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8315U -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98315U CN220298315U CN202321632197.1U CN202321632197U CN220298315U CN 220298315 U CN220298315 U CN 220298315U CN 202321632197 U CN202321632197 U CN 202321632197U CN 220298315 U CN220298315 U CN 2202983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pile
- heat dissipation
- heat
- shell
- main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外壳、固定底座、支撑座、主散热装置、辅助散热装置和发热装置,所述主散热装置包括主散热装置外壳、成排均匀设置于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外壁上的石墨散热肋片、设置于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内壁上的导热硅胶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石墨散热肋片间的负压热管;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电磁阀门、出风口和第二电磁阀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快速降温、低噪音,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以及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操作和费用数据打印,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普及以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对于充电桩的充电速度人们更倾向于快充或者超级快充。快充和超级快充的应用使充电桩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增加,而充电桩持续的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不仅会导致其内部元器件的损坏而且会大大缩减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快速降温、低噪音,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外壳、固定底座、支撑座、主散热装置、辅助散热装置和发热装置,所述充电桩外壳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支撑座垂直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中心位置,所述主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方且包覆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外部,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对应所述主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两侧;所述主散热装置包括主散热装置外壳、成排均匀设置于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外壁上的石墨散热肋片、设置于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内壁上的导热硅胶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石墨散热肋片间的负压热管;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电磁阀门、出风口和第二电磁阀门,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主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上,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对侧,所述第二电磁阀门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上;所述充电桩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一鼓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顶部,所述第二鼓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底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匀布设于于所述支撑座的外围。
优选的,还包括电源控制组件,所述电源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且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门、所述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二电磁阀门和所述第二鼓风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压热管包括散热部、绝热部、受热部、毛细吸液芯和工作介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受热部由所述绝热部相连,所述散热部、所述绝热部与所述受热部形成一个哑铃型密闭空腔,所述哑铃型密闭空腔由所述毛细吸液芯填充而成,所述哑铃型密闭空腔内部为负压,所述工作介质为易挥发液体。
优选的,所述负压热管通过设置在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底部与顶部的固定件固定。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均为向下倾斜开口设置,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内均设有滤片。
优选的,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采用导热金属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充电桩外壳设置于固定底座上,此设置使充电桩外壳避免了直接与地面的接触,有效的隔绝了在阳光充足的天气因地面吸热传递给充电桩外壳的热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充电桩外壳底部的损坏;支撑座垂直设置于充电桩外壳底部中心位置,主散热装置设置于支撑座上方且包覆设置于发热装置外部,支撑座的设置为充电桩壳体内部的大型部件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主散热装置的包覆设置可对发热装置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降温散热;辅助散热装置对应主散热装置设置于充电桩外壳的两侧,此设置可在有需要时启动辅助散热装置协助主散热装置为充电桩内部进行降温散热;主散热装置包括主散热装置外壳、成排均匀设置于主散热装置外壳外壁上的石墨散热肋片、设置于主散热装置外壳内壁上的导热硅胶片以及设置于石墨散热肋片间的负压热管,此设置可通过导热硅胶片首先将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导出到主散热装置外壳上,然后再由主散热装置外壳以及主散热装置外壳上设置的石墨散热肋片将热量传递到负压热管中进行降温散热;辅助散热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电磁阀门、出风口和第二电磁阀门,进风口对应主散热装置设置于充电桩外壳的一侧,第一电磁阀门对应进风口设置于充电桩外壳上,出风口相对进风口设置于充电桩外壳的对侧,第二电磁阀门对应出风口设置于充电桩外壳上,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的设置有利于对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有效的防尘保护,辅助散热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在有需要时启动并协助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的内部环境进行降温散热。
2.本实用新型充电桩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第一鼓风机设置于进风口的顶部,第二鼓风机设置于出风口的底部,第一鼓风机的设置有利于将大气中的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充电桩内部协助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内部环境进行降温,降温后形成的热风再经由第二鼓风机聚集并从出风口排到大气中。
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匀布设于于支撑座的外围,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对充电桩内部的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充电桩内部的环境温度低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只需使用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内部的环境进行降温即可;当充电桩内部的环境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则需要辅助散热装置协助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内部的环境进行降温散热。
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控制组件,电源控制组件设置于支撑座内,且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门、第一鼓风机、第二电磁阀门和第二鼓风机电连接,此设置可在环境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由温度传感器将数值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到电源控制组件,再由电源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开启、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运行,进而使辅助散热装置运行并协助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内部进行降温散热。
5.本实用新型负压热管包括散热部、绝热部、受热部、毛细吸液芯和工作介质,散热部与受热部由绝热部相连,散热部、绝热部与受热部形成一个哑铃型密闭空腔,哑铃型密闭空腔由毛细吸液芯填充而成,哑铃型密闭空腔内部为负压,工作介质为易挥发液体,负压热管受热部内的工作介质在负压条件下极易受热成为蒸汽进入散热部,蒸汽再在负压状态下的散热部冷凝后经绝热部进入受热部,以此往复完成散热降温。
6.本实用新型负压热管通过设置在主散热装置外壳底部与顶部的固定件固定,此设置使负压热管能够被快速的安装与拆卸,方便检修人员对主散热装置的检修与维护。
7.本实用新型进风口与出风口均为向下倾斜开口设置,且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内均设有滤片,进风口与出风口向下倾斜的开口设置避免了在雨雪天气雨雪顺进风口与出风口流入充电桩内部使充电桩内部的部件出现故障;滤片的设置使进入充电桩内部的空气更为纯净,有效的阻挡了可能进入充电桩内部的灰尘与杂质。
8.本实用新型主散热装置外壳采用导热金属材质制成,此设置可使主散热装置外壳将更快的热量传递到石墨散热肋片和负压热管中,进而使充电桩内部更快的降温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2为主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3为主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负压热管的断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1:充电桩外壳,2:固定底座,3:支撑座,4:主散热装置,5:辅助散热装置,6:主散热装置外壳,7:导热硅胶片,8:石墨散热肋片,9:负压热管,10:进风口,11:第一电磁阀门,12:出风口,13:第二电磁阀门,14:第一鼓风机,15:第二鼓风机,16:温度传感器,17:电源控制组件,18:固定件,19:散热部,20:绝缘部,21:受热部,22:毛细吸液芯,23:工作介质,24:发热装置,25:滤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充电桩外壳、固定底座、支撑座、主散热装置、辅助散热装置和发热装置,所述充电桩外壳设置于固定底座上,此设置使充电桩外壳避免了直接与地面的接触,有效的隔绝了在阳光充足的天气地面吸热传递给充电桩外壳的热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充电桩外壳底部的损坏;支撑座垂直设置于充电桩外壳底部中心位置,主散热装置设置于支撑座上方且包覆设置于发热装置外部,支撑座的设置为充电桩壳体内部的大型部件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主散热装置的包覆设置可对发热装置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降温散热;辅助散热装置对应主散热装置设置于充电桩外壳的两侧,此设置可在有需要时启动辅助散热装置协助主散热装置为充电桩内部进行降温散热;主散热装置包括主散热装置外壳、成排均匀设置于主散热装置外壳外壁上的石墨散热肋片、设置于主散热装置外壳内壁上的导热硅胶片以及设置于石墨散热肋片间的负压热管,此设置可通过导热硅胶片首先将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导出到主散热装置外壳上,然后再由主散热装置外壳以及主散热装置外壳上设置的石墨散热肋片将热量传递到负压热管中进行降温散热;辅助散热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电磁阀门、出风口和第二电磁阀门,进风口对应主散热装置设置于充电桩外壳的一侧,第一电磁阀门对应进风口设置于充电桩外壳上,出风口相对进风口设置于充电桩外壳的对侧,第二电磁阀门对应出风口设置于充电桩外壳上,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的设置有利于对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有效防尘保护,避免其发生堵塞,辅助散热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在有需要时启动并协助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的内部环境进行降温散热。
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桩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第一鼓风机设置于进风口的顶部,第二鼓风机设置于出风口的底部,第一鼓风机的设置有利于将大气中的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充电桩内部协助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内部环境进行降温,降温后形成的热风再经由第二鼓风机聚集并从出风口排到大气中。
如图1所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匀布设于于支撑座的外围,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对充电桩内部的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充电桩内部的环境温度低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只需使用主散热装置降温即可;当充电桩内部的环境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则需要辅助散热装置协助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内部的环境进行降温散热。
如图1所示,还包括电源控制组件,所述电源控制组件设置于支撑座内,且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门、第一鼓风机、第二电磁阀门和第二鼓风机电连接,此设置可在环境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由温度传感器将数值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到电源控制组件,再由电源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开启、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运行,进而使辅助装置运行并协助主散热装置对充电桩内部进行降温散热。
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均为向下倾斜开口设置,且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内均设有滤片,进风口与出风口向下倾斜的开口设置避免了在雨雪天气雨雪顺进风口与出风口流入充电桩内部使充电桩内部的部件出现故障;滤片的设置使进入充电桩内部的空气更为纯净,有效的阻挡了可能进入充电桩内部的灰尘与杂质。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负压热管通过设置在主散热装置外壳底部与顶部的固定件固定,此设置使负压热管能够被快速的安装与拆卸,方便检修人员对主散热装置的检修与维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采用导热金属材质制成,此设置可使主散热装置外壳将更快的热量传递到石墨散热肋片和负压热管中,进而使充电桩内部更快的降温散热。
如图5所示,所述负压热管包括散热部、绝热部、受热部、毛细吸液芯和工作介质,散热部与受热部由绝热部相连,散热部、绝热部与受热部形成一个哑铃型密闭空腔,哑铃型密闭空腔由毛细吸液芯填充而成,哑铃型密闭空腔内部为负压,工作介质为易挥发液体,负压热管受热部内的工作介质在负压条件下极易受热成为蒸汽进入散热部,蒸汽再在负压状态下的散热部冷凝后经绝热部进入受热部,以此往复完成散热降温。
具体操作原理为:
当使用此充电桩散热装置时,在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时,随着充电时长的推移,充电桩中运行的发热装置会产生热量进而使环境温度升高;当充电桩内的环境温度低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此时只需通过主散热装置来进行散热,其工作原理为: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片逐渐传递到导热金属材质的主散热装置外壳上,然后再由主散热装置外壳以及主散热装置外壳上的石墨散热肋片传递到负压热管内,此时负压热管受热部内的工作介质在负压条件下极易受热成为蒸汽进入散热部,蒸汽再在负压状态下的散热部冷凝后经绝热部进入受热部,以此往复完成散热降温;当充电桩内的环境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此时则需要主散热装置与辅助散热装置的协同工作,辅助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将数值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电源控制组件,电源控制组件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打开、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运行,第一鼓风机运行将外界的风由进风口吸入充电桩内部,流经主散热装置后的热风由第二鼓风机抽取并经由出风口排入大气中,以此往复完成辅助降温散热;待充电桩内的环境温度低于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第一鼓风机、第二鼓风机停止运行,同时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关闭,进而辅助散热装置停止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外壳、固定底座、支撑座、主散热装置、辅助散热装置和发热装置,所述充电桩外壳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支撑座垂直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底部中心位置,所述主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方且包覆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外部,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对应所述主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两侧;
所述主散热装置包括主散热装置外壳、成排均匀设置于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外壁上的石墨散热肋片、设置于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内壁上的导热硅胶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石墨散热肋片间的负压热管;
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电磁阀门、出风口和第二电磁阀门,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主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上,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对侧,所述第二电磁阀门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外壳上;
所述充电桩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一鼓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顶部,所述第二鼓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底部;
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匀布设于于所述支撑座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控制组件,所述电源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且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门、所述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二电磁阀门和所述第二鼓风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热管包括散热部、绝热部、受热部、毛细吸液芯和工作介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受热部由所述绝热部相连,所述散热部、所述绝热部与所述受热部形成一个哑铃型密闭空腔,所述哑铃型密闭空腔由所述毛细吸液芯填充而成,所述哑铃型密闭空腔内部为负压,所述工作介质为易挥发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热管通过设置在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底部与顶部的固定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均为向下倾斜开口设置,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内均设有滤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装置外壳采用导热金属材质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32197.1U CN220298315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32197.1U CN220298315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98315U true CN220298315U (zh) | 2024-01-05 |
Family
ID=8934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32197.1U Active CN220298315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98315U (zh) |
-
2023
- 2023-06-26 CN CN202321632197.1U patent/CN2202983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59629U (zh) | 一种散热电池盒 | |
CN220298315U (zh) |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 |
CN220457275U (zh) | 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 | |
CN112153872A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半导体热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冷却系统 | |
CN113183794A (zh) |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 | |
CN109301390A (zh) | 带有弯曲热平衡热管的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5971150U (zh) | 一种自动散热保护充电桩 | |
CN221340243U (zh) | 一种电动车充电桩过热自动保护装置 | |
CN220996155U (zh) | 用于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 |
CN218886947U (zh) | 一种低能耗组合式变压器 | |
CN214728240U (zh) | 高安全性充电桩 | |
CN216356635U (zh) | 一种多功能光伏接线盒 | |
CN213991488U (zh) | 一种散热性能高的汽车导航仪 | |
CN215579927U (zh) | 一种箱变壳体用的高效型通风散热结构 | |
CN117118194B (zh) | 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 | |
CN220511527U (zh) | 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保护装置 | |
CN214619769U (zh) | 一种供暖使用的供暖泵 | |
CN218463491U (zh) | 一种充电桩散热机构 | |
CN220923834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能源充电桩 | |
CN220528008U (zh) | 一种光伏发电的散热器 | |
CN221885190U (zh) | 一种储能电池保护壳 | |
CN220774495U (zh) | 一种高散热性的新型电池模组 | |
CN218241961U (zh) | 一种蓄电池热能回收装置 | |
CN118061817B (zh) | 一种自散热式充电桩 | |
CN212033107U (zh) | 储能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