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9736U -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9736U
CN220269736U CN202321953628.4U CN202321953628U CN220269736U CN 220269736 U CN220269736 U CN 220269736U CN 202321953628 U CN202321953628 U CN 202321953628U CN 220269736 U CN220269736 U CN 220269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movable
die
rod
movabl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36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兆阳
请求不公布姓名
何兆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Iced Eg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Iced Eg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Iced Eg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Iced Eg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36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9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9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9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包括动模、静模、升降装置和脱冰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动模动作,与所述静模合模或分模,所述动模和静模合模后形成制冰腔,所述静模处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脱冰装置设置在所述动模下方,所述动模与所述静模分模后,驱动所述动模翻转脱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脱冰的制冰机,可独立于冰箱使用,卫生且使用方便,也不会与其他食物产生串味,可独立于冰箱使用,卫生且使用方便,也不会与其他食物产生串味。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常会用到冰块,为提供日常所需的冰块,常见的解决方式有两种:
一、在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制冰格,向制冰格内注水制备冰块,制冰格顶部开放,制得的冰块存在卫生差、有异味的问题,而且需要手动脱冰,操作不便;
二、在冰箱内置制冰机,利用冰箱的制冷系统制冰,制得冰块后在冷冻室内存储,解决了制冰格制冰的卫生及异味问题,但此类冰箱价格高昂,且制冰机占据了冰箱内部的大量空间,使冰箱的有效容积减小。
上述两种制冰方式,都需要占用冰箱的部分空间。为解决这一问题,需研发一款单独使用的制冰机,解决冰箱内制冰的卫生和异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可独立于冰箱使用,卫生且使用方便,也不会与其他食物产生串味,并可实现自动脱冰。
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包括动模、静模、升降装置和脱冰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动模动作,与所述静模合模或分模,所述动模和静模合模后形成制冰腔,所述静模处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脱冰装置设置在所述动模下方,所述动模与所述静模分模后,驱动所述动模翻转脱冰。
进一步的,所述静模包括组装板和静模制冰腔,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组装板组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组装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蒸发器的蒸发盘管嵌入到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处设置有多个导冷孔,所述蒸发盘管上连接有导冷块,所述导冷块穿过所述导冷孔后贴覆在所述静模制冰腔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蜗轮、蜗杆、螺杆和升降螺母,所述升降螺母与所述动模固定,所述螺杆上端穿过所述升降螺母后与所述蜗轮插接固定,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蜗杆旋转,通过所述蜗轮带动所述螺杆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动模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的底部固定有活动板,所述升降螺母与所述活动板组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上设置有限定升降距离的限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脱冰装置包括翻转翘杆,所述动模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动模通过翻转杆与所述活动板连接,并以所述翻转杆为轴心翻转,所述活动板对应所述翻转翘杆处设置有透孔,所述翻转翘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透孔后与所述动模底部相抵,推动所述动模翻转脱冰。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翘杆包括相互组装成预定角度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所述翻转翘杆可绕与所述活动板的连接处旋转,所述动模下降时,所述阻力臂与所述活动板底面相抵,所述动力臂穿过所述透孔后与所述动模底部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脱冰装置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动模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动模通过翻转杆与所述活动板连接,并以所述翻转杆为轴心翻转,所述齿轮与所述翻转杆连接,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动模的下方,所述动模下降到预定位置后,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带动所述动模翻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升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动模及活动板直线升降,当活动板的下底面碰到翻转翘杆的动力臂时,翻转翘杆开始转动,当翻转翘杆的阻力臂碰到下模的下底面时,下模开始翻转,当活动板的下底面碰到下限为开关时,运动停止,脱冰装置无需动力源,降低制冰机的整体能耗;
静模和动模均为导冷材质,静模的上顶面开有与蒸发器配合的导冷孔,蒸发器为U形,蒸发器上设有导冷柱,导冷柱插入上模的导冷孔内,导冷柱与导冷孔配合,将冷量更快的传递给上模,提高导冷效率,从而制高制冰效率;
静模的下底面还开有联通孔,联通孔可以联通多个制冰腔,平衡多个制冰腔之间的水位;
通过脱冰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动模和活动板接触,通过脱模时动模下降的力量使脱冰装置推动动模翻转,实现无驱动作用下的自动脱冰,减少制冰机的动力消耗。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的升降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的脱冰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的脱冰装置动作原理图一;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的脱冰装置动作原理图二;
其中,1.底板;2.滑动杆;3.螺纹杆;4活动板;5.顶板;6.蒸发器;7.升降电机;8.联轴器;9.左蜗杆;10.蜗轮;11.传动杆左支撑座;12.传动杆;13.卡簧;14.翻转杆支撑座;15.翻转回位弹簧;16.翻转翘杆;17.翘杆回位弹簧;18.销轴;19.翘杆支撑座;20.升降螺母;21.轴套;22.静模;23.动模;24.上限位开关;25.下限位开关;26.开口销;27.传动杆右支撑座;28.右蜗杆;29.翻转连接杆;30.插销;31.齿轮;32.齿条;41.滑动孔;42.下行程面;43.上行程面;51.进水槽;52.避让孔;53.轴套孔;54.安装孔;61.导冷柱;111.旋转限位孔;112.翘杆槽;161.动力臂;162.阻力臂;163.旋转轴;164.旋转孔;191.销轴孔;192.卡槽;193.阻力槽;221.导冷孔;222.静模制冰腔;223.进水孔;224.联通孔;231.动模制冰腔;232.翻转孔;233.限位面;511.排水孔;1611.动力面;1621.阻力面。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包括动模23、静模22、升降装置和脱冰装置,升降装置带动动模23动作,与静模22合模或分模,动模23和静模22合模后形成制冰腔,静模22处设置有蒸发器6,脱冰装置设置在动模23下方,动模23与静模22分模后,驱动动模23翻转脱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冰机,包括壳体和内胆,壳体和内胆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制冰用制冷模块、动模23、静模22等结构设置在壳体和内胆围成的空间内。避免制冷模块产生的冷量外泄,同时也避免储存在储冰盒内的冰块融化。如图1所示方位,在本实用新型中,动模23为下模,静模22为上模。
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顶板5,如图1至5所示,顶板5为顶面开放的盒体状结构,盒体内设置有进水槽51,进水槽51的侧壁底部与盒体底壁密封固定或一体成型,进水槽51的底壁(盒体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孔511,排水孔511与制冰模块的制冰腔连通。
进水槽51通过水管(图中未示出)与储水盒或外接水源连通,向制冰腔内注水。进水槽5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确保进水的卫生。或顶板5通过螺钉与内胆的顶壁固定,内胆的顶壁与进水槽51侧壁的顶部相抵,使进水槽51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
制冰模块包括动模23和静模22,静模22设置在顶板5的下方,包括组装板和静模制冰腔222组装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安装槽,制冷模块的蒸发器6嵌于安装槽内,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6包括折弯U型结构的蒸发盘管,对应的,安装槽同样为相近的U型结构,蒸发盘管嵌装于U型的安装槽中。
蒸发盘管上均衡设置有多根导冷柱61,安装槽的槽底处对应设置有多个导冷孔221,导冷孔221为不通的盲孔,导冷柱61插入到导冷孔221中,导冷孔221的外壁与静模制冰腔222贴合或一体成型,或导冷孔221为通孔,导冷柱61穿过导冷孔221后,贴覆在静模制冰腔222外壁处,通过接触导冷的方式向静模制冰腔222提供冷量。
组装板和静模制冰腔222一体成型,采用导冷效率高的材质制成,如铝材,蒸发盘管和导冷柱61产生的冷量通过组装板(安装槽的槽底)和静模制冰腔222的外壁向制冰腔内传导。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制冰需要,确定制冰腔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共有三个横向排列制冰腔,制冰腔包括静模制冰腔222和动模制冰腔231,如图2和图3所示,制静模制冰腔222为向上凸起的半球形空腔,即组装板的底部,设置三个半球形空腔,形成制冰腔。静模制冰腔222半球形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223,进水孔223与进水槽51的排水孔511相通。
为避免在进水过程,制冰水飞溅,如图2所示,进水槽5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每根排水管的顶部与进水槽51对应的排水孔511连通。进水孔223一端开设在安装槽的槽底处,另一端与静模制冰腔222的顶部连通。进水孔223的顶部具有扩口段,排水管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插入到扩口段内,使静模22与顶板5相互组装在一起。进一步的,静模22与顶板5通过螺钉组装固定。
动模23设置在静模22的下方,同样的,动模23的主体结构的材质与静模22相同,采用如铝材的高导冷材质。动模23的顶部对应各静模制冰腔222的位置,开设有动模制冰腔231。动模23和静模22合模后,动模制冰腔231和静模制冰腔222的侧壁相互密封连接,形成相对密闭的制冰腔。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剖面结构,动模制冰腔231的腔壁顶部向外水平折弯后再倾斜向外向上折弯,倾斜折弯延伸一定高度后再向外水平折弯,使动模23的顶部形成外高内低的类槽状结构。
静模22的底部与动模23顶部的折弯方向相同,静模制冰腔222的腔壁底部(朝向动模23方向)先向外水平折弯后再倾斜向外向上折弯,倾斜折弯延伸一定高度后再向外水平折弯,使静模22的底部形成向下凸出的结构。
合模时,静模22底部插入到动模23顶部的类槽状结构中,使静模22和动模23相互嵌装在一起,静模制冰腔222和动模制冰腔231形成一个球形的制冰腔。动模23和静模22的合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防止溢水
进一步的,动模23和静模22的外侧水平段连接面高于制冰腔内水面高度,防止制冰水沿结合水溢出到内胆中。
再进一步的,相邻静模制冰腔222的连接壁上,设置有联通孔224,合模后,各制冰腔通过联通孔224连通,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平衡各制冰腔的水面高度,各制冰腔制备的冰块体积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动模23通过升降装置带动,与静模22合模或分模,合模时进水制冰,分模时通过脱冰装置带动翻转脱冰。
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连动装置,连动装置一端与动模23连接,另一端与升降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在升降电机7的作用下,带动动模23动作。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连动装置包括蜗轮10、蜗杆和螺杆,蜗杆一端与升降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蜗轮10啮合,螺杆顶部与蜗轮10的中心轴套21装固定,另一端通过与动模23固定的升降螺母20螺纹连接,在升降电机7的作用下,螺杆旋转,带动动模23沿螺杆直线升降。
为避免在升降过程中动模23因重力作用而产生偏斜,使动模23平衡稳定的实现升降,在本实施例中,沿动模制冰腔231的排列方向,在动模23的横向方向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根螺杆,并在每根螺杆间隔一定距离处,均衡设置有起导向、平衡作用的滑动杆2。
顶板5上设置有轴套孔53,螺杆的顶部穿过轴套孔53后与蜗轮10中心轴孔固定连接;顶板5上还设置有安装孔54,滑动杆2的顶部插入到安装孔54中。
螺杆的顶部与蜗轮10的中心轴孔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组装连接,或通过设置止转面,如螺杆的顶部为正多面体、螺杆的顶部为D形杆等,防止螺杆与蜗轮1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为节约能源,降低制冰机的能耗,两根螺杆通过一个升降电机7同步驱动。每根螺杆均通过一个蜗轮10与一根蜗杆连接。两根蜗杆之间通过传动杆12连接,其中一根蜗杆与升降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顶板5上设置有传动杆12左支撑座11和传动杆12右支撑座27,两支撑座上设置有通孔,传动杆12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支撑座上的通孔,使传动左支撑座和传动右支撑座与传动杆12套装置连接,且传动杆12可在通孔内旋转。传动杆12左支撑座11和传动杆12右支撑座27通过螺钉固定在顶板5上,从而将传动杆12固定在顶板5上。
传动杆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蜗杆9和右蜗杆28,将开口销26分别插入到左蜗杆9和右蜗杆28的插锁孔中,将左蜗杆9和右蜗杆28固定在传动杆12的左右两端。
升降电机7设置在顶板5的左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结构需要,确定升降电机7的设置位置。升降电机7用螺钉固定在顶板5的盒状结构侧壁上,升降电机7的输出轴穿过侧壁上的避让孔52后插入到联轴器8的左端,联轴器8的右端与左蜗杆9的左端固定连接,使联轴器8限位在升降电机7和左蜗杆9之间不能移动。联轴器8插入传动杆12的左端,并超出传动杆12左端一段距离。
升降电机7动作,通过联轴器8带动传动杆12、左蜗杆9、右蜗杆28同步旋转,与蜗轮10啮合的蜗轮10同步旋转,从而带动螺杆旋转,螺杆为丝杆,通过升降螺母20,将螺杆的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动模23升降。
优选的,升降电机7的输出轴与联轴器8之间、联轴器8与传动杆12及蜗杆之间设置有止转结构,防止升降电机7的转动传动失效。
螺杆的下端通过升降螺母20与动模23连接,进一步的,动模23的底部还设置有活动板4,动模23的前端(朝向储冰篮的一端为前,后同)底部设置有翻转孔232,翻转连接杆29穿过翻转孔232,两端超出动模23左右两端一段距离。翻转连接杆29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卡簧,扭簧可安装在翻转连接杆29的卡簧槽中,防止动模23从翻转连接杆29上脱出,并通过两侧的卡簧,限定动模23在翻转连接杆29上的位置。
翻转孔232和翻转连接杆29之间设置有止转结构,如翻转孔232和翻转连接杆29的截面均为2/3圆孔,或D型孔,在卡簧的配合下,动模23和翻转连接杆29同步翻转。
活动板4的宽度(三个制冰腔横向排列的方向为宽度方向)大于动模23的宽度,在活动板4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翻转杆支撑座14,翻转连接杆29的两端超出动模翻转孔232的部分插入到翻转杆支撑座14的轴心孔中,并可在轴心孔中旋转。进一步的,翻转连接杆29的端部穿过翻转杆支撑座14后,在其端部再套一个卡簧,防止翻转连接杆29从翻转杆支撑座14中脱出。
翻转连接杆29的两端还分别套装有翻转回位弹簧15,翻转回位弹簧15可采用扭簧结构,一条臂抵在动模23的限位面233上,另一条臂抵在活动板4的前端斜面上。进一步的,翻转回位弹簧15的两侧再分别安装卡簧,防止翻转复位弹簧脱出。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限位的需要,确定卡簧的使用数量和组装位置,如图4所示,在翻转孔232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卡簧,以限定动模23与翻转连接杆29的相对位置,在卡簧的外侧套装翻转回位弹簧15后再安装一个卡簧,限定翻转回位弹簧15的位置,翻转连接杆29的端部穿过翻转杆支撑座14后,再套装一个卡簧,从而有效防止动模23沿翻转连接杆29横向移动。
优选的,翻转连接杆29的端部顺序穿过翻转孔232、翻转复位弹簧、翻转杆支撑座14后与卡簧套装,卡簧安装在翻转连接杆29上的卡簧槽中,仅在翻转连接杆29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卡簧,减少卡簧有用量,节省空间。
翻转杆支撑座14用螺钉固定在活动板4的顶面上,或与活动板4一体成型,过通翻转连接杆29,将动模23与活动板4组装连接,且动模23可通过翻转连接杆29在活动板4的顶面上翻转。翻转回位弹簧15的一条臂抵在下模的限位面233上,另一条臂抵在活动板前端斜面上,当动模23在脱冰装置带动下,同翻转连接杆29同步翻转时,翻转回位弹簧15受力,当脱冰装置的作用消失后,在翻转回位弹簧15的反向复位力作用下,动模23复位。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应用情况,采用任意可带动动模23复位的复位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翻转回位弹簧15。
活动板4的顶面上,对应各动模制冰腔231的位置处,设置有弧形凹陷,动模制冰腔231的底部嵌入到弧形凹陷中,以降低动模23和活动板4组装后的厚度,降低制冰机的整体高度。
活动板4前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凸耳,凸耳处设置有滑动孔41,滑动杆2两端穿过滑动孔41后,底部与底板1组装固定,顶部插入到顶板5的安装孔54内,使滑动杆2与顶板、底板组装成一个整体结构。
螺杆的顶部穿过顶板5的轴套孔53后与蜗轮10组装固定,活动板4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升降螺母20,升降螺母20与活动板4上的通孔嵌装固定或通过螺钉固定,升降螺母20与螺杆螺纹连接,蜗轮10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为丝杆,从而通过活动板4带动动模23升降。
在底板1上设置有旋转限位孔111,螺杆的底部插入到旋转限位孔111中;滑动杆2的底部通过螺钉与底板1固定,同样的,滑动杆2的顶部与顶板5在安装孔54处螺钉固定,从而限定螺杆和滑动的底部位置,提高制冷模块、制冰模块在壳体内的稳定性。
制冰完成后,升降电机7通过传动结构带动动模23下移,在下移过程中,脱冰装置动作,推动动模23在活动板4的顶面上翻转脱冰。脱冰装置设置在底板1上,位于动模23与底板1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脱冰装置包括以下两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
脱冰装置包括翻转翘杆16,翻转翘杆16一端与底板1固定,另一端在动模23下降过程中与动模23的底部相抵,推动动模23翻转。
为避免动模23下降距离过大,增加螺杆长度、增加制冰机的整体体积和成本,翻转翘杆16的底部通过翘杆支撑座19与底板1固定。
翻转翘杆16可为单一的杆状或其他可便于推动动模23翻转的结构,如在翻转翘杆16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壁,使翻转翘杆16与动模制冰腔231外壁实现面接触,增加大接触面积,更好的推动动模23翻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在底板1上设置有翘杆槽112,翘杆支撑座19的底部嵌于翘杆槽112中,使翘杆支撑座19通过翘杆槽112固定在底板1上。翘杆支撑座19的截面为横向放置的“工”型结构,中间侧壁的顶部设置有阻力槽193,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销轴孔191。
翻转翘杆16包括一体成型或相互组装的动力臂161和动力臂162,动力臂161和动力臂162之间形成预定的夹角,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动模23。动力臂161和动力臂162的连接处的两侧设置有旋转轴163。
动力臂161和动力臂162的连接处嵌入到翘杆支撑座19顶部的阻力槽193中,具体的,动力臂162的底部嵌入到阻力槽193中。
翘杆支撑座19上的销轴孔191与旋转轴163的轴心孔相对,利用锁轴将销轴孔191与旋转轴163组装连接,并使翻转翘杆16可绕销轴旋转。旋转轴163上套装有翘杆回位弹簧17,销轴插入销轴孔191时,将翘杆回位弹簧17限定在动力臂161与翻轩支撑座的侧壁内侧之间。
销轴穿过翘杆支撑座19另一侧的销轴孔191后,在锁轴的末端插入插销30,防止锁轴脱出。翘杆回位弹簧17为扭簧结构,一条臂抵在翻转翘杆16的动力臂162上,另一条臂抵在翘杆支撑座19的卡槽192内。翻转翘杆16的动力臂162嵌装在翘杆支撑座19的阻力槽193193内,使翻转翘杆16可绕旋转孔164往复旋转,并在翘杆回位弹簧1717反向复位力的作用下,使翻转翘杆16复位。
制冰完成后,在升降电机7和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动模23下降,当活动板4的底面与动力臂161上的动力面1611相抵时,在活动板4的作用下,动力臂161绕销轴向下翻转,动力臂162的动力面1611向上翻转。活动板4对应动力臂162的位置处,设置有透孔,动力臂162的端部穿过透孔后与动模23的底部相抵,随着活动板4的持续下降,动力臂162的动力面1611对动模23的作用力加大,迫使动模23在动力臂161的作用下向前翻转,当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在重力作用下,冰块自动脱出。
在翻转翘杆16翻转过程中,动力臂162压迫翘杆回位弹簧17的一条臂,使翘杆回位弹簧17受力产生形变,当活动板4再次上升时,在翘杆回位弹簧17的向复位的作用下,翻转翘杆16自动复位。
进一步的,如前文所述,动力臂162的阻力面1612可为弧形面,且弧形面的面积大于动力臂162主体结构的截面面积,增大动模23的受力面积,提高翻转脱冰效率。
活动板4上的透孔面积足够大,避免对翻转过程中的动力臂162产生干涉,使动力臂161的动力面1611无法与动模23接触。
实施例二
脱冰装置包括齿轮31和齿条32,如图7所示,齿条32的底部固定在底板1上,齿轮31设置在活动板4上,翻转连接杆29的端部与齿轮31的轴心孔固定,齿轮31旋转,带动翻转连接杆29旋转,从而带动动模23翻转。
动模23上升与静模22合模时,齿轮31与齿条32并不接触,当活动板4带动动模23下降到一定位置后,齿轮31与齿条32相啮合,齿轮31沿齿条32向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沿齿条32旋转,从而带动动模23翻转脱冰。
当齿轮31走到齿条32下端,齿轮31不再旋转,动模23停止翻转,当活动板4再次上升,齿轮31反向向上移动,带动动模23反向翻转,通过设置齿条32高度,当齿轮31离开齿条32,动模23底面与活动板4重新贴合,动模制冰腔231再次嵌入到活动板4顶面的弧形凹陷中,或动模23底面与活动板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重力和与静模22接触的反向力作用下,动模23最终复位。
同样的,在活动板4上设置有透孔,使齿条32可穿过活动板4,不影响动模23和活动的下降运动。
当采用此种模式的脱冰装置时,动模23与翻转连接杆29之间可不设置翻转回位弹簧15。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前文所述的两种模式的脱冰装置均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底板1上,对动模23施力,使动模23均衡受力从而翻转脱冰。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制冰腔数量,确定脱冰装置的数量和位置。
通过使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脱冰装置,实现无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利用脱模时升降电机的力量压迫脱冰装置,推动动模23的自动翻转。
为限定动模23的升降距离,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上限位开关24和下限位开关25,上限位开关24固定于顶板5的一端的侧面或底面上,下限位开关25固定于底板1的一端的侧面或顶面上。优选的,上限位开关24和下限位开关25,设置在同一侧。
活动板44对应上限位开关24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出于活动板4顶面的限位柱,限位柱的顶面为上行程面43,上行程面43与上限位开关24相抵后,上限位开关24发送信号,控制升降电机7停止动作。
如图3所示,上限位开关24设置在顶板5的一端的底面上,活动板4与顶度的宽度相等,动模23和静模22合模后,上行程面43刚好抵在上限位开关24的底面上。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下限位开关25设置在底板1一端的顶面上,底板1上设置有安装槽,下限位开关25嵌装在安装槽中,并有一定高度。在活动板4侧壁相对下限位开关25的位置处,设置有避让区,避让区的顶面为下行程面42,当活动板4下降下行程面42与下限位开关25相抵时,下限位开关25发送信号,控制升降电机7停止动作。
工作原理:
在升降电机7的作用下,动模23和静模22合模,通过进水槽51、排水孔511、进水孔223向制冰腔内注水;蒸发器6开始工作,通过蒸发盘管、导冷柱61将冷量传递给静模22、动模23,以完成制冰;如图6-a所示的合模状态;
制冰完成后,升降电机7通电开始转动,带动联轴器8转动,联轴器8又带动传动杆12一起转动,传动杆12带动左蜗杆9和右蜗杆28旋转,蜗轮10与蜗杆配合,蜗轮10转动,带动螺杆转动,升降螺母20与螺杆配合,螺杆旋转,升降螺母20带动活动板4和动模23沿螺杆向下移动;
如图6-b所示,当活动板4的底面触碰到动力臂161上的动力面1611时,翻转翘杆16开始翻转,翘杆回位弹簧17受力,活动板4继续向下运动,当动力臂162穿过透孔,阻力面1612与动模23的底面相抵时,动模23开始翻转,翻转回位弹簧15受力;
如图6-c所示,活动板4继续向下运动,当活动板4上的下行程面42触碰到下限位开关25时,活动板4运动停止,下模停止翻转,冰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动模23内掉落,此翻转角度可为冰块可以掉落的任一角度,不做要求和限制;
冰块掉落后,升降电机7反向转动,活动板4向上运动,活动板4对翻转翘杆16的压力作用变小,受压缩的翘杆回位弹簧17的弹簧反向复位力使翻转翘杆16回位;
动力臂162对动模23的作用随动模23的上升而逐渐变小,直至动模23与阻力面1612脱离后,在没有动力臂162的限制后,受压缩的翻转回位弹簧15的弹簧力带动动模23回位;
活动板4的上行程面43触碰到上限位开关24时,上升运动停止,动模23和静模22合模完成,可再次注水制冰,如此循环往复,循环制冰、脱冰,直至用户停止制冰,或储冰篮内满冰后,发送信号,控制停止制冰。
当采用实施例二所述的脱冰装置时,由齿轮31替代翻转回位弹簧15固定于翻转连接杆29的两端,当转动齿轮31时,齿轮31就可带动翻转连接杆29和下模一起翻转。
同样的,如图7-a所示的合模状态下,在升降电机7的作用下,动模23和静模22合模,通过进水槽51、排水孔511、进水孔223向制冰腔内注水;蒸发器6开始工作,通过蒸发盘管、导冷柱61将冷量传递给静模22、动模23,以完成制冰;
当制冰完成后,升降电机7动作,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活动板4向下运动,如图7-2所示,齿轮31与齿条32接触,并啮合连接,受齿条32的阻挡力,齿轮31开始转动,通过翻转连接杆29带动动模23翻转;
如图7-c所示,当活动板4上的下行程面42触碰到下限位开关25时,活动板4运动停止,动模23停止翻转,冰块从动模23内掉落。
冰块掉落后,升降电机7反向转动,活动板4向上运动,齿轮31反转,动模23回转,当齿轮31脱离齿条32时,动模23回位;
当活动板4上的上行程面43触碰到上限位开关24时,运动停止,动模23和静模22合模完成,开始下一次的进水、制冰、脱冰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升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动模及活动板直线升降,当活动板的下底面碰到翻转翘杆的动力臂时,翻转翘杆开始转动,当翻转翘杆的动力臂碰到下模的下底面时,下模开始翻转,当活动板的下底面碰到下限为开关时,运动停止,脱冰装置无需动力源,降低制冰机的整体能耗;
静模和动模均为导冷材质,静模的上顶面开有与蒸发器配合的导冷孔,蒸发器为U形,蒸发器上设有导冷柱,导冷柱插入上模的导冷孔内,导冷柱与导冷孔配合,将冷量更快的传递给上模,提高导冷效率,从而制高制冰效率;
静模的下底面还开有联通孔,联通孔可以联通多个制冰腔,平衡多个制冰腔之间的水位;
通过脱冰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动模和活动板接触,通过脱模时动模下降的力量使脱冰装置推动动模翻转,实现无驱动作用下的自动脱冰,减少制冰机的动力消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静模、升降装置和脱冰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动模动作,与所述静模合模或分模,所述动模和静模合模后形成制冰腔,所述静模处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脱冰装置设置在所述动模下方,所述动模与所述静模分模后,驱动所述动模翻转脱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包括组装板和静模制冰腔,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组装板组装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蒸发器的蒸发盘管嵌入到所述安装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处设置有多个导冷孔,所述蒸发盘管上连接有导冷块,所述导冷块穿过所述导冷孔后贴覆在所述静模制冰腔的外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蜗轮、蜗杆、螺杆和升降螺母,所述升降螺母与所述动模固定,所述螺杆上端穿过所述升降螺母后与所述蜗轮插接固定,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蜗杆旋转,通过所述蜗轮带动所述螺杆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动模升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的底部固定有活动板,所述升降螺母与所述活动板组装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上设置有限定升降距离的限位装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冰装置包括翻转翘杆,所述动模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动模通过翻转杆与所述活动板连接,并以所述翻转杆为轴心翻转,所述活动板对应所述翻转翘杆处设置有透孔,所述翻转翘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透孔后与所述动模底部相抵,推动所述动模翻转脱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翘杆包括相互组装成预定角度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所述翻转翘杆可绕与所述活动板的连接处旋转,所述动模下降时,所述阻力臂与所述活动板底面相抵,所述动力臂穿过所述透孔后与所述动模底部相抵。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冰装置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动模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动模通过翻转杆与所述活动板连接,并以所述翻转杆为轴心翻转,所述齿轮与所述翻转杆连接,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动模的下方,所述动模下降到预定位置后,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带动所述动模翻转。
CN202321953628.4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Active CN220269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3628.4U CN220269736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3628.4U CN220269736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9736U true CN220269736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99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3628.4U Active CN220269736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9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23C (zh) 冰箱的制冰器
CN220269736U (zh) 一种可自动脱冰的制冰机
CN220269737U (zh) 一种制冰机的脱冰装置
CN217005056U (zh) 冰箱
CN116857886A (zh) 一种冰箱
CN116951851A (zh) 一种制冰机
CN102297556A (zh) 冰箱
CN113237283B (zh) 一种冰箱
CN112444023A (zh) 制冰模块及制冰机
CN111829233B (zh) 移冰机构、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CN101074811A (zh) 流水式家用小型制冰机
CN202598996U (zh) 用于冰箱的抽屉和具有该抽屉的冰箱
CN211120241U (zh) 冰箱
CN110861242A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蜡烛成型模具
CN2722146Y (zh) 多门多内胆组合箱体冰箱
CN102979395B (zh) 开门装置和具有它的冰箱
CN2828685Y (zh) 一种具有新型门体结构的双门电冰箱
CN211204537U (zh) 制冰模块及制冰机
CN113237282A (zh) 一种冰箱
CN2365609Y (zh) 可升降式壁挂电冰柜、电冰箱箱体
CN217715588U (zh) 一种成套冷库制冷设备用机柜
CN221611645U (zh) 一种冰块出料控制机构
CN214582010U (zh) 一种冰箱
CN2699454Y (zh) 用于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齿轮齿条分离装置
CN221483936U (zh) 一种制冰机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