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2910U - 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2910U
CN220352910U CN202322312068.0U CN202322312068U CN220352910U CN 220352910 U CN220352910 U CN 220352910U CN 202322312068 U CN202322312068 U CN 202322312068U CN 220352910 U CN220352910 U CN 220352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detection device
supporting
upp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20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峰
程武祥
林伟东
如苏力·托合提
巩生龙
张晓炅
唐绍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tan Buya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tan Buya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tan Buya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tan Buya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120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2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2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2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本体、支撑柱、检测管、支杆、光伏板和警报器,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下壁焊接有四组支撑柱,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检测管,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上壁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壁连接有光伏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管的内部插设有支撑组件,并在支撑组件的上壁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通过两组缓冲组件可以使当巨石滚落到防护板处对防护板施压冲力的时候通过缓冲组件化解很大一部分,防止安装在地下的检测管造成断裂,且避免上坡处的巨石滚落对装置造成损坏等,增加了装置的抗风险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露天矿高陡边坡是指没有植被保护的陡坡,边坡的稳定性是土层等在一定程度下坡高和坡角的稳定程度,这些边坡一方面因为底部矿产的开采导致土层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因为边坡的角度等可能会发生自然灾害,所以要在边坡处设置有检测装置;
现有的稳定性检测装置一般是分为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下部分一般的通过钻探安装设备等对底部的各土层进行检测,地上部分一般设置有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进行设备电力供给,但是现有的装置没有保护装置,检测装置一般安装在边坡上,所以可能会存在上坡处滚落岩石等或者发生山体滑坡对设备造成损坏,尤其是常见的滚石撞击检测设备时很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检测装置一般没有安装保护装置来应对上坡处可能滚落的岩石等对设备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本体、支撑柱、检测管、支杆、光伏板和警报器,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下壁焊接有四组支撑柱,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检测管,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上壁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壁连接有光伏板,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上壁安装有警报器;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柱的后端,所述支撑组件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
所述支撑柱的内部插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壁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检测设备本体的后壁相贴紧;
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缓冲组件设置在支撑板的后侧,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可以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第二缓冲组件,所述第二缓冲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可以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内部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柱的内部插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左端设置挡板,所述支撑架与挡板支撑通过螺丝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壁焊接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支撑板后壁连接的钢筒,所述钢筒的内部开设有储油仓,所述钢筒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钢筒的安装灌注有阻尼液,所述钢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后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后壁设置有防护板,所述连接板和防护板通过螺丝和螺母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材质为钢制,所述防护板的外形为左右两端呈半圆形向内弯曲。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支撑架上壁开设的安装槽和支撑架上壁连接的限位架,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设置有挤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管的内部插设有支撑组件,并在支撑组件的上壁连接有支撑板,在支撑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所述在第一缓冲组件的后壁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后壁连接有防护板,所述连接板和防护板之间通过螺丝和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通过两组缓冲组件可以使当巨石滚落到防护板处对防护板施压冲力的时候通过缓冲组件化解很大一部分,防止安装在地下的检测管造成断裂,且避免上坡处的巨石滚落对装置造成损坏等,增加了装置的抗风险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筒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检测设备本体;2、支撑柱;3、检测管;4、支杆;5、光伏板;6、警报器;7、支撑架;8、支撑板;9、钢筒;10、储油仓;11、连接孔;12、阻尼液;13、活塞杆;14、连接板;15、防护板;16、安装槽;17、弹簧;18、挤压板;19、限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本体1、支撑柱2、检测管3、支杆4、光伏板5和警报器6,检测设备本体1的下壁焊接有四组支撑柱2,检测设备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检测管3,检测设备本体1的上壁设置有支杆4,支杆4的上壁连接有光伏板5,检测设备本体1的上壁安装有警报器6;
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柱2的后端,支撑组件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
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插设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上壁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与检测设备本体1的后壁相贴紧;
第一缓冲组件,第一缓冲组件设置在支撑板8的后侧,第一缓冲组件可以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第二缓冲组件,第二缓冲组件设置在支撑架7的内部,第二缓冲组件可以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2内部设置的支撑架7,支撑柱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16,支撑柱2的内部插设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左端设置挡板,支撑架7与挡板支撑通过螺丝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架7的下壁焊接支撑杆,如图2所示,该结构可以对支撑板8和第一缓冲组件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进而能够对防护板15进行支撑对装置进行防护。
进一步的,第一缓冲组件,第一缓冲组件包括支撑板8后壁连接的钢筒9,钢筒9的内部开设有储油仓10,钢筒9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11,钢筒9的安装灌注有阻尼液12,钢筒9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13,如图4所示,该结构可以对通过活塞杆13对阻尼液12的瞬时挤压达到一个缓冲的效果,从而能够吸收防护板15外壁受到的很大一部分冲击力,能对装置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的,活塞杆13的后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后壁设置有防护板15,连接板14和防护板15通过螺丝和螺母固定相连,如图3所示,该结构通过将防护板15与活塞杆13进行间接连接进而能够对装置起到缓冲的效果。
进一步的,防护板15的材质为钢制,防护板15的外形为左右两端呈半圆形向内弯曲,如图3所示,该结构可以对设备起到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的,第二缓冲组件包括支撑架7上壁开设的安装槽16和支撑架7上壁连接的限位架19,安装槽16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7,弹簧17的前端设置有挤压板18,如图5所示,该结构可以对防护板15起到缓冲的效果,进而能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工作原理:整个装置一部分将检测管3插设在陡坡上的土层内,然后通过检测设备本体1进行检测底部土层的运动,同时设置有光伏板5吸收太阳能进行发电对检测设备本体1进行供给,当检测到地质运动可能发生危险时,会通过警报器6进行鸣笛闪光,提高人的警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等;
同时当平常情况下可能在上坡滚落巨石等,巨石会冲击到防护板15上,冲击防护板15上的瞬间,防护板15会通过与连接板14的连接对两组活塞杆13施压压力,活塞杆13会对阻尼液12进行挤压在钢筒9的内部做活塞运动,同时阻尼液12一部分会从连接孔11处流入到储油仓10内,在流入的过程中,阻尼液12会吸收活塞杆13很大一部分冲击力,并且底部的防护板15会对挤压板18进行挤压,挤压板18会对弹簧17进行挤压,同时防护板15会在支撑架7上往前滑动,通过设置两组缓冲组件能对巨石对防护板15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防护板15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避免了泥石流或者滚石掉落等对设备造成损坏,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本体(1)、支撑柱(2)、检测管(3)、支杆(4)、光伏板(5)和警报器(6),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的下壁焊接有四组支撑柱(2),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检测管(3),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的上壁设置有支杆(4),所述支杆(4)的上壁连接有光伏板(5),所述检测设备本体(1)的上壁安装有警报器(6);
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柱(2)的后端,所述支撑组件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
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插设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上壁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与检测设备本体(1)的后壁相贴紧;
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缓冲组件设置在支撑板(8)的后侧,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可以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第二缓冲组件,所述第二缓冲组件设置在支撑架(7)的内部,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可以对防护设备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2)内部设置的支撑架(7),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插设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左端设置挡板,所述支撑架(7)与挡板支撑通过螺丝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7)的下壁焊接支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支撑板(8)后壁连接的钢筒(9),所述钢筒(9)的内部开设有储油仓(10),所述钢筒(9)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11),所述钢筒(9)的安装灌注有阻尼液(12),所述钢筒(9)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3)的后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后壁设置有防护板(15),所述连接板(14)和防护板(15)通过螺丝和螺母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5)的材质为钢制,所述防护板(15)的外形为左右两端呈半圆形向内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支撑架(7)上壁开设的安装槽(16)和支撑架(7)上壁连接的限位架(19),所述安装槽(16)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前端设置有挤压板(18)。
CN202322312068.0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352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2068.0U CN220352910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2068.0U CN220352910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2910U true CN220352910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0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2068.0U Active CN220352910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2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7802A (zh) 一种消能棚洞及其消能支座
CN101974886A (zh) 一种组合式落石棚洞及其安设方法
CN211898404U (zh) 一种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CN112464340A (zh) 一种基于冲击危险综合指数评定的冲击地压巷道支护设计方法
CN220352910U (zh) 一种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CN110930652B (zh) 一种基于山洪预防的山体滑坡监测报警装置
CN213142817U (zh) 一种路基边坡防护组件
CN213836357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预防山体落石的拦截缓冲结构
CN110424284B (zh) 一种泥石流防护机构
CN215926006U (zh) 一种市政道路边坡防护安全挡板
CN212484558U (zh) 一种山区山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装置
CN106193781B (zh) 机械式立杆装置
CN209652820U (zh) 一种防撞公路护栏
CN215520977U (zh) 一种煤矿地测防治水用预警装置
CN208455619U (zh) 一种打桩机的缓冲装置
CN208056130U (zh) 泥石流沟道中输电塔基防护装置
CN208672460U (zh) 一种管片整环抗压测试装置
CN220150346U (zh) 一种边坡施工中边坡防护装置
CN210422124U (zh) 一种用于古木建筑保护的多功能防护栏
CN219157712U (zh) 一种山体滑坡防护装置
CN113403972B (zh) 一种用于公路建设中防滚落石危害的消能棚架结构
CN219951733U (zh) 一种边坡滚石阻挡防护装置
CN211818603U (zh) 一种道路工程的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CN216787180U (zh) 一种新型岩溶水导水装置
CN217478932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防风抗震基座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