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4250U -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4250U
CN220374250U CN202321978023.0U CN202321978023U CN220374250U CN 220374250 U CN220374250 U CN 220374250U CN 202321978023 U CN202321978023 U CN 202321978023U CN 220374250 U CN220374250 U CN 220374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area
lower die
plate
pane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780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昀
李梦瑶
田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780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4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4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4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预组装双车门包括车门外板、第一车门骨架、第一车门内板、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包括第一外板部和第二外板部,第一车门骨架和第一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外板部,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第二外板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装双车门,通过将第一车门骨架、第一车门内板、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均安装在一个车门外板上,可以使车门的制造和安装更加方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在对车门加工时,使得左前门和右前门这种左右对称的车门的在结构上更加一致和整齐,较好地提高车门的整体外观品质和美观度及总成精度。

Description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增加,基于与传统车身结构的差异性,新能源车企外造型表现力更加激进,因此对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车辆美观度的要求以及实现难度加大。同时,为了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工装设计及制造方法在日益严苛要求的大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组装双车门,所述预组装双车门可以使车门外观更加一致和整齐,较好地提高车门的整体外观品质和美观度及总成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所述预组装双车门包括车门外板、第一车门骨架、第一车门内板、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外板包括第一外板部和第二外板部,所述第一车门骨架和所述第一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板部,所述第二车门骨架和所述第二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外板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通过将第一车门骨架、第一车门内板、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均安装在一个车门外板上,可以使车门的制造和安装更加方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对预组装双车门进行进一步加工以产出两个车门时,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还有利于在对车门加工时,使得左前门和右前门这种左右对称的车门的在结构上更加一致和整齐,较好地提高车门的整体外观品质和美观度及总成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装双车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板部包括第一门体区域和第一包边区域,所述第一包边区域环绕在所述第一门体区域的外周,所述第一车门骨架和所述第一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门体区域,所述第一包边区域适于由所述第一车门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所述第一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的侧面;所述第二外板部包括第二门体区域和第二包边区域,所述第二包边区域环绕在所述第二门体区域的外周,所述第二车门骨架和所述第二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门体区域,所述第二包边区域适于由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包,所述第一包边区域适于覆盖在所述第一凸包上;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包边区域适于覆盖在所述第二凸包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沿所述车门外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外板还包括中间板部,所述中间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外板部和所述第二外板部之间,所述中间板部适于裁切,以使所述第一外板部和所述第二外板部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部临近所述第一外板部具有第一冲裁区域,所述第一冲裁区域包括临近所述第一外板部的第三包边区域和远离所述第一外板部的第一废料区,所述第一废料区适于冲裁,所述第三包边区域适于由所述第一车门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所述第一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的侧面;所述中间板部临近所述第二外板部具有第二冲裁区域,所述第二冲裁区域包括临近所述第二外板部的第四包边区域和远离所述第二外板部的第二废料区,所述第二废料区适于冲裁,所述第四包边区域适于由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加工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块;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以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上下活动;第一车门模具,所述第一车门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第一下模和第一包边组件,所述第一上模位于所述第一车门内板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的一侧,所述第一下模位于所述第一外板部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包边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模和所述第一下模之间,所述第一包边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一外板部进行包边作业;第二车门模具,所述第二车门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第二下模和第二包边组件,所述第二上模位于所述第二车门内板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一侧,所述第二下模位于所述第二外板部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包边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模和所述第二下模之间,所述第二包边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二外板部进行包边作业;其中,所述第一上模和所述第二上模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通过控制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同步上下活动,使得第一包边组件和第二包边组件同步包边作业,可以较好地减少车门包边作业的误差,保证车门尺寸和形状的精准度和一致性,从而提升车门的质量和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还包括冲裁组件,所述冲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车门模具和/或所述第二车门模具上,所述冲裁组件适于冲裁所述车门外板的中间板部,以使所述第一外板部和所述第二外板部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模和所述第二上模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上模板,所述第一下模和所述第二下模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下模板,所述冲裁组件包括第一冲裁组件,所述第一冲裁组件包括第一浮动切边刀、第一弹性件和第一下模切翻刀块,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上模板的下侧,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和所述上模板之间,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下模板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上下相对,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适于朝向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活动,以冲裁所述中间板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和所述第一下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部临近所述第一外板部具有第一冲裁区域,所述第一冲裁区域包括临近所述第一外板部的第三包边区域和远离所述第一外板部的第一废料区,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的上侧面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包边区域相对,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废料区相对,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与所述第二区域上下相对,以对所述第一废料区冲裁,所述第一冲裁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活动,以将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三包边区域向上翻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裁组件包括第二冲裁组件,所述第二冲裁组件包括第二浮动切边刀和第二下模切翻刀块,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上模板的下侧,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下模板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上下相对,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适于朝向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活动,以冲裁所述中间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和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设置在同一刀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或者,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和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分体设置,所述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三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和所述上模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和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下模刀块,或者,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和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分体设置,所述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四弹性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四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和所述第二下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部临近所述第二外板部具有第二冲裁区域,所述第二冲裁区域包括临近所述第二外板部的第四包边区域和远离所述第二外板部的第二废料区,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的上侧面具有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四包边区域相对,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二废料区相对,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与所述第四区域上下相对,以对所述第二废料区冲裁,所述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活动,以将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的第四包边区域向上翻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车门外板的分区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车门外板冲裁后的第一门体区域的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第一车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第一车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第一车门内板的带有第一凸包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车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车门外板10,中轴线X,
第一外板部1,第一门体区域11,第一包边区域12,第三包边区域13,
第二外板部5,第二门体区域51,第二包边区域52,第四包边区域53,
中间板部9,
第一车门骨架2,第一车门内板3,第一凸包31,
第一车门模具4,第一上模41,第一下模42,
第一冲裁组件6,第一浮动切边刀61,第一弹性件62,导套621,导柱622,气缸623,限位件624,
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第一区域631,第二区域632,
第二弹性件64,停止快7,导向机构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
如图1-图5所示,预组装双车门包括车门外板10、第一车门骨架2、第一车门内板3、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车门外板10是整个车门的外观部分,既可以较好保护车门及车内人员的安全,又可以提升车门及汽车的整体美观度,如图1所示,车门外板10包括第一外板部1和第二外板部5,第一车门骨架2和第一车门内板3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外板部1,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第二外板部5。这里对图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通过虚线构成的方框对车门外板10的区域进行示意,仅为了便于理解,而并不能作为对本申请的车门外板10的限制。
第一车门骨架2和第二车门骨架是车门的骨架,支撑着车门的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以提升车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第一车门内板3和第二车门内板是车门的内部覆盖层,分别覆盖在第一车门骨架2和第二车门骨架上,它可以保护车门内部的机械部件,同时提高车门的隔音性和保温性,整个预组装双车门的结构是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每个模块都被精确地制造和预先组装,组装后可以通过特定的加工设备200对预组装双车门进行加工,以直接加工出两个车门。以四门轿车为例,两个车门例如为左前门和右前门,或者为左后门和右后门,这里不做限制。
如此,以两个车门为左前门和右前门为例,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加工设备200对预组装双车门进行加工,以同时加工出两个车门时,由于左前门和右前门在结构上左右对称,因此,在进行加工时,可以使得预组装双车门左右两侧的受力较为均匀,并且通过加工设备200可以一次加工出两个车门,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还有利于在对车门加工时,使得左前门和右前门这种左右对称的车门在结构上更加一致和整齐,较好地提高车门的整体外观品质和美观度。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双车门,通过将第一车门骨架2、第一车门内板3、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均安装在一个车门外板10上,可以使车门的制造和安装更加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对预组装双车门进行进一步加工以产出两个车门时,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还有利于在对车门加工时,使得左前门和右前门这种左右对称的车门的在结构上更加一致和整齐,较好地提高车门的整体外观品质和美观度及总成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外板部1包括第一门体区域11和第一包边区域12,第一包边区域12环绕在第一门体区域11的外周,第一车门骨架2和第一车门内板3均固定连接在门体区域,第一包边区域12适于由第一车门内板3的外周缘翻折至第一车门内板3的远离第一车门骨架2的侧面,第一门体区域11是车门的主要部分,第一车门骨架2和第一车门内板3固定连接在第一门体区域11,提升车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第一包边区域12可以提升车门的美观度和密封性,第一包边区域12的设计可以使第一车门内板3的外周缘翻折至第一车门内板3的远离骨架的侧面,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水汽进入第一门体区域11和第一车门内板3之间,降低车门的腐蚀和氧化风险,提升车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车门生产过程中,第一包边区域12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厚度和强度来提高车门的耐久性,从而提高车门的抗风压和抗撞击能力,提升车门的安全性。
参考图1所示,第二外板部5包括第二门体区域51和第二包边区域52,第二包边区域52环绕在第二门体区域51的外周,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门体区域51,第二包边区域52适于由第二车门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第二门体区域51是车门的主要部分,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在第二门体区域51,提升车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第二包边区域52可以提升车门的美观度和密封性,第二包边区域52的设计可以使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水汽进入第二门体区域51和第二车门内板之间,提高车门的密封性,降低车门的腐蚀和氧化风险,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车门生产过程中,第二包边区域52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厚度和强度来提高车门的耐久性,从而提高车门的抗风压和抗撞击能力,提升车门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5所示,第一车门内板3的远离第一车门骨架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包31,第一包边区域12适于覆盖在第一凸包31上,由此,通过第一包边区域12与第一凸包31配合,有利于使第一包边区域12与第一凸包31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进而较好提升在包边过程中以及包边后第一车门内板3相对第一门体区域11的位置稳定性,较好地避免因包边反作用力产生的变形,可以有效的防止包边过程中产生的窜动及变形,较好地提升包边的稳定性以及包边的质量,提升车门的美观度和汽车的整体生产质量。
进一步地,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包,第二包边区域52适于覆盖在第二凸包上。由此,通过第二包边区域52与第二凸包配合,有利于使第二包边区域52与第二凸包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进而较好提升在包边过程中以及包边后第二车门内板相对第二门体区域51的位置稳定性,较好地避免因包边反作用力产生的变形,可以有效的防止包边过程中产生的窜动及变形,较好地提升包边的稳定性以及包边的质量,提升车门的美观度和汽车的整体生产质量。
可选地,第一凸包31和第二凸包沿车门外板10的中轴线X对称设置,如图1-图5所示,第一车门内板3设置在左侧,第二车门内板设置在右侧,第一凸包31设置在第一车门内板3的左侧,第二凸包设置在第二车门内板的右侧,由此,当对预组装双车门进行加工,以构造出两个对称的车门时,第一凸包31和第二凸包可以较好地防止包边过程中产生的窜动及变形,较好地提升包边的稳定性以及包边的质量,提升车门的美观度和汽车的整体生产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车门外板10还包括中间板部9,中间板部9位于第一外板部1和第二外板部5之间,中间板部9适于裁切,以使第一外板部1和第二外板部5分离,其中,第一车门骨架2、第一车门内板3和第一外板部1构造为第一预制门体,第二车门骨架、第二车门内板和第二外板部5构造为第二预制门体,也就是说,在车门外板10上构造出适于进行裁切的中间板部9,可以有利于对预组装双车门进行进一步地加工,也即构造出中间板部9,可以给预组装双车门进一步地加工预留出误差尺寸,可以避免在加工时因尺寸等原因造成第一预制门体和第二预制门体形状不一致,从而能够保证第一预制门体和第二预制门体在加工后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中间板部9临近第一外板部1具有第一冲裁区域,第一冲裁区域包括临近第一外板部1的第三包边区域13和远离第一外板部1的第一废料区,第一废料区适于冲裁,将第一外板部1与第二外板部5分离的同时,将多余的废料裁切下来,较好地保证车门的平整度,第三包边区域13适于由第一车门内板3的外周缘翻折至第一车门内板3的远离第一车门骨架2的侧面,可以帮助固定第一车门内板3,增强车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提升车门的美观度,中间板部9临近第二外板部5具有第二冲裁区域,第二冲裁区域包括临近第二外板部5的第四包边区域53和远离第二外板部5的第二废料区,第二废料区适于冲裁,将第二外板部5与第一外板部1分离的同时,将多余的废料裁切下来,较好地保证车门的平整度,第四包边区域53适于由第二车门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第一车门骨架2的侧面,可以帮助固定第二车门内板,增强车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提升车门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用于加工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图10所示,加工设备200包括机架、安装板、驱动机构、第一车门模具4和第二车门模具,第一车门模具4与第二车门模具左右对称设置,本申请附图6、图7和图8仅以第一车门模具4进行示意性说明。
机架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安装板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机架上,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滑轨适配的滑块,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以用于驱动安装板上下活动,第一上模41和第二上模均安装在安装板上。
如图1-图10所示,第一车门模具4包括第一上模41、第一下模42和第一包边组件,第一上模41位于第一车门内板3远离第一车门骨架2的一侧,第一下模42位于第一外板部1远离第一车门骨架2的一侧,第一包边组件设置在第一上模41和第一下模42之间,第一包边组件适于对第一外板部1进行包边作业,第一预制门体固定放置于第一下模42上,便于第一包边组件对其进行包边处理,便于提升车门的质量和美观度。
第二车门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第二下模和第二包边组件,第二上模位于第二车门内板远离第二车门骨架的一侧,第二下模位于第二外板部5远离第二车门骨架的一侧,第二包边组件设置在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之间,第二包边组件适于对第二外板部5进行包边作业,第二预制门体固定放置于第二下模上,便于第二包边组件对其进行包边处理,便于提升车门的质量和美观度,通过控制第一上模41和第二上模同步上下活动,以使得第一包边组件和第二包边组件同步包边作业,可以较好地减少车门包边作业的误差,保证车门尺寸和形状的精准度和一致性,从而提升车门的质量和美观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车门模具与第一车门模具4左右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工设备200还包括冲裁组件,可选地,如图1-图10所示,冲裁组件可以连接在第一车门模具4和第二车门模具之间,也可以仅连接在第一车门模具4上,或者仅连接在第二车门模具上,这里不必做特殊限制,冲裁组件适于冲裁车门外板10的中间板部9,以使第一外板部1和第二外板部5分离,在保证车门的外观整体性一致的情况下,便于根据不同车门的功能要求,对车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10所示,第一上模41和第二上模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上模板,第一下模42和第二下模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下模板,冲裁组件包括第一冲裁组件6,第一冲裁组件6包括第一浮动切边刀61、第一弹性件62和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第一浮动切边刀61可活动地安装在上模板的下侧,在上下方向上,第一弹性件62安装在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上模板之间,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可活动地安装在下模板的上侧,且与第一浮动切边刀61上下相对,第一浮动切边刀61适于朝向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活动,以冲裁中间板部9,也就是说,当上模板向下运动时,第一浮动切边刀61随之向下运动,并与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配合,以裁切中间板部9。
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弹性件62包括导套621、导柱622、气缸623以及限位件624,初始状态时,气缸623向下凸出,导柱622与限位件624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当第一浮动切边刀61接触到停止块7时,气缸623受到向上压力,导柱622随之朝向限位件624移动,直到导柱622完全抵接限位件624,导柱622停止运动,在上模板的向下压力下,第一浮动切边刀61完成对第一废料区的裁切,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弹性件62可以较好地缓冲第一浮动切边刀61对上模板的压力,延长加工设备200的使用寿命,在下模板上还设置有导向机构8,可以较好保证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上下活动地过程中,具有较好地稳定性,以保证包边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冲裁组件6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4,在上下方向上,第二弹性件64安装在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和第一下模42之间,第二弹性件64可以较好地缓冲第一浮动切边刀61对第一下模42的压力,降低第一浮动切边刀61以及第一下模42的损耗,以延长加工设备200的使用寿命,减轻第一外板部1所受冲击力,以保证第一外板部1的平整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弹性件64可以和第一弹性件62的结构大致相同,也包括导套621、导柱622、气缸623以及限位件624,限位件624用于限制导柱622的行程范围,当导柱622活动至预定的位置时,导柱622停止运动,可以通过对气缸623充气,使得导柱622顶起,进而使得导柱622将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向上顶起,以对第三包边区域13进行翻边工作。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64和第一弹性件62在一些零部件的结构形式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有所区别,以更好地适应装配,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板部9临近第一外板部1具有第一冲裁区域,第一冲裁区域包括临近第一外板部1的第三包边区域13和远离第一外板部1的第一废料区,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的上侧面具有第一区域631和第二区域632,第一区域631与第三包边区域13相对,第二区域632与第一废料区相对,第一浮动切边刀61与第二区域632上下相对,以对第一废料区冲裁,第一冲裁组件6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活动,以将与第一区域631相对的第三包边区域13向上翻折,也就是说,第一浮动切边刀61与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的第二区域632配合,以裁切第一废料区,而第一驱动件可以驱动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向上运动,具体地,第一驱动件可以为上述的第二弹性件64,第二弹性件64包括导套621、导柱622、气缸623以及限位件624,可以朝向气缸623充气,进而将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向上顶起,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的第一区域631可以将第三包边区域13向上抬升,以达到翻折的效果,此设计使得加工设备200在裁切以及翻边的流程更加简约,提升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冲裁组件包括第二冲裁组件,第二冲裁组件包括第二浮动切边刀和第二下模切翻刀块,第二浮动切边刀可活动地安装在上模板的下侧,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可活动地安装在下模板的上侧,且与第二浮动切边刀上下相对,第二浮动切边刀适于朝向第二下模切翻刀块活动,以冲裁中间板部9。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第二浮动切边刀设置在同一刀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由此,上模板带动刀体向下活动,且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第二浮动切边刀同时与第一废料区抵接并继续进行冲裁时,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第二浮动切边刀可以在第一弹性件62的作用下得到缓冲。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第二浮动切边刀分体设置,也即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第二浮动切边刀为两个独立的结构件,第一弹性件62的下端连接在第一浮动切边刀61的上侧,此时,为了使得第二浮动切边刀也能在冲裁作业过程中得到缓冲,可以增加设置第三弹性件,也即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在上下方向上,第三弹性件安装在第二浮动切边刀和上模板之间,由此,当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第二浮动切边刀同时进行冲裁作业时,第一弹性件62能较好地对第一浮动切边刀61进行缓冲,第三弹性件能较好地对第二浮动切边刀进行缓冲。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三弹性件可以和第一弹性件62的结构大致相同,也包括导套621、导柱622、气缸623以及限位件624,限位件624用于限制导柱622的行程范围,当导柱622活动至预定的位置时,导柱622停止运动,可以通过对气缸623充气,使得导柱622顶起,在这个过程中,第三弹性件可以较好地缓冲第二浮动切边刀对第二上模的压力,延长加工设备2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和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分体设置,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四弹性件,在上下方向上,第四弹性件安装在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和第二下模之间,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四弹性件可以较好地缓冲第二浮动切边刀对第二下模的压力,降低第二浮动切边刀以及第二下模的损耗,以延长加工设备200的使用寿命,减轻第二外板部5所受冲击力,以保证第二外板部5的平整度。可选地,第四弹性件可以和第一弹性件62的结构相同,也包括导套621、导柱622、气缸623以及限位件624,限位件624用于限制导柱622的行程范围,当导柱622活动至预定的位置时,导柱622停止运动,可以通过对气缸623充气,使得导柱622顶起,第二下模切翻刀块,以对第四包边区域53进行翻边工作。
可选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和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下模刀块,可以仅设置第二弹性件64以缓冲下模刀块对下模板的压力,如此,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二弹性件64,而无需设置第四弹性件,也即仅通过对第二弹性件64充气,以使第二弹性件64顶起,进而使得第二弹性件64将下模刀块向上顶起,从而使得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和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同时向上活动,以分别对第三包边区域13和第四包边区域53进行翻边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板部9临近第二外板部5具有第二冲裁区域,第二冲裁区域包括临近第二外板部5的第四包边区域53和远离第二外板部5的第二废料区,第二下模切翻刀块的上侧面具有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三区域与第四包边区域53相对,第四区域与第二废料区相对,第二浮动切边刀与第四区域上下相对,以对第二废料区冲裁,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第二下模切翻刀块活动,以将与第三区域相对的第四包边区域53向上翻折,也就是说,第二浮动切边刀与第二下模切翻刀块的第四区域配合,以裁切第二废料区,而第二驱动件可以驱动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向上运动,具体为第二驱动组件向四弹性件充气,使得第四弹性件顶起,进而使得第四弹性件将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向上顶起,第二下模切翻刀块的第三区域可以将第四包边区域53向上抬升,以达到翻折的效果,此设计使得加工设备200在裁切以及翻边的流程更加简约,提升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满足功能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以仅设置其中一个,以对第二弹性件64和第四弹性件进行充气。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废料区和第二废料区连接为一体为废料区,也即,在对预组装双车门进行冲裁以构造出两个车门之后,车门外板10上冲裁下来一块废料区,废料区的左右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废料区和第二废料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方法,预制车门外板10、第一车门骨架2、第一车门内板3、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将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和所述第一车门骨架2安装在所述车门外板10的第一外板部1;将所述第二车门内板和所述第二车门骨架安装在所述车门外板10的第二外板部5;同步对所述车门外板10的第一包边区域12和第二包边区域52进行包边作业。
具体地,将第一车门内板3和第一车门骨架2安装在车门外板10的第一外板部1,将第二车门内板和第二车门骨架安装在车门外板10的第二外板部5,以提升车门的结构强度,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先将第一车门骨架2与第一车门内板3焊接,再将其放置在第一外板部1上,将第二车门骨架与第二车门内板焊接,再将其放置在第二外板部5上,既提升车门的结构强度,又便于在第一车门内板3和第二车门内板上安装其他车门所需的部件,以满足车门的功能要求,同步对车门外板10的第一包边区域12和第二包边区域52进行翻折动作,以完成包边作业,可以较好地保持车门的外观一致性,提升车门的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方法,同步对车门外板10的第一包边区域12和第二包边区域52进行包边作业,还包括同步对车门外板10的中间板部9进行冲裁作业,便于裁切和分离出尺寸和形状相同的第一包边区域12和第二包边区域52,可以较好地提升车门的外观的一致性,提升整车的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方法,同步对车门外板10的中间板部9进行冲裁作业之后,包括对车门外板10的第三包边区域13和第四包边区域53翻折作业,同时以相同的流程对第三包边区域13和第四包区域进行翻折作业,以较好地保证翻折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外观的一致性,有利于整车的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方法,同步对车门外板10的第一包边区域12和第二包边区域52进行包边作业,还包括:同步使得第一包边区域12适于覆盖在第一车门内板3的第一凸包31上、使得第二包边区域52适于覆盖在第二车门内板的第二凸包上,当对预组装双车门进行加工,以构造出两个对称的车门时,第一凸包31和第二凸包可以较好地防止包边过程中产生的窜动及变形,较好地提升包边的稳定性以及包边的质量,提升车门的美观度和汽车的整体生产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方法,对翻折后的第三包边区域13和第四包边区域53进行辊压作业,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包边区域13和第四包边区域53翻折后可能并不整齐美观,因此,还需要对翻折后的第三包边区域13和第四包边区域53进行进一步地加工,例如通过其他工具进一步地进行折弯,或者辊压,从而完成第三包边区域13和第四包边区域53的包边作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组装上车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预组装双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10)、第一车门骨架(2)、第一车门内板(3)、第二车门骨架和第二车门内板,
所述车门外板(10)包括第一外板部(1)和第二外板部(5);
所述第一车门骨架(2)和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板部(1);
所述第二车门骨架和所述第二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外板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板部(1)包括第一门体区域(11)和第一包边区域(12),所述第一包边区域(12)环绕在所述第一门体区域(11)的外周,所述第一车门骨架(2)和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门体区域(11),所述第一包边区域(12)适于由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的外周缘翻折至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的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2)的侧面;
所述第二外板部(5)包括第二门体区域(51)和第二包边区域(52),所述第二包边区域(52)环绕在所述第二门体区域(51)的外周,所述第二车门骨架和所述第二车门内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门体区域(51),所述第二包边区域(52)适于由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的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包(31),所述第一包边区域(12)适于覆盖在所述第一凸包(31)上;
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包边区域(52)适于覆盖在所述第二凸包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包(31)和所述第二凸包沿所述车门外板(10)的中轴线(X)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外板(10)还包括中间板部(9),所述中间板部(9)位于所述第一外板部(1)和所述第二外板部(5)之间,所述中间板部(9)适于裁切,以使所述第一外板部(1)和所述第二外板部(5)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板部(9)临近所述第一外板部(1)具有第一冲裁区域,所述第一冲裁区域包括临近所述第一外板部(1)的第三包边区域(13)和远离所述第一外板部(1)的第一废料区,所述第一废料区适于冲裁,所述第三包边区域(13)适于由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的外周缘翻折至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的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2)的侧面;
所述中间板部(9)临近所述第二外板部(5)具有第二冲裁区域,所述第二冲裁区域包括临近所述第二外板部(5)的第四包边区域(53)和远离所述第二外板部(5)的第二废料区,所述第二废料区适于冲裁,所述第四包边区域(53)适于由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外周缘翻折至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侧面。
7.一种用于加工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块;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以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上下活动;
第一车门模具(4),所述第一车门模具(4)包括第一上模(41)、第一下模(42)和第一包边组件,所述第一上模(41)位于所述第一车门内板(3)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2)的一侧,所述第一下模(42)位于所述第一外板部(1)远离所述第一车门骨架(2)的一侧,所述第一包边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模(41)和所述第一下模(42)之间,所述第一包边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一外板部(1)进行包边作业;
第二车门模具,所述第二车门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第二下模和第二包边组件,所述第二上模位于所述第二车门内板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一侧,所述第二下模位于所述第二外板部(5)远离所述第二车门骨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包边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模和所述第二下模之间,所述第二包边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二外板部(5)进行包边作业;
其中,所述第一上模(41)和所述第二上模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裁组件,所述冲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车门模具(4)和/或所述第二车门模具上,所述冲裁组件适于冲裁所述车门外板(10)的中间板部(9),以使所述第一外板部(1)和所述第二外板部(5)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41)和所述第二上模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上模板,所述第一下模(42)和所述第二下模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下模板,
所述冲裁组件包括第一冲裁组件(6),所述第一冲裁组件(6)包括:
第一浮动切边刀(61),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61)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上模板的下侧;
第一弹性件(62),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件(62)安装在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所述上模板之间;
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下模板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61)上下相对,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61)适于朝向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活动,以冲裁所述中间板部(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裁组件(6)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64),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弹性件(64)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和所述第一下模(42)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部(9)临近所述第一外板部(1)具有第一冲裁区域,所述第一冲裁区域包括临近所述第一外板部(1)的第三包边区域(13)和远离所述第一外板部(1)的第一废料区,
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的上侧面具有第一区域(631)和第二区域(632),所述第一区域(631)与所述第三包边区域(13)相对,所述第二区域(632)与所述第一废料区相对,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61)与所述第二区域(632)上下相对,以对所述第一废料区冲裁;
所述第一冲裁组件(6)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活动,以将与所述第一区域(631)相对的第三包边区域(13)向上翻折。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组件包括第二冲裁组件,所述第二冲裁组件包括:
第二浮动切边刀,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上模板的下侧;
第二下模切翻刀块,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下模板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上下相对,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适于朝向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活动,以冲裁所述中间板部(9),其中,
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设置在同一刀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或者,所述第一浮动切边刀(61)和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分体设置,
所述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三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和所述上模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和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固定连接以构造为下模刀块,或者,
所述第一下模切翻刀块(63)和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分体设置,所述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四弹性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四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和所述第二下模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部(9)临近所述第二外板部(5)具有第二冲裁区域,所述第二冲裁区域包括临近所述第二外板部(5)的第四包边区域(53)和远离所述第二外板部(5)的第二废料区,
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的上侧面具有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四包边区域(53)相对,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二废料区相对,所述第二浮动切边刀与所述第四区域上下相对,以对所述第二废料区冲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组装双车门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模切翻刀块活动,以将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的第四包边区域(53)向上翻折。
CN202321978023.0U 2023-07-25 2023-07-25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Active CN220374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8023.0U CN220374250U (zh) 2023-07-25 2023-07-25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8023.0U CN220374250U (zh) 2023-07-25 2023-07-25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4250U true CN220374250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0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78023.0U Active CN220374250U (zh) 2023-07-25 2023-07-25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4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8982B (zh) 坯料、成型板、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冲压成型品
KR102407168B1 (ko) 프레스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JP5390152B2 (ja) 閉構造部材の製造方法、プレス成形装置及び閉構造部材
CN109550846B (zh) 中柱内板翻边模具及应用翻边模具的生产工艺
KR20110034685A (ko) 폐구조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프레스 성형 장치 및 폐구조 부재
KR20160145130A (ko) 블랭크 및 프레스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CN104442303B (zh) 车辆用车门构造
CN113399555B (zh) 一种汽车机罩内板两工序冲压工艺方法
CN220374250U (zh)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
CN102527821B (zh) 一种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加工切边模
CN116749733A (zh) 预组装双车门和用于其的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102527822B (zh) 一种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加工切断模
CN108311586B (zh) 一种用于车辆纵梁外部支撑板冲压成型的整形侧翻边模具
CN113770256B (zh) 提升机盖内板材料利用率的拉延工艺
CN112483520B (zh) 一种消除汽车门板总成压合胶棱缺陷的方法
CN115213314A (zh) 拉延成型方法、拉延成型模具和车身侧围外板
CN211614049U (zh) 一种汽车顶盖冲压模具尾部侧整机构
CN209598000U (zh) 中柱内板翻边模具
CN111203478B (zh) 汽车a柱钣金件的落料整形模具
CN208542815U (zh) 一种踏板总成l型支架的冲压模具组
CN206296369U (zh) 滑板铁架成型模具
CN205660050U (zh) 生产后横梁的模具
CN220180544U (zh) 水切总成及车辆
CN204587025U (zh) 一种汽车以及白车身
CN220161052U (zh) 一种汽车门框滚压切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