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1803U - 线缆 - Google Patents

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1803U
CN220381803U CN202321277228.6U CN202321277228U CN220381803U CN 220381803 U CN220381803 U CN 220381803U CN 202321277228 U CN202321277228 U CN 202321277228U CN 220381803 U CN220381803 U CN 220381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sulator
channel
cable accordin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72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陆海南
熊海涛
李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72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1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1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1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属于线缆领域,线缆,包括芯线,芯线包括至少一根导体和包覆于导体上的绝缘部,绝缘部具有能够容纳气体的通道,通道沿绝缘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至少一端贯穿绝缘部。本实用新型的线缆,通过在绝缘体上开设通道的设置,减少了绝缘部的量,减轻了线缆的整体重量;并且通道内可容纳空气等气体,进一步降低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减少信号传输损耗,提高了信号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通讯领域在不断扩大,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电子设备正在逐步往更小更薄方面发展。所以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线缆也需要更小更细。而在相同阻抗前提下,如果使线缆线径减小,就需要更小的介电常数材料。现有线缆为获得较小介电常数,在材料上做文章。公开号为CN209388751U的低噪音生物相容性导联线缆,其既保证了屏蔽效果,又不影响电容值和外径。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排列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的外护套、PTFE带层、铜丝编织屏蔽层、尼龙丝编织加强层,尼龙丝编织加强层的内腔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芳纶纤维填充,芳纶纤维填充的横截面为圆型结构,芳纶纤维填充和尼龙丝编织加强层之间所形成的环形腔体内环布有若干根双层涂层的屏蔽信号线,若干根屏蔽信号线绞合形成绞合体,每根屏蔽信号线具体包括位于中心的铜导体,铜导体的横截面外周涂布有第一涂层,第一涂层的横截面外周包覆有绝缘层,绝缘层的横截面外周涂布有第二涂层,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均为导电涂层,第一涂层、第二涂层的厚度不大于0.01mm。绝缘层由高绝缘性及低介电常数的聚丙烯均匀挤覆在铜导体外面,其实现了较低的电容值。其低介电常数是通过材料方面的选择,成本高,因此亟需一种从结构方面来降低介电常数的线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包括芯线,芯线包括至少一根导体和包覆于导体上的绝缘部,绝缘部具有能够容纳气体的通道,通道沿绝缘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至少一端贯穿绝缘部。
优选地,还包括屏蔽层、地线、以及保护层,芯线外包覆有屏蔽层,屏蔽层外包覆有保护层,地线与屏蔽层电性连接,地线位于芯线与屏蔽层之间或屏蔽层与保护层之间。
优选地,通道为周向封闭的通道。
优选地,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扇形、梯形、矩形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通道为周向半封闭的通道。
优选地,通道的横截面呈弧形、扇形、梯形、矩形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通道为若干个,且环绕导体设置。
优选地,绝缘部包括绝缘体,绝缘体为一个,且将所有导体包覆在内,或导体为两个及以上,绝缘体与导体的数量一致,且每个绝缘体的内部均包覆有一个导体。
优选地,绝缘部还包括绝缘层,绝缘体外包覆有绝缘层。
优选地,绝缘体或绝缘层的外侧壁具有限位空间,地线卡进限位空间内。
优选地,限位空间为弧形槽道。
优选地,绝缘体的材质为FEP、PFA或ETFE,绝缘层的材质为PE、PP、发泡PP或PTFE。
优选地,屏蔽层为铝箔或铜箔。
优选地,保护层为麦拉层或阻燃PET层或阻燃PI层。
优选地,地线为一根或两根,地线为一根时,地线位于线缆中心线的任意一侧,地线为两根时,两根地线分别设置于线缆中心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绝缘体上开设通道的设置,减少了绝缘部的量,减轻了线缆的整体重量;并且通道内可容纳空气等气体,进一步降低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减少信号传输损耗,提高了信号传输速率。由于通道沿绝缘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绝缘体,即保证了绝缘体的绝缘作用,导体不会侧漏,又使得线缆柔软;并且具有大量的可容纳气体的空间,便于气体填充于通道内,有效降低绝缘体的介电常数。
2、通过限位空间的设置,对地线起到限位作用,不仅便于成型过程中对地线的包覆,而且避免成型后地线偏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绝缘层和限位空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芯线,2-屏蔽层,3-地线,4-保护层,11-导体,12-绝缘体,121-通道,13-绝缘层,5-限位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线缆,包括芯线1、屏蔽层2、地线3、以及保护层4。
芯线1外包覆有屏蔽层2,屏蔽层2外包覆有保护层4,地线3与屏蔽层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地线3与屏蔽层2为接触式,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焊接式等固定方式。地线3位于屏蔽层2与保护层4之间,芯线包括两根导体11和包覆于导体11上的绝缘体12,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导体11也可以只有一根。绝缘体12具有能够容纳气体的通道121,通道121沿绝缘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前后两端均贯穿绝缘体12,通道121为若干个,且环绕导体11设置,绝缘体12外包覆有绝缘层13。本实施例的通道121为周向封闭的通道121,通道121的横截面呈圆形,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通道121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梯形或矩形等。本实施例的绝缘体12为分体式,共两个,且每个绝缘体12的内部均包覆有一个导体11。通过在绝缘体12上开设通道121的设置,减少了绝缘体12的量,减轻了线缆的整体重量;并且通道121内可容纳空气等气体,进一步降低绝缘体12的介电常数。减少信号传输损耗,提高了信号传输速率。由于通道121沿绝缘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绝缘体12,即保证了绝缘体12的绝缘作用,导体11不会侧漏,又使得线缆柔软;并且具有大量的可容纳气体的空间,便于气体填充于通道121内,有效降低绝缘体12的介电常数。
本实施例的地线3共两根,两根地线3分别设置于线缆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至具有一根地线3,地线3位于线缆中心线的任意一侧。
本实施的绝缘体12的材质为FEP,绝缘层13的材质为PE,屏蔽层2为铝箔,保护层4为麦拉层,导体11为镀银铜,地线3为镀锡铜。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绝缘体12为一体式,共一个,绝缘体12将所有导体11包覆在内,且没有绝缘层13。采用一体式的绝缘体12设计,更方便成型,也无需设置绝缘层13,一体式的绝缘体12便能够起到所需绝缘作用。
实施例三:
如图5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绝缘层13的左右两外侧壁均具有限位空间5,地线3卡进限位空间5内。限位空间5为弧形槽道。通过限位空间5的设置,对地线3起到限位作用,不仅便于成型过程中对地线3的包覆,而且避免成型后地线3偏离。地线3位于绝缘层13和屏蔽层2之间。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绝缘体12的左右两外侧壁均具有限位空间5。地线3位于绝缘体12和屏蔽层2之间。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通道121为周向半封闭的通道121,上下两侧的通道121的横截面呈梯形,左右两侧的通道121的横截面呈弧形,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通道121的横截面也可以是矩形等。绝缘体12的材质为PE或PP,绝缘层13的材质为PTFE胶带或发泡PP带,保护层4为Mylar层或阻燃PET层或阻燃PI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线缆,其特征在于:
包括芯线(1);
所述芯线包括至少一根导体(11)和包覆于导体(11)上的绝缘部,所述绝缘部具有能够容纳气体的通道(121),所述通道(121)沿所述绝缘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至少一端贯穿所述绝缘部;
所述绝缘部包括绝缘体(12);
所述绝缘体(12)为一个,且将所有所述导体(11)包覆在内;
或所述导体(11)为两个及以上,所述绝缘体(12)与所述导体(11)的数量一致,且每个所述绝缘体(12)的内部均包覆有一个所述导体(11),所述绝缘部还包括绝缘层(13),所述绝缘体(12)外包覆有绝缘层(13),所述绝缘层(13)将两个绝缘体(12)包覆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屏蔽层(2)、地线(3)、以及保护层(4);
所述芯线(1)外包覆有屏蔽层(2),所述屏蔽层(2)外包覆有保护层(4);
所述地线(3)与屏蔽层(2)电性连接,所述地线(3)位于所述芯线(1)与屏蔽层(2)之间或屏蔽层(2)与保护层(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121)为周向封闭的通道(1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121)的横截面呈圆形、扇形、梯形、矩形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121)为周向半封闭的通道(1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121)的横截面呈弧形、扇形、梯形、矩形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121)为若干个,且环绕所述导体(11)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绝缘体(12)为一个时,所述绝缘部还包括绝缘层(13);
所述绝缘体(12)外包覆有绝缘层(1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12)或绝缘层(13)的外侧壁具有限位空间(5),所述地线(3)卡进所述限位空间(5)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空间(5)为弧形槽道。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12)的材质为FEP、PFA或ETFE;
所述绝缘层(13)的材质为PE、PP或PTFE。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层(2)为铝箔或铜箔。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4)为麦拉层或阻燃PET层或阻燃PI层。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线(3)为一根或两根;
所述地线(3)为一根时,所述地线(3)位于所述线缆中心线的任意一侧;
所述地线(3)为两根时,两根所述地线(3)分别设置于所述线缆中心线的两侧。
CN202321277228.6U 2023-05-24 2023-05-24 线缆 Active CN220381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228.6U CN220381803U (zh) 2023-05-24 2023-05-24 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228.6U CN220381803U (zh) 2023-05-24 2023-05-24 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1803U true CN220381803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1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7228.6U Active CN220381803U (zh) 2023-05-24 2023-05-24 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1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2408B2 (en) Multi-pair data cable with configurable core filling and pair separation
US6998537B2 (en) Multi-pair data cable with configurable core filling and pair separation
US20060254805A1 (en) Low profile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cable
KR101614579B1 (ko) 다심 케이블
EP2951840B1 (en) Cable having a sparse shield
JP2018181591A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JPWO2013069755A1 (ja) 高速信号伝送ケーブル
JP2004529468A (ja) 撚れたフィラーおよび共通シースを備えたケーブル
MXPA01001364A (es) Cable con rellenador de torsion.
JP2010080097A (ja) 同軸ケーブル
US20110259626A1 (en) Cable with twisted pairs of insulated conductors
US20170301431A1 (en) Cable having two individually insulated signal cores
US7361831B2 (en) Coaxial cable and multi-coaxial cable
JP2017033837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コネクタ付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5464080B2 (ja)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CN220381803U (zh) 线缆
US1978418A (en) Concentric return multiconductor cable
CN219916740U (zh) 一种线缆
CN219626347U (zh) 多通道缆线总成
TWM660301U (zh) 線纜
CN216697943U (zh) 一种高性能同轴电缆连接线
US20210343451A1 (en) Communication cable and wire harness
US11373783B1 (en) Hybrid cables for use with sensitive detectors
TWM659914U (zh) 線纜
TWM643422U (zh) 多通道纜線總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