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9816U - 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9816U
CN220379816U CN202322306873.2U CN202322306873U CN220379816U CN 220379816 U CN220379816 U CN 220379816U CN 202322306873 U CN202322306873 U CN 202322306873U CN 220379816 U CN220379816 U CN 220379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rol panel
connecting piece
panel
inner ha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68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坚
胡永
杨敬豪
赵凡
饶玉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68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9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9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9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控制面板装置包括面板和本体部,面板设有第一连接件,本体部设有沿其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具有内半部和外半部,在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连接前,内半部和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大于外半部和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在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连接时,内半部朝向第一连接件移动。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配合,可以使得本体部靠近中心的部分紧紧和面板贴合在一起,防止本体部靠近其中心的部分和面板之间产生缝隙,避免接触不良而导致的不响应情况的出现。

Description

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上具有控制面板装置,通过控制面板装置可以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机、参数调整和/或状态显示等,控制面板装置包括有本体部和面板,本体部安装到面板上,面板构成了家用电器的表面的部分,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面板的相应部位实现控制。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本体部的两端和面板连接从而组成在一起,这种方案会使得本体部靠近中心的部分和面板之间产生缝隙,由于缝隙的存在,使得用户在操作面板的相应部位时,会出现不响应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面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面板装置,所述控制面板装置包括:
面板,设有第一连接件;以及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设有沿其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第二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内半部和外半部,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前,所述内半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半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时,所述内半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前,所述内半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和所述外半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相接以构成斜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半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和所述外半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相接且齐平,螺钉适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以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设于所述内半部和所述外半部之间,所述螺钉适于依次穿设所述第二紧固孔和所述第一紧固孔以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连接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一者设有插销,另一者设有供所述插销插入的插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销和所述插孔间隙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制备而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面板粘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上述控制面板装置。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件具有外半部与内半部,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前,内半部距离第一连接件相对于外半部距离第一连接件更远,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会产生紧固力,外半部会在紧固力的作用下和第一连接件抵接在一起,内半部在紧固力的作用下移向第一连接件,在内半部移向第一连接件的过程中,会给本体部靠近中心的部分产生朝向面板的力,从而使得本体部靠近中心的部分紧紧和面板贴合在一起,防止本体部靠近中心的部分和面板之间产生缝隙,避免接触不良而导致的不响应情况的出现。
本申请的其它优点将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设计。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吸油烟机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吸油烟机分解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板装置示意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板装置分解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板装置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控制面板装置100;
面板1000,第一连接件1100,第二紧固孔1110,插孔1120;
本体部2000,第二连接件2100,内半部2110,外半部2120,第一紧固孔2130,插销2140;
螺钉300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面板装置100,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控制面板装置100包括有面板1000与本体部2000,面板1000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00,本体部2000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100,第二连接件2100沿着本体部2000的延伸方向相间设置,并且,第二连接件2100具有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其中,在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前,第一连接件1100与内半部2110之间的距离设计成大于第一连接件1100与外半部2120之间的距离,使得在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时,内半部2110可以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移动。
第二连接件2100具有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在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前,内半部2110距离第一连接件1100相对于外半部2120距离第一连接件1100更远,在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时,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之间会产生紧固力,外半部2120会在紧固力的作用下和第一连接件1100抵接在一起,内半部2110在紧固力的作用下移向第一连接件1100,在内半部2110移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过程中,会给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产生朝向面板1000的力,从而使得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紧紧和面板1000贴合在一起,防止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和面板1000之间产生缝隙,避免接触不良而导致的不响应情况的出现。
控制面板装置100是一种用于供用户输入指令从而实现对家用电器控制的装置,例如通过控制面板装置100可实现家用电器开关机、功能的选择、运行参数的显示等。结合图4所示,控制面板装置100包括有面板1000与本体部2000,面板1000构成控制面板装置100的外表结构,将控制面板装置100安装到家用电器时,面板1000呈外露状态,面板1000构成了家用电器的外表面的部分,用户可以通过对面板1000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控制。本体部2000集成有相应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相应的电子元器件。例如,控制面板装置100为触摸式结构,这样本体部2000的线路板设置有触摸弹簧,触摸弹簧需要和面板1000抵接在一起,用户通过触摸面板1000的相应部位从而实现对电路的触发,如此实现控制。又例如,控制面板装置100为按键式结构,这样本体部2000的线路板设置有按压开关,而面板1000具有按钮,按钮和按压开关对应,用户通过按压按钮从而带动按压开关触发电路,如此实现控制。
相关技术中,本体部2000的两端和面板1000连接在一起,由于本体部200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没有和面板1000连接在一起,面板1000容易相对于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翘起,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也容易相对于面板1000翘起,这样使得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和面板1000之间产生缝隙,如此会造成控制不响应的情况的出现。例如,当控制面板装置100为触摸式结构时,触摸弹簧就有可能和面板1000分离,当用户触摸面板1000时,不能引起电容的改变,从而不能触发电路,也就是说,用户的触摸不会引起任何的变化,也就是不响应。又例如,当控制面板装置100为按压式结构时,按压开关和按钮就有可能相分离,用户按压面板1000上的按钮也不会带动按压开关触发电路,家用电器处于不响应的状态。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控制面板装置100由于缝隙的存在而导致的不响应,本体部2000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相间的第二连接件2100,第二连接件2100需要和面板1000的第一连接件110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1100也需要沿着面板1000的延伸方向相间设置,从而和第二连接件2100一一对应。结合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110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件1100沿着左右方向相距一定的距离,第二连接件2100也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2100沿着左右方向相距一定的距离,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连接件2100具有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所谓的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即沿着本体部2000的延伸方向,内半部2110相对于外半部2120更加靠近本体部2000中心,本体部2000中心指的是本体部2000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件2100之间的部分。例如,左侧的第二连接件2100的内半部2110相对于左侧的第二连接件2100的外半部2120更加靠近右侧的第二连接件2100,右侧的第二连接件2100的内半部2110相对于右侧的第二连接件2100的外半部2120更加靠近左侧的第二连接件2100。
内半部2110与第一连接件1100之间的距离为h1,外半部2120与第一连接件1100之间的距离为h2,需要满足h1>h2,例如h1为1~3mm,h2为0~1mm,如此提供给内半部2110形变的空间。在将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前,可将第一连接件1100和第二连接件2100叠合在一起,此时,外半部2120与第一连接件1100接触而内半部2110与第一连接件1100不接触,当连接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时,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将会受到紧固力,在紧固力的作用下,外半部2120与第一连接件1100紧紧抵接在一起,而内半部2110则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形变而逐渐靠近第一连接件1100,甚至可以形变至与第一连接件1100抵接在一起,在此过程中,内半部2110会对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产生朝向面板1000的力,如此便可以使得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与面板1000紧紧贴合在一起,防止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与面板1000之间产生缝隙,继而避免操作控制面板装置100而控制面板装置100不响应的情况的出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只要在连接过程中对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产生紧固力即可。
结合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前,外半部2120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与内半部2110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相接并且构成斜面,通过如此设置,使得第二连接件2100更好地和第一连接件1100抵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在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前,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叠合在一起,此时外半部2120与第一连接件1100接触,外半部2120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自第一连接件1100背离第一连接件1100延伸且倾斜,而内半部2110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自自外半部2120背离第一连接件1100延伸且倾斜,在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时,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均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移动,只是外半部2120移动的程度(形变的程度)相对于内半部2110移动的程度(形变的程度要)要小,直至外半部2120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以及内半部2110朝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与第一连接件1100抵接在一起,实现和第一连接件1100的面接触,增强连接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在紧固力的作用下,内半部2110相对于外半部2120需要发生更大的形变,因此在实现面接触的前提下,能有效防止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之间的断裂。
结合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半部2120背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与内半部2110背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相接并且齐平,通过如此设置,更易于实现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的连接。
例如,在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前,外半部2120背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与内半部2110背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齐平并且构成平面,也就是说内半部2110的厚度小于外半部2120的厚度,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需要通过螺钉3000实现连接固定,在连接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时,螺钉3000需要依次穿过第二连接件2100与第一连接件1100并拧紧,直至螺钉3000的头部和第二连接件2100背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抵接在一起,由于第二连接件2100的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背向第一连接件1100的表面是相接齐平的,因此螺钉3000的头部容易和第二连接件2100抵接在一起,避免螺钉3000的头部和第二连接件2100之间产生缝隙,使得螺钉3000施加的紧固力更好的施加到第二连接件2100。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00设置有第一紧固孔2130,而第二连接件2100设置有第二紧固孔1110,螺钉3000需要依次穿设第二紧固孔1110以及第一紧固孔2130并拧紧,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孔1110设置在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共同围合出第二紧固孔1110,那么,当螺钉3000拧紧到位时,螺钉3000的头部分别和外半部2120与内半部2110抵接在一起,如此施加给内半部2110与外半部2120更为均衡的力,并且能给内半部2110提供充足的空间供内半部2110形变移动,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200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述第二连接件2100,也就是说,第二连接件2100位于本体部2000的末端位置,当将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连接时,紧固力施加在本体部2000的两端,在此基础上,两端的第二连接件2100的内半部2110的形变对本体部2000靠近中心的部分施加力,如此便可以使得整个本体部2000与面板1000紧紧贴合。
结合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00和第二连接件2100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插销2140,第一连接件1100和第二连接件2100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插孔1120,插销2140可以插入到插孔1120中,如此形成本体部2000与面板1000的相互定位,更加方便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的进一步连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连接第一连接件1100和第二连接件2100前,内半部2110相对于外半部2120距离第一连接件1100更远,当将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叠合时,仅第二连接件2100的外半部2120与第一连接件1100接触,接触面积较小,不方便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更不利于后续的进一步紧固。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插销2140和插孔1120的相对配合,例如第二连接件2100设置有插销2140,而第一连接件1100设置有插孔1120,第一连接件1100和第二连接件2100叠合时,插销2140插入到插孔1120中,如此实现第一连接件1100和第二连接件2100之间定位,从而方便后续第一连接件1100和第二连接件2100之间的进一步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插孔1120与插销2140之间需要间隙配合,如此,方便插销2140插入到插孔1120中,还能避免对内半部2110的形变产生干涉。例如,插销2140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100,而插孔1120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100,在连接第一连接件1100与第二连接件2100的过程中,在紧固力的作用下,内半部2110在紧固力的作用下形变而逐渐靠近第一连接件1100,内半部2110的形变带动插销2140发生轻微移动,正是由于插销2140与插孔1120是间隙配合的,提供了插销2140活动的空间,从而避免和内半部2110的形变产生干涉,尤其是,当外半部2120也需要发生轻微形变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插销2140与插孔1120的配合。
结合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100设计为一体成型制备而成,防止内半部2110形变时发生断裂。具体地,本体部2000具有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线路板,第二连接件2100与壳体一体成型制备而成,这样第二连接件2100与壳体之间一体性较强,当内半部2110形变时,内半部2110与壳体之间不容易发生断裂。
结合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00与面板1000粘接在一起,如此螺钉3000就不需要穿过面板1000,提升美观度。例如,面板1000可以为玻璃材质,而第一连接件1100可以为钣金件,第一连接件1100和面板1000之间通过粘胶固定,从而为安装本体部2000提供了基础,不需要在面板1000上进行打孔连接,提升美观度。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家用电器,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家用电器可以是吸油烟机、洗碗机、蒸烤箱等,可以理解的是,家用电器包括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面板装置100,本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控制面板装置1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设有第一连接件;以及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设有沿其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第二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内半部和外半部,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前,所述内半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半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时,所述内半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前,所述内半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和所述外半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相接以构成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半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和所述外半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相接且齐平,螺钉适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以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设于所述内半部和所述外半部之间,所述螺钉适于依次穿设所述第二紧固孔和所述第一紧固孔以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一者设有插销,另一者设有供所述插销插入的插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和所述插孔间隙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制备而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面板粘接。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板装置。
CN202322306873.2U 2023-08-25 2023-08-25 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Active CN220379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6873.2U CN220379816U (zh) 2023-08-25 2023-08-25 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6873.2U CN220379816U (zh) 2023-08-25 2023-08-25 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9816U true CN220379816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1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6873.2U Active CN220379816U (zh) 2023-08-25 2023-08-25 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9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079B (zh) Terminal structure improved
KR20070050000A (ko) 용량성 터치 스위치
JP2019186062A (ja) コネクタ
KR101662941B1 (ko) 조리기기 및 조리기기의 터치 센서 어셈블리
JP4334574B2 (ja) コネクタ
CN220379816U (zh) 控制面板装置和家用电器
US8425248B2 (en)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astic latch
KR100426695B1 (ko) 푸시 버튼 스위치 장치
CN109104178B (zh) 电容式触摸组件以及控制面板
US73383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2639004B1 (ko) 커넥터
JP6723567B2 (ja) コネクタ
CN109117018A (zh) 接触式传感器组件
CN217719399U (zh) 一种机械按键、控制器和家电设备
CN105610424B (zh) 家用电器的电容式按键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20106870U (zh) 天线弹片和移动终端
CN210062950U (zh) 一种手刹开关
CN216416967U (zh) 一种把手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9727803A (zh) 按键结构
KR101727994B1 (ko) 측면 실장형 컨텍트와 그 결합구조
CN219350747U (zh) 一种弹片以及电子设备
CN211088128U (zh) 一种开关装置
CN219677098U (zh) 墙壁开关
CN214413017U (zh) 具有一体压折弹性片结构的蓝牙耳机
CN220967120U (zh) 一种双胆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