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5556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55556U CN220355556U CN202321639262.3U CN202321639262U CN220355556U CN 220355556 U CN220355556 U CN 220355556U CN 202321639262 U CN202321639262 U CN 202321639262U CN 220355556 U CN220355556 U CN 2203555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an
- communicated
- pipe section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室内机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第一端侧,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第二端侧;和,新风管,包括共用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共用管段构造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共用管段用于穿过墙体以使第一风道的第一端和第二风道的第一端均与室外连通,第一风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段与第一新风模块连通,第二风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段与第二新风模块连通。在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仅需在墙体开一个孔,能够减小对墙体的破坏,提高空调器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室内装修材料、家具、甚至摆件和食品等散发的气体均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不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空气净化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空调器装配有新风模块。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新风模块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各自穿过墙体,以引入室外新风并排出室内空气。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在墙体开两个孔以分别使进风管和出风管穿过,对墙体的破坏较大且较为麻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在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仅需在墙体开一个孔,能够减小对墙体的破坏,提高空调器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室内机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第一端侧,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第二端侧;和,新风管,包括共用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共用管段构造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共用管段用于穿过墙体以使第一风道的第一端和第二风道的第一端均与室外连通,第一风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段与第一新风模块连通,第二风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段与第二新风模块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共用管段包括管体和分隔板,分隔板设置于管体内,且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以将管体分隔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的第二端在第二风道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重合,第一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室外通风口,第二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室外通风口,第一风道的长度不等于第二风道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外通风口和第二室外通风口之间的距离大于20c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外通风口设置有第一格栅;和/或,第二室外通风口设置有第二格栅。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板的材质为导热材料,以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气体能够进行热量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壳体,其内部设置有室内机主体、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其中,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靠近共用管段的一端侧,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远离共用管段的一端侧;第二管段穿过室内机主体与第二新风模块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模块包括:第一风机,设置有第一风机进风口、第一风机上出风口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第一风机进风口能够与室内/室外连通,第一风机上出风口能够与室内连通,第一风机下出风口能够与室外连通;其中,第一管段的第一端与共用管段连通,第一管段的第二端能够与第一风机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模块还包括:第一进风箱,设置于第一风机的进风侧,且构造有与第一风机进风口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和,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室内进风口;第一下风箱,与第一风机下出风口连通;和,第一接头,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管段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进风箱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一下风箱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新风模块包括:第二风机,设置有第二风机进风口、第二风机上出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第二风机进风口能够与室内/室外连通,第二风机上出风口能够与室内连通,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能够与室外连通;其中,第二管段的第一端与共用管段连通,第二管段的第二端能够与第二风机进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和新风管。新风管包括共用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共用管段构造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共用管段用于穿过墙体以使第一风道的第一端和第二风道的第一端均与室外连通,第一风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段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新风模块连通,第二风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段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新风模块连通。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仅需在墙体上开一个孔以使共用管段穿过,如此能够减小对墙体的破坏,提高空调器的安装效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新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共用管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室内机主体;101、第一端侧;102、第二端侧;
2、第一新风模块;201、第一风机;2011、第一风机进风口;2012、第一风机上出风口;2013、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2、第一进风箱;203、第一下风箱;204、第一接头;205、第一过滤组件;
3、第二新风模块;
4、室内机壳体;
5、新风管;501、共用管段;5011、第一风道;5012、第二风道;5013、管体;5014、分隔板;502、第一管段;503、第二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室内装修材料、家具、甚至摆件和食品等散发的气体均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不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空气净化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空调器装配有新风模块。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新风模块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各自穿过墙体,以引入室外新风并排出室内空气。然而,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在墙体开两个孔以分别使进风管和出风管穿过,对墙体的破坏较大且较为麻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在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仅需在墙体开一个孔,能够减小对墙体的破坏,提高空调器的安装效率。
结合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和新风管5。
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1、第一新风模块2和第二新风模块3,室内机主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侧101和第二端侧102,第一新风模块2设置于第一端侧101,第二新风模块3设置于第二端侧102。
新风管5包括共用管段501、第一管段502和第二管段503。其中,共用管段501构造有第一风道5011和第二风道5012,共用管段501用于穿过墙体以使第一风道5011的第一端和第二风道5012的第一端均与室外连通,第一风道50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段502与第一新风模块2连通,第二风道501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段503与第二新风模块3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和新风管5。新风管5包括共用管段501、第一管段502和第二管段503。其中,共用管段501构造有第一风道5011和第二风道5012,共用管段501用于穿过墙体以使第一风道5011的第一端和第二风道5012的第一端均与室外连通,第一风道50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段502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新风模块2连通,第二风道501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段503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新风模块3连通。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仅需在墙体上开一个孔以使共用管段501穿过,如此能够减小对墙体的破坏,提高空调器的安装效率。
可选地,第一新风模块2能够受控引入室外新风,并且第一新风模块2能够受控排出室内空气。对于第一新风模块2,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不同时进行。第二新风模块3能够受控排出室内空气,并且第二新风模块3能够受控引入室外新风。对于第二新风模块3,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不同时进行。
其中,第一新风模块2和第二新风模块3同时运行,并且,其中一个引入室外新风,另一个排出室内空气。具体包括:第一新风模块2引入室外新风,同时,第二新风模块3排出室内空气。或者,第一新风模块2排出室内空气,同时,第二新风模块3引入室外新风。
第一新风模块2和第二新风模块3同时运行,并且,其中一个引入室外新风,另一个排出室内空气。如此,空调器同时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有利于避免室内气压持续升高,从而提高引入室外新风的效率。此外,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能够减小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之间的干扰,实现室内的高效换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共用管段501包括管体5013和分隔板5014,分隔板5014设置于管体5013内,且沿管体5013的轴向延伸,以将管体5013分隔为第一风道5011和第二风道5012。如此设置,能够将共用管段501划分为第一风道5011和第二风道5012,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共用新风管5的共用管段,减少墙体的开孔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5011的第二端在第二风道501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风道5012的第二端相重合。第一风道50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室外通风口,第二风道501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室外通风口,第一风道5011的长度不等于第二风道5012的长度。
通过将第一风道5011的第二端在第二风道5012上的正投影设置为与第二风道5012的第二端相重合,便于共用管段501与第一管段502和第二管段503连接。通过将第一风道5011的长度设置为不等于第二风道5012的长度,能够使第一室外通风口和第二室外通风口间隔一定的距离,避免第一室外通风口处的气体和第二室外通风口处的气体互相干扰。
举例来说,倘若第一室外通风口和第二室外通风口相邻,第一风道用于排出室内气体,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那么经第一室外通风口排出的室内气体极有可能经第二室外通风口被吸入室内,如此会影响室内的新风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二风道5012的长度大于第一风道5011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外通风口和第二室外通风口之间的距离大于20cm。例如,第一室外通风口和第二室外通风口之间的距离为22cm、25cm、30cm、32cm、35cm、40cm、45cm、47cm、50cm或55cm等。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一室外通风口和第二室外通风口间隔一定的距离,避免第一室外通风口处的气体和第二室外通风口处的气体互相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外通风口设置有第一格栅;和/或,第二室外通风口设置有第二格栅。通过在第一室外通风口处设置第一格栅,能够避免较大杂质经第一室外通风口进入第一风道,有利于减少空调器受损的几率。通过在第二室外通风口处设置第二格栅,能够避免较大杂质经第二室外通风口进入第二风道,有利于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较大杂质包括老鼠、小鸟或树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板5014的材质为导热材料,以使第一风道5011和第二风道5012中的气体能够进行热量交换。如此设置,便于回收排出的室内气体中的热量/冷量,并利用排出的室内气体中的热量/冷量、加热/冷却引入的室外新风,有利于提高引入的室外新风的舒适度,提高空调器的能效。
例如,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第一风道5011用于排出室内气体,第二风道5012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此时,利用第一风道5011中的气体加热第二风道5012中的气体,有利于提高引入的室外新风的温度,从而提高引入的室外新风的舒适度,提高空调器的能效。
可选地,导热材料包括导热塑料和金属等。导热塑料能利用导热填料对高分子基体材料进行均匀填充,以提高其导热性能。金属具有较为优异的导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1所示,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壳体4,室内机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室内机主体1、第一新风模块2和第二新风模块3。其中,第一新风模块2设置于室内机主体1靠近共用管段501的一端侧,第二新风模块3设置于室内机主体1远离共用管段501的一端侧。第二管段503穿过室内机主体1与第二新风模块3连接。
通过设置室内机壳体4,有利于保持空调器外观的统一性。第二管段503穿过室内机主体1与第二新风模块3连接,不仅能够使第二新风模块3与室外连通,还能避免破坏空调器外观的统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第一新风模块2包括第一风机201。第一风机201设置有第一风机进风口2011、第一风机上出风口2012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13。第一风机进风口2011能够与室内/室外连通,第一风机上出风口2012能够与室内连通,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13能够与室外连通。其中,第一管段502的第一端与共用管段501连通,第一管段502的第二端能够与第一风机进风口2011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13连通。
在第一新风模块2引入室外新风时,第一风机进风口2011通过第一管段502和共用管段501与室外连通,以吸入室外新风;第一风机上出风口2012与室内连通,以将吸入的室外新风排至室内;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13处于封堵状态。在第一新风模块2排出室内新风时,第一风机进风口2011与室内连通,以吸入室内空气。第一风机上出风口2012处于封堵状态;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13通过第一管段502和共用管段501与室外连通,以将吸入的室内空气排至室外。如此设置,能够实现第一新风模块2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第一新风模块2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不同时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第一新风模块2还包括第一进风箱202、第一下风箱203和第一接头204。第一进风箱202设置于第一风机201的进风侧,且第一进风箱202构造有与第一风机进风口2011连通的第一连通孔。第一下风箱203与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13连通。第一接头204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管段502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进风箱202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一下风箱203连通。如此设置,第一新风模块2能够引入室外新风,并且第一新风模块2能够排出室内空气。
具体地,在第一新风模块2引入室外新风时,第一接头204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接头204的第三接口封堵,第一进风箱202通过第一接头204与室外连通;第一进风箱202的第一室内进风口处于封堵状态,第一风机201通过第一连通孔与第一进风箱202连通,因此第一风机201能够从室外吸入新风;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13处于封堵状态,第一风机上出风口2012与室内连通,从而能够将吸入的室外新风排至室内。
在第一新风模块2排出室内新风时,第一进风箱202的第一室内进风口处于连通状态,第一风机201通过第一进风箱202与室内连通,因此第一风机201能够从室内吸入空气;第一风机上出风口2012处于封堵状态;第一接头204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接头204的第二接口封堵,第一风机下出风口2013通过第一接头204与室外连通,从而能够将吸入的室内空气排至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新风模块3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设置有第二风机进风口、第二风机上出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第二风机进风口能够与室内/室外连通,第二风机上出风口能够与室内连通,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能够与室外连通。其中,第二管段503的第一端与共用管段501连通,第二管段503的第二端能够与第二风机进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连通。
在第二新风模块3引入室外新风时,第二风机进风口通过第二管段和共用管段与室外连通,以吸入室外新风;第二风机上出风口与室内连通,以将吸入的室外新风排至室内;第二风机下出风口处于封堵状态。在第二新风模块3排出室内新风时,第二风机进风口与室内连通,以吸入室内空气。第二风机上出风口处于封堵状态;第二风机下出风口通过第二管段和共用管段与室外连通,以将吸入的室内空气排至室外。如此设置,能够实现第二新风模块3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第二新风模块3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不同时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新风模块还包括第二进风箱、第二下风箱和第二接头。第二进风箱设置于第二风机的进风侧,且第二进风箱构造有与第二风机进风口连通的第三连通孔,和与室内连通的第二室内进风口。第二下风箱与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连通。第二接头包括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第四接口与第二管段的第二端连通,第五接口与第二进风箱连通,第六接口与第二下风箱连通。如此设置,第二新风模块能够引入室外新风,并且第二新风模块能够排出室内空气。
具体地,在第二新风模块3引入室外新风时,第二接头的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连通,第二接头的第六接口封堵,第二进风箱通过第二接头与室外连通;第二进风箱的第二室内进风口处于封堵状态,第二风机通过第三连通孔与第二进风箱连通,因此第二风机能够从室外吸入新风;第二风机下出风口处于封堵状态,第二风机上出风口与室内连通,从而能够将吸入的室外新风排至室内。
在第二新风模块3排出室内新风时,第二进风箱的第二室内进风口处于连通状态,第二风机通过第二进风箱与室内连通,因此第二风机能够从室内吸入空气;第二风机上出风口处于封堵状态;第二接头的第四接口和第六接口连通,第二接头的第五接口封堵,第二风机下出风口通过第二接头与室外连通,从而能够将吸入的室内空气排至室外。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室内机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第一端侧,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第二端侧;和,
新风管,包括共用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
其中,共用管段构造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共用管段用于穿过墙体以使第一风道的第一端和第二风道的第一端均与室外连通,第一风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段与第一新风模块连通,第二风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段与第二新风模块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共用管段包括管体和分隔板,分隔板设置于管体内,且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以将管体分隔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风道的第二端在第二风道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风道的第二端相重合,第一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室外通风口,第二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室外通风口,第一风道的长度不等于第二风道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室外通风口和第二室外通风口之间的距离大于20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室外通风口设置有第一格栅;和/或,第二室外通风口设置有第二格栅。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分隔板的材质为导热材料,以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气体能够进行热量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
室内机壳体,其内部设置有室内机主体、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其中,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靠近共用管段的一端侧,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远离共用管段的一端侧;第二管段穿过室内机主体与第二新风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新风模块包括:
第一风机,设置有第一风机进风口、第一风机上出风口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第一风机进风口能够与室内/室外连通,第一风机上出风口能够与室内连通,第一风机下出风口能够与室外连通;
其中,第一管段的第一端与共用管段连通,第一管段的第二端能够与第一风机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新风模块还包括:
第一进风箱,设置于第一风机的进风侧,且构造有与第一风机进风口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和,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室内进风口;
第一下风箱,与第一风机下出风口连通;和,
第一接头,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管段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进风箱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一下风箱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新风模块包括:
第二风机,设置有第二风机进风口、第二风机上出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第二风机进风口能够与室内/室外连通,第二风机上出风口能够与室内连通,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能够与室外连通;
其中,第二管段的第一端与共用管段连通,第二管段的第二端能够与第二风机进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39262.3U CN220355556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39262.3U CN220355556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55556U true CN220355556U (zh) | 2024-01-16 |
Family
ID=89507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39262.3U Active CN220355556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55556U (zh) |
-
2023
- 2023-06-26 CN CN202321639262.3U patent/CN2203555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22205U (zh) | 一种户外lcd显示设备 | |
CN115388464A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0355556U (zh) | 空调器 | |
CN109798597B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011641U (zh) | 整体式空调 | |
CN217464650U (zh) | 用于风管机的室内机及风管机 | |
CN213019969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 |
CN210320335U (zh) | 室内机和空调 | |
CN211233092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82273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2944416A (zh) | 烹饪装置 | |
CN112914347A (zh) | 烹饪装置 | |
CN22100524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20355560U (zh) | 空调器 | |
CN214665015U (zh) | 一种具有横流风机的通风机芯及一体窗 | |
CN219868204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9868122U (zh) | 柜式空调 | |
CN22018695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019968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 |
CN216203819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057701U (zh) | 一种天花机和空调 | |
CN220185436U (zh) | 用于新风机的风扇、新风机 | |
CN219868284U (zh) | 新风机 | |
CN218884132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20417467U (zh) | 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