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9224U -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9224U
CN220299224U CN202321986788.9U CN202321986788U CN220299224U CN 220299224 U CN220299224 U CN 220299224U CN 202321986788 U CN202321986788 U CN 202321986788U CN 220299224 U CN220299224 U CN 220299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lastic
film
ironing
en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67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昊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njia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njia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njia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njia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67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9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9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9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涉及塑料包装领域,包括上下两部分的下塑料拖盒和上塑料拖盒、所述下塑料拖盒上端部设置为平台端部,所述平台端部外圈固定设置有第一烫压膜,所述上塑料拖盒下端部设置为盖面端部,在所述盖面端部外侧固定设置有一圈第二烫压膜,所述下塑料拖盒由左右两部分下塑料拖盒右部a与下塑料拖盒左部b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塑料托盒的合并面上采用烫压膜,进行烫压连接,受热熔化冷却后两个托就粘合到了一起,能大大提高包装密封的效率,同时还能选择边缘热封面积,可将两个托盒边缘完全热封或局部热封,同时下半部塑料托盒还能左右进行拆开,大大方便了人们食用里面的食物且不会弄脏手。

Description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背景技术
即食性食物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上班族的时间需求,尤其是在早上,而现有的即食性食物的食品塑料包装托盒,在进行食用里面的食物后,上半部分的食物食用完后,还有一半食物残留在底部下半包装托盒中的,传统的包装托组合是非常不方便食用这部分的食物的,需要人们将底部的包装托盒倾倒,将食物倒出,这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包括上下两部分的下塑料拖盒和上塑料拖盒、所述下塑料拖盒上端部设置为平台端部,所述平台端部外圈固定设置有第一烫压膜,所述上塑料拖盒下端部设置为盖面端部,在所述盖面端部外侧固定设置有一圈第二烫压膜,所述下塑料拖盒由左右两部分下塑料拖盒右部a与下塑料拖盒左部b组成,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a截面处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插销部,两个所述第一插销部关于所述下塑料拖盒中心线呈前后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a底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插销部,所述下塑料拖盒左部b横截端面上在所述第一插销部与所述第二插销部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内滑槽,所述第一插销部与所述第二插销部均滑动插入在对应的内滑槽中形成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烫压膜表层分布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呈六边形形状,从而在底部的第一烫压膜上的表层分布所述凹槽,使得在进行烫压时,所述第二烫压膜会融嵌进入到所述凹槽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闭合的密封性与牢固性,同时在进行打开将所述第二烫压膜揭起时却能很容易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烫压膜在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a与所述下塑料拖盒左部b接合面位置处设置有缺口,且在缺口中分别设置有脆性连接部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烫压膜,在接合面位置的第一烫压膜处设置缺口用脆性连接部进行连接,从而在将塑料托盒进行合并密封时,在缺口处就很容易进行撕开,这也就让左右两个下塑料拖盒右部a与下塑料拖盒左部b的分离更加方便,同时又保证了在合并时稳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平台端部高于所述第一烫压膜上表面,使得在将烫压所述第一烫压膜与所述第二烫压膜时,所述平台端部的高台面能有效的避免烫压产生的融质介入放置食物的内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烫压膜下表面高于所述盖面端部下端面,在所述第二烫压膜与所述盖面端部之间形成有底槽,所述平台端部能嵌入在所述底槽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两个下塑料拖盒与上塑料拖盒整体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第二烫压膜右上角位置处突出设置有揭膜部,方便人们揭开表面的烫压膜,从而将包装盒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塑料托盒的合并面上采用烫压膜,进行烫压连接,受热熔化冷却后两个托就粘合到了一起,能大大提高包装密封的效率,同时还能选择边缘热封面积,可将两个托盒边缘完全热封或局部热封,同时下半部塑料托盒还能左右进行拆开,大大方便了人们食用里面的食物且不会弄脏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部件下塑料拖盒1拆开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下塑料拖盒1;上塑料拖盒2;第一烫压膜4;凹槽5;第二烫压膜6;揭膜部7;平台端部10;第一插销部11;第二插销部12;盖面端部20;脆性连接部401;下塑料拖盒右部1a;下塑料拖盒左部1b。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视图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图,图1所示方向与本实用新型装置正视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至少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至少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包括上下两部分的下塑料拖盒1和上塑料拖盒2、所述下塑料拖盒1上端部设置为平台端部10,所述平台端部10外圈固定设置有第一烫压膜4,所述上塑料拖盒2下端部设置为盖面端部20,在所述盖面端部20外侧固定设置有一圈第二烫压膜6,在上下两个塑料托盒连接位置处采用烫压膜来进行烫压,受热熔化冷却后两个托就粘合到了一起,能大大提高包装密封的效率,同时还能选择边缘热封面积,可将两个托盒边缘完全热封或局部热封。
同时底部的所述下塑料拖盒1由左右两部分下塑料拖盒右部1a与下塑料拖盒左部1b组成,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1a截面处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插销部11,两个所述第一插销部11关于所述下塑料拖盒1中心线呈前后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1a底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插销部12,所述下塑料拖盒左部1b横截端面上在所述第一插销部11与所述第二插销部12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内滑槽,所述第一插销部11与所述第二插销部12均滑动插入在对应的内滑槽中形成固定;
这让人们在打开包装托盒进行食用里面的食物后,上半部分的食物食用完后,还有一半食物残留在底部的下塑料拖盒1中的,传统的包装托组合是非常不方便食用这部分的食物的,需要人们将底部的包装托盒倾倒,将食物倒出,这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掉落,而本设计将底部的下塑料拖盒1一分为二,左右两半能进行拆开,从而在进行食用底部的这一半食物时,只需要打开底部的托盒,将下塑料拖盒右部1a或者下塑料拖盒左部1b拿掉,从而剩余的一半食物的另一半就裸露了,从而可以拿着剩余的一半下塑料拖盒1对漏出的一半食物进行食用,同时由于一半的下塑料拖盒1为扇形,从而会使得一半的下塑料拖盒1里面最后剩余的一半食物也会很容易就能进行食用,非常的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烫压膜的连接更加牢固,在本实施力中,所述的第一烫压膜4表层分布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凹槽5,所述凹槽5呈六边形形状,从而在底部的第一烫压膜4上的表层分布所述凹槽5,使得在进行烫压时,所述第二烫压膜6会融嵌进入到所述凹槽5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闭合的密封性与牢固性,同时在进行打开将所述第二烫压膜6揭起时却能很容易打开。
详细参照图1与图3,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种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烫压膜4在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1a与所述下塑料拖盒左部1b接合面位置处设置有缺口,且在缺口中分别设置有脆性连接部401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烫压膜4,在接合面位置的第一烫压膜4处设置缺口用脆性连接部401进行连接,从而在将塑料托盒进行合并密封时,在缺口处就很容易进行撕开,这也就让左右两个下塑料拖盒右部1a与下塑料拖盒左部1b的分离更加方便,同时又保证了在合并时稳固性。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平台端部10高于所述第一烫压膜4上表面,使得在将烫压所述第一烫压膜4与所述第二烫压膜6时,所述平台端部10的高台面能有效的避免烫压产生的溶质介入放置食物的内腔中。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烫压膜6下表面高于所述盖面端部20下端面,在所述第二烫压膜6与所述盖面端部20之间形成有底槽8,所述平台端部10能嵌入在所述底槽8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两个下塑料拖盒1与上塑料拖盒2整体的密封性。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所述第二烫压膜6右上角位置处突出设置有揭膜部7,方便人们揭开表面的烫压膜,从而将包装盒打开。
具体实施时,在将两个塑料包装托盒进行封闭组合时,采用烫压对第二烫压膜6与第一烫压膜4进行融压粘合,所述第二烫压膜6会融嵌进入到所述凹槽5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闭合的密封性与牢固性,而在打开包装托组合进行食用里面的食物时,捏住所述揭膜部7揭开事实上第二烫压膜6,在食用完上半部分的食物后,将底部的下塑料拖盒1进行拆开,从而沿着脆性连接部401撕开,拆开左右两个下塑料拖盒右部1a与下塑料拖盒左部1b,从而可以拿着剩余的一半下塑料拖盒1对漏出的一半食物进行食用,同时由于一半的下塑料拖盒1为扇形,从而会使得一半的下塑料拖盒1里面最后剩余的一半食物也会很容易就能进行食用,非常的方便。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包括上下两部分的下塑料拖盒(1)和上塑料拖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料拖盒(1)上端部设置为平台端部(10),所述平台端部(10)外圈固定设置有第一烫压膜(4),所述上塑料拖盒(2)下端部设置为盖面端部(20),在所述盖面端部(20)外侧固定设置有一圈第二烫压膜(6),所述下塑料拖盒(1)由左右两部分下塑料拖盒右部(1a)与下塑料拖盒左部(1b)组成,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1a)截面处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插销部(11),两个所述第一插销部(11)关于所述下塑料拖盒(1)中心线呈前后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1a)底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插销部(12),所述下塑料拖盒左部(1b)横截端面上在所述第一插销部(11)与所述第二插销部(12)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内滑槽,所述第一插销部(11)与所述第二插销部(12)均滑动插入在对应的内滑槽中形成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烫压膜(4)表层分布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凹槽(5),所述凹槽(5)呈六边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烫压膜(4)在所述下塑料拖盒右部(1a)与所述下塑料拖盒左部(1b)接合面位置处设置有缺口,且在缺口中分别设置有脆性连接部(401)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烫压膜(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端部(10)高于所述第一烫压膜(4)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烫压膜(6)下表面高于所述盖面端部(20)下端面,在所述第二烫压膜(6)与所述盖面端部(20)之间形成有底槽(8),所述平台端部(10)能嵌入在所述底槽(8)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第二烫压膜(6)右上角位置处突出设置有揭膜部(7)。
CN202321986788.9U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Active CN220299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6788.9U CN220299224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6788.9U CN220299224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9224U true CN220299224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5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6788.9U Active CN220299224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92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78732A (en) Process for making container of plasticized sheet material and container obtained with this process
BR122013014600A2 (pt) Copo com bico para manter e dispensar substâncias
JPS61500103A (ja) 流出口を有する保温ポット
CN220299224U (zh) 一种烫压式塑料包装托组合
CN209834398U (zh) 具有防漏密封性的一体成型硅胶保鲜袋
CN209547278U (zh) 一种环保保温自热快餐盒
CN207131851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7631761U (zh) 一种瓶盖及具有所述瓶盖的容器
CN208463668U (zh) 电水壶
CN208531087U (zh) 多功能辅食储存盒
CN202959865U (zh) 一种真空可加热保温玻璃杯
CN213800634U (zh) 一种不易倾洒的食品包装外卖盒
CN207097918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外壳
CN215304790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玻璃茶杯
CN221091982U (zh) 一种防漏塑料杯
CN208842904U (zh) 一种食物保鲜盒
CN215852771U (zh) 一种防滴水挂耳咖啡包装袋
CN207684127U (zh) 一种速食品包装桶
CN218113583U (zh) 一种热合阀口袋
CN109390506A (zh) 一种电池多单格电池间密封结构及该密封结构的成型方法
CN211033609U (zh) 饮料瓶
CN217592488U (zh) 一种杯盖
CN208925830U (zh) 一种具有防热提手的煲
CN210527360U (zh) 一种食品包装盒
CN217792423U (zh) 一种保温杯底部的点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