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1982B -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1982B
CN107881982B CN201711253350.9A CN201711253350A CN107881982B CN 107881982 B CN107881982 B CN 107881982B CN 201711253350 A CN201711253350 A CN 201711253350A CN 107881982 B CN107881982 B CN 107881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sh
wave
lattice
beach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33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1982A (zh
Inventor
梁丙臣
屈智鹏
李华军
武国相
刘勇
杨冬铁
付斌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112533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1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1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1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1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1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06Moles; Piers; Quays; Quay walls; Groynes; Breakwaters ; Wave dissipating walls; Quay equip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包括:包括前端破波结构和后端消浪结构,前端破波结构包括:框格一、框格二和框格三,框格一与框格二形成第一三角结构,框格三设置于第一三角结构内部,连接于框格一与框格二之间;框格一前端设置有栅栏板,框格二后端设置有第一丁字板,框格三上架设有第一格栅,后端消浪结构包括:框格四、框格五、框格六、框格七和框格八,框格四与框格五形成第二三角结构,框格六设置于第二三角结构内部,框格五后端设置有第二丁字板,框格七与框格八上均架设有细孔格栅。本发明前端破浪结构进行破浪,后端消浪结构进行消浪,能够保持岸滩剖面的稳定性与平衡状态,减少波浪对岸滩剖面的侵蚀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岸滩防护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属于岸滩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极端海况下,波浪和潮流对岸滩土体的侵蚀力与冲刷力较大,容易造成土体侵蚀。我国大部分天然泥质和砂质岸滩均面临着这种问题,造成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卷破波是破坏了岸滩平衡的主要原因,卷破波的水舌冲下斜坡剖面的时候,带动泥沙扰动,形成沟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泥沙流失现象。尤其是风暴破波点附近,容易产生严重的侵蚀现象。沙坝的形成使得波浪在离岸较远的地方破碎,减轻了打击到滩面的波浪力。当遇到很强的风暴潮的时候,泥沙被冲刷离岸很远,当暴风季节过去后,离岸泥沙在波浪作用下无法被波浪推移至冲刷地点,造成了很严重的沙质海岸剖面侵蚀情况,造成海岸线的持续后退,威胁到海边居民的生活安全。在风暴过后每年需要对人造斜坡沙滩等岸滩进行大量补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岸滩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岸滩防护形式众多,大体上分为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其中工程防护包括有修建丁字坝、防波堤、抛石防护等,这些工程防护均普遍存在有工程量大,破波效果不够理想,消浪能力一般,对岸滩斜坡的保护效果也不到位等缺点,且在某些景区内,这些工程防护又会影响风景;同时植被防护具有见效慢的缺点,并只适用于植被宜生长的岸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前端破浪结构进行破浪,后端消浪结构进行消浪,能够保持岸滩剖面的稳定性与平衡状态,减少波浪对岸滩剖面的侵蚀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包括前端破波结构和后端消浪结构,所述前端破波结构与所述后端消浪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一体;其中,
所述前端破波结构包括:框格一、框格二和框格三,其中,所述框格一与所述框格二形成第一三角结构,所述框格三设置于所述第一三角结构内部,连接于所述框格一与所述框格二之间;所述框格一前端设置有栅栏板,所述框格二后端设置有第一丁字板,所述框格三上架设有第一格栅;
所述后端消浪结构包括:框格四、框格五、框格六、框格七和框格八,其中,所述框格四与所述框格二相连接,所述框格四与所述框格五形成第二三角结构,所述框格六设置于所述第二三角结构内部,所述框格七连接于所述框格四与所述框格六之间,所述框格八连接于所述框格六与所述框格五之间;所述框格四前端设置有第二格栅,所述框格五后端设置有第二丁字板,所述框格七与所述框格八上均架设有细孔格栅。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角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桩帽,所述第一桩帽顶端设置有消浪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三角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桩帽,所述第二桩帽顶端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丁字板与所述第二格栅形成V字型。
优选的,所述框格一、所述框格二、所述框格五和所述框格六均由桩柱和垂直贯穿所述桩柱的纵梁构成。
优选的,所述框格三、所述框格四、所述框格七和所述框格八均由所述纵梁和连接两所述桩柱之间的支撑梁构成。
优选的,所述桩柱一端插入岸滩剖面内,另一端裸露于岸滩剖面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丁字板与所述第二丁字板上的板间距均为0.2-0.5m。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解决了岸滩斜坡在风暴潮情况下侵蚀严重的问题,减轻了波浪对斜坡的侵蚀作用。在风暴潮情况下,前端破波结构能对波浪的传输进行了破碎与拦截,并让波浪在离岸较远的地方破碎,后端消浪结构能够对卷破波的能量进行耗散,减轻了其对后方泥沙的作用力,减小了拍打在滩面的波浪力。
在常浪情况下,透空的结构形式能够允许离岸区的泥沙在波浪作用下向岸推移,维持了沙滩的剖面平衡状态。
前端破波结构后端的第一丁字板和后端消浪结构前端的第二栅格组成的V字型消浪结构,能够更好的消波,耗散波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栅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第一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细孔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5附图为第一桩帽与消浪块的结合示意图。
图6附图为第二桩帽与凹槽的结合示意图。
图7附图为第一丁字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附图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其中,图中,
1-栅栏板;2-第一丁字板;3-第一格栅;4-第二格栅;5-第二丁字板;6-细孔格栅;7-第一桩帽;8-消浪块;9-第二桩帽;10-凹槽;11-桩柱;12-纵梁;13-支撑梁;14-岸滩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前端破波结构能对波浪的传输进行了破碎与拦截,后端消浪结构能够对卷破波的能量进行耗散;采用透空的结构形式维持了沙滩的剖面平衡状态;第一丁字板和第二栅格组成的V字型消浪结构,能够更好的消波,耗散波能。
请参阅附图1-7,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包括前端破波结构和后端消浪结构,前端破波结构与后端消浪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一体,前端破波结构设置在风暴期的破波点附近,此处为岸滩剖面14易形成沙坝的位置,也是波浪消能最为有效的位置;后端消浪结构安置在岸线与破波点之间,此处为岸滩剖面14易被侵蚀地形。
在风暴潮情况下,前端破波结构能对波浪的传输进行了破碎与拦截,并让波浪在离岸较远的地方破碎,后端消浪结构能够对卷破波的能量进行耗散,其前端破波结构将波浪破碎之后,传输到后端消浪结构进行消浪,两个结构相辅相成,具有更高的消波效率,减轻了其对后方泥沙的作用力,减小了拍打在滩面的波浪力,解决了岸滩斜坡在风暴潮情况下侵蚀严重的问题,减轻了波浪对斜坡的侵蚀作用。
前端破波结构包括:框格一、框格二和框格三,其中,框格一与框格二形成第一三角结构,第一三角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结构强度。框格三设置于第一三角结构内部,连接于框格一与框格二之间;框格一前端设置有栅栏板1,框格二后端设置有第一丁字板2,框格三上架设有第一格栅3,框格三与第一格栅的结合使其整体上拥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更佳的消浪效果。第一三角结构的设置不仅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和稳定性,同时波浪在栅栏板1处破碎后转化成不稳定的湍流,容易引起泥沙的剧烈扰动,将第一格栅3设置在栅栏板1的后方,对不稳定的湍流进行了能量的耗散,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消浪效果。
框格一和框格二均由桩柱11和垂直贯穿桩柱11的纵梁12构成,桩柱11一端插入岸滩剖面14内,另一端裸露于岸滩剖面14外侧。框格三由纵梁12和连接两桩柱11之间的支撑梁13构成。桩柱11、支撑梁13和纵梁12起到了支撑作用。第一三角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桩帽7,第一桩帽7顶端设置有消浪块8,消浪块8能够更有效的分流破波。
当波浪从远处传来时,第一桩帽7与桩柱11结合起到了结构稳定作用。第一桩帽7上的消浪块8对波浪的传输过程产生了分流的影响,波浪部分能量在此处耗散。波浪和潮流在栅栏板1的消浪槽处发生了破碎,产生了紊动现象。而紊动现象经过第一格栅3的消散,变得更加平缓。
后端消浪结构包括:框格四、框格五、框格六、框格七和框格八,其中,框格四与框格二相连接,框格四与框格五形成第二三角结构,框格六设置于第二三角结构内部,框格七连接于框格四与框格六之间,框格八连接于框格六与框格五之间;框格四前端设置有第二格栅4,第二格栅4与第一格栅3结构相同,第二格栅4总长度长于卷破波的卷破距离X=(4-9.25*岸滩坡度)*破碎波高。
框格五和框格六均由桩柱11和垂直贯穿桩柱11的纵梁12构成,桩柱11一端插入岸滩剖面14内,另一端裸露于岸滩剖面14外侧。框格四、框格七和框格八均由纵梁12和连接两桩柱11之间的支撑梁13构成。桩柱11、支撑梁13和纵梁12起到了支撑作用。
第二三角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桩帽9,第二桩帽9与第一桩帽7结构相同,第二桩帽9顶端设置有凹槽10,能够更有效将破碎的波稳定。框格五后端设置有第二丁字板5,第二丁字板5与第一丁字板2结构相同,框格七与框格八上均架设有细孔格栅6。第二三角结构的设置不仅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和稳定性,同时第二格栅4对破碎的波浪进行了一次消浪,波浪在第二格栅4处破碎后转化成不稳定的湍流,容易引起泥沙的剧烈扰动,将细孔格栅6设置在第二格栅4下方,对不稳定的湍流进行了能量的耗散,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消浪效果。
对于后端消浪结构,长度大于卷破波波长的第二格栅4配合第一丁字板2,形成V字型的消浪区间,能够更加有效地耗散卷破波的能量。破碎的卷破波传输到靠后接近岸滩的位置,因紊动因素产生湍流,第二格栅4下方的细孔格栅6能够更好的对波浪进行耗散,将湍流转换为波浪气泡等,减少波浪对泥沙的扰动,进一步耗散波浪的能量。第二丁字板5既兼顾了稳定性又增强了消波性能,也对越浪后的波浪部分进行了有效的消能。第二桩帽9与桩柱11结合起到了结构稳定作用,第二桩帽上的凹槽10能够减少破碎波浪的紊动,减轻波浪对泥沙剖面的影响。
第一丁字板2与第二丁字板5上的板间距均为0.2-0.5m,既兼顾了稳定性又增强了消波性能,相比于传统的消浪板有更好的消波效果。
另外,栅栏板1、第一丁字板2、第一格栅3、第二格栅4、第二丁字板5和细孔格栅6的孔径大小会对消浪效果产生影响,对于不同的岸滩各部件可采用合适的孔径来满足实际的需求。
参见附图8,本发明的施工流程为:
在低水位时,首先将桩柱11打入施工区域的海床;其次现浇支撑梁13、桩柱11接头,并安装事先预制好的纵梁12;然后将第一格栅3与第二格栅4、细孔格栅6、栅栏板1固定在支撑梁13与桩柱11上,并安装第一丁字板2与第二丁字板5;最后现浇第一桩帽7与第二桩帽9,在第一桩帽7上安装消浪块8,第二桩帽9上现浇凹槽1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破波结构和后端消浪结构,所述前端破波结构与所述后端消浪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一体;其中,
所述前端破波结构包括:框格一、框格二和框格三,其中,所述框格一与所述框格二形成第一三角结构,所述框格三设置于所述第一三角结构内部,连接于所述框格一与所述框格二之间;所述框格一前端设置有栅栏板,所述框格二后端设置有第一丁字板,所述框格三上架设有第一格栅;
所述后端消浪结构包括:框格四、框格五、框格六、框格七和框格八,其中,所述框格四与所述框格二相连接,所述框格四与所述框格五形成第二三角结构,所述框格六设置于所述第二三角结构内部,所述框格七连接于所述框格四与所述框格六之间,所述框格八连接于所述框格六与所述框格五之间;所述框格五后端设置有第二丁字板,所述框格七与所述框格八上均架设有细孔格栅;
所述框格四前端设置有第二格栅,长度大于卷破波波长的第二格栅配合第一丁字板,形成V字型的消浪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桩帽,所述第一桩帽顶端设置有消浪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角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桩帽,所述第二桩帽顶端设置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格一、所述框格二、所述框格五和所述框格六均由桩柱和垂直贯穿所述桩柱的纵梁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格三、所述框格四、所述框格七和所述框格八均由所述纵梁和连接两所述桩柱之间的支撑梁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一端插入岸滩剖面内,另一端裸露于岸滩剖面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丁字板与所述第二丁字板上的板间距均为0.2-0.5m。
CN201711253350.9A 2017-12-02 2017-12-02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Active CN107881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3350.9A CN107881982B (zh) 2017-12-02 2017-12-02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3350.9A CN107881982B (zh) 2017-12-02 2017-12-02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1982A CN107881982A (zh) 2018-04-06
CN107881982B true CN107881982B (zh) 2023-01-17

Family

ID=61772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3350.9A Active CN107881982B (zh) 2017-12-02 2017-12-02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1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2060A (zh) * 2021-06-04 2021-08-03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网格带状结构的海上风电基础防冲刷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8141A (en) * 1984-12-24 1989-04-04 Rauch Hans G Prefabricated erosion prevention wall
CN102359087A (zh) * 2011-07-29 2012-02-2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透空型潜堤
CN202280039U (zh) * 2011-09-15 2012-06-20 华侨大学 一种改进型防波装置
CN203530922U (zh) * 2013-11-04 2014-04-09 兰州交通大学 柔性透水型防浪消能结构
CN107059772A (zh) * 2017-05-23 2017-08-18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防波堤结构
CN207582411U (zh) * 2017-12-02 2018-07-0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0406B2 (en) * 2016-05-10 2019-09-03 COWI Marine North America Wave dissipation systems, module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8141A (en) * 1984-12-24 1989-04-04 Rauch Hans G Prefabricated erosion prevention wall
CN102359087A (zh) * 2011-07-29 2012-02-2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透空型潜堤
CN202280039U (zh) * 2011-09-15 2012-06-20 华侨大学 一种改进型防波装置
CN203530922U (zh) * 2013-11-04 2014-04-09 兰州交通大学 柔性透水型防浪消能结构
CN107059772A (zh) * 2017-05-23 2017-08-18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防波堤结构
CN207582411U (zh) * 2017-12-02 2018-07-0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1982A (zh)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14131U (zh) 一种人工藻礁型生态海岸防护结构
CN208167654U (zh) 一种生态消浪型水利护坡结构
CN102359087B (zh) 一种透空型潜堤
CN107988999B (zh) 一种水动力自升降消落带湿地生态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US11155973B1 (en) Triangular modular ecological seawall
CN112343092A (zh) 一种带防冲刷孔的水下桩基础冲刷防护装置
CN107881982B (zh)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WO2022110933A1 (zh) 一种带防冲刷孔的水下桩基础冲刷防护装置
JP2009114636A (ja) 消波構造物
JPS61294009A (ja) エネルギー消散素子を備えている越流タイプの堤防
CN105804006A (zh) 一种兼顾景观的岸滩防护结构
CN102828490B (zh) 分离式码头消浪墙
CN109868789B (zh) 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
CN207582411U (zh) 一种岸滩剖面防护装置
CN204644958U (zh) 海滩生态养护潜堤
CN220433529U (zh) 一种挡浪堤组合装置
JPH03129005A (ja) 波浪発電付格子型浮消波堤
CN215562360U (zh) 一种多功能防护观景海岸带
CN217378760U (zh) 一种海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
CN219343265U (zh) 一种红树林牡蛎壳生态围堰
KR101529176B1 (ko) 원형의 마이크로 블록형 사방댐
CN212786776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种植坡
CN114086502B (zh) 一种海洋生态修复用生态海堤及其施工方法
CN212477611U (zh) 三角支撑式螺母块体
CN215405861U (zh) 多层预应力水泥板防浪消波结构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ang Bingchen

Inventor after: Qu Zhipeng

Inventor after: Li Huajun

Inventor after: Wu Guoxiang

Inventor after: Liu Yong

Inventor after: Yang Dongtie

Inventor after: Fu binqi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Bingchen

Inventor before: Qu Zhipeng

Inventor before: Li Huajun

Inventor before: Wu Guoxiang

Inventor before: Liu Yong

Inventor before: Yang Dongtie

Inventor before: Fu Binq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