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9737U - 一种撑腰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撑腰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69737U CN220369737U CN202321399018.4U CN202321399018U CN220369737U CN 220369737 U CN220369737 U CN 220369737U CN 202321399018 U CN202321399018 U CN 202321399018U CN 220369737 U CN220369737 U CN 2203697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lumbar
- waist
- extension section
- waist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撑腰座椅,包括:椅背,在椅背上设有撑腰机构,所述撑腰机构支架以及处在支架前侧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侧腰托,两个侧腰托之间弹性连接有中腰托,在支架两端各自通过转轴连接对应的侧腰托,所述的侧腰托包括侧腰托本体及用于将侧腰托本体连接至转轴的支杆,所述支杆是由内侧端朝向转轴方向延伸,所述中腰托两侧凸出有侧翼并盖于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上;中腰托受到向后挤压的力时,侧翼将力传导到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上,使得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向内扭转,而侧腰托本体的外侧端则绕内侧端向外并向靠近支架中部方向偏摆。完整保留了双腰托结构的包腰功能,而且中部的中腰托提供了支撑,分散了腰部的受力,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撑腰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椅子的健康和舒适度要求也相应提高,传统椅子腰靠的腰托为一整块,只能满足最简单的托住腰部的需求,压力集中在腰部中央,不够舒适;而后便出现了双腰托的腰靠,双腰托的腰靠更加灵活,可以实现单腰靠所不能实现的包腰效果,但双腰托同时要带来了问题,两侧腰托承载腰部两侧的重量,而中间是空的,中部没有承托物,使用时背靠腰托向后使力,背部的重量集中在腰部两侧,体重较重的使用者可能会有不好的体验。
因而,我们需要一个腰靠的结构,能够在保有双腰托腰靠的包腰功能的同时,分散腰部两侧受到的力,为使用者带来全面的舒适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撑腰座椅,通过在在双腰托的中间一块腰托,分散了倚靠腰托时腰部受到的力,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撑腰座椅,包括:椅背,在椅背上设有撑腰机构,所述撑腰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处在支架前侧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侧腰托,两个侧腰托之间弹性连接有中腰托,在支架两端各自通过转轴连接对应的侧腰托,所述的侧腰托包括侧腰托本体及用于将侧腰托本体连接至转轴的支杆,侧腰托本体具有靠近支架中部的内侧端与远离支架中部的外侧端,所述支杆是由内侧端朝向转轴方向延伸,所述中腰托两侧凸出有侧翼并盖于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上;中腰托受到向后挤压的力时,侧翼将力传导到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上,使得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向内扭转,而侧腰托本体的外侧端则绕内侧端向外并向靠近支架中部方向偏摆。完整保留了双腰托结构的包腰功能,而且中部的中腰托提供了支撑,分散了腰部的受力,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中腰托与侧腰托通过联动弹片相连,中腰托与侧腰托受到向后挤压的力发生联动时,联动弹片发生变形产生复位弹力,向后挤压的力变小或消失时,中腰托与侧腰托在复位弹力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在使用时包腰,使用结束后自动调整回初始状态,不需要手动操作,方便使用。
作为优选,联动弹片包括中部段以及对称形成于中部段两侧的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以及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由中部段两端向后延伸而成,第二延伸段是由第一延伸段远离中部段的这端向侧方延伸而成,第三延伸段是由第二延伸段端部向前延伸而成,第三延伸段配置为连接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两个第一延伸段与中部段组成开后向后的正U形,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以及第三延伸段之间组成开口向前的倒U形;第一延伸段与中部段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一形变部,第二延伸段与第一延伸段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二形变部,第三延伸段与第二延伸段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三形变部,中腰托与侧腰托受到向后挤压的力发生联动时,第一形变部、第二形变部与第三形变部均发生形变以产生复位弹力。受力时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以及第三延伸段发生形变适应使用状态,力撤销后复位恢复原本状态,不用手动进行操作,还能防止侧腰托过度偏摆。
作为优选,中腰托包括背壳以及覆盖于背壳前表面的软垫体,背壳上形成有多个纵向格栅孔组成的格栅区,中部段贴附于格栅区的前表面,延伸部利用自身形变从相应的格栅孔内外探并露出于背壳后方。中部段位于格栅区内部节省了空间,而且这种连接方式加大了联动弹片的受力面积,减小了长时间使用下的劳损,增长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背面设有连接孔,第三延伸段插入连接孔内与侧腰托固定粘连。插入连接孔粘连即可完成连接,受到向后的力时联动弹片产生复位弹力,力撤销后复位弹力带动侧腰托回到初始位置。
作为优选,联动弹片包括中间板以及对称形成于中部段两侧倾斜延伸的侧板,中间板与中腰托背面连接固定,两侧板分别与两侧的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固定连接;当中腰托受力后移时,侧板发生形变并产生复位弹力。
作为优选,所述中腰托背部凹设有连接槽,中间板位于连接槽内通过锁入螺丝与中腰托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包括中部的主支撑体以及由主支撑体朝两侧延伸的支臂,每个支杆与支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簧,弹簧一头与支杆固定连接,弹簧另一头与支臂固定连接。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复位弹力顶住支杆,给予一个支撑力,靠着会更舒服。
作为优选,在述的支杆与侧腰托本体一体成型,支杆的长度短于侧腰托本体的长度。支杆、侧腰托本体与支臂形成杠杆,受力时发生偏摆达成包腰效果。
作为优选,沿长度方向侧腰托本体整体呈弧形,由内侧端向外侧端方向逐渐向远离支架方向延伸。适应人体腰部的形状,包腰的效果更好,使用更加舒适。
作为优选,所述支杆的最大转动幅度为30°-40°,这个区间里使用者的体验较好,过大和过小都会不舒服。
作为优选,所述侧翼形状为纵向长度长于侧腰托的内侧端纵向长度的弧形,侧翼覆盖于内侧端前表面上。侧翼盖住内侧端前表面,受力时带动内侧端偏摆,侧翼纵向长度长于内侧端纵向长度使得内侧端偏摆时不容易滑脱。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撑腰座椅,通过为双腰托结构增设中腰托,中腰托分散了使用时使用者腰部受到的压力,提高了舒适度。
具体地说,是通过在双腰托中间增设中腰托,中腰托两侧侧翼受力时带动侧腰托偏摆,侧腰托达成效果包腰,而中腰托提供了腰部中间的支撑力,这样分散了腰部的受力,在包腰的同时给予体重较重的使用者更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撑腰机构的后侧立体图;
图2为撑腰机构的前侧立体图;
图3为撑腰机构的下侧立体图;
图4为撑腰机构的后侧爆炸图;
图5为撑腰机构的前侧爆炸图;
图6为撑腰机构中联动弹片的立体图;
各附图标记为:1-支架,2-侧腰托,3-中腰托,4-转轴,5-侧腰托本体,6-支杆,7-内侧端,8-外侧端,9-侧翼,10-联动弹片,11-中部段,12-延伸部,13-第一延伸段,14-第二延伸段,15-第三延伸段,16-第一形变部,17-第二形变部,18-第三形变部,19-背壳,20-格栅区,21-格栅孔,22-连接孔,23-主支撑体,24-支臂,25-弹簧,26-卡扣。
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撑腰座椅,包括椅背,在椅背上设有撑腰机构,所述撑腰机构包括支架1以及处在支架1前侧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侧腰托2,两个侧腰托2之间弹性连接有中腰托3,在支架1两端头各自与对应的侧腰托2通过转轴4连接,所述的侧腰托2包括侧腰托本体5及支杆6,支杆6将侧腰托本体5与转轴4连接,侧腰托本体5分为内侧端7与外侧端8,内侧端7靠近支架1中部,外侧端8远离支架1中部,所述支杆6是由内侧端7朝向转轴4方向延伸,所述中腰托3两侧凸出有侧翼9并盖于侧腰托本体5的内侧端7端面上;使用者给予中腰托3向后挤压的力时,侧翼9盖在侧腰托本体5的内侧端7上向后压,使得侧腰托本体5的内侧端7向内扭转,而侧腰托本体5的外侧端8则绕内侧端7向外并向靠近支架1中部方向偏摆,达成了包腰的效果,而且腰部受力的范围不止两块侧腰托2的部分,还有中腰托3也会托住腰部。
以上介绍了该撑腰座椅的大体组成,接下来对各部分作出具体介绍: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中腰托3与侧腰托2通过联动弹片10相连,当中腰托3受到向后挤压的力并与侧腰托2发生联动时,联动弹片10受力发生变形并产生将侧腰托2复位的弹力,向后挤压的力变小或消失时,复位弹力驱动联动弹片10恢复原本的形状,中腰托3与侧腰托2也在复位弹力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来说,如图6所示,联动弹片10包括中部段11以及对称形成于中部段11两侧的延伸部12,中部段11与延伸部12为一体制成的软质橡胶或塑料件,所述的延伸部1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13、第二延伸段14以及第三延伸段15,所述第一延伸段13由中部段11两端向后延伸而成,第二延伸段14是由第一延伸段13远离中部段11的这端向侧方延伸而成,第三延伸段15是由第二延伸段14端部向前延伸而成,第三延伸段15配置为连接侧腰托本体5的内侧端7,两个第一延伸段13与中部段11组成开后向后的正U形,第一延伸段13、第二延伸段14以及第三延伸段15之间组成开口向前的倒U形;第一延伸段13与中部段11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一形变部16,第二延伸段14与第一延伸段13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二形变部17,第三延伸段15与第二延伸段14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三形变部18,中腰托3与侧腰托2受到向后挤压的力发生联动时,第一形变部16、第二形变部17与第三形变部18均发生形变以产生复位弹力,侧腰托2在联动弹片10作用下扭转的同时不会过度偏摆,在力撤销后,第一形变部16、第二形变部17与第三形变部18均在复位弹力作用下恢复初始形态。
再进一步,如图2-4所示,中腰托3包括背壳19以及覆盖于背壳19前表面的软垫体,背靠时会比较舒服,背壳19上形成有四个纵向格栅孔21组成的格栅区20,中部段11贴附于格栅区20的前表面,延伸部12利用自身形变从相应的格栅孔21内外探并露出于背壳19后方,通过第一延伸段13连接格栅孔21内外,在侧腰托本体5的内侧端7背面设有纵向的长条形连接孔22,第三延伸段15端头形成卡扣26,卡扣26插入连接孔22内与侧腰托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 所述的支架1包括中部的主支撑体23以及由主支撑体23朝两侧延伸的支臂24,支臂24的端头与支杆6的端头通过转轴4连接,每个支杆6与支臂24之间设有一个弹簧25,弹簧25一头与支杆6粘连固定,弹簧25另一头与支臂24粘连固定,当腰托受到向后的力时,支杆6挤压弹簧25发生形变,形变后给予一个向前的支撑力,托住腰部,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如图3-4所示,所述的支杆6与侧腰托本体5一体成型,支杆6的长度短于侧腰托本体5的长度,支架1、支臂24与侧腰托本体5三者形成z型结构,侧腰托本体5的内侧端7受到向后挤压的力时,侧腰托本体5整体绕转轴4向内扭转,而腰侧托本体外侧端8则绕内侧端7向外并向靠近支架1中部方向偏摆,通过杠杆原理达成包腰效果;沿长度方向侧腰托本体5整体呈弧形,由内侧端7向外侧端8方向逐渐向远离支架1方向延伸,适应人体的腰部形状,达成包腰效果。
所述支杆的最大转动幅度为30°,所述侧翼形状为纵向长度长于侧腰托的内侧端纵向长度的弧形,侧翼覆盖于内侧端前表面上,当使用者向后靠时,侧翼受到向后的力,将力整个传导到内侧端前表面上,内侧端后移实现侧腰托偏摆包腰。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包括:椅背,在椅背上设有撑腰机构,所述撑腰机构包括用于连接椅背的支架以及处在支架前侧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侧腰托,两个侧腰托之间弹性连接有中腰托,在支架两端各自通过转轴连接对应的侧腰托,所述的侧腰托包括侧腰托本体及用于将侧腰托本体连接至转轴的支杆,侧腰托本体具有靠近支架中部的内侧端与远离支架中部的外侧端,所述支杆是由内侧端朝向转轴方向延伸,所述中腰托两侧凸出有侧翼并盖于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上;中腰托受到向后挤压的力时,侧翼将力传导到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上,使得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向内扭转,而侧腰托本体的外侧端则绕内侧端向外并向靠近支架中部方向偏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中腰托与侧腰托通过联动弹片相连,中腰托与侧腰托受到向后挤压的力发生联动时,联动弹片发生变形产生复位弹力,向后挤压的力变小或消失时,中腰托与侧腰托在复位弹力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联动弹片包括中部段以及对称形成于中部段两侧的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以及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由中部段两端向后延伸而成,第二延伸段是由第一延伸段远离中部段的这端向侧方延伸而成,第三延伸段是由第二延伸段端部向前延伸而成,第三延伸段配置为连接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两个第一延伸段与中部段组成开后向后的正U形,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以及第三延伸段之间组成开口向前的倒U形;第一延伸段与中部段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一形变部,第二延伸段与第一延伸段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二形变部,第三延伸段与第二延伸段的连接拐角处形成第三形变部,中腰托与侧腰托受到向后挤压的力发生联动时,第一形变部、第二形变部与第三形变部均发生形变以产生复位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中腰托包括背壳以及覆盖于背壳前表面的软垫体,背壳上形成有多个纵向格栅孔组成的格栅区,中部段贴附于格栅区的前表面,延伸部利用自身形变从相应的格栅孔内外探并露出于背壳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侧腰托本体的内侧端背面设有连接孔,第三延伸段插入连接孔内与侧腰托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包括中部的主支撑体以及由主支撑体朝两侧延伸的支臂,每个支杆与支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簧,弹簧一头与支杆固定连接,弹簧另一头与支臂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杆与侧腰托本体一体成型,支杆的长度短于侧腰托本体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沿长度方向侧腰托本体整体呈弧形,由内侧端向外侧端方向逐渐向远离支架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杆的最大转动幅度为30°-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撑腰座椅,其特征是:所述侧翼形状为纵向长度长于侧腰托的内侧端纵向长度的弧形,侧翼覆盖于内侧端前表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99018.4U CN220369737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一种撑腰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99018.4U CN220369737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一种撑腰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69737U true CN220369737U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956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99018.4U Active CN220369737U (zh) | 2023-06-02 | 2023-06-02 | 一种撑腰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69737U (zh) |
-
2023
- 2023-06-02 CN CN202321399018.4U patent/CN2203697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95586B2 (ja) | 機能式椅子 | |
EP0547752B1 (en) | Back support and internal frame | |
CN220369737U (zh) | 一种撑腰座椅 | |
CN116746773A (zh) | 一种三腰式腰部承托结构 | |
CN209932105U (zh) | 一种沙发靠垫弹性件及具有该弹性件的沙发 | |
CN200973526Y (zh) | 一种摇摆式拆卸折叠组合摇躺椅 | |
CN211511173U (zh) | 一种摇摇椅式沙发 | |
CN215226137U (zh) | 一种椅子及其椅背组件 | |
CN212345941U (zh) | 一种办公座椅 | |
CN212250925U (zh) | 一种弹性结构件 | |
KR200323370Y1 (ko) | 기능성 사무용의자 | |
CN110638241A (zh) | 一种舒适型座椅 | |
CN210249209U (zh) | 一种靠背转动结构及座椅 | |
CN201029630Y (zh) | 一种座椅 | |
CN220384681U (zh) | 一种双轴转动式三区撑腰机构 | |
CN214760163U (zh) | 一种椅子及其椅背组件 | |
CN217447154U (zh) | 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组件 | |
CN219613414U (zh) | 一种臀部聚拢的人体工学椅 | |
CN214510388U (zh) | 一种矫正坐垫 | |
CN221129352U (zh) | 座椅的夹腰护腰机构 | |
CN217090091U (zh) | 一种护腰复合立体弹性靠枕 | |
CN217792200U (zh) | 一种弹性好的沙发靠背 | |
CN220069254U (zh) |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 |
CN211299120U (zh) | 一种靠背组件及吧椅 | |
CN220403539U (zh) | 一种弹力腰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