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9639U -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9639U
CN220379639U CN202321816062.0U CN202321816062U CN220379639U CN 220379639 U CN220379639 U CN 220379639U CN 202321816062 U CN202321816062 U CN 202321816062U CN 220379639 U CN220379639 U CN 220379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water
pipeline
heat exchange
recyc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60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科
景瑞琳
李琦
乔玉山
摆小荣
石旭东
张宏超
牛贺楠
马环环
何希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al Group Yuli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al Group Yuli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al Group Yuli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al Group Yuli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60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9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9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9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循环系统采用将汽包的输出端分为两条管路,一条与反应器相连以形成汽包与反应器之间的循环;另一条直接连接在循环回水总管上,将汽包中排出的汽包炉水重新进行循环,再次利用,提高了汽包炉水利用率;本系统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当汽包液位上涨时,不但能够将炉水进行外排,维持汽包液位稳定,同时,将汽包炉水外排至循环回水总管,降低了水的损耗,提高了汽包炉水的利用率;本系统原理和结构简单,方便实施与运维,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人们发现可利用草酸二甲酯经加氢反应后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乙二醇,该技术可替代日益减少的石油资源来生产乙二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草酸二甲酯合成反应为放热反应,草酸二甲酯反应器的反应热(106℃-130℃),由草酸二甲酯合成汽包泵出口流经反应器壳程106℃-107℃的热水移除,汽包泵的冷却水(脱盐水)最终与泵内介质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壳程,最终进入汽包内,这样就会导致汽包的液位上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液位过高会影响汽水分离,使蒸汽带水过多,不仅降低蒸汽质量与产汽效率;还损坏了汽水分离装置,容易导致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因此,汽包需要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区间;当前,大部分在汽包液位上涨后,就通过外接一根临时管线直接排入地沟以维持汽包液位恒定,这样虽然可以解决汽包的液位上涨的问题,但同时产生了汽包炉水严重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采用本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仅能维持汽包液位稳定,但无法同时对排出的汽包炉水进行循环再利用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内容: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汽包;
所述汽包的输入端连接有反应器,输出端的第一管路与所述反应器相连,输出端的第二管路连通有循环回水总管;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均并联至所述汽包输出端的母管上;所述母管上设置有用于提供循环动力的汽包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汽包炉水流量调节的调节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手阀、电动调节阀和第二手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阀与所述电动调节阀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淋阀;所述电动调节阀与所述第二手阀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淋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上并联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一端与所述汽包泵相连,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循环回水总管上;所述第三管路设置有副手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回水总管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的第二管路连通,第二输入端连接有换热循环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循环装置包括气体脱除塔;所述气体脱除塔输出端连接第一换热组;所述第一换热组的回水端与循环回水总管连通,输出端连接有亚硝酸甲酯再生塔;所述亚硝酸甲酯再生塔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换热组;所述第二换热组的回水端与循环回水总管连通,输入端与所述亚硝酸甲酯再生塔连通实现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组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组包括并联的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组与所述亚硝酸甲酯再生塔之间设置有塔釜泵。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本循环系统采用将汽包的输出端分为两条管路,一条与反应器相连以形成汽包与反应器之间的循环;另一条直接连接在循环回水总管上,将汽包中排出的汽包炉水重新进行循环,再次利用,提高了汽包炉水利用率;本系统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当汽包液位上涨时,不但能够将炉水进行外排,维持汽包液位稳定,同时,将汽包炉水外排至循环回水总管,降低了水的损耗,提高了汽包炉水的利用率;本系统原理和结构简单,方便实施与运维,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第二管路上设置了用于汽包炉水流量调节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具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手阀、电动调节阀和第二手阀,在使用时,两个手阀处于全开状态,电动调节阀可远程实时调节汽包炉水的流量的大小,便于循环回水总管的炉水输入量进行有效调节,从而满足工况需求。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第二管路上设置了两个导淋阀,导淋阀用于排液置换,也可作为取样口,便于汽包炉水的水质监测。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第二管路上并联有第三管路,并在第三管路设置有副手阀,副手阀在本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关闭状态,当电动调节阀故障时开启,关闭第一手阀和第二手阀,再不影响正常循环供水的前提下,可将电动调节阀切出检修。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第二管路上设置了流量计,便于实时对汽包炉水的流量进行监测。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循环回水总管上还连接了换热循环装置,换热循环装置的回水可与汽包炉水进行混合,提高热利用率,混合后的水供循环回水总管再次利用,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水循环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的换热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汽包-1;反应器-2;汽包泵-3;循环回水总管-4;换热循环装置-5;第一手阀-6;第一导淋阀-7;电动调节阀-8;副手阀-9;第二导淋阀-10;第二手阀-11;气体脱除塔-12;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塔釜泵-14;第一换热器-15;第二换热器-16;第三换热器-17;第四换热器-18;流量计-1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汽包1;汽包1的输入端连接有反应器2,输出端的第一管路与反应器2相连,输出端的第二管路连通有循环回水总管4;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均并联至汽包1输出端的母管上;母管上设置有用于提供循环动力的汽包泵3。
为了便于对循环回水总管的汽包炉水的输入量进行有效调节,从而满足工况需求,采用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调节组件。
具体的,调节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手阀6、电动调节阀8和第二手阀10。
为了便于系统的排液置换以及能够对汽包炉水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在第一手阀6与电动调节阀8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淋阀7;电动调节阀8与第二手阀1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淋阀10。
为了在不影响正常循环供水的前提下,可将电动调节阀8切出检修,采用第二管路上并联有第三管路,第三管路一端与汽包泵3相连,另一端连通至循环回水总管4上;第三管路设置有副手阀9。
为了便于实时对汽包炉水的流量进行监测,采用在第二管路上设置流量计19。
为了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水循环的利用率,采用循环回水总管4的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二管路连通,第二输入端连接有换热循环装置5。
具体的,换热循环装置5包括气体脱除塔12;气体脱除塔12输出端连接第一换热组;第一换热组的回水端与循环回水总管4连通,输出端连接有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换热组;第二换热组的回水端与循环回水总管4连通,输入端与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连通实现循环。
其中,第一换热组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器15和第二换热器16;第二换热组包括并联的第三换热器17和第四换热器18。
第二换热组与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之间设置有塔釜泵14。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为了维持汽包液位恒定,采用将汽包炉水外排至地沟,每年有很多企业的草酸二甲酯合成反应的工程量巨大,因此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如何解决既能维持汽包液位恒定,又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本系统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了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水的损耗,减轻了比如陕北地区一些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压力。如图1所示,本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具体结构包括:
汽包1、反应器2、汽包泵3、循环回水总管4、换热循环装置5、第一手阀6、第一导淋阀7、电动调节阀8、副手阀9、第二导淋阀10、第二手阀11。
汽包1的输出一端接反应器2,另一端直接连接循环回水总管4,循环回水总管4上还连接了换热循环装置5,从而增大循环效率以及循环水供水量。
汽包1与循环回水总管4之间设置了提供循环驱动力的汽包泵3,增大汽包炉水的循环动力;同时,之间依次设置了第一手阀6、第一导淋阀7、电动调节阀8、第二导淋阀10和第二手阀11,第一手阀6和第二手阀11在使用时全部打开,电动调节阀8可远程实时调节汽包炉水的流量的大小,便于循环回水总管4的炉水输入量进行有效调节,从而满足工况需求;第一导淋阀7和第二导淋阀10用于排液置换,也可作为取样口,便于汽包炉水的水质监测。
在汽包1与循环回水总管4之间还设置了一条副管路,副管路上设置了副手阀9,副手阀9在本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关闭状态,当电动调节阀8故障时开启,关闭第一手阀6和第二手阀11,再不影响正常循环供水的前提下,可将电动调节阀8切出检修。
此外,还设置了流量计19,便于汽包炉水流量的监测。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换热循环装置5的具体结构,包括:
气体脱除塔12、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塔釜泵14、第一换热器15、第二换热器16、第三换热器17和第四换热器18。
其中,CWS为循环上水,CWR为循环回水;第一换热器15为E-001A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6为E-001B换热器;第三换热器17为E-002A换热器;第四换热器18为E-002B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15和第二换热器16为一组,连接在气体脱除塔12和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之间;
第三换热器17和第四换热器18为另一组,与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形成水循环,通过塔釜泵14提供驱动力;
由图2可看出,气体脱除塔12塔顶的换热器E-001A/B和亚硝酸甲酯塔13的塔釜换热器E-002A/B循环上水CWS来自循环水上水总管,经过换热器换热后通过循环水回水CWR去循环水回水总管4,从而完成整个系统的换热水循环。
特别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汽包炉水中PH(7-10)、电导率(≤30μs/cm)、COD(≤10mg/L)均在指标范围内,排至循环水回水后,可实现汽包炉水的“零排放”。
经研究测试,即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该设计将106℃-107℃汽包炉水通过汽包泵出口(0.5Mpa-0.8Mpa)接3/2吋管线至循环水回水(0.2Mpa-0.3Mpa)管线处,当调节阀全开时,草酸二甲酯合成汽包可输送流量513.27m3/h;某化工集团年产180万吨乙二醇项目DMO合成装置共计18个汽包,共设计汽包炉水外排至循环水管线18条,当调节阀全开时,流量可达513.27m3,最终实现了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水的损耗,减轻了陕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压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具有如下优势:本循环系统采用将汽包的输出端分为两条管路,一条与反应器相连以形成汽包与反应器之间的循环;另一条直接连接在循环回水总管上,将汽包中排出的汽包炉水重新进行循环,再次利用,提高了汽包炉水利用率;本系统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当汽包液位上涨时,不但能够将炉水进行外排,维持汽包液位稳定,同时,将汽包炉水外排至循环回水总管,降低了水的损耗,提高了汽包炉水的利用率;本系统原理和结构简单,方便实施与运维,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仅受本实施例的限制,还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替换及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包(1);
所述汽包(1)的输入端连接有反应器(2),输出端的第一管路与所述反应器(2)相连,输出端的第二管路连通有循环回水总管(4);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均并联至所述汽包(1)输出端的母管上;所述母管上设置有用于提供循环动力的汽包泵(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汽包炉水流量调节的调节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手阀(6)、电动调节阀(8)和第二手阀(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阀(6)与所述电动调节阀(8)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淋阀(7);所述电动调节阀(8)与所述第二手阀(1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淋阀(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并联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一端与所述汽包泵(3)相连,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循环回水总管(4)上;所述第三管路设置有副手阀(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水总管(4)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的第二管路连通,第二输入端连接有换热循环装置(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循环装置(5)包括气体脱除塔(12);所述气体脱除塔(12)输出端连接第一换热组;所述第一换热组的回水端与循环回水总管(4)连通,输出端连接有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所述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换热组;所述第二换热组的回水端与循环回水总管(4)连通,输入端与所述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连通实现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器(15)和第二换热器(16);所述第二换热组包括并联的第三换热器(17)和第四换热器(1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与所述亚硝酸甲酯再生塔(13)之间设置有塔釜泵(14)。
CN202321816062.0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Active CN220379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6062.0U CN22037963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6062.0U CN22037963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9639U true CN220379639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58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6062.0U Active CN22037963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9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79639U (zh) 一种汽包炉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CN102980166A (zh) 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余热利用汽水循环系统
CN211570499U (zh) 一种异丁烷生产装置
CN210393787U (zh) 一种煤气化黑水真空闪蒸气低温余热能量回收装置
CN209967728U (zh) 一种pdh装置蒸汽透平乏汽凝液的回收系统
CN203021488U (zh) 羧基丁苯胶乳的制备系统
CN202297162U (zh) 低温无热真空制盐装置
CN212253791U (zh) 焦化厂干熄焦锅炉连续排污水热量回收系统
CN214572741U (zh) 一种高温染缸的排气放热装置
CN214360422U (zh) 一种新型高温热网疏水资源化系统
CN210858825U (zh) 一种煤层气发电汽轮机换热装置
CN209926904U (zh) 一种氧化蒸汽换热系统
CN211199116U (zh) 一种干法熄焦双超发电循环水冷却装置
CN217323424U (zh) 一种气化低压闪蒸汽余热回收的生产系统
CN220413551U (zh) 一种混合气冷却型氢氧发生器
CN201903794U (zh) 乙烯装置工艺水酸碱度控制系统
CN213834531U (zh) 一种新型甲醇裂解制氢装置
CN217025342U (zh) 一种热电联供的制氢设备
CN100531843C (zh) 新蒸汽冷凝水闪蒸槽进料方式的改进方法
CN219454797U (zh) 一种利用真空闪蒸热源回收热量的装置
CN201762133U (zh) 全自动化学除氧器
CN219141600U (zh) 芳烃异构化反应进料换热系统
CN217978761U (zh) 一种地表水取热节约蒸汽系统
CN211012578U (zh) 一种提高二甲基亚砜冷凝器换热效果的装置
CN220283983U (zh) 一种双汽包自除氧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