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4106U - 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4106U
CN220414106U CN202321055597.0U CN202321055597U CN220414106U CN 220414106 U CN220414106 U CN 220414106U CN 202321055597 U CN202321055597 U CN 202321055597U CN 220414106 U CN220414106 U CN 220414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dissipating
eliminating
vertica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55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岩峰
陈平山
王翀昊
李永健
孙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uihai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uihai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uihai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uihai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555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4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4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4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浪装置领域,提供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包括消浪组件和定位组件,消浪组件包括组合连接组件和至少两个立式消浪机构,立式消浪机构通过组合连接组件活动相连,立式消浪机构沿浪流的流动方向呈一列排布,至少一个立式消浪机构上设有消浪装置;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连接于水底,立式消浪机构通过定位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相连,且消浪组件和定位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消浪网系统具备了至少双重消浪保障,增强了消浪效果。(2)通过缓冲机构减缓海浪对消浪组件的冲击,提高其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浪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背景技术
波浪是造成海滩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在开敞式海岸地区尤为明显。在近岸潮间带,由于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尤其是在近岸破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情况下,大部分被侵蚀泥沙向外海扩散运移,造成海滩或湖滩前缘的不断淘刷后退,进而威胁海堤的安全。
另外,随着施工水域向深水区发展,波浪和涌浪诱导船舶运动响应的现象日益凸显,尤其是不规则的横摇和纵摇会使起重船吊钩吊物系统受迫振动,这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影响被吊物的安装精度。因此,由于受波浪和涌浪的影响,起重船可作业天数十分有限,不仅使得海上风电场建设周期较长,而且导致建设成本中施工船舶租赁费用较高。
再有,处于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各种海上建筑层出不穷,风浪对海上的建筑物、海洋水产开发的设施影响也日益显著。因此,消浪装置对于海堤的安全、加快海洋工程或港口工程进度、提高工程建设经济效益以及海上建筑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有的消浪装置容易受到海浪冲击的影响造成损坏和位置不稳定,导致对海浪的削减作用十分有限,消浪效果较弱,维护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用于提高消浪装置的抗冲能力,增强消浪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包括消浪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消浪组件包括组合连接组件和至少两个立式消浪机构,所述立式消浪机构通过所述组合连接组件活动相连,所述立式消浪机构沿浪流的流动方向呈一列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立式消浪机构上设有消浪装置;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于水底,所述立式消浪机构通过所述定位连接机构和所述固定机构相连,且所述消浪组件和定位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用于使消浪组件在浪流的方向上形成一定的距离缓冲。
在本技术方案中,立式消浪机构用于消解海浪的冲击力,减少海浪的能量,其立式的设计使消浪机构有足够多的部分位于海面以下,增大消浪机构与海浪的冲击面积,提高其稳定性;所述组合连接组件用于将相邻两个立式消浪机构连接在一起,且通过所述组合连接组件,相邻两个立式消浪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移动;至少两个立式消浪机构的消浪组件具有至少双重的消浪保障,同时提高消浪网系统的稳定性。
所述立式消浪机构的排列方向若是与海浪的流动方向不同,则海浪的冲击方向会与其排列方向形成锐角,从而海浪无法垂直冲击到立式消浪机构上,导致消浪组件容易偏转不稳定,同时也降低了消浪效果,因此,将立式消浪机构的排列方向设置成与海浪的流动方向相同。
所述消浪装置用于对海浪起分解作用;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海底;所述定位连接机构起牵引定位作用,所述立式消浪机构通过定位连接机构连接于固定机构从而固定其在海中的位置,使其保持稳定地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所述缓冲机构通过伸缩作用能够在海浪对消浪组件冲击时增加消浪组件复位方向的力,减缓海浪对消浪组件的冲击,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同时,缓冲机构也通过伸缩作用减少海浪冲击时消浪组件对定位连接机构的拉扯,从而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连接机构为链索,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链索和设于链索上的重铊和浮力球,所述重铊设于所述消浪组件和浮力球之间,所述重铊的位置低于所述消浪组件,所述链索的一端连接消浪组件,所述链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机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链索是市场上容易获得的牵引配件,且连接作用牢固;所述浮力球是浮于海面的球体,通过浮力将其与链索的连接处拉起,所述重铊通过其自身的重力将其与链索的连接处拉下,所述重铊可随着海浪上下浮动起到伸缩效果达到缓冲作用,在海面平静的状态时,重铊的位置低于消浪组件的位置使其有足够的上浮空间,从而达到较好的伸缩能力,提高其对海浪冲击力的减缓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立式消浪机构包括带有所述空腔的配重外框和设于所述空腔内的浮力组件,所述浮力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排列的浮力单元,所述浮力单元的重心设于吃水线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外框通过自身受到的重力为立式消浪机构提供向下的拉力,维持立式消浪机构的稳定;所述浮力组件通过自身受到的浮力作用为立式消浪机构提供向上的拉力,从而使立式消浪机构能够漂浮于海面;将浮力组件设于配重外框的内部,使整个立式消浪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力的相互作用效果更明显,提高消浪组件的稳定性,同时,配重外框也对浮力组件起到了保护作用,至少两个的浮力单元在海面上呈水平排列形成平行于海平面的浮力面,浮力面将配重外框拉起漂浮于海面上,不易被海浪冲击翻倒,所述浮力单元的重心设于吃水线上有利于加速被海浪冲击后浮力单元带动消浪组件的复位,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消浪装置设于所述配重外框内,所述消浪装置包括若干消浪单元,所述消浪单元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外框可防止海洋其他漂浮物对消浪装置造成损坏,通过对消浪装置的保护保证了消浪组件的消浪效果;所述消浪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数量,以实现在一个立式消浪机构内设置多重消浪结构,从而达到预期的消浪效果;消浪单元是分解海浪的核心结构,将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可使其分解海浪后能通过浮力作用快速复位,进行下一波浪潮的分解。
进一步的,所述消浪单元为竖直设置的平板状,所述消浪单元的顶端与安装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消浪单元的面积至少为所述固定板面积的三分之二。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消浪单元是海面平静时与海浪流动方向垂直的平板状结构,消浪单元可随着海浪的冲击摆动,消浪单元的摆动幅度较小时,海浪穿过消浪单元的过程中被消解,冲击力减小;当海浪的冲击力过大,消浪单元的摆动幅度较大,此时海浪避开消浪单元直接流过,如此使消浪组件不会被冲击力太大的海浪冲击翻倒,保证其稳定性,另外,也防止消浪过于彻底,以此维持了消浪区和非消浪区的水体交流;消浪单元的面积超过固定板的一半,从而保证其消浪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消浪单元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消浪单元的底端设有配重条。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为海浪通过提供通道,且起到分解海浪的作用,通孔均匀分布充分利用消浪单元上的空间,使穿过消浪单元上的海浪都能被较大限度地分解;当消浪单元受到海浪冲击摆动一定幅度时,配重条可通过自身受到的重力协助消浪单元尽快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外框包括前后两侧的安装板和左右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安装板和固定板相连,所述安装板的上部设有安装位,所述浮力单元通过所述安装位固定在所述配重外框内;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对流孔,所述对流孔设于所述安装位的下方;所述固定板为镂空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是平行于海浪流动方向的板块,所述安装位是与浮力单元相匹配的安装结构,其数量和位置都与浮力单元一致,浮力单元通过安装位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对流孔可起分流作用,进一步分解冲击力。
所述固定板是垂直于海浪流动方向的板块,所述固定板将前后的安装板固定连接并与其围合形成配重外框,固定板的镂空设计使海浪能够穿过迎浪测的固定板进入配重外框内部,在消浪单元的分解后在穿出背浪侧的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消浪组件包括迎浪立式消浪机构和背浪立式消浪机构,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的浮力单元数量少于背浪立式消浪机构的浮力单元数量,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的内部设有中部安装板,所述背浪立式消浪机构内设有所述消浪装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是在消浪组件中设于迎浪侧的机构,对海浪起到初步分解的作用;所述背浪消浪机构是在消浪组件中设于背浪侧的机构,对海浪起到主要分解作用,即海浪先后穿过迎浪立式消浪机构和背浪立式消浪机构,被双重分解,提高了消浪组件的消浪能力。另外,在背浪立式消浪机构被海浪冲击时,迎浪立式消浪机构对其有拖回作用,提高了消浪组件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中部安装板是结构与配重外框安装板结构相同且互相平行的板块,对配重外框起到加固作用,同时中部安装板将配重外框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使海浪流过迎浪立式消浪机构时得到分流,削减了冲击力。
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内无消浪单元的设置,海浪可之间穿过其固定板和内部空腔,对其冲击较小,较少数量的浮力单元即可对其进行支撑,其数量少于背浪立式消浪机构的设置节省了材料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连接组件包括多个锚链和系锚点,所述锚链前后分别设置于立式消浪机构的前后两侧,每条所述锚链的两端通过所述系锚点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立式消浪机构的同一侧,且至少一条锚链的系锚点设于吃水线的上方。
在本技术方案中,锚链具有牢固的牵引作用,其伸展开的长度对相邻两个立式消浪机构之间的最大距离进行了限制,同时,相邻两个立式消浪机构可以在其长度范围内相对运动,相互牵扯保持与海浪平行的方向位置,避免消浪组件被海浪冲击后偏转影响消浪效果。
在相邻两个立式消浪机构的前侧设有若干锚链,后侧则设有与其对应的若干锚链,对应设置可保持两个消浪机构在水平面上的平稳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两个立式消浪机构的设置使消浪网系统具备了至少双重消浪保障,增强了消浪效果,同时使得整个消浪组件更加耐冲稳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机构的伸缩作够在海浪对消浪组件冲击时增加消浪组件复位方向的力,减缓海浪对消浪组件的冲击,提高其稳定性,同时,缓冲机构也通过伸缩作用减少海浪冲击时消浪组件对定位连接机构的拉扯,从而对其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定位连接机构损坏的几率,节省维修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合连接结构的设定,对消浪组件内的立式消浪机构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使两个消浪机构之间互相牵拉保持稳定,保证消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浪网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迎浪立式消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浪立式消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A水面,B水底,消浪组件100,锚链110,系锚点120,迎浪立式消浪机构130,背浪立式消浪机构140,中部安装板131,配重外框150,安装板151,对流孔152,固定板153,浮力单元160,链索210,短链220,水泥沉块230,锚240,浮力球250,重铊260,消浪单元300,钢轴310,通孔320,配重条33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消浪组件100和定位组件。
以下为消浪组件100的结构描述。
所述消浪组件100包括组合连接组件和至少两个立式消浪机构,所述立式消浪机构通过所述组合连接组件活动相连,所述立式消浪机构沿海浪的流动方向呈一列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立式消浪机构上设有消浪装置;
所述立式消浪机构包括带有所述空腔的配重外框150和设于所述空腔内的浮力组件,所述浮力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排列的浮力单元160,所述浮力单元160的重心设于吃水线上。具体的,浮力单元160为PE浮管。
所述配重外框150包括前后两侧的安装板151和左右两侧的固定板153,所述安装板151和固定板153相连,所述安装板151的上部设有安装位,所述浮力单元160通过所述安装位固定在所述配重外框150内;所述安装板151上设有对流孔152,所述对流孔152设于所述安装位的下方;所述固定板153为镂空设置。具体的,所述固定板153为若干横杆和竖杆连接形成的框架结构,留出充分的镂空空间供浪流流过。
所述消浪装置设于所述配重外框150内,所述消浪装置包括若干消浪单元300,所述消浪单元300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浮力单元160之间。所述消浪单元300为竖直设置的平板状,所述消浪单元300的顶端与安装板151形成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消浪单元300的顶端设有钢轴310,所述钢轴310的两端转动连接于安装板151,所述钢轴310支撑消浪单元300转动连接于配重外框150内。所述消浪单元300的面积至少为所述固定板153面积的三分之二,例如,所述消浪单元300的面积与固定板153的面积相同。所述消浪单元300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320,所述消浪单元300的底端设有配重条3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消浪组件100包括迎浪立式消浪机构130和背浪立式消浪机构140,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130的浮力单元160数量少于背浪立式消浪机构140的浮力单元160数量,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130的内部设有中部安装板131,所述背浪立式消浪机构140内设有所述消浪装置。具体的,所述背浪立式消浪机构140内的浮力单元160数量为4个,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130的浮力单元160数量为2个;在背浪立式消浪机构140中,消浪装置包含1个消浪单元300,且设置于浮力单元160的中间,即消浪单元300的两侧各有两个浮力单元160。背浪立式消浪机构140上每个安装板151的对流孔152数量为5个,包括安装板151中间竖直排列的3个对流孔152和左右两侧的2个对流孔152;迎浪立式消浪机构130每个安装板151上设有竖直排列的3个对流孔152。
所述组合连接组件包括多个锚链110和系锚点120,所述锚链110前后分别设置于立式消浪机构的前后两侧,每条所述锚链110的两端通过所述系锚点120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立式消浪机构的同一侧,且至少一条锚链110的系锚点120设于吃水线的上方。具体的,立式消浪机构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了两条锚链110,上方锚链110的系锚点120设于吃水线的上方,使装有浮力组件的立式消浪机构上部能够保持稳定的相对距离。
以下为定位组件的结构描述。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于海底,所述立式消浪机构通过所述定位连接机构和所述固定机构相连,且所述立式消浪机构和定位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缓冲机构。
所述定位连接机构为连接链,所述连接链的一端连接缓冲机构,另一端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为锚240,锚240啮入土中,产生抓力与水底固结。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链索210和设于链索210上的重铊260和浮力球250,所述重铊260设于所述消浪组件100和浮力球250之间,所述重铊260的位置低于所述消浪组件100。具体的,重铊260到立式消浪机构底面的距离为立式消浪机构高度的1/3。所述链索210的一端连接消浪组件,且连接处通过一三角板连接有短链220,短链220、链索210和消浪组件的固定板153形成三角结构,使连接处更加平稳;链索210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链。所述连接链与锚240的连接处还设有若干水泥沉块230,当设有多个水泥沉块230时,其间隔等距。例如,长连接链210与锚的连接处设有2个水泥沉块230。
本实施例通过至少两个立式消浪机构的设置使消浪网系统具备了至少双重消浪保障,增强了消浪效果,同时使得整个消浪组件100更加耐冲稳定。另外,通过缓冲机构的伸缩作够在海浪对消浪组件100冲击时增加消浪组件100复位方向的力,减缓海浪对消浪组件100的冲击,提高其稳定性,同时,缓冲机构也通过伸缩作用减少海浪冲击时消浪组件100对定位连接机构的拉扯,从而对其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定位连接机构损坏的几率,节省维修维护成本。再有,通过组合连接结构的设定,对消浪组件100内的立式消浪机构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使两个消浪机构之间互相牵拉保持稳定,保证消浪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背浪立式消浪机构140上的消浪装置包括两个消浪单元300,两个消浪单元300之间间隔两个浮力单元160。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浪组件和定位组件,
所述消浪组件包括组合连接组件和至少两个立式消浪机构,所述立式消浪机构通过所述组合连接组件活动相连,所述立式消浪机构沿浪流的流动方向呈一列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立式消浪机构上设有消浪装置;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于水底,所述立式消浪机构通过所述定位连接机构和所述固定机构相连,且所述消浪组件和定位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用于使消浪组件在浪流的方向上形成一定的距离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链索和设于链索上的重铊和浮力球,所述重铊设于所述消浪组件和浮力球之间,所述重铊的位置低于所述消浪组件,所述链索的一端连接消浪组件,所述链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消浪机构包括带有一空腔的配重外框和设于所述空腔内的浮力组件,所述浮力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排列的浮力单元,所述浮力单元的重心设于吃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浪装置设于所述配重外框内,所述消浪装置包括若干消浪单元,所述消浪单元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浪单元为竖直设置的平板状,所述消浪单元的顶端与安装板形成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浪单元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消浪单元的底端设有配重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外框包括前后两侧的安装板和左右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安装板和固定板相连,所述安装板的上部设有安装位,所述浮力单元通过所述安装位固定在所述配重外框内;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对流孔,所述对流孔设于所述安装位的下方;所述固定板为镂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浪组件包括迎浪立式消浪机构和背浪立式消浪机构,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的浮力单元数量少于背浪立式消浪机构的浮力单元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浪立式消浪机构的内部设有中部安装板,所述背浪立式消浪机构内设有所述消浪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连接组件包括多个锚链和系锚点,所述锚链前后分别设置于立式消浪机构的前后两侧,每条所述锚链的两端通过所述系锚点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立式消浪机构的同一侧,且至少一条锚链的系锚点设于吃水线的上方。
CN202321055597.0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Active CN220414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5597.0U CN220414106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5597.0U CN220414106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4106U true CN220414106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5597.0U Active CN220414106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4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117B (zh) 一种多孔浮式防波堤
CN109914337B (zh) 一种非对称双浮筒式浮式防波堤
CN106759082A (zh) 一种消波浮箱、岸坡防冲防护结构及方法
CN217706213U (zh) 一种海上浮体阵列的防撕裂网阵
KR20140011935A (ko) 부유식 발전설비의 해안 정박장치
CN111236144A (zh) 一种可变透空率的桩基透空型防波堤及其施工方法
JP5067703B1 (ja) 海上浮揚式消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海波減衰システム
CN220414106U (zh) 一种随波起伏的消浪网系统
CN110886272B (zh) 一种漂浮式防波堤
KR20220029529A (ko) 풍력 터빈을 지지하기 위한 해양 반잠수식 플랫폼 및 해양 전기 에너지 생산 시설
CN112081065A (zh) 一种网箱填充式浮式防波堤
CN111893946A (zh) 一种移动式防浪码头
CN114892592B (zh) 一种削弱水波的柔性消波装置
CN116516887A (zh) 一种带监测的消浪装置
CN106400734A (zh) 可移动式临时防波堤结构
CN111893949A (zh) 一种向背浪侧倾斜的浮板式防波堤结构
CN105926531B (zh) 一种基于frp材料的箱网型浮式防波堤
CN209923864U (zh) 一种非对称双浮筒式浮式防波堤
CN107881982B (zh)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CN212582580U (zh) 一种向背浪侧倾斜的浮板式防波堤结构
JP5587489B1 (ja) 防波ブロック及び防波ブロック構造体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02127903A (zh) 复合型堆石潜堤
CN219118059U (zh) 一种水上漂浮光伏电站用防浪堤
CN211735247U (zh) 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混合式浮防波堤
CN218712592U (zh) 浮式三角减浪丁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