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8164U - 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8164U
CN220368164U CN202321853456.3U CN202321853456U CN220368164U CN 220368164 U CN220368164 U CN 220368164U CN 202321853456 U CN202321853456 U CN 202321853456U CN 220368164 U CN220368164 U CN 220368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ember
circuit board
handle
po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34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江宁
张慎虎
陈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34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8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8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8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件来电连接线路板,第二导电件来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由于手柄位于第一导电件远离第二导电件的一侧,且在手柄上设置有抵接部,这样在扳动手柄转至合闸位置时,通过抵接部施力使第一导电件变形以接触到第二导电件,从而使得线路板与火线连接,以为线路板供电,实现漏电检测的功能,保证断路器能够正常跳闸,而在断路器跳闸后手柄转至分闸位置时,抵接部对第一导电件分离,第一导电件就会与第二导电件分离,从而切断火线和线路板,这样即使出现接线错误,将市电火线接到第二L极接线端子上,线路板也不会有电压存在,从而可以避免线路板烧毁。

Description

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气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Residual Current Breaker Operator,简称RCBO)是在断路器的基础上,扩展漏电功能,全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作为用户家中配电箱里的必需品,时刻保护着用户的人身安全。
传统漏电断路器中的线路板通过导线连接到用于供用户家电零火线连接的接线端子上进行取电,但是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错误接线的情况,例如将市电零火线接到供用户家电零火线接线的接线端子上,这种状况下,即使断路器动作跳闸,线路板上的电压依然存在,继而导致开关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在用户出现错误接线的情况下,线路板也不会有电压存在,从而可以避免线路板烧毁。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电连接线路板,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
可转动设置的手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远离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侧,所述手柄能够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手柄设置有凸起的抵接部;
当所述手柄转至所述合闸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挤压所述第一导电件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发生弹性形变接触所述第二导电件;
当所述手柄向所述分闸位置切换时,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一导电件分离,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回弹从而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分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呈夹角状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接触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电连接线路板,所述第一接触段朝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接触段远离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相连的第二连接段和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触段呈朝所述第一导电件凸起的弧形,以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呈夹角状连接的第一折段和第二折段,所述第一折段与所述第二接触段连接,所述第二折段用于与第二L极接线端子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部具有夹角状相连的抵接弧面和连接面,所述抵接弧面和所述连接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手柄连接,所述抵接弧面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导电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
壳体;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
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L极接线端子和第二N极接线端子,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第二N极接线端子通过导线电连接;
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手柄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L极接线端子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锡焊工艺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和/或,
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锡焊工艺电连接于L极取电线,所述L极取电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L极接线端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手柄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筋部,所述筋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导电件穿过的穿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筋部靠近所述手柄的一面有凸起设置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朝所述第二导电件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第二导电件有部分卷在所述安装柱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件来电连接线路板,第二导电件来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由于手柄位于第一导电件远离第二导电件的一侧,且在手柄上设置有抵接部,这样在扳动手柄转至合闸位置时,通过抵接部施力使第一导电件变形以接触到第二导电件,从而使得线路板与火线连接,以为线路板供电,实现漏电检测的功能,保证断路器能够正常跳闸,而在断路器跳闸后手柄转至分闸位置时,抵接部对第一导电件分离,第一导电件就会与第二导电件分离,从而切断火线和线路板,这样即使出现接线错误,将市电火线接到第二L极接线端子上,线路板也不会有电压存在,从而可以避免线路板烧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漏电断路器的示意图;
图2为漏电断路器分闸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消隐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5为漏电断路器合闸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消隐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标:100-漏电断路器;110-壳体;111-筋部;1110-穿槽;1111-固定部;112-安装柱;120-脱扣器;130-手柄;131-圆弧面;132-抵接部;1320-抵接弧面;1321-连接面;140-动触点;150-静触点;160-第一L极接线端子;161-第二L极接线端子;162-第二N极接线端子;163-第一N极接线端子;164-线路板;170-第一导电件;171-第一接触段;172-第一连接段;180-第二导电件;181-第二接触段;182-第二连接段;1820-第一折段;1821-第二折段;190-L极取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漏电断路器100包括壳体110以及设置在壳体110内部的线路板164、脱扣器120、手柄130、动触点140、静触点150、第一L极接线端子160、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第二N极接线端子162和第一N极接线端子163。第一L极接线端子160、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第二N极接线端子162、第一N极接线端子163显露于壳体110之外,以供接线柱插接,从而能够连接外界电线。
第一L极接线端子160和第一N极接线端子163作为市电接线端子组设置在壳体110的一侧,以供市电零火线接线,即第一L极接线端子160用来供市电火线连接,第一N极接线端子163用来供市电零线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和第二N极接线端子162则作为家电接线端子组设置在壳体110的另一侧,以供用户侧零火线接线,即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用来供用户侧火线连接,第二N极接线端子162用来供用户侧零线连接。
现有技术中线路板164通常是采用一束导线直接与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上的极接线板连接,再通过一束导线直接与第二N极接线端子162上的接线板连接。
手柄130相对于壳体110可以转动,其与动触点140连接,动触点140静触点150则固定在壳体110内,其中,对于双极扣点断路器而言,动触点140和静触点150设置为两组,即包含两个动触点140和两个静触点150,一个动触点140与第一L极接线端子160上的接线板电性连接,另一个动触点140与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上的接线板电性连接,一个静触点150与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上的接线板电性连接,另一个静触点150与第一L极接线端子160上的接线板电性连接。
通常,漏电断路器100在正常使用时,用户扳动手柄130转至合闸位置,以使动触点140和静触点150接触,断路器接通(合闸),当线路板164检测到漏电情况时,接通脱扣器120,使得脱扣器120内部的线圈产生磁场,以推动动触点140远离静触点150以与静触点150分离,断路器切断(分闸),同时动触点140带动手柄130转至分闸位置。排出漏电情况后重新扳动手柄130转至合闸位置,使得动触点140和静触点150重新接触,线路再次合闸,以供用户取电使用。
但是,由于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错误接线的情况,如市电火线接到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市电零线接到第二N极接线端子162,用户侧火线接到第一L极接线端子160,用户侧零线接到第一N极接线端子163,在这种状况下,即使脱扣器120动作促使动静触点150分离,断路器动作跳闸,线路板164由于一直与市电零火线连接,因此施加在电路板上的电压依然存在,继而导致开关烧毁。
为了改善上述缺陷,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图7,漏电断路器100还另外设置了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第一导电件170、第二导电件180和手柄130共同构成了线路板164取电机构,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相对设置,第一导电件170用于电连接线路板164,第二导电件180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的接线板。
手柄130位于第一导电件170远离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手柄130设置有凸起的抵接部132;
当手柄130转至合闸位置时,抵接部132挤压第一导电件170抵接,以使第一导电件170发生弹性形变接触第二导电件180;
当手柄130向分闸位置切换时,抵接部132第一导电件170分离,以使第一导电件170回弹从而与第二导电件180分离。
承上述,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件170来电连接线路板164,第二导电件180来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由于手柄130位于第一导电件170远离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且在手柄130上设置有抵接部132,这样在扳动手柄130转至合闸位置时,通过抵接部132施力使第一导电件170变形以接触到第二导电件180,从而使得线路板164与火线连接,以为线路板164供电,实现漏电检测的功能,保证断路器能够正常跳闸,而在断路器跳闸后手柄130转至分闸位置时,抵接部132与第一导电件170分离,第一导电件170就会与第二导电件180分离,从而切断火线和线路板164,这样即使出现接线错误,将市电火线接到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上,线路板164也不会有电压存在,从而可以避免线路板164烧毁。
结合图3、图4、图6和图7,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均为金属弹片,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弹性,这样在抵接部132接触并挤压第一导电件170时,第一导电件170会发生弹性形变以接触到第二导电件180,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弹性抵接,从而有更好的接触可靠性,保证电流在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之间传递的可靠性,而在抵接部132与第一导电件170分离后,第一导电件170通过自身弹性特质发生回弹,复位更为容易,即可与第二导电件180分离,断开线路板164的供电,避免因第一导电件170发生塑形形变导致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始终接触的情况发生。
壳体110上位于线路板164和手柄13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筋部111,筋部111设置有用于供第一导电件170穿过的穿槽1110,从而方便固定第一导电件170,如此,在第一导电件170被手柄130上的抵接部132抵接时,会以穿槽1110远离线路板164的端部为界发生弹性形变以朝第一导电件170偏转,避免第一导电件170在自身与线路板164连接的部位发生形变导致第一导电件170和线路板164脱落的问题。
在筋部111靠近手柄130的一面还设置有凸起设置的固定部1111,该固定部1111朝第二导电件180倾斜延伸,第一导电件170位于固定部1111靠近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这样可以在第一导电件170与第二导电件180分离后回弹过程中与第一导电件170接触以达到限制第一导电件170回弹偏转角度范围的效果,从而避免第一导电件170回弹过量。
第一导电件170包括呈夹角状相连的第一连接段172和第一接触段171,第一连接段172用于电连接线路板164,具体可以采用锡焊工艺实现第一连接段172与线路板164的电连接,同时保持第一连接段172和线路板164的相对固定。第一连接段172和第一接触段171的连接位置则经过穿槽1110,位于穿槽1110远离线路板164的一端,第一接触段171朝靠近第二导电件180的方向倾斜设置,抵接部132用于抵接第一接触段171远离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这样在手柄130朝合闸位置切换时,通过抵接部132接触并挤压第一接触段171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72在两者连接处发生弯折,以逐渐靠近并抵在第二导电件180上,其中,由于第一连接段172和第一接触段171为夹角状连接,且第一接触段171朝向第二导电件180的方向倾斜设置,因此在抵接部132接触并挤压第一接触段171时,第一接触段171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72只需要发生偏转角度较小的弹性形变就可以与第二导电件180接触实现电性导通,这样第一导电件170对手柄130抵接部132的弹性反作用也会更小,因此可以更为轻松省力地实现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的接触电性导通。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70也可以仅是在第一连接段172和第一接触段171之间设置弹性的连接段来将第一连接段172和第一接触段171连接,这样第一导电件170在抵接部132作用下也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180包括相连的第二连接段182和第二接触段181,第二连接段182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第二接触段181呈朝第一导电件170凸起的弧形,具体而言可以是第二接触段181可以是圆弧形,第二接触段181用来与第一导电件170接触,这样在第一导电件170的第一接触段171压在第二接触段181上时,两者的接触位置会发生微弱的弹性形变,从而使得两者的接触面积更大,以增加第一接触段171和第二接触段181两者接触的可靠性,方便电流的通过,保证线路板164稳定取电。
其中,在壳体110上设置有安装柱112,第二接触段181套在安装柱112外,从而方便安装第二导电件180,以保持第二导电件180的第二接触段181在壳体110的位置固定,以避免第一导电件170发生形变后无法接触到第二导电件180的情况发生。
第二连接段182包括呈夹角状连接的第一折段1820和第二折段1821,第一折段1820与第二接触段181连接,第二折段1821平行于第一导电件170的第一连接段172设置,以通过第一折段1820将第二折段1821与第二接触段181连接,这样通过第一折段1820可以使得第二折段1821贴靠壳体110的侧壁设置,从而方便进行走线连接到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电连接,提高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和结构的紧凑性。
继续参考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的接线板上连接有L极取电线190,该L极取电线190延伸至第二折段1821处,这样第二折段1821通过锡焊工艺与L极取电线190连接固定,从而实现第二导电件180与L极接线端子的电连接。
结合图4和图7,手柄130具有与自身转动轴线同轴的圆弧面131,抵接部132则设置在该圆弧面131上,这样在手柄130朝分闸位置切换时,即使手柄130圆弧面131接触到第一导电件170的第一接触段171,由于圆弧面131与手柄130自身同轴,因此第一接触段171距离手柄130轴线的距离不便,即不会造成第一接触段171发生形变而靠近第二导电件180,保证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分离。
其中,抵接部132具有夹角状相连的抵接弧面1320和连接面1321,抵接弧面1320和连接面132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手柄130的圆弧面131连接,抵接弧面1320用于抵接第一导电件170,如此设置,在手柄130由分闸位置朝合闸位置切换时的转动过程中,通过抵接弧面1320与第一接触段171接触可以使得第一接触段171逐渐发生偏转,使得第一接触段171逐渐靠近并抵在第二接触段181上,直至第一接触段171与抵接弧面1320上靠近连接面1321的位置接触,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相互抵紧,从而使得两者稳定接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件(170)和第二导电件(180),所述第一导电件(170)用于电连接线路板(164),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
可转动设置的手柄(130),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远离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所述手柄(130)能够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手柄(130)设置有凸起的抵接部(132);
当所述手柄(130)转至所述合闸位置时,所述抵接部(132)挤压所述第一导电件(170)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170)接触所述第二导电件(180);
当所述手柄(130)向所述分闸位置切换时,所述抵接部(132)所述第一导电件(170)分离,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170)与所述第二导电件(180)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包括呈夹角状相连的第一连接段(172)和第一接触段(171),所述第一连接段(172)用于电连接线路板(164),所述第一接触段(171)朝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抵接部(132)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接触段(171)远离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180)包括相连的第二连接段(182)和第二接触段(181),所述第二连接段(182)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所述第二接触段(181)呈朝所述第一导电件(170)凸起的弧形,以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82)包括呈夹角状连接的第一折段(1820)和第二折段(1821),所述第一折段(1820)与所述第二接触段(181)连接,所述第二折段(1821)用于与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132)具有夹角状相连的抵接弧面(1320)和连接面(1321),所述抵接弧面(1320)和所述连接面(132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手柄(130)连接,所述抵接弧面(1320)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导电件(170)。
6.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0);
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的线路板(164);
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和第二N极接线端子(162),所述线路板(164)与所述第二N极接线端子(162)通过导线电连接;
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其中,所述手柄(13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10),所述第一导电件(170)与所述线路板(164)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180)与所述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通过锡焊工艺与所述线路板(164)电连接;
和/或,
所述第二导电件(180)通过锡焊工艺电连接于L极取电线(190),所述L极取电线(190)电连接于所述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上位于所述线路板(164)和所述手柄(13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筋部(111),所述筋部(111)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导电件(170)穿过的穿槽(1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部(111)靠近所述手柄(130)的一面有凸起设置的固定部(1111),所述固定部(1111)朝所述第二导电件(180)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导电件(170)位于所述固定部(1111)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设置有安装柱(112),所述第二导电件(180)有部分卷在所述安装柱(112)外。
CN202321853456.3U 2023-07-13 2023-07-13 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Active CN220368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3456.3U CN220368164U (zh) 2023-07-13 2023-07-13 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3456.3U CN220368164U (zh) 2023-07-13 2023-07-13 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8164U true CN220368164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3456.3U Active CN220368164U (zh) 2023-07-13 2023-07-13 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8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9473B2 (en) Ground-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reverse wiring protection
US7701680B2 (en) Ground-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CA2966097C (en) Modular circuit break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JP2007115572A (ja) 耐電圧テスト用スイッチおよび漏電遮断器
CN108376631B (zh) 一种小体积1p+n漏电断路器
CN220368164U (zh) 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CN101958212A (zh) 插座式剩余电流断路器
CN1841616B (zh) 漏电断路器
CN102891050B (zh) 一种插座式接地故障线路断路器
CN217009102U (zh) 一种断路器
JP4852380B2 (ja) 回路遮断器
CN21450540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WO2023236983A1 (zh) 断路器
CN219778808U (zh) 一种耐压性能较好的断路器辅助装置
CN21450540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US981856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ducing arcing between a circuit breaker line terminal and a panel board terminal
CN221176120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17562494U (zh) 具有断线保护功能的断路器
CN114784578B (zh) 一种应用于低压直流领域的直流插座
CN203300576U (zh) 具有地线保护的双线灭弧式漏电断路器
CN218548346U (zh) 开关装置
CN218956743U (zh) 测试机构、漏电保护模块以及插入式断路器
CN217655831U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18215158U (zh) 漏电保护模块
CN218939562U (zh) 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