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0487U - 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40487U CN220340487U CN202320911385.1U CN202320911385U CN220340487U CN 220340487 U CN220340487 U CN 220340487U CN 202320911385 U CN202320911385 U CN 202320911385U CN 220340487 U CN220340487 U CN 2203404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band
- head
- protrusion
- user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202 rhombencephal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50 habit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03 occipital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6776 visual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其中,佩戴头带包括:第一头带,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二头带,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第二头带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凸起与凹槽相互扣合以使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交叠连接形成交叠部分;第一限位结构,滑动连接于交叠部分,以限制第三凸起和凹槽分离。本申请中,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上直接设置有第三凸起和凹槽,通过第三凸起和不同的凹槽扣合从而调节佩戴头带的松紧,无需借助其他的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与现实场景相差无几的视觉感受,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VR和AR技术,VR和AR通常使用头戴式设备进行显示。
头戴式设备是佩戴在用户头部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在佩戴后使用于进行VR或AR显示的显示屏位于用户眼睛的前方。通过在头戴式设备中的显示屏中,与佩戴用户左眼和右眼对应的区域显示相应的内容,从而可以使用户体验到VR或AR的显示效果。
由于头戴式设备的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不一,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调节头戴式设备的佩戴头带的松紧度,以使得使用者佩戴方便、舒适,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相关技术中,头戴式设备通常是采用齿轮齿条或棘爪棘轮来调节头戴式设备的佩戴头带的松紧度。然而,采用齿轮齿条或棘爪棘轮来调节佩戴头带的松紧度,会使得头戴式设备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导致头戴式设备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佩戴头带,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借助其他零部件即可调节佩戴头带的松紧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佩戴头带,包括:
第一头带,设置有第三凸起;
第二头带,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第二头带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凸起与凹槽相互扣合以使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交叠连接形成交叠部分;
第一限位结构,滑动连接于交叠部分,以限制第三凸起和凹槽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呈环状,套设于交叠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头带包括连接部和手持部,手持部连接于连接部的一端,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头带交叠连接以形成交叠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部与第二头带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自连接部朝向手持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部上开设有与手指相适配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头带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交叠部分间隔设置,且手持部位于第一凸起和第一限位结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套设于交叠部分,第二头带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第一限位结构脱离于交叠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头部衬托和头部绑带,头部衬托用于抵触人体后脑勺,头部绑带用于抵触人体头顶,其中,头部衬托位于交叠部分的内侧,其表面呈与人体后脑勺贴合的弧形;头部绑带的一端与头部衬托连接,头部绑带的另一端用于和头戴式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以及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佩戴头带,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彼此远离的一端与设备主体连接。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其中,佩戴头带包括:第一头带,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二头带,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第二头带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凸起与凹槽相互扣合以使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交叠连接形成交叠部分;第一限位结构,滑动连接于交叠部分,以限制第三凸起和凹槽分离。本申请中,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上直接设置有第三凸起和凹槽,通过第三凸起和不同的凹槽扣合从而调节佩戴头带的松紧,无需借助其他的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佩戴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10、佩戴头带;100、第一头带;110、第三凸起;120、连接部;130、手持部;131、通孔;200、第二头带;210、凹槽;220、第一凸起;230、第二限位结构;231、第二凸起;240、缺口;300、第一限位结构;400、头部衬托;410、支撑板;420、挂扣;430、安装孔;500、头部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佩戴头带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佩戴头带10,应用于头戴式设备中,尤其是显示主体较沉重的VR或AR设备中,通过佩戴头带10便于头戴式设备戴于用户头部。
示例性地,头戴式设备可以是AR眼镜、VR眼镜等,头戴式设备也可以是其他一些佩戴在头部的显示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可以是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和设备主体连接的佩戴头带10。其中,佩戴头带10可调节松紧,因此佩戴头带10和设备主体可构成松紧可调的框架,以便于在将头戴式设备戴于用户头部时,还可提高头戴式设备的佩戴舒适度。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头戴式设备的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不一,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调节头戴式设备的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以使得使用者佩戴方便、舒适,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相关技术中,头戴式设备通常是采用齿轮齿条或棘爪棘轮来调节头戴式设备的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然而,采用齿轮齿条或棘爪棘轮来调节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会使得头戴式设备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导致头戴式设备的成本较高。
基于此,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佩戴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头带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佩戴头带10可以包括:第一头带100,设置有第三凸起110;第二头带200,设置有多个凹槽210,多个凹槽210沿第二头带20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凸起110与凹槽210相互扣合以使第一头带100和第二头带200交叠连接形成交叠部分;第一限位结构300,滑动连接于交叠部分,以限制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分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头带100和第二头带200上直接设置有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当第三凸起110和不同的凹槽210扣合从而调节佩戴头带10的松紧时,将第一限位结构300滑动至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的扣合处,从而可以限制已经扣合的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分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佩戴头带10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调节功能可靠,可以有效地降低装配有该佩戴头带10的头戴式设备的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头带100可以是头戴式设备佩戴在用户头部时,位于用户右侧的头带,简称为右头带;第二头带200可以是头戴式设备佩戴在用户头部时,位于用户左侧的头带,简称为左头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头带100与第二头带200交叠连接时,第一头带100的部分和第二头带200的部分抵接以形成交叠部分,且可以是第一头带100的部分位于第二头带200的部分的内侧,也可以是第二头带200的部分位于第一头带100的部分的内侧,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制,具体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
例如,对于习惯性使用左手的用户而言,应当使得第二头带200的部分位于第一头带100的部分的内侧;而对于习惯性使用右手的用户而言,应当使得第一头带100的部分位于第二头带200的部分的内侧。如此设计,不需要改变用户的习惯性操作,能够更佳地方便于用户对于头戴式设备的佩戴头带10的松紧调节,更好地提升用户对于头戴式设备的使用体验感。
需要解释的是,内侧为头戴式设备佩戴在用户头部时,靠近用户头部的一侧。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第一头带100是有柔性材料制备而成且可任意弯曲。另外,第一头带100大体上呈长条形,且宽度均匀,第一头带100的一端与设备主体连接,第一头带100远离设备主体的一端内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三凸起110。
需要解释的是,第一头带100的内侧面指的是头戴式设备佩戴在用户的头部时,第一头带100靠近用户头部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之所以将第三凸起110设置在第一头带100远离设备主体的一端内侧面,是为了使得佩戴头带10能够调节佩戴头带10松紧度的行程更大一下。
示例性,请继续参阅图2,第三凸起110可以是设置于第一头带100表面的凸起,其沿第一头带100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第二头带200是有柔性材料制备而成且可任意弯曲。另外,第二头带200大体上呈长条形,且宽度均匀,第二头带200的一端与设备主体连接,第二头带200远离设备主体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凹槽210。
需要解释的是,第二头带200的外侧面指的是头戴式设备佩戴在用户的头部时,第二头带200远离用户头部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之所以将凹槽210设置在第二头带200远离设备主体的一端外侧面,是为了使得佩戴头带10能够调节佩戴头带10松紧度的行程更长,可以增大佩戴头带10和设备主体构成的框架所围合的面积。
示例性,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凹槽210可以是第二头带200表面凹陷所形成的凹槽,其沿第二头带200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凸起110和不同的凹槽210相互扣合时,第一头带100远离设备主体的端部以及第二头带200远离设备主体的端部交叠连接形成的交叠部分的长度也不相同,即佩戴头带10的松紧不同。故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三凸起110,使得第三凸起110和不同的凹槽210相互扣合即可调节佩戴头带10的松紧。
然而,第三凸起110为设置于第一头带100表面的凸起,凹槽210为第二头带200表面凹陷所形成的凹槽,因此,当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相互扣合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容易分离。
基于此,第一头带100远离设备主体的端部以及第二头带200远离设备主体的端部交叠连接形成的交叠部分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结构300,当佩戴头带10调节好松紧之后,将第一限位结构300滑动至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扣合处,从而防止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分离。
下面以佩戴头带10的工作原理对以上结构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当用户要佩戴带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头戴式设备时,先初步对于佩戴头带10的松紧进行调节,然后佩戴于用户的头部。此时,,首先将第一限位结构300从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的扣合处滑动至第二头带200远离设备主体的端部,使得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分离;再通过调节佩戴头带10,使得第三凸起110和第二头带200上更加远离设备的凹槽210扣合,此时,设备主体和佩戴头带10构成的框架所围合的面积更大,即佩戴头带10更松了,方便于用户佩戴;最后,将滑动至第二头带200远离设备主体的端部的第一限位结构300滑向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的扣合处,即完成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调节。如若用户发现初步调节的佩戴头带10过于松,用户将佩戴头带10戴于头部时容易掉落,首先将第一限位结构300从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的扣合处滑动至第二头带200远离设备主体的端部,使得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分离;再通过调节佩戴头带10,使得第三凸起110和第二头带200上更加靠近设备的凹槽210扣合,此时,设备主体和佩戴头带10构成的框架所围合的面积更小,即佩戴头带10更紧了,用户佩戴头带10不易掉落;最后,将滑动至第二头带200远离设备主体的端部的第一限位结构300滑向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的扣合处,即完成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调节。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限位结构300呈环状,套设于交叠部分。
示例性,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限位结构300可以是呈开环状结构。具体地,第一限位结构300具有开口朝向交叠部分内侧的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第一头带100和第二头带200交叠连接形成的交叠部分,容纳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用于限制交叠部分脱离于容纳槽。
示例性地,限位块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容纳槽的开口相对的两侧,可以使得第一限位结构300可以更平稳的在交叠部分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交叠部分内侧指的是,头戴式设备佩戴在用户的头部时,靠近用户头部的一侧。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时,可以隐藏朝向交叠部分开设的容纳槽的开口,使得用户的体验更佳。
还需理解的是,容纳槽的深度和交叠部分的厚度相同,即当交叠部分位于容纳槽时,交叠部分的外侧与容纳槽的槽底抵接,交叠部分的内侧与限位块抵接。
示例性地,容纳槽的深度略大于交叠部分的厚度。由于第一限位结构300滑动连接于交叠部分,当容纳槽的深度和交叠部分的厚度相同时,第一限位结构300和交叠部分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不利于第一限位结构300的滑动,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容纳槽的深度设计成略大于交叠部分的厚度。
示例性,第一限位结构300还可以是呈闭环状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头带100包括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手持部130连接于连接部120的一端,连接部120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头带200交叠连接以形成交叠部分。
具体而言,连接部120远离手持部130的一端与设备主体连接,第三凸起110设置在连接部120靠近手持部130的端部,连接部120自手持部130朝向设备主体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头带200交叠连接以形成交叠部分。例如,连接部120可以是完全与第二头带200交叠连接以形成交叠部分;连接部120也可以是部分与第二头带200交叠连接以形成交叠部分,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连接部120的一端连接有手持部130,避免了用户在调节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时,造成第三凸起110的干涉,便于用户调节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
示例性地,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可以使用材料相同的材料制备而成,例如,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均是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也可以是使用不同材料制备而成,例如,连接部120是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而手持部130是采用硬性材料制备而成。
示例性地,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是一体成型,一方面,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一体成型易于加工,可以第一头带100的减少组装时间;另一方面,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一体成型有利于加强第一头带100的整体强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手持部130与第二头带200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自连接部120朝向手持部130的方向逐渐增大。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连接部120采用柔性材料制备而成,而手持部130是采用硬性材料制备而成,从而使得手持部130与第二头带200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自连接部120朝向手持部13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手持部130相对于第二头带200翘起设置。还可以是通过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均采用柔性材料制备而成,而连接部120和手持部130之间的连接处采用硬性材料制备而成,从而使得手持部130与第二头带200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自连接部120朝向手持部13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手持部130相对于第二头带200翘起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手持部130相对于第二头带200朝向外侧翘起设置,更加方便于用户通过操作使得第三凸起110和不同的凹槽210扣合,进而调整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手持部130上开设有与手指相适配的通孔13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手持部130上开设有手指相适配的通孔131,当用户想通过操作使得第三凸起110和不同的凹槽210扣合,进而调整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时,将手指伸进通孔131中,从而勾住手持部130进行操作。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单手即可完成佩戴头带10的松紧调节,操作方便,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头带200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220,第一凸起220与交叠部分间隔设置,且手持部130位于第一凸起220和第一限位结构30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头带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220,用户在进行单手调节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时,即用户的其中一个手指勾住手持部130上的通孔131调节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用户的其他手指抵接住第一凸起220。一方面,可以防止打滑而无法进行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调节;另一方面,第一凸起220可以用于用户单手调节佩戴头带10的松紧度时借力。
示例性地,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第一凸起220可以是条形状凸起,设置于第二头带200的外侧表面。第一凸起22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应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第一凸起220可以是颗粒状的凸起,设置于第二头带200的外侧表面。第一凸起22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应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限位结构300套设于所述交叠部分,第二头带20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30,第二限位结构230用于限制第一限位结构300脱离于交叠部分。进而,防止在调节过程中第一限位结构300滑出至交叠部分,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限位结构300在调节过程中能够快速、可靠地滑动至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的扣合处,以保证第三凸起110和凹槽210扣合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第二头带2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部分第一表面与第一头带100抵接,第二限位结构230突出于第二表面设置,第一限位结构300套设于交叠部分。由于,第一限位结构300是套设于交叠部分,故而在交叠部分的内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30,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限位结构300脱离于交叠部分。
然而,当第二限位结构230突起设置与交叠部分的内侧面时,用户在佩戴具有该佩戴头带10的头戴式设备,第二限位结构230会直接与用户的头部抵接,会使得用户感到不适感,例如,第二限位结构230会硌的用户头疼痛。因此,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230突出设置第二头带200的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其中,第三表面为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第二头带200靠近地面的表面;第四表面为为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第二头带200远离地面的表面。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去和图3,第二限位结构230可以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231。相应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231分别设置于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通过两个第二凸起231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限位结构300在滑动过程中脱离于交叠部分,从而提高了佩戴头带10松紧度调节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请继续参阅图3,第二头带200的端部还设置有缺口240,缺口240位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23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头带200的端部设置有缺口240,使得第二头段的端部更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可以使得第二凸起231在第二端部的形变作用下朝向缺口240处位移,从而可以使得安装或拆卸第一限位结构300更加方便。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还包括头部衬托400和头部绑带500,头部衬托400用于抵触人体后脑勺,头部绑带500用于抵触人体头顶,其中,头部衬托400位于交叠部分的内侧,其表面呈与人体后脑勺贴合的弧形;头部绑带500的一端与头部衬托400连接,头部绑带500的另一端用于和头戴式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佩戴头带10上设置衬托和头部绑带500,可以使得用户在佩戴头戴式设备时,头部衬托400以及头部绑带500可以用于分担用户头部所承受的头戴式设备的重量。
示例性地,请继续参阅图1,头部衬托400可以包括支撑板410,支撑板410朝向内侧的表面为凹形曲面,以大致匹配用户后脑勺的轮廓,支撑板41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两个挂扣420,第一头带100和第二头带200分别穿设一个挂扣420与支撑板410连接在一起。另外,支撑板410的中部镂空设置,其中镂空部位的形状与用户的枕骨相匹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头部衬托400,使得用户的后脑勺与头部衬托400相互匹配,有助于使用者更稳固地将头戴式设备佩戴至头部,还能够提升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的舒适性。
示例性地,请继续参阅图1,头部衬托40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430,头部绑带500的一端通过安装孔430与头部衬托400连接,头部绑带500的另一端用于和头戴式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佩戴头带10,第一头带100和第二头带200彼此远离的一端与设备主体连接。
有关于佩戴头带10的结构、功能原理等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佩戴头带10及头戴式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头带,设置有第三凸起;
第二头带,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头带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凹槽相互扣合,以使所述第一头带和所述第二头带交叠连接形成交叠部分;
第一限位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交叠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凹槽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呈环状,套设于所述交叠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带包括连接部和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头带交叠连接以形成所述交叠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与所述第二头带之间存在间隙,且所述间隙自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手持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上开设有与手指相适配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带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交叠部分间隔设置,且所述手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套设于所述交叠部分,所述第二头带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脱离于所述交叠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头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部衬托和头部绑带,所述头部衬托用于抵触人体后脑勺,所述头部绑带用于抵触人体头顶,其中,所述头部衬托位于所述交叠部分的内侧,其表面呈与人体后脑勺贴合的弧形;所述头部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头部衬托连接,所述头部绑带的另一端用于和头戴式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
10.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佩戴头带,所述第一头带和所述第二头带彼此远离的一端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11385.1U CN220340487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11385.1U CN220340487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40487U true CN220340487U (zh) | 2024-01-12 |
Family
ID=8944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11385.1U Active CN220340487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40487U (zh) |
-
2023
- 2023-04-20 CN CN202320911385.1U patent/CN2203404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70047B2 (ja) | 耳用サポート具 | |
US11067813B2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US7162750B2 (en) | Detachable and rotatable clip | |
US8875318B2 (en) | Head band | |
US20190155036A1 (en) | Reality glasses headset device | |
CN110799053A (zh) | 用于帽子的卡扣附件 | |
EP1404146A4 (en) | HEADPHONE HEADSET FOR BONE CONDUCTION | |
US20170003508A1 (en) | Head mounted device | |
US11793260B2 (en) | Skull mounting system for headgear, respiratory hood with headgear and method for fastening of headgear | |
WO2017173943A1 (zh) | 一种头戴结构及头戴装置 | |
US6745397B2 (en) | Eye shade | |
CN220340487U (zh) | 一种佩戴头带及头戴式设备 | |
US9022558B2 (en) | Eyeglass support | |
CN205333969U (zh) | 一种头戴显示器 | |
US11147648B2 (en) | Headlamp assembly having comfort element | |
US11717046B2 (en) | Protective helmet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protective helmet | |
EP3193650B1 (en) | Flexible headband with self-adaptive functions | |
US20060139568A1 (en) | Eye mask | |
US10838224B1 (en) | Viewer support /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device | |
CN209862530U (zh) | 穿戴设备 | |
JPWO2019082459A1 (ja) | 眼鏡の支持具及び支持具付き眼鏡 | |
KR100635619B1 (ko) | 미끄럼 방지용 안경테 | |
CN206039043U (zh) |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及其头戴机构 | |
US11864612B2 (en) | Headband having suspended comfort element | |
US20190335837A1 (en) | Tightening band cover for ha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