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0791U - 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0791U
CN220370791U CN202321928257.4U CN202321928257U CN220370791U CN 220370791 U CN220370791 U CN 220370791U CN 202321928257 U CN202321928257 U CN 202321928257U CN 220370791 U CN220370791 U CN 220370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tube
water inlet
water
base pip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82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挺
林春儿
毕春莹
陈承
刘红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82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0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0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0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该中心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中心管、外中心管和进水中心管,内中心管、进水中心管的内腔分别设有用于形成供原水流动的第一原水通道和第二原水通道,外中心管的内壁面与内中心管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供净水流动的净水通道;进水中心管的内壁面上、沿轴线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凸条。本实用新型中原水可以通过内中心管的开放顶端向下流至开放底端,再进入进水中心管的开放底端,还可以从进水中心管的开放顶端直接进入,实现进水中心管的两端进水,使得进水过程不存在死角问题,能够提升膜片的过滤效果;进水中心管内设置的凸条,使进水中心管内的水流更加混乱,也能够提升膜片的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滤膜组件的采用上下端面进水的方式,其整体进水端面积小,容易污堵。且为了限制进水面积,需要对膜片的两个端面局部密封,其密封效果无法保证,容易导致脱盐率不合格或流量不足容易污堵的情况,且卷膜后的膜片无法均匀分布在中心管上,导致滤膜组件性能不稳定。
为了解决污染堵塞的问题,有的滤膜组件将原水从上、下端面同时导入,尽管水流可以稳定进入,但其会使膜片表面的原水存在转向和对冲等现象,形成涡流死区,使局部污染更严重。
现有过滤组件存在过滤水路问题:端流膜缺点为水路过短,过滤效率低,流速慢。卷膜工艺问题:①叠膜均匀性问题:理想情况下,叠膜需要膜片间隔均匀间距,以便卷膜后膜片均匀分布在中心管上,但实际无论是自动卷膜还是半自动卷膜,都无法实现均匀分布,导致膜元件性能不稳定;②膜片利用率问题:常规端流膜及常规侧流膜,都需要通过两端面进水,所以必须要求两端面必须平整,确保水流可以稳定进入,降低污堵风险。所以在卷膜工艺中,胶量必须足够,以保证胶线有足够晕开宽度,必须有切割剥离工序,保证两端面平整,但这些工序方式都存在材料浪费、加工工时浪费等问题;③端面加工合格率问题:常规侧流膜都需要对两个端面进行局部密封,但常规打胶密封或是塑料件密封,都无法保证密封100%可靠,有些漏封导致脱盐率不合格,有些溢流,导致膜元件进水面过小,流量不足更容易污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原水从滤膜组件的上、下端面同时导入,容易在膜片表面存在转向、对冲和易出现污染堵塞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心管,该中心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中心管、外中心管和进水中心管,所述内中心管和所述进水中心管均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内中心管、所述进水中心管的内腔分别设有用于形成供原水流动的第一原水通道和第二原水通道,所述第一原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原水通道通过所述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与所述进水中心管的开放底端连通;
所述进水中心管贴设在所述外中心管的外壁面上;所述外中心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富集净水的孔道,所述外中心管的内壁面与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供净水流动的净水通道;所述净水通道靠近所述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的一端封闭、远离所述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的一端开放;
所述进水中心管远离所述外中心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原水出口,多个所述原水出口沿所述进水中心管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进水中心管的内壁面上、沿轴线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凸条。
在本方案中,中心管包括内中心管、外中心管和进水中心管,进水中心管用于安装能够过滤水质的膜片。通过将内中心管、外中心管和进水中心管依次同轴设置,外中心管的与内中心管之间形成为供净水流动的净水通道,进水中心管的内腔形成为供原水流动的第二原水通道,内中心管的内腔形成为供原水流动的第一原水通道,净水通道的底端封闭能够实现原水与净水的分流。原水可以通过内中心管的开放顶端向下流至开放底端,第一原水通道和第二原水通道是连通的,进一步地原水能够进入进水中心管的开放底端,还可以从进水中心管的开放顶端直接进入,实现进水中心管的两端进水。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管不但能够实现原水、净水的分流,还能够实现原水从进水中心管的两侧导入,使得进水过程不存在死角问题,能够提升膜片的过滤效果。同时进水中心管内部设有若干个凸条,使进水中心管内的水流更加混乱,提高水流冲刷作用,防止杂质堆积在膜片内,进而能够提升膜片的过滤效果。
优选地,所述外中心管呈多边形结构,所述进水中心管包括沿多边形结构的各边对应设置的多个独立的进水中心管单元,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接触所述外中心管的表面并与所述外中心管的外壁相贴合。
在本方案中,进水中心管由多个独立的进水中心管单元组成,便于原水进入进水中心管,同时便于膜片的安装。进水中心管单元与外中心管贴合安装,能够提升进水中心管单元安装的稳定性,进而防止磨伤膜片。
优选地,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为由一板状结构和一圆弧结构连接形成的弧形管,所述板状结构的表面与所述外中心管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原水出口位于所述圆弧结构上,所述板状结构上开设有长条状的通孔,所述凸条卡装在所述通孔内。
在本方案中,板状结构的表面与外中心管的外壁相贴合,使得进水中心管单元与外中心管的贴合更紧密,进水中心管单元与外中心管之间不会发生滑动;同时外中心管呈多边形结构,进水中心管单元的板状结构能够便于膜片等分外中心管,进水中心管单元的圆弧结构能够便于膜片缠绕在中心管时更安全的收紧,进水中心管单元的外边缘不会产生切割膜片的力,导致涂层受损,同时能够使得膜片卷绕后保持圆柱体结构,而不是异形结构,能够匹配现有的滤芯端盖。
优选地,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与所述外中心管接触的外壁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外中心管卡装的配合件。
优选地,所述配合件为卡块,所述外中心管的外壁面开设有卡槽,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安装在所述外中心管上时,所述卡块卡装在所述卡槽内。
在本方案中,外中心管与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相同的一端设置端板,能够实现外中心管和内中心管之间的密封,进而实现净水与原水的分流。
优选地,每个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上的所述配合件设有两个且分别沿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进水中心管单元上设置两个配合件,能够提升进水中心管单元的稳定性;防止向进水中心管单元内通入原水时,进水中心管单元晃动或者脱落,进而提升整个中心管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外中心管靠近所述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的一端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外中心管的管壁密封连接;
所述端板的中心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内中心管卡装在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端板密封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端板能够实现外中心管和内中心管之间的密封,进而实现净水与原水的分流。
优选地,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面与所述端板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外边缘与所述外中心管的内壁面相贴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部能够将内中心管与外中心管保持相对固定,防止避免中心管工作时产生的净水冲击在内中心管上造成内中心管晃动,影响净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滤芯组件,该滤芯组件包括膜片和如上所述的中心管,所述膜片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原水可以通过内中心管的开放顶端向下流至开放底端,再进入进水中心管的开放底端,还可以从进水中心管的开放顶端直接进入,实现进水中心管的两端进水,使得进水过程不存在死角问题,能够提升膜片的过滤效果;进水中心管内设置的凸条,使进水中心管内的水流更加混乱,也能够提升膜片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中中心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膜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水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膜片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膜片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过滤器1
滤芯组件100
滤膜组件110
膜片111
胶带112
浓水出口113
底导流布114
中间导流布115
格网116
中心管120
内中心管121
支撑部1211
密封圈1212
外中心管122
孔道1221
端板1222
限位孔1223
进水中心管123
原水出口1231
凸条1232
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
配合件1234
通孔1235
滤芯顶盖130
滤芯底盖140
导水槽141
中心孔142
壳本体200
端盖300
第一原水口310
第二原水口320
净水口330
浓水口3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心管120,如图8-11所示,该中心管12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中心管121、外中心管122和进水中心管123。内中心管121和进水中心管123均为两端开口的结构,内中心管121、进水中心管123的内腔分别设有用于形成供原水流动的第一原水通道和第二原水通道,第一原水通道与第二原水通道通过内中心管121的开放底端与进水中心管123的开放底端连通。
进水中心管123贴设在外中心管122的外壁面上。外中心管12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富集净水的孔道1221,外中心管122的内壁面与内中心管12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供净水流动的净水通道。净水通道靠近内中心管121的开放底端的一端封闭、远离内中心管121的开放底端的一端开放。进水中心管123远离外中心管12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原水出口,多个原水出口沿进水中心管123的轴线方向排布。进水中心管123的内壁面上、沿轴线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凸条。
进水中心管123用于安装能够过滤水质的膜片111,净水通过膜片111过滤后进入净水通道,净水通道的底端封闭能够实现原水与净水的分流。本实施例的原水可以通过内中心管121的开放顶端向下流至开放底端,第一原水通道和第二原水通道是连通的,进一步地原水能够进入进水中心管123的开放底端,还可以从进水中心管123的开放顶端直接进入,实现进水中心管123的两端进水。
本实施例的中心管120不但能够实现原水、净水的分流,还能够实现原水从进水中心管123的两侧导入,使得进水过程不存在死角问题,能够提升膜片111的过滤效果。同时进水中心管123内部设有若干个凸条,使进水中心管123内的水流更加混乱,提高水流冲刷作用,防止杂质堆积在膜片111内,进而能够提升膜片111的过滤效果。
外中心管122呈多边形结构,进水中心管123包括沿多边形结构的各边对应设置的多个独立的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接触外中心管122的表面并与外中心管122的外壁相贴合。进水中心管123由多个独立的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组成,便于原水分流后进水中心管123,同时便于膜片111的安装。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与外中心管122贴合安装,能够提升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安装的稳定性,进而防止磨伤膜片111。
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为由一板状结构和一圆弧结构连接形成的弧形管,板状结构的表面与外中心管122的外壁相贴合。原水出口位于圆弧结构上,凸条位于板状结构上。板状结构上开设有长条状的通孔1235,凸条卡装在通孔1235内,便于经过膜片过滤后流出的净水从进水中心单元1233内流出。板状结构的表面与外中心管122的外壁相贴合,使得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与外中心管122的贴合更紧密,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与外中心管122之间不会发生滑动;同时外中心管122呈多边形结构,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的板状结构能够便于膜片111等分外中心管122,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的圆弧结构能够便于膜片111缠绕在中心管120时更安全的收紧,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的外边缘不会产生切割膜片111的力,导致涂层受损,同时能够使得膜片111卷绕后保持圆柱体结构,而不是异形结构,能够匹配现有的滤芯端盖300。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与外中心管122接触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与外中心管122卡装的配合件1234。配合件1234为卡块,外中心管122的表面对应开设有卡槽。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安装在外中心管122上时,卡块卡装在卡槽内。
配合件1234设有两个且分别沿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在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上设置两个配合件1234,能够提升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的稳定性;防止向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通入原水时,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晃动或者脱落,进而提升整个中心管120的使用寿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与外中心管122还可以是其他便于拆装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外中心管122靠近内中心管121的开放底端的一端设有端板1222,端板1222与外中心管122的管壁密封连接。端板1222的中心开设有限位孔1223,内中心管121穿过限位孔1223并与端板1222密封连接。端板1222能够实现外中心管122和内中心管121之间的密封,进而实现净水与原水的分流。具体地,内中心管121的外壁面与端板1222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1212。
内中心管121的外壁面上设有支撑部1211,支撑部1211的外边缘与外中心管122的内壁面相贴合。
通过设置支撑部1211能够将内中心管121与外中心管122保持相对固定,防止避免中心管120工作时产生的净水冲击在内中心管121上造成内中心管121晃动,降低净水效果和中心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滤芯组件100,如图1-15所示,该滤芯组件100包括多个膜片111和如上所述的中心管120。每个膜片111分别绕设在一个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上,相邻膜片111在长度方向上的侧边相互密封连接并以相同方向绕设在中心管120上以形成滤膜组件110。滤芯组件100还包括滤芯顶盖130和滤芯底盖140,滤芯底盖140被设置在靠近内中心管121的开放底端的一侧,以连通内中心管121的开放底端和进水中心管123的开放底端。滤芯底盖140呈一端开口结构,且开口朝向滤膜组件110设置;滤芯顶盖130上开设有中心孔142,中心管120卡装在中心孔142内。端板1222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滤芯底盖140与端板1222螺纹连接。
在将膜片111穿过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使进入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的原水从原水出口流入膜片111的过滤面上。相邻膜片111在长度方向上的侧边相互密封连接,净水穿过膜片111后在膜片111过滤面的相反面形成净水面,并通过外中心管122上的孔道1221进入净水通道。滤芯底盖140能够连通内中心管121的开放底端和进水中心管123的开放底端,即滤芯底盖140能够连通第一原水通道和第二原水通道,以实现进水中心管123底部进水,进而能够实现进水中心管123的两端进水。
滤芯顶盖130与滤芯底盖140上均设有若干导水槽141,每个导水槽141朝向滤膜组件110的一端插入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滤芯底盖140上的导水槽141远离滤膜组件110的一端与内中心管121的内腔密封连通,以连通第一原水通道。滤芯顶盖130上的导水槽141远离滤膜组件110的一端被设置成能够与外部原水连通,以连通第二原水通道。
从内中心管121的顶部进入的原水向下流至内中心管121的开放底端,再向下流至滤芯底盖140上设置的导水槽141的远离滤膜组件110的一端,进一步地从导水槽141内向导水槽141的靠近滤膜组件110的一端流动,导水槽141的靠近滤膜组件110的一端设在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则滤芯底盖140能够将内中心管121内的原水分别导流至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
从滤芯顶盖130顶部进入的原水形成环形水流分别进入导水槽141远离滤膜组件110的一端,进一步地从导水槽141内向导水槽141的靠近滤膜组件110的一端流动,导水槽141的靠近滤膜组件110的一端设在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能够将从滤芯顶盖130顶部进入的原水分别导流至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
膜片111设在两个配合件1234之间,既不妨碍膜片111的安装,又能便于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的安装。具体的,配合件1234可以是凸起,对应地外中心管122上开设有相匹配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100中包含有1根内中心管121,1根外中心管122,6根进水中心管123,6张格网116,6张中间导流布115,1张底导流布114,6张膜片111。如图14所示,虚线包围的区域为单张膜片111,相邻两张膜片111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密封连接。6张折叠并两端密封后的膜片111组成膜袋。膜片111可以采用超滤、微滤、纳滤或反渗透膜片。每个膜片111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浓水通道,且每个膜片111的内侧面之间设有格网116。相邻膜片111的外侧面之间的空间形成净水通道,且相邻膜片11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中间导流布115。在其他实施例中,膜片111和进水中心管123的数量可以是2-8中任一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格网116厚度是0.86mm;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0.25~0.86mm中任一厚度。中间导流布和底导流布的厚度为0.1mm;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0.1~0.5mm中任一厚度。
膜片111在穿过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之前的预处理:将膜片111对折折叠,其中长页比短页多0.5~3mm,折叠后形成的内侧面为光滑面(涂层面),内部塞入格网116和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
卷膜时,如图12所示,先将底导流布114焊接到外中心管122上,然后将预处理好的膜片111叠放到底导流布114上,打上如图12的虚线线形所示的U形胶线,待胶线打完后,将进水中心管123扣入外中心管122上,完成第一页膜片111卷制。将剩余膜片111依次堆放,中间导流布115设在相邻膜片111之间。待全部膜片111打完胶后,收卷为一个圆柱形,使用打孔胶带112进行固定,胶带112上设有浓水出口113,放置于温湿度适宜(温度25±3℃,湿度50%-70%)环境下固化8小时以上。滤芯顶盖130与膜片111相对的表面、滤芯底盖140与膜片111相对的表面均涂覆有密封胶。对滤芯顶盖130和滤芯底盖140进行涂覆密封胶,待胶水基本流平后,将滤芯底盖140的导水槽141插入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待安装好后,对滤膜元件进行按压2h以上,让胶水初步固化;将滤芯底盖140的导水槽141插入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进行安装,压紧2h后,膜元件在温湿度适宜(温度25±3℃,湿度50%-70%)环境下继续固化8小时以上,膜片111卷绕后形成带中心管的膜片卷,滤芯顶盖130和滤芯底盖140涂胶后能够实现对膜片卷的端面的密封。
本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在进水中心管123两端通入原水,使得进水更加均匀,冲刷能力更强。与常规侧流滤芯组件100相比,本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从进水中心管123侧面出水且均匀分布,提高格网116侧的膜片111表面流体的均匀性,减少原水流动死区,减少涡流;进水中心管123内部存在凸条结构,使出水水流更加混乱,提高水流冲刷网格的能力,提升了流体流速,减缓了膜表面的污染,延长了滤芯寿命。膜片111均匀分布在外中心管122上,使得整个过滤过程更稳定:进水中心管123与外中心管122互相卡扣,形成一个固定的多边形,膜片111的卷膜结构更加稳定、标准,从而保证性能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相比于现有的滤芯组制造时能减少作业工序及材料,降低加工成本:原水通过进水中心管123进入滤膜元件内部,不用再从整个端面或部分端面进水,所以不用考虑膜片111端面的平整性,继而滤膜元件端面也就不用再切割剥离,减少了加工工序;端面不再切割,继而胶线也可更靠近边缘,用量可以更少,提高了膜片111利用率,降低了材料成本。
膜片111卷绕后的端面封堵更彻底,合格率更高:原水通过进水中心管123进水,上下两端面不再有部分封堵部分不封堵之分,可全部封堵,操作更加简便,合格率更高。且膜片111卷绕后无需切割端面,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膜片111胶量明显减少,膜片111利用率提高,有效提升膜元件性能。滤芯顶盖130和滤芯底盖140可采用全部涂胶的密封方式,不用考虑溢胶等问题,降低了工艺难度。
如下表所示,现有技术中普通膜片有效利用率基本在75.2%,实施例1中膜片卷绕后形成的卷绕体的两个端部封死不留空隙,通过端盖进水,这样就不用再去切边、剥离等工序,节约时间。而且内部的胶线也可往外移,现在可以提高为85%,能够提升膜片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过滤器1,该过滤器1包括外壳和如上的滤芯组件100,外壳包括一端开口的壳本体200和设在壳本体200的开口端的端盖300。端盖300上开设有第一原水口310、第二原水口320和净水口330。第一原水口310与内中心管121的内腔密封连通,以连通第一原水通道。第二原水口320与进水中心管123的内腔密封连通,以连通第二原水通道。净水口330与外中心管122的内腔密封连通,以连通净水通道。通过将第一原水口310、第二原水口320和净水口330集中设在端盖300的表面,便于过滤器1的水管连接。
滤芯顶盖130的外表面、滤膜组件110的外表面与壳本体2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供滤膜组件110产出的浓水流动的浓水通道,端盖300上还设有浓水口340,浓水口340与浓水通道连通。浓水从滤膜组件110的膜片111的外边缘流出,滤膜组件110安装在壳本体200内,壳本体200的下方是封闭的,则浓水仅能够通过浓水通道向上流至浓水口340。
进入过滤器1的原水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从第一原水口310进入到滤芯顶盖130继而通过导水槽141进入进水中心管123内部,另外一路原水从第一原水口310进入后,沿着内中心管121进入到滤膜元件底部,再通过导水槽141进入到进水中心管123内部,最终原水沿着膜片111螺旋向外,同时渗透过膜片111的净水沿着中间导流布115汇集到外中心管122,从外中心管122内流出。原水最终螺旋而出后因浓度上升而变为浓水,通过浓水口340排出。
经水效水对滤芯组件100进行测试,从制净水5000L寿命数据对比上来看,本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的比普通端流卷制工艺的滤芯组件的寿命截止通量大22%。
普通端流卷制工艺的滤芯组件如常规3012-400G(6页膜片/等长对折后卷起;中心管出净水,膜片卷绕体的下端面进原水,膜片卷绕体的上端面(密封圈端)出废水),详细对比数据如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5所示,折叠后的膜片两侧111长度不同。本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准备中心管1根;
第2步,准备6张1000mm*300mm长度的膜片111,分布按照490mm、510mm的长度进行预折叠;准备长530mm、宽幅300mm的中间导流布6张;准备长510mm、宽幅300mm的格网6张,裁切后塞入对应折叠好后的膜片111内,格网116位于膜片111内侧面之间;将进水中心管123塞入折叠好的膜片111内,注意圆弧结构压住网格,膜片111在进水中心管123两配合件1234之间内;准备1卷宽幅300mm的导流布作为底导流布114;
第3步,牵引底导流布114到中心管120正下方,利用超声波焊接将底导流布114焊接到中心管120上;
第4步,放上折叠好的第一页膜片111,打上如图12的虚线线形所示的U形胶线,然后将进水中心管123的配合件1234卡入外中心管122对应卡槽内,卡好后将外中心管122预收卷1/6圈;如图13所示,依次打胶并卡入第二页、第三页膜片111,最后收卷剩余膜片111为一个圆柱体,并在膜元件外面包上胶带112进行固定。
第5步,待滤膜元件固化8小时后进行气检,确定滤膜元件卷制良好;
第6步,在滤芯底盖140上打满胶,然后将滤膜元件安装到滤芯底盖140上,滤芯底盖140的导水槽141插入进水中心管单元1233内部,待压紧固化2小时后,胶水已表干不再流动,参照以上步骤将滤膜元件安装到滤芯顶盖130上,最后再静置固化8小时以上进行完全固化;
第7步,待胶水固化后套包装袋密封包装。
以上为整个滤芯组件100的实现过程。
比实施例1中中膜片111长度一致的滤芯组件的寿命截止通量大10%。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中心管、外中心管和进水中心管,所述内中心管和所述进水中心管均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内中心管、所述进水中心管的内腔分别设有用于形成供原水流动的第一原水通道和第二原水通道,所述第一原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原水通道通过所述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与所述进水中心管的开放底端连通;
所述进水中心管贴设在所述外中心管的外壁面上;所述外中心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富集净水的孔道,所述外中心管的内壁面与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供净水流动的净水通道;所述净水通道靠近所述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的一端封闭、远离所述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的一端开放;
所述进水中心管远离所述外中心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原水出口,多个所述原水出口沿所述进水中心管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进水中心管的内壁面上、沿轴线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凸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中心管呈多边形结构,所述进水中心管包括沿多边形结构的各边对应设置的多个独立的进水中心管单元,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接触所述外中心管的表面并与所述外中心管的外壁相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为由一板状结构和一圆弧结构连接形成的弧形管,所述板状结构的表面与所述外中心管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原水出口位于所述圆弧结构上,所述板状结构上开设有长条状的通孔,所述凸条卡装在所述通孔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与所述外中心管接触的外壁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外中心管卡装的配合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为卡块,所述外中心管的外壁面开设有卡槽,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安装在所述外中心管上时,所述卡块卡装在所述卡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上的所述配合件设有两个且分别沿所述进水中心管单元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中心管靠近所述内中心管的开放底端的一端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外中心管的管壁密封连接;
所述端板的中心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内中心管卡装在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端板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面与所述端板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外边缘与所述外中心管的内壁面相贴合。
10.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膜片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心管,所述膜片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
CN202321928257.4U 2023-07-20 2023-07-20 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Active CN220370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257.4U CN220370791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257.4U CN220370791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0791U true CN220370791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8257.4U Active CN220370791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0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82045B1 (en) Tapered, spirally wound filter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0226742B2 (en) Filter module and filter unit
EP0819466B1 (en) Spiral wound type membrane module
CN220370791U (zh) 中心管及包括其的滤芯组件
CN212188610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CN114602320A (zh) 一种级段式滤芯的制作方法
CN111530294B (zh) 一种膜元件卷制方法
CN217698705U (zh) 稳流式流道膜单元及滤芯
CN212215145U (zh) 侧流式净水膜结构及滤芯
CN113120994B (zh) 反渗透滤芯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滤芯组件和净水机
CN110357216B (zh) 串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及其加工方法
CN114618200A (zh) 一种级段式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CN210528540U (zh) 串联式双水质膜元件
CN219567648U (zh) 过滤组件
CN207929012U (zh) 一种卷式过滤膜组件
CN219567647U (zh) 过滤组件
CN212687635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CN219596303U (zh) 用于抗污染膜组件的中心管、抗污染膜组件和过滤器
CN209952605U (zh) 一种陶瓷膜组件
CN115155318B (zh) 滤芯卷膜方法及滤芯
CN215161231U (zh) 滤芯壳体、滤芯
CN218653892U (zh) 过滤模组及净水装置
CN217868221U (zh) 纳滤卷式膜滤芯
CN215161230U (zh) 反渗透膜组件、过滤装置
CN220788183U (zh) 一种拼接卷膜及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