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3379U - 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3379U
CN220413379U CN202321870297.8U CN202321870297U CN220413379U CN 220413379 U CN220413379 U CN 220413379U CN 202321870297 U CN202321870297 U CN 202321870297U CN 220413379 U CN220413379 U CN 220413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lock
bottle
spring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02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兴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gyud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gyud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gyud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gyud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02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3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3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3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瓶盖,所述瓶盖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架,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放置架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滤网,所述放置架的左端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放置架、拉杆、第一弹簧、限位块、卡块、限位槽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能够便利地对滤网进行更换,并且在更换的同时,能够使用另一块滤网持续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不仅使得更换效率较高,还使得更换较为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医学上经常需要对微生物进行检验,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检验微生物,保证微生物检验数据的有效性,通常会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些(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医学微生物培养瓶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通过培养瓶对各种微生物进行培养实验,能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发挥微生物在医学上的巨大医用价值,且微生物中分为有氧或无氧培养,在进行有氧培养时,为了防止进入瓶身内的外界空气携带灰尘或细菌,通常在通氧孔内放置一层透气好的过滤棉,以隔绝灰尘进入,但是灰尘容易附着于过滤棉上,降低过滤棉的透气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生长,所以培养瓶中的过滤棉需要经常更换,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棉一般安装在瓶盖内部,进而在更换时需要将瓶盖拧下进行更换,使得更换比较困难,并且这个过程中灰尘可能会进入培养瓶而使培养的微生物受到外界污染,从而会影响实验效果,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现提出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旨在改善更换过滤绵比较困难,并且外界灰尘可能会趁机进入培养瓶而使培养的微生物受到外界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瓶盖,所述瓶盖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架,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放置架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滤网,所述放置架的左端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瓶盖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进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堵塞块,所述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瓶盖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拉杆的右端与限位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外部与拉杆的内部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限位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外部与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卡块的外部贯穿连接块与卡槽的内部相卡合,所述瓶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块的外部与进水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堵塞块的外部与进水管的内部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推板的外部与进水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转盘的外部与推板的底端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放置架、拉杆、第一弹簧、限位块、卡块、限位槽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能够便利地对滤网进行更换,并且在更换的同时,能够使用另一块滤网持续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不仅使得更换效率较高,还使得更换较为安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马达、转盘、第二弹簧、滑块、堵塞块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能够对微生物定量进行添加营养液,进而不仅不需要实验人员频繁进行添加,还使得微生物的培养能够更加地稳定,提高了培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的瓶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的第一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的第二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瓶体;2、瓶盖;3、连接块;4、放置架;5、滤网;6、卡槽;7、固定块;8、限位槽;9、拉杆;10、第一弹簧;11、限位块;12、卡块;13、进水管;14、第二弹簧;15、滑块;16、堵塞块;17、推板;18、马达;19、转盘;20、防护壳;21、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1,瓶体1为该培养瓶的主体,瓶体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瓶盖2,通过转动瓶盖2,从而能够将该培养瓶打开,瓶盖2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架4,连接块3对内部放置架4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放置架4能够平稳的进行滑动,连接块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1,进气管21能对瓶体1的内部进行通气,放置架4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滤网5,滤网5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使得进入瓶体1内部的空气较为整洁,放置架4的左端内部设置有卡槽6,连接块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8,限位槽8对内部第一弹簧10等结构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弹簧10等结构能够平稳的进行滑动,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9、限位槽8对内部拉杆9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拉杆9能够平稳的进行滑动,拉杆9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0,拉杆9对外部第一弹簧10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弹簧10在被挤压时不会发生偏移,第一弹簧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通过向左移动限位块11,从而能够挤压第一弹簧10产生弹性形变,限位块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2,限位块11对卡块12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卡块12不会从限位槽8的内部脱离,通过卡块12与第一弹簧10配合卡槽6使用,从而能够便利地对滤网5进行更换,并且在更换的同时,能够使用另一块滤网5持续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不仅使得更换效率较高,还使得更换较为安全,瓶盖2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3,通过进水管13,从而能够对瓶体1进行添加营养液。
进水管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进水管13对内部第二弹簧14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二弹簧14在被挤压时不会发生偏移,第二弹簧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5,通过向上移动滑块15,从而能够挤压第二弹簧14产生弹性形变,滑块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堵塞块16,通过移动滑块15,从而能够带动堵塞块16向上移动,配合转盘19使用,从而能够对微生物定量进行添加营养液,进而不仅不需要实验人员频繁进行添加,还使得微生物的培养能够更加地稳定,提高了培养效果,滑块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7,通过向上移动推板17,从而能够带动滑块15向上移动,瓶盖2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马达18,马达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9,通过启动马达18运转,从而能够带动转盘19转动,马达18为低速马达18,就有转速低,扭矩大的特点,拉杆9的右端与限位块11的左端固定连接,通过向左拉动拉杆9,从而能够带动限位块11向左移动,限位块11的外部与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限位槽8对内部拉杆9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拉杆9能够平稳的进行滑动,第一弹簧10的左端与限位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限位块11能够挤压第一弹簧10产生弹性形变,卡块12的外部与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限位槽8对卡块12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卡块12在移动时不会发生偏移,卡块12的外部贯穿连接块3与卡槽6的内部相卡合,从而能够将放置架4的位置进行固定,瓶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20,防护壳20对瓶体1起到保护作用,使得瓶体1不会轻易被摔碎,滑块15的外部与进水管13的内部滑动连接,进水管13对内部滑块15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滑块15能够平稳的进行滑动,堵塞块16的外部与进水管13的内部滑动连接,堵塞块16能够对进水管13进行堵塞,配合第二弹簧14使用,从而能够对瓶体1进行定量添加营养液,推板17的外部与进水管13的内部滑动连接,进水管13对推板17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得推板17能够平稳的进行滑动,转盘19的外部与推板17的底端相贴合,通过转动转盘19,从而使得其外部的凸块能够推动推板17向上移动。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滤网5进行更换时,通过向左拉动拉杆9,从而带动限位块11向左移动,进而挤压第一弹簧10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带动限位块11从卡槽6的内部相脱离,进而向前拉动放置架4,直至前侧滤网5完全露出,此时后侧滤网5能够继续对空气进行过滤,进而将前侧滤网5直接从放置架4的内部取出,从而将新的滤网5放入放置架4的内部,进而将放置架4向后推动,当使得放置架4的后端与连接块3的内部后侧相贴合,进而松开拉杆9,从而使得第一弹簧10得以做复位运动,进而推动限位块11向右移动,进而使得卡块12的外部与卡槽6的内部相卡合,进而能够将放置架4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便利地对滤网5进行更换,并且在更换的同时,能够使用另一块滤网5持续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不仅使得更换效率较高,还使得更换较为安全,当需要对瓶体1内定量添加营养液时,通过启动马达18运转,进而带动转盘19转动,从而使得转盘19外周的凸块能够推动推板1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滑块15向上移动,从而能够挤压第二弹簧14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带动堵塞块16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堵塞块16不再堵塞进水管13内部,从而使得营养液能够进入瓶体1内部,当转盘19继续转动时其外部的凸块不再推动推板17,从而使得第二弹簧14能够做复位运动,进而能够推动滑块15向下移动,从而能推动堵塞块16向下移动,进而能够将进水管13的内部进行堵塞,进而能够对微生物定量进行添加营养液,进而不仅不需要实验人员频繁进行添加,还使得微生物的培养能够更加地稳定,提高了培养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瓶盖(2),所述瓶盖(2)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架(4),所述连接块(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1),所述放置架(4)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滤网(5),所述放置架(4)的左端内部设置有卡槽(6),所述连接块(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9),所述拉杆(9)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2),所述瓶盖(2)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堵塞块(16),所述滑块(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7),所述瓶盖(2)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马达(18),所述马达(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9)的右端与限位块(1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1)的外部与拉杆(9)的内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0)的左端与限位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块(12)的外部与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2)的外部贯穿连接块(3)与卡槽(6)的内部相卡合,所述瓶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5)的外部与进水管(13)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堵塞块(16)的外部进水管(13)的内部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7)的外部与进水管(13)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转盘(19)的外部与推板(17)的底端相贴合。
CN202321870297.8U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Active CN220413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0297.8U CN220413379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0297.8U CN220413379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3379U true CN220413379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0297.8U Active CN220413379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3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1722U (zh) 一种检验科用恒温培养箱
CN103045518A (zh) 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方法
CN220413379U (zh) 一种生物医学用微生物培养瓶
CN108795803A (zh) 可高效降解孔雀石绿药物的降解菌及其应用
CN108753596A (zh) 一种微生物生长图像检测微室微流控系统
CN108587914A (zh) 一种快速分离纯化雨生红球藻藻种的方法
CN205501324U (zh) 一种细胞培养摇床装置
CN105077214A (zh) 一种富硒姬松茸的制备方法
CN205275577U (zh) 厌氧菌培养袋
CN2890067Y (zh) 净化恒温培养箱
CN102250792B (zh) 鸭疫里默氏菌用培养基
CN108239599B (zh) 一种空气细菌采样、培养及检测一体化装置
CN202188973U (zh) 注射器式琼脂压印采样器
CN205223244U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
CN201598282U (zh) 净化恒温培养箱
CN208594295U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
CN211079151U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
CN105316236B (zh) 赫氏颗石藻的培养方法及应用
CN215713000U (zh) 一种检验用新型厌氧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18218684U (zh) 芜萍有氧无菌离体培养实验装置
CN2479505Y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盒
CN212581904U (zh) 一种藻类通气培养装置
CN210176840U (zh) 一种可调节的培养基制备器降温设备
CN219922999U (zh) 具有多个隔绝的储区的生物安全柜
CN109825429A (zh) 一种用于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