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1856U - 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1856U
CN220301856U CN202322365579.9U CN202322365579U CN220301856U CN 220301856 U CN220301856 U CN 220301856U CN 202322365579 U CN202322365579 U CN 202322365579U CN 220301856 U CN220301856 U CN 220301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building
plate
base
earthqu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655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华
马好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uaru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uaru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uaru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uaru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655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1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1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1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包括建筑抗震板、抗震板加固组件;所述建筑抗震板包括垂直连接板、抗震伸缩杆、抗震弹簧和墙体连接座;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包括抗震底座、抗震支架、斜撑架、斜撑底座、辅助支架。该抗震加固机构主要用于加固建筑墙体上的抗震结构,该机构通过抗震板加固组件对建筑抗震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该抗震板加固组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对建筑抗震板形成多组呈三角形结构的加固体系,提高建筑抗震板自身的抗压强度,提高对建筑抗震板的支撑力,延长建筑抗震板的使用寿命;该机构还通过交叉支架对两组建筑抗震板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提高建筑抗震板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防止建筑抗震板出现晃动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建筑物抗震性能,除了在对建筑物自身结构进行加强之外,现有技术大多是通过抗震结构对容易倒塌的建筑墙体进行加固,以此实现提升建筑物抗震等级的功能。
现有的抗震结构在安装使用时,部分抗震结构通过单一的呈三角形结构的支撑结构对墙体的侧壁进行支撑,导致其抗震结构单一,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当支撑架本身受到墙体的冲击时,整体强度较低,难以对来自墙体的冲击力进行分散,导致其抗震性能减弱;而且,现有的抗震加固结构在使用时,大多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固定,螺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造成腐蚀,使得第一螺栓容易生锈,进而使得机构整体拆装不方便,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结构抗压强度较弱且拆装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包括建筑抗震板、抗震板加固组件;
所述建筑抗震板包括垂直连接板、抗震伸缩杆、抗震弹簧和墙体连接座,垂直连接板靠近建筑墙体的一面上连接有抗震伸缩杆,抗震伸缩杆上套接有抗震弹簧,抗震弹簧的一端与垂直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墙体连接座连接;
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包括抗震底座、抗震支架、斜撑架、斜撑底座、辅助支架,抗震底座上连接有抗震支架,抗震支架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在垂直连接板的顶端;所述斜撑架的顶端与垂直连接板远离建筑墙体的一面连接,斜撑架的底端与斜撑底座连接,斜撑底座固定在抗震底座上;所述抗震支架和斜撑架的底部均连接有辅助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抗震底座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抗震底座面积较小的一侧与抗震底座连接,抗震底座面积较大的一侧与抗震支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抗震底座的底端垂直连接有定位锚杆,定位锚杆垂直插入地下,抗震底座通过定位锚杆固定在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垂直连接板设置有两组,两组垂直连接板分别位于抗震底座的左右两侧,每一组垂直连接板的后侧均连接有一组斜撑架,每一组斜撑架的底部均连接有一组斜撑底座,两组斜撑底座位于抗震底座内腔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还包括交叉支架,两组所述垂直连接板之间连通过交叉支架连接,交叉支架的截面呈“X”形结构,交叉支架的左右两侧与垂直连接板的侧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斜撑架、抗震支架和辅助支架的端部均连接有固定座,并通过固定座与螺栓的配合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与螺栓配合使用的定位沉孔,固定座对应螺栓的位置上还开设有密封开口,密封开口上转动连接有密封连接板,密封连接板覆盖在密封开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该抗震加固机构主要用于加固建筑墙体上的抗震结构,该机构通过抗震板加固组件对建筑抗震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该抗震板加固组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对建筑抗震板形成多组呈三角形结构的加固体系,提高建筑抗震板自身的抗压强度,提高对建筑抗震板的支撑力,延长建筑抗震板的使用寿命;该机构还通过交叉支架对两组建筑抗震板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提高建筑抗震板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防止建筑抗震板出现晃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抗震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建筑抗震板;101、垂直连接板;102、抗震伸缩杆;103、抗震弹簧;104、墙体连接座;
200、抗震板加固组件;201、抗震底座;202、抗震支架;203、斜撑架;204、斜撑底座;205、辅助支架;206、支撑板;207、固定座;208、定位沉孔;209、密封开口;210、密封连接板;211、定位锚杆;212、交叉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此结构包括建筑抗震板100、抗震板加固组件200;
所述建筑抗震板100包括垂直连接板101、抗震伸缩杆102、抗震弹簧103和墙体连接座104,垂直连接板101靠近建筑墙体的一面上连接有抗震伸缩杆102,抗震伸缩杆102上套接有抗震弹簧103,抗震弹簧103的一端与垂直连接板1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墙体连接座104连接;
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200包括抗震底座201、抗震支架202、斜撑架203、斜撑底座204、辅助支架205,抗震底座201上连接有抗震支架202,抗震支架202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板206,支撑板206固定在垂直连接板101的顶端;所述斜撑架203的顶端与垂直连接板101远离建筑墙体的一面连接,斜撑架203的底端与斜撑底座204连接,斜撑底座204固定在抗震底座201上;所述抗震支架202和斜撑架203的底部均连接有辅助支架205。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抗震底座201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抗震底座201面积较小的一侧与抗震底座201连接,抗震底座201面积较大的一侧与抗震支架202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抗震底座201的底端垂直连接有定位锚杆211,定位锚杆211垂直插入地下,抗震底座201通过定位锚杆211固定在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垂直连接板101设置有两组,两组垂直连接板101分别位于抗震底座201的左右两侧,每一组垂直连接板101的后侧均连接有一组斜撑架203,每一组斜撑架203的底部均连接有一组斜撑底座204,两组斜撑底座204位于抗震底座201内腔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抗震板加固组件200还包括交叉支架212,两组所述垂直连接板101之间连通过交叉支架212连接,交叉支架212的截面呈“X”形结构,交叉支架212的左右两侧与垂直连接板101的侧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斜撑架203、抗震支架202和辅助支架205的端部均连接有固定座207,并通过固定座207与螺栓的配合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座207上开设有与螺栓配合使用的定位沉孔208,固定座207对应螺栓的位置上还开设有密封开口209,密封开口209上转动连接有密封连接板210,密封连接板210覆盖在密封开口209上。
在本实施例中:本方案在现有的抗震结构上增设有减震板加固组件200,在使用时,能够通过交叉支架212对两组建筑抗震板100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提高建筑抗震板100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防止建筑抗震板100出现晃动的情况。
在使用时,建筑抗震板通过垂直连接板101与建筑墙体连接,在使用时,通过抗震伸缩杆102与抗震弹簧103配合使用对建筑墙体起到支撑、抗震的作用。
由于斜撑架203、抗震支架202均通过固定座207的配合与支撑板206或斜撑底座204或垂直连接板101连接,在安装时,可通过螺栓将对应的固定座207固定,再转动对应的密封连接板210,使得密封连接板210将密封开口209封闭,使其对定位沉孔208形成密封结构,防止该结构在户外使用的过程中,定位沉孔208出现进水或进灰的情况,便于后期对抗震板加固组件200进行拆卸或维护。
同时,在建筑抗震板100受到冲击时,能够通过抗震支架202对建筑抗震板100的上部起到有力的支撑的作用,通过斜撑架203对建筑抗震板100的中下部起到有力的支撑的作用,通过辅助支架205对斜撑架203或抗震支架202起到加固的作用,通过抗震底座201将斜撑架203、抗震支架202连成一个整体,扩大上述结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对建筑抗震板100形成多组呈三角形结构的加固体系,提高对建筑抗震板100的支撑力,延长建筑抗震板100的使用寿命。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抗震板(100)、抗震板加固组件(200);
所述建筑抗震板(100)包括垂直连接板(101)、抗震伸缩杆(102)、抗震弹簧(103)和墙体连接座(104),垂直连接板(101)靠近建筑墙体的一面上连接有抗震伸缩杆(102),抗震伸缩杆(102)上套接有抗震弹簧(103),抗震弹簧(103)的一端与垂直连接板(1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墙体连接座(104)连接;
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200)包括抗震底座(201)、抗震支架(202)、斜撑架(203)、斜撑底座(204)、辅助支架(205),抗震底座(201)上连接有抗震支架(202),抗震支架(202)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板(206),支撑板(206)固定在垂直连接板(101)的顶端;所述斜撑架(203)的顶端与垂直连接板(101)连接,斜撑架(203)的底端与斜撑底座(204)连接,斜撑底座(204)固定在抗震底座(201)上;所述抗震支架(202)和斜撑架(203)的底部均连接有辅助支架(2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底座(201)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抗震底座(201)面积较小的一侧与抗震底座(201)连接,抗震底座(201)面积较大的一侧与抗震支架(20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底座(201)的底端垂直连接有定位锚杆(211),定位锚杆(211)垂直插入地下,抗震底座(201)通过定位锚杆(211)固定在地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连接板(101)设置有两组,两组垂直连接板(101)分别位于抗震底座(201)的左右两侧,每一组垂直连接板(101)的后侧均连接有一组斜撑架(203),每一组斜撑架(203)的底部均连接有一组斜撑底座(204),两组斜撑底座(204)位于抗震底座(201)内腔的左右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板加固组件(200)还包括交叉支架(212),两组所述垂直连接板(101)之间连通过交叉支架(212)连接,交叉支架(212)的截面呈“X”形结构,交叉支架(212)的左右两侧与垂直连接板(101)的侧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架(203)、抗震支架(202)和辅助支架(205)的端部均连接有固定座(207),并通过固定座(207)与螺栓的配合实现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07)上开设有与螺栓配合使用的定位沉孔(208),固定座(207)对应螺栓的位置上还开设有密封开口(209),密封开口(209)上转动连接有密封连接板(210),密封连接板(210)覆盖在密封开口(209)上。
CN202322365579.9U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Active CN220301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5579.9U CN220301856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5579.9U CN220301856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1856U true CN220301856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65579.9U Active CN220301856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1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9197A (zh) 一种建筑抗震、减振装置
CN21295692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支撑装置
CN220301856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加固机构
CN214144165U (zh) 一种减震式钢结构节点构件
CN112695611A (zh) 一种震后易替换的桥梁延性抗震结构
CN211873943U (zh)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CN113123454A (zh) 一种连柱式双耗能-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0344634B (zh) 一种抗震的低层建筑
CN210122837U (zh) 一种越层越跨控力防屈曲中心支撑结构
CN209556122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抗震环保梁板柱结构
CN210562585U (zh) 一种轻钢结构建筑结构
CN216109117U (zh)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支座结构
CN213204696U (zh)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CN211572896U (zh) 一种经济建筑用多功能护栏
CN211114952U (zh)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设备
CN2801920Y (zh) 三阶段控制型核心筒上部悬挂减震结构体系
CN220580247U (zh)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
CN214329376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
CN220016370U (zh) 一种管廊内部管道侧壁支座防震陷装置
CN217734431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抗震建筑墙
CN117605182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减震装配式墙体
CN215585347U (zh) 一种适用于冷库板上明装消火栓柜的安装结构
CN220503706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梁柱加固件
CN111042326A (zh) 一种隅撑式耗能k撑模块式抗侧单元结构
CN220954909U (zh) 一种具有加固型基座的桁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