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4230U -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4230U
CN220374230U CN202322117738.3U CN202322117738U CN220374230U CN 220374230 U CN220374230 U CN 220374230U CN 202322117738 U CN202322117738 U CN 202322117738U CN 220374230 U CN220374230 U CN 220374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air outlet
indoor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77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思忠
吴会丽
杨玉生
胡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21177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4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4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4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其中,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管路切换部件、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和阀门机构;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并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管路切换部件之间;所述阀门机构用于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或者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可以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既可单独运行,又可同时运行时,从而适应性更好,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用空调是汽车驾驶舱内重要的空气调节装置,其温度调节的效率和出风的质量直接影响驾驶舱内的空气状况。目前多数的车用空调箱内均配置双换热器换热,制冷制热分别使用各自的换热器,造成始终有一个换热器处于闲置状态。
现有相关技术中还公开了空调器在制热或制冷时室内双换热器同时工作的技术方案,但是车用空调无法根据室内的负荷大小对室内双换热器的工作数量进行调节,导致使用体验较差。同时,空调箱内的气流还要经过两层换热器才能吹到外面,又造成了出风阻力的增大和风量的衰减。另外,空调长期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换热器表面脏堵,但空调箱一般设计在整车仪表台下方,拆卸清理极其复杂。因此,需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主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根据室内负荷大小对换热器的开启数量进行调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管路切换部件、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和阀门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并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管路切换部件之间;
所述阀门机构用于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或者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的管路均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当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冷时,若室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制冷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若室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制冷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其中,第二制冷设定温度大于第一制冷设定温度;
和/或,当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热时,若室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制热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若室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制热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其中,第二制热设定温度小于第一制热设定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具有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用于设置在第一出风通道,使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通道出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用于设置在第二出风通道,使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气流通过第二出风通道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风门机构,所述风门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各自的启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热和制冷模式,在所述制热和制冷模式下,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热或制冷,所述风门机构用于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中一个的管路被打开时仅打开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中与被打开管路相对应的出风通道,且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时将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均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向室内供热的加热通道,所述风门机构还用于控制加热通道的出风口打开或闭合,且在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时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连接;且在闭合加热通道的出风口时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泵体、盘管和辅助换热器,所述泵体、盘管和辅助换热器三者用于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盘管用于套设在压缩机上,以使盘管内的冷媒与压缩机进行热量交换;所述辅助换热器用于与流经加热通道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加热通道通过与辅助换热器热交换后的气流向室内供热;
或,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流经加热通道的气流加热,使所述加热通道通过被加热器加热的气流向室内供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
其中,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管路切换部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所述风门机构控制第二出风通道打开,且控制第一出风通道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或者,当空调系统包括加热通道时,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管路切换部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热,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管路打开,且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管路闭合;所述风门机构控制加热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均打开,且控制第一出风通道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还具有第一室外出风口,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用于在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通过所述第一室外出风口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
其中,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管路切换部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所述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或者,当空调系统包括加热通道时,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管路切换部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热,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管路打开,且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管路闭合;所述风门机构控制加热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均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风通道还具有第二室外出风口,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用于在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通过所述第二室外出风口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一室内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具有第二室内出风口;
所述风门机构包括第一风门,所述风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风门对第一室内出风口和第二室内出风口两者的开合均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所述空调箱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换热风机,所述机壳包括出风管壳,所述出风管壳具有呈L形连接的第一管壳段和第二管壳段,所述第一管壳段的靠近换热风机的一侧设有与空调箱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管壳段的靠近换热风机的一侧设有与空调箱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包括所述的第一管壳段,所述第一出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一管壳段出风,所述第一管壳段的靠近第二管壳段一侧的开口作为所述的第一室内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包括所述的第二管壳段,所述第二出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二管壳段出风,所述第二管壳段的靠近第一管壳段一侧的开口作为所述的第二室内出风口;所述第一管壳段和第二管壳段两者远离换热风机的一侧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室内出风口和第二室内出风口均连通的第三室内出风口;
所述第一风门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管壳段和第二管壳段两者靠近换热风机一侧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风门用于转动至不同位置对第一室内出风口和第二室内出风口两者的开合均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向室内供热的加热通道,所述风门机构还用于控制加热通道的出风口打开或闭合,且在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时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连接;且在闭合加热通道的出风口时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的连接时,所述风门机构包括第二风门;其中,所述机壳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与第一管壳段的背离第二管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管壳段的背离第一管壳段的一端之间形成所述的室内回风口,所述壳体与出风管壳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换热风机的容置腔;
所述加热通道的出风口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室内回风口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风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风门可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门的另一端与室内回风口的另一侧配合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且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与室内回风口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风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配合闭合所述加热通道的出风口,且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与室内回风口的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种的空调系统。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和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阀门机构可以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使第一室内换热器或第二室内换热器单独运行,以满足空调系统低负荷需求的运行工况。阀门机构也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同时运行,以满足空调系统高负荷需求或除湿负荷较大的运行工况,从而可以根据室内负荷大小对换热器的开启数量进行调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2、由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分别设置独立的出风通道,从而回风通道内的风无论是从第一出风通道流出,还是从第二出风通道流出,均只用经过单层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或第二室内换热器),从而出风阻力相对较小;
3、通过设置风门机构对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各自的启闭进行控制,可以满足空调系统不同的运行工况,比如在单换热器工作时,可以仅打开与该换热器相对应的出风通道,如此有利于提高换热量和风量;
4、制热时可以回收压缩机热量,提高制热量;
5、可以实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各自的自清洁,且不影响室内正常的制冷制热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制冷运行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制热运行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采用高温制冷的方式自清洁运行的第一阶段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采用高温制冷的方式自清洁运行的第二阶段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采用低温制热的方式自清洁运行的第一阶段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采用低温制热的方式自清洁运行的第二阶段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换热风机;2、辅助换热器;3、第一室内换热器;4、第二室内换热器;5、第二风门;6、第二转轴;7、第四风门;8、第四转轴;9、第一风门;10、第一转轴;11、第三风门;12、第三转轴;13、加热通道的进风口;14、回风口;15、第一室外出风口;16、第二室外出风口;17、第三室内出风口;18、压缩机;19、盘管;20、管路切换部件;21、室外换热器;22、室外风机;23、节流装置;24、第一开关阀;25、第二开关阀;26、第三开关阀;27、第四开关阀;28、气液分离器;29、泵体;30、第一室内出风口;31、第二室内出风口;32、第一开口;33、第二开口;35、第一管壳段;36、第二管壳段;37、第一出风通道;38、第二出风通道;39、加热通道;40、壳体;41、容置腔;51、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1、第一侧;512、第二侧;141、室内回风口的一侧;142、室内回风口的另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18、管路切换部件20、室外换热器21和节流装置23。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二室内换热器4和阀门机构。其中,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并联设置在节流装置23与管路切换部件20之间。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管路切换部件20可以为四通阀,节流装置23可以为电子膨胀阀等,压缩机18的吸气口与管路切换部件20之间还可以设有气液分离器28等。
前述的阀门机构用于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或者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具体来说,阀门机构可以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打开,且将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闭合;或者阀门机构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闭合,且将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打开;或者阀门机构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打开,且将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阀门机构可以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或第二室内换热器4单独运行,以满足空调系统低负荷需求的运行工况。阀门机构也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同时运行,以满足空调系统高负荷需求或除湿负荷较大的运行工况,从而可以根据室内负荷大小对换热器的开启数量进行调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冷时,若室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制冷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此时室内所需的制冷负荷较小,仅打开一个室内换热器即可满足需求。若室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制冷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其中,第二制冷设定温度大于第一制冷设定温度。此时室内所需的制冷负荷较大,需将两个室内换热器同时打开才可满足需求。
当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热时,若室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制热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此时室内所需的制热负荷较小,仅打开一个室内换热器即可满足需求。若室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制热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其中,第二制热设定温度小于第一制热设定温度。此时室内所需的制热负荷较大,需将两个室内换热器同时打开才可满足需求。
前述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回风通道和风门机构。如图1所示,回风通道具有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
前述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用于设置在第一出风通道37,使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通道37出风。前述的第二室内换热器4用于设置在第二出风通道38,使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气流通过第二出风通道38出风。优选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设置在第一出风通道37内,第二室内换热器4设置在第二出风通道38内。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分别设置在两个独立的出风通道,从而回风通道内的风无论是从第一出风通道37流出,还是从第二出风通道38流出,均只用经过单层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3或第二室内换热器4),从而出风阻力相对较小。
前述的风门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各自的启闭。具体来说,风门机构可以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的启闭,风门机构还可以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的启闭。
在上述示例中,通过设置风门机构对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各自的启闭进行控制,可以满足空调系统不同的运行工况,比如在单换热器工作时,可以仅打开与该换热器相对应的出风通道,如此有利于提高换热量和风量。比如在自清洁模式下,可以在相应的换热器工作时,控制与该换热器相对应的出风通道闭合,使换热器可以快速结霜。
如图3所示,阀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均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上,且第一开关阀24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一侧,第二开关阀25门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另一侧。阀门机构可以通过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的启闭。具体来说,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均打开时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打开,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均闭合时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闭合。
如图3所示,阀门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设置在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上,且第三开关阀26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一侧,第四开关阀27门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另一侧。阀门机构可以通过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的启闭。具体来说,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打开时可以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打开,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闭合时可以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闭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对各开关阀的启闭进行控制,优选的,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为电磁阀,阀门机构可以包括控制器,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各开关阀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具有制热和制冷模式。在该制热和制冷模式下,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热或制冷,风门机构用于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被打开时仅打开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中与被打开管路相对应的出风通道,且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时将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具体来说,当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打开,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闭合时,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均打开,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闭合,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当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闭合,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打开时,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均闭合,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打开,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当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均打开时,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打开,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在单换热器工作时,风门机构仅打开与该换热器相对应的出风通道,如此有利于提高换热量和风量,减少气流从另一出风通道的流失。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空调系统具体的制热和制冷过程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当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时,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制冷运行冷媒流路为:冷媒经压缩机18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21,热量通过室外风机22吹到外界,当室内比如驾驶舱负荷需求不高时,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关闭,第三开关阀26、第四开关阀27处于开启状态,冷媒经节流装置23的节流作用流向第二室内换热器4蒸发吸热,随后经气液分离器28流回压缩机18形成循环。当室内比如驾驶舱负荷需求较高或初始负荷较大时,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第三开关阀26、第四开关阀27均可控制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二室内换热器4都可进行蒸发吸热,换热量大大增加,有利于驾驶舱内快速降温。当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不大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关闭或者控制第三开关阀26、第四开关阀27关闭,对应的仅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或第一室内换热器3处于冷媒流通状态。
当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时,如图4所示,制热运行依靠管路切换部件20的换向实现,压缩机18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随后经节流装置23的节流降压在室外换热器21内蒸发,最后流回气液分离器28、压缩机18形成循环。仅一个换热器投入运行时,可使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或者第三开关阀26、第四开关阀27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1所示,前述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加热通道39,该加热通道39用于向室内供热。风门机构还用于控制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打开或闭合,且在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连接,且在闭合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的连接。
在上述示例中,当需要理由加热通道39向室内供热时,风门机构打开加热通道39,使加热通道39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连接,从而加热通道39可以利用空调箱内的换热风机1吸风,以驱动加热通道39内的空气流动,如此加热通道39内无需额外设置风机驱动气流流动,从而具有降低成本的优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热通道39的进风口13可以为室内进风口,如此使加热通道39可以形成回风通道的一部分,以提高室内的升温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3所示,前述的空调系统可以包括泵体29、盘管19和辅助换热器2。泵体29可以为液泵等。泵体29、盘管19和辅助换热器2三者用于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盘管19用于套设在压缩机18上,以使盘管19内的冷媒与压缩机18进行热量交换。辅助换热器2用于与流经加热通道39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加热通道39通过与辅助换热器2热交换后的气流向室内供热。
在上述示例中,盘管19可以通过内部的冷媒吸收压缩机18散发的热量,然后泵体29驱动吸收热量后的冷媒流入辅助换热器2,吸收热量后的冷媒通过辅助换热器2与加热通道39内的气流热交换,以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加热通道39内的流体,然后加热通道39可以利用该加热的流体向室内供热。其中,泵体29、盘管19、辅助换热器2和加热通道39配合可以回收压缩机18的热量向室内辅助供热,可以提高制热量。
在另一个示例中,前述的空调系统可以包括加热器,该加热器可以PTC加热器等。加热器用于对流经加热通道39的气流加热,使加热通道39通过被加热器加热的气流向室内供热。
在上述示例中,加热器与加热通道39配合,也可以辅助向室内供热,提高制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还具有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管路切换部件20控制空调系统制冷,如图5和图6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比如控制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打开,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均运行工作。风门机构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且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风门机构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处有空气流动,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空调出风的凉爽,几乎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冷需求。而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时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处无空气流通,造成表面快速结霜,当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结霜完毕后。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使回风流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由于回风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较高的回风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回风经第一出风通道37排出。
为了提高化霜效率,阀门机构还用于在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还闭合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不再制冷。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当空调系统包括加热通道39时,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管路切换部件20控制空调系统制冷,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打开,且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闭合,比如控制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均打开,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闭合,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内有冷媒流过,且第二室内换热器4内无冷媒流过。风门机构控制加热通道39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且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加热通道39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使加热通道39可以通过第二出风通道38向室内供热,以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热需求。而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时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处无空气流通,造成冷媒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内换热器不良,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结霜。当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结霜完毕后。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使回风流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由于回风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较高的回风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回风经第一出风通道37排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化霜效率,如图8所示,管路切换部件20还用于在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将空调系统切换为制热,如此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制热运行,由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经过内部的冷媒和外部加热通道39内的加热空气的双重作用,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化霜和表面干燥效率更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满足室内的制热需求,提高室内的制热效果,阀门机构还用于在管路切换部件20将空调系统由制冷转为制热时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打开,比如控制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打开,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也参与制热。
为避免回风将化霜的水珠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的灰尘带入室内,优选的,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出风通道37还具有第一室外出风口15,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第一出风通道37用于在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通过第一室外出风口15出风,如此使风将将化霜的水珠和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的灰尘排出室外。而为避免更多的热量从第一室外出风口15流失,随着化霜过程的进行,需逐步关闭第一室外出风口15,以保证更多的热量经由第一出风通道37的室内出风口吹向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还具有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管路切换部件20控制空调系统制冷,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比如控制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打开,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均运行工作。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处有空气流动,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空调出风的凉爽,几乎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冷需求。而风门机构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时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处无空气流通,造成表面快速结霜,当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结霜完毕后。风门机构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使回风流过第二室内换热器4。由于回风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较高的回风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回风经第二出风通道38排出。
为了提高化霜效率,阀门机构还用于在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还闭合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不再制冷。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当空调系统包括加热通道39时,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管路切换部件20控制空调系统制冷,阀门机构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打开,且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闭合,比如控制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均闭合,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均打开,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内有冷媒流过,且第一室内换热器3内无冷媒流过。风门机构控制加热通道39和第一出风通道37均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加热通道39和第一出风通道37均打开,使加热通道39可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37向室内供热,以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热需求。而风门机构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时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处无空气流通,造成冷媒在第二室内换热器4内换热器不良,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结霜。当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结霜完毕后。风门机构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使回风流过第二室内换热器4。由于回风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较高的回风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回风经第二出风通道38排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化霜效率,如图8所示,管路切换部件20还用于在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将空调系统切换为制热,如此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制热运行,由于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表面经过内部的冷媒和外部加热通道39内的加热空气的双重作用,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化霜和表面干燥效率更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满足室内的制热需求,提高室内的制热效果,阀门机构还用于在管路切换部件20将空调系统由制冷转为制热时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打开,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也参与制热。
为避免回风将化霜的水珠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的灰尘带入室内,优选的,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出风通道38还具有第二室外出风口16,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第二出风通道38用于在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通过第二室外出风口16出风,如此使风将将化霜的水珠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的灰尘排出室外。而为避免更多的热量从第二室外出风口16流失,随着化霜过程的进行,需逐步关闭第二室外出风口16,以保证更多的热量经由第二出风通道38的室内出风口吹向室内。
如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出风通道37具有第一室内出风口30,第二出风通道38具有第二室内出风口31。风门机构包括第一风门9,风门机构通过第一风门9对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两者的开合均进行控制。
在上述示例中,仅通过一个第一风门9即对两个室内出风口的开合均进行控制,可以节省风门的数量,降低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空调箱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换热风机1。机壳包括出风管壳,出风管壳具有呈L形连接的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第一管壳段35的靠近换热风机1的一侧设有与空调箱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32。第一室内换热器3设置在该第一开口32处。第二管壳段36的靠近换热风机1的一侧可以设有与空调箱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33,第二室内换热器4设置在该第二开口33处。
其中,第一出风通道37包括上述的第一管壳段35,第一出风通道37通过第一管壳段35出风。第一管壳段35的靠近第二管壳段36一侧的开口作为前述的第一室内出风口30。第二出风通道38包括前述的第二管壳段36,第二出风通道38通过第二管壳段36出风,第二管壳段36的靠近第一管壳段35一侧的开口作为前述的第二室内出风口31。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两者远离换热风机1的一侧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均连通的第三室内出风口17。
第一风门9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两者靠近换热风机1一侧的连接处,第一风门9用于转动至不同位置对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两者的开合均进行控制。
在上述示例中,通过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分别设置在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呈L形布局。另外,通过利用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两者呈L形的结构特点,可以在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两者的连接处分别形成前述的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并且通过在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两者远离换热风机1的一侧的连接处设置第三室内出风口17,可以使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均通过该第三室内出风口17与室内连通。并且通过将第一风门9铰接在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两者靠近换热风机1一侧的连接处,可以实现对第一风门9和第二风门5两者的启闭进行控制的目的。具体来说,第一风门9可以仅打开第一室内出风口30,使第一出风通道37与室内连通。第一风门9还可以仅打开第二室内出风口31,使第二出风通道38与室内连通。第一风门9还可以同时打开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使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与室内连通。
如图1所示,当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向室内供热的加热通道39,风门机构还用于控制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打开或闭合,且在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连接;且在闭合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的连接时,风门机构可以包括第二风门5。其中,机壳还可以包括壳体40,壳体40的一端与第一管壳段35的背离第二管壳段36的一端连接,壳体40的另一端与第二管壳段36的背离第一管壳段35的一端之间形成前述的室内回风口14。壳体40与出风管壳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换热风机1的容置腔41。
如图2所示,前述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511和第二侧512,第一侧511与室内回风口14的一侧141连接,第二风门5的一端铰接在第二侧512。其中,第二风门5可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二风门5的另一端与室内回风口14的另一侧142配合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且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室内回风口14连接。在第二位置,第二风门5的另一端与第一侧511配合闭合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且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室内回风口14的连接。
在上述示例中,第二风门5与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以及室内回风口14配合,可以实现风门机构的功能,使风门机构可以控制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打开或闭合,且在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连接;且在闭合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的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室外出风口15可以设置在第一管壳段35的背离第二管壳段36的一侧。风门机构包括第三风门11,该第三风门11用于控制第一室外出风口15的启闭。上述的第二室外出风口16可以设置在第二管壳段36的背离第一管壳段35的一侧。风门机构包括第四风门7,该第四风门7用于控制第二室外出风口16的启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风门9可以通过第一转轴10转动,如图所示,第一风门9主要拥有三种状态:处于最左侧的第一状态、处于中间的第二状态和处于最右侧的第三状态。第一风门9在第一状态可完全阻挡第一室内换热器3由第三室内出风口17出风。第一风门9在第二状态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均可由第三室内出风口17出风。第一风门9在第三状态可完全阻挡第二室内换热器4由第三室内出风口17出风。
第二风门55可绕第二转轴6旋转,其状态主要是处于最左侧和最右侧两种,作用是切换不同的回风口,处于最左侧时可完全阻挡加热通道39的进风口13的回风,处于最右侧时可完全阻挡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的回风。
上述的第四风门7可绕第四转轴8旋转,处于最左侧状态可使气流由第二室外出风口16吹出,处于最右侧则是起到关闭第二室外出风口16的作用,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些角度可调节通过第二室外出风口16的出风量大小。类似的,第三风门11可绕第三转轴12旋转,处于最左侧状态可使气流由第一室外出风口15吹出,处于最右侧同样是起到关闭第一室外出风口15的作用,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些角度可调节通过第一室外出风口15的出风量大小。
为了方便理解空调系统内空气流路的变化,下面对其详细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当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采用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回风的方式,此时第一风门9旋转至最左侧状态,加热通道39的回路被完全阻挡,从而避免了空气流经辅助换热器2时的阻力损失。另外,第四风门7和第三风门11均处于最右侧状态,完全隔绝室外第一室外出风口15和第二室外出风口16与空调箱内部连通。以第二室内换热器4单独运行为例,第一风门9处于最左侧状态,完全封闭了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空气流通,整体来说,空气由室内回风口14进入空调箱,经过换热风机1比如鼓风机的抽吸作用,经由第二室内换热器4发生冷量交换后,冷空气从第三室内出风口17吹向驾驶舱。单第一室内换热器3流通运行或双换热器流通运行时类似,仅需控制第一风门9处于最右侧或中间状态即可。另外,此制冷运行时泵体29比如液泵不工作,压缩机18的散热由空气自然冷却实现。
当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以第一室内换热器3单独运行为例,如图4所示,第一风门9处于最右侧状态,此时第二室内换热器4内无冷媒流通,且外部也不会有空气流经。同样地,单第二室内换热器4流通运行或双换热器流通运行时,只需控制第一风门9处于最左侧或中间状态即可。为了提高制热量和制热效率,可开启泵体29比如液泵,盘管19内的冷媒(如冷却液)与压缩机18进行热交换后获得热量,随后进入辅助换热器2内放热进行循环。相应的,第二风门5需控制到最右侧状态,此时回风便可经过辅助换热器2进行换热,在换热风机1比如鼓风机的作用下,初步加热的空气再流经高温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由第三室内出风口17吹向驾驶舱,如此即可回收压缩机18热量,提高了制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自清洁可以利用换热器的结霜和化霜实现。在高温制冷和低温制热的使用条件下均可工作,几乎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冷制热需求。
高温制冷时,以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自清洁为例,结合图5,冷媒循环如正常的制冷一致,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第三开关阀26、第四开关阀27均处于开启状态,第一风门9处于最左侧、第三风门11处于最右侧状态,第一室内换热器3无空气流通,造成表面快速结霜,而第二室内换热器4能正常与空气换热,保证空调出风的凉爽。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结霜完毕后,结合图6,关闭第一开关阀24和第二开关阀25,控制第三风门11打开第一室外出风口15,由于外界回风温度较高,回风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换热器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空气经第一室外出风口15吹出。为了避免过多的风量散失到室外,随着化霜的进行,逐步缩小第三风门11的开启角度,并最终完全关闭,结束自清洁过程。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自清洁道理相同,不做赘述。
低温制热时的自清洁原理相同,依然以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自清洁为例,如图7所示,管路切换部件将空调系统切换为制冷状态,第一开关阀24、第二开关阀25开启,第三开关阀26、第四开关阀27关闭,第三风门11和第一风门9分别处于最右侧和最左侧状态,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3无空气流通。经节流装置23比如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内换热不良,造成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结霜。空气流通回路与制冷时有所不同,而用户需要制热量,为保证驾驶舱内的效果体验,此过程可回收利用压缩机18的热量暂时供给到驾驶舱。具体的,空气由加热通道39的进风口13进入空调箱,吸收辅助换热器2的热量后,再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4、第三室内出风口17进入驾驶舱。第一室内换热器3结霜完成后,结合图8,管路切换部件20切换换向,使空调系统制热。开启第三开关阀26和第四开关阀27,控制第三风门11转至最左侧开启状态。此时压缩机18产生的高温冷媒一部分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进行化霜,化霜水可实现换热器的清洁作用。另一部分冷媒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4参与制热,与空气热交换后产生制热效果。空气侧同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带走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的水珠或者水蒸汽,另一部分经第二室内换热器4加热吹向驾驶舱。特别地,由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经过内部的冷媒和外部的经辅助换热器2加热空气双重作用,化霜和表面干燥效率更高。同样地,为避免更多的热量从第一室外出风口15流失,随着化霜过程的进行,需逐步关闭第三风门11,以保证更多的热量经由第一室外出风口15吹向驾驶舱。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种的空调系统。其中,车辆可以为汽车等。由于车辆采用上述空调系统的缘故,阀门机构可以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或第二室内换热器4单独运行,以满足空调系统低负荷需求的运行工况。阀门机构也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同时运行,以满足空调系统高负荷需求或除湿负荷较大的运行工况,从而可以根据室内负荷大小对换热器的开启数量进行调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其包括: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或者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可以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或第二室内换热器4单独运行,以满足空调系统低负荷需求的运行工况。阀门机构也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同时运行,以满足空调系统高负荷需求或除湿负荷较大的运行工况。由于可以根据室内负荷大小自动对室内换热器的开启数量进行调节,从而适应性更好。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上述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或者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具体包括:
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当空调系统制冷时,若室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制冷设定温度时,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若室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制冷设定温度时,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其中,第二制冷设定温度大于第一制冷设定温度。
当空调系统制热时,若室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制热设定温度时,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若室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制热设定温度时,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其中,第二制热设定温度小于第一制热设定温度。
在上述示例中,通过检测室内温度判断室内负荷的大小,如此方便对室内大小进行检测的优点。
当空调系统包括回风通道,回风通道具有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时,前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还包括:
当空调系统制热或制冷时,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被打开时仅打开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中与被打开管路相对应的出风通道,且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时将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在单换热器工作时,风门机构仅打开与该换热器相对应的出风通道,如此有利于提高换热量和风量,减少气流从另一出风通道的流失。
当空调系统具有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时,前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且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可以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处有空气流动,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空调出风的凉爽,几乎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冷需求。而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时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处无空气流通,造成表面快速结霜,当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结霜完毕后。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使回风流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由于回风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较高的回风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回风经第一出风通道37排出。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向室内供热的加热通道39时,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控制空调系统制冷;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打开,且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闭合;控制加热通道39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且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加热通道39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使加热通道39可以通过第二出风通道38向室内供热,以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热需求。而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时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处无空气流通,造成冷媒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内换热器不良,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结霜。当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结霜完毕后。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使回风流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由于回风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较高的回风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回风经第一出风通道37排出。
当空调系统具有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时,前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控制空调系统制冷;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使第一室内换热器3处有空气流动,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空调出风的凉爽,几乎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冷需求。而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时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处无空气流通,造成表面快速结霜,当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结霜完毕后。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使回风流过第二室内换热器4。由于回风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较高的回风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回风经第二出风通道38排出。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向室内供热的加热通道39时,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打开,且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闭合;控制加热通道39和第一出风通道37均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加热通道39和第一出风通道37均打开,使加热通道39可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37向室内供热,以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制热需求。而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时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处无空气流通,造成冷媒在第二室内换热器4内换热器不良,使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结霜。当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结霜完毕后。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使回风流过第二室内换热器4。由于回风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较高的回风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时,霜层吸热融化成水,冲刷第二室内换热器4表面灰尘进行清洁,产生的水珠或者水蒸汽由回风经第二出风通道38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18)、管路切换部件(20)、室外换热器(21)和节流装置(23),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二室内换热器(4)和阀门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并联设置在节流装置(23)与管路切换部件(20)之间;
所述阀门机构用于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或者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其中,当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冷时,若室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制冷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若室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制冷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其中,第二制冷设定温度大于第一制冷设定温度;
和/或,当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热时,若室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制热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若室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制热设定温度时,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其中,第二制热设定温度小于第一制热设定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具有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用于设置在第一出风通道(37),使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通道(37)出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用于设置在第二出风通道(38),使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气流通过第二出风通道(38)出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风门机构,所述风门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各自的启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热和制冷模式,在所述制热和制冷模式下,管路切换部件控制空调系统制热或制冷,所述风门机构用于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中一个的管路被打开时仅打开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中与被打开管路相对应的出风通道,且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时将第一出风通道(37)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室内供热的加热通道(39);
其中,所述风门机构还用于控制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打开或闭合,且在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连接;且在闭合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泵体(29)、盘管(19)和辅助换热器(2),所述泵体(29)、盘管(19)和辅助换热器(2)三者用于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盘管(19)用于套设在压缩机(18)上,以使盘管(19)内的冷媒与压缩机(18)进行热量交换;所述辅助换热器(2)用于与流经加热通道(39)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加热通道(39)通过与辅助换热器(2)热交换后的气流向室内供热;
或,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流经加热通道(39)的气流加热,使所述加热通道(39)通过被加热器加热的气流向室内供热。
8.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
其中,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管路切换部件(20)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所述风门机构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打开,且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或者,当空调系统包括加热通道(39)时,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管路切换部件(20)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打开,且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闭合;所述风门机构控制加热通道(39)和第二出风通道(38)均打开,且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通道(37)还具有第一室外出风口(15),在第一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第一出风通道(37)用于在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通过所述第一室外出风口(15)出风。
10.如权利要求4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
其中,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管路切换部件(20)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所述风门机构控制第一出风通道(37)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或者,当空调系统包括加热通道(39)时,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管路切换部件(20)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制冷,所述阀门机构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4)的管路打开,且第一室内换热器(3)的管路闭合;所述风门机构控制加热通道(39)和第一出风通道(37)均打开,且控制第二出风通道(38)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风通道(38)还具有第二室外出风口(16),在第二室内换热器自清洁模式下,所述第二出风通道(38)用于在闭合设定时间后打开时通过所述第二室外出风口(16)出风。
12.如权利要求4至7、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通道(37)具有第一室内出风口(30),所述第二出风通道(38)具有第二室内出风口(31);
所述风门机构包括第一风门(9),所述风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风门(9)对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两者的开合均进行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所述空调箱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换热风机(1),所述机壳包括出风管壳,所述出风管壳具有呈L形连接的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所述第一管壳段(35)的靠近换热风机(1)的一侧设有与空调箱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32),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32)处;所述第二管壳段(36)的靠近换热风机(1)的一侧设有与空调箱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33),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33)处,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37)包括所述的第一管壳段(35),所述第一出风通道(37)通过所述第一管壳段(35)出风,所述第一管壳段(35)的靠近第二管壳段(36)一侧的开口作为所述的第一室内出风口(30);所述第二出风通道(38)包括所述的第二管壳段(36),所述第二出风通道(38)通过所述第二管壳段(36)出风,所述第二管壳段(36)的靠近第一管壳段(35)一侧的开口作为所述的第二室内出风口(31);所述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两者远离换热风机(1)的一侧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均连通的第三室内出风口(17);
所述第一风门(9)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管壳段(35)和第二管壳段(36)两者靠近换热风机(1)一侧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风门(9)用于转动至不同位置对第一室内出风口(30)和第二室内出风口(31)两者的开合均进行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向室内供热的加热通道(39),所述风门机构还用于控制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打开或闭合,且在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连接;且在闭合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时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回风通道的室内回风口(14)的连接时,所述风门机构包括第二风门(5);其中,所述机壳还包括壳体(40),所述壳体(40)的一端与第一管壳段(35)的背离第二管壳段(36)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40)的另一端与第二管壳段(36)的背离第一管壳段(35)的一端之间形成所述的室内回风口(14),所述壳体(40)与出风管壳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换热风机(1)的容置腔(41);
所述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511)和第二侧(512),所述第一侧(511)与室内回风口的一侧(141)连接,所述第二风门(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侧(512);其中,所述第二风门(5)可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门(5)的另一端与室内回风口的另一侧(142)配合打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且使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室内回风口(14)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风门(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511)配合闭合所述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且断开加热通道的出风口(51)与室内回风口(14)的连接。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2322117738.3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20374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7738.3U CN220374230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7738.3U CN220374230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4230U true CN220374230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9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7738.3U Active CN220374230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4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8062B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机组和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JP2011240725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H05104942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US118285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257710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601897U (zh) 空调器
CN220374230U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CN109318678B (zh) 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16872681A (zh) 一种空调系统、车辆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US20230048724A1 (en) Combination valve unit and vehicle heat pump system
JP2012126328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10207417B (zh) 空调系统
US20220412576A1 (en) Makeup air packaged terminal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213334742U (zh) 一种空调机组
WO2021047158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5892609U (zh) 冷热空调系统和单冷空调系统
CN217863620U (zh) 分布式空气调节总成、车辆及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
CN112413947B (zh) 除霜组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40106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3156230A (ja)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CN11060854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115419943A (zh) 空调器
CN108072186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3432185A (zh) 冷热空调系统和单冷空调系统
JP2023087528A (ja) 車両の温冷蔵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