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7755U - 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7755U
CN220327755U CN202321074741.5U CN202321074741U CN220327755U CN 220327755 U CN220327755 U CN 220327755U CN 202321074741 U CN202321074741 U CN 202321074741U CN 220327755 U CN220327755 U CN 220327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atomizing
user
cover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47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玉洁
李健
黄�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ore Health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ore Health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ore Health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ore Health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47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7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7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7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该雾化面罩用于与雾化器的出雾口连通,并用于罩设于用户的面部,该雾化面罩包括罩体和安装部;其中,罩体具有相背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罩体的内表面围设形成凹槽;罩体包括罩设部,且罩设部的至少二分之一边缘位于一平面;安装部与罩体的外表面连接,且具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第一端口与凹槽连通,第二端口用于连通雾化器的出雾口;其中,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平面的法线的夹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45°。该雾化面罩可以减少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面部的沉积量,增加了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量,有效提高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效率,减少气溶胶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电子烟等领域。在雾化过程中,雾化器会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成气溶胶,用户通过佩戴鼻罩或面罩进行呼吸,以将气溶胶吸入呼吸道,并在体内沉积吸收。
然而,采用现有面罩吸入气溶胶,气溶胶很大一部分会沉积在用户脸部表面,进入并沉积在鼻腔等呼吸道内部靶向部位的气溶胶则很少,气溶胶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面罩及气溶胶生成系统,旨在解决采用现有面罩吸入气溶胶,气溶胶很大一部分会沉积在用户脸部表面,沉积在鼻腔内部的气溶胶则很少,气溶胶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面罩,用于与雾化器的出雾口连通,并用于罩设于用户的面部,所述雾化面罩包括:
罩体,具有相背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罩体的内表面围设形成凹槽;所述罩体包括罩设部,且所述罩设部的至少二分之一边缘位于一平面;
安装部,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连接,且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凹槽连通,第二端口用于连通所述雾化器的出雾口;
其中,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面的法线的夹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4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为直通孔,且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面的法线的夹角大于等于24°且小于等于26°;其中,所述平面与用户的面部所在各个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0-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罩体为镜面对称图形,且沿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方向上,所述罩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罩体罩设于用户面部时,所述第一端部距离用户额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距离用户额头的距离;
其中,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罩体的中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且所述安装部的轴线在所述罩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罩体的对称轴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部的边缘的直线距离大于等于三分之一所述罩体的长度,且小于等于二分之一所述罩体的长度;其中,所述罩体的长度为所述罩体沿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中空结构、第二中空结构和多个连接条;所述第一中空结构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连接,并形成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二中空结构通过所述多个连接条连接于所述第一气道内,用于与所述雾化器套设连接,且所述第二中空结构形成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并相互配合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多个连接条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的至少一通气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空结构背离所述罩体的一端具有缺口,所述至少一通气口通过所述缺口与大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还包括环形凸缘部;所述环形凸缘部用于与用户的面部贴合,且与用户的面部轮廓匹配;所述罩设部的边缘与所述环形凸缘部的周向边缘的每一位置均连接,并朝向背离所述环形凸缘部的方向凹陷;且所述罩设部在所述环形凸缘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环形凸缘部内;
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罩设部连接,且与所述罩设部朝向所述环形凸缘部的一侧表面连通;且所述法线与所述平面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缘部、所述罩设部以及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罩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沿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方向,所述环形凸缘部的最大长度大于等于80mm且小于等于130mm;
沿所述法线的方向,所述罩设部的最大高度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60mm;
沿第一方向,所述环形凸缘部的最大宽度大于等于60mm且小于等于110mm;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方向及所述法线的方向相互垂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系统,包括:
雾化面罩,为上述所涉及的雾化面罩;
雾化器,与所述雾化面罩的安装部连接,且具有喷雾口;所述雾化器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所述喷雾口与所述雾化面罩的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溶胶经所述喷雾口流出,并进入所述进气通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面罩,该雾化面罩用于与雾化器的出雾口连通,并用于罩设于用户的面部,该雾化面罩包括罩体和安装部;罩体具有相背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罩体的内表面围设形成凹槽;所述罩体包括罩设部,且所述罩设部的至少二分之一边缘位于一平面;安装部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连接,且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凹槽连通,第二端口用于连通所述雾化器的出雾口;且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面的法线的夹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45°;如此,在气溶胶通过进气通道进入雾化面罩后,可以增大气溶胶与用户鼻孔所在平面的接触面积,使气溶胶颗粒更容易进入鼻腔并在鼻腔或者用户体内其它靶向作用位置沉积,减少气溶胶颗粒在面部的沉积量,增加了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量,有效提高了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效率,减少了气溶胶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面罩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的侧视图;
图3为图2所示雾化面罩A-A向的剖面图;
图4为沉积测试结果曲线图;
图5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的俯视图;
图6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的正视图;
图7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中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安装部A-A向的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雾化面罩;200-雾化器;1-罩体;2-安装部;11-罩设部;12-环形凸缘部;10-凹槽;20-进气通道;21-第一中空结构;22-第二中空结构;23-连接条;121-防压垫;201-第一气道;202-第二气道;203-通气口;204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相关技术中,采用雾化面罩吸入气溶胶的一些应用场景中,气溶胶很大一部分会沉积在患者脸部表面,沉积在鼻腔内部的气溶胶则很少,气溶胶利用率较低。比如,雾化吸入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这一应用场景中,在雾化过程中,雾化器将药物雾化成气溶胶,患者通过佩戴雾化面罩进行呼吸,以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及肺部沉积吸收,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然而,作为常规药物递送器具的雾化面罩种类繁多,且大多针对整体呼吸道进行雾化吸收,即不同类型的患者在接受雾化治疗时,一般采用同样的雾化系统对药物进行雾化;而在实际雾化治疗中,不同类型患者所需给药的靶向作用位置不同,致使药物在靶向作用位置的有效沉积效率不高。如对于所需给药的靶向作用位置为鼻腔的患者,使用常规的雾化系统进行雾化治疗时,药物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很大一部分都沉积在患者的脸部,而鼻腔内部的药物沉积量很小,药物的靶向沉积效率较低,造成药物沉积浪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该雾化面罩可以减少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面部的沉积量,并增加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量,有效提高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效率,减少了气溶胶的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a至图8,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面罩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的侧视图;图3为图2所示雾化面罩A-A向的剖面图;图4为沉积测试结果曲线图;图5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的俯视图;图6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的正视图;图7为图1a所示雾化面罩中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安装部A-A向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面罩100,该雾化面罩100用于与雾化器的出雾口连通,并用于罩设于用户的面部;在雾化面罩100罩设于用户面部时,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经出雾口进入并聚集在雾化面罩100与用户面部围设形成的腔体内,便于用户吸入气溶胶。如图1a所示,该雾化面罩100包括罩体1和安装部2。
结合图1b,罩体1具有相背的内表面m和外表面n;其中,在雾化面罩100罩设于用户面部时,内表面m为罩体1朝向用户面部的一侧表面,外表面n为罩体1背离用户面部的一侧表面。罩体1的内表面m朝向背离用户面部的方向凹陷,并围设形成凹槽10,雾化面罩100罩设于用户面部时,该凹槽10形成一腔体,用以容纳并聚集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便于用户吸入气溶胶。具体的,如图1a所示,罩体1还可包括罩设部11,且罩设部11的至少二分之一边缘位于一平面。罩设部11通常采用可变形量较小的刚性材质制成,因此,其边缘轮廓基本决定了其外形结构,同时也基本决定了与用户面部、鼻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罩设部11二分之一以上的边缘的所在位置也决定了雾化面罩100与用户面部、鼻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罩设部11二分之一以上的边缘位于一平面,在使用过程中,该平面与用户的面部的夹角的范围为0-10°,即平面与用户的面部的基本平行。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罩设部11的全部边缘位于平面。
参阅图2与图3,安装部2与罩体1的外表面n连接,且安装部2具有进气通道20,用以连通雾化器与罩体1,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经由安装部2的进气通道20进入罩体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可直接与雾化器的出雾口适配,相比于雾化面罩100进一步通过转接头与雾化器的出雾口适配的方案,无需增设转接头,避免了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在转接头上的沉积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气通道20为直通孔;沿进气通道20的延伸方向,进气通道2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第一端口与凹槽10连通,第二端口用于直接连接雾化器的出雾口;气溶胶经第一端口进入安装部2,再通过第二端口进入罩体1。
本申请发明人对雾化面罩100的具体结构与气溶胶在靶向作用位置鼻腔内的有效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多次实验验证,具体如下:通过将雾化面罩100的进气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与平面的法线M的夹角θ(以下简称夹角θ)设置成不同角度,对夹角θ不同的雾化面罩100分别进行真实人体气道模型的沉积测试,以得到在该角度下气溶胶在鼻腔的有效沉积率P;并且对每一角度的雾化面罩100在相同的条件下测试三次后取平均值,以避免测试结果的偶然性,得到沉积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气溶胶在鼻腔的有效沉积率P随着夹角θ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当夹角θ较小时,由于气流与用户鼻孔所在平面的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大部分气溶胶颗粒沉积在用户面部和罩体1的内表面m,气溶胶的有效沉积率P过低。随着夹角θ增大,气流与用户鼻孔所在平面的接触面积也逐渐增大,气溶胶颗粒更容易进入鼻腔,气溶胶的有效沉积效率P也逐渐增大。
而当夹角θ超过一定角度后,受人体鼻腔内部结构的影响,气溶胶颗粒不易进入上、中鼻道,致使人体呼气时容易将气溶胶颗粒呼出,使之沉积在罩体1的内表面m。随着夹角θ进一步增大,气溶胶的有效沉积效率P也逐渐降低。
具体的,如图4所示,当夹角θ小于25°时,气溶胶在鼻腔的有效沉积率P随着夹角θ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当夹角θ大于25°时,气溶胶在鼻腔的有效沉积率P随着夹角θ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且在夹角θ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45°时,气溶胶在鼻腔的有效沉积率P大于12%,有效沉积率P处于较高水平;当夹角θ大于等于24°且小于等于26°时,有效沉积率P的值可达到或接近14.5%;有效沉积率P达到最高水平。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雾化面罩100中的进气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与平面的法线M的夹角θ设置为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45°。如此,在气溶胶通过进气通道20进入雾化面罩100后,可以增大气溶胶与用户鼻孔所在平面的接触面积,使气溶胶颗粒更容易进入鼻腔并在鼻腔或者用户体内其它靶向作用位置内部沉积,减少气溶胶颗粒在面部的沉积量,增加了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量,有效提高了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效率,减少了气溶胶的浪费。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进气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与平面的法线M的夹角θ为25°;以保证气溶胶在用户鼻腔内的沉积效率P达到最大。
如图1a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罩体1可以包括罩设部11和环形凸缘部12,且罩设部11和环形凸缘部12均呈水滴形。其中,环形凸缘部12位于罩体1背离安装部2的一侧,用于与用户的面部贴合,且与用户的面部轮廓匹配,以增强雾化面罩100的气密性,避免雾化面罩100罩设于用户面部时,气溶胶从雾化面罩100的边缘与用户面部的空隙泄漏。
具体的,罩设部11的边缘与环形凸缘部12的周向边缘的每一位置均连接,且罩设部11在环形凸缘部1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环形凸缘部12内。结合图1b,罩设部11朝向背离环形凸缘部12的方向凹陷,罩设部11的内表面m与环形凸缘部12的内表面m围设形成凹槽10;雾化面罩100罩设于用户面部时,该凹槽10形成一腔体,用以容纳并聚集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便于用户吸入气溶胶。
结合图1b,环形凸缘部12还可以包括防压垫121;防压垫121位于环形凸缘部12背离罩设部11的一侧,且沿环形凸缘部12的径向方向延伸,并界定形成凹槽10的出气口,从进气通道20进入凹槽10内的气溶胶通过出气口进入用户的鼻腔。上述通过设置防压垫121,在雾化面罩100罩设于用户面部时,防压垫121与用户面部贴合,可以降低罩体1对面部皮肤的压迫,提高用户佩戴舒适性。可以理解,通过环形凸缘部12以及防压垫121的设置,在提高雾化面罩100与用户面部的贴合密封度以及舒适性的同时,能够减小平面的位置偏差,进一步提高沉积率。
如图2所示,罩设部11位于罩体1靠近安装部2的一侧,且沿法线M的方向Z,罩设部11的最大高度h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60mm;其中,法线M与平面垂直。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罩设部11的最大高度h可以为20mm、30mm、50mm以及60mm中的任一长度。
如图5所示,沿罩体1的对称轴的方向X,环形凸缘部12的最大长度a大于等于80mm且小于等于130;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凸缘部12的最大长度a可以为80mm、90mm、110mm以及120mm中的任一长度。如图6所示,沿第一方向Y,环形凸缘部12的最大宽度b大于等于60mm且小于等于110mm;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凸缘部12的最大宽度b可以为70mm、80mm、90mm以及100mm中的任一长度。其中,第一方向Y与罩体1的对称轴的方向X及法线M的方向Z相互垂直。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罩体1也可以仅包括罩设部11,罩设部11直接与用户面部贴合;在这些实施例中,罩设部11的边缘与面部轮廓相匹配以增强雾化面罩100的气密性,避免雾化面罩100罩设于用户面部时,气溶胶从雾化面罩100的边缘与用户面部的空隙泄漏。
如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罩体1为镜面对称图形。其中,可以理解,如果沿着图形的对称轴上放一面镜子,那么在镜子里所放映出来的一半正好把图补成完整的(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则该图形是镜面对称图形。本实施例中,将该镜子所在平面定义为该罩体1的对称面,罩体1的对称面与平面相交的轴线定义为罩体1的对称轴。沿罩体1的对称轴的方向X上,罩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A和第二端部B;其中,在罩体1罩设于用户面部时,第一端部A距离用户额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部B距离用户额头的距离;即,第一端部A位于靠近用户额头的一端,第二端部B位于远离用户额头的一端。其中,安装部2的一端与罩体1的中部靠近第二端部B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二端部B延伸。
具体的,结合图3,安装部2靠近进气通道20的第一端口的一端与罩体1外表面n的中部靠近第二端部B的位置连接;且沿进气通道20的延伸方向,安装部2靠近第二端口的另一端朝向罩体1的第二端部B延伸,且安装部2的轴线在罩体1上的正投影与罩体1的对称轴重合。以使安装部2与平面的法线M倾斜设置,进而使进气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与平面的法线M的夹角θ呈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沿罩体1的对称轴的方向X,第一端口与第二端部B的边缘的直线距离d大于等于三分之一罩体1的长度a,且小于等于二分之一罩体1的长度a;其中,罩体1的长度a为罩体1沿罩体1的对称轴的方向X的尺寸。以下将雾化面罩100罩设于用户面部时,靠近第一端部A的方向可定义为上方,靠近第二端部B的方向可定义为下方。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部2设置在罩体1的中下部,以使安装部2位于用户鼻孔下方,进而增大从安装部2进入雾化面罩100的气流与鼻孔所在平面的接触面积,使气流携带的气溶胶更容易进入鼻腔,提高气溶胶在鼻腔的有效沉积率P。
具体的,如图3所示,安装部2与罩设部11连接,且与罩设部11朝向环形凸缘部12的一侧表面连通;即,安装部2与罩设部11的外表面n连接,且与罩设部11的内表面m连通。且罩设部11、环形凸缘部12以及安装部2一体成型,以增加雾化面罩100整体的气密性,避免气溶胶在雾化面罩100内部发生泄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罩设部11、环形凸缘部12以及安装部2也可以装配连接,只要能保证连接处的气密性即可。
参阅图7与图8,安装部2包括第一中空结构21、第二中空结构22和多个连接条23。其中,第一中空结构21与罩体1的外表面n连接,并形成有与凹槽10连通的第一气道201。结合图3,第一中空结构21与罩设部11的外表面n连接,第一中空结构21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一气道201,且第一气道201与罩设部11的内表面m连通,气流经由第一气道201进入罩体1并在罩体1凹槽10形成的腔体内。
第二中空结构22位于安装部2远离罩设部11的一端,且通过多个连接条23连接于第一气道201内。第二中空结构22用于与雾化器套设连接,且第二中空结构22围设形成有第二气道202,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通过第二气道202进入第一气道201。具体的,第一中空结构21和第二中空结构22同轴设置,多个连接条23环绕第二中空结构22的周向方向等间隔设置;且沿安装部2的径向方向,每一连接条23的一侧连接第一中空结构21远离罩设部11的一端的内侧壁,另一侧连接第二中空结构22靠近罩设部11的一端的外侧壁。沿安装部2的径向方向,第二中空结构22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中空结构21露出,以便于与雾化器套设连接。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连接条23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与第一气道201连通的多个通气口203;且第一中空结构21背离罩体1的一端具有多个缺口204,通气口203通过缺口204与大气连通。雾化面罩100与雾化器套设连接时,外界空气可以经由缺口204及通气口203进入第一气道201。第二气道202与第一气道201连通并相互配合形成进气通道20;经由缺口204及通气口203进入第一气道201的外界空气,与经由第二气道202进入第一气道201的气溶胶混合形成气流,该气流经由第一气道201进入罩体1内。
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系统,包括雾化面罩100和雾化器200。其中,雾化面罩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雾化面罩100;雾化器200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使用,该气溶胶生成基质可采用液体基质,如药液等。该电子雾化系统具体可用于医疗、保健、电子雾化等技术领域。
在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器200与雾化面罩100的安装部2连接;雾化器200具有喷雾口,喷雾口与雾化面罩100的进气通道20连通,气溶胶经喷雾口流出,并进入进气通道20。具体的,喷雾口套设于第二中空结构22内侧,并与第二中空结构22紧贴设置,以连接雾化器200与雾化面罩100的同时,保证连接处不会泄漏气溶胶。结合图8,喷雾口与第二气道202连通,气溶胶依次经由喷雾口、第二气道202、第一气道201进入罩设部11内,以供用户吸入。此外,常规的雾化面罩100与雾化器200连接时,需要在雾化面罩100与雾化器200之间设置一转接头才能实现二者的适配连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气溶胶颗粒还会沉积在转接头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沉积浪费。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系统通过将喷雾口与安装部2直接套设连接,无需另设转接头;避免了气溶胶颗粒在转接头上的沉积浪费,进而提高气溶胶颗粒在鼻腔的有效沉积率P。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面罩100及电子雾化系统,该雾化面罩100用于与雾化器200的出雾口连通,并用于罩设于用户的面部,该雾化面罩100包括罩体1和安装部2;其中,罩体1具有相背的内表面m和外表面n;罩体1的内表面m围设形成凹槽10;罩体1包括罩设部11,且罩设部11的至少二分之一边缘位于一平面;安装部2与罩体1的外表面n连接,且具有进气通道20;进气通道20的第一端口与凹槽10连通,第二端口用于连通雾化器200的出雾口;其中,进气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与平面的法线M的夹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45°。如此,在气溶胶通过进气通道20进入雾化面罩100后,可以增大气溶胶与用户鼻孔所在平面的接触面积,使气溶胶颗粒更容易进入鼻腔并在鼻腔或者用户体内其它靶向作用位置沉积,减少气溶胶颗粒在面部的沉积量,增加了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量,有效提高了气溶胶颗粒在用户靶向作用位置的沉积效率,减少了气溶胶的浪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面罩,用于与雾化器的出雾口连通,并用于罩设于用户的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罩包括:
罩体,具有相背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罩体的内表面围设形成凹槽;所述罩体包括罩设部,且所述罩设部的至少二分之一边缘位于一平面;
安装部,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连接,且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凹槽连通,第二端口用于连通所述雾化器的出雾口;
其中,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面的法线的夹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为直通孔,且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面的法线的夹角大于等于24°且小于等于26°;其中,所述平面与用户的面部所在各个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为镜面对称图形,且沿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方向上,所述罩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罩体罩设于用户面部时,所述第一端部距离用户额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距离用户额头的距离;
其中,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罩体的中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且所述安装部的轴线在所述罩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罩体的对称轴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部的边缘的直线距离大于等于三分之一所述罩体的长度,且小于等于二分之一所述罩体的长度;其中,所述罩体的长度为所述罩体沿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中空结构、第二中空结构和多个连接条;所述第一中空结构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连接,并形成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二中空结构通过所述多个连接条连接于所述第一气道内,用于与所述雾化器套设连接,且所述第二中空结构形成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并相互配合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多个连接条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的至少一通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空结构背离所述罩体的一端具有缺口,所述至少一通气口通过所述缺口与大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还包括环形凸缘部;所述环形凸缘部用于与用户的面部贴合,且与用户的面部轮廓匹配;所述罩设部的边缘与所述环形凸缘部的周向边缘的每一位置均连接,并朝向背离所述环形凸缘部的方向凹陷;且所述罩设部在所述环形凸缘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环形凸缘部内;
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罩设部连接,且与所述罩设部朝向所述环形凸缘部的一侧表面连通;且所述法线与所述平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凸缘部、所述罩设部以及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罩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沿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方向,所述环形凸缘部的最大长度大于等于80mm且小于等于130mm;
沿所述法线的方向,所述罩设部的最大高度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60mm;
沿第一方向,所述环形凸缘部的最大宽度大于等于60mm且小于等于110mm;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罩体的对称轴的方向及所述法线的方向相互垂直。
10.一种电子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面罩,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面罩;
雾化器,与所述雾化面罩的安装部连接,且具有喷雾口;所述雾化器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所述喷雾口与所述雾化面罩的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溶胶经所述喷雾口流出,并进入所述进气通道。
CN202321074741.5U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Active CN220327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4741.5U CN220327755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4741.5U CN220327755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7755U true CN220327755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4741.5U Active CN220327755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7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93894B2 (ja) ネブライザー装置および方法
EP1307255B1 (en) Nebulizer vial for aerosol therapy
ES2896001T3 (es) Dispositivo de administración de aerosol
CN105031783B (zh)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雾化吸入装置
US20220062566A1 (en) Medical Nebulizer for Fast Drug Delivery
CN111359060A (zh) 雾化吸嘴及雾化装置
CN220327755U (zh) 一种雾化面罩及电子雾化系统
CN206715012U (zh) 一种医用雾化器
WO2023125466A1 (zh) 一种雾化触发结构及其雾化器
WO2023137669A1 (zh) 雾化器和可吸入装置
CN210044627U (zh) 手持式微网雾化器专用的引流吸嘴
CN210078503U (zh) 一种呼吸面罩及其组合装置
CN205041925U (zh) 可穿戴式智能雾化吸入装置
CN208809240U (zh) 一种节约药量的药物雾化器
CN217854086U (zh) 雾化器及医疗雾化装置
CN219764174U (zh) 一种雾化装置
US20050061324A1 (en)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 method
CN109793968A (zh) 一种呼吸面罩及其组合装置
CN214807543U (zh) 一种带过滤器的药物射流雾化吸入装置
CN220495379U (zh) 一种用于新生儿雾化治疗用口鼻罩
CN218337762U (zh) 一种雾化吸入口罩组合结构
CN219167366U (zh) 一种气流可调式雾化器
CN212214326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气流雾化器
CN220936889U (zh) 一种防压迫防内雾化口罩
CN213285130U (zh) 一种具有储氧功能的雾化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