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2185U - 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2185U
CN220342185U CN202320730168.2U CN202320730168U CN220342185U CN 220342185 U CN220342185 U CN 220342185U CN 202320730168 U CN202320730168 U CN 202320730168U CN 220342185 U CN220342185 U CN 220342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heat exchange
cover
flow channel
for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01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波
范永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qing Weiling Auto Parts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qing Weiling Auto Parts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qing Weiling Auto Parts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qing Wei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01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2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2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2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包括:减速器模块和主壳体,电机,电机具有电机模块和电机盖体,电机盖体与主壳体共同限定出第一安装腔;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具有控制器组件和控制器盖体,控制器盖体与主壳体共同限定出第二安装腔,电机模块与减速器模块连接以驱动减速器模块工作。由此,通过主壳体与电机盖体、控制器盖体配合,能够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机模块的第一安装腔和用于安装控制器组件的第二安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提升电驱动力总成的集成度,并且,能够使电驱动力总成的结构刚度更高、NVH性能更佳,此外,减小了电驱动力总成的重量和体积,扩大了电驱动力总成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驱动力总成一般用于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力总成作为新能源乘用车的动力驱动系统。现有的电驱动力总成包括多个独立的部件,例如但不限于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均具有各自的上盖、下盖以及壳体,通过螺接的方式将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装配到一起以形成电驱动力总成。这种电驱动力总成的各部件均需要独立装配,零件数量多,导致电驱动力总成的集成度差,并且,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刚度低,导致电驱动力总成的结构刚度低,NVH性能(N声音、震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不佳,此外,电驱动力总成整体重量和体积大,影响电驱动力总成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驱动力总成,该电驱动力总成的集成度高、结构刚度高、NVH性能好,并且,该电驱动力总成的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力总成包括:减速器模块和主壳体,所述减速器模块设于所述主壳体内;电机,所述电机具有电机模块和电机盖体,所述电机盖体与所述主壳体连接以与所述主壳体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安装腔;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具有控制器组件和控制器盖体,所述控制器盖体与所述主壳体连接以与所述主壳体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控制器组件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电机模块与所述减速器模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减速器模块工作,所述电机模块还与所述控制器组件通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力总成,通过主壳体与电机盖体、控制器盖体配合,能够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机模块的第一安装腔和用于安装控制器组件的第二安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提升电驱动力总成的集成度,并且,能够使电驱动力总成的结构刚度更高、NVH性能更佳,此外,减小了电驱动力总成的重量和体积,扩大了电驱动力总成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机模块和所述控制器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减速器模块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壳体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控制器盖体封闭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第一敞开端,所述电机盖体封闭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第二敞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控制器盖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功率器件和电容,所述功率器件和所述电容均设于所述控制器盖体的内壁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组件还包括:屏蔽罩、安装部、驱动板和控制板,所述驱动板连接在所述控制板和所述功率器件之间,所述屏蔽罩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屏蔽罩和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驱动板位于所述屏蔽罩远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控制器盖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组件还包括:输出导电排,所述控制器盖体的内壁面具有第一安装柱,所述输出导电排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柱,所述输出导电排连接在所述功率器件和所述电机模块的三相端子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输出导电排具有与所述三相端子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三相端子的端部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连接部间形成钝角以使所述导向部与所述三相端子导向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组件还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和所述主壳体上的高压插接件连接,所述接线座和所述主壳体间形成有封闭空间,所述主壳体设置有接线维护孔,所述接线维护孔与所述封闭空间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盖体具有低压接插件,所述低压接插件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盖体具有换热流道以与所述控制器组件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流道位于所述控制器盖体的内壁面和外壁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流道包括:连通的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和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叠置在所述控制器盖体的内壁面和外壁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盖体包括:盖体主体和第一流道盖体,所述盖体主体形成有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控制器盖体的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一槽体朝向所述控制器盖体的外壁面敞开,所述第一流道盖体固设于所述盖体主体且封闭所述第一槽体的敞开端以形成所述第一换热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朝向所述控制器盖体的内壁面敞开设置,所述控制器组件封闭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敞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驱动力总成还包括:第二流道盖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朝向所述控制器盖体的内壁面敞开设置,所述第二流道盖体固设于所述盖体主体且封闭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敞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器盖体具有进口嘴和出口嘴,所述进口嘴和所述出口嘴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和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具有导流筋,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内的所述导流筋适于引导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向所述出口嘴流动,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所述导流筋适于引导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向所述连通孔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驱动力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输出导电排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盖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盖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盖体的示意图(未示出第一流道盖体);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盖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盖体的又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驱动力总成100;
减速器10;主壳体101;接线维护孔1011;电机11;电机盖体111;电机控制器12;安装部131;高压插接件14;维修板15;
控制器组件20;功率器件201;电容202;屏蔽罩203;驱动板204;控制板205;输出导电排206;连接部2061;导向部2062;接线座207;传感器208;滤波器209;低压接插件210;
控制器盖体30;内壁面301;外壁面302;第一安装柱303;
换热流道304;第一换热流道3041;第二换热流道3042;连通孔3043;
盖体主体305;第一槽体3051;配合孔3052;
第一流道盖体306;安装孔3061;
进口嘴308;出口嘴309;导流筋3010;加强结构3011;连接端面30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驱动力总成100。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包括:减速器10、主壳体101、电机11和电机控制器12。
减速器模块设置于主壳体101内,对于减速器模块可以理解为,现有的减速器除去壳体的部分,例如,减速器模块可以为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或者行星齿轮减速器(除去壳体)。电机11具有电机模块和电机盖体111,对于电机模块可以理解为,现有的电机除去壳体的部分,例如,电机模块可以为直流电机、异步电机或者同步电机(除去壳体),电机盖体111与主壳体101连接设置,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电机盖体111与主壳体101可以通过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连接设置。电机控制器12具有控制器组件20和控制器盖体30,对于控制器组件20可以理解为,现有的控制器除去壳体的部分,例如,控制器组件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功率器件201、电容202、驱动板204、控制板205和接线座207,控制器盖体30与主壳体101连接设置,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盖体30与主壳体101可以通过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连接设置。
其中,主壳体101和电机盖体111能够共同限定出第一安装腔,电机模块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主壳体101和控制器盖体30能够共同限定出第二安装腔,控制器组件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并且,电机模块与减速器模块连接设置,电机模块能够驱动减速器模块工作,电机模块还与控制器组件20通信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组件20能用于控制电机模块工作。
现有的电驱动力总成包括多个独立的部件,例如但不限于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均具有各自的上盖、下盖以及壳体,通过螺接的方式将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装配到一起以形成电驱动力总成。这种电驱动力总成的各部件均需要独立装配,零件数量多,导致电驱动力总成的集成度差,并且,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刚度低,导致电驱动力总成的结构刚度低,NVH性能(N声音、震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不佳,此外,电驱动力总成整体重量和体积大,影响电驱动力总成的适用范围。
而在本申请中,通过将减速器模块、电机模块和控制器组件20均设置在主壳体101内,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减速器10的上盖和下盖,省去了电机控制器12的下盖和壳体,省去了电机11的壳体和上盖。从而能够减少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零件数量,提升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集成度,并且,由于减速器模块、电机模块和控制器组件20共用主壳体101,从而不需要将多个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需要解释的是,通过螺栓连接多个壳体时,连接处的连接刚度低),有利于提高电驱动力总成100的结构刚度,提高电驱动力总成100的NVH性能。此外,这样设置能够降低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重量,减小电驱动力总成100的体积,能够提高电驱动力总成100的空间利用率,实现电驱动力总成100的轻量化、小型化,从而使电驱动力总成100能够应用于多种设备,扩大了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适用范围。
例如,电驱动力总成100可以用于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力总成100可以作为新能源乘用车的动力驱动系统,然而,新能源乘用车对于动力驱动系统的体积、重量要求较高,本申请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占用空间小,能够降低新能源乘用车的整车布置难度,并且,本申请的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重量轻,有利于降低新能源乘用车的整车质量,提高新能源乘用车的续航里程。
由此,通过主壳体101与电机盖体111、控制器盖体30配合,能够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机模块的第一安装腔和用于安装控制器组件20的第二安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提升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集成度,并且,能够使电驱动力总成100的结构刚度更高、NVH性能更佳,此外,减小了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重量和体积,扩大了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适用范围。
并且,通过拆卸控制器盖体30,就能够实现对控制器组件20的维修,从而能够降低控制器组件20的维修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模块和控制器组件20可以分别位于减速器模块的相对两侧。具体来说,在图1所示的X方向,减速器模块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电机模块,减速器模块的另一侧可以设置有控制器组件20,即沿图1所示的X方向,电机模块、减速器模块、控制器组件20可以依次排布设置。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X方向可以为减速器模块的轴向方向。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电驱动力总成100在Z方向的体积(Z方向如图1所示,Z方向与X方向垂直),可以使电驱动力总成100能够广泛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新能源乘用车(包括前驱乘用车、也包括后驱乘用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壳体101可以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具有第一敞开端,控制器盖体30可以与主壳体101连接以封闭第一安装空间的第一敞开端,第二安装空间具有第二敞开端,电机盖体111可以与主壳体101连接以封闭第二安装空间的第二敞开端。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异物通过第一敞开端进入第一安装空间,也可以避免异物通过第二敞开端进入第二安装空间,可以降低减速器模块、电机模块和控制器组件20损坏的概率,从而可以保证电驱动力总成100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组件20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也就是说,控制器盖体30可以用于装配控制器组件20的至少部分。这样设置可以使控制器盖体30也具有安装控制器组件20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提升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集成度,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电驱动力总成100的体积,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器组件20可以包括:功率器件201和电容202,其中,功率器件201可以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电容202也可以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功率器件201和电容202可以电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充分利用第二安装腔的空间,提高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集成度。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功率器件201和电容202并行布置,即设定一个平面,该平面与X方向垂直,或者可以理解为,该平面的法线与X方向平行,功率器件201和电容202在该平面的正投影不具有重合区域。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功率器件201和电容202均可以贴设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器组件20还可以包括:屏蔽罩203、驱动板204、控制板205和安装部131,其中,驱动板204可以连接在控制板205和功率器件201之间,屏蔽罩203可以与安装部131连接以使控制板205设置在屏蔽罩203和安装部131之间,驱动板204可以位于屏蔽罩203远离控制板205的一侧。
具体来说,驱动板204与控制板205可以通信连接,或者驱动板204与控制板205可以电连接,驱动板204与功率器件201可以通信连接,或者驱动板204与功率器件201可以电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驱动板204可以与功率器件201连接以控制输出信号。屏蔽罩203与安装部131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连接,屏蔽罩203与安装部131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安装部131可以与控制器盖体30连接,控制板205位于屏蔽罩203与安装部131之间,屏蔽罩203和安装部131能够避免杂波对控制板205造成干扰,也就是说,屏蔽罩203和安装部131均具有屏蔽杂波的功能,驱动板204可以位于屏蔽罩203远离控制板205的一侧。这样设置可以使屏蔽罩203、驱动板204和安装部131的设置位置合理,并且,通过设置屏蔽罩203和安装部131可以避免杂波对控制板205造成干扰,从而可以保证控制器组件20的工作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驱动板204和控制板205可以在图1所示的X方向层叠布置,并且,驱动板204和控制板205之间具有屏蔽罩203。如此设置可以充分利用电驱动力总成100在X方向的空间,减少电驱动力总成100在Z方向的体积,从而可以使电驱动力总成100能够广泛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新能源乘用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控制器组件20还可以包括:输出导电排206,其中,如图6所示,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可以具有第一安装柱303,第一安装柱3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一安装柱30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输出导电排206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柱303,并且,输出导电排206可以连接在功率器件201和电机模块的三相端子之间,也就是说,输出导电排206可以与功率器件201电连接,输出导电排206也可以与电机模块的三相端子电连接。这样设置可以将功率器件201和电机模块的三相端子电连接,并且,通过将输出导电排206安装于第一安装柱303,可以使输出导电排206的安装牢固,降低输出导电排206由于振动而松脱的概率,从而可以使输出导电排206能够可靠的连接在功率器件201和电机模块的三相端子之间,有利于提高电驱动力总成100的使用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输出导电排206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柱303,并且输出导电排206可以贴设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屏蔽罩203和/或驱动板204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柱303。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屏蔽罩203和/或驱动板204可以贴设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输出导电排206可以具有与三相端子连接的连接部2061,其中,连接部2061靠近三相端子的端部可以具有导向部2062,导向部2062与连接部2061之间可以形成钝角,以使导向部2062与三相端子导向配合。
具体来说,连接部2061的靠近三相端子的端部可以与导向部2062的一端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连接部2061和导向部206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导向部2062与连接部2061之间具有夹角α(如图4所示),夹角α满足关系式:90度<α<180度,即夹角α的角度可以为90度至180度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夹角α的角度可以为100度、120度、135度、140度或者160度,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夹角α的角度为165度。
连接部2061与电机模块的三相端子能够连接在一起,当连接部2061朝向三相端子移动时(或者三相端子朝向连接部2061移动时),也就是说,当三相端子与连接部2061相对运动时,导向部2062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以避免三相端子与输出导电排206卡住,从而能将降低三相端子与输出导电排206之间的连接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器组件20还可以包括:接线座207,主壳体101上可以具有高压插接件14,接线座207可以和主壳体101上的高压插接件14连接,具体来说,接线座207可以和高压插接件14电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接线座207可以通过导线与高压插接件14连接。接线座207和主壳体101之间可以形成有封闭空间,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异物掉落至主壳体101内,从而可以使控制器组件20具有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异物对控制器组件20造成损坏。
并且,如图3所示,主壳体101可以设置有接线维护孔1011,接线维护孔1011与封闭空间对应,主壳体101可以包括维修板15,维修板15可以设置于主壳体101并罩设于接线维护孔1011,维修板15与主壳体101之间可拆卸,当需要进行维修时,可以将维修板15拆卸以进行维修,维修完毕后可以将维修板15安装上,以避免异物通过接线维护孔1011进入电驱动力总成100。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高压插接件14可以为直流母线高压插接件14。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接线座207可以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控制器盖体30可以具有低压接插件210,低压接插件210可以与控制板205连接。低压接插件210可以与控制板205电连接,低压接插件210可以用于信号通讯。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低压接插件210与控制板205可以通过信号线连接。这样设置能够使低压接插件210与控制板205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实现低压接插件210、控制板205、功率器件201、输出导电排206、电机模块的三相端子之间的依次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低压接插件210可以设置在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相对,即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可以为控制器盖体30的远离电机模块的一侧的壁面,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可以为控制器盖体30的靠近电机模块的一侧的壁面。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控制器组件20还可以包括:传感器208和滤波器209,传感器208可以为各种类型的传感器208,传感器208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柱303,滤波器209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柱303,并且,传感器208和滤波器209均可以贴设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电容202可以与滤波器209连接设置,滤波器209可以与高压插接件14电连接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9所示,控制器盖体30具有换热流道304以与控制器组件20换热。其中,换热流道304内可以流通有换热介质,例如但不限于冷媒、冷却水、相变材料。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换热流道304可以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内部,或者换热流道304可以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的靠近控制器组件20的一侧,或者换热流道304可以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的远离控制器组件20的一侧。
通过将控制器盖体30构造为具有换热流道304的形式,能够使控制器盖体30兼具多种功能,控制器盖体30不仅能够对控制器组件20的各部件进行保护,控制器盖体30还能够通过换热流道304调节控制器组件20的各部件的温度,使控制器组件20的各部件温度均处于适宜的温度区间,有利于提高控制器组件20的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将控制器盖体30构造为具有换热流道304的形式,能够提升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集成度,能够提高电驱动力总成100的空间利用率,实现电驱动力总成100的小型化,从而能够使电驱动力总成100能够应用于多种设备,扩大了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适用范围。
此外,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组件20的功率器件201和电容202均可以贴设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这样设置可以使功率器件201、电容202与换热流道304的距离较近,有利于提高换热流道304与功率器件201、换热流道304与电容202之间的换热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组件20的其他部件(包括但不限于驱动板204、屏蔽罩203、输出导电排206、接线座207、传感器208、滤波器209)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可以贴设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可以具有第一安装柱303,控制器组件20的其他部件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柱303。如此设置可以使控制器组件20的其他部件与换热流道304的距离较近,有利于提高换热流道304与控制器组件20的其他部件之间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流道304可以位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外壁面30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相对,即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可以为控制器盖体30的远离电机模块的一侧的壁面,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可以为控制器盖体30的靠近电机模块的一侧的壁面。与空心的控制器盖体30相比,将换热流道304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外壁面302之间,能够使控制器盖体30更加厚重,降低控制器盖体30由于振动而松脱的概率,与实心的控制器盖体30相比,这样设置有利于节省材料。
并且,通过将换热流道304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外壁面302之间,可以充分利用控制器盖体30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电驱动力总成100的空间利用率,实现电驱动力总成100的小型化,使电驱动力总成100能够应用于多种设备。例如,可以使电驱动力总成100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后驱新能源乘用车以及前驱新能源乘用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9所示,换热流道304可以包括: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其中,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相互连通,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均位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外壁面302之间,并且,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叠置设置。具体来说,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在控制器盖体30的厚度方向叠置设置,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沿图1所示的X方向,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叠置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增大换热介质的流通路径,使换热介质能够充分的与控制器组件20进行换热,从而能够保证换热介质的换热效果,使控制器组件20的各部件温度均处于适宜的温度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控制器盖体30可以具有连通孔3043,连通孔3043可以连通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通过设置连通孔3043,可以使换热介质能够从第一换热流道3041流至第二换热流道3042,可以使热介质能够从第二换热流道3042流至第一换热流道3041。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连通孔3043可以为斜孔,并且连通孔3043可以设置在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端部,这样设置可以使换热介质的流通顺畅,可以降低滞留在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换热介质的液量。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连通孔3043可以设置在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端部,并且连通孔3043可以设置在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端部,换句话说,连通孔3043连通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端部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端部。这样设置可以使换热介质的流通更佳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控制器盖体30可以包括:盖体主体305和第一流道盖体306,其中,盖体主体305可以形成有第一槽体305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第二换热流道3042可以位于第一槽体3051和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之间,也就是说,在图1所示的X方向,第二换热流道3042可以位于第一槽体3051的靠近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的一侧,并且,第二换热流道3042可以位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的靠近第一槽体3051的一侧。换句话说,与第一槽体3051相比,第二换热流道3042更佳靠近控制器组件20。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槽体3051可以朝向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敞开,也就是说,在图1所示的X方向,第一槽体3051可以朝向远离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方向敞开设置,第一流道盖体306可以固定设置于盖体主体305,并且,第一流道盖体306能够封闭第一槽体3051的敞开端,以形成第一换热流道3041。即第一流道盖体306与第一槽体3051能够共同形成第一换热流道3041。这样设置可以将第一换热流道3041分设为第一槽体3051和第一流道盖体306,有利于降低控制器盖体30的制造难度,提高控制器盖体30的制造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流道盖体306与盖体主体305可以通过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连接设置,或者第一流道盖体306与盖体主体305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设置,并且,可以通过密封件(包括但不限于O形密封圈、U型密封圈)密封第一流道盖体306与第一槽体3051间的缝隙,以避免换热介质通过第一流道盖体306与第一槽体3051间的缝隙流出第一换热流道3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和图9所示,第二换热流道3042可以朝向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敞开设置,也就是说,在图1所示的X方向,第二换热流道3042可以朝向远离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方向敞开设置。控制器组件20可以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通过控制器组件20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不仅可以避免换热介质从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流出,还能够使换热介质直接与控制器组件20接触,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与控制器组件20的换热速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盖体主体305与控制器组件20可以通过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连接设置,并且,可以通过密封件(包括但不限于O形密封圈、U型密封圈)密封第二换热流道3042与控制器组件20的缝隙,以避免换热介质通过第二换热流道3042与控制器组件20的缝隙流出第二换热流道3042。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组件20的功率器件201可以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具体来说,功率器件201的外壳可以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这样设置能够使换热介质直接与功率器件201接触,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与功率器件201的换热速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组件20的电容202可以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具体来说,电容202的外壳可以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这样设置能够使换热介质直接与电容202接触,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与电容202的换热速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组件20的电容202和功率器件201可以共同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具体来说,电容202的外壳和功率器件201的外壳可以共同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如此设置能够使换热介质直接与电容202、功率器件201接触,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与电容202、功率器件201的换热速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控制器组件20的功率器件201可以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电容202可以设置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并且电容202与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之间设置有导热件(例如但不限于导热脂、导热垫片)。如此设置能够使换热介质直接与功率器件201接触,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与功率器件201的换热速率,并且,导热件能够提高换热介质与电容20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与电容202的换热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驱动力总成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流道盖体,第二换热流道3042可以朝向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敞开设置,也就是说,在图1所示的X方向,第二换热流道3042可以朝向远离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方向敞开设置,第二流道盖体可以固定设置于盖体主体305,并且第二流道盖体可以封闭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这样设置能够降低控制器盖体30的制造难度,能够提高控制器盖体30的制造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二流道盖体与盖体主体305可以通过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连接设置,或者第二流道盖体与盖体主体305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设置,并且,可以通过密封件(包括但不限于O形密封圈、U型密封圈)密封第二流道盖体与第二换热流道3042间的缝隙,以避免换热介质通过第二流道盖体与第二换热流道3042间的缝隙流出第二换热流道3042。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功率器件201和/或电容202可以与第二流道盖体的远离第一流道盖体306的表面贴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控制器盖体30可以具有进口嘴308和出口嘴309,进口嘴308和出口嘴309均可以与外部流路连通,其中,进口嘴308和可以与第二换热流道3042连通设置,出口嘴309可以与第一换热流道3041连通设置。也就是说,换热介质可以通过进口嘴308进入第二换热流道3042以与控制器组件20换热,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换热介质可以通过连通孔3043流入第一换热流道3041,然后通过出口嘴309离开控制器盖体30。通过设置进口嘴308和出口嘴309,能够实现换热介质的流入以及流出,以使控制器盖体30始终具有温度适宜的换热介质,并且,通过将进口嘴308与第二换热流道3042连通设置,可以使控制器盖体30外的换热介质能够直接流入第二换热流道3042以与控制器组件20换热,有利于快速调节控制器组件20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进口嘴308可以设置于盖体主体305,进口嘴308可以与第二换热流道3042连通设置,出口嘴309可以设置于第一流道盖体306,出口嘴309可以与第一换热流道3041连通设置。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盖体主体305可以设置有配合孔3052(如图7所示),进口嘴308可以设置于配合孔3052,配合孔3052可以与第二换热流道3042连通。或者,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盖体主体305具有连通管路,连通管路连通配合孔3052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
第一流道盖体306可以设置有安装孔3061(如图5所示),出口嘴309可以设置于安装孔3061。这样设置可以便于安装进口嘴308和出口嘴309,可以降低进口嘴308和出口嘴309的安装难度,从而可以提高电驱动力总成100的装配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进口嘴308与配合孔3052之间、出口嘴309与安装孔3061之间均可以通过密封件实现密封,以避免换热介质通过进口嘴308与配合孔3052之间的缝隙、出口嘴309与安装孔3061之间的缝隙流出。其中,密封件包括但不限于O形密封圈、U型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可以具有导流筋3010,或者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可以具有导流筋3010,或者,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均可以具有导流筋3010,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均具有导流筋3010。其中,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适于引导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换热介质向出口嘴309流动,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导流筋3010适于引导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换热介质向连通孔3043流动。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形状可以构造为类“L”形,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也可以构造为类“L”形,并且,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的长度可以比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长度短,并且,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可以为两条,两条导流筋3010可以间隔设置,以在两条导流筋3010之间形成有导流通道。这样设置能够引导通过连通孔3043进入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换热介质向出口嘴309流动,并且,可以增加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换热介质的流动速率(需要解释的是,由于两条导流筋3010之间形成的导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横截面积,当换热介质进入导流通道时,换热介质的流动速度会加快)。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导流筋30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并且,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导流筋3010为两条,两条导流筋3010间隔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引导通过进口嘴308进入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换热介质向连通孔3043流动,并且,可以增加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换热介质的流动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可以设置于第一流道盖体306,具体来说,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可以设置于第一流道盖体306的靠近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表面。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可以设置于第一槽体3051的底壁。这样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的设置位置,有利于降低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导流筋3010的设置难度。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导流筋3010可以设置于第二流道盖体,具体来说,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导流筋3010可以设置于第二流道盖体的靠近第一换热流道3041的表面。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导流筋3010可以设置于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底壁。这样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导流筋3010的设置位置,有利于降低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导流筋3010的设置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9所示,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可以设置有加强结构3011,或者,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可以设置有加强结构3011,或者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均可以设置有加强结构30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均设置有加强结构3011,加强结构3011可以包括多条加强筋,加强筋可以以各种形式布置在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通过设置加强结构3011,能够提高控制器盖体30的模态和刚度,从而可以降低控制器盖体30变形的概率,可以提高控制器盖体30的使用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如图6、图8和图9所示,控制器盖体30的外侧边缘的朝向主壳体101的表面构造有连接端面3012,连接端面3012可以与主壳体101的朝向控制器盖体30的端面密封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连接端面3012与主壳体101的朝向控制器盖体30的端面之间夹设有密封件(包括但不限于O形密封圈、U型密封圈)。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控制器盖体30与主壳体101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驱动力总成100,通过主壳体101与电机盖体111、控制器盖体30配合,能够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机模块的第一安装腔和用于安装控制器组件20的第二安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提升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集成度,并且,能够使电驱动力总成100的结构刚度更高、NVH性能更佳,此外,减小了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重量和体积,扩大了电驱动力总成100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速器模块和主壳体(101),所述减速器模块设于所述主壳体(101)内;
电机(11),所述电机(11)具有电机模块和电机盖体(111),所述电机盖体(111)与所述主壳体(101)连接以与所述主壳体(101)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安装腔;
电机控制器(12),所述电机控制器(12)具有控制器组件(20)和控制器盖体(30),所述控制器盖体(30)与所述主壳体(101)连接以与所述主壳体(101)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控制器组件(20)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电机模块与所述减速器模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减速器模块工作,所述电机模块还与所述控制器组件(20)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模块和所述控制器组件(20)分别位于所述减速器模块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1)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控制器盖体(30)封闭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第一敞开端,所述电机盖体(111)封闭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第二敞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组件(20)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控制器盖体(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组件(20)包括:功率器件(201)和电容(202),所述功率器件(201)和所述电容(202)均设于所述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组件(20)还包括:屏蔽罩(203)、安装部(131)、驱动板(204)和控制板(205),所述驱动板(204)连接在所述控制板(205)和所述功率器件(201)之间,所述屏蔽罩(203)与所述安装部(131)连接以使所述控制板(205)设于所述屏蔽罩(203)和所述安装部(131)之间,所述驱动板(204)位于所述屏蔽罩(203)远离所述控制板(205)的一侧,所述安装部(131)与所述控制器盖体(3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组件(20)还包括:输出导电排(206),所述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具有第一安装柱(303),所述输出导电排(206)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柱(303),所述输出导电排(206)连接在所述功率器件(201)和所述电机模块的三相端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导电排(206)具有与所述三相端子连接的连接部(2061),所述连接部(2061)靠近所述三相端子的端部具有导向部(2062),所述导向部(2062)与所述连接部(2061)间形成钝角以使所述导向部(2062)与所述三相端子导向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组件(20)还包括:接线座(207),所述接线座(207)和所述主壳体(101)上的高压插接件(14)连接,所述接线座(207)和所述主壳体(101)间形成有封闭空间,所述主壳体(101)设置有接线维护孔,所述接线维护孔与所述封闭空间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盖体(30)具有低压接插件(210),所述低压接插件(210)与所述控制板(205)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盖体(30)具有换热流道(304)以与所述控制器组件(20)换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304)位于所述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外壁面(30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304)包括:连通的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第二换热流道(3042),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叠置在所述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和外壁面(302)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盖体(30)包括:盖体主体(305)和第一流道盖体(306),所述盖体主体(305)形成有第一槽体(3051)和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位于所述第一槽体(3051)和所述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之间,所述第一槽体(3051)朝向所述控制器盖体(30)的外壁面(302)敞开,所述第一流道盖体(306)固设于所述盖体主体(305)且封闭所述第一槽体(3051)的敞开端以形成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04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朝向所述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敞开设置,所述控制器组件(20)封闭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流道盖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朝向所述控制器盖体(30)的内壁面(301)敞开设置,所述第二流道盖体固设于所述盖体主体(305)且封闭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的敞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盖体(30)具有进口嘴(308)和出口嘴(309),所述进口嘴(308)和所述出口嘴(309)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和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041)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041)和/或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具有导流筋(3010),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所述导流筋(3010)适于引导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041)内的换热介质向所述出口嘴(309)流动,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所述导流筋(3010)适于引导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042)内的换热介质向连通孔(3043)流动。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力总成(100)。
CN202320730168.2U 2023-03-31 2023-03-31 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20342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0168.2U CN220342185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0168.2U CN220342185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2185U true CN220342185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6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0168.2U Active CN220342185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2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5755B (zh) 电动车辆
CN113572314B (zh) 多功能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WO2022068892A1 (zh) 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5453731U (zh)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7340729A (zh) 一种基于小型集成的分腔式模块化控制器结构
WO2024109662A1 (zh) 用于车辆的电驱系统壳体和车辆
CN220342185U (zh) 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220156892U (zh) 电机控制器、电驱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218771560U (zh) 用于车辆的电驱系统壳体和车辆
CN21060883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控制器二合一的冷却结构
CN209283041U (zh) 电机驱动总成和车辆
CN204498044U (zh) 电机控制器
CN215872091U (zh) 电机控制器和新能源汽车
CN207516764U (zh) 一种基于小型集成的分腔式模块化控制器结构
CN211880874U (zh) 集成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CN113733893B (zh) 双电控控制器、混合动力系统和电动车辆
CN210191189U (zh) 车载充电机
CN113071432A (zh) 一种集成式车用逆变器总成和车辆
CN114312264A (zh) 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6156832B (zh) 一种新能源车载电源模块控制总成装置
CN111547218A (zh) 一种电动船驱动模块
CN21810400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双控水冷型电机控制器
CN215378698U (zh) 一种集成化电机
CN219643752U (zh) 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
CN217308118U (zh) 高压配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