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2798U -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2798U
CN220342798U CN202321851615.6U CN202321851615U CN220342798U CN 220342798 U CN220342798 U CN 220342798U CN 202321851615 U CN202321851615 U CN 202321851615U CN 220342798 U CN220342798 U CN 220342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soaking
basket
box
seed
soak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16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颖
张馨予
于越
王鹤
苏轩
张家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8516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2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2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2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浸种萌发装置,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包括浸种箱(10)、连接筒(20)、固定盖板(40)与浸种篮(30),浸种篮(30)为“凹”形结构且浸种篮(30)侧面与底面分别开设多个滤孔,浸种篮(30)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其运动;浸种篮(30)上侧外壁套接环形块(32),环形块(32)外壁套接齿环(33),浸种箱(10)端面下侧设置转动齿轮(12)且转动齿轮(12)能与齿环(33)啮合;浸种箱(10)底部设置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位于浸种箱(10)内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搅拌叶片(131)。该装置能够在浸种萌发过程中,对溶液进行实时、均匀搅拌,确保溶液与种子充分、均匀混合。

Description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背景技术
种子萌发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也是植物种群繁衍的关键。种子萌发过程中,为了促进种子快速发芽、尤其是针对发芽较慢的种子,在播种之前通常会采用清水或营养液对种子进行浸泡,从而达到催芽的目的,同时也能杀死种子上附着的一些虫卵和病毒。中国专利文献CN218998787U公开了一种浸种装置,其通过在上网板与下网板之间设置加热棒、实现对浸种罐内的试剂的加热、便于种子的更好萌发,通过T形螺杆、上限位块、下限位块等配合,实现浸种罐的翻转,便于清水或营养液的更换;通过上网板、下网板与浸种罐的配合,一是实现换水时对种子的遮挡,二是便于种子的取出与添加。然而,该装置在浸种过程中,为直接投放种子、使得种子直接位于清水或营养液中进行浸泡,种子由于重力会沉积在浸种罐底部、导致浸种罐底部的种子堆积,下方的种子与清水或营养液的接触面积小、浸泡效果差;同时,在使用营养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时,种子吸收营养液后会造成其周围区域的营养液浓度下降,进而导致浸种罐区域内的营养液浓度不均匀、浸种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种萌发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直接浸泡种子过程中、种子堆积在浸泡设备底部,影响下方种子浸泡效果的问题;同时,该装置还能够解决浸泡过程中营养液被种子吸收而导致的浓度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包括浸种箱、连接筒、固定盖板与浸种篮,连接筒设置在浸种箱端面且连接筒顶面(即远离浸种箱的一侧端面)通过固定盖板封闭;固定盖板下侧且位于连接筒内侧设置浸种篮,浸种箱端面对应浸种篮开设开口,浸种篮为“凹”形结构且浸种篮侧面与底面分别开设多个滤孔,浸种篮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其运动;浸种篮上侧外壁套接环形块,环形块外壁套接齿环,浸种箱端面下侧设置转动齿轮且转动齿轮能与齿环啮合;浸种箱底部设置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底端贯穿浸种箱底面且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位于浸种箱内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搅拌叶片。
基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浸种箱一侧侧面底部设置导水管,用于导入、导出清水或营养液。
基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机构为多组且它们绕浸种篮中轴线均匀分布;升降机构包括驱动齿轮与齿杆,驱动齿轮设置在固定盖板上侧且驱动齿轮与齿杆啮合,环形块端面且对应齿杆开设环形槽,齿杆底端贯穿固定盖板后卡在环形槽内且(齿杆底端与环形槽)滑动连接,齿杆与固定盖板滑动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齿轮通过固定设置在固定盖板上的驱动电机控制,即驱动电机对应齿杆且通过固定座设置在固定盖板上,驱动齿轮固定套接在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外壁。
基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转轴端面开设定位卡槽,浸种篮底面且对应定位卡槽设置定位柱,定位柱能够卡接在定位卡槽内且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对浸种篮下移的硬限位。
基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转动齿轮通过固定设置在浸种箱端面的转动电机控制,即转动电机输出轴贯穿浸种箱端面且转动连接、转动齿轮固定套接在转动电机输出轴外壁。
基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浸种箱底部且对应转动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端与转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下端贯穿浸种箱底面且与浸种箱底面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传动组件设置在浸种箱底面下侧。
基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电机与转动电机位于同一电源回路上且通过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即驱动电机启动、转动电机不启动,转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不启动。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浸种箱的设置,通过清水或营养液进入浸种箱,能够实现对于种子的浸萌发;利用升降组件与浸种篮的配合,实现浸种篮的上、下移动,进而完成浸种篮内种子与清水或营养液的接触、分离,一是能够更好的将种子浸泡于浸种箱的清水或营养液内,二是在浸泡完成后,能够通过浸种篮的上移使得种子与清水或营养液快速脱离、过滤,进而便于浸种萌发后的种子的取出。通过转动齿轮、环形快、齿环、第一转轴与搅拌叶片的配合,一是通过转动齿轮带动浸种蓝转动,实现浸种蓝内种子与营养液的充分接触、保证浸种效果与均匀性;二是通过搅拌叶片形成的向上扰动、形成对浸种篮底部的种子液流冲击,避免种子堆积在浸种篮底部;三是通过浸种蓝的转动与搅拌叶片的转动实现对营养液的混合,避免出现浸种过程中营养液浓度不均匀、导致种子萌发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对各类植物种子的浸泡萌发,浸种效果好、一致性好,浸种萌发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浸种萌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浸种萌发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0、浸种箱;11、开口;12、转动齿轮;121、转动电机;1210、电机支座;122、第二转轴;13、第一转轴;131、搅拌叶片;132、定位卡槽;14、导水管;20、连接筒;30、浸种篮;311、驱动齿轮;3110、驱动电机;312、齿杆;32、环形块;320、环形槽;33、齿环;34、定位柱;40、固定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浸种萌发装置,以杜鹃花种子为材料、种子萌发的营养液为10~500mg/L的赤霉素(优选200mg/L),包括浸种箱10、连接筒20、固定盖板40与浸种篮30;浸种箱10一侧侧面(如图1所示,即右侧侧面)底部设置导水管14,用于导入、导出营养液,具体为:导水管14一端与浸种箱10内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浸种箱10对应侧面后连接一个“T”字形三通管,“T”字形三通管的另外两端接口分别与营养液的导入泵输出端、废液收集槽连通,且“T”字形三通管的另外两端接口(即除与导水管14连接的接头外)均设置单向阀。连接筒20设置在浸种箱10端面且连接筒顶面20(即远离浸种箱10的一侧端面)通过固定盖板40封闭。
固定盖板40下侧且位于连接筒20内侧设置浸种篮30,浸种箱10端面对应浸种篮30开设开口11,浸种篮30为“凹”形结构且浸种篮30侧面与底面分别开设多个滤孔(参照图1、图2所示,滤孔的大小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要小于需要浸泡的种子即可,滤孔的数量也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浸种篮30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其运动;浸种篮30上侧外壁套接环形块32,环形块32外壁套接齿环33,浸种箱10端面下侧设置转动齿轮12且转动齿轮12能与齿环33啮合,具体为:转动齿轮12通过固定设置在浸种箱10端面的转动电机121控制(如图1所示,转动电机121通过电机支座1210固定设置在浸种箱10端面),即转动电机121输出轴贯穿浸种箱10端面且转动连接、转动齿轮12固定套接在转动电机121输出轴外壁。
升降机构为多组(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采用两组,一般为2~5组)且它们绕浸种篮30中轴线均匀分布;升降机构包括驱动齿轮311与齿杆312,驱动齿轮311设置在固定盖板40上侧且驱动齿轮311与齿杆312啮合,驱动齿轮311通过固定设置在固定盖板40上的驱动电机3110控制,即驱动电机3110对应齿杆312且通过固定座设置在固定盖板40上,驱动齿轮311固定套接在驱动电机3110输出轴的外壁。环形块32端面且对应齿杆312开设环形槽320,齿杆312底端贯穿固定盖板40后卡在环形槽320内且齿杆312底端与环形槽320滑动连接(实现浸种篮30相对齿杆312的转动),齿杆312与固定盖板40滑动连接(实现浸种篮30的上、下移动)。
浸种箱10底部设置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底端贯穿浸种箱10底面且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必要时,为了避免漏液,还可在第一转轴13与浸种箱10底面的连接处设置密封橡胶圈),第一转轴13位于浸种箱10内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搅拌叶片131(搅拌叶片131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一般为3~5片)。第一转轴13端面开设定位卡槽132,浸种篮34底面且对应定位卡槽132设置定位柱34,定位柱34能够卡接在定位卡槽132内且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对浸种篮30下移的硬限位。
浸种箱10底部且对应转动电机121输出轴同轴设置第二转轴122,第二转轴122上端与转动电机121输出轴固定连接(确保第二转轴122与转动齿轮12同时转动)、下端贯穿浸种箱10底面且与浸种箱10底面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必要时,为了避免漏液,还可在第二转轴122与浸种箱10底面的连接处设置密封橡胶圈);第二转轴122与第一转轴13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传动组件设置在浸种箱10底面下侧,如图1所示,具体为: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151、第二传动轮152与传动带153,第一传动轮151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122外壁、第二传动轮152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13外壁,且第一传动轮151与第二传动轮152通过传动带153连接,实现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22的同时转动。
驱动电机3110与转动电机1210位于同一电源回路上且通过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即驱动电机3110启动、转动电机1210不启动,转动电机1210启动、驱动电机3110不启动;同时,多组驱动电机3110通过同一电源线控制。
工作原理:
浸种萌发装置的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使用时,首先,将待浸泡的种子投放在浸种篮30内;然后,开启导水管14(具体为:开启“T”字形三通管与导入泵输出端连接处的单向阀、关闭“T”字形三通管与废液收集槽连接处的单向阀,并开启导入泵),向浸种箱10内部通入200mg/L的赤霉素溶液,当溶液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关闭导入泵与单向阀;之后,启动驱动电机3110(即使得单刀双掷开关与驱动电机3110的回路接通),驱动电机3110通过驱动齿轮311带动齿杆312下移、进而带动浸种篮30下移,使得杜鹃花种子逐渐浸泡在赤霉素溶液中;当齿环33与转动齿轮12啮合时、定位柱34插入定位卡槽132内且被定位卡槽132顶住(如图3所示),此时单刀双掷开关接通转动电机121回路(可通过在定位卡槽132底面设置感应传感器实现,转动电机121可采用步进电机,实现转动齿轮12的缓慢转动),驱动齿轮311停止转动、浸种蓝30停止移动,转动齿轮12转动分别带动齿环33与第二转轴122转动,齿环33带动浸种篮30转动,第二转轴122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实现搅拌叶片131转动,浸种蓝30转动实现其内部种子与赤霉素溶液的充分、均匀接触,搅拌叶片131转动产生的向上扰动配合浮力作用避免种子沉底,进一步保证赤霉素溶液与种子充分接触,同时,浸种蓝30转动与搅拌叶片131转动产生的共同扰动使得赤霉素溶液均匀混合,保证溶液浓度的均匀性。
当完成浸种萌发后,启动驱动齿轮311带动齿杆312上移、进而带动浸种篮30上移(此时转动齿轮12不工作),使得浸种蓝30脱离赤霉素溶液,然后静置晾干一段时间后、取出种子,完成浸种萌发。
实施例2: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实施例1方案的基础上,浸种箱10外圈可设置保温壳体,保温壳体与浸种箱10之间设置加热装置(如加热芯体或螺旋缠绕的加热水管等),从而实现浸种箱10内液体的加温,确保种子萌发在适宜温度下。
同时,浸种箱10内均布温度传感器,用于测试营养液的温度、进行实时反馈。
实施例3: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方案的基础上,浸种箱10位于转动齿轮12下侧的内壁设置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营养液注入的高度,避免营养液注入过多。
实施例4: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实施例3方案的基础上,固定盖板40且位于多组升降机构之间可拆卸设置盖板,用于投放与取出种子。
除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另有规定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器件(如加热芯体、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均采用市面常见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

Claims (6)

1.一种浸种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种箱、连接筒、固定盖板与浸种篮,连接筒设置在浸种箱端面且连接筒顶面通过固定盖板封闭;固定盖板下侧且位于连接筒内侧设置浸种篮,浸种箱端面对应浸种篮开设开口,浸种篮为“凹”形结构且浸种篮侧面与底面分别开设多个滤孔,浸种篮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其运动;浸种篮上侧外壁套接环形块,环形块外壁套接齿环,浸种箱端面下侧设置转动齿轮且转动齿轮能与齿环啮合;浸种箱底部设置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底端贯穿浸种箱底面且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位于浸种箱内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搅拌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种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箱一侧侧面底部设置导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浸种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多组且它们绕浸种篮中轴线均匀分布;升降机构包括驱动齿轮与齿杆,驱动齿轮设置在固定盖板上侧且驱动齿轮与齿杆啮合,环形块端面且对应齿杆开设环形槽,齿杆底端贯穿固定盖板后卡在环形槽内且滑动连接,齿杆与固定盖板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浸种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通过固定设置在固定盖板上的驱动电机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种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齿轮通过固定设置在浸种箱端面的转动电机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浸种萌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箱底部且对应转动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端与转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下端贯穿浸种箱底面且与浸种箱底面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传动组件设置在浸种箱底面下侧。
CN202321851615.6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Active CN220342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1615.6U CN220342798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1615.6U CN220342798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2798U true CN220342798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4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1615.6U Active CN220342798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2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3513A (zh) 一种农业用加药滴灌装置
CN220342798U (zh) 一种浸种萌发装置
CN218104167U (zh) 一种绿色栽培肥水一体化控制系统
CN111165216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植物培养设备
CN214961409U (zh) 一种用于秋葵种植的智能化培育箱
CN211531773U (zh) 一种自动间隔播种机
CN210808159U (zh) 一种马铃薯施肥装置
CN211020273U (zh) 一种温室水肥一体化微喷灌装置
CN114342701A (zh) 一种毛豆种植用具有自动向光功能的培育架
CN218897840U (zh) 一种无土育苗装置
CN113813841A (zh) 一种农药生产用灌装装置
CN218897535U (zh) 一种玉米种植用化肥铺洒装置
CN219500064U (zh) 一种蔬菜育苗种植装置
CN220023560U (zh) 一种种植一体机
CN114451197B (zh) 一种基于智慧农业的滴灌培植装置
CN219269760U (zh) 一种园林养护用滴灌机构
CN215379888U (zh) 一种结合气象数据的水肥共施装置
CN117281025B (zh) 一种农作物根部追肥装置
CN113940212B (zh) 一种用于花生培育的立体化喷淋培育设备
CN211267693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施肥装置
CN215269407U (zh) 一种西瓜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
CN212164210U (zh) 一种水肥一体化喷灌装置
CN221011074U (zh) 一种农业技术用育苗装置
CN213253982U (zh) 一种具有高效搅拌功能的农业种植用水肥一体化设备
CN217341011U (zh) 一种提高大豆抗盐碱胁迫能力的浸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