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7635U - 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7635U
CN220307635U CN202321475179.7U CN202321475179U CN220307635U CN 220307635 U CN220307635 U CN 220307635U CN 202321475179 U CN202321475179 U CN 202321475179U CN 220307635 U CN220307635 U CN 220307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source
fan
plat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51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川
余婷
朱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Ping Ta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ind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ind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ind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51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7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7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7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器,包括:均温板、具有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主板,均温板安装在主板的上方,均温板的中部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连接,且在均温板的左端、右端分别开设有一通孔,第一热源、第二热源位于两个通孔之间,在均温板的上表面且沿通孔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片,位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风扇,沿此风扇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且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片的通风流道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在实现多向吹拂散热的基础上,缩短了通风流道的长度,有效减少了通风流道两端散热效率相差较大的情况,改善了散热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属于电子产品散热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均温板具有高热传能力、高热传导率、重量轻、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可传递大量的热量又不消耗电力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组件的导热,由此对电子发热组件进行热量的快速导离,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的电子发热组件的热聚集现象。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565782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笔记本散热模组,包括鳍片、热管和散热板,所述热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鳍片,所述散热板安装于所述热管且远离于所述热管的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液袋,所述柔性液袋内储存有液体,所述柔性液袋包括贴装于所述散热板的导热部分和贴装于所述鳍片的冷却部分,所述导热部分与所述冷却部分连通。该装置具有散热效率高和安装无回弹的优点。
上述装置通过散热板吸收热源的热量,热管将散热板的热量传递至鳍片,风扇吹拂鳍片进行散热,但是,该装置的风扇只能从一个方向上对鳍片进行吹拂,且若干个鳍片形成的通风流道较长,在吹拂过程中通风流道靠近风扇的一端散热较快,远离风扇的一端散热较慢,导致通风流道两端散热效率相差较大,对整体的散热效果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在实现多向吹拂散热的基础上,缩短了通风流道的长度,有效减少了通风流道两端散热效率相差较大的情况,改善了散热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器,包括:均温板、具有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主板,所述均温板安装在所述主板的上方,所述均温板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热源、第二热源连接,且在所述均温板的左端、右端分别开设有一通孔,所述第一热源、第二热源位于两个通孔之间,在所述均温板的上表面且沿通孔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片,位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风扇,沿此风扇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且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片的通风流道对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均温板与所述第一热源、第二热源之间分别填充有导热膏。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热膏为导热凝胶或导热硅脂。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均温板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柱。
4. 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片与均温板之间设置有锡膏。
5. 上述方案中,所述风扇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其均温板的中部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连接,且在均温板的左端、右端分别开设有一通孔,在均温板的上表面且沿通孔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片,位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风扇,沿此风扇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且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片的通风流道对应连通,通过在均温板的两端开设通孔,且沿通孔周向在均温板的上表面设置若干个散热片,位于通孔内部的风扇与散热片配合,在实现多向吹拂散热的基础上,缩短了通风流道的长度,有效减少了通风流道两端散热效率相差较大的情况,改善了散热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主板;101、真空腔体;2、均温板;3、第一热源;4、第二热源;5、导热膏;6、通孔;7、散热片;8、风扇;9、金属柱。
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定。
实施例1:一种散热器,包括:均温板2、具有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的主板1,所述均温板2安装在所述主板1的上方,所述均温板2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连接,且在所述均温板2的左端、右端分别开设有一通孔6,所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位于两个通孔6之间;
在主板的第一热源、第二热源处涂上导热膏,将均温板不具有散热片的一面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接触,第一热源、第二热源位于两个风扇之间;
在所述均温板2的上表面且沿通孔6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片7,位于所述通孔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风扇8,沿此风扇8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且所述风扇8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片7的通风流道对应连通;
当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热量传递至均温板,均温板内部的水达到40℃即可蒸发,汽化后的冷媒带着热量在均温板内部扩散,在均温板表面设置的散热片能够吸收均温板的热量,通过风扇吹拂散热片使散热片温度下降,此时与散热片接触的均温板温度下降。
上述均温板2与上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之间分别填充有导热膏5。
上述导热膏5为导热凝胶。
上述均温板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柱9,均温板内部具有真空腔体,且真空腔体内填充有冷媒,在真空腔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柱,增强了均温板的结构强度,防止均温板过热变形。
上述散热片7与均温板2之间设置有锡膏。
上述散热器1具有真空腔体101,且内部填充有冷媒的上述真空腔体101具有用于吸液的毛细结构,冷媒液化凝结,通过真空腔体内的毛细结构,回流至均温板中部,以此循环实现热量的传递散热。
上述冷媒为水,均温板内部具有真空腔体101,使得水达到40℃即可蒸发,汽化后的冷媒带着热量在均温板内部扩散。
上述金属柱9为铜柱。
上述风扇8与上述主板1固定连接
实施例2:一种散热器,包括:均温板2、具有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的主板1,所述均温板2安装在所述主板1的上方,所述均温板2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连接,且在所述均温板2的左端、右端分别开设有一通孔6,所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位于两个通孔6之间,在所述均温板2的上表面且沿通孔6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片7,位于所述通孔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风扇8,沿此风扇8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且所述风扇8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片7的通风流道对应连通;
通过在均温板的两端开设通孔,且沿通孔周向在均温板的上表面设置若干个散热片,位于通孔内部的风扇与散热片配合,在实现多向吹拂散热的基础上,缩短了通风流道的长度,有效减少了通风流道两端散热效率相差较大的情况,改善了散热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果。
上述均温板2与上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之间分别填充有导热膏5。
上述导热膏5为导热硅脂。
上述均温板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柱9。
上述散热器1具有真空腔体101,且内部填充有冷媒的上述真空腔体101具有用于吸液的毛细结构。
上述金属柱9为银柱。
工作原理为:
使用时,在主板的第一热源、第二热源处涂上导热膏,将均温板不具有散热片的一面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接触,第一热源、第二热源位于两个风扇之间,均温板内部具有真空腔体,且真空腔体内填充有冷媒,在真空腔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柱,增强了均温板的结构强度,防止均温板过热变形;
当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热量传递至均温板,均温板内部的水达到40℃即可蒸发,汽化后的冷媒带着热量在均温板内部扩散,在均温板表面设置的散热片能够吸收均温板的热量,通过风扇吹拂散热片使散热片温度下降,此时与散热片接触的均温板温度下降,此处的冷媒液化凝结,通过真空腔体内的毛细结构,回流至均温板中部,以此循环实现热量的传递散热。
采用上述散热器时,其位于通孔内部的风扇与散热片配合,在实现多向吹拂散热的基础上,缩短了通风流道的长度,有效减少了通风流道两端散热效率相差较大的情况,改善了散热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散热器,包括:均温板(2)、具有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的主板(1),所述均温板(2)安装在所述主板(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2)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连接,且在所述均温板(2)的左端、右端分别开设有一通孔(6),所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位于两个通孔(6)之间,在所述均温板(2)的上表面且沿通孔(6)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片(7),位于所述通孔(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风扇(8),沿此风扇(8)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且所述风扇(8)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片(7)的通风流道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2)与所述第一热源(3)、第二热源(4)之间分别填充有导热膏(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膏(5)为导热凝胶或导热硅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柱(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7)与均温板(2)之间设置有锡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8)与所述主板(1)固定连接。
CN202321475179.7U 2023-06-12 2023-06-12 散热器 Active CN220307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5179.7U CN220307635U (zh) 2023-06-12 2023-06-12 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5179.7U CN220307635U (zh) 2023-06-12 2023-06-12 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7635U true CN220307635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8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5179.7U Active CN220307635U (zh) 2023-06-12 2023-06-12 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7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7612B (zh) 一种半导体冰箱的高效散热组件
TW202028675A (zh) 相變散熱裝置
CN208093545U (zh) 大功率热管散热装置
CN212970630U (zh) 一种分区冷却的电源板水冷结构
CN220307635U (zh) 散热器
CN210014476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8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7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5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4001336B (zh) 大功率热源散热装置及其结构
CN212628953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结构
CN211019806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CN210402259U (zh) 一种强制对流的冷却散热片
CN220340613U (zh) 散热结构
CN209857420U (zh) 半导体制冷设备
CN219039702U (zh) 具有双效cpu散热结构的电脑主机
CN110769657A (zh) 一体化均温板散热器
CN218867631U (zh) 散热装置和散热设备
CN205645797U (zh) 功率模块的一体化液冷散热装置及其使用的底板
CN219716061U (zh) 散热组件
CN219269413U (zh)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CN111565549B (zh) 散热组件、背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18122606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5872526U (zh) 带有均温板的散热器
CN217011603U (zh) 一种机架式机箱接触散热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7

Address after: No. 258, Dongping Road, Bacheng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11

Patentee after: KUNSHAN PING TAI ELECTRON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388, Sanjia Road, Zhangpu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pind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