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0356U - 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0356U
CN220370356U CN202321878987.8U CN202321878987U CN220370356U CN 220370356 U CN220370356 U CN 220370356U CN 202321878987 U CN202321878987 U CN 202321878987U CN 220370356 U CN220370356 U CN 220370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an
plate
splint
clamp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89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加军
汤笑飞
张亚波
张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Anyun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Anyun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Anyun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Anyun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89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0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0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0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涉及烹饪教具成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风机和辅助装置,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风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吹风管,所述风机的顶板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借助辅助装置固定连接在风机的顶部,所述U型板的一臂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U型板远离第一夹板的一臂螺纹连接有螺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装置在消防员携带风机进行行走时,将吹风管移动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中间,转动螺杆,螺杆带着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一起挤压吹风管,达到了对吹风管进行固定的效果,给消防员携带风机赶往火灾地点带来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教具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山林火灾突发性强,危害大,对国家资源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消防员在对山林火灾进行灭火时,一般采用风力灭火机进行灭火。
现有技术中消防员在进行山林灭火时,一般行走一段路程去往火灾地点,但是风力灭火机的吹风管较长,消防员在进行携带行走时,还需要用手将吹风管拿着,给消防员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绳子将吹风管和风机绑在一起的方式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采用另一种方式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包括风机和辅助装置,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风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吹风管,所述风机的顶板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借助辅助装置固定连接在风机的顶部,所述U型板的一臂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U型板远离第一夹板的一臂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第一夹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互对称,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截面呈圆弧状。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固定装置在消防员携带风机进行行走时,将吹风管移动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中间,转动U型板上的螺杆,螺杆带着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一起挤压吹风管,达到了对吹风管进行固定的效果,给消防员携带风机赶往火灾地点带来便利。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橡胶垫达到了对吹风管进行防护的效果,尽可能避免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吹风管夹损。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板,两个所述引导板呈倾斜状。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引导板达到了方便消防员将吹风管移动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中间的效果,给消防员带来便利。
优选的,所述螺杆远离第二夹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把手达到了方便消防员对螺杆进行转动的效果,给消防员带来便利。
优选的,所述U型板的一臂滑插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第二夹板固定连接。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限位杆达到了对第二夹板移动方向进行限制的效果,尽可能避免第二夹板发生转动,提高了第二夹板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风机的顶部,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在风机的顶部,两个所述限位板呈中心对称,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开始有凹槽,所述U型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尺寸与限位板凹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限位板的一侧滑插设置有插杆,所述固定板对应插杆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尺寸与插杆的尺寸相适配。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辅助装置将U型板移动到两个限位板中间,U型板上的两个固定板分别移动到两个限位板的凹槽中,这时再用插杆穿过限位板插入固定板的圆孔中,达到了对固定板进行固定的效果,进而达到了对U型板进行固定的效果,同时方便消防员对U型板进行拆卸。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凸,所述尖凸的尖端远离插杆。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尖凸达到了方便消防员将插杆插入圆孔中,给消防员带来便利。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插杆的一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拉绳达到了对插杆最大位移进行限制的效果,尽可能避免在不用插杆时,插杆掉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装置在消防员携带风机进行行走时,将吹风管移动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中间,转动U型板上的螺杆,螺杆带着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一起挤压吹风管,达到了对吹风管进行固定的效果,给消防员携带风机赶往火灾地点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处放大图。
图例说明:1、风机;2、软管;3、吹风管;4、固定装置;41、U型板;42、第一夹板;43、螺杆;44、第二夹板;45、引导板;46、橡胶垫;47、限位杆;48、把手;5、辅助装置;51、限位板;52、固定板;53、插杆;54、圆孔;55、拉绳;56、尖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包括风机1和辅助装置5,风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软管2,软管2远离风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吹风管3,风机1的顶板设有固定装置4,辅助装置5设置在风机1的顶部。
参照图1-4,固定装置4包括U型板41,U型板41借助辅助装置5固定连接在风机1的顶部,U型板41的一臂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42,U型板41远离第一夹板42的一臂螺纹连接有螺杆43,螺杆43靠近第一夹板4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板44,第一夹板42与第二夹板44相互对称,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的截面呈圆弧状。通过固定装置4在消防员携带风机1进行行走时,将吹风管3移动到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中间,转动U型板41上的螺杆43,螺杆43带着第二夹板44向第一夹板42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第二夹板44和第一夹板42一起挤压吹风管3,达到了对吹风管3进行固定的效果,给消防员携带风机1赶往火灾地点带来便利。
参照图1-4,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6。通过设置橡胶垫46达到了对吹风管3进行防护的效果,尽可能避免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将吹风管3夹损。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板45,两个引导板45呈倾斜状。通过设置引导板45达到了方便消防员将吹风管3移动到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中间的效果,给消防员带来便利。螺杆43远离第二夹板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8,把手48的表面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把手48达到了方便消防员对螺杆43进行转动的效果,给消防员带来便利。U型板41的一臂滑插设置有限位杆47,限位杆47的一端与第二夹板4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杆47达到了对第二夹板44移动方向进行限制的效果,尽可能避免第二夹板44发生转动,提高了第二夹板44移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1-4,辅助装置5包括两个限位板51,两个限位板51固定连接在风机1的顶部,两个限位板51呈中心对称,限位板51的表面开始有凹槽,U型板4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2,固定板52的尺寸与限位板51凹槽的尺寸相适配,限位板51的一侧滑插设置有插杆53,固定板52对应插杆53处开设有圆孔54,圆孔54的尺寸与插杆53的尺寸相适配。通过辅助装置5将U型板41移动到两个限位板51中间,U型板41上的两个固定板52分别移动到两个限位板51的凹槽中,这时再用插杆53穿过限位板51插入固定板52的圆孔54中,达到了对固定板52进行固定的效果,进而达到了对U型板41进行固定的效果,同时方便消防员对U型板41进行拆卸。
参照图1-4,插杆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凸56,尖凸56的尖端远离插杆53。通过设置尖凸56达到了方便消防员将插杆53插入圆孔54中,给消防员带来便利。插杆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55,拉绳55远离插杆53的一端与限位板5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拉绳55达到了对插杆53最大位移进行限制的效果,尽可能避免在不用插杆53时,插杆53掉落。
工作原理,首先将U型板41移动到两个限位板51中间,U型板41上的两个固定板52分别移动到两个限位板51的凹槽中,这时再移动插杆53,插杆53借助尖凸56穿过限位板51插入固定板52的圆孔54中,达到了对固定板52进行固定的效果,其中拉绳55达到了对插杆53最大位移进行限制的效果,尽可能避免在不用插杆53时,插杆53掉落,通过辅助装置5达到了对U型板41进行固定的效果,同时方便消防员对U型板41进行拆卸。在消防员携带风机1进行行走时,将吹风管3移动到U型板41处,通过两个引导板45将吹风管3移动到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中间,转动把手48,把手48带着U型板41上的螺杆43转动,螺杆43带着第二夹板44向第一夹板42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第二夹板44和第一夹板42借助橡胶垫46一起挤压吹风管3,达到了对吹风管3进行固定的效果,其中限位杆47达到了对第二夹板44移动方向进行限制的效果,尽可能避免第二夹板44发生转动,提高了第二夹板44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固定装置4给消防员携带风机1赶往火灾地点带来便利。

Claims (8)

1.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包括风机(1)和辅助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软管(2),所述软管(2)远离风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吹风管(3),所述风机(1)的顶板设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U型板(41),所述U型板(41)借助辅助装置(5)固定连接在风机(1)的顶部,所述U型板(41)的一臂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42),所述U型板(41)远离第一夹板(42)的一臂螺纹连接有螺杆(43),所述螺杆(43)靠近第一夹板(4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板(44),所述第一夹板(42)与第二夹板(44)相互对称,所述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的截面呈圆弧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板(45),两个所述引导板(45)呈倾斜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3)远离第二夹板(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8),所述把手(48)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41)的一臂滑插设置有限位杆(47),所述限位杆(47)的一端与第二夹板(4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5)设置在风机(1)的顶部,所述辅助装置(5)包括两个限位板(51),两个所述限位板(51)固定连接在风机(1)的顶部,两个所述限位板(51)呈中心对称,所述限位板(51)的表面开始有凹槽,所述U型板(4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2),所述固定板(52)的尺寸与限位板(51)凹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限位板(51)的一侧滑插设置有插杆(53),所述固定板(52)对应插杆(53)处开设有圆孔(54),所述圆孔(54)的尺寸与插杆(53)的尺寸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凸(56),所述尖凸(56)的尖端远离插杆(5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55),所述拉绳(55)远离插杆(53)的一端与限位板(51)固定连接。
CN202321878987.8U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Active CN220370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8987.8U CN220370356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8987.8U CN220370356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0356U true CN220370356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9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8987.8U Active CN220370356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0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2574B (zh) 一种高层建筑智能灭火系统
CN220370356U (zh) 一种研石山灭火装置
CN207950379U (zh) 一种改进投掷式多用途灭火球
CN212994770U (zh) 一种高可靠性安全头盔
CN220723460U (zh) 一种消防器材的辅助安装工具
CN219681529U (zh) 一种森林灭火组合工具
CN220002819U (zh) 一种消防用压力气瓶
CN110876841B (zh) 一种工地用智能安全带
CN220372329U (zh) 手动液压扩张器
CN210186283U (zh)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灭火器
CN210159123U (zh) 一种消防用多功能消防水枪
CN204319574U (zh) 一种多功能灭火装置
CN214227623U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检修辅助工具传递滑车
CN217985060U (zh) 一种带有防摔保护结构的消防用对讲机
CN220572567U (zh) 一种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
CN210205667U (zh) 一种消防用移动式干粉灭火器
CN205759481U (zh) 一种登杆鞋辅助固定装置
CN213884828U (zh) 一种适用于森林消防使用的油锯训练架
CN210384661U (zh) 一种环保耐低温抗复燃水系型推车式灭火装置
CN212416743U (zh) 一种喷洒范围广的高效阻燃灭火器
CN218944211U (zh) 一种油田应急专用防护装置
CN212187534U (zh) 一种方便取放的公交车灭火破窗一体化装置
CN221014223U (zh) 一种门窗破除装置
CN220801797U (zh) 楼道消防灭火辅助装置
CN215387180U (zh) 一种利用大数据的消防社会服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