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9180U - 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9180U
CN220339180U CN202321946041.0U CN202321946041U CN220339180U CN 220339180 U CN220339180 U CN 220339180U CN 202321946041 U CN202321946041 U CN 202321946041U CN 220339180 U CN220339180 U CN 220339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nd
cyclone
plate
cyclone plat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60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德祥
鲁盈
赵家华
郭浩
王�华
吴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9460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9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9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9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呈纵向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多股旋流板装置包括多股旋流板结构、进/出气口;多股旋流板结构设置在壳体内;进/出气口设置在壳体外壁上;进/出气口与多股旋流板结构连通;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均通过中心管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大焦炉煤气的气体通量、且增大冷凝介质的气体通道,缩小换热器的体积,增大热交换能力的优点。

Description

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焦炉煤气一般采用冷却管冷却,但焦炉煤气的气体通量小,换热器体积大,且冷却介质只能侧近侧出,冷却介质的通量小,对焦炉煤气的冷却效果差,且冷却介质与焦炉煤气的热交换能力差,所需换热器的数量大、体积大,设备投资成本高。
因此,开发一种能增大焦炉煤气的气体通量,缩小换热器的体积,增大热交换能力的换热器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增大焦炉煤气的气体通量、且增大冷却介质的气体通道,缩小换热器的体积,增大热交换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呈纵向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
多股旋流板装置包括多股旋流板结构、进/出气口;多股旋流板结构设置在壳体内;进/出气口设置在壳体外壁上;进/出气口与多股旋流板结构连通;
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均通过中心管串联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股旋流板结构包括中心管、旋流板和外壳;中心管和旋流板均位于外壳内;
旋流板有多股;
多股旋流板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上;
位于相邻的二股旋流板之间形成上、下连通的通道,作为多股旋流板装置的焦炉煤气进口、出口;
旋流板呈四周封闭的中空结构;旋流板的外圈与进/出气口连通、内圈与中心管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二股旋流板之间设置定距柱;
中心管的直径大于260毫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旋流板有三股;三股旋流板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旋流板有五股;五股旋流板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旋流板有六股;六股旋流板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股旋流板装置有二个;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的多股旋流板结构均通过中心管串联连接;位于上方的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作为进气口,位于下方的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作为出气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股旋流板装置有四个;四个多股旋流板装置的多股旋流板结构均通过中心管串联连接;位于上方的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作为进气口,位于下方的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作为出气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股旋流板装置有六个;六个多股旋流板装置的多股旋流板结构均通过中心管串联连接;位于下方的三个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作为进气口,位于上方的三个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作为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中心管连通纵向设置的二个或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增大了焦炉煤气的气体通量、且增大了冷却介质的气体通道,缩小了换热器的体积;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冷却管冷却,焦炉煤气的气体通量小,换热器体积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将位于相邻的二股旋流板之间形成上、下连通的通道作为多股旋流板装置的焦炉煤气进口、出口(即,多股旋流板结构的上端开口、全部作为焦炉煤气进口,同时下端也开口、全部作为焦炉煤气出口),焦炉煤气的通道大,便于实现气-气换热,提高换热效果(同等面积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果远高于现有技术采用冷却管冷却的换热效果),满足焦炉煤气的大气体通量的需求;克服了现有技术采用冷却管冷却,焦炉煤气的通道小(仅一半面积作为进口、一半面积作为出口),同等面积的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多股旋流板装置通过进/出气口、中心管或连接管实现冷却介质的侧进侧出(即冷却介质从位于上部的多股旋流板装置的进/出气口进入多股旋流板结构,且向内旋转至流入中心管,通过中心管进入位于下部的多股旋流板装置,且向外旋转至流入进/出气口,从进/出气口排出),达到冷却介质的最大通量,操作简便、且冷却效果好;
(4)增大热交换能力,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串联在一起,其热交换能力是单个多股旋流板装置热交换能力的几倍(若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串联,则其热交换能力是单个多股旋流板装置热交换能力的一倍),同等热交换能力的情况下,减少换热器的使用数量,缩小换热器的体积,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多股旋流板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多股旋流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壳体,2-多股旋流板装置,2.1-多股旋流板结构,2.2-进/出气口,3-中心管,4-旋流板,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呈纵向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
多股旋流板装置2包括多股旋流板结构2.1、进/出气口2.2;多股旋流板结构2.1设置在壳体1内;进/出气口2.2设置在壳体1外壁上;进/出气口2.2与多股旋流板结构2.1连通;
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连接;间隔设置的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通过中心管串联,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设置多个冷却介质出口(如,冷却液出口或冷却气出口)出口,冷却介质由进/出气口2.2进入位于上方或下方的多股旋流板装置2、进行热交换后流向中心管、再由中心管流入下方或上方的多股旋流板装置2并由该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进/出气口2.2流出。
进一步地,当多股旋流板装置2有二个时,相邻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多股旋流板结构2.1通过中心管3连通(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则另一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
当多股旋流板装置2大于二个时,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如:多股旋流器有四个,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多股旋流板装置、第二多股旋流板装置、第三多股旋流板装置、第四多股旋流板装置;第一多股旋流板装置、第二多股旋流板装置、第三多股旋流板装置、第四多股旋流板装置均通过中心管3连接;当第一多股旋流板装置、第二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时,第三多股旋流板装置、第四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即上进下出);当第一多股旋流板装置、第二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时,第三多股旋流板装置、第四多股旋流板装置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即下进上出);
冷却介质由进/出气口2.2流入位于上方的多股旋流器或位于下方的多股旋流器、进行热交换后流向中心管、再由中心管流入位于下方的多股旋流器或位于上方的多股旋流器,冷却介质从位于下方的多股旋流器或位于上方的多股旋流器的进/出气口2.2排出;增大热交换能力,减少换热器的使用数量,缩小换热器的体积,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位于上端的多股旋流器上的进/出气口2.2用于通入冷却介质;位于最下端的多股旋流器上的进/出气口2.2用于排出冷却介质,增大冷却介质的通量。
进一步地,多股旋流板结构2.1包括中心管3、旋流板4和外壳5;中心管3和旋流板4均位于外壳5内;
旋流板4有多股;
多股旋流板4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3上、且与中心管3连通,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5上、且与进/出气口2.2连通;多股旋流器多个进口通入相同/不同高的冷却液(气),用作与焦炉煤气进行热交换、冷却焦炉煤气;
位于相邻的二股旋流板4之间形成上、下连通的通道,作为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焦炉煤气进口、出口;增大焦炉煤气的通量,焦炉煤气的流向由上至下垂直穿过多股旋流器、进行换热、冷却至预设温度;
旋流板4呈四周封闭的中空结构;旋流板4的外圈与进/出气口2.2连通、内圈与中心管3连通。
进一步地,相邻的二股旋流板4之间设置定距柱;
中心管3的直径大于260毫米。
更进一步地,旋流板4有三股;三股旋流板4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3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5上。
更进一步地,旋流板4有五股;五股旋流板4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3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5上。
更进一步地,旋流板4有六股;六股旋流板4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3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5上。
更进一步地,多股旋流板装置2有二个;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多股旋流板结构2.1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连接;位于上方的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位于下方的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
更进一步地,多股旋流板装置2有四个;四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多股旋流板结构2.1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连接;位于上方的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位于下方的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
更进一步地,多股旋流板装置2有六个;六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多股旋流板结构2.1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连接;位于下方的三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位于上方的三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Claims (9)

1.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呈纵向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
多股旋流板装置(2)包括多股旋流板结构(2.1)、进/出气口(2.2);多股旋流板结构(2.1)设置在壳体(1)内;进/出气口(2.2)设置在壳体(1)外壁上;进/出气口(2.2)与多股旋流板结构(2.1)连通;
多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股旋流板结构(2.1)包括中心管(3)、旋流板(4)和外壳(5);中心管(3)和旋流板(4)均位于外壳(5)内;
旋流板(4)有多股;
多股旋流板(4)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3)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5)上;
位于相邻的二股旋流板(4)之间形成上、下连通的通道,作为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焦炉煤气进口、出口;
旋流板(4)呈四周封闭的中空结构;旋流板(4)的外圈与进/出气口(2.2)连通、内圈与中心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二股旋流板(4)之间设置定距柱;
中心管(3)的直径大于26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旋流板(4)有三股;三股旋流板(4)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3)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5)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旋流板(4)有五股;五股旋流板(4)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3)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5)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旋流板(4)有六股;六股旋流板(4)一端均间隔设置在中心管(3)上,另一端均同向旋转至连接在外壳(5)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股旋流板装置(2)有二个;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多股旋流板结构(2.1)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连接;位于上方的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位于下方的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股旋流板装置(2)有四个;四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多股旋流板结构(2.1)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连接;位于上方的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位于下方的二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股旋流板装置(2)有六个;六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的多股旋流板结构(2.1)均通过中心管(3)串联连接;位于下方的三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进气口,位于上方的三个多股旋流板装置(2)上的进/出气口(2.2)作为出气口。
CN202321946041.0U 2023-07-24 2023-07-24 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Active CN220339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6041.0U CN220339180U (zh) 2023-07-24 2023-07-24 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6041.0U CN220339180U (zh) 2023-07-24 2023-07-24 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9180U true CN220339180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6041.0U Active CN220339180U (zh) 2023-07-24 2023-07-24 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9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1632A (zh) 一种弧形板式换热器
CN100504274C (zh) 热交换器设备
CN104215114A (zh) 多级串联气液均流器
CN220339180U (zh) 组合旋流板式换热器
CN106895611A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及制冷剂的分配方法
WO2015105261A1 (ko) 모듈형 열교환기 및 그 열교환기를 이용한 열교환 방법
CN100523701C (zh) 多螺旋通道螺旋板换热器
CN210346439U (zh) 多级分离的板翅式换热器
CN102095282A (zh) 一种制冷用同心圆套筒型垂直降膜吸收器
CN216205546U (zh) 一种加氢机用混合式预冷器
CN202101582U (zh) 碟环式缩放管换热器
CN204478886U (zh) 一种弧形板式换热器
CN206508988U (zh) 芳烃转化反应器
CN215523834U (zh) 一种制冷蒸发系统的专用板式蒸发器
CN214792027U (zh) 一种分程排液多流程水平管内冷凝换热器
CN211234058U (zh)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CN113375371A (zh)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
CN108955319B (zh) 一种箱式换热器
CN207035905U (zh) 一种大孔板缩放管高效换热器
CN216482425U (zh) 专用于焦炉荒煤气冷却的多股旋流板式换热器
CN110822952A (zh) 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
CN206420193U (zh) 换热器组件
CN215984131U (zh) 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
CN215373044U (zh)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
CN210070681U (zh) 一种多股流螺旋板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