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5095U - 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5095U
CN220315095U CN202321780398.6U CN202321780398U CN220315095U CN 220315095 U CN220315095 U CN 220315095U CN 202321780398 U CN202321780398 U CN 202321780398U CN 220315095 U CN220315095 U CN 220315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steering column
main body
adjustmen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03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福兴
窦德海
汪帅丽
张飞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03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5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5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5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其中,转向管柱装置包括转向管柱、管柱支架、调节支架、弹性片、螺杆组件以及调节手柄,调节支架设置在管柱支架的两个调节板之间,调节板设有调节槽;弹性片设于至少一调节板的外侧,弹性片包括主体部、设于主体部的限位部、及位于主体部的相对两侧的支撑部,限位部可活动置于调节槽,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调节板相接触,而使所述主体部具有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螺杆组件穿过调节槽、调节支架以及弹性片;调节手柄连接于螺杆组件的一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增加弹性片实现增加转向管柱保持力,实现手柄锁紧力和打开力在合适范围内。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的调节锁紧主要是通过调节手柄锁紧时,带动两侧调节板及下套筒组合中的限位板向内移动压紧上套筒组合,通过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来防止转向管柱径向松动。但是,手动调节转向管柱存在手柄打开力、锁紧力与管柱保持力的平衡关系很难平衡的问题,在手柄打开力一定时,锁紧力的不足导致转向柱紧固效果受影响,手柄打开力和锁紧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管柱的保持力又过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装置,旨在通过增加弹性片保证转向管柱保持力的前提下,实现手柄锁紧力和打开力在合适范围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转向管柱装置,包括:
转向管柱;
管柱支架,所述管柱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板;
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板之间,所述管柱支架穿设于所述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板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呈夹角设置;
弹性片,所述弹性片设于至少一所述调节板的外侧,所述弹性片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限位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的支撑部,所述限位部可活动置于所述调节槽,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调节板相接触,而使所述主体部具有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
螺杆组件,所述螺杆组件穿过所述调节槽、所述调节支架以及所述弹性片;以及
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连接于所述螺杆组件的一端,所述调节手柄用于使所述螺杆组件在锁紧状态和调节状态之间切换;于所述锁紧状态,所述螺杆组件使所述弹性片发生形变,并带动两个所述调节板共同挤压所述调节支架。
可选地,所述弹性片还设有工艺槽,所述工艺槽设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工艺槽以提高所述弹性片的形变范围。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工艺槽包括第一工艺槽和第二工艺槽,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第一工艺槽,所述第一工艺槽使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主体部呈工字形状;
所述主体部相对的另一侧的边缘的相向位置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工艺槽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子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工艺槽内,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子件和第二限位子件,所述第一限位子件和所述第二限位子件彼此间隔相对,而在第一限定子件和第二限位子件之间限定出第三工艺槽,所述第一限位子件和所述第二限位子件可活动的置于所述调节槽内。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调节槽之间为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所述限位部及所述主体部为一体冲压成型。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还设有抵接结构,所述抵接结构用于在所述转向管柱锁紧时与所述调节板的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还设有供螺杆组件穿过的避让孔,所述抵接结构包括多个抵接凸起,多个所述抵接凸起环绕所述避让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装置还包括旋转支撑件,所述螺杆组件包括调节螺栓、套设所述调节螺栓上相配合的凸轮盘和凸轮块、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栓上的旋转支撑件及锁紧螺母,所述调节手柄与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凸轮块与所述调节螺栓相固定,所述凸轮盘相对所述凸轮块固定于所述调节板,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支撑件位于所述弹性片和所述锁紧螺母之间。
可选地,所述旋转支撑件配置为平面轴承。
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连接所述管柱支架和所述调节支架。
可选地,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复位弹簧、及设于所述复位弹簧内的消音海绵,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管柱支架和所述调节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转向管柱、管柱支架、调节支架、弹性片、螺杆组件以及调节手柄,传统方案中,如果转向管柱的保持力不足,通过调节螺杆组件,增大锁紧力,提高转向管柱的保持力,但是也会导致调节手柄的打开力增大,手动调节转向管柱存在手柄打开力、锁紧力与管柱保持力的平衡关系很难平衡的问题,本方案通过设置弹性片,弹性片的限位部可活动置于所述调节槽,可以避免弹性片的移动,保证弹性片的相对稳定,并起到在调节槽导向作用,弹性片的支撑部与调节板的表面相接触,而使所述主体部具有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通过主体部的形变,当调节手柄锁紧后,挤压弹性片轴向运动,产生形变,提供更大的轴向力。通过调节支架、管柱支架及弹性片之间作用力,提供更大的保持力,如此通过增加弹性片实现增加转向管柱保持力,避免转向管柱松动,实现手柄锁紧力和打开力在合适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弹性片安装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弹性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向管柱的调节锁紧主要是通过调节手柄锁紧时,带动两侧调节板及下套筒组合中的限位板向内移动压紧上套筒组合,通过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来防止转向管柱径向松动。但是,手动调节转向管柱存在手柄打开力、锁紧力与管柱保持力的平衡关系很难平衡的问题,在手柄打开力一定时,锁紧力的不足导致转向柱紧固效果受影响,手柄打开力和锁紧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管柱的保持力又过小。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向管柱装置,通过增加弹性片结构保证管柱保持力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手柄锁紧力和打开力在合适范围内。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转向管柱装置100包括转向管柱10、管柱支架20、调节支架30、弹性片40、螺杆组件50以及调节手柄60。
所述管柱支架20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调节板21,所述管柱支架20穿设于所述调节支架30,所述调节支架30安装于所述转向管柱10的外周表面,所述调节支架30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板21之间,所述调节板21设有调节槽211,所述调节槽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向管柱10的轴向方向在投影上相交呈夹角;所述螺杆组件50穿过所述调节槽211、所述调节支架30,所述调节手柄60连接于所述螺杆组件50的一端,旋转所述调节手柄60,而使所述螺杆组件50在锁紧状态和调节状态之间切换;于所述锁紧状态,所述螺杆组件50使所述弹性片40发生形变,并带动两个所述调节板21分别向内挤压所述调节支架30;于所述调节状态,所述弹性片40处于自然状态,所述螺杆组件50可在所述调节槽211内移动。
通常,所述螺杆组件50包括调节螺栓51、套设所述调节螺栓51上相配合的凸轮盘52和凸轮块53、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栓51上的旋转支撑件54及锁紧螺母55,所述调节手柄60与所述调节螺栓5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凸轮块53与所述调节螺栓51相固定,所述凸轮盘52相对所述凸轮块53固定于所述调节板21,所述锁紧螺母55与所述调节螺栓5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安装时,调节支架30安装于所述转向管柱10的外周表面,调节支架30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板21之间,将调节螺栓51穿设管柱支架20和调节支架30,调节螺栓51的一端连接调节手柄60,另一端连接锁紧螺母55,在调节手柄60锁紧时,由于两个调节板21分别向内移动,调节手柄60带动凸轮块53转动,凸轮块53设有凸块,凸轮盘52设有凹槽,凸轮块53的凸块沿着凹槽的倾斜弧面,移动并抵顶于凸轮盘52的一侧,同时,缩短凸轮盘52和锁紧螺母55之间的距离,使凸轮盘52和锁紧螺母55分别带动邻近的调节板21和调节支架30向中心移动。调节板21和调节支架30压紧后的摩擦力形成转向管柱10的轴向保持力;此时,操作调节手柄60从锁紧状态向调节状态所需的力,即手柄打开力,大多数车辆的方向盘调节方式相似,操作步骤大致如下,在方向盘底部找到调节手柄60、拉起或按下调节手柄60,使其脱离锁定状态、将方向盘上下移动到适合的位置、锁紧调节手柄60并将方向盘固定在所选位置。
常规方案中,通过旋钮锁紧螺母55调节锁紧力,从而保证管柱保持力,避免转向管柱10松动,但是也会导致操作调节手柄60时的手柄打开力过大,不利于力气较小的驾驶员操作,为了避免当需要调节方向盘时,出现无法拉起或按下调节手柄60的情况。
在本方案中,通过增加弹性片40结构保证管柱保持力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手柄锁紧力和打开力在合适范围内。
参照图2至图6,具体地,所述弹性片40设于至少一所述调节板21的外侧,也即,弹性片40位于调节板21远离管调节支架30的一侧,所述弹性片40包括主体部41、设于所述主体部41的限位部43、及位于所述主体部41的相对两侧的支撑部44,所述限位部43可活动置于所述调节槽211,所述支撑部44朝向所述调节板21凸设,所述支撑部44与所述调节板21的表面相接触,而使所述主体部41具有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
当调节手柄60松开时,调节手柄60带动凸轮块53转动,凸轮块53的凸块沿着凸轮盘52的倾斜弧面转动到凹槽内,同时,弹性片40会使得调节板21和锁紧螺母55分别在弹性片40的弹力的作用下分别相向移动,这样,调节板21和调节支架30之间的配合出现间隙,从而,转向管柱10可以沿连同安装其上的方向盘能够沿着转向管柱10的径向的调节槽211的进行调节,当调节手柄60锁紧后,凸轮块53和凸轮盘52升程紧固,锁紧螺母55挤压弹性片40轴向运动,产生形变,提供更大的轴向力。增大转向管柱10、调节支架30、管柱支架20间摩擦力,提供更大的保持力,如此通过在管柱支架20和锁紧螺母55之间增加弹性片40实现增加转向管柱10保持力,同时不影响手柄打开力和锁紧力。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41具有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该预定高度范围根据实际设计可进行变化,在此不做限定,但是如果预定高度范围过大,即弹性片40形变之后还具有一定高度空间,那么虽然锁紧力和保持力增大,同样也会导致手柄打开力的增大,因此,预定高度范围最好主体部41可以与调节板21的表面接触为最佳,此时,主体部41接触调节板21的表面,在增大了锁紧力时,不会增大打开力,在操作调节手柄60时,主体部41的回弹可以使得操作者使用比锁紧力更小的力,即可进行调节。
不失一般性地,两个调节板21的运动方向是相对的,在上述方案中,弹性片40布置在锁紧螺母55和一调节板21之间,那么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片40也可布置在凸轮盘52和另一调节板21之间;或者是,在两个调节板21上均布置有弹性片40。
所述限位部43可活动置于所述调节槽211,弹性片40通过设置在调节槽211的限位部43一方面限定部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即在调节螺栓51沿调节槽211移动时,弹性片40可以通过限位部43在调节槽211内移动,另一方面限位部43可以限制弹性片40地跟转,即避免因为操作调节手柄60时,锁紧螺母55和调节支架30之间的摩擦力导致弹性片40发生转动。
为了保证弹性片40的形变范围可控,避免产生过大的锁紧力导致手柄打开力增大。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部44和所述主体部41之间还有工艺槽,所述工艺槽以提高所述弹性片40的形变范围。
参照图5和图6,具体地,所述支撑部44包括第一子部441和第二子部442,所述工艺槽包括第一工艺槽451和第二工艺槽452,所述第一子部441与所述主体部41的一侧相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一工艺槽451,所述第一工艺槽451使所述第一子部441和所述主体部41呈工字形状;所述主体部41相对的另一侧的边缘的相向位置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子部442,所述第二工艺槽452设于所述主体部41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子部442之间。
可以理解的,在主体部41和支撑部44之间设有工艺槽,相较于采用一整个平板形状的弹性片40,主体部41的形变更为容易,从而更好实现在保证管柱保持力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手柄锁紧力和打开力在合适范围内的目的。
调节螺栓51在调节槽211内移动时,调节螺栓51与调节槽211碰撞产生异响,直观反映为管柱调节过程中异响、噪音问题。
参照图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部43位于所述第二工艺槽452内,且所述限位部43内形成有第三工艺槽453,而将所述限位部43分为彼此相向的第一限位子件431和第二限位子件432,所述第一限位子件431和所述第二限位子件432可活动的置于所述调节槽211内,于所述调节状态,所述螺杆组件50可在所述调节槽211内移动,所述第一限位子件431和所述第二限位子件432与所述调节槽211的槽底相接触,而彼此相向靠拢。
参照图5,限位部43形成第三工艺槽453,从而将限位部43分布第一限位子件431和第二限位子件432,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子件431和第二限位子件432在于调节槽211的槽底发生碰撞时,第一限位子件431和第二限位子件432可以通过第三工艺槽453发生形变,从而产生缓冲消耗而降低管柱调节过程中的异响、噪音问题。
为了更好改善转向管柱10调节过程中异响、噪音问题。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部43与所述调节槽211之间为间隙配合。可以理解,间隙配合保证限位部43不易与调节槽211之间发生较大位移的碰撞。当然限位部43和调节槽211的接触面之间还可以做导向处理,或者保证接触面的光滑等。
为了保证加工、生产的方便,所述支撑部44、所述限位部43及所述主体部41为一体冲压成型。如此弹性片40的制造更方便,生产效率更高。
上文中提及了,在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主体部41与调节板21接触可以保证管柱保持力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手柄锁紧力和打开力在合适范围内。为了降低对弹性片40的材料限制。
参照图5和图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部41朝向所述调节板21的一侧还设有抵接结构42,于所述锁紧状态,所述抵接结构42与所述调节板21的表面相接触。如此,抵接结构42的设置,主体部41在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发生变形后,抵接结构42与调节板21表面相接触,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抵接结构42还可以保证主体部41的强度,保证形变的效果。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41还设有供螺杆组件50穿过的避让孔,所述抵接结构42包括多个抵接凸起421,多个所述抵接凸起421在所述主体部41上环绕所述避让孔设置。具体地,在锁紧螺母55抵压时,可以增大受力面积,从而保证锁紧螺母55的抵压的周围受压在多个抵接凸起421上,避免受力不均、形变过度。多个抵接凸起421环绕避让孔设置,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保证主体部41的强度,保证形变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抵接结构42还可以是波纹凸起、加强筋等等。
在操作调节手柄60时,锁紧螺母55、弹性片40和调节板21之间的接触面如果变得粗糙,则驾驶员对操纵杆的操纵感觉可能劣化,并且弹性片40、调节板21及锁紧螺母55可能受损。
参照图1至图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管柱装置100还包括旋转支撑件54,所述旋转支撑件54位于所述弹性片40和所述锁紧螺母55之间。通过旋转支撑件54的设置,从而保证锁紧螺母55和调节板21之间顺畅地旋转,避免直接摩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支撑件54配置为平面轴承541。
在其他实施了中,所述旋转支撑件54还可以是自润滑垫片。
当拉起或按下以松开调节手柄60,使其脱离锁定状态,将方向盘上下移动到适合的位置,除了上文中的转向管柱10调节过程中异响、噪音问题,还可能会出现保持力过小,从而导致转向管柱10以及连接于其上的方向盘会因为重力的作用快速沿调节槽211滑落的情况。
参照图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管柱装置10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70,所述弹性复位件70分别连接所述管柱支架20和所述调节支架30。一方面可以避免转向管柱10以及连接于其上的方向盘会因为重力的作用快速沿调节槽211滑落的情况。另一方面,弹性复位件70还能起到辅助作用,降低调节时所需的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70包括复位弹簧、及设于所述复位弹簧内的消音海绵80,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管柱支架20和所述调节支架30。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70也可以为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部件,如弹片等。
综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转向管柱10、管柱支架20、调节支架30、弹性片40、螺杆组件50以及调节手柄60,所述管柱支架20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调节板21;所述调节支架30安装于所述转向管柱10的外周表面,所述调节支架30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板21之间,所述调节板21设有调节槽211,所述调节槽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向管柱10的轴向方向相交;所述弹性片40设于至少一所述调节板21的外侧,所述弹性片40包括主体部41、设于所述主体部41的限位部43、及位于所述主体部41的相对两侧的支撑部44,所述限位部43可活动置于所述调节槽211,所述支撑部44朝向所述调节板21凸设,所述支撑部44与所述调节板21的表面相接触,而使所述主体部41具有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所述螺杆组件50穿过所述调节槽211、所述调节支架30以及所述弹性片40;所述调节手柄60连接于所述螺杆组件50的一端,旋转所述调节手柄60,而使所述螺杆组件50在锁紧状态和调节状态之间切换;于所述锁紧状态,所述螺杆组件50使所述弹性片40发生形变,并带动两个所述调节板21分别向内挤压所述调节支架30;于所述调节状态,所述弹性片40处于自然状态,所述螺杆组件50可在所述调节槽211内移动。传统方案中,如果转向管柱10的保持力不足,通过调节螺杆组件50,增大锁紧力,提高转向管柱10的保持力,但是也会导致调节手柄60的打开力增大,手动调节转向管柱10存在手柄打开力、锁紧力与管柱保持力的平衡关系很难平衡,本方案通过增加弹性片40,所述限位部43可活动置于所述调节槽211,可以避免弹性片40的移动,保证弹性片40的相对稳定,并起到在调节槽211导向作用,所述支撑部44与所述调节板21的表面相接触,而使所述主体部41具有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通过主体部41的形变,当调节手柄60锁紧后,挤压弹性片40轴向运动,产生形变,提供更大的轴向力。通过调节支架30、管柱支架20及弹性片40之间作用力,提供更大的保持力,如此通过在管柱支架20和锁紧螺母55之间增加弹性片40实现增加转向管柱10保持力,同时不影响手柄打开力和锁紧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转向管柱装置100,该转向管柱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管柱;
管柱支架,所述管柱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板;
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板之间,所述管柱支架穿设于所述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板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呈夹角设置;
弹性片,所述弹性片设于至少一所述调节板的外侧,所述弹性片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限位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的支撑部,所述限位部可活动置于所述调节槽,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调节板相接触,而使所述主体部具有预定高度范围的形变空间;
螺杆组件,所述螺杆组件穿过所述调节槽、所述调节支架以及所述弹性片;以及
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连接于所述螺杆组件的一端,所述调节手柄用于使所述螺杆组件在锁紧状态和调节状态之间切换;于所述锁紧状态,所述螺杆组件使所述弹性片发生形变,并带动两个所述调节板共同挤压所述调节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还设有工艺槽,所述工艺槽设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工艺槽包括第一工艺槽和第二工艺槽,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第一工艺槽,所述第一工艺槽使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主体部呈工字形状;
所述主体部相对的另一侧的边缘的相向位置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工艺槽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子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工艺槽内,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子件和第二限位子件,所述第一限位子件和所述第二限位子件彼此间隔相对,而在第一限定子件和第二限位子件之间限定出第三工艺槽,所述第一限位子件和所述第二限位子件可活动地置于所述调节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限位部及所述主体部为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还设有抵接结构,所述抵接结构用于在所述转向管柱锁紧时与所述调节板的表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设有供螺杆组件穿过的避让孔,所述抵接结构包括多个抵接凸起,多个所述抵接凸起环绕所述避让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装置还包括旋转支撑件,所述螺杆组件包括调节螺栓、套设所述调节螺栓上相配合的凸轮盘和凸轮块、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栓上的旋转支撑件及锁紧螺母,所述调节手柄与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凸轮块与所述调节螺栓相固定,所述凸轮盘相对所述凸轮块固定于所述调节板,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支撑件位于所述弹性片和所述锁紧螺母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连接所述管柱支架和所述调节支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复位弹簧、及设于所述复位弹簧内的消音海绵,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管柱支架和所述调节支架。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装置。
CN202321780398.6U 2023-07-07 2023-07-07 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20315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0398.6U CN220315095U (zh) 2023-07-07 2023-07-07 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0398.6U CN220315095U (zh) 2023-07-07 2023-07-07 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5095U true CN220315095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0398.6U Active CN220315095U (zh) 2023-07-07 2023-07-07 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5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1180B2 (en) Clip and member mounting structure with same
US20140068989A1 (en) Trigger with Adjustable shoe
GB2299652A (en) Tilt-type steering apparatus
CN220315095U (zh) 转向管柱装置和车辆
US11613299B2 (en) Steering device
JP2009255848A (ja)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6864313B (zh) 汽车座椅滑轨解锁机构
US5645287A (en) Frame for in-line roller skate
CN216119997U (zh) 扳机按键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电子系统
US20220073126A1 (en)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JP651567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US11904443B2 (en) Positioning clamp and clamp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21012521U (zh) 一种前接码及连接调节装置
CN219282934U (zh) 安装头组件和支撑装置
CN221113861U (zh) 电子驻车集成开关装置和车辆
CN221012522U (zh) 抽屉前面板固定机构和抽屉安装装置
CN220153055U (zh) 一种弹片复位的层架安装装置
CN215175873U (zh) 一种移动空调的风管安装板及移动空调
CN219769990U (zh) 方向盘调节系统及车辆
CN218977017U (zh) 一种可转动机箱把手及可推拔机箱
CN218832231U (zh) 一种桌面活动板任意角度调节锁止结构
US20160354947A1 (en) Paper punch with adjustable punch seats
CN211236836U (zh) 一种散热器机架及散热器
CN219315909U (zh) 冲洗水箱的面板组件及冲洗水箱
CN219318783U (zh) 调节脚、外壳组件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