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0712U - 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 Google Patents

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0712U
CN220330712U CN202321869745.2U CN202321869745U CN220330712U CN 220330712 U CN220330712 U CN 220330712U CN 202321869745 U CN202321869745 U CN 202321869745U CN 220330712 U CN220330712 U CN 220330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plate
sheet metal
shell
machin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97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城
林扬波
张定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Yangsen N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Yangsen N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Yangsen N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Yangsen N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97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0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0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0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由四个倾斜设置的导屑壁围合而成;所述排屑槽的底部居中开设排屑口;所述四个导屑壁朝排屑口的倾斜角度相同。本实用新型设置四个具有相同倾斜角度的导屑壁,致使所述排屑槽的底面置于排屑槽的中部,排屑槽的底面开设排屑口,从而获得中置的排屑口,在同等尺寸的钣金外壳条件下,每个导屑壁的排屑路径的斜度一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导出壁而言,缩短排屑路径,从而有效提升排屑效率,避免现有技术中长且缓的导出壁造成废屑堆积,无法快速且有效排屑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加工中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具有用于承接并导出废屑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底部边沿处开设排屑口,加工所产生废屑落入排屑槽的导出壁上,利用水的冲击力冲刷废屑,使得废屑沿光滑的导出臂向所述排屑口位移,并将废屑导出;如图11所示现有技术中排屑口A偏置,致使远离数控加工中心废屑产生的主要源头(即:加工机构),一个倾斜度最小且靠近所述主要源头的侧壁为排废屑的主要导出壁,该导出壁连接主要源头及偏置的排屑口A,致使其具有倾斜度小,排屑路径长的不足,导致废屑排屑困难,极易造成废屑的堆积,延长废屑排出的时间,降低排屑效率。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结构,解决排屑口偏置、排屑路径长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的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排屑槽,其中:
所述排屑槽由四个倾斜设置的导屑壁围合而成;
所述排屑槽的底部居中开设排屑口;
所述四个导屑壁朝排屑口的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倾斜角度为74°。
进一步优选的:该钣金外壳还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并分别固定在两个排屑槽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对称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均由顶板、前板、后板及侧板组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板的内侧面设置前板加强筋组,所述后板的内侧面设置后板加强筋;
所述第二壳体的顶板设置顶板加强筋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内侧面设置侧板加强组件,所述侧板加强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侧板第一加强筋及侧板第二加强筋,所述侧板第一加强筋为加强筋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侧板开设视窗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顶板设置顶板加强筋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置四个具有相同倾斜角度的导屑壁,致使所述排屑槽的底面置于排屑槽的中部,排屑槽的底面开设排屑口,从而获得中置的排屑口,在同等尺寸的钣金外壳条件下,每个导屑壁的排屑路径的斜度一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导出壁而言,缩短排屑路径,从而有效提升排屑效率,避免现有技术中长且缓的导出壁造成废屑堆积,无法快速且有效排屑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排屑槽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排屑槽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排屑槽的结构主视图;
图11是现有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说明书附图的标记说明如下:
1、钣金外壳;
10、第一壳体;110、前板;111、前板第一加强筋;112、前板第二加强筋;113、前板第三加强筋;114、前板第四加强筋;115、装配环;120、后板;121、后板加强筋;130、侧板;131、侧板第一加强筋;132、侧板第二加强筋;133、视窗口;140、第一顶板;
20、第二壳体;210、第二顶板;211、顶板第一加强筋;212、顶板第二加强筋;213、顶板第三加强筋;214、顶板第四加强筋;220、柱体;
300、排屑槽;310、排屑口;311、排屑管;320、小导屑壁;331、第一大导屑壁;332、第二大导屑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1,其囊括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机构,提供加工机构所需的加工环境,确保加工过程不会被外界影响,同时也不会影响外界环形,也就是:利用所述钣金外壳1提供与外界相对分隔,从而获得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加工作业。
如图1所示,所述钣金外壳1包括钣金底座、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对称分布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均中空的六面体,且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具有开口面,第一壳体10的开口面与第二壳体20的开口面相对且相邻设置,致使在第一壳体10的内腔、第二壳体20的内腔与第一、第二壳体20之间距离相互贯通,从而构成一个装配腔,所述装配腔用于装配实现数控加工中心进行实物加工的加工机构。
如图1、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均包括前板110、后板120、顶板及侧板130。所述前板110通过侧板130与后板120连接,所述前板110与后板120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侧板130置于所述前板110与后板120之间,并分别与前板110及后板120垂直连接,即:所述前板110、侧板130及后板120围成主体,所述顶板扣在所述主体上,并与主体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前板110呈L形状,所述前板110的内壁设置前板加强筋组,利用所述前板加强筋组构成了前板110的主要支撑骨架,所述主要支撑骨架与前板110结合构成具有一定支撑能力且具有一定结构稳定性的前板110结构。具体的:所述前板110包括垂直分布的竖直部及水平部,所述加强筋组包括前板第一加强筋111、前板第二加强筋112、前板第三加强筋113及前板第四加强筋114;所述前板110第一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前板110的竖直部,并置于所述竖直部的内侧壁上,所述前板110第一加强板呈工字形状,提供前板110的竖直部竖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加强支撑;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第一、第二壳体20相互对位并连接所用,所述前板110第三及第四加强筋均装配在所述水平部的内侧壁,所述前板第三加强筋113由两个连接夹角呈钝角的筋条组成,所述前板第四加强筋114为筋板,所述前板第四加强筋114沿所述水平部设置并垂直于所述水平部设置,所述前板第三加强筋113的一端与前板第四加强筋114垂直相连;所述前板第二加强筋112为长筋条,其贯穿所述水平部设置,并置于所述前板第三加强筋113之上,所述前板第二加强筋112具有等距分布的多个装配环11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互对接是利用前板110的连接端配合销杆或螺钉配合锁紧,所述前板110的连接端为前板110的水平部的一端。
如图6所示,所述后板120设置后板加强筋121。具体的:所述后板120的内侧面设置后板加强筋121,所述后板加强筋121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直线型筋条,其固定在所述后板120的内侧面上,并靠近所述侧板130设置。
如图4及图6所示,所述侧板130连接所述前板110及后板120,其为平板,其内侧面安装有侧板加强组件,所述侧板加强组件包括侧板第一加强筋131及侧板第二加强筋132,所述侧板第一加强筋131为加强筋架,其两端均抵在在侧板130向其内侧面折弯的边沿,所述加强筋架包括两根竖向加强筋杆及两根水平加强筋杆,两根竖向加强筋杆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两根水平加强筋杆置于两根竖向加强筋杆之间,两根水平加强筋杆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每根水平加强筋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向加强筋杆连接,进而两根水平加强筋杆与两根竖向加强筋杆之间围合呈矩形区域;所述侧板130在所述矩形区域内开设通口,用以连通所述侧板130的两侧,所述通口用于装配透明体从而形成可观察加工实时情况的观察视窗,或用于装配可开启的门板,形成方便维修及维护的维护门,所述维护门的门板也可以为透明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视窗口133,用于安装透明片或透明板。所述侧板第二加强筋132为竖向设置的加强筋杆,所述侧板第二加强筋132的平行与所述加强筋架中任一竖向加强筋杆设置,所述侧板第二加强筋132的宽度大于所述加强筋架中任一竖向加强筋杆,侧板第二加强筋132置于加强筋架靠近前板110的方向设置,提高竖向的支撑能力;具体的,所述侧板第二加强筋132的两端抵在在侧板130向其内侧面折弯的边沿。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的顶板不同。所述第一壳体10的顶板在本实施例中命名为第一顶板140,以便于区分,所述第一顶板140为L形状的板体,其包括两个板拼接,所述两个板分别为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前板110与侧连接,所述第二板与侧板130及后板120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0的顶板在本实施例中命名为第二顶板210,以便于区分;所述第二顶板210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顶板的表面积,且第二壳体20的顶板之上还设置柱体220,所述柱体220可用于安装警示灯或以外需要装配在柱体220之上的配件,所述第二顶板210的内侧面装配有顶板加强筋组,因第二顶板210的表面积较大,可用于支撑或装配数控加工中心中所需其他部件,因此需要相交于第一壳体10的顶板更强的支撑能力及结构强度,因此在所述第二顶板210的内侧面设置所述顶板加强进组;具体的。所述顶板加强进组包括顶板第一加强筋211、顶板第二加强筋212、顶板第三加强筋213以及顶板第四加强筋214;所述顶板第一加强筋211与第顶板四加强筋沿同一直线分布,但间隔设置,所述顶板第三加强筋213为短筋杆,其一端与顶板第一加强筋211垂直连接,另一端抵压顶板朝其内侧面弯折的边沿上,所述顶板第二加强筋212为加强筋块固定在顶板的所述边沿及顶板第一加强筋211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底面均为装配面,用以与所述钣金底座连接。所述钣金底座包括两个独立的排屑槽300,所述排屑槽300的底面均开设排屑口310,所述排屑口310与排屑机连通,从而向排屑机导出加工所产生的废屑。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10固定在一个所述排屑槽300之上,第二壳体20固定在第二排屑槽300之上。
如图3所示,两个所述排屑槽300对称分布,其对称分布的设计是为了加工机构分布在加工机构中加工台的两侧,从而更靠近所述加工台,用以方便快接的收纳并导出废屑。
如图3、图4、图8至图10所示,所述排屑槽300由四个导屑壁组成,四个导屑壁两两一组,进而形成两个导屑壁组,两个导屑壁组包括第一导屑壁组及第二导屑壁组,所述第一导屑壁由两个对称分布的小导屑壁320组成,第二导屑壁组由两个对称分布的大导屑壁组成,任一小导屑壁320的表面积大于所述任一大导屑壁的表面积;两个小导屑壁320与两个大导屑壁均呈倾斜设置,并交错分布,即:每一个小导屑壁320的两侧均与两个大导屑壁连接,相应的,每一个大导屑壁的两侧俊宇两个小导屑壁320连接,从而围合成一上下贯通的体,其顶端具有顶端开口,其底端具有底端开口,所述顶端开口为排屑槽300的入屑口,所述底端开口为所述排屑口310,所述底端开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顶端开口的开口面积;更详细的说:每个导屑壁均朝排屑槽300的底端倾斜设置,即:每个导屑壁均朝所述排屑口310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向排屑口310导出废屑。优选的:每个导屑壁的倾斜角度相同,每个导屑壁的倾斜角度时导屑壁与竖直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夹角为图4中所示夹角α,其角度为74°,有效增加导屑壁的倾斜角度,从而降低废屑与导屑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排屑效率;换言之,任一所述小导屑壁320与任一所述大导屑壁的倾斜角度均为夹角α。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倾斜角度为导屑壁与竖直向平面之间的锐角夹角。
具体的,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两个大导屑壁分别为第一大导屑壁331及第二大导屑壁332,所述第一大导屑壁331凸出于所述排屑槽300设置,第二大导屑壁332具有水平折边,所述水平折边用以对接加工机构;所述排屑口310装配排屑管311,所述排屑管311为矩形状的钣金框体,其与排屑槽3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图4、图8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排屑口310位于排屑口310的中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偏位开设排屑口的排屑槽(见图11),大大缩短了废屑导出的距离,从而提高废屑导出的效率;另,如图11所示,现有技术中排屑口置于旁侧,导致引导废屑向排屑口排出的导出壁不仅具有路径长的不足,还具有倾斜坡度小,无法有效且快速的导出废屑,致使废屑在导出壁上堆积,从而影响排屑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排屑口310置于中位,任一导屑壁(即:任一导屑壁和任一小导屑壁)的倾斜度均大于现有技术中导出壁的倾斜度,大大提升了废屑导出效率,有效避免废屑堆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排屑槽,其中:
所述排屑槽由四个倾斜设置的导屑壁围合而成;
所述排屑槽的底部居中开设排屑口;
所述四个导屑壁朝排屑口的倾斜角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特征在于:该钣金外壳还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并分别固定在两个排屑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均由顶板、前板、后板及侧板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的内侧面设置前板加强筋组,所述后板的内侧面设置后板加强筋;
所述第二壳体的顶板设置顶板加强筋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侧面设置侧板加强组件,所述侧板加强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侧板第一加强筋及侧板第二加强筋,所述侧板第一加强筋为加强筋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开设视窗口。
CN202321869745.2U 2023-07-17 2023-07-17 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Active CN220330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9745.2U CN220330712U (zh) 2023-07-17 2023-07-17 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9745.2U CN220330712U (zh) 2023-07-17 2023-07-17 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0712U true CN220330712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1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9745.2U Active CN220330712U (zh) 2023-07-17 2023-07-17 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0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30712U (zh) 数控加工中心用钣金外壳
CN213226358U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加工用的裁剪装置
CN210121631U (zh) 一种扶手连接件的冲压成型装置
CN209550647U (zh) 一种椭圆形风管制造装置
CN214816997U (zh) 一种模具钢加工用龙门铣床清理装置
CN214079842U (zh) 一种超大台面高功率激光切割机床身
CN211220431U (zh) Pvd组装大批量工件夹持治具
CN211539972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床身用通风结构
CN210755840U (zh) 激光切割机抽风吸尘结构
CN111890246A (zh) 一种使用气浮对产品非接触且快速安全的定位装置
CN217991329U (zh) 激光裁切设备
CN216180685U (zh) 挡板防护装置
CN21709619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过滤布生产用激光切割机
CN210306759U (zh) 一种速拼式液压油管加工平台装夹组件
CN216542168U (zh) 一种龙门铣床
CN215967401U (zh) 一种齿条机用铸铁立柱
CN213410411U (zh) 一种仪表盘孔口加工装置
CN215047899U (zh) 视窗框
CN218455866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计算机壳
CN217255752U (zh) 一种微波毫米环形器生产用的工作台
CN217167029U (zh) 精密加工激光切割机
CN220896979U (zh) 一种储能设备防水结构
CN211104337U (zh) 一种瓦楞纸横切机自动除尘装置
CN215787626U (zh) 一种环保型激光切割机用的废气排放装置
CN217254981U (zh) 一种拖拉机配重架生产用卧式加工中心的新型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