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3287U - 一种增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43287U CN220343287U CN202321910658.7U CN202321910658U CN220343287U CN 220343287 U CN220343287 U CN 220343287U CN 202321910658 U CN202321910658 U CN 202321910658U CN 220343287 U CN220343287 U CN 2203432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rod
- floating mechanism
- telescopic
- aerator
- outer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213 oxy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276 aerato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188 flo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01 nanobubb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60 aqua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44974 aquacultur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氧系统,包括固定桩、漂浮机构、光伏板、蓄电池和增氧机。固定桩可插设在水底的淤泥层中。漂浮机构可漂浮在水面上,漂浮机构还可沿所述固定桩上下移动,漂浮机构还可绕所述固定桩的轴线转动。光伏板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蓄电池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增氧机与所述漂浮机构连接,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此外增氧机还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增氧机借助出水管出水产生推力推动所述漂浮机构转动,增氧机采用现有技术即可,例如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等。本实用新型的漂浮机构相对固定桩可上下移动、且漂浮机构本身可漂浮在水面上,即使水位变化,漂浮机构也可适应,不需要人工调整。通过固定桩的方式,安装也很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增氧机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水体中溶氧量,从而为实现高密度水产养殖奠定了基础。
定点增氧存在增氧范围小,空转率高,增氧效果不好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出多种形式的移动增氧机,大多采用牵引绳带动设备主机直线行走,如专利CN105438746A公开的一种用于太阳能移动增氧机的移动装置,需要先行将牵引绳两端固定在水的两岸,而后将设备主机安装在牵引绳上,安装较为麻烦,且水面上升时需要再次改变牵引绳的固定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氧系统,从而可以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它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氧系统,包括:
固定桩,可插设在水底的淤泥层中;
漂浮机构,可漂浮在水面上,可沿所述固定桩上下移动,可绕所述固定桩的轴线转动;
光伏板,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
蓄电池,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以及
增氧机,与所述漂浮机构连接,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所述增氧机借助所述出水管出水产生推力推动所述漂浮机构转动。
优选地,所述固定桩的上端套接有同轴的轴承,所述漂浮机构包括:
连接环,同轴套接在所述轴承外;
连接套筒,沿轴向滑动套设在所述连接环外;以及
浮体,与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漂浮机构还包括:
第一伸缩外管,下端与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壁铰接;以及
第一伸缩内杆,一端同中心线滑动插设在所述第一伸缩外管内,另一端与所述增氧机连接;
所述第一伸缩内杆可在所述第一伸缩外管内保持不动,所述第一伸缩内杆中心线与所述连接套筒中心线的角度可保持不变。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连接螺母,所述第一伸缩内杆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孔,所述漂浮机构还包括:
连接件,其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
连接螺栓,设置有两个,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螺母螺纹连接;
第二伸缩外管,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第二伸缩内杆,一端滑动插入到所述第二伸缩外管内,另一端悬空;以及
固定柱,与所述第二伸缩内杆的悬空端连接,可插设到所述固定孔内。
优选地,所述漂浮机构还包括:
安装台,与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壁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一伸缩外管的下端铰接;以及
连接板,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均与所述光伏板的下端连接,其远离所述光伏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壁转动连接;
其一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可容连接螺栓穿过的限位孔,所述第一伸缩内杆的上端靠近所述连接套筒后可位于所述光伏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套筒围成的空间中。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中,漂浮机构相对固定桩可上下移动、且漂浮机构本身可漂浮在水面上,即使水位变化,漂浮机构也可适应,不需要人工调整。通过固定桩的方式,安装也很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增氧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又一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又一立体图;
图4为图1的又一立体图(俯视);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又一立体图(收折后)。
附图标记:
10、固定桩;11、轴承;
20、漂浮机构;21、连接环;22、连接套筒;221、连接螺母;222、连接螺栓;23、浮体;24、第一伸缩外管;25、第一伸缩内杆;251、固定孔;26、连接件;27、第二伸缩外管;28、第二伸缩内杆;29、安装台;30、连接板;
40、光伏板;
50、蓄电池;
60、增氧机;61、进水管;6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氧系统,包括固定桩10、漂浮机构20、光伏板40、蓄电池50和增氧机60。
固定桩10可插设在水底的淤泥层中。漂浮机构20可漂浮在水面上,漂浮机构20还可沿所述固定桩10上下移动,漂浮机构20还可绕所述固定桩10的轴线转动。光伏板40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上。蓄电池50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上。增氧机60与所述漂浮机构20连接,具有进水管61和出水管62,此外增氧机60还与所述蓄电池50电连接,此外还设置有一个PLC处理器,控制蓄电池50与增氧机60间的断路和通路。所述增氧机60借助出水管62出水产生推力推动所述漂浮机构20转动,增氧机60采用现有技术即可,例如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等。
本实施例中,将固定桩10插入水底的淤泥中,通过蓄电池50给增氧机60供电以使得增氧机60工作,水从进水管61进入增氧机60中从出水管62流出,水流从出水管62流出对增氧机60产生反作用力,驱动增氧机60移动,漂浮机构20同步转动,相当于增氧机60绕固定桩10旋转,增大了增氧范围,由于漂浮机构20相对固定桩10可上下移动、且漂浮机构20本身可漂浮在水面上,即使水位变化,漂浮机构20也可适应,不需要人工调整。通过固定桩10的方式,安装也很便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桩10的上端套接有同轴的轴承11。所述漂浮机构20包括连接环21、连接套筒22和浮体23。
连接环21同轴套接在所述轴承11外。具体的,连接环21的外周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固定桩10轴向的限位槽。连接套筒22沿轴向滑动套设在所述连接环21外,连接套筒2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沿周向的限位杆,限位杆与连接环21上对应的限位槽滑动配合。浮体23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连接,浮体23可以是气囊等具有浮力的物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机构20还包括第一伸缩外管24和第一伸缩内杆25。
第一伸缩外管24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铰接。第一伸缩内杆25的一端同中心线滑动插设在所述第一伸缩外管24内,第一伸缩内杆25的另一端与所述增氧机60连接。所述第一伸缩内杆25可在所述第一伸缩外管24内保持不动,所述第一伸缩内杆25中心线与所述连接套筒22中心线的角度可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内杆25从第一伸缩外管24中伸出,同时改变第一伸缩内杆25与连接套筒22间的角度,而后固定,可以改变增氧机60与连接套筒22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河流、池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连接螺母221,所述第一伸缩内杆25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孔251。
所述漂浮机构20还包括连接件26、连接螺栓222、第二伸缩外管27、第二伸缩内杆28和固定柱。
连接件26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连接螺栓222设置有两个,连接螺栓222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螺母221螺纹连接。第二伸缩外管27与所述连接件26固定连接。第二伸缩内杆28的一端滑动插入到所述第二伸缩外管27内第二伸缩内杆28的一端悬空。固定柱与所述第二伸缩内杆28的悬空端连接,可插设到所述固定孔251内。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伸缩内杆25相对第一伸缩外管24滑动后,第二伸缩内杆28上的固定柱插入到第一伸缩内杆25的固定孔251内。而后通过连接螺栓222将连接件26固定在连接套筒22上,使得第二伸缩内杆28仅可相对第二伸缩外管27滑动。从而使得第一伸缩内杆25被固定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机构20还包括安装台29和连接板30。
安装台29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连接,安装台2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伸缩外管24的下端铰接。连接板30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块,两块连接板30均与所述光伏板40的下端连接,其远离所述光伏板4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转动连接。其一的所述连接板30上开设有可容连接螺栓222穿过的限位孔,所述第一伸缩内杆25的上端靠近所述连接套筒22后可位于所述光伏板40、所述连接板30和所述连接套筒22围成的空间中。
本实施例中,取下连接螺栓222,将连接件26和第二伸缩外管27以及第二伸缩内杆28取下,将第一伸缩内杆25缩回到第一伸缩外管24内。而后第一伸缩内杆25的上端靠近连接套筒22,而后扳动连接板30,使得光伏板40转动后把第一伸缩内杆25限制住,如图6,收折完毕,便于存放或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桩(10),可插设在水底的淤泥层中;
漂浮机构(20),可漂浮在水面上,可沿所述固定桩(10)上下移动,可绕所述固定桩(10)的轴线转动;
光伏板(40),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上;
蓄电池(50),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上;以及
增氧机(60),与所述漂浮机构(20)连接,具有进水管(61)和出水管(62),与所述蓄电池(50)电连接;
所述增氧机(60)借助所述出水管(62)出水产生推力推动所述漂浮机构(20)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0)的上端套接有同轴的轴承(11),所述漂浮机构(20)包括:
连接环(21),同轴套接在所述轴承(11)外;
连接套筒(22),沿轴向滑动套设在所述连接环(21)外;以及
浮体(23),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20)还包括:
第一伸缩外管(24),下端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铰接;以及
第一伸缩内杆(25),一端同中心线滑动插设在所述第一伸缩外管(24)内,另一端与所述增氧机(60)连接;
所述第一伸缩内杆(25)可在所述第一伸缩外管(24)内保持不动,所述第一伸缩内杆(25)中心线与所述连接套筒(22)中心线的角度可保持不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连接螺母(221),所述第一伸缩内杆(25)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孔(251),所述漂浮机构(20)还包括:
连接件(26),其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
连接螺栓(222),设置有两个,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螺母(221)螺纹连接;
第二伸缩外管(27),与所述连接件(26)固定连接;
第二伸缩内杆(28),一端滑动插入到所述第二伸缩外管(27)内,另一端悬空;以及
固定柱,与所述第二伸缩内杆(28)的悬空端连接,可插设到所述固定孔(251)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20)还包括:
安装台(29),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一伸缩外管(24)的下端铰接;以及
连接板(30),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均与所述光伏板(40)的下端连接,其远离所述光伏板(4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外壁转动连接;
其一的所述连接板(30)上开设有可容连接螺栓(222)穿过的限位孔,所述第一伸缩内杆(25)的上端靠近所述连接套筒(22)后可位于所述光伏板(40)、所述连接板(30)和所述连接套筒(22)围成的空间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10658.7U CN220343287U (zh) | 2023-07-20 | 2023-07-20 | 一种增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10658.7U CN220343287U (zh) | 2023-07-20 | 2023-07-20 | 一种增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43287U true CN220343287U (zh) | 2024-01-16 |
Family
ID=8948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10658.7U Active CN220343287U (zh) | 2023-07-20 | 2023-07-20 | 一种增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43287U (zh) |
-
2023
- 2023-07-20 CN CN202321910658.7U patent/CN2203432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67510A (zh) | 一种带有防堵组件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 | |
CN210261305U (zh) | 太阳能曝气机 | |
CN209911356U (zh) | 一种生态环境地下水监测装置 | |
CN101508480A (zh) | 潜浮式可提升曝气装置 | |
CN220343287U (zh) | 一种增氧系统 | |
CN214192717U (zh) | 河道污水旋转曝气装置 | |
CN107777793A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混合充氧水质改善装置 | |
CN210065332U (zh) | 一种用于水体增氧的射流曝气装置 | |
CN203411963U (zh) | 一种浮体及由该浮体组成的围栏 | |
CA2747286C (en) | Counter current supersaturation oxygenation system | |
CN219156690U (zh) | 一种移动型太阳能湖库水体混合设备 | |
CN213231553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药剂添加装置 | |
CN211367110U (zh) | 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系统 | |
CN114414756B (zh) | 一种城市湿地水资源智能检测系统 | |
CN214824037U (zh) | 一种均匀布水器及船舶 | |
CN212050717U (zh) | 一种可折叠曝气系统 | |
CN221374008U (zh) | 一种漂浮式排污泵 | |
CN101811741B (zh) | 污水处理调节池的浮箱式稳流出水器 | |
CN111911067A (zh) | 一种环保型工业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1998919U (zh) | 一种新型曝气装置 | |
CN218403842U (zh) | 一种用于氧化沟改造的底部推流及曝气装置 | |
CN217868350U (zh) | 一种河道组合装配式曝气系统 | |
CN113598124B (zh) | 用于大范围水域养殖的曝气设备 | |
CN219217746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 |
CN215855373U (zh) | 一种城市浅水湖泊的曝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