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4696U -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4696U
CN213204696U CN202021854574.2U CN202021854574U CN213204696U CN 213204696 U CN213204696 U CN 213204696U CN 202021854574 U CN202021854574 U CN 202021854574U CN 213204696 U CN213204696 U CN 213204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web
length direction
narrow
strengthen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545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莉虹
谢宜峰
黄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ianm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ianm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ianm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ianm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545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4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4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46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包括转换梁主体和预设于所述转换梁主体内的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包括腹板、设置于所述腹板上端部的上翼缘以及设置于所述腹板下端部的下翼缘,所述腹板呈竖直设置,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均呈水平设置,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加强筋,所述竖加强筋两端分别与上翼缘和下翼缘连接,若干的所述竖加强筋分别位于腹板相对的两侧,若干的所述竖加强筋排布于上翼缘和下翼缘的长度方向。本申请能减少建造转换梁主体时的施工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由于上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需要,需要在某些特定楼层设置转换梁,以实现上部楼层部分框架柱需要在某层以下取消,实现底部楼层柱跨尺寸大于上楼部楼层。一般在楼层总高度和需要被转换的楼层数均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常规“梁托柱”形式的框支框架均可实现上述建筑功能要求,妥善解决此类问题。
现有的转换梁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先在预定的地方搭设好钢筋,然后再铺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并养护完成后,形成转换梁主体;混凝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抵抗拉力的能力却很低,一般仅为抗压能力的十分之一,在受拉力时很容易断裂,所以在建造转换梁时,需要添加大量的钢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转换梁的建造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筋,而且钢筋与钢筋之间还需要绑扎加以固定,施工起来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建造转换梁时的施工时间,本申请提供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本申请提供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包括转换梁主体和预设于所述转换梁主体内的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包括腹板、设置于所述腹板上端部的上翼缘以及设置于所述腹板下端部的下翼缘,所述腹板呈竖直设置,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均呈水平设置,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加强筋,所述竖加强筋两端分别与上翼缘和下翼缘连接,若干的所述竖加强筋分别位于腹板相对的两侧,若干的所述竖加强筋排布于上翼缘和下翼缘的长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转换梁主体时,先将工字钢安装于对应位置,然后安装竖加强筋,之后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并养护完成后,使工字钢和竖加强筋位于转换梁主体内部,转换梁主体能为上部部分竖向构件提供支撑,而工字钢能提高转换梁主体的抗拉性能,竖加强筋能提高上翼缘和下翼缘的连接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工字钢和若干竖加强筋的设置为转换梁主体提供一定的抗拉性能的同时,可以减小建造转换梁主体时的施工时间。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横加强筋,若干的所述横加强筋分别位于腹板相对的两侧,所述横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竖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加强筋与竖加强筋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加强筋的设置可以提高竖加强筋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转换梁主体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远离腹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下植筋,所述下植筋的长度方向与下翼缘的长度方向垂直,若干的所述下植筋排布于下翼缘的长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植筋的设置可以提高下翼缘与转换梁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转换梁主体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远离腹板的一侧设置有与下植筋对应的若干上植筋,所述上植筋的长度方向与下植筋的长度方向平行,若干的所述上植筋排布于上翼缘的长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植筋的设置可以搞上翼缘与转换梁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转换梁主体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的外侧均箍设有若干箍筋,若干的所述箍筋排布于上翼缘和下翼缘的长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箍筋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工字钢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远离腹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上翼缘远离腹板一侧的连接杆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连接杆远离上翼缘一侧的连接框,所述连接框顶面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为支撑柱,连接组件的设置便于支撑柱与转换梁主体之间的连接,当转换梁主体建造完成后,将支撑柱插接于连接槽内,即可完成支撑柱与转换梁主体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滑动插接于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的若干缓冲弹簧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槽内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底面与缓冲弹簧远离连接槽底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底部与缓冲板顶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柱滑动连接于连接槽内,使得支撑柱与转换梁主体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且支撑柱与连接框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缓冲板,使得支撑柱与转换梁主体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从而提高转换梁主体与支撑柱之间的抗震性能。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预设于转换梁主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转换梁主体的混凝土前,预先将连接杆安装于上翼缘顶部的对应位置,混凝土凝固后,便于连接杆与转换梁主体之间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转换梁主体能为上部部分竖向构件提供支撑,而工字钢能提高转换梁主体的抗拉性能,竖加强筋能提高上翼缘和下翼缘的连接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工字钢和若干竖加强筋的设置为转换梁主体提供一定的抗拉性能的同时,可以减小建造转换梁主体时的施工时间;
2.横加强筋的设置可以提高竖加强筋之间的连接强度,下植筋的设置可以提高下翼缘与转换梁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转换梁主体的强度;由于支撑柱滑动连接于连接槽内,使得支撑柱与转换梁主体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且支撑柱与连接框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缓冲板,使得支撑柱与转换梁主体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从而提高转换梁主体与支撑柱之间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的示意图;
图2是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工字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转换梁主体;2、工字钢;3、腹板;4、上翼缘;5、下翼缘;6、竖加强筋;7、横加强筋;8、箍筋;9、上植筋;10、下植筋;11、连接杆;12、连接框;13、连接槽;14、支撑柱;15、缓冲弹簧;16、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参照图1,包括转换梁主体1和工字钢2,工字钢2设置于转换梁主体1内,转换梁主体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建造转换梁主体1时,预先安装工字钢2,然后浇筑混凝土,并使工字钢2位于混凝土内,待混凝土凝固并养护完成后,工字钢2则位于转换梁主体1内部。
转换梁主体1和工字钢2均呈水平设置,工字钢2的长度方向与转换梁主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工字钢2的竖截面呈工字型,工字钢2由一体连接的腹板3、上翼缘4和下翼缘5组成,腹板3、上翼缘4和下翼缘5均预设于转换梁主体1内,上翼缘4和下翼缘5分别连接于腹板3相对的两端部,上翼缘4和下翼缘5相互远离的一面相互平行,腹板3侧面分别与上翼缘4顶面以及下翼缘5底面垂直;腹板3呈竖直设置,上翼缘4和下翼缘5均呈水平设置,腹板3、上翼缘4和下翼缘5的长度方向均与转换梁主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
参照图1和图2,上翼缘4和下翼缘5之间竖直设置有若干竖加强筋6,若干的竖加强筋6分别位于腹板3相对的两侧,若干的竖加强筋6线性排布于上翼缘4和下翼缘5的长度方向,竖加强筋6的长度方向与腹板3的长度方向垂直,竖加强筋6两端分别与上翼缘4底面以及下翼缘5顶面固定。通过在转换梁主体1内设置工字钢2,可以为转换梁主体1提供一定的抗拉性能,通过在上翼缘4和下翼缘5之间设置若干竖加强筋6,以提高上翼缘4和下翼缘5之间的连接强度。
上翼缘4和下翼缘5之间还水平设置有若干横加强筋7,若干的横加强筋7分别位于腹板3相对的两侧,且位于上翼缘4和下翼缘5之间,横加强筋7的长度方向与腹板3的长度方向平行,而且,横加强筋7与竖加强筋6之间焊接连接;横加强筋7的设置可以提高竖加强筋6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上翼缘4与下翼缘5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了提高工字钢2的强度,工字钢2外侧固定套设有若干箍筋8,若干的箍筋8线性排布于工字钢2的长度方向,且箍筋8的轮廓呈方形。
为了提高上翼缘4与转换梁主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上翼缘4顶面竖直固定有若干上植筋9,位于上翼缘4长度方向上相同位置的两根上植筋9为一组,上述两根上植筋9排布于上翼缘4的宽度方向,且若干组的上植筋9线性排布于上翼缘4的长度方向。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转换梁主体1的强度。
为了提高下翼缘5与转换梁主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下翼缘5底面竖直固定有若干下植筋10,下植筋10的数量与上植筋9的数量相同,下植筋10的尺寸和长度分别与上植筋9的尺寸和长度相同,且上植筋9和下植筋10关于腹板3的中心线对称。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转换梁主体1的强度。
上翼缘4顶部设置有两组连接组件,两组连接组件分别位于上翼缘4靠近两端部的位置,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11和连接框12,连接杆11竖直固定于上翼缘4顶部,且连接杆11预设于转换梁主体1内,连接框12固定于连接杆11远离上翼缘4的一端,连接框12底面与转换梁主体1顶面固定,连接框12为水平设置的方形的块状物体,连接框12底面与上翼缘4顶面平行。连接框12顶面的中间位置竖直开设有方形的连接槽13,连接槽13内设置有缓冲组件,且连接槽13用于安装支撑柱14。
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16和若干缓冲弹簧15,缓冲弹簧15竖直固定于连接槽13槽底,缓冲板16滑动连接于连接槽13内,缓冲板16的横截面积与连接槽13的横截面积相同,缓冲板16的四个侧面分别与连接槽13的四个侧壁贴合,使得缓冲板16能在连接槽13内竖直滑动,且缓冲弹簧15上端部与缓冲板16底面固定。支撑柱14滑动插接于连接槽13内,支撑柱14的横截面积与连接槽13的横截面积相同,支撑柱14的四个侧面分别与连接槽13的四个侧壁贴合,且支撑柱14底面与缓冲板16顶面抵接。
由于支撑柱14与连接框12滑动连接,使得支撑柱14与转换梁主体1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而且支撑柱14与连接框12之间通过缓冲板16和若干缓冲弹簧15进行连接,使得支撑柱14和转换梁主体1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从而提高转换梁主体1和支撑柱14之间的抗震性能;当支撑柱14和转换梁主体1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对滑动时,缓冲弹簧15能被对应的压缩或者拉伸。
建造转换梁主体1时,预先安装好工字钢2、竖加强筋6和横加强筋7,然后在工字钢2外侧的对应位置箍设箍筋8,之后再安装上植筋9和下植筋10,然后在上翼缘4顶部的对应位置安装连接杆11,并在连接杆11顶端安装连接框12,最后浇筑混凝土,并使工字钢2位于混凝土内,待混凝土凝固并养护完成后,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转换梁主体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实施原理为:建造转换梁主体1时,预先安装好工字钢2、竖加强筋6和横加强筋7,然后在工字钢2外侧的对应位置箍设箍筋8,之后再安装上植筋9和下植筋10,然后在上翼缘4顶部的对应位置安装连接杆11,并在连接杆11顶端安装连接框12,最后浇筑混凝土,并使工字钢2位于混凝土内,待混凝土凝固并养护完成后,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转换梁主体1;当支撑柱14和转换梁主体1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对滑动时,缓冲弹簧15能被对应的压缩或者拉伸,从而提高转换梁主体1和支撑柱14之间的抗震性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梁主体(1)和预设于所述转换梁主体(1)内的工字钢(2),所述工字钢(2)包括腹板(3)、设置于所述腹板(3)上端部的上翼缘(4)以及设置于所述腹板(3)下端部的下翼缘(5),所述腹板(3)呈竖直设置,所述上翼缘(4)和下翼缘(5)均呈水平设置,所述上翼缘(4)和下翼缘(5)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加强筋(6),所述竖加强筋(6)两端分别与上翼缘(4)和下翼缘(5)连接,若干的所述竖加强筋(6)分别位于腹板(3)相对的两侧,若干的所述竖加强筋(6)排布于上翼缘(4)和下翼缘(5)的长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4)和下翼缘(5)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横加强筋(7),若干的所述横加强筋(7)分别位于腹板(3)相对的两侧,所述横加强筋(7)的长度方向与竖加强筋(6)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加强筋(7)与竖加强筋(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5)远离腹板(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下植筋(10),所述下植筋(10)的长度方向与下翼缘(5)的长度方向垂直,若干的所述下植筋(10)排布于下翼缘(5)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4)远离腹板(3)的一侧设置有与下植筋(10)对应的若干上植筋(9),所述上植筋(9)的长度方向与下植筋(10)的长度方向平行,若干的所述上植筋(9)排布于上翼缘(4)的长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4)和下翼缘(5)的外侧均箍设有若干箍筋(8),若干的所述箍筋(8)排布于上翼缘(4)和下翼缘(5)的长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4)远离腹板(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上翼缘(4)远离腹板(3)一侧的连接杆(11)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连接杆(11)远离上翼缘(4)一侧的连接框(12),所述连接框(12)顶面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连接槽(13),所述连接槽(13)内设置有支撑柱(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4)滑动插接于连接槽(13)内,所述连接槽(13)内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槽(13)内的若干缓冲弹簧(15)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槽(13)内的缓冲板(16),所述缓冲板(16)底面与缓冲弹簧(15)远离连接槽(13)底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柱(14)底部与缓冲板(16)顶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预设于转换梁主体(1)内。
CN202021854574.2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04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4574.2U CN213204696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4574.2U CN213204696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4696U true CN213204696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4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5457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04696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46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450A (zh) * 2022-09-08 2022-10-14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复利用且具有缓冲功能的钢材质支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450A (zh) * 2022-09-08 2022-10-14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复利用且具有缓冲功能的钢材质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5571B (zh) 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巨型梁柱框架及制作方法
CN108412095B (zh) 一种高大跨度幕墙的桁架支撑结构
CN112049245A (zh)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及施工方法
CN214784742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装置
CN214784796U (zh) 一种抗震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CN213204696U (zh) 一种窄翼缘工字钢混凝土转换梁
CN114412016B (zh) 一种砌体填充墙
CN106121270B (zh) 一种框架或框剪加固改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079108U (zh) 一种垂直可调的减震钢结构
CN211873331U (zh) 一种超大跨度偏心支撑网架结构煤棚
CN21295692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支撑装置
CN216616975U (zh) 一种具有空间钢构架约束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
CN210370010U (zh) 用于格构式支撑架的桁架式靴脚
CN20889968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11114952U (zh)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设备
CN214090322U (zh) 一种抗震混凝土钢筋框架结构
CN113445620B (zh) 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
CN211037909U (zh) 无梁楼板加固结构
CN212716016U (zh) 一种新型的减震加层结构
CN209891158U (zh) 一种渡槽支撑系统
CN115126140A (zh) 一种空心楼板轻质实心箱体组件及其空心楼板构造
CN219604170U (zh) 一种用于桥梁二次张拉的工作平台
CN222879289U (zh) 一种用于学校房屋抗震用楼板加固机构
CN21380597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剪力墙结构
CN206220322U (zh) 一种预应力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