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2176U - 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 Google Patents

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2176U
CN220382176U CN202321721766.XU CN202321721766U CN220382176U CN 220382176 U CN220382176 U CN 220382176U CN 202321721766 U CN202321721766 U CN 202321721766U CN 220382176 U CN220382176 U CN 220382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
port
return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17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春发
孙中豪
方祖强
李文鹏
钱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17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2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2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2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储能柜。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储能集装箱内的冷却效果不均衡,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包括单簇进液管路、单簇回液管路、液冷机组、送液管以及回液管,单簇进液管路通过送液管与液冷机组连通,单簇回液管路通过回液管与液冷机组连通,单簇进液管路设置进液支管,且单簇回液管路设置回液支管,分别与电池包的液冷管道连通。液冷系统采用单簇进液和单簇回液的方式,缩短电池包的冷却液流循环路径,进而使得冷却液进入各个电池包的温差减小,利于提高冷却效果的均衡性;并且,冷却液循环路径缩短,利于提高冷却液循环速度,进而利于提高冷却效果,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节能技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主要包括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调峰调频电力辅助、削峰填谷,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能力。
在相关技术中,储能系统多采用储能集装箱形式,因其电池容量大、集成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储能集装箱的尺寸大,电池容量大,冷却管路多簇并进,冷却管路路径差异大,使得进入各个电池的冷却液温度差异大,导致储能集装箱内的冷却效果不均衡,影响电池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储能柜,以解决现有储能集装箱内的冷却效果不均衡,影响电池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
单簇进液管路,包括进液主管以及多个进液支管,所述多个进液支管均与所述进液主管连通,且所述多个进液支管沿所述进液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单簇回液管路,包括回液主管以及多个回液支管,所述多个回液支管均与所述回液主管连通,且所述多个回液支管沿所述回液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回液支管与所述进液支管的数量相同;
液冷机组,具有出液端口以及回液端口;
送液管,所述送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端口和所述进液主管连通;
回液管,所述回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液端口和所述回液主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包括单簇进液管路、单簇回液管路、液冷机组、送液管以及回液管,其中,单簇进液管路包括进液主管以及分别与进液主管连通的多个进液支管,单簇回液管路包括回液主管以及分别与回液主管连通的多个回液支管,进液主管通过送液管与液冷机组连通,回液主管通过回液管与液冷机组连通,进液支管和回液支管分别与电池包的液冷管道连通,如此形成电池包的冷却液循环管道,实现对电池包的降温散热作用。通过上述设置,液冷系统采用单簇进液和单簇回液的方式,缩短电池包的冷却液流循环路径,进而使得冷却液进入各个电池包的温差减小,利于提高冷却效果的均衡性;并且,冷却液循环路径缩短,利于提高冷却液循环速度,进而利于提高冷却效果,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液主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口,所述多个连接端口的数量与所述进液支管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进液支管连通;最顶端的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最底端的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多个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从顶端到底端依次增大。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多个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连接端口组,每个所述连接端口组内的所述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相同,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端口组内的横截面面积从顶端到底端依次增大。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液主管包括多个第一管段以及多个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数量与所述进液支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三通接头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最顶端的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最顶端的所述第一管段以及所述送液管,最底端的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最底端的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最底端的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设置有封堵头;其他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管段;所述多个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形成所述连接端口。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两个穿隔板接头;所述送液管包括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主管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穿隔板接头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穿隔板接头被构造为密封穿过电池室的壳体;所述回液管包括第三支管以及第四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液端口连通,所述第四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液主管连通;另一个所述穿隔板接头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穿隔板接头被构造为密封穿过所述电池室的壳体。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穿隔板接头包括接头本体以及螺母,所述接头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外侧,且所述螺母与所述接头本体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电池室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液冷机组的出液端口的开口方向和回液端口的开口方向相同,且所述液冷机组的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位于所述液冷机组的箱体顶面的前端。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回液主管的顶端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回液主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结构。
作为本申请上述液冷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回液主管包括多个第二管段以及多个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回液支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三通接头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最顶端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最顶端的所述第二管段以及所述回液管,最底端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最底端的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最底端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设置有所述排液结构;其他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回液支管连通。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柜,包括电池室以及第一方面项所述的液冷系统,所述电池室内设置有多个电池包,所述多个电池包上设置有液冷管道;所述液冷系统的进液支管和回液支管分别与所述液冷管道连通。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储能柜,由于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冷系统,因此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储能柜也具有与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冷系统的相同的优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及储能柜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向二通截止阀连接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和电池室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液冷机组;101:注液口;110:箱体;120:第一对插接头;130:第二对插接头;200:单簇进液管路;210:进液主管;211:第一管段;212:第一三通接头;213:第一铝制接头;220:进液支管;221:双向二通截止阀;222:第一分管;223:第二分管;224:第三对插接头;300:单簇回液管路;310:回液主管;311:第二管段;312:第二三通接头;313:第二铝制接头;320:回液支管;330:排气阀;340:排液结构;350:第三铝制接头;400:送液管;410:第一支管;411:第四对插接头;420:第二支管;421:第五对插接头;422:第六对插接头;500:回液管;510:第三支管;511:第七对插接头;520:第四支管;521:第八对插接头;522:第九对插接头;600:穿隔板接头;700:电池室。
具体实施方式
储能系统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节能技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主要包括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调峰调频电力辅助、削峰填谷,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能力。
在相关技术中,储能系统多采用储能集装箱形式,因其电池容量大、集成度高而被广泛应用。电池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电池的温度过高会影响储能集装箱的寿命。因此,储能集装箱内通常设置有液冷系统。但是由于储能集装箱的尺寸大,电池容量大冷却管路路径差异大,使得进入各个电池内的冷却液温度差异大,导致储能集装箱内的冷却效果不均衡,各个电池箱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有较大温差,电池箱的温度一致性较差,容易使部分电池箱中的电池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寿命。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柜,其液冷系统采用单簇进液和单簇回液的方式,缩短电池包的冷却液流循环路径,进而使得冷却液进入各个电池包的温差减小,利于提高冷却效果的均衡性;并且,冷却液循环路径缩短,利于提高冷却液循环速度,进而利于提高冷却效果,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向二通截止阀连接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和电池室的主视图。
结合图1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其包括:液冷机组100、单簇进液管路200、单簇回液管路300、送液管400以及回液管500。其中,液冷机组100用于形成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温度较低的冷却液经过送液管400输送至单簇进液管路200,并进入到电池室700内的电池包的液冷管道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液经由单簇回液管路300和回液管500返回液冷机组100,如此循环往复,降低电池室700内电池包的温度。
单簇进液管路200包括进液主管210以及多个进液支管220,多个进液支管220均与进液主管210连通,且多个进液支管220沿进液主管2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液主管210沿竖向布置。本申请实施例对进液支管220的数量与电池室内电池包的数量相同,如此使得每个电池包的液冷管道与一个进液支管220连通。
单簇回液管路300包括回液主管310以及多个回液支管320,多个回液支管320均与回液主管310连通,且多个回液支管320沿回液主管3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回液支管320与进液支管220的数量相同,如此,一个电池包的液冷管道分别连通一个进液支管220和一个回液支管320,使得冷却液经由进液支管220进入液冷管道对流换热,并经由回液支管320排出电池包的液冷管道。回液主管310沿竖向布置,且回液主管310与进液主管210平行且具有间隔,电池包设置于回液主管310和进液主管210之间的间隔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机组100具有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其中,出液端口设置有第一对插接头120,第一对插接头120与送液管400连接,使得出液端口和送液管400连通。回液端口设置有第二对插接头130,第二对插接头130与回液管500连接,使得回液端口和回液管500连通。其中,第一对插接头120和第二对插接头130可以是现有的不需要工具即可实现管路通断的接头。
液冷机组100包括制冷器件以及箱体110,箱体110为制冷器件提供安装空间,制冷器件可以是现有的结构,例如空调的制冷器件。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均设置于箱体110上。
在其中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液冷机组100的出液端口的开口方向和回液端口的开口方向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均向上开口。液冷机组100的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位于液冷机组100的箱体110顶面的前端,方便管道的连接和布置。
结合图1和图2,箱体110上还设置有注液口101,例如,箱体110的前端面的底端设置有注液口101。在初次使用液冷系统时,通过注液泵向注液口101内注射冷却液,以使得整个液冷系统中充满冷却液。当然,液冷系统设置有排气阀330,在注射过程中,排气阀330打开,以使得气体排出而注入冷却液。
本申请实施例的送液管400的两端分别与出液端口和进液主管210连通,回液管500的两端分别与回液端口和回液主管310连通。如此,液冷机组100、送液管400、单簇进液管路200、电池包的液冷管道、单簇回液管路300、回液管500以及液冷机组100形成冷却液循环管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送液管400和回液管500的主体部分布置于同一平面内,且送液管400位于单簇进液管路200的顶端,回液管500位于单簇回液管路300的顶端。如此布置使得液冷系统结构更加紧凑。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系统,通过设置单簇进液管路200实现电池包冷却液的单簇进液,通过设置单簇回液管路300实现电池包冷却液的单簇回液,使得电池包的冷却液流循环路径缩短,进而使得冷却液进入各个电池包的温差减小,利于提高冷却效果的均衡性;并且,冷却液循环路径缩短,利于提高冷却液循环速度,进而利于提高冷却效果,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液主管210沿竖向布置,冷却液沿进液主管210从上向下流动,由于电池室内温度较高,进液主管210内的冷却液与电池室内空气换热,使得进液主管210底端的冷却液温度高于其顶端的冷却液温度。为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节顶端进液支管220和底端进液支管220的冷却液流量,弥补冷却液温差带来的冷却效果的差异性。
在其中一些实现方式中,进液主管21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口,多个连接端口的数量与进液支管的数量相同;连接端口与进液支管220连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卡接等。其中,最顶端的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最底端的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最顶端的连接端口处的冷却液温度较低,通过设置较小的横截面面积,减小最顶端的进液支管220的冷却液流量;最低端的连接端口处冷却液温度稍高,通过设置较大的横截面面积,增大最低端的进液支管220的冷却液流量;如此设置,提高各个电池包冷却效果的均衡性,提高电池包温度的一致性,从而利于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从顶端到底端依次增大。例如,进液主管210上设置有八个连接端口,八个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如此设置,可以精确平衡每个电池包的冷却温度,保证电池包温度的一致性。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连接端口组,每个连接端口组内的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相同,至少两个连接端口组内的横截面面积从顶端到底端依次增大。示例性的,进液主管210上设置有八个连接端口,从上向下前三个连接端口为第一连接端口组,剩下五个为第二连接端口组,其中,第一连接端口组的横截面面积相同,第二连接端口组的横截面面积相同,第二连接端口组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当然,这并不是对连接端口组数量以及每个连接端口组内连接端口数量的限定。如此设置,利于降低成本。
连接端口可以是设置于进液主管210上的开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端口由三通接头的端口形成。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进液主管210包括多个第一管段211以及多个第一三通接头212,第一三通接头212的数量与进液支管220的数量相同。第一三通接头212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最顶端的第一三通接头21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最顶端的第一管段211以及送液管400,最底端的第一三通接头212的第一端口与最底端的第一管段211连通,最底端的第一三通接头212的第二端口设置有封堵头进行封堵;其他第一三通接头21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两个第一管段211;多个第一三通接头212的第三端口形成连接端口。如此设置,通过选用第一三通接头212的口径即可实现不同横截面面积的连接端口,利于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最顶端的第一三通接头212可以采用第一铝制接头213,第一铝制接头213的第一端口开口方向向下,方便与最顶端的第一管段211连接,第一铝制接头213的第二端口位于侧向,方便与送液管400连接,第一铝制接头213的第三端口与最顶端的进液支管220连通。当然,这并不是第一三通接头212结构的限定,在满足安装空间等条件下,第一三通接头212可以是任意结构的三通接头。
参照图2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进液支管220包括双向二通截止阀221、第一分管222以及第二分管223,双向二通截止阀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管222和第二分管223连接,第一分管222与连接端口连接,第二分管223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对插接头224,第三对插接头224与电池包液冷管道上设置有的对插接头能够快速插接,安装简单方便。
其中,双向二通截止阀221包括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连接时,第一分管222和第二分管223连通;在这两个部分拆卸而分离时,这两个部分分别位于第一分管222和第二分管223上,并且,这两个部分关闭,使得第一分管222内的冷却液和电池包内的冷却液被封堵而不泄漏。双向二通截止阀221可以是现有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对其结构不做限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回液支管320的结构可以与进液支管220的结构相同。如此,通过拆卸两个双向二通截止阀221即可使得电池包在冷却液不泄漏的情况下,与液冷系统脱离,从而方便单个电池包的维护,减轻维护工作量。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液主管310的顶端设置有排气阀330,用于排出液冷系统中的气体,保证冷却液充满液冷系统。
结合图1和图3,回液主管310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结构340,用于排出液冷系统中的冷却液。其中,排液结构340可以是机械阀门,手动打开阀门即可排出液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液结构340为排液截止阀门,排液截止阀门的常态为截止状态,在需要排液时,相配合的接头插入排液截止阀门即可打开排液截止阀门,从而导出冷却液。
本申请实施例的回液主管310包括多个第二管段311以及多个第二三通接头312,第二三通接头312的数量与回液支管320的数量相同;第二三通接头312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最顶端的第二三通接头31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最顶端的第二管段311以及回液管500,最底端的第二三通接头312的第一端口与最底端的第二管段311连通,最底端的第二三通接头312的第二端口设置有排液结构340;其他第二三通接头31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两个第二管段311;第二三通接头312的第三端口分别与回液支管320连通。其中,第二三通接头312的第三端口的横截面面积相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最顶端的第二三通接头312连接有第二铝制接头313,第二铝制接头313的一个端口与回液管500连通,第二铝制接头313的一个端口安装有排液阀330。
结合图1和图3,最底端的第二三通接头312可以采用第三铝制接头350,第三铝制接头350具有三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与最底端的第二管段311连通,其中一个端口与最底端的回液支管320连通,其中另一个端口安装有排液结构340。
下面结合图1介绍本申请实施例送液管400和回液管500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系统还包括两个穿隔板接头600,以使得送液管400和回液管500穿过电池室的壳体,并保证电池室的防护等级。
送液管400包括第一支管410以及第二支管420,第一支管410的一端与第一对插接头120连接,以使得第一支管410与出液端口连通;第一支管41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对插接头411,第四对插接头411与穿隔板接头600的一端连接。第二支管4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对插接头421,第五对插接头421与第一铝制接头213连接,从而使得第二支管420与进液主管210连通;第二支管4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六对插接头422,第六对插接头422与穿隔板接头600的另一端连接。如此设置多个对插接头连接,利于提高送液管400组装的便利性。
回液管500包括第三支管510以及第四支管520,第三支管510的一端与第二对插接头130连接,以使得第三支管510与回液端口连通;第三支管51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七对插接头511,第七对插接头511与穿隔板接头600的一端连接。第四支管520的一端设置有第八对插接头521,第八对插接头521与第二铝制接头313连接,从而使得第四支管520与回液主管310连通;第四支管5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九对插接头522,第九对插接头522与穿隔板接头600的另一端连接。如此设置多个对插接头连接,利于提高送液管400组装的便利性。
结合图1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穿隔板接头600被构造为密封穿过电池室700的壳体,以满足电池室700的防护等级。并且,在穿隔板接头600的两端均设置对插接头与分管连接,组装简单方便。
在其中一些实现方式中,穿隔板接头600包括接头本体以及螺母,接头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口,用于与支管连接;螺母套设于接头本体的外侧,且螺母与接头本体螺纹连接,螺母与电池室700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实现电池室700的防护等级要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穿隔板接头600使得电池室700的防护等级大药IP55。
继续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柜,其包括电池室700以及上述实施例的液冷系统,电池室700内设置有多个电池包,多个电池包上设置有液冷管道;液冷系统的进液支管和回液支管分别与液冷管道连通,由此,液冷系统内的冷却液进入液冷管道与电池包换热,然后再流回液冷系统,如此循环,实现对电池包的降温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可以独立使用,例如应用于商场等,作为备用电源;或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还可以组成形成集中式大型储能装置,提供大容量的储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其液冷系统采用单簇进液和单簇回液的方式,缩短电池包的冷却液流循环路径,进而使得冷却液进入各个电池包的温差减小,利于提高冷却效果的均衡性;并且,冷却液循环路径缩短,利于提高冷却液循环速度,进而利于提高冷却效果,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调整进液支管与进液主管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调整进液支管的冷却液流量,从而弥补冷却液温差带来的冷却效果的差异性,实现对每个电池包温度的精确控制,降低每个电池包电池衰减,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循环次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簇进液管路,包括进液主管以及多个进液支管,所述多个进液支管均与所述进液主管连通,且所述多个进液支管沿所述进液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单簇回液管路,包括回液主管以及多个回液支管,所述多个回液支管均与所述回液主管连通,且所述多个回液支管沿所述回液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回液支管与所述进液支管的数量相同;
液冷机组,具有出液端口以及回液端口;
送液管,所述送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端口和所述进液主管连通;
回液管,所述回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液端口和所述回液主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主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口,所述多个连接端口的数量与所述进液支管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进液支管连通;
最顶端的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最底端的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从顶端到底端依次增大;或者,
所述多个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连接端口组,每个所述连接端口组内的所述连接端口的横截面面积相同,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端口组内的横截面面积从顶端到底端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主管包括多个第一管段以及多个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数量与所述进液支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三通接头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最顶端的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最顶端的所述第一管段以及所述送液管,最底端的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最底端的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最底端的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设置有封堵头;其他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管段;所述多个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形成所述连接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两个穿隔板接头;
所述送液管包括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主管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穿隔板接头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穿隔板接头被构造为密封穿过电池室的壳体;
所述回液管包括第三支管以及第四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液端口连通,所述第四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液主管连通;另一个所述穿隔板接头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穿隔板接头被构造为密封穿过所述电池室的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隔板接头包括接头本体以及螺母,所述接头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外侧,且所述螺母与所述接头本体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电池室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组的出液端口的开口方向和回液端口的开口方向相同,且所述液冷机组的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位于所述液冷机组的箱体顶面的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主管的顶端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回液主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主管包括多个第二管段以及多个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回液支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三通接头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最顶端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最顶端的所述第二管段以及所述回液管,最底端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最底端的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最底端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设置有所述排液结构;其他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回液支管连通。
10.一种储能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室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所述电池室内设置有多个电池包,所述多个电池包上设置有液冷管道;所述液冷系统的进液支管和回液支管分别与所述液冷管道连通。
CN202321721766.XU 2023-07-03 2023-07-03 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Active CN220382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1766.XU CN220382176U (zh) 2023-07-03 2023-07-03 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1766.XU CN220382176U (zh) 2023-07-03 2023-07-03 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2176U true CN220382176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5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1766.XU Active CN220382176U (zh) 2023-07-03 2023-07-03 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2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850B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动态热管理系统
CN112397810A (zh) 一种消防与散热一体的储能系统
CN214797484U (zh) 一种车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多电堆介质分配装置
CN108832222A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包冷却装置
CN108039536A (zh) 电动商用车液冷装置及液冷系统
CN106876825A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源装置
CN217507470U (zh) 一种中高压直挂式储能液冷系统
CN106785229B (zh) 一种液冷电池包
CN116014301A (zh) 液冷系统及储能集装箱
CN207265198U (zh) 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
CN114976354A (zh) 一种中高压直挂式储能液冷系统
CN216161800U (zh) 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7651637U (zh) 电动商用车液冷装置及液冷系统
CN220382176U (zh) 液冷系统及储能柜
WO2022062173A1 (zh) 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组
CN217009340U (zh) 储能集装箱
CN113488722A (zh) 电池系统液冷散热结构及电池包
CN220895625U (zh) 一种电池箱冷却系统及电池箱
JP7374194B2 (ja) 単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CN215070130U (zh) 一种便于快速维护的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结构
CN217158308U (zh) 一种液冷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7039434U (zh) 一种风电变流器的冷却装置以及风电变流器
CN112178963B (zh) 一种真空管保温水箱
CN220652122U (zh) 圆柱电池电芯水冷系统及圆柱动力电池系统
CN219303782U (zh) 液冷系统及储能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