202322233100U CN220414676U CN 220414676 U CN220414676 U CN 220414676U CN 202322233100 U CN202322233100 U CN 202322233100U CN 220414676 U CN220414676 U CN 220414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grouting
connection
module unit
module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31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
张振
陈志河
王琼
陈朝骏
丁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il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Hai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il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Hai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il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Hai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il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31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4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4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4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模块单元,多个模块单元横竖堆叠以构成模块柱;沿横向布置、连接相邻模块单元的第一连接件;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连接相邻模块单元的第二连接件,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并排布置,且两个第二连接件的底部穿过第一连接件,以连接位于上下布置的相邻的模块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对相邻模块单元进行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孔,减少对装修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模块柱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建筑,模块柱中的模块通常为五面体或者六面体,其将机电、装修等都集成到模块中,将模块单元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对各个模块单元进行组装,从而形成建筑整体。
现有的模块柱中,常使用灌浆套筒连接,但使用灌浆套筒连接需要预留操作孔,预留的操作孔影响模块柱的内装修和模块柱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灌浆套筒连接模块时,所预留的操作孔影响模块的内装修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包括:
多个模块单元,多个模块单元横竖堆叠以构成模块柱;
沿水横向布置、连接相邻所述模块单元的第一连接件;
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连接相邻所述模块单元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并排间隔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以连接位于上下布置的相邻的所述模块单元。
优选地,所述多个模块单元被分为两组并排布置的模块单元组,每组所述模块单元组由多个沿竖直方向堆叠的所述模块单元构成;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两组模块单元组的相邻所述模块单元。
优选地,每个所述模块单元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灌浆腔,位于同一所述模块单元组的相邻模块单元的灌浆腔相连通;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灌浆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抗剪件,所述抗剪件分别向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和下方延伸,以连接上下布置的相邻所述模块单元。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抗剪件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灌浆腔一一对应,并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灌浆腔内;
每个所述抗剪件内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伸入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方的所述模块单元的灌浆腔,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入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下方的所述模块单元的灌浆腔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伸入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方的所述模块单元的所述灌浆腔内,下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入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下方的所述模块单元的所述灌浆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关于所述连接板上下对称布置。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布置的上端板,所述至少两个上端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和底端,且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灌浆腔内,所述上端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抗剪件的避让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圆柱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直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对相邻模块单元进行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孔,减少对装修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向灌浆孔内灌入混凝土,能够使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充满混凝土,以增大模块住的强度,减少其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模块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处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模块柱的组装第一步的过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模块柱的组装第二步的过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模块柱的部分组装完成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模块柱灌浆完成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第一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B-B处的断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模块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的模块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7:灌浆腔;9:第二连接件;10:第一连接件;11:抗剪件;12:第一安装孔;13:上端板;14:第二安装孔;101:第三模块单元;102:第四模块单元;103:第一模块单元;104:第二模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模块单元,多个模块单元横竖堆叠以构成模块柱;沿横向布置、连接相邻所模块单元的第一连接件10。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连接相邻模块单元的第二连接件9,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9并排布置,且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9的底部穿过第一连接件10,以连接位于上下布置的相邻的模块单元。
现有技术中,模块柱是由多个模块单元构成,多个模块单元通过灌浆套筒进行连接,但使用灌浆套筒连接需要预留操作孔,所预留的操作孔影响模块柱的内装修和模块柱的强度。而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9对相邻模块单元进行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孔,减少对装修的影响,且减少操作孔对模块柱的强度的影响。
如图1所示,多个模块单元被分为两组并排布置的模块单元组,每组模块单元组由多个沿竖直方向堆叠的模块单元构成。每个模块单元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灌浆腔7,位于同一模块单元组的相邻模块单元的灌浆腔7相连通。其中,本实施例中,模块单元组以两组为例,两组模块单元组并排布置,灌浆腔7内用于浇灌混凝土,以增强模块柱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模块单元为混凝土模块。
具体地,每个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9连接的模块单元有四个,分别为位于上方、并排布置的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及位于下方、并排布置的第三模块单元101和第四模块单元102。其中,第一模块单元103与第三模块单元101上下对应布置,第二模块单元104和第四模块单元102上下对应布置。
如图2~3所示,第一连接件10置于位于上方的模块单元和位于下方的模块单元之间,第一连接件10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抗剪件11,抗剪件11分别向连接板的上方和下方延伸,以连接上下布置的相邻模块单元。至少两个抗剪件11分别与至少一个灌浆腔7一一对应,并嵌设于对应的灌浆腔7内。本实施例中,抗剪件11的数量以2个为例,每个模块单元内开设一个灌浆腔7。
其中,两个抗剪件11的上端分别伸入至第一模块单元103的灌浆腔7和第二模块单元104的灌浆腔7内。抗剪件11内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安装孔12,第二连接件9伸入至灌浆腔7和第一安装孔12内,第二连接件9为圆柱形钢筋。第二连接件9关于连接板上下对称布置。即,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9的上端伸入至第一模块单元103的灌浆腔7内,下端伸入至第三模块单元101的灌浆腔7内,另一个第二连接件9的上端伸入至第二模块单元104的灌浆腔7内,下端伸入至第四模块单元102的灌浆腔7内。第一安装孔12的孔径大于第二连接件9的直径。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时,第一步,将位于下方的第三模块单元101和第四模块单元102安装至指定位置,并将第一连接件10放置于第三模块单元101和第四模块单元102上,使两个抗剪件11的下端分别置于第三模块单元101的灌浆腔7内和第四模块单元102的灌浆腔7内。通过第一安装孔12向灌浆腔7内浇注混凝土至预设位置,其中该预设位置与第二连接件9的底端面抵接。
如图5所示,第二步,待浇注的混凝土凝固后,将两个第二连接件10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安装孔12放入至第三模块单元101和第四模块单元102的灌浆腔7内,再将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放置于第一连接件10上,并使两个抗剪件11的上端分别伸入至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的灌浆腔7内,此时,两个第二连接件9的上端也分别伸入至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的灌浆腔7内。
如图6所示,第三步,分别向第一模块单元103的灌浆腔和第二模块单元104的安装腔内灌入混凝土,混凝土可通过第一安装孔12与第二连接件9间的间隙分别进入第三模块单元101和第四模块单元102的灌浆腔7内,并使混凝土到达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的灌浆腔7内的指定位置。其中,若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位于模块柱的顶端,即此时的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的顶端不再放置模块单元,该指定位置即为将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的灌浆腔7灌满。若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位于模块柱的中部,即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顶部还放置有模块单元,此时指定位置即为位于第一模块单元103和第二模块单元104的上端的第二连接件9的底端面抵接。如此反复,将模块单元通过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9连接,以构成模块柱。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4,第二连接件9伸入至对应的模块单元的灌浆腔7和第二安装孔14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每个模块单元内开设有4个灌浆腔7。
具体地,模块单元由混凝土预制而成时,每个第二连接件9分别对应一个灌浆腔7,每个模块单元对应设置2个灌浆腔7,四个灌浆腔7分别置于抗剪件11的四角,第二安装孔14为8个,分别与灌浆腔7对应。模块单元由钢构成时,每个模块单元开设两个灌浆腔7,同一抗剪键11对应的第二连接件9置于同一灌浆腔7内。
实施例3
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布置的上端板13,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件10的顶端和底端,且置于灌浆腔7内。上端板13上开设有两个避让孔,两个抗剪件11分别嵌设于两个避让孔内,且上端板13的四周与灌浆腔7的壁抵接,以增加模块单元与第一连接件10的连接稳固性。本实施例中的模块单元为钢模块。
实施例4
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模块单元为钢模块,每个模块单元内开设一个灌浆腔7,四个第二安装孔14和四个第二连接件9均置于同一个灌浆腔7内。两个上端板13置于灌浆腔7内,并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件10的顶端和底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模块单元,多个模块单元横竖堆叠以构成模块柱;
沿横向布置、连接相邻所述模块单元的第一连接件(10);
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连接相邻所述模块单元的第二连接件(9),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9)并排间隔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9)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0),以连接位于上下布置的相邻的所述模块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模块单元被分为两组并排布置的模块单元组,每组所述模块单元组由多个沿竖直方向堆叠的所述模块单元构成;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9)分别用于连接所述两组模块单元组的相邻所述模块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块单元(1)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灌浆腔(7),位于同一所述模块单元组的相邻模块单元的灌浆腔(7)相连通;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9)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灌浆腔(7)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抗剪件(11),所述抗剪件(11)分别向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和下方延伸,以连接上下布置的相邻所述模块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抗剪件(11)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灌浆腔(7)一一对应,并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灌浆腔(7)内;
每个所述抗剪件(11)内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12),所述第二连接件(9)的上端伸入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上方的所述模块单元的灌浆腔(7),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2)伸入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下方的所述模块单元的灌浆腔(7)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4),所述第二连接件(9)的上端伸入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上方的所述模块单元的所述灌浆腔(7)内,下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4)伸入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下方的所述模块单元的所述灌浆腔(7)内。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9)关于所述连接板上下对称布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布置的上端板(13),所述至少两个上端板(13)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和底端,且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灌浆腔(7)内,所述上端板(13)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抗剪件(11)的避让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9)为圆柱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9)的直径。
CN202322233100.6U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20414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3100.6U CN220414676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3100.6U CN220414676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4676U true CN220414676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3100.6U Active CN220414676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4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2671A (zh)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挂墙板固定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20414676U (zh) 一种模块柱的连接结构
CN212773617U (zh) 一种替代钢筋混凝土梁内钢筋植筋的连接节点
CN204645343U (zh)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挂墙板固定装置
CN211898889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CN114875948A (zh) 混凝土预制桩与桩基承台的连接结构
CN212689203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CN115787827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和节点一体化模块装配式结构
CN114319600A (zh) 多层模块化房屋及其连接组件
CN111172996A (zh) 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和方法
CN213897535U (zh) 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
CN218667871U (zh) 一种装配式楼房的楼层结构
CN221118791U (zh) 一种用于钢模块化建筑的柱连接结构和钢模块化建筑
CN216948391U (zh) 一种已建建筑旁的新建建筑基础结构
CN220451113U (zh) 一种上下预制模块连接结构
CN220598704U (zh) 一种整体式预制钢混框架连接结构
CN215926410U (zh) 叠合墙结构
CN220117519U (zh) 一种装配式的建筑防水外墙
CN213626304U (zh) 一种预制柱连接件
CN21735243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桩
CN218713914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梁柱定位结构
CN21556353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件
CN210195077U (zh) 一种装配式楼梯结构
CN217204201U (zh) 一种装配式独立基础连接节点单元
CN114215186B (zh) 一种模块化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