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8013U - 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8013U
CN220328013U CN202321486289.3U CN202321486289U CN220328013U CN 220328013 U CN220328013 U CN 220328013U CN 202321486289 U CN202321486289 U CN 202321486289U CN 220328013 U CN220328013 U CN 220328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phon
sewage
tank
pipe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62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才良
游涛
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ushan County Yuxiu Drain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ushan County Yuxiu Drain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ushan County Yuxiu Drain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ushan County Yuxiu Drain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62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8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8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8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包括池体,池体的上方设置有与池体固定连接的廊桥,廊桥的下方设置有污水槽,污水槽与廊桥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池体的水位线位于污水槽槽口与槽底之间的位置,污水槽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穿过于污水槽槽底的虹吸管,虹吸管的下端靠近于池体的内底面,上端位于池体的水位线上方,虹吸管的管身开设有与虹吸管内孔连通的排污口,排污口位于池体的水位线下方,污水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与污水槽内部连通的排污管,排污管穿过于池体且与池体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再依靠泵来对污水进行吸取,降低了因泵故障导致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Description

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把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称为二沉池或最终沉淀池(终沉池),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污泥浓缩并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物处理段。目前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机械吸泥的沉淀池结构,利用真空泵在吸污管道内形成真空来吸收池低的沉淀物,该装置在负压吸收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有机和无机物附着在泵的管壁上,时间长了就会减小过流直径,甚至对泵内部造成堵塞,需要停机维护,从而影响二沉池对池底污泥的吸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能够减少维护时间,降低对污泥吸收影响的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的技术方案:
一种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包括池体,池体的上方水平延伸设置有与池体固定连接的廊桥,廊桥的下方水平设置有污水槽,污水槽与廊桥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池体的水位线位于污水槽槽口与槽底之间的位置,污水槽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穿过于污水槽槽底的虹吸管,虹吸管与污水槽之间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虹吸管的下端靠近于池体的内底面,上端位于池体的水位线上方,虹吸管的管身且位于污水槽槽内的位置开设有与虹吸管内孔连通的排污口,排污口位于池体的水位线下方,污水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与污水槽内部连通的排污管,排污管穿过于池体且与池体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虹吸管利用了液位差虹吸效应,虹吸管竖直插入与池体内,虹吸管的下端靠近于池底,而排污口在污水槽内且位于池体的水位线下方,形成压强差,能够将位于池底部分的污水从虹吸管的下端压入,再通过上端的排污口排出到污水槽内,再通过排污管排出,这样不需要泵就能够完成对池底污泥的吸取,减少了泵故障带来的影响。
作为优化,所述虹吸管的内壁且位于所述排污口下方的位置凸起形成有绕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环设的限位凸环,限位凸环靠近于所述排污口,所述虹吸管内且位于限位凸环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沿所述虹吸管径向方向相对设置,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各自相背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虹吸管内壁相贴合的贴合面,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分别通过贴合面贴合在所述虹吸管内壁上,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的下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凸环上,开闭挡板与支撑挡板之间沿所述虹吸管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上,当开闭挡板绕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进行旋转时,位于开闭挡板上的贴合面能够对所述排污口进行封闭,支撑杆的杆身上固定连接有沿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向上延伸的旋转杆,旋转杆的上端伸出于所述虹吸管外,旋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杆,操作杆沿旋转杆径向方向向外延伸。通过操作杆的操作,使旋转杆进行旋转,进而使开闭挡板在虹吸管内旋转,这样开闭挡板就能够对排污口进行部分以及完全封闭,这样在旱季或者雨季的时候,相应的就能够对进行调节。
作为优化,所述虹吸管的内壁且位于所述排污口绕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当开闭挡板抵接在其中一块限位块上时,所述排污口处于打开状态,当开闭挡板抵接在另一块限位块上时,所述排污口处于关闭状态。对开闭挡板的位置进行限位,更好的进行控制。
作为优化,所述旋转杆的上端沿其中心线方向向上凸起形成有旋拧凸块,旋拧凸块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形状,旋拧凸块的上端沿其中心线方向向上凸起形成有锁紧螺柱,所述操作杆的一端沿其径向方向穿设有与旋拧凸块截面形状一致的旋拧插孔,所述操作杆通过旋拧插孔套设在旋拧凸块上,锁紧螺柱位于所述操作杆上端的位置螺纹配合有用于将所述操作杆紧固在所述旋转杆上的锁紧螺母。方便安装。
作为优化,所述虹吸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中心线设置的外扩管,外扩管的内径沿其中心线方向由朝向所述虹吸管所在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外扩管的最小内径与所述虹吸管的内径一致。能够方便对污泥进行吸取。
作为优化,所述虹吸管的内壁且靠近所述虹吸管下端的位置绕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座,固定座上沿平行于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穿设有滑杆,滑杆能够沿竖直方向与固定座滑动配合,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能够抵接在固定座上进行限位的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有的下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刀片组架,刀片组架分别与各下限位块固定连接,所有的上限位块之间设置有提拉架,提拉架分别与各上限位块固定连接,提拉架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绳,提拉绳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虹吸管的上端管口,当所述上限位块抵接在固定座上时,刀片组架位于所述虹吸管的下端管口外,当所述下限位块抵接在固定座上时,刀片组架位于所述虹吸管管内,滑杆的杆身上且位于固定座与下限位块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固定座与下限位块上,上限位块抵接在固定座上。虹吸管的下端管口会出现堵塞的情况,此时在虹吸管的上端向上提拉提拉绳,提拉绳带动提拉架上升,复位弹簧开始压缩,刀片组架随之上升进入到管内,过程中刀片组架能够对虹吸管下端管口处的杂质进行切割;松开提拉绳后,复位弹簧驱使刀片组架下降复位,通过多次重复操作,就能够清除虹吸管下端的堵塞。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再依靠泵来对污水进行吸取,降低了因泵故障导致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池体的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虹吸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刀片组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包括池体1,池体1的上方水平延伸设置有与池体1固定连接的廊桥2,廊桥2的下方水平设置有污水3槽,污水槽3与廊桥2之间通过连接支架4固定连接在一起,池体1的水位线位于污水槽3槽口与槽底之间的位置,污水槽3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穿过于污水槽3槽底的虹吸管5,虹吸管5与污水槽3之间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虹吸管5的下端靠近于池体1的内底面,上端位于池体1的水位线上方,虹吸管5的管身且位于污水槽3槽内的位置开设有与虹吸管5内孔连通的排污口,排污口位于池体1的水位线下方,污水槽3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与污水槽3内部连通的排污管6,排污管6穿过于池体1且与池体1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虹吸管5的内壁且位于所述排污口下方的位置凸起形成有绕所述虹吸管5中心线方向环设的限位凸环7,限位凸环7靠近于所述排污口,所述虹吸管5内且位于限位凸环7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开闭挡板8和支撑挡板9,开闭挡板8和支撑挡板9沿所述虹吸管5径向方向相对设置,开闭挡板8和支撑挡板9各自相背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虹吸管5内壁相贴合的贴合面,开闭挡板8和支撑挡板9分别通过贴合面贴合在所述虹吸管5内壁上,开闭挡板8和支撑挡板9的下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凸环7上,开闭挡板8与支撑挡板9之间沿所述虹吸管5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开闭挡板8和支撑挡板9上,当开闭挡板8绕所述虹吸管5中心线方向进行旋转时,位于开闭挡板8上的贴合面能够对所述排污口进行封闭,支撑杆10的杆身上固定连接有沿所述虹吸管5中心线方向向上延伸的旋转杆11,旋转杆11的上端伸出于所述虹吸管5外,旋转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杆12,操作杆12沿旋转杆11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虹吸管5的内壁且位于所述排污口绕所述虹吸管5中心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当开闭挡板8抵接在其中一块限位块13上时,所述排污口处于打开状态,当开闭挡板8抵接在另一外限位块13上时,所述排污口处于关闭状态。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杆11的上端沿其中心线方向向上凸起形成有旋拧凸块,旋拧凸块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形状,旋拧凸块的上端沿其中心线方向向上凸起形成有锁紧螺柱,所述操作杆12的一端沿其径向方向穿设有与旋拧凸块截面形状一致的旋拧插孔,所述操作杆12通过旋拧插孔套设在旋拧凸块上,锁紧螺柱位于所述操作杆12上端的位置螺纹配合有用于将所述操作杆12紧固在所述旋转杆11上的锁紧螺母。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虹吸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中心线设置的外扩管14,外扩管14的内径沿其中心线方向由朝向所述虹吸管5所在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外扩管14的最小内径与所述虹吸管5的内径一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虹吸管5的内壁且靠近所述虹吸管5下端的位置绕所述虹吸管5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座22,固定座22上沿平行于所述虹吸管5中心线方向穿设有滑杆15,滑杆15能够沿竖直方向与固定座22滑动配合,滑杆1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能够抵接在固定座22上进行限位的上限位块16和下限位块17,所有的下限位块17之间设置有刀片组架18,刀片组架18分别与各下限位块17固定连接,所有的上限位块16之间设置有提拉架19,提拉架19分别与各上限位块16固定连接,提拉架19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绳20,提拉绳20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虹吸管5的上端管口,当所述上限位块16抵接在固定座22上时,刀片组架18位于所述虹吸管5的下端管口外,当所述下限位块17抵接在固定座22上时,刀片组架18位于所述虹吸管5管内,滑杆15的杆身上且位于固定座22与下限位块17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固定座22与下限位块17上,上限位块16抵接在固定座22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包括池体,池体的上方水平延伸设置有与池体固定连接的廊桥,其特征在于:廊桥的下方水平设置有污水槽,污水槽与廊桥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池体的水位线位于污水槽槽口与槽底之间的位置,污水槽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穿过于污水槽槽底的虹吸管,虹吸管与污水槽之间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虹吸管的下端靠近于池体的内底面,上端位于池体的水位线上方,虹吸管的管身且位于污水槽槽内的位置开设有与虹吸管内孔连通的排污口,排污口位于池体的水位线下方,污水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与污水槽内部连通的排污管,排污管穿过于池体且与池体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内壁且位于所述排污口下方的位置凸起形成有绕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环设的限位凸环,限位凸环靠近于所述排污口,所述虹吸管内且位于限位凸环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沿所述虹吸管径向方向相对设置,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各自相背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虹吸管内壁相贴合的贴合面,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分别通过贴合面贴合在所述虹吸管内壁上,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的下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凸环上,开闭挡板与支撑挡板之间沿所述虹吸管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开闭挡板和支撑挡板上,当开闭挡板绕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进行旋转时,位于开闭挡板上的贴合面能够对所述排污口进行封闭,支撑杆的杆身上固定连接有沿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向上延伸的旋转杆,旋转杆的上端伸出于所述虹吸管外,旋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杆,操作杆沿旋转杆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内壁且位于所述排污口绕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当开闭挡板抵接在其中一块限位块上时,所述排污口处于打开状态,当开闭挡板抵接在另一外限位块上时,所述排污口处于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的上端沿其中心线方向向上凸起形成有旋拧凸块,旋拧凸块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形状,旋拧凸块的上端沿其中心线方向向上凸起形成有锁紧螺柱,所述操作杆的一端沿其径向方向穿设有与旋拧凸块截面形状一致的旋拧插孔,所述操作杆通过旋拧插孔套设在旋拧凸块上,锁紧螺柱位于所述操作杆上端的位置螺纹配合有用于将所述操作杆紧固在所述旋转杆上的锁紧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中心线设置的外扩管,外扩管的内径沿其中心线方向由朝向所述虹吸管所在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外扩管的最小内径与所述虹吸管的内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内壁且靠近所述虹吸管下端的位置绕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座,固定座上沿平行于所述虹吸管中心线方向穿设有滑杆,滑杆能够沿竖直方向与固定座滑动配合,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能够抵接在固定座上进行限位的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有的下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刀片组架,刀片组架分别与各下限位块固定连接,所有的上限位块之间设置有提拉架,提拉架分别与各上限位块固定连接,提拉架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绳,提拉绳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虹吸管的上端管口,当所述上限位块抵接在固定座上时,刀片组架位于所述虹吸管的下端管口外,当所述下限位块抵接在固定座上时,刀片组架位于所述虹吸管管内,滑杆的杆身上且位于固定座与下限位块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固定座与下限位块上,上限位块抵接在固定座上。
CN202321486289.3U 2023-06-12 2023-06-12 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Active CN220328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6289.3U CN220328013U (zh) 2023-06-12 2023-06-12 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6289.3U CN220328013U (zh) 2023-06-12 2023-06-12 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8013U true CN220328013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60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6289.3U Active CN220328013U (zh) 2023-06-12 2023-06-12 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8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1372B (zh) 一种用于排水工程的排水设备
CN201173132Y (zh) 自动排水装置及瓦斯抽放管路用自动放水器
CN220328013U (zh) 二沉池无动力泥水虹吸排污结构
CN112798343A (zh) 一种可存储不同深度水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用抽提装置
CN214248412U (zh) 一种组合一体式过滤止回阀
CN208591618U (zh) 一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2012134U (zh) 一种污水提升装置
CN212621690U (zh)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自动提取装置
CN210599083U (zh) 一种负压全自动排渣放水器
CN212132002U (zh) 双阀座倒吊桶式疏水阀
CN208049501U (zh) 污水自吸过滤装置
CN208785818U (zh) 一种可方便安装的天然气聚结分离器
CN210800691U (zh) 一种稀油密封式煤气柜活塞上部排积液系统
CN109353450B (zh) 一种船舶紧急排水装置及方法
CN110761978A (zh) 压缩空气排水器
CN220520219U (zh) 一种饮用水超滤设备
CN202577568U (zh) 一种便拆式污水提升设备
CN215711941U (zh) 污水处理池、罐用的防VOCs挥发装置
CN218011281U (zh) 一种带过滤结构的负压引水罐
CN218814272U (zh) 一种污水提升装置
CN219028117U (zh) 一种用于土壤中分离泥土与微塑料的分离装置
CN219710525U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提升器
CN218910025U (zh) 一种厌氧外循环均匀取水装置
CN109876503B (zh) 一种农村污水集中真空收集净化设备及其控制系统
CN216973638U (zh) 污水提升装置及厨房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