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9860U - 灯扇 - Google Patents

灯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9860U
CN220319860U CN202321413680.0U CN202321413680U CN220319860U CN 220319860 U CN220319860 U CN 220319860U CN 202321413680 U CN202321413680 U CN 202321413680U CN 220319860 U CN220319860 U CN 220319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screwing
fan
lamp mounting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36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泽沧
车俊成
李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36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9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9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9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扇,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基座、照明组件和遮光罩;基座具有从后向前顺次设置的扇叶安装部和灯具安装部,扇叶安装部的外周连接有扇叶,灯具安装部形成有向前开口的容置腔;照明组件设于容置腔内,且照明组件的发光面对应于容置腔的前开口;遮光罩可拆卸的连接于灯具安装部的前侧,并能遮盖容置腔的前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扇实现了用户对照明功能及灯扇外观的灵活选择,操作简便,同一款产品能提供有灯款的使用体验和无灯款的使用体验,提升使用品质感,且适用于不同款式的灯扇结构,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灯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扇。
背景技术
吊扇是一种悬吊在天花板上,并能向下送风的电扇。现有的吊扇主要分为不能提供照明功能的无灯款和兼具照明功能的有灯款吊扇。有灯款风扇虽然能满足用户的照明需求,但是,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灯具的灯罩上容易堆积粉尘,在取下灯罩进行清洗的时候,或者在灯具损坏需要更换的时候,吊扇上安装灯具位置的内部结构均暴露在外,影响美观性,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灯款吊扇在取下灯罩或拆卸到灯具组件的时候,吊扇上安装灯具位置的内部结构直接暴露在外,影响美观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扇,包括:
基座,具有从后向前顺次设置的扇叶安装部和灯具安装部,所述扇叶安装部的外周连接有扇叶,所述灯具安装部形成有向前开口的容置腔;
照明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照明组件的发光面对应于所述容置腔的前开口;
遮光罩,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前侧,并能遮盖所述容置腔的前开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灯罩和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连接于所述灯具安装部,所述灯罩罩设于所述发光模组的前侧,且与所述灯具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灯罩和发光模组,所述灯罩罩设于所述发光模组的前侧,所述发光模组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容置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的后侧壁开设有导电旋接孔,所述发光模组的后侧面具有与所述导电旋接孔适配的旋接电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罩的外周边缘和所述容置腔的侧壁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一旋接卡槽,所述灯罩的外周边缘和所述容置腔的侧壁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一旋接卡扣,所述第一旋接卡扣与所述第一旋接卡槽旋接适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罩的边缘形成向后延伸的第一遮光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罩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二旋接卡槽,所述遮光罩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二旋接卡扣,所述第二旋接卡扣与所述第二旋接卡槽旋接适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罩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一为铁磁性构件,所述遮光罩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一磁吸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灯扇还包括装饰环,所述装饰环的中部形成出光留空,所述装饰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前侧,以对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灯具安装部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环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三旋接卡槽,所述装饰环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三旋接卡扣,所述第三旋接卡扣与所述第三旋接卡槽旋接适配;或者,所述装饰环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一为铁磁性构件,所述装饰环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二磁吸件。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扇叶安装部和灯具安装部从后向前顺次设置,扇叶安装于扇叶安装部,照明组件则在扇叶的前侧实现照明,照明的结构和送风的结构互不干涉,保证灯扇的基本使用功能;若需要正常使用照明功能,将遮光罩拆卸下来,使照明组件的发光面暴露出来即可;若需要更换照明组件中的构件(例如灯罩),或者在长时间不使用照明功能的情况下避免照明组件中积聚粉尘,可将遮光罩安装到灯具安装部上,保持灯扇前侧外观的美观性,也能保持照明组件的清洁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灯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基座、照明组件和遮光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采用的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基座和照明组件的D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基座、照明组件和装饰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采用的基座、灯罩和遮光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部放大图,其中的虚线箭头表示第一旋接卡扣在旋接过程中的移动路径;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基座、照明组件和遮光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基座和照明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C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照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照明组件的爆炸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110、扇叶安装部;120、灯具安装部;121、容置腔;122、导电旋接孔;1221、电极插入段;1222、电极挂接段;123、照明开关;130、正反转控制开关;
2、照明组件;210、灯罩;220、发光模组;221、旋接电极;2211、挂接凸起;
3、遮光罩;310、第一遮光圈;
4、扇叶;
5、第一旋接卡槽;510、进入段;520、旋接定位段;
6、第一旋接卡扣;
7、第二旋接卡槽;710、卡扣插入段;720、定位段;
8、第二旋接卡扣;810、连接部;820、挂接部;830、定位部;
9、装饰环;910、出光留空;920、第二遮光圈;
10、第三旋接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术语“前”指的是出光方向,术语“后”指的是出光方向的反向。其余方位词,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高”、“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扇进行说明。所述灯扇,包括基座1、照明组件2和遮光罩3;基座1具有从后向前顺次设置的扇叶安装部110和灯具安装部120,扇叶安装部110的外周连接有扇叶4,灯具安装部120形成有向前开口的容置腔121;照明组件2设于容置腔内,且照明组件2的发光面对应于容置腔121的前开口;遮光罩3可拆卸的连接于灯具安装部120的前侧,并能遮盖容置腔121的前开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灯扇,与现有技术相比,扇叶安装部110和灯具安装部120从后向前顺次设置,扇叶4安装于扇叶安装部110,照明组件2则在扇叶4的前侧实现照明,照明的结构和送风的结构互不干涉,保证灯扇的基本使用功能;若需要正常使用照明功能,将遮光罩3拆卸下来,使照明组件2的发光面暴露出来即可;若需要更换照明组件2中的构件(例如灯罩210),或者在长时间不使用照明功能的情况下避免照明组件2中积聚粉尘,可将遮光罩3安装到灯具安装部120上,保持灯扇前侧外观的美观性,也能保持照明组件2的清洁程度。总体来说,本实施例实现了用户对照明功能及灯扇外观的灵活选择,操作简便,同一款产品能提供有灯款的使用体验和无灯款的使用体验,提升使用品质感,且适用于不同款式的灯扇结构,适用范围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组件2包括灯罩210和发光模组220,发光模组220置于容置腔121内,且连接于灯具安装部120,灯罩210罩设于发光模组220的前侧,且与灯具安装部12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发光模组220安装在灯具安装部120上,没有专业工具难以拆卸,为不可整体拆卸照明组件2的设计,但为了满足对灯罩210的清洁需求,可将灯罩210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同时,在灯罩210从灯具安装部120上拆卸下来之后,发光模组220暴露出来,仍可通过遮光罩3进行遮挡,保证美观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照明组件2包括灯罩210和发光模组220,灯罩210罩设于发光模组220的前侧,发光模组220可拆卸的设于容置腔121,即照明组件2整体与灯具安装部120可拆卸连接。现场组装的时候,可先将基座1安装在天花板上,随后逐个安装照明组件2、扇叶4等结构,在举升基座1的时候,基座1的重量相对较轻,有利于降低托举难度,提升操作的安全性;同时,照明组件2整体的可拆卸设计也有利于将照明组件2进行模块化设计,在工厂中将照明组件2预装成照明模块,作业人员无需逐一安装照明组件2的各个零件,安装效率得到提升。
在照明组件2整体可拆卸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发光模组220与灯具安装部120的可拆卸连接,容置腔121的后侧壁开设有导电旋接孔122,发光模组220的后侧面具有与导电旋接孔122适配的旋接电极221。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旋接的基础上保持外观的美观性,灯罩210和发光模组220均呈圆盘状,容置腔121的的截断面也呈圆形。本实施例通过导电旋接孔122与旋接电极221配合,能同时实现旋接固定和导电功能,同时,旋接装配结构也能方便进行拆卸,避免旋接电极221在拆卸过程中受力过大而损坏,提升装卸的安全性。
参考图10至图12,在一些导电旋接孔122与旋接电极221的适配方式中,导电旋接孔122设有两个,导电旋接孔122具有沿旋接方向顺次衔接的电极插入段1221和电极挂接段1222,电极插入段1221的宽度大于电极挂接段1222的宽度;旋接电极221对应设有两个,每个旋接电极221的后端均形成挂接凸起2211,挂接凸起2211的外径小于电极插入段1221的宽度,但大于电极挂接段1222的宽度;在灯具安装部120的内部,对应于电极挂接段1222的端部设有导电触点。当旋接电极221旋接到位后,该旋接电极221的挂接凸起2211与导电触点导电接触,实现照明组件2与灯具安装部内部120导电模块的电气连接,且挂接凸起2211挂在电极挂接段1222中不会脱落。其中,两个旋接电极221的其中之一为L极,另一个为N极。
在另一些导电旋接孔122与旋接电极221的适配方式中(图中未示出),导电旋接孔122设有设有一个,且为长条孔;在灯具安装部120的内部,长条孔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导电触点;旋接电极221具有电极支架,电极支架的后端形成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装配部,使得电极支架整体呈T型,装配部的宽度小于导电旋接孔的宽度,装配部的长度大于导电旋接孔122的宽度;装配部的两端形成电极,其中一端的电极为L极,另一端的电极为N极。装配时,将装配部插入导电旋接孔122内,随后通过旋转照明组件2整体使装配部旋转,当装配部旋接到位后,装配部垂直于导电旋接孔122的长轴,防止电极支架从导电旋接孔122中脱落,同时装配部的两端的两个电极分别与对应的导电触点导电接触,实现照明组件与灯具安装部120内部导电模块的电气连接。需要理解的是,两个电极虽然安装在同一个电极支架上,但相互之间保持间隔,不产生导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罩210的外周边缘和容置腔121的侧壁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一旋接卡槽5,灯罩210的外周边缘和容置腔121的侧壁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一旋接卡扣6,第一旋接卡扣6与第一旋接卡槽5旋接适配,如图2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旋接结构不仅适用于发光模组220与灯具安装部120不可拆卸的场景,也适用于发光模组220与灯具安装部120可拆卸连接的场景,其目的是为了将灯罩210从灯具安装部120上拆卸下来,以便进行清洗,或对发光模组220进行检修。本实施例采用旋接结构实现灯罩210与灯具安装部120的可拆卸连接,拆装过程中灯具安装部120和灯罩210受力稳定,避免直接插拔导致灯具安装部120或灯罩210出现结构损坏的问题。在设置导电旋接孔122和旋接电极221的基础上,灯罩210与灯具安装部120的旋接黑能够分散旋接电极221所受的所用力,避免发光组件220重量过大导致旋接电极221变形、断裂的问题,提升使用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时,为了在旋接的基础上保持外观的美观性,灯罩210呈圆盘状,容置腔121的的截断面也呈圆形。
另外,在发光模组220与灯具安装部120之间也可拆卸的基础上,为了在将照明组件2整体拆卸后,使灯罩210与发光模组220相互分离,发光模组220的光源板与灯罩210可拆卸连接;或者,照明组件2还包括灯盘,发光模组220安装于灯盘之内,灯罩210可拆卸的罩设于灯盘的前侧。以照明组件2包括灯盘的实施方式为例,为了实现灯盘与灯罩的可拆卸连接,可在灯盘与灯罩的其中之一开设直插式的卡口,在灯盘与灯罩的其中之另一设置直插式卡扣;或者,灯盘与灯罩210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等,其余实现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另外,光源板与灯罩21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采用类似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灯罩210与灯具安装部120的旋接,参见图7及图8,第一旋接卡扣6为设置于容置腔121内侧壁的楔形块,第一旋接卡扣6的后侧面垂直于前后方向,前侧面形成从后至前逐渐向照明组件2的中轴线倾斜的导向斜面;第一旋接卡槽5为L型槽,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进入段510,以及沿旋接方向的反向延伸的旋接定位段520,进入段510与旋接定位段520相互导通,且进入段510的开口位于灯罩210的后端面。装配时,操作人员向后推动灯罩210,先通过导向斜面的导向将第一旋接卡扣6导入进入段510,随后沿旋接方向旋转灯罩210,使第一旋接卡扣6卡入旋接定位段520,第一旋接卡扣6与旋接定位段520配合对灯罩210进行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由于旋接过程中第一旋接卡扣6的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对第一旋接卡扣6所在的基体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结构强度,避免第一旋接卡扣6从根部断裂,本实施例将第一旋接卡扣6设置在灯具安装部120上,对应的,第一旋接卡槽5设置在灯罩210上,灯罩210的制造难度也较低。
在一些能实现灯罩210与灯具安装部120旋接的变形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灯具安装部120上设置旋接卡口,在灯罩210上对应设置旋接卡扣,技能旋接卡扣插入旋接卡口后旋转即可实现旋接配合。
参阅图2至图4、图7、图9及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3的边缘形成向后延伸的第一遮光圈310,第一遮光圈310能在遮光罩3的边缘与灯具安装部120前侧的缝隙之间形成遮挡,一方面能提升遮光罩3整体的密封性,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遮光的作用,避免在无灯使用状态下漏光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遮光罩3与灯具安装部120的可拆卸连接,参见图2至图5、图7至图11,遮光罩3和灯具安装部120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二旋接卡槽7,遮光罩3和灯具安装部120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二旋接卡扣8,第二旋接卡扣8与第二旋接卡槽7旋接适配。本实施例采用旋接结构实现遮光罩3与灯具安装部120的可拆卸连接,拆装过程中灯具安装部120和遮光罩3受力稳定,避免直接插拔导致灯具安装部120或遮光罩3出现结构损坏的问题。
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二旋接卡槽7开设于灯具安装部120,且第二旋接卡扣8设于遮光罩3的实施方式。基于此,在设置有第一遮光圈310的前提下,为了保证遮光罩3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二旋接卡扣8设于遮光罩3主体的后侧面,且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第二旋接卡扣8与第一遮光圈310错位设置,避免第一遮光圈310受力变形或开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旋接卡槽7包括沿旋接方向顺次设置的卡扣插入段710和定位段720(如图5所示),第二旋接卡扣8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810、挂接部820和定位部830(如图4所示);连接部820的前端与遮光罩3连接,且连接部810整体向后延伸;挂接部82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810的后端,且挂接部820整体沿旋接方向延伸;挂接部820的自由端向前凸出,形成定位部830。以图5的视角为例,本实施例中遮光罩3的旋接方向为学习爱能够对于灯具安装部120顺时针旋转的方向。装配时,将挂接部820插入卡扣插入段710,在旋接的过程中,定位部830逐渐靠近定位段720,当定位部830卡入定位段720后,旋接即成;定位部830与定位段720配合,在旋接方向上限制第二旋接卡扣8的位移,避免第二旋接卡扣8反向移动导致旋接失效;反向操作即可拆卸遮光罩3。
在另一些能实现遮光罩3与灯具安装部120之间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实施例中,遮光罩3和灯具安装部120的其中之一为铁磁性构件(例如铁质构件),遮光罩3和灯具安装部120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一磁吸件。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第一磁吸件设置于遮光罩3的边缘,灯具安装部120为铁磁性构件;也可以将第一磁吸件设置于灯具安装部120的前侧边缘,遮光罩3为铁磁性构件。本实施例通过磁吸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对于灯具安装部120和遮光罩3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较低,有利于降低设计及制造难度,同时还能方便进行装卸。
具体实施时,第一磁吸件为磁块(例如永磁块),遮光罩3或灯具安装部120的周向均匀的设有至少三个第一磁吸件,以维持磁吸装配的稳定性。为了实现第一磁吸件与遮光罩3或灯具安装部120的装配,可在遮光罩3或灯具安装部120上设置嵌入槽,通过内嵌式装配实现第一磁吸件与遮光罩3或灯具安装部120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扇还包括装饰环9,如图6所示,装饰环9的中部形成出光留空910,装饰环9可拆卸的连接于灯具安装部120的前侧,以对照明组件2和灯具安装部120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进一步提升灯扇的美观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装饰环9的边缘形成向后延伸的第二遮光圈920,对装饰环9与灯具安装部120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避免侧向漏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装饰环9与灯具安装部1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装饰环9和灯具安装部120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三旋接卡槽,装饰环9和灯具安装部120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三旋接卡扣10(如图6所示),第三旋接卡扣10与第三旋接卡槽旋接适配。本实施例采用旋接结构实现装饰环9与灯具安装部120的可拆卸连接,拆装过程中灯具安装部120和装饰环9受力稳定,避免直接插拔导致灯具安装部120或装饰环9出现结构损坏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第三旋接卡槽与第二旋接卡槽7重合,即第二旋接卡槽7能与第三旋接卡扣10旋接适配,也能与第二旋接卡扣8旋接适配,结构更加简单,避免开槽过多影响基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第三旋接卡扣10和第二旋接卡扣8的结构设计相同,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三旋接卡槽(即图中的第二旋接卡槽7)开设于灯具安装部120,且第三旋接卡扣10设于装饰环9的实施方式。
基于此,在设置有第二遮光圈920的前提下,为了保证装饰环9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三旋接卡扣10设于装饰环9主体的后侧面,且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第三旋接卡扣10与第二遮光圈920错位设置,避免第二遮光圈920受力变形或开裂。
在另一些能实现装饰环9与灯具安装部120之间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实施例中,装饰环9和灯具安装部120的其中之一为铁磁性构件,装饰环9和灯具安装部120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二磁吸件。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第二磁吸件设置于装饰环9的边缘,灯具安装部120为铁磁性构件;也可以将第二磁吸件设置于灯具安装部120的前侧边缘,装饰环9为铁磁性构件。本实施例通过磁吸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对于灯具安装部120和装饰环9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较低,有利于降低设计及制造难度,同时还能方便进行装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磁吸件的具体装配方与前述第一磁吸件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内设有控制模块,灯具安装部120的壳体上设有照明总控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与发光模组220和照明总控开关电电气连接,当需要频繁使用照明功能时,闭合照明总控开关,此时,可以通过外部开关装置与控制模块进行通讯(无线通讯或有线通讯),进而控制照明组件2是否出光。若长时间不使用照明功能,可关闭照明总控开关,这时,即使外部开关装置开启,也不会点亮照明组件2。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具安装部120的壳体上还设有正反转控制开关130,如图2至图7、图9及图10所示,正反转控制开关130与控制模块电气连接,而控制模块与扇叶安装部110内的驱动模块通讯连接,驱动模块则为扇叶4的旋转提供动力,通过正反转控制开关130能切换扇叶4的旋向,进而改变送风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具有从后向前顺次设置的扇叶安装部和灯具安装部,所述扇叶安装部的外周连接有扇叶,所述灯具安装部形成有向前开口的容置腔;
照明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照明组件的发光面对应于所述容置腔的前开口;
遮光罩,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前侧,并能遮盖所述容置腔的前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灯罩和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连接于所述灯具安装部,所述灯罩罩设于所述发光模组的前侧,且与所述灯具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灯罩和发光模组,所述灯罩罩设于所述发光模组的前侧,所述发光模组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容置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后侧壁开设有导电旋接孔,所述发光模组的后侧面具有与所述导电旋接孔适配的旋接电极。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外周边缘和所述容置腔的侧壁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一旋接卡槽,所述灯罩的外周边缘和所述容置腔的侧壁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一旋接卡扣,所述第一旋接卡扣与所述第一旋接卡槽旋接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边缘形成向后延伸的第一遮光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二旋接卡槽,所述遮光罩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二旋接卡扣,所述第二旋接卡扣与所述第二旋接卡槽旋接适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一为铁磁性构件,所述遮光罩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一磁吸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扇还包括装饰环,所述装饰环的中部形成出光留空,所述装饰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前侧,以对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灯具安装部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环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一开设有第三旋接卡槽,所述装饰环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三旋接卡扣,所述第三旋接卡扣与所述第三旋接卡槽旋接适配;
或者,所述装饰环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一为铁磁性构件,所述装饰环和所述灯具安装部的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二磁吸件。
CN202321413680.0U 2023-06-05 2023-06-05 灯扇 Active CN220319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3680.0U CN22031986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灯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3680.0U CN22031986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灯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9860U true CN220319860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3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3680.0U Active CN22031986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灯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9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0438B1 (ko) 엘이디 조명등의 장착장치
EP3078906B1 (en) Detachable led lighting device
CN220319860U (zh) 灯扇
WO2022001875A1 (zh) 风扇灯
KR200448976Y1 (ko) 형광등과 교체 가능한 발광표시소자 조명장치
CN110686191A (zh) 一种家具抽屉的防眩目照明结构
CN110240224A (zh) 发光件的安装结构及发光装置
JP2013127868A (ja) Led照明器具
CN210373188U (zh) 一种led台灯
CN210313628U (zh) 发光件的安装结构及发光装置
KR200448941Y1 (ko) 휴대용 조명장치
CN216480864U (zh) 一种智能调节灯光亮度开关
CN201539795U (zh) 一种筒灯
KR200425149Y1 (ko) 조명램프 각도 조정장치
CN21208101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新型吸顶灯
CN216079602U (zh) 一种具有电池更换结构的挂灯
CN204441560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墙壁开关插座
CN209801296U (zh) 一种led灯具
CN220061693U (zh) 一种防水台灯
CN216495085U (zh) 探照组件及吸尘器
CN216010967U (zh) 侧吸式烟机
CN220701011U (zh) 氛围拾音灯、中控屏总成及车辆
CN210579569U (zh) 视频处理器
CN220981139U (zh) 一种灯具
CN210050848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照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