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2177U -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2177U
CN220382177U CN202321804190.3U CN202321804190U CN220382177U CN 220382177 U CN220382177 U CN 220382177U CN 202321804190 U CN202321804190 U CN 202321804190U CN 220382177 U CN220382177 U CN 220382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attery
channels
liquid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41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亚飞
王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Yuanyuan Power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Yuanyuan Power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Yuanjing Power Technology Ordos Co ltd, Yuanyuan Power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41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2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2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2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其中的电池簇,包括:架体单元、多个电池包、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多个冷却板和多个控制阀;多个所述电池包设置在所述架体单元上;所述第一管道具有多个第一分支接口;所述第二管道具有多个第二分支接口;多个所述冷却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包内和/或所述电池包之间,所述冷却板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所述进液口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口,所述出液口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口;其中,多个所述控制阀均被配置为处于开启状态时多个所述冷却板之间并联连接,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冷却板之间串联连接。该电池簇可以实现冷却板串并联方式的切换,从而可以调节冷却板的冷却效果,以便适应电池包不同温度下冷却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电池簇在供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保证电池簇的正常工作,需要对电池簇中的各个电池进行冷却处理。液冷是在高温环境下的一种常见的技术方案。常见的液冷方式是将电池簇放置在冷却板上,使冷却板与电池包保持接触,以此实现电池包的冷却。
电池包在工作过程中,会随着工作时间的长短及环境温度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同的温升,进而要求冷却板能提供不同的冷却效果,从而保持电池包与冷却板之间始终处于平衡的温控状态,以保证电池包的正常运行。但是目前现有电池簇的液冷装置中各个冷却板在降温过程中,各冷却板之间要么并联,要么串联,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来适应电池包不同温度下的冷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以改善现有电池簇中冷却板之间串联或并联的连接方式不能灵活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簇,包括:架体单元、多个电池包、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多个冷却板和多个控制阀;多个所述电池包设置在所述架体单元上;所述第一管道具有多个第一分支接口;所述第二管道具有多个第二分支接口;多个所述冷却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包内和/或所述电池包之间,所述冷却板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所述进液口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口,所述出液口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口;多个控制阀,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分支接口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和若干所述第二分支接口之间的第二管道上,且被配置为均处于开启状态时多个所述冷却板之间并联连接,均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冷却板之间串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示例中,所述电池簇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阀、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示例中,所述控制阀为温控阀,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温控阀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示例中,多个所述电池包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中冷却液流向均为从上向下设置,且所述电池包数量为奇数。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示例中,多个第一分支接口将所述第一管道划分成多个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沿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一管道内的流向,多个所述第一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通道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顺序交替布设并依次连通;多个第二分支接口将所述第二管道划分成多个第三通道和多个第四通道,沿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二管道内的流向,多个所述第三通道和多个所述第四通道按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的顺序交替布设并依次连通,多个所述控制阀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示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或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排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示例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却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设置在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示例中,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分支接口之间形成有弯通连接通道,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分支接口之间形成有直通连接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冷却液输入管道、冷却液输出管道和多个上述所述的电池簇,多个所述第一管道和多个所述第二管道并联连接在所述冷却液输入管道和所述冷却液输出管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储能集装箱一示例中,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架体,所述电池簇沿所述架体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架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通过在所述第一分支接口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和所述第二分支接口之间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控制阀,可以实现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冷却板串并联方式的快速切换,从而可以调节冷却板的冷却效果,改善电池包与冷却板之间的温控平衡状态,从而保证电池包的正常运行。同时,因为多个所述控制阀均被配置为处于开启状态时多个所述冷却板之间并联连接,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冷却板之间串联连接,这样设置,当电池包运行温度较低时,多个冷却板之间可以选择串联连接,这样可以减少电池包出现过度冷却的概率,同时还能降低冷却装置的工作功率损耗;当电池包运行温度较高时,多个冷却板之间可以选择并联连接,这样可以提高冷却板之间降温的均匀性,还可以增强冷却板对电池包的降温效果,满足电池包的高温时的冷却要求,保证电池包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储能集装箱一实施例中控制阀均关闭状态下冷却液流向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能集装箱一实施例中控制阀均开启状态下冷却液流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实施例中控制阀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簇一实施例中局部连接管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储能集装箱一实施例的三维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储能集装箱一实施例中电池簇的局部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电池簇;110、架体单元;120、电池包;130、第一管道;131、第一分支接口;132、第一通道;133、第二通道;134、第一分管;135、冷却液流入口;140、第二管道;141、第二分支接口;142、第三通道;143、第四通道;144、第二分管;145、冷却液排出口;150、冷却板;151、进液口;152、出液口;160、控制阀;170、控制器;180、温度传感器;190、排气阀;200、储能集装箱;210、冷却液输入管道;211、第三分支接口;220、冷却液输出管道;221、第四分支接口;230、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簇100及储能集装箱200,该电池簇100通过调节冷却板150的串并联方式,可以实现对冷却板150在不同冷却模式下的调节,从而使得冷却板150与电池包120之间能保持良好的温度平衡状态,满足电池包120正常运行的温控要求。
请参阅图1至图6,该电池簇100包括:架体单元110、多个电池包120、第一管道130、第二管道140、多个冷却板150和多个控制阀160。架体单元110上设置有多个放置腔,放置腔与电池包120相对应,多个电池包120之间电连接,电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者是串并联混联,只要能满足电池簇100的供电要求即可;多个放置腔的排列方式也不受限制,例如可以是水平排列或者是竖直排列,只要能满足电池包120的安装要求即可;冷却板150固定安装在放置腔内,固定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冷却板150可以安装在放置腔的四周任意一个方向的侧壁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几个侧壁上;电池包120安装在放置腔内,电池包120可以一侧表面与冷却板150接触,也可以多个表面均与冷却板150接触,只要能满足电池包120的冷却要求即可。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放置腔内安装一个冷却板150,电池包120安装在冷却板150的上方,且电池包120的下端面与冷却板150上端面接触;这样设置便于冷却板150和电池包120之间的连接安装,可以提高电池簇100的装配效率。
第一管道130沿多个电池包120的排列方向延伸,沿第一管道13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分支接口131,多个第一分支接口131之间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是不等间距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第二管道140沿多个电池包120的排列方向延伸,沿第二管道14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分支接口141,多个第二分支接口141之间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是不等间距设置,在此也不作具体限制;冷却板150上设置有进液口151和出液口152,进液口151与第一分支接口131相连通,出液口152与第二分支接口141相连通;多个控制阀160设置在若干第一分支接口131之间的第一管道130上和若干第二分支接口141之间的第二管道140上,控制阀160具有开启和关闭两个工作状态;当多个控制阀160均被配置为处于开启状态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并联连接,当多个控制阀160均被配置为关闭状态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串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控制阀160设置在第一管道130和第二管道140上的安装位置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多个冷却板150之间并联或串联状态之间的转化要求即可。
通过在第一分支接口131之间的第一管道130上和第二分支接口141之间的第二管道140上设置控制阀160,可以实现对第一管道130和第二管道140之间冷却板150串并联方式的快速切换,从而可以调节冷却板150的冷却效果,改善电池包120与冷却板150之间的温控平衡状态,从而保证电池包120的正常运行;同时,因为多个控制阀160均被配置为处于开启状态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并联连接,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串联连接,这样设置,当电池包120运行温度较低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可以选择串联连接,既可以减少电池包120出现过度冷却的概率,又能降低冷却装置的工作功率损耗;当电池包120运行温度较高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可以选择并联连接,这样既可以提高冷却板150之间降温的均匀性,又可以增强冷却板150对电池包120的降温效果,满足电池包120高温时的冷却要求,保证电池包120的正常运行。
控制阀160的控制方式有多种,只要能够满足对冷却板150串并联方式转换要求即可。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100一示例中,电池簇100还包括控制器170和温度传感器180,控制器170分别与控制阀160、温度传感器180之间电连接;电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包括一个控制器170,该控制器170同时与多个控制阀160电连接,控制器170可以设置在架体单元110上,也可以单独设置在架体单元110外部设备上,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温度传感器180可以设置在第一管道130和第二管道140之间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够检测冷却板150出液口152的温度即可。较佳地,为了及时感知冷却板150的排水温度,以便及时调节冷却板150之间的串并联连接方式,调节电池包120的冷却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温度传感器180设置在冷却液进入电池簇100后流经的第一个冷却板150的出液口152位置。
通过设置控制器170和温度传感器180,在电池簇100正常工作过程时,温度传感器180会实时监测冷却板150出液口152处的温度,并将检测温度反馈给控制器170,当检测温度到达温度传感器180的设定阈值时,表明电池包120的工作温升较高,需要增强冷却效果,此时控制器170会控制多个控制阀160同时打开,进而实现多个冷却板150之间的并联连接,从而增强电池包120的冷却效果,保证电池包120的正常运行。这样设置,使得控制阀160可以随冷却板150出液口152处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冷却板150串并联方式随电池包120冷却温度的要求而自动快速切换;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冷却装置的工作功率消耗,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又能保证电池包120在高温下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100一示例中,控制阀160为温控阀,控制器170和温度传感器180均设置于温控阀内部。这样设置,实现了控制器170和温度传感器180在温控阀内部的集成连接,方便了控制阀160在管道上的安装,可以提升控制阀160在管道上的安装效率。同时,为了提高多个控制阀160同时开启的一致性,进一步地,安装在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控制器170可以分别设定不同的开启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控制阀160通过设定不同的开启温度以便实现同时开启,这一控制方法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已有应用,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100一示例中,多个电池包120均安装在放置腔中,放置腔沿架体单元110的高度方向(如图7中Z方向所示)依次排列设置,多个电池包120之间电连接;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电池包120在水平面上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进而节省电池簇100整体在水平面上的安装面积。第一管道130和第二管道140均为垂直安装,且第一管道130上最上端的第一分支接口131与最上端冷却板150的进液口151相连通,第二管道140上最上端的第二分支接口141与最上端的冷却板150的出液口152相连通,冷却液在第一管道130和第二管道140中的流向均为从上向下设置。这样设置,使得冷却液在冷却板150中形成由上到下的流向,该流向与冷却液的重力方向相一致,可以节省冷却液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耗,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120的数量为奇数设置,当一个冷却板150对应一个电池包120时,此时冷却板150的数量也为奇数;在每个冷却板150均具有一个出液口152和一个进液口151的前提下,将冷却板150数量设置为奇数,可以在多个冷却板150之间串联连接时,实现最上端的冷却板150的进液口151与第一管道130相连通,最下端的冷却板150的出液口152与第二管道140相连通,从而实现整个电池簇100中冷却液进口和出口的分离设置,便于冷却液回流的控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池包12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偶数,但是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100一示例中,沿第一管道130的长度方向,多个第一分支接口将第一管道划分成多个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沿冷却介质在第一管道内的流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从A到B的方向),多个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顺序交替布设并依次连通;沿第二管道140的长度方向,多个第二分支接口将第二管道划分成多个第三通道和多个第四通道,沿冷却介质在第二管道内的流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从C到D的方向),多个第三通道和多个第四通道按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的顺序交替布设并依次连通,控制阀对应设置在第一通道和第四通道上。第一通道132、第二通道133与第一分支接口131之间可以一体成型连接,也可以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第三通道142、第四通道143和第二分支接口141之间可以一体成型连接,也可以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制;控制阀160在第一通道132和第四通道143上的安装位置不作具体限定;控制阀160可以通过法兰直接密封连接在第一通道132和第四通道143上,也可以通过三通接头间接连接在第一通道132和第四通道143上,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位于最上端的电池包120与下端相邻的电池包120之间包含有第一通道132和第三通道142,且第一通道132位于冷却板150进液口151的一侧,第三通道142位于冷却板150出液口152的一侧。这样设置,当控制阀160均处于开启状态时,请参阅图3,此时冷却液沿第一管道130上的多个第一分支接口131直接通入到多个冷却板150的进液口151中,然后从冷却板150的出液口152中流入到第二管道140上的多个第二分支接口141中,从而实现多个冷却板150之间的并联连接,从而保证与各个冷却板150接触的电池包120之间降温均匀,提高电池簇100中电池包120的降温效果;而当控制阀160均处于关闭状态时,请参阅,1,冷却液从上到下依次流过每个冷却板150,实现多个冷却板150之间的串联连接,以便适应电池包120低温状态下的冷却要求,从而减少电池包120的过度散热,进一步增大温度差,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冷却介质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100一示例中,第一管道130上设置有排气阀190。排气阀190可以设置在第一管道130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够实现第一管道130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因为冷却液是在密闭系统中循环运行,在流通过程中会在管道中集聚一定的空气,在第一管道130上设置排气阀190,可以将管道中的气体排出,减少气体对冷却液循环压力和冷却效果的影响。为了获得较佳地排气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阀190安装在第一管道130的最下端,这样设置可以有效排出冷却液在第一管道130中运行后产生累积的气体,进而获得较好的排气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排气阀19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管道140上,同样可以获得上述的排气效果。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排气阀190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管道130和第二管道140上,这样可以获得更好地的排气效果。
请参阅图2、图5、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100一示例中,进液口151和出液口152分别设置在冷却板150宽度方向(如图7中X方向所示)的两端,第一管道130和第二管道140均设置在靠近进液口151的一侧,第一管道130和第二管道140之间平行竖直排列;第一管道130的第一分支接口131连通有第一分管134,第一管道130通过第一分管134与相对应的冷却板150的进液口151相连通;第二管道140的第二分支接口141连通有第二分管144,第二管道140通过第二分管144与相对应的冷却板150的出液口152相连通。这样设置,缩短了第一分支接口131到冷却板150进液口151之间的流通路径长度,进而可以降低该流通路径上冷却液的温升,因此可以提高冷却液对冷却板150的冷却效果。同时,将第二管道140与第一管道130均设置在靠近进液口151的一侧,这样既方便管道的集中安装和维护,又能节省管道安装占用的空间。
请参阅图5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簇100一示例中,第一分管134为弯通管道,进而在冷却板150的进液口151与第一分支接口131之间形成弯通连接通道;弯通管道可以是整体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多段直管通过弯通接头连接形成,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设置弯通管道,可以减缓冷却液进入冷却板150进液口151时的流速,因此,可以降低冷却液流动时对电池包120产生的振动,进而提高电池包120工作过程中性能的稳定性。第二分管144为直通管道,进而在冷却板150的出液口152与第二分支接口141之间形成直通连接通道;直通管道可以是整体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多段直管首尾相接组成,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设置直通管道,可以减少冷却液回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进而提高冷却液的回流速度,因此可以减少冷却装置的工作功率损耗,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200,包括冷却液输入管道210、冷却液输出管道220和多个上述的电池簇100,多个电池簇100之间电连接,电连接方式可以是并联连接、串联连接或串并联混连连接;每个电池簇100具有一个冷却液流入口135和一个冷却液排出口145,冷却液流入口135位于第一管道130的一端,冷却液排出口145位于第二管道140的一端;冷却液从冷却液流入口135进入电池簇100,中间流经多个冷却板150后,从冷却液排出口145流出。冷却液输入管道210沿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三分支接口211,第三分支接口211与电池簇100的冷却液流入口135相连通;冷却液输出管道220沿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第四分支接口221,第四分支接口221与电池簇100的冷却液排出口145相连通。这样设置,实现了多个电池簇100的冷却液循环通道在冷却液输入管道210和冷却液输出管道220之间的并联连接,可以提高多个电池簇100之间冷却效果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储能集装箱200中多个电池簇100之间工作性能的一致性。除此之外,因为本申请中的电池簇100可以通过控制阀160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冷却板150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两种冷却液循环状态,这样可以实现每个电池簇100冷却液循环状态的单独控制,实现每个电池簇100中冷却板之间连接方式的单独调节,提高多个电池簇100之间冷却效果的一致性。
请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储能集装箱200一示例中,储能集装箱200还包括架体230,电池簇100的架体单体110沿架体230长度方向(如图6中X方向所示)依次排列设置在架体230上,进而使得电池簇100沿架体230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架体230上;架体230可以是多个架体单元110直接连接构成,也可以是多个架体230单体直接固定安装在架体230上,对此不作具体限制。这样设置,使得储能集装箱200安装比较稳定,电池簇100相互之间热影响较小,同时也便于冷却液输入管道210和冷却液输出管道220在多个电池簇100之间的集中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簇100及储能集装箱200,通过设置控制阀160,可以实现对多个冷却板150串并联连接方式的切换,从而可以调节冷却板150的冷却效果,改善电池包120与冷却板150之间的温控平衡状态,从而保证电池包120的正常运行;同时,因为多个控制阀160均被配置为处于开启状态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并联连接,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串联连接,这样设置,当电池包120运行温度较低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可以选择串联连接,这样可以减少电池包120出现过度冷却的概率,同时还能降低冷却装置的工作功率损耗;当电池包120运行温度较高时,多个冷却板150之间可以选择并联连接,这样可以提高冷却板150之间降温的均匀性,还可以增强冷却板150对电池包120的降温效果,满足电池包120高温时的冷却要求,保证电池包120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180和控制器170,使得控制阀160可以随冷却板150出液口152处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冷却板150的连接方式随电池包120冷却温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切换;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冷却装置的工作功率消耗,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还能保证电池包120在高温下的正常运行。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单元;
多个电池包,设置在所述架体单元上;
第一管道,具有多个第一分支接口;
第二管道,具有多个第二分支接口;
多个冷却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包内和/或所述电池包之间,所述冷却板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所述进液口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口,所述出液口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口;
多个控制阀,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分支接口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和若干所述第二分支接口之间的第二管道上;且被配置为均处于开启状态时多个所述冷却板之间并联连接,均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冷却板之间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阀、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温控阀,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温控阀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包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中冷却液流向均为从上向下设置,且所述电池包数量为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分支接口将所述第一管道划分成多个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沿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一管道内的流向,多个所述第一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通道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顺序交替布设并依次连通;多个第二分支接口将所述第二管道划分成多个第三通道和多个第四通道,沿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二管道内的流向,多个所述第三通道和多个所述第四通道按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的顺序交替布设并依次连通,多个所述控制阀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或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排气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却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设置在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分支接口之间形成有弯通连接通道,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分支接口之间形成有直通连接通道。
9.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冷却液输入管道和冷却液输出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电池簇,多个所述第一管道和多个所述第二管道并联连接在所述冷却液输入管道和所述冷却液输出管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架体,所述电池簇沿所述架体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架体上。
CN202321804190.3U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Active CN220382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4190.3U CN220382177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4190.3U CN220382177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2177U true CN220382177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4190.3U Active CN220382177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2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850B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动态热管理系统
CN108847497B (zh)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1029496A (zh) 一种可高效散热的储能电池散热支架
CN220382177U (zh)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集装箱
CN111059030A (zh) 基于冷却水量动态独立控制的空压机三级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10200914U (zh) 电池包冷却系统及电池包
CN109109233B (zh) 一种模温控制水路快速切换管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47340A (zh) 一种电池包分区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0946158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水路系统
CN209843910U (zh) 一种电池热平衡装置、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CN211059123U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用液压油散热装置
CN219998336U (zh) 一种侧面冷却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19696553U (zh) 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储能集装箱
CN221041373U (zh) 储能簇和储能集装箱
CN219626751U (zh) 储能系统的冷却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17158308U (zh) 一种液冷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20821713U (zh) 一种液冷板
CN217737390U (zh) 一种智能变频冷冻循环泵
CN218603351U (zh) 变频器总成及冲压机
CN216820429U (zh)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水冷系统
CN217306606U (zh) 一种基于液冷集散控制的电池模块及储能系统
CN219284045U (zh) 多路节流控制器
CN220544026U (zh) 一种可对电池包单独控温及散热的储能柜
CN21980102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液冷储能系统
CN216667271U (zh) 氮气供给系统及具有该氮气供给系统的氮气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