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4759U - 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4759U
CN220374759U CN202322161347.1U CN202322161347U CN220374759U CN 220374759 U CN220374759 U CN 220374759U CN 202322161347 U CN202322161347 U CN 202322161347U CN 220374759 U CN220374759 U CN 220374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aft
shell
cover
propul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13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磊
高云
陈凤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li Yunfe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li Yun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li Yunfe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li Yun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13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4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4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4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电滑环、行星减速器、电机以及控制器,所述电机转子的转子轴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固定连接,行星减速器的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与齿圈啮合,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承于行星架轴的后端,所述行星架轴的前端与壳体前端通过轴承支承的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与螺旋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滑环位于壳体内,电滑环转子的引线穿过行星架轴从轴心引出与螺旋桨组件的变距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滑环的定子和电机的电机定子与位于壳体的后端盖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轴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后端盖固定连接一散热风扇。

Description

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飞行动力推进装置用于为飞行器提供推进力。飞行动力推进装置能将能量转化为推力,使飞行器能够在空中前进、爬升和保持平衡,如无人机、滑翔伞等的推进装置,例如,滑翔伞是自由飞行器,通常从高山斜坡起飞,也可以通过牵引方式起飞;但在滑翔伞座包后加上一个动力推进装置,可以在平地起落,受场地限制小,极为方便,而且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能在空中保持平衡并进行各种操纵。但是,现有的滑翔伞飞行动力推进装置均是以燃油动力为主,通过燃烧作为能源的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来提供推力。但是这种技术方案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和排放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运行时会产生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噪音污染;还需要定期对飞行动力推进装置进行维护,更换燃料,维护成本极高;而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对推进装置的部件造成磨损和腐蚀,增加了维护和修理的复杂性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解决现有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以燃油动力为主,污染环境,噪音严重,维护成本极高,部件容易磨损、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电滑环、行星减速器、电机以及控制器,所述电机的电机定子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电机转子设于电机定子孔内,所述电机转子的转子轴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固定连接,行星减速器的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与齿圈啮合,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承于行星架轴的后端,所述行星架轴的前端与壳体前端通过轴承支承的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与螺旋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滑环位于壳体内,电滑环的转子固定在行星架轴上,电滑环的定子与壳体固定连接,电滑环转子的引线穿过行星架轴从轴心引出与螺旋桨组件的变距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滑环的定子和电机的电机定子与位于壳体的后端盖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轴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后端盖固定连接一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为控制器散热。
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螺旋桨壳体,所述螺旋桨壳体上设有多个桨叶,所述螺旋桨壳体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内部设有变距电机,所述变距电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与桨叶连接。
所述电机的转子轴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为一体结构。
所述电机的转子轴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的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
所述行星减速器上至少设置三个行星轮,各行星轮均通过轴承安装在行星架轴后端的行星架主体上,所述行星架主体后端固定连接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行星架主体配合对行星轮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行星减速器的第一连接轴、行星架轴和电机的转子轴均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上,所述第一连接轴、行星架轴、转子轴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均通过油封进行密封。
所述壳体包括前端盖、减速器前盖、减速器后盖、电机前盖、电机中盖、电机后盖、后端盖,相邻两盖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邻两盖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圈和紫铜垫进行密封。
所述减速器后盖集成在电机前盖的前端。
所述前端盖的外周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与螺栓配合将前端盖固定安装在减速器前盖上,所述沉孔内罐密封胶对螺栓与前端盖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所述壳体外侧设有穿线铜管,用于控制器与电滑环之间的连接线穿过,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伸出壳体的连接线,该连接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电滑环、行星减速器、电机以及控制器,所述电机的电机定子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电机转子设于电机定子孔内,所述电机转子的转子轴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固定连接,行星减速器的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与齿圈啮合,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承于行星架轴的后端,所述行星架轴的前端与壳体前端通过轴承支承的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与螺旋桨组件固定连接,从而通过电机提供驱动力,并通过行星减速器减小旋转速度、增加行星架轴的扭矩、隔离和吸收振动和冲击力,保护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其他部件免受损坏,延长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所述电滑环位于壳体内,电滑环的转子固定在行星架轴上,电滑环的定子与壳体固定连接,电滑环转子的引线穿过行星架轴从轴心引出与螺旋桨组件的变距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滑环的定子和电机的电机定子与位于壳体的后端盖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轴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后端盖固定连接一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为控制器散热。从而使电机转子的转子轴驱动螺旋桨组件工作为飞行器提供动力时,同时驱动散热风扇工作,为控制器散热,延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种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使用便捷,能够灵活应用在飞行运动中。而且不会产生废气和排放物,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噪音低,防止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干扰;将电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相对于燃油推进装置来说更加高效;相比于现有的以燃油为动力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部件少和易于维护,降低了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种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响应速度更快,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推力控制,使得飞行器在起飞、着陆和悬停等方面更加灵活和易于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前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轴测图;
图6为实施例2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内依次设有电滑环3、行星减速器4、电机5以及控制器6,所述电机5的电机定子501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上,电机转子502设于电机定子501孔内,所述电机转子502的转子轴503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4的太阳轮403固定连接,行星减速器4的行星轮404与太阳轮403啮合,所述行星轮404与齿圈405啮合,齿圈405与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404支承于行星架轴402的后端,所述行星架轴402的前端与壳体2前端通过轴承支承的第一连接轴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01与螺旋桨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行星减速器4的第一连接轴401、行星架轴402和电机5的转子轴503均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2上,所述第一连接轴401、行星架轴402、转子轴503与壳体2之间的间隙均通过油封进行密封。所述电滑环3位于壳体2内,电滑环3的转子固定在行星架轴402上,电滑环3的定子与壳体2固定连接,电滑环3转子的引线穿过行星架轴402从轴心引出与螺旋桨组件1的变距电机105电连接,所述电滑环3的定子和电机5的电机定子501与位于壳体2的后端盖内的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壳体2外侧设有穿线铜管8,用于控制器6与电滑环3之间的连接线穿过。所述电机5的转子轴503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后端盖固定连接一散热风扇7,所述散热风扇7用于为控制器6散热。所述控制器6上设有伸出壳体2的连接线,该连接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所述壳体2包括前端盖201、减速器前盖202、减速器后盖203、电机前盖204、电机中盖205、电机后盖206、后端盖207,相邻两盖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邻两盖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圈和紫铜垫进行密封。所述前端盖201的外周设有沉孔208,所述沉孔208与螺栓配合将前端盖201固定安装在减速器前盖202上,所述沉孔208内罐密封胶对螺栓与前端盖20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前端盖201与减速器前盖202之间形成的第一密封腔内设置电滑环3,所述减速器前盖202与减速器后盖203之间形成的第二密封腔内设置行星减速器4,本实施例的减速器后盖203集成在电机前盖204的前端,所述电机前盖204与电机中盖205、电机后盖206之间形成的第三密封腔内设置电机5,所述电机后盖206与后端盖207之间形成的第四密封腔内设置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机后盖206上,所述电机后盖206上设有过孔,该过孔用于控制器6与电机定子501的连接线穿过。所述控制器6的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线从后端盖207穿出壳体2,该连接线与后端盖207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垫和胶水进行密封。所述穿线铜管8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减速器前盖202、电机后盖206外侧,并通过O型密封圈对穿线铜管8与减速器前盖202、电机后盖206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使第一密封腔与第四密封腔通过穿线铜管8连通,使第一密封腔的电滑环3定子的引线穿过穿线铜管8与第四密封腔的控制器6电连接,从而实现控制器6对电滑环3供电及控制。
所述电机5的电机定子501固定在电机中盖205的内壁上,电机转子502设于电机定子501孔内,所述电机转子502的转子轴503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前盖204、电机后盖206上,并通过油封对转子轴503与电机前盖204、电机后盖206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本实施例的电机5的转子轴503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4的太阳轮403为一体结构。所述转子轴503前端通过轴承支承在行星架轴402后端的中心轴孔内,所述转子轴503后端向后延伸出后端盖20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散热风扇7,所述散热风扇7随着转子轴503一同旋转为控制器6散热。所述转子轴503与后端盖207之间的间隙通过油封进行密封。
所述行星减速器4上至少设置三个行星轮404,各行星轮404均通过轴承安装在行星架轴402后端的行星架主体406上,所述行星架主体406后端固定连接一限位板407,所述限位板407与行星架主体406配合对行星轮404进行轴向限位。各行星轮404与转子轴503前端的太阳轮403啮合,各行星轮404与齿圈405啮合,所述齿圈405通过螺栓与减速器前盖202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404通过轴承支承于行星架轴402的后端的行星架主体406的行星轮支架上,所述限位板407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行星轮支架后端,与行星架主体406配合对行星轮404轴向限位。所述行星架轴402靠近后端的轴端通过轴承支承在减速器前盖202的中心孔内,并通过轴承预紧套锁紧轴承,该轴承预紧套与行星架轴402螺纹配合锁紧轴承,所述轴承预紧套与减速器前盖202的中心孔壁之间的缝隙通过油封进行密封。所述行星架轴402前端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轴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01通过轴承支承在前端盖201的中轴孔内,所述第一连接轴401与前端盖201的中轴孔壁之间的间隙通过油封进行密封。所述电滑环3的转子通过螺栓或者过盈配合或者焊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在行星架轴402上,电滑环3的定子通过螺栓固定在前端盖201上,电滑环3转子的引线301穿过行星架轴402、第一连接轴401从轴心引出与螺旋桨组件1的变距电机105电连接,电滑环3定子的引线穿过穿线铜管8与控制器6连接。
所述螺旋桨组件1包括螺旋桨壳体102,所述螺旋桨壳体102上设有多个桨叶101,所述螺旋桨壳体102通过第二连接轴104与第一连接轴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04内部设有变距电机105,所述变距电机105通过曲柄连杆机构103与桨叶101连接。本实施例的螺旋桨壳体102的外周均匀分布有四个桨叶101,各桨叶101可旋转的安装在螺旋桨壳体102上,所述桨叶101与位于螺旋桨壳体102内部的曲柄连杆机构103的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曲柄连杆机构103的驱动杆与变距电机105的输出杆固定连接。所述变距电机10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轴104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轴104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轴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04与第一连接轴401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使螺旋桨壳体102内腔形成密封状态。工作时,变距电机105的输出杆带动曲柄连杆机构103的驱动杆做前后直线运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103的连杆变换桨叶101的角度,从而变更飞行器飞行方向。
本实施例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工作时,控制器连接外部电源得电,并为电滑环和电机供电;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使转子轴前端的太阳轮带动行星减速器的行星轮旋转,行星轮带动行星架轴旋转,行星架轴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螺旋桨组件的桨叶旋转,同时转子轴旋转带动散热风扇为控制器散热;控制器控制电滑环工作,电滑环为螺旋桨组件的变距电机供电,变距电机工作使桨叶变换角度实现飞行器的转向功能。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电机5的转子轴503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4的太阳轮401的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所述转子轴503前端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前盖204上,本实施例的电机前盖204与减速器后盖2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和紫铜垫对电机前盖204与减速器后盖203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太阳轮401的轴后端通过轴承支承在减速器后盖203上,并通过油封对太阳轮401的轴与减速器后盖203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太阳轮401的轴前端通过轴承支承在行星架轴402后端的中心轴孔内。所述行星减速器4的齿圈405通过螺栓与减速器后盖203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404通过轴承支承于行星架轴402的后端的行星架主体406上,所述行星轮404与太阳轮401、齿圈405啮合。
本实施例的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工作时,控制器连接外部电源得电,并为电滑环和电机供电;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转子轴带动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旋转,太阳轮带动行星轮旋转,行星轮带动行星架轴旋转,行星架轴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螺旋桨组件的桨叶旋转,同时转子轴带动散热风扇旋转为控制器散热;控制器控制电滑环工作,电滑环为螺旋桨组件的变距电机供电,变距电机工作使桨叶变换角度实现飞行器的转向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依次设有电滑环(3)、行星减速器(4)、电机(5)以及控制器(6),所述电机(5)的电机定子(501)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上,电机转子(502)设于电机定子(501)孔内,所述电机转子(502)的转子轴(503)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4)的太阳轮(403)固定连接,行星减速器(4)的行星轮(404)与太阳轮(403)啮合,所述行星轮(404)与齿圈(405)啮合,齿圈(405)与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404)支承于行星架轴(402)的后端,所述行星架轴(402)的前端与壳体(2)前端通过轴承支承的第一连接轴(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01)与螺旋桨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电滑环(3)位于壳体(2)内,电滑环(3)的转子固定在行星架轴(402)上,电滑环(3)的定子与壳体(2)固定连接,电滑环(3)转子的引线穿过行星架轴(402)从轴心引出与螺旋桨组件(1)的变距电机(105)电连接,所述电滑环(3)的定子和电机(5)的电机定子(501)与位于壳体(2)的后端盖内的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电机(5)的转子轴(503)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后端盖固定连接一散热风扇(7),所述散热风扇(7)用于为控制器(6)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组件(1)包括螺旋桨壳体(102),所述螺旋桨壳体(102)上设有多个桨叶(101),所述螺旋桨壳体(102)通过第二连接轴(104)与第一连接轴(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04)内部设有变距电机(105),所述变距电机(105)通过曲柄连杆机构(103)与桨叶(1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的转子轴(503)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4)的太阳轮(403)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的转子轴(503)的前端与行星减速器(4)的太阳轮(403)的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器(4)上至少设置三个行星轮,各行星轮(404)均通过轴承安装在行星架轴(402)后端的行星架主体(406)上,所述行星架主体(406)后端固定连接一限位板(407),所述限位板(407)与行星架主体(406)配合对行星轮(404)进行轴向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器(4)的第一连接轴(401)、行星架轴(402)和电机(5)的转子轴(503)均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2)上,所述第一连接轴(401)、行星架轴(402)、转子轴(503)与壳体(2)之间的间隙均通过油封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前端盖(201)、减速器前盖(202)、减速器后盖(203)、电机前盖(204)、电机中盖(205)、电机后盖(206)、后端盖(207),相邻两盖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邻两盖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圈和紫铜垫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后盖(203)集成在电机前盖(204)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201)的外周设有沉孔(208),所述沉孔(208)与螺栓配合将前端盖(201)固定安装在减速器前盖(202)上,所述沉孔(208)内罐密封胶对螺栓与前端盖(20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外侧设有穿线铜管(8),用于控制器(6)与电滑环(3)之间的连接线穿过,所述控制器(6)上设有伸出壳体(2)的连接线,该连接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CN202322161347.1U 2023-08-11 2023-08-11 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Active CN220374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1347.1U CN220374759U (zh) 2023-08-11 2023-08-11 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1347.1U CN220374759U (zh) 2023-08-11 2023-08-11 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4759U true CN220374759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1347.1U Active CN220374759U (zh) 2023-08-11 2023-08-11 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4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6580B (zh) 特别适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US8487466B2 (en) Turbo-machine having at least two counter-rotatable rotors and having mechanical torque compensation
EP2636601B1 (en) Rotary wing aircraft propulsion system with electric power generaton
ES2644782T3 (es) Motor híbrido de aeronave
RU2359875C1 (ru) Редуктор с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рутящего момента для винтокрылого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с системой поступательной тяги
KR20090042718A (ko) 터어빈 엔진이 장착된 회전익 항공기
GB1445015A (en) Gas turbine engines
CN112173079B (zh) 电动变桨式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CN101561030B (zh) 单转电机反力矩平衡传动系统
CN112238719A (zh) 一种飞行汽车的驱动装置
CN220374759U (zh) 飞行器动力推进装置
CN110173544B (zh) 一种驱动力分配装置
CN220475545U (zh) 潜水器驱动装置
CN213292694U (zh)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用螺旋桨装置
CN115303474A (zh) 一种大力矩输出的电驱变距螺旋桨装置
CN213566440U (zh) 一种电动变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CN212992123U (zh) 轮毂电机
CN21082271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液压推进器
CN211731023U (zh) 一种中央驱动式电驱动系统总成
CN207631461U (zh) 一种运用于游艇的电动机推进和操控系统
CN216942581U (zh) 一种外啮合齿轮泵式后桥总成
CN113830279A (zh) 一种调整飞艇姿态用的螺旋桨电推进装置
CN103419918A (zh) 一种能源再生回收技术设计方案
CN1511758A (zh) 直升飞行器的两级空气动力转换方法及其转换装置
CN219227365U (zh) 一种高速电机带减速机构一体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