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1077U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1077U
CN220281077U CN202321500775.6U CN202321500775U CN220281077U CN 220281077 U CN220281077 U CN 220281077U CN 202321500775 U CN202321500775 U CN 202321500775U CN 220281077 U CN220281077 U CN 220281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water
thermal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cooled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07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汉
宋大力
赵金成
丁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07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1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1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1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其中,在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水路循环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电池包、水冷冷凝器、第一节流控制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所述水路循环系统包括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本申请将电池包和蒸发器设置在同一回路中,使得电池包能够吸收制冷剂的热量以对电池进行加热,然后水冷冷凝器通过水路循环将热量散出去,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同时蒸发器利用降温后的制冷剂对乘员舱进行制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进行电池加热时,无法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或者除湿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汽车来说,汽车的热管理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其不仅影响着整车的性能,同时影响用户体验。
车辆的热管理需要根据车辆指标或者用户需求实现不同功能,例如用户需要制冷或者除湿时,给乘员舱制冷或者除湿;在电池温度较低时,需要给电池加热等。而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进行电池加热时,无法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或者除湿,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进行电池加热时,无法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或者除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水路循环系统;
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电池包、水冷冷凝器、第一节流控制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
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电池包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电动压缩机依次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水路循环系统包括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
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所述电子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入口相连。
可选的,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冷却液储液罐、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所述冷却液储液罐串联于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水冷冷凝器之间;
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电池包之间;
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相连接。
可选的,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二节流控制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阀串联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靠近于所述电池包的一侧;
所述第四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之间,所述第四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口相连;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阀之间;
所述第五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可选的,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室内冷凝器、第六控制阀、第三节流控制阀;
所述室内冷凝器连接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三节流控制阀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六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之间,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可选的,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电机回路、第七控制阀和第八控制阀;
所述电机回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并联;
所述第七控制阀的输入口与电子水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七控制阀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电机回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输出口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八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回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八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冷却液储液罐之间。
可选的,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九控制阀;
所述第九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回路和所述第八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九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第七控制阀之间。
可选的,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机回路包括充电机、直流转换器、电机控制器;
所述充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相连,所述充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直流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控制阀的一端相连。
可选的,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回路、所述低温散热器、所述电池包、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室内冷凝器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可选的,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储液罐处。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中公开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空调循环系统和水路循环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电池包、水冷冷凝器、第一节流控制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电池包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电动压缩机依次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水路循环系统包括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所述电子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入口相连。由此可知,本申请将电池包和蒸发器设置在同一回路中,使得电池包能够吸收制冷剂的热量以对电池进行加热,然后水冷冷凝器通过水路循环将热量散出去,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同时蒸发器利用降温后的制冷剂对乘员舱进行制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进行电池加热时,无法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或者除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并且,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由背景技术可知,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进行电池加热时,无法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或者除湿,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进行电池加热时,无法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或者除湿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水路循环系统;
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电池包、水冷冷凝器、第一节流控制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
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电池包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电动压缩机依次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水路循环系统包括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
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所述电子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入口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动压缩机用于提供制冷剂;所述电池包用于调节电池温度;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所述蒸发器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蒸发;所述水冷冷凝器用于所述空调循环系统与所述水路循环系统之间的热量交换;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所述电子水泵、所述低温散热器用于与空调循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现电池加热+乘员舱制冷或除湿时,通过高温高压制冷剂直接通过电池对电池进行加热,通过蒸发器对制冷剂进行蒸发,实现乘员舱制冷。其中,电动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向电池包,电池包直接换热,将热量传递给电池,制冷剂温度降低,其中,电池包可以是包裹电池的电池冷板或者包裹电池的管道,用于给电池加热或者制冷。然后制冷剂流向水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通过水路循环至低温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外界,制冷剂温度降低。其中,所述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水冷冷凝器。然后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控制阀流向蒸发器,第一节流控制阀将制冷剂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发器通过对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进行蒸发吸热,降低温度,空气侧的风经过低温的蒸发器就会生成冷风,从而吹向乘员舱进行制冷。然后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向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是整个系统存液的地方,实现气液分离,保证气分出口一直为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最后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流向电动压缩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水路循环系统;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电池包、水冷冷凝器、第一节流控制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电池包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电动压缩机依次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水路循环系统包括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所述电子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入口相连。由此可知,本申请将电池包和蒸发器设置在同一回路中,使得电池包能够吸收制冷剂的热量以对电池进行加热,然后水冷冷凝器通过水路循环将热量散出去,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同时蒸发器利用降温后的制冷剂对乘员舱进行制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进行电池加热时,无法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或者除湿的问题。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却液储液罐、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所述冷却液储液罐串联于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水冷冷凝器之间;
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电池包之间;
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液储液罐用于与空调循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在需要进行单乘员舱制冷时,断开第二控制阀,闭合第一控制阀,通过水冷冷凝器进行冷凝散热,使用蒸发器对乘员舱进行降温。其中,电动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经第一控制阀,流向水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对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冷凝,将制冷剂状态冷凝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热量通过水路循环至低温散热器散到空气中。其中,所述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冷却液储液罐→水冷冷凝器。接着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向第一节流控制阀,通过第一节流控制阀将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并流向蒸发器。蒸发器通过对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进行蒸发吸热,降低温度,空气侧的风经过低温的蒸发器就会生成冷风,从而吹向乘员舱进行制冷。然后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向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最后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流向电动压缩机。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二节流控制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阀串联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靠近于所述电池包的一侧;
所述第四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之间,所述第四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口相连;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阀之间;
所述第五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进行单电池制冷时,制冷剂流向如图3a所示,使用制冷剂直接对电池进行冷却,通过水冷冷凝器进行冷凝散热,此时,第一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二节流控制阀均开启、其余控制阀全部关闭。其中,电动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控制阀流向水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对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冷凝,将制冷剂状态冷凝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热量通过水路循环至低温散热器散到空气中。其中,所述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冷却液储液罐→水冷冷凝器。然后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四控制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节流控制阀流向电池包,其中,第三节流控制阀将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制冷剂在电池包中蒸发吸热,将电池热量带走,达到电池制冷的目的。最后由于第二单向阀的作用,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经过第五控制阀不会流向蒸发器,而是流到气液分离器中,实现气液分离,最后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流向电动压缩机。
还需要说的是,在需要进行乘员舱制冷+电池制冷时,制冷剂流向如图3b所示,通过水冷冷凝器进行冷凝散热,使用蒸发器对乘员舱进行降温,同时使用制冷剂直接对电池进行冷却,此时,第一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一节流控制阀、第二节流控制阀均开启,其余控制阀全部关闭。其中,电动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一控制阀流向水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将制冷剂状态冷凝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热量通过冷却液循环至低温散热器散到空气中。其中,所述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冷却液储液罐→水冷冷凝器。然后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分别通过第一节流控制阀流向蒸发器以及通过第四控制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节流控制阀流向电池包。蒸发器中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向气液分离器,电池包中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经过第五控制阀流到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最后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流向电动压缩机。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如图4所示,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室内冷凝器、第六控制阀、第三节流控制阀;
所述室内冷凝器连接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三节流控制阀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六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之间,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进行空气源热泵加热乘员舱时,制冷剂流向如图4a所示,通过水路循环系统中的低温散热器吸收低温下的热量,通过水冷冷凝器换热至空调循环系统中,此时,第一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三节流控制阀均开启,其余控制阀全部关闭。其中,电动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向室内冷凝器,室内冷凝器对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风进行冷凝,加热后的风直接吹入乘员舱。接着制冷剂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三节流控制阀,流向水冷冷凝器,其中第三节流控制阀对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水冷冷凝器此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通过水路循环采集热量,并将该热量输送到空调循环系统中,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其中,所述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冷却液储液罐→水冷冷凝器。然后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经过第六控制阀流到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最后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流向电动压缩机。
还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进行空气源热泵加热电池时,制冷剂流向如图4b所示,通过水路循环系统中的低温散热器吸收低温下的热量,通过水冷冷凝器换热至空调循环系统中,此时,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二节流控制阀、第三节流控制阀均开启、其余控制阀全部关闭。其中,电动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向室内冷凝器,此时室内冷凝器未发生作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再经过第二控制阀流向电池包,电池包直接换热,将热量传递给电池,制冷剂被冷却成高压中温的液体制冷剂。然后高压中温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控制阀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接着制冷剂通过第三控制阀和第三节流控制阀流向水冷冷凝器,其中,第三节流控制阀处于全开状态。水冷冷凝器此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通过水路循环采集热量,并将该热量输送到空调循环系统中,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其中,所述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冷却液储液罐→水冷冷凝器。然后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经过第六控制阀流到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最后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流向电动压缩机。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电机回路、第七控制阀和第八控制阀;
所述电机回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并联;
所述第七控制阀的输入口与电子水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七控制阀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电机回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输出口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八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回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八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控制阀和所述冷却液储液罐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水路循环系统还可以包括电机回路,制冷剂流向如图5a所示,电机回路与低温散热器并联,在需要进行电机余热加热乘员舱时,通过水冷冷凝器蒸发吸收电机回路热量,换热至空调循环系统中,此时,第一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三节流控制阀均开启、第七控制阀的的第一输出口流通,第二输出口不流通、其余控制阀全部关闭。其中,电动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向室内冷凝器,室内冷凝器对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风进行冷凝,加热后的风直接吹入乘员舱。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三节流控制阀流向水冷冷凝器,其中第三节流控制阀将制冷剂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水冷冷凝器此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通过水路循环中的电机回路采集热量,并将该热量输送到空调循环系统中,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其中,所述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电机回路→冷却液储液罐→水冷冷凝器。然后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经过第六控制阀流到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最后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流向电动压缩机。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进行电机余热加热电池时,制冷剂流向如图5b所示,通过水冷冷凝器蒸发吸收电机回路热量,换热至空调循环系统中,此时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二节流控制阀、第三节流控制阀均开启、第七控制阀的的第一输出口流通,第二输出口不流通、其余控制阀全部关闭。其中,电动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向室内冷凝器,此时室内冷凝器未发生作用,制冷剂再经过第二控制阀流向电池包,电池包直接换热,将热量传递给电池,制冷剂被冷却成高压中温的液体制冷剂。然后高压中温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控制阀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接着制冷剂通过第三控制阀和第三节流控制阀流向水冷冷凝器,其中,第三节流控制阀处于全开状态。水冷冷凝器此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通过水路循环中的电机回路采集热量,并将该热量输送到空调循环系统中,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其中,所述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电机回路→冷却液储液罐→水冷冷凝器。然后蒸发不充分的制冷剂经过第六控制阀流到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最后有一定干度的饱和制冷剂流向电动压缩机。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如图6所示,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九控制阀;
所述第九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回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单乘员舱制冷、电池制冷或者乘员舱制冷+电池制冷等场景下,如果水冷冷凝器和电机回路同时需要散热时,此时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九控制阀、第一节流控制阀、第二节流控制阀、第三节流控制阀均开启,第七控制阀的的第一输出口流通,第二输出口不流通、其余控制阀全部关闭。水冷冷凝器和电机回路的热量通过水路循环至低温散热器散到空气中,实现水冷冷凝器和电机回路同时散热的目的。其中,水路循环依次包括: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电机回路→低温散热器→冷却液储液罐→水冷冷凝器;制冷剂流向可参见上述的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在赘述。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机回路包括充电机、直流转换器、电机控制器;
所述充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相连,所述充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的一端;
所述直流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控制阀的一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机用于给车辆动力电池充电,该充电机可以是车载三合一(OBC+DCDC+PDU)充电机;直流转换器用于进行高低压直流间的转换;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回路、所述低温散热器、所述电池包、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室内冷凝器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机回路、所述低温散热器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这些部件处的冷却液温度;所述电池包、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室内冷凝器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这些部件处的制冷剂温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储液罐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储液罐处,用于监测冷却液的水位,以及时发现是否缺少冷却液。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均为截止阀;所述第七控制阀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调节流量、开、关功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为电子膨胀阀。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阀和所述第三节流控制阀均为大口径电子膨胀阀。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水路循环系统;
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电池包、水冷冷凝器、第一节流控制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
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电池包的一端相连,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电动压缩机依次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水路循环系统包括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
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所述电子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冷却液储液罐、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所述冷却液储液罐串联于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水冷冷凝器之间;
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电池包之间;
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二节流控制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阀串联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靠近于所述电池包的一侧;
所述第四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之间,所述第四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口相连;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节流控制阀之间;
所述第五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室内冷凝器、第六控制阀、第三节流控制阀;
所述室内冷凝器连接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三节流控制阀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六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控制阀之间,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电机回路、第七控制阀和第八控制阀;
所述电机回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并联;
所述第七控制阀的输入口与电子水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七控制阀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电机回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输出口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八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回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八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冷却液储液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九控制阀;
所述第九控制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回路和所述第八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九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第七控制阀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回路包括充电机、直流转换器、电机控制器;
所述充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相连,所述充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直流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控制阀的一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回路、所述低温散热器、所述电池包、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室内冷凝器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循环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储液罐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CN202321500775.6U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20281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0775.6U CN220281077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0775.6U CN220281077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1077U true CN220281077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0775.6U Active CN220281077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1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4692B2 (en) Multiple circuit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US11318816B2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JP7271395B2 (ja) 車両用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KR101846915B1 (ko)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KR101846923B1 (ko)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US11186137B2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JP5949522B2 (ja) 温調装置
KR101448790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EP3772424B1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KR20190016709A (ko)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KR20210104354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20120108078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1654744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KR20130026872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20040792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210821724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新能源汽车
KR20220040791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4074517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JP2014037179A (ja) 電動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CN114734778A (zh) 一种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15675013A (zh) 新能源电动汽车多工况整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KR20220040794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WO2019029218A1 (zh) 汽车空调系统
CN113561731B (zh) 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和电动车
CN113993731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热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