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6217U - 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6217U
CN220276217U CN202321935844.6U CN202321935844U CN220276217U CN 220276217 U CN220276217 U CN 220276217U CN 202321935844 U CN202321935844 U CN 202321935844U CN 220276217 U CN220276217 U CN 220276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tongue
main body
contact area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58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蕾
郑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19358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6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6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6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包括:主体部,其被使用者保持在口腔处;训练组件,其为使用者的舌肌提供运动阻力;训练组件配置在主体部内,主体部靠近口腔的近端处至少延伸出训练组件的训练球,其中,训练球的部分表面设置有触点区域,训练球以仅能够从触点区域推动的方式连接在主体部的远端,其中,训练球通过单向摆杆连接至主体部的远端内表面。本申请的训练装置不仅能够通过弹簧件向训练球施加阻力,以使得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使用者的舌头通过推动训练球获得舌肌力量的训练,并且使用者能够根据训练球是否被推动来判断接触面是触点区域还是非触点区域,从而对比触点区域与非触点区域的触感,进而不断加强触觉感受,以实现触觉训练。

Description

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脑中风、面瘫或由神经源性病变和肌源性病变的其他类疾病通常会伴有舌肌无力、舌肌萎缩、舌肌触觉丧失等症状,有此症状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困难等临床表现,十分影响患者交流与进食,严重情况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发生窒息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此外,在舌头的肌肉力量通过药物治疗、辅助训练等方式逐步恢复的过程中,舌头的触觉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逐步、缓慢的恢复,在该过程中舌头的功能仍会受到一定影响。
例如,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17015230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具有舌肌训练球的早期矫治器,包括牙套,所述牙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牙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设置有球形训练器,所述球形训练器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与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牙套的底部固定舌套。
再例如,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17854360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舌肌康复训练仪,包括:手持部、舌肌训练部,所述手持部设有泄压止回孔,所述舌肌训练部设有吸舌拉力杯、弹力半球,所述吸舌拉力杯的底部与所述泄压止回孔贯通连接,所述手持部包括底端、开口端,所述手持部为开口端外侧凹设有环形定位卡槽的椭圆形壳体结构,所述泄压止回孔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手持部的开口端套设有胶套。
上述现有技术均能够对舌头的运动进行训练,从而达到训练舌肌力量的效果,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甚至大部分现有技术都没有针对舌肌触感敏感性进行训练的技术方案,人体通过舌肌触觉能够感受食物的质地,以及食物在口腔中的大致位置,若舌肌的触觉衰弱、退化,则对于食物的相关感受也将衰弱、退化,从而可能导致食欲不振的情况,更严重地,由于舌肌触觉衰弱、退化,舌头对于食物在口腔中的位置感知模糊,从而造成无法准确把握吞咽动作的进行,导致食物进入咽喉部位时会厌无法封闭气管,进而导致食物误入气管中,引起咳嗽,严重的情况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等。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对舌肌触感敏感性进行训练的装置或设备。
此外,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员对本领域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之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包括:主体部,其被使用者保持在口腔处;训练组件,其为使用者的舌肌提供运动阻力;训练组件配置在主体部内,主体部靠近口腔的近端处至少延伸出训练组件的训练球。训练球的部分表面设置有触点区域,训练球以仅能够从触点区域推动的方式连接在主体部的远端,其中,训练球通过单向摆杆连接至主体部的远端内表面。近端/远端:使用者将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主体部置于口腔中,其一端位于口腔内部,另一端位于口腔外部,位于口腔内部的端部称为近端,位于口腔外部的端部称为远端;近端层/远端层:在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主体部内设置有一沿主体部壳体的内周壁分布的环形的限位突沿,从限位突沿至近端的区域称为近端层,从限位突沿至远端的区域称为远端层。
在目前的现有的舌肌训练器械中,鲜有能够针对舌头的触觉敏感性进行训练的装置,若舌肌的触觉衰弱、退化,则对于食物的相关感受也将衰弱、退化,从而可能导致食欲不振的情况。更严重地,由于舌肌触觉衰弱、退化,舌头对于食物在口腔中的位置感知模糊,从而造成无法准确把握吞咽动作的进行,导致食物进入咽喉部位时会厌无法封闭气管,进而导致食物误入气管中,引起咳嗽,严重的情况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等。因此,在舌头的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舌肌的力量进行训练,也需要针对舌肌的触觉敏感性进行训练。而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即能够达到训练舌肌力量的同时训练舌肌触觉敏感性的效果,具体在于,舌头通过推动具有一定运动阻力的训练球进行一定角度的偏转的方式不断训练舌肌的力量。特别地,与现有技术的训练用的球的区别在于,本申请的训练球至少部分表面上设置有触点区域,当触觉正常的舌头接触到该训练球的触点区域和非触点区域时,能够明显感觉到触点区域和非触点区域的触感差别。基于该设置,本申请的训练球仅能够在舌头从该触点区域推动训练球时被推动,由此,触觉受损或者触觉敏感程度低的患者的舌头能够通过是否能够推动训练球的结果判断当前舌头与训练球的接触面是触点区域还是非触点区域,从而对比舌头与触点区域与非触点区域之间不同的触觉感受,从而训练舌头触觉敏感性。
优选地,单向摆杆包括支撑杆和若干斜撑杆。若干斜撑杆按照预设角度连接在支撑杆上。单向摆杆即是在口腔中仅能够沿大致分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中的其中某一个方向偏转的杆体结构,其主要用于连接支撑训练球,支撑杆作为主杆,斜撑杆作为限制角度的支杆。在斜撑杆按照一定角度和规律进行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单向摆杆仅能够朝一个方向倾斜,搭配训练球上的触点区域以实现触觉敏感性训练的效果。
优选地,单向摆杆在设置有斜撑杆的方向上的摆动受到限制,斜撑杆在单向摆杆向其布设方向倾斜时能够以抵靠在主体部内的限位突沿处的方式限制单向摆杆的运动。斜撑杆的设置用于限制单向摆杆能够倾斜的具体方向。假设在单向摆杆的支撑杆的某个方向上设置有一斜撑杆,当支撑杆向该方向发生倾斜时,斜撑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会抵靠在主体部内的限位突沿上,从而限制支撑杆倾斜,进而配合单向摆杆上的训练球对舌头进行训练。
优选地,支撑杆的近端连接训练球,支撑杆的远端连接使得支撑杆恢复初始状态的弹簧件。弹簧件与支撑杆沿同一直线进行布置,弹簧件在舌头推动训练球的过程中既能够使得支撑杆和训练球被舌头推动,也能够向舌头施加一定的阻力,从而达到训练舌头力量的效果,并且在舌头脱离训练球停止施加推力时,弹簧件能够使得支撑杆和训练球回到初始位置,便于进行后续的不同方向的推动训练。
优选地,弹簧件沿支撑杆的延伸方向设置,弹簧件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连接座,连接座嵌入在安装座上。连接座和安装座活动连接。在该方案中,连接座是与安装座通过例如滚珠换轮的方式进行活动连接的,即,训练球、支撑杆、斜撑杆、弹簧件以及连接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安装座进行旋转,从而在舌头不断推动训练球的过程中,整个单向摆杆以及训练球能够围绕安装座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从而舌头能够从各个方向接触训练的触点区域,进一步锻炼舌头的触觉敏感性。
优选地,安装座设置在主体部的壳体内的远端,并且安装座贴合于壳体的远端处的内表面。安装座与主体部的壳体是固定连接的,并且位于壳体的远端,通过设置在远端的安装座能够使得上述的训练球和单向摆杆能够围绕安装座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并且,安装座为弹簧件连接的连接座提供了支撑作用,避免在单向摆杆倾斜的过程中由于弹簧件弯曲产生的反作用力导致连接座移位,进而有效保证了训练顺利进行。
优选地,壳体内部至少包括近端层和远端层,近端层和远端层以限位突沿进行分割。在使用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时,将壳体的近端层置于口腔中,远端层置于口腔外,从而便于掌握训练球位于口腔中时的大概位置,避免训练球过于深入口腔中,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优选地,支撑杆至少从远端层延伸出近端层,斜撑杆位于近端层内,斜撑杆的靠近限位突沿的端部在初始状态下与限位突沿之间存在间隙。支撑杆延伸出近端层的端部用于连接训练球,斜撑杆设置在近端层内部,并且在近端层远离限位突沿的端面处设置有壳层,从而避免舌头在运动过程中被斜撑杆刮蹭,保证舌头在训练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优选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主体部连接于使用者口腔处的固定带,固定带位于壳体其中一个径向的两端。具体而言,固定带在壳体的某个直径方向上的两端,其位于近端层与远端层的分界处,从而在使用者将近端层置于口腔中时,能够通过固定带以围绕使用者面部以及脑后部的方式将整个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固定,防止主体部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大范围位移。
优选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使用者牙齿咬合的咬合区,咬合区至少与固定带处在壳体的不同径向的两端。作为优选,两侧的咬合区的连线与壳体上的两侧的固定带上的连线垂于近似垂直的方位,从而在主体部位于口腔中时,使用者的上下牙齿分别咬合在上下两侧的咬合区上,首先能够避免使用者需要特意保持口腔张开的状态,减轻患者的额外体力消耗。其次,能够避免不自觉的闭合上下牙齿从而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咬到舌头的情况发生,减少二次伤害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康复训练的效率。
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训练球首先能够在舌头的推动下沿某个方向运动,但是该运动受到支撑杆连接的弹簧件施加的阻力限制,从而在使用者的舌头反复推动训练球运动的过程中锻炼使用者的舌肌力量,使得舌肌萎缩、舌肌无力的使用者利用本申请的训练装置逐步恢复舌肌的力量。
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训练球的部分表面上设置有与其他表面不同的触点区域,舌头在触碰到该触点区域时,大脑能够感受到与非触点区域的区别,但对于触感较弱的使用者而言,其无法准确判断触点区域和非触点区域。而本申请的训练球仅在舌头从该触点区域推动时才能够进行运动,因此在使用者舌头无法推动训练球时,其能够知晓该区域为非触点区域,并记住非触点区域的触觉感受。当使用者舌头能够推动训练球时,其能够知晓该区域为触点区域,并记住触点区域的触觉感受,并且通过不断地推动触点区域和非触点区域加强触点区域和非触点区域的不同触觉感受,以逐步恢复、锻炼、强化舌头的触觉。
本申请的训练球在舌头不断推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旋转,由于训练球和单向摆杆是固定连接的,而单向摆杆的另一端的连接座是与安装座活动连接的。在不断推动训练球时,整个训练球和单向摆杆均会进行转动,从而其触点区域所在的方向不断改变,其能够被推动的方向也不断改变。在反复锻炼不同方向的舌肌力量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舌头需要不断寻找触点区域才能够推动训练球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舌头对于触点区域的触点敏感性,提升锻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内部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壳体底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主体部;200:训练组件;110:壳体;120:咬合区;130:固定带;210:训练球;220:单向摆杆;111:限位突沿;211:触点区域;221:支撑杆;222:斜撑杆;223:安装座;224:连接座;225:弹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对以下自定义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近端/远端:使用者将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主体部100置于口腔中,其一端位于口腔内部,另一端位于口腔外部,位于口腔内部的端部称为近端,位于口腔外部的端部称为远端;
近端层/远端层:在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主体部100内设置有一沿主体部100壳体110的内周壁分布的环形的限位突沿111,从限位突沿111至近端的区域称为近端层,从限位突沿111至远端的区域称为远端层。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该训练装置包括:主体部100,其被使用者保持在口腔处;训练组件200,其为使用者的舌肌提供运动阻力。训练组件200配置在主体部100内,主体部100靠近口腔的近端处至少延伸出训练组件200的训练球210。训练球210的部分表面设置有触点区域211,训练球210以仅能够从触点区域211推动的方式连接在主体部100的远端,训练球210通过单向摆杆220连接至主体部100的远端内表面。
在目前的现有的舌肌训练器械中,鲜有能够针对舌头的触觉敏感性进行训练的装置,若舌肌的触觉衰弱、退化,则对于食物的相关感受也将衰弱、退化,从而可能导致食欲不振的情况。更严重地,由于舌肌触觉衰弱、退化,舌头对于食物在口腔中的位置感知模糊,从而造成无法准确把握吞咽动作的进行,导致食物进入咽喉部位时会厌无法封闭气管,进而导致食物误入气管中,引起咳嗽,严重的情况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等。因此,在舌头的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舌肌的力量进行训练,也需要针对舌肌的触觉敏感性进行训练。而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即能够达到训练舌肌力量的同时训练舌肌触觉敏感性的效果,具体在于,舌头通过推动具有一定运动阻力的训练球210进行一定角度的偏转的方式不断训练舌肌的力量。特别地,与现有技术的训练用的球的区别在于,本申请的训练球210至少部分表面上设置有触点区域211。当触觉正常的舌头接触到该训练球210的触点区域211和非触点区域211时,能够明显感觉到触点区域211和非触点区域的触感差别。基于该设置,本申请的训练球210仅能够在舌头从该触点区域211推动训练球210时被推动。由此,触觉受损或者触觉敏感程度低的患者的舌头能够通过是否能够推动训练球210的结果判断当前舌头与训练球210的接触面是触点区域211还是非触点区域,从而对比舌头与触点区域211与非触点区域之间不同的触觉感受,从而训练舌头触觉敏感性。
首先,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训练球210能够在舌头的推动下沿某个方向运动,但是该运动受到支撑杆221连接的弹簧件225施加的阻力限制,从而在使用者的舌头反复推动训练球210运动的过程中锻炼使用者的舌肌力量,使得舌肌萎缩、舌肌无力的使用者利用本申请的训练装置逐步恢复舌肌的力量。
此外,本申请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训练球210的部分表面上设置有与其他表面不同的触点区域211,舌头在触碰到该触点区域211时,大脑能够感受到与非触点区域的区别,但对于触感较弱的使用者而言,其无法准确判断触点区域211和非触点区域,而本申请的训练球210仅在舌头从该触点区域211推动时才能够进行运动,因此在使用者舌头无法推动训练球210时,其能够知晓该区域为非触点区域,并记住非触点区域的触觉感受,当使用者舌头能够推动训练球210时,其能够知晓该区域为触点区域211,并记住触点区域211的触觉感受,并且通过不断地推动触点区域211和非触点区域加强触点区域211和非触点区域的不同触觉感受,以逐步恢复、锻炼、强化舌头的触觉。
优选地,根据图2示出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的内部简化结构示意图,主体部100至少具有一个类圆柱形的壳体110,壳体110内部至少包括近端层和远端层,近端层和远端层以限位突沿111进行分割。
优选地,单向摆杆220至少包括支撑杆221和若干斜撑杆222,支撑杆221至少从远端层延伸出近端层,斜撑杆222位于近端层内,斜撑杆222的靠近限位突沿111的端部在初始状态下与限位突沿111之间存在间隙。支撑杆221延伸出近端层的端部用于连接训练球210,斜撑杆222设置在近端层内部,并且在近端层远离限位突沿111的端面处设置有壳层,从而避免舌头在运动过程中被斜撑杆222刮蹭,保证舌头在训练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优选地,若干斜撑杆222按照预设角度连接在支撑杆221上,预设角度至少包括两种角度,其一是每个斜撑杆222与支撑杆221之间的倾斜角度,其二是每个斜撑杆222与斜撑杆222之间的间隔角度。倾斜角度主要由近端层的高度和径向宽度决定,具体地,倾斜角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设置为40-60度左右,实质上该角度只需保证斜撑杆222在支撑杆221倾斜时能够抵靠在限位突沿111上即可;间隔角度主要是指设置若干个斜撑杆222的间隔角度,斜撑杆222设置为三个,其中,每个斜撑杆222间隔角度为90度,换言之,其中某两个斜撑杆222处于同一条直线,另一个斜撑杆222所在直线与该直线垂直。额外地,斜撑杆222之间的间隔也可以是80-100度的范围之内的任意角度,但斜撑杆222之间的角度不宜过大或过小,间隔角度过大会导致三个斜撑杆222形成三脚架的形态,单向摆杆220完全无法进行倾斜、偏转运动,间隔角度过小会导致能够进行倾斜、偏转的方向过多,导致即使没有在触点区域211也能够推动训练球210进行运动,达不到通过运动状态判断舌头与训练球210的接触面是否为触点区域211的效果,从而导致无法对触点区域211和非触点区域211的触感进行对比,丧失触觉敏感性训练的作用。
优选地,单向摆杆220主要用于连接支撑训练球210,其中,支撑杆221作为主杆,斜撑杆222作为限制角度的支杆。
优选地,单向摆杆220在设置有斜撑杆222的方向的摆动受到限制,斜撑杆222在单向摆杆220向其布设方向倾斜时能够以抵靠在主体部100内的限位突沿111处的方式限制单向摆杆220的运动。
优选地,支撑杆221的近端连接训练球210,支撑杆221的远端连接使得支撑杆221恢复初始状态的弹簧件225。
优选地,弹簧件225与支撑杆221沿同一直线进行设置,弹簧件225在舌头推动训练球210的过程中既能够使得支撑杆221和训练球210被舌头推动,也能够向舌头施加一定的阻力。
优选地,在舌头脱离训练球210停止施加推力时,弹簧件225能够使得支撑杆221和训练球210回到初始位置,便于进行后续的不同方向的推动训练。
优选地,弹簧件225沿支撑杆221的延伸方向设置,弹簧件225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连接座224,连接座224嵌入在安装座223上,其中,连接座224和安装座223活动连接。
优选地,根据图3示出的壳体110底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连接座224是与安装座223通过例如滚珠换轮的方式进行活动连接的,即,训练球210、支撑杆221、斜撑杆222、弹簧件225以及连接座22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安装座223进行旋转。
优选地,训练球210、支撑杆221、斜撑杆222是一体、固定连接的,至少其不会出现相对运动,然后通过弹簧件225与连接座224连接,在该种方式下,支撑杆221通过弹簧件225能够在圆形的连接座224的中心轴线的竖向平面上偏转,但是当支撑杆221进行旋转时,通过弹簧件225的扭力,能够带动连接座224一同旋转,并由于连接座224和安装座223之间是活动连接的,例如以滚珠滑轮的形式,其中,连接座224作为滚珠滑轮的内轮,因此能够实现训练球210、单向摆杆220以及连接座224整体的旋转。
优选地,可以在连接座224和安装座223贴合的壳体110表面设置一个贯穿该表面的旋钮,该旋钮与连接座224固定连接,而不与安装座223连接,通过手动旋转旋钮,也能够实现训练球210、单向摆杆220以及连接座224整体的旋转。
优选地,安装座223设置在主体部100的壳体110内的远端,并且安装座223贴合于壳体110的远端处的内表面。
基于此,本申请的训练球210在舌头不断推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旋转,由于训练球210和单向摆杆220是固定连接的,而单向摆杆220的另一端的连接座224是与安装座223活动连接的,在训练球210不断推动下,整个训练球210和单向摆杆220均会进行转动,从而其触点区域211所在的方向不断改变,其能够被推动的方向也不断改变,在反复锻炼不同方向的舌肌力量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舌头需要不断寻找触点区域211才能够推动训练球210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舌头对于触点区域211的触点敏感性,提升锻炼效率。
优选地,壳体11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主体部100连接于使用者口腔处的固定带130,固定带130位于壳体110其中一个径向的两端。具体而言,固定带130在壳体110的某个直径方向上的两端,其位于近端层与远端层的分界处,从而在使用者将近端层置于口腔中时,能够通过固定带130以围绕使用者面部以及脑后部的方式将整个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固定,防止主体部100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大范围位移。
优选地,壳体110上还设置有用于使用者牙齿咬合的咬合区120,咬合区120至少与固定带130处在壳体110的不同径向的两端。作为优选,两侧的咬合区120的连线与壳体110上的两侧的固定带130上的连线处于近似垂直的方位,从而在主体部100位于口腔中时,使用者的上下牙齿分别咬合在上下两侧的咬合区120上,首先能够避免使用者需要特意保持口腔张开的状态,减轻患者的额外体力消耗,其次,能够避免不自觉的闭合上下牙齿从而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咬到舌头的情况发生,减少二次伤害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康复训练的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包括:
主体部(100),其被使用者保持在口腔处;
训练组件(200),其为使用者的舌肌提供运动阻力;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组件(200)配置在所述主体部(100)内,所述主体部(100)置于口腔中时其位于口腔内的端部处至少延伸出所述训练组件(200)的训练球(210),
其中,所述训练球(210)的部分表面设置有触点区域(211),所述训练球(210)以仅能够从所述触点区域(211)推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00)的远端,其中,所述训练球(210)通过单向摆杆(220)连接至所述主体部(100)的远端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摆杆(220)包括支撑杆(221)和若干斜撑杆(222),其中,若干所述斜撑杆(222)按照预设角度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摆杆(220)在设置有所述斜撑杆(222)的方向上的摆动受到限制,所述斜撑杆(222)在所述单向摆杆(220)向其布设方向倾斜时能够以抵靠在所述主体部(100)内的限位突沿(111)处的方式限制所述单向摆杆(220)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21)位于口腔内的端部连接所述训练球(210),所述支撑杆(221)位于口腔外的端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杆(221)恢复初始状态的弹簧件(2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件(225)沿所述支撑杆(221)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弹簧件(225)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连接座(224),所述连接座(224)嵌入在安装座(223)上,其中,所述连接座(224)和所述安装座(223)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23)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00)的壳体(110)内的远端,并且所述安装座(223)贴合于所述壳体(110)的远端处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内部至少包括近端层和远端层,所述近端层和所述远端层以所述限位突沿(111)进行分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21)至少从所述远端层延伸出所述近端层,所述斜撑杆(222)位于所述近端层内,所述斜撑杆(222)的靠近所述限位突沿(111)的端部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限位突沿(111)之间存在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主体部(100)连接于使用者口腔处的固定带(130),所述固定带(130)位于所述壳体(110)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舌肌触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上还设置有用于使用者牙齿咬合的咬合区(120),所述咬合区(120)至少与所述固定带(130)处在所述壳体(110)的不同径向的两端。
CN202321935844.6U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Active CN220276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5844.6U CN2202762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5844.6U CN2202762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6217U true CN220276217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0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5844.6U Active CN220276217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6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8145B2 (en) Oral-lever resistance exercise device
US5735772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roving oral motor function
US6524262B1 (en) Oral lip and chin muscle rehabilitating device
JP4979985B2 (ja) 嚥下障害リハビリ訓練器
KR101756043B1 (ko) 구강기능 트레이닝용 기구
WO2012090507A1 (ja) 口腔機能のトレーニング用器具
US6203471B1 (en) Oral lip and chin muscle rehabilitating device
JPH02500335A (ja) 患者の下あごのための添え木
KR102029965B1 (ko) 혀 운동 페달부를 갖는 상악치과장치
JP6017780B2 (ja) 口腔機能訓練器
US20210331034A1 (en) Tongue strengthe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use thereof
JP4431735B2 (ja) 投球練習具
US6446631B1 (en) Oral stimulator
CN220276217U (zh) 一种舌肌触觉训练装置
CN104306135B (zh) 一种多功能口腔训练器
JP4474187B2 (ja) 嚥下障害リハビリ訓練器
CN208726639U (zh) 一种抗阻力颈部锻炼装置
CN217220048U (zh) 一种组合式舌尖训练器
CN108568062B (zh) 手部动态辅具
US20100151998A1 (en) Jaw exerciser
JP2007319304A (ja) 嚥下障害リハビリ訓練器
CN203341869U (zh) 儿童舌肌按摩器
JP4292520B2 (ja) トレーニング器具
CN220478046U (zh) 一种促进患者咀嚼肌康复训练的咀嚼器
CN209519302U (zh) 一种康复训练运动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