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032U - 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 Google Patents

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032U
CN220291032U CN202321767033.XU CN202321767033U CN220291032U CN 220291032 U CN220291032 U CN 220291032U CN 202321767033 U CN202321767033 U CN 202321767033U CN 220291032 U CN220291032 U CN 22029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ver plate
pole
holes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670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High Tech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High Tech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High Tech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High Tech Exx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670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上述的盖板结构包括盖板主体、绝缘板体及极柱组件;盖板主体形成有过孔;绝缘板体与盖板主体连接,绝缘板体形成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过孔连通;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固定体内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安装腔与过孔连通,极柱依次穿设于连接孔、过孔及安装腔,极柱的一端与绝缘板体抵接,极柱的另一端与固定体螺纹连接,固定体与盖板主体抵接。上述的盖板结构的生产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形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背景技术
方形电池是一种整体外形呈方型,且能够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方形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安防设备、玩具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方形电池由盖板结构及电池壳体等部分组成,电池壳体形成有收纳腔,盖板结构盖设于收纳腔并与电池壳体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盖板结构包括极铆钉、转接片、密封圈、止动架、基板、止转片和压板,极铆钉依次穿过密封圈、止动架、基板、止转片和压板铆接,转接片焊接在极铆钉的下面,如专利号为CN202110714299.7的中国专利。
然而,由于传统的盖板结构的组成部分的数量较多,同时,极铆钉通过铆接的连接方式与基板连接,使得传统的盖板结构在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步骤较多,从而使得传统的盖板结构的组装工艺的繁琐程度较高,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对传统的盖板结构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效率较低,进而使得传统的盖板结构的生产效率较低,即使得盖板结构的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生产效率较高的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盖板结构,包括:
盖板主体,形成有过孔;
绝缘板体,与所述盖板主体连接,所述绝缘板体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过孔连通;以及
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所述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过孔连通,所述极柱依次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过孔及所述安装腔,所述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板体抵接,所述极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体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柱的横截面呈T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柱组件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正极柱组件和负极柱组件,所述过孔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连接孔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两个所述过孔及两个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正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及正极固定体,所述正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正极固定体内形成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所述正极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过孔及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正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板体抵接,所述正极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固定体螺纹连接,所述正极固定体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所述负极柱组件包括负极柱及负极固定体,所述负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负极固定体内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负极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过孔及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负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板体抵接,所述负极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固定体螺纹连接,所述负极固定体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绝缘板体及所述盖板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形成有第一套接孔,所述正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套接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绝缘板体及所述盖板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形成有第二套接孔,所述负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套接孔并与所述第二密封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正极绝缘部,所述正极绝缘部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及第一安装孔,所述正极固定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与所述正极绝缘部抵接,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及所述第一套接孔连通,所述正极绝缘部背离所述正极固定体的一侧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所述正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正极绝缘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负极绝缘部,所述负极绝缘部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容纳槽及第二安装孔,所述负极固定体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负极绝缘部抵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及所述第二套接孔连通,所述负极绝缘部背离所述负极固定体的一侧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所述负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负极绝缘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密封部,所述盖板主体还形成有注液孔,所述绝缘板体还形成有避位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避位孔连通,所述密封部依次穿设于所述注液孔及所述避位孔,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盖板主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盖板主体焊接;及/或,
所述盖板主体设置有防爆部。
一种方形电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盖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使得盖板结构中的极柱组件的组成部分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的电极的组成部分的数量来说较少,即盖板结构的组成部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的组成部分来说数量较少,从而使得盖板结构在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步骤较少,同时,极柱依次穿设于连接孔、过孔及安装腔,极柱的一端与绝缘板体抵接,极柱的另一端与固定体螺纹连接,固定体与盖板主体抵接,使得工作人员通过螺纹连接将极柱组件固定于盖板主体,即极柱组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连接于盖板主体,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极铆钉通过铆接的连接方式与基板连接的问题,螺纹连接相对于铆接来说,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进行组装时的工作难度较小,从而使得盖板结构的组装工艺的繁琐程度较低,即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进行组装时的组装工艺较简单,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盖板结构的组装,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效率较高,进而使得盖板结构的生产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的其中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盖板结构中的A-A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板结构,包括盖板主体、绝缘板体及极柱组件;盖板主体形成有过孔;绝缘板体与盖板主体连接,绝缘板体形成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过孔连通;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固定体内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安装腔与过孔连通,极柱依次穿设于连接孔、过孔及安装腔,极柱的一端与绝缘板体抵接,极柱的另一端与固定体螺纹连接,固定体与盖板主体抵接。
上述的盖板结构,由于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使得盖板结构中的极柱组件的组成部分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的电极的组成部分的数量来说较少,即盖板结构的组成部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的组成部分来说数量较少,从而使得盖板结构在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步骤较少,同时,极柱依次穿设于连接孔、过孔及安装腔,极柱的一端与绝缘板体抵接,极柱的另一端与固定体螺纹连接,固定体与盖板主体抵接,使得工作人员通过螺纹连接将极柱组件固定于盖板主体,即极柱组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连接于盖板主体,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极铆钉通过铆接的连接方式与基板连接的问题,螺纹连接相对于铆接来说,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进行组装时的工作难度较小,从而使得盖板结构的组装工艺的繁琐程度较低,即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进行组装时的组装工艺较简单,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盖板结构的组装,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效率较高,进而使得盖板结构的生产效率较高。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的盖板结构10包括盖板主体100、绝缘板体200及极柱组件;盖板主体100形成有过孔;绝缘板体200与盖板主体100连接,绝缘板体200形成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过孔连通;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固定体内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安装腔与过孔连通,极柱依次穿设于连接孔、过孔及安装腔,极柱的一端与绝缘板体200抵接,极柱的另一端与固定体螺纹连接,固定体与盖板主体10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螺纹与内螺纹螺纹连接,以使极柱与固定体螺纹连接。盖板主体100位于绝缘板体200的上方,即盖板主体100连接于绝缘板体200的顶面。固定体与盖板主体100抵接,以使固定体与极柱之间螺纹拧紧。
上述的盖板结构10,由于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使得盖板结构10中的极柱组件的组成部分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的电极的组成部分的数量来说较少,即盖板结构10的组成部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的组成部分来说数量较少,从而使得盖板结构10在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步骤较少,同时,极柱依次穿设于连接孔、过孔及安装腔,极柱的一端与绝缘板体200抵接,极柱的另一端与固定体螺纹连接,固定体与盖板主体100抵接,使得工作人员通过螺纹连接将极柱组件固定于盖板主体100,即极柱组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连接于盖板主体100,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极铆钉通过铆接的连接方式与基板连接的问题,螺纹连接相对于铆接来说,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10进行组装时的工作难度较小,从而使得盖板结构10的组装工艺的繁琐程度较低,即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10进行组装时的组装工艺较简单,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盖板结构10的组装,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10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效率较高,进而使得盖板结构10的生产效率较高。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极柱的横截面呈T型。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极柱组件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正极柱组件300和负极柱组件400,过孔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过孔110和第二过孔120,连接孔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孔210和第二连接孔220,两个过孔及两个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过孔110与第二过孔120间隔设置,第一连接孔210与第一过孔110连通,第二连接孔220与第二过孔120连通,正极柱组件300包括正极柱310及正极固定体320,正极柱310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图未示),正极固定体320内形成有第一安装腔321,第一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图未示),第一安装腔321与第一过孔110连通,正极柱310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10、第一过孔110及第一安装腔321,正极柱310的一端与绝缘板体200抵接,正极柱310的另一端与正极固定体320螺纹连接,正极固定体320与盖板主体100抵接;负极柱组件400包括负极柱410及负极固定体420,负极柱410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图未示),负极固定体420内形成有第二安装腔421,第二安装腔421的内周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图未示),第二安装腔421与第二过孔120连通,负极柱410依次穿设于第二连接孔220、第二过孔120及第二安装腔421,负极柱410的一端与绝缘板体200抵接,负极柱410的另一端与负极固定体420螺纹连接,负极固定体420与盖板主体100抵接。
如图3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结构1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500,第一密封圈500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10及第一过孔110,第一密封圈500分别与绝缘板体200及盖板主体100连接,第一密封圈500形成有第一套接孔510,正极柱310穿设于第一套接孔510并与第一密封圈500连接,使得正极柱310分别与绝缘板体200及盖板主体100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正极柱310与绝缘板体200之间的密封性较好,也使得正极柱310与盖板主体100之间的密封性较好,以使电解液较难沿着第一连接孔210及第一过孔110流出至外界,进而使得方形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较好。
如图3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结构1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600,第二密封圈600依次穿设于第二连接孔220及第二过孔120,第二密封圈600分别与绝缘板体200及盖板主体100连接,第二密封圈600形成有第二套接孔610,负极柱410穿设于第二套接孔610并与第二密封圈600连接,使得负极柱410分别与绝缘板体200及盖板主体100密封连接,从而使得负极柱410与绝缘板体200之间的密封性较好,也使得负极柱410与盖板主体100之间的密封性较好,以使电解液较难沿着第二连接孔220及第二过孔120流出至外界,进而使得方形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较好。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结构10还包括正极绝缘部700,正极绝缘部700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容纳槽710及第一安装孔720,正极固定体320位于第一容纳槽710内并与正极绝缘部700抵接,第一安装孔720分别与第一安装腔321及第一套接孔510连通,正极绝缘部700背离正极固定体320的一侧与盖板主体100抵接,正极柱31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720并与正极绝缘部700连接,使得在正极绝缘部700、第一密封圈500及绝缘板体200的共同作用下将正极柱310与盖板主体100分隔绝缘开来,从而防止方形电池短路,进而使得方形电池的使用稳定性较好。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结构10还包括负极绝缘部800,负极绝缘部800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容纳槽810及第二安装孔820,负极固定体420位于第二容纳槽810内并与负极绝缘部800抵接,第二安装孔820分别与第二安装腔421及第二套接孔610连通,负极绝缘部800背离负极固定体420的一侧与盖板主体100抵接,负极柱410穿设于第二安装孔820并与负极绝缘部800连接,使得在负极绝缘部800、第二密封圈600及绝缘板体200的共同作用下将负极柱410与盖板主体100分隔绝缘开来,从而防止方形电池短路,进而使得方形电池的使用稳定性较好。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结构10还包括密封部900,盖板主体100还形成有注液孔140,绝缘板体200还形成有避位孔230,注液孔140与避位孔230连通,密封部900依次穿设于注液孔140及避位孔230,密封部900与盖板主体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900为密封钉结构,密封部900与盖板主体100连接,使得密封部900与盖板主体100之间的密封性较好,防止电解液沿着避位孔230及注液孔140流出至外界,从而使得方形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部900与盖板主体100焊接,使得密封部900与盖板主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从而使得密封部900与盖板主体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好。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主体100设置有防爆部130。在本实施例中,防爆部130为片状结构,在方形电池因特殊情况出现安全问题时,方形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方形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方形电池的内部气体能够迅速冲破防爆部130,方形电池能迅速将内部气体排出至外界,避免了方形电池因内部气体积聚形成高压而产生失控,保证了方形电池的使用安全,使得方形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方形电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盖板结构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使得盖板结构10中的极柱组件的组成部分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的电极的组成部分的数量来说较少,即盖板结构10的组成部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结构的组成部分来说数量较少,从而使得盖板结构10在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步骤较少,同时,极柱依次穿设于连接孔、过孔及安装腔,极柱的一端与绝缘板体200抵接,极柱的另一端与固定体螺纹连接,固定体与盖板主体100抵接,使得工作人员通过螺纹连接将极柱组件固定于盖板主体100,即极柱组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连接于盖板主体100,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极铆钉通过铆接的连接方式与基板连接的问题,螺纹连接相对于铆接来说,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10进行组装时的工作难度较小,从而使得盖板结构10的组装工艺的繁琐程度较低,即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10进行组装时的组装工艺较简单,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盖板结构10的组装,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盖板结构10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效率较高,进而使得盖板结构10的生产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主体,形成有过孔;
绝缘板体,与所述盖板主体连接,所述绝缘板体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过孔连通;以及
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及固定体,所述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过孔连通,所述极柱依次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过孔及所述安装腔,所述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板体抵接,所述极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体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的横截面呈T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正极柱组件和负极柱组件,所述过孔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连接孔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两个所述过孔及两个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正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及正极固定体,所述正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正极固定体内形成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所述正极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过孔及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正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板体抵接,所述正极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固定体螺纹连接,所述正极固定体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所述负极柱组件包括负极柱及负极固定体,所述负极柱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负极固定体内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周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负极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过孔及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负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板体抵接,所述负极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固定体螺纹连接,所述负极固定体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绝缘板体及所述盖板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形成有第一套接孔,所述正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套接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绝缘板体及所述盖板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形成有第二套接孔,所述负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套接孔并与所述第二密封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正极绝缘部,所述正极绝缘部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及第一安装孔,所述正极固定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与所述正极绝缘部抵接,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及所述第一套接孔连通,所述正极绝缘部背离所述正极固定体的一侧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所述正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正极绝缘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负极绝缘部,所述负极绝缘部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容纳槽及第二安装孔,所述负极固定体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负极绝缘部抵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及所述第二套接孔连通,所述负极绝缘部背离所述负极固定体的一侧与所述盖板主体抵接,所述负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负极绝缘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结构还包括密封部,所述盖板主体还形成有注液孔,所述绝缘板体还形成有避位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避位孔连通,所述密封部依次穿设于所述注液孔及所述避位孔,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盖板主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盖板主体焊接;及/或,
所述盖板主体设置有防爆部。
10.一种方形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结构。
CN202321767033.XU 2023-07-06 2023-07-06 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Active CN22029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67033.XU CN220291032U (zh) 2023-07-06 2023-07-06 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67033.XU CN220291032U (zh) 2023-07-06 2023-07-06 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032U true CN220291032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67033.XU Active CN220291032U (zh) 2023-07-06 2023-07-06 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1686B1 (en)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CN21145573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及锂离子电池
CN116435721B (zh) 极柱组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80065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291032U (zh) 盖板结构及方形电池
CN116365127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CN21098476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汽车
CN209312910U (zh) 高容量锌锰电池
US3488227A (en) Hermetic seal closure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CN206282895U (zh) 一种高温储能电池及其密封结构
CN219917350U (zh) 顶盖结构及方形二次电池
CN219979678U (zh) 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21102245U (zh) 用于圆柱电池的双极柱盖板结构及圆柱形二次电池
CN115498332B (zh) 盖板总成及储能装置
CN218385455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9959212U (zh) 一种便于密封装配的锂电池顶盖组件
CN221102226U (zh) 壳体组件及圆柱电池
CN214589037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20106690U (zh) 盖板组件及方形二次电池
CN220604810U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10984848U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汽车
CN211700344U (zh) 一种带有参比极柱结构的锂电池盖板
CN218513651U (zh) 一种电池内螺纹端子
CN218997026U (zh) 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电池
CN217589167U (zh) 顶盖组件及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