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9150U - 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9150U
CN220359150U CN202321938679.XU CN202321938679U CN220359150U CN 220359150 U CN220359150 U CN 220359150U CN 202321938679 U CN202321938679 U CN 202321938679U CN 220359150 U CN220359150 U CN 220359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ost
handset
eye
spl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86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明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mi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mi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mi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mi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386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9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9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9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携带、使用及维修成本低的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该手持机结构包括主机以及弹性背夹,主机的两相对边侧各开设有一装配卡槽;弹性背夹至少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的背部贴合,第二翅片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的背部贴合,第一翅片的内侧边缘设有与主机一侧装配卡槽凹凸配合的第一插扣,第二翅片与第一翅片固定连接,且第二翅片的内侧边缘设有与主机另一侧装配卡槽凹凸配合的第二插扣。

Description

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背景技术
手持机是指能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讯(Wi-Fi/GPRS/Bluetooth等)的手持型终端机,其具有数据存储及计算能力,设有人机界面以供信息显示并为用户提供输入功能,手持机内部往往自带电源,为其在外出携带使用时提供续航能力。背夹是安装在手持机上并用于提供手持机与外部抓持器件连接部的结构,通过背夹,手持机可与多种类型的抓持器件装配,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目前,市面上的手持机结构一般是将背夹与手持机主机进行一体式设计,背夹构成手持机主机外壳的一部分。如此,当用户无需使用背夹功能时,背夹的存在将增加手持机结构的重量,增大了用户的携带及使用难度,降低用户的体验感。再者,当背夹损坏时,需要对手持机的外壳整体进行更换,提高了手持机的使用及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使用携带、使用及维修成本低的具有可拆装弹性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一种具有可拆装弹性背夹的手持机结构,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的两相对边侧各开设有一装配卡槽;以及
弹性背夹,所述弹性背夹至少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的背部贴合,第二翅片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的背部贴合,所述第一翅片的内侧边缘设有与主机一侧装配卡槽凹凸配合的第一插扣,所述第二翅片与第一翅片固定连接,且第二翅片的内侧边缘设有与主机另一侧装配卡槽凹凸配合的第二插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翅片的内表面与主机的背部贴合,第二翅片的内表面与主机的背部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翅片上远离第二翅片一端形成与主机背部贴合的第一贴合部,第一翅片上邻近第二翅片的一端向远离主机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一折角部,第一折角部上远离第一贴合部的一端向靠近主机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翅片上远离第一翅片一端形成与主机背部贴合的第二贴合部,第二翅片上邻近第一翅片的一端向远离主机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二折角部,第二折角部上远离第二贴合部的一端向靠近主机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的顶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顶部分别设有圆弧过渡部,以使弹性背夹的顶部形成U型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背夹还包括第三翅片,所述第三翅片呈条形结构,且第三翅片连接于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的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翅片顶部至主机背部的距离小于第三翅片底部至主机背部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背夹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的一边侧沿主机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装配卡槽,第一翅片的内侧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扣;所述主机的另一边侧沿主机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装配卡槽,第二翅片的内侧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的末端或/和第二翅片的末端设有拨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卡槽呈条形结构、圆形结构或跑道状结构,第一插扣的外轮廓形状以及第二插扣的外轮廓形状分别与装配卡槽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可拆装弹性背夹的手持机结构,将弹性背夹通过插扣结构装夹在主机上,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将弹性背夹装配在主机上,或将弹性背夹从主机上取下,以减小手持机结构在弹性背夹非使用时段的重量,降低用户在弹性背夹非使用时段时使用及携带手持机结构的难度;当弹性背夹或主机外壳损坏时,用户可单独对弹性背夹或主机外壳进行更换,降低了手持机的使用及维修成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背部贴合,增大了弹性背夹与主机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弹性背夹与主机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手持机弹性背夹功能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手持机结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手持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手持机结构分解状态下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手持机结构分解状态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结合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携带、使用及维修成本低的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10,该手持机结构包括主机100以及弹性背夹200,主机100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讯,弹性背夹200则提供主机100与外部抓持器件或安装器件的连接部。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主机100包括外壳110、设置在外壳110底部的充电基座120、收容于外壳110内的控制电路板130和连接控制电路板130的主天线140、收容于充电基座120内并与控制电路板130电连接的电源,电源通过由充电基座120穿出的线缆150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实施例中,外壳110的主面设有与控制电路板130电连接的显示屏160以及位于显示屏160下方的按键区,按键区内设有若干按键170,按键170在受按压被触发时向控制电路板130发送电信号,以执行相应的操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主机100上除外壳110以外的功能部分,可以与市面上任一款手持机的结构及功能相同,换言之,本实施例对主机100的改进主要集中于主机100的外壳110,对主机100的功能并未有限定。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主机100的背部呈圆弧面结构。主机100的两相对边侧各开设有一装配卡槽180,装配卡槽180用于提供主机100与弹性背夹200的连接部,以便实现主机100与弹性背夹200的卡扣连接。
弹性背夹200至少包括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第一翅片210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100的背部贴合,第二翅片220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100的背部贴合,第一翅片210的内侧边缘设有与主机100一侧装配卡槽180凹凸配合的第一插扣211,第二翅片220与第一翅片210固定连接,且第二翅片220的内侧边缘设有与主机100另一侧装配卡槽180凹凸配合的第二插扣22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翅片210上至少邻近第一插扣211的部位与主机100的背部贴合,第二翅片220上至少邻近第二插扣221的部位与主机100的背部贴合,如此,通过第一翅片210端部及第二翅片220端部与主机100背部的贴合,可使得第一插扣211和第二插扣221紧紧嵌入装配卡槽180内,增强了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对主机100的夹持力。
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210的内表面与主机100的背部贴合,第二翅片220的内表面与主机100的背部贴合。也就是说,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完全贴合主机100的背部,如此,进一步增大了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与主机100背部的接触面积,且在主机100的背部呈圆弧面结构时,通过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与主机100背部的贴合,还实现了对主机100背部的二次夹持,从而提升了主机100与弹性背夹200装配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此弹性背夹200适用于主机100背部的散热孔位于主机100背部上非弹性背夹200装配区的情形,以避免弹性背夹200遮挡主机100上的散热孔,进而造成主机100散热不良问题的发生。
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仅局部与主机100背部贴合。具体的,第一翅片210上远离第二翅片220一端形成与主机100背部贴合的第一贴合部212,第一翅片210上邻近第二翅片220的一端向远离主机100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一折角部213,第一折角部213上远离第一贴合部212的一端向靠近主机100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一连接部214;第二翅片220上远离第一翅片210一端形成与主机100背部贴合的第二贴合部222,第二翅片220上邻近第一翅片210的一端向远离主机100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二折角部223,第二折角部223上远离第二贴合部222的一端向靠近主机100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二连接部224,第二连接部224与第一连接部214固定连接。如此,第一折角部213、第一连接部214、第二折角部223以及第二连接部224以及主机100的背部共同围合形成可供通风的散热通道,以便主机100背部的散热孔散热,并避免主机100背部因大面积厚度过厚造成的散热不良问题,保证主机10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4的顶部和第二连接部224的顶部分别设有圆弧过渡部,以使弹性背夹200的顶部形成U型缺口230。如此,进一步增大了散热通道的面积,提升主机100散热效果,同时提供了弹性背夹200的抓持部。
一实施例中,弹性背夹200还包括第三翅片240,第三翅片240呈条形结构,且第三翅片240连接于第一翅片210与第二翅片220的连接部。优选的,第三翅片240顶部至主机100背部的距离小于第三翅片240底部至主机100背部的距离,即,第三翅片240倾斜设置且第三翅片240的下部向靠近主机100背部的方向偏斜。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翅片240,使得弹性背夹200整体呈Y字形结构,如此,弹性背夹200在抓持主机100并与主机100装配连接的同时,第三翅片240提供了与外部机构的连接部,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抓持部。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三翅片240底部至主机100背部的距离小于2cm,如此,用户在抓持弹性背夹200时,可通过将手指穿过第三翅片240与主机100背部之间的区域并抓持第三翅片240,可防止用户在手持弹性背夹200并摆动手臂时,因未抓稳弹性背夹200造成的手持机掉落问题,以提升手持机抓持的可靠性。另外,第三翅片240下部的内表面还设有胶垫241,以避免第三翅片240的下部挤压主机,进而造成的主机外壳损坏问题。
一实施例中,弹性背夹200采用塑胶材料制成,例如采用PC或PE材料制成。另一实施例中,弹性背夹200还可采用弹性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金属铜、金属铝制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夹与主机100装配的稳定性,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210末端至第二翅片220末端的距离略小于主机100两相对边侧之间的距离(即主机100的宽度),如此,在背夹夹持主机100时,通过推动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使第一翅片210与第二翅片220之间的距离增大,当第一插扣211和第二插扣221嵌入装配卡槽180后,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恢复弹性形变并夹紧主机100的两相对边侧,从而增大背夹对主机100的夹持力。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主机100的一边侧沿主机100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装配卡槽180,第一翅片210的内侧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扣211;主机100的另一边侧沿主机100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装配卡槽180,第二翅片220的内侧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扣221。如此,一方面增大了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与主机100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当单个装配卡槽180或第一插扣211或第二插扣221磨损失效后,背夹仍可通过其余插扣与装配卡槽180配合,以实现背夹在主机100上的固定,从而延长背夹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装配卡槽180呈条形结构、圆形结构或跑道状结构,第一插扣211的外轮廓形状以及第二插扣221的外轮廓形状分别与装配卡槽180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当然,根据加工条件和工艺的不同,还可使装配卡槽180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星形结构或其他异形结构,于此不再赘述。
为了降低背夹的拆卸难度,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210的末端或/和第二翅片220的末端设有拨片,如此,在拆卸背夹的过程中,用户仅需拨动拨片,使第一翅片210或第二翅片220抬起,第一插扣211或第二插扣221即离开装配卡槽180,以便将背夹从主机100上取下。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翅片210的末端或/和第二翅片220的末端凸起以形成拨片。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10,将弹性背夹200通过插扣结构装夹在主机100上,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将弹性背夹200装配在主机100上,或将弹性背夹200从主机100上取下,以减小手持机结构在弹性背夹200非使用时段的重量,降低用户在弹性背夹200非使用时段时使用及携带手持机结构的难度;当弹性背夹200或主机100的外壳110损坏时,用户可单独对弹性背夹200或主机100的外壳110进行更换,降低了手持机的使用及维修成本;第一翅片210和第二翅片220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100背部贴合,增大了弹性背夹200与主机10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弹性背夹200与主机100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手持机弹性背夹200功能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的两相对边侧各开设有一装配卡槽;以及
弹性背夹,所述弹性背夹至少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的背部贴合,第二翅片上至少一部分与主机的背部贴合,所述第一翅片的内侧边缘设有与主机一侧装配卡槽凹凸配合的第一插扣,所述第二翅片与第一翅片固定连接,且第二翅片的内侧边缘设有与主机另一侧装配卡槽凹凸配合的第二插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翅片的内表面与主机的背部贴合,第二翅片的内表面与主机的背部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翅片上远离第二翅片一端形成与主机背部贴合的第一贴合部,第一翅片上邻近第二翅片的一端向远离主机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一折角部,第一折角部上远离第一贴合部的一端向靠近主机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翅片上远离第一翅片一端形成与主机背部贴合的第二贴合部,第二翅片上邻近第一翅片的一端向远离主机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二折角部,第二折角部上远离第二贴合部的一端向靠近主机背部的方向折弯并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的顶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顶部分别设有圆弧过渡部,以使弹性背夹的顶部形成U型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背夹还包括第三翅片,所述第三翅片呈条形结构,且第三翅片连接于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的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翅片顶部至主机背部的距离小于第三翅片底部至主机背部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背夹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的一边侧沿主机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装配卡槽,第一翅片的内侧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扣;所述主机的另一边侧沿主机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装配卡槽,第二翅片的内侧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的末端或/和第二翅片的末端设有拨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卡槽呈条形结构、圆形结构或跑道状结构,第一插扣的外轮廓形状以及第二插扣的外轮廓形状分别与装配卡槽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
CN202321938679.XU 2023-07-21 2023-07-21 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Active CN220359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8679.XU CN220359150U (zh) 2023-07-21 2023-07-21 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8679.XU CN220359150U (zh) 2023-07-21 2023-07-21 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9150U true CN220359150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4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8679.XU Active CN220359150U (zh) 2023-07-21 2023-07-21 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9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59150U (zh) 具有可拆装背夹的手持机结构
US83380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5356644U (zh) 带有可拆卸式外壳的无线耳机
US20150099400A1 (en) High digital bandwidth connection apparatus
CN209183801U (zh) 卡托、堆叠式二合一卡座及电子设备
US20040063457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battery pack in a handheld radiotelephone
US751040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oldable plug
CN212876471U (zh) 电子设备散热器及电子设备手柄
CN210325712U (zh) 晶圆夹具的导电弹片
CN214068850U (zh) 电池连接器
CN217589570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扩展坞
CN212752347U (zh) 一种三防手机的防摔前壳
CN21080681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手机充电器
CN218402625U (zh) 一种辅助安装装置
CN210845262U (zh) 游戏手柄
CN211406171U (zh) 一种新型计算机网络通信用路由器
CN210129859U (zh) 一种改良型手机卡托
CN212162875U (zh) 充电器照明保护套
CN215299674U (zh) 便携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导电卡扣结构
CN213483611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19738144U (zh) 一种基于扩展坞的区域通信单元
CN220359151U (zh) 一种手持机结构
US2009004240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4507046U (zh) 一种侧插卡托防尘结构
CN209771313U (zh) 一种夹持固定无线充电手机游戏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