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9499U - 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69499U CN220269499U CN202321619807.4U CN202321619807U CN220269499U CN 220269499 U CN220269499 U CN 220269499U CN 202321619807 U CN202321619807 U CN 202321619807U CN 220269499 U CN220269499 U CN 2202694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ater supply
- communicated
- heat preservation
- exi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54 dai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07 re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包括:埋设于地下的集水池组和地面主给水环网、布设于各楼顶的均流控温系统、对应各楼栋设置的主输水管网。地面主给水环网的进水端连通集水池组,其还具有多个出水口,多个出水口相互连通。各主输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楼栋对应的出水口,其相对的出水端连通均流控温系统。均流控温系统用于对供水进行冷热分流,以使冷水供给系统对供水进行汇流及均压后,通过冷水供给支管压力相等地供给各寝室,及使热水供给系统对供水进行汇流、控温及均压,通过热水供给支管压力相等地供给至各寝室。本新型的给水系统,保证水量及水温满足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延续既有系统使用寿命、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校宿舍区供水供热系统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
背景技术
高校宿舍区是中、大学生高度密集的生活区域,我国高校宿舍数量庞大,建造年代各有不同,随着用水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供水资源要求等方面日益增加,已经陆续出现造成供水供温不合理,供求矛盾激化,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情况有较大偏差等问题,对水头末端宿舍、中间层、顶层宿舍的供水可靠性造成了很大影响。
冷热水的供应系统是保证宿舍区生活用水的基础,究其原因,其一,高校教务的安排学生的用水需求时间段较为集中,同一时段使用频率很高,用水器同时给水比例较大;再者,水龙头、阀门启闭时易发生水锤、水声、管道附件损坏、渗漏等问题,随着使用频率、用水人数与器具当量的日渐增加,系统负荷随之加大;另外,由于配水口前方压力过大,导致水流速度加快,出水量增大,导致水头损失增大。
现有常见高校宿舍传统给水系统主要为发散式,由地下集水池配合水泵机,并通过各栋宿舍的主给水管完成生活用水输送,但由于各栋宿舍距地下集水池距离不一,各栋宿舍给水压强就不一样,距地下集水池较近的楼栋水压强度大,甚至有富余,距地下集水池较远的楼栋给水压强小,给水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以解决传统供水系统存在的供水供温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包括:埋设于高校的宿舍区地下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一次汇流的集水池组、布设于宿舍区地下的地面主给水环网、布设于各楼栋楼顶的均流控温系统、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组主输水管网;地面主给水环网的进水端连通集水池组,地面主给水环网还具有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个出水口,多个出水口相互连通以使每个出水口的出水压力相等;各主输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楼栋对应的出水口,其相对的出水端沿楼栋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后连通楼顶的均流控温系统;均流控温系统用于对供水进行冷热分流,以使分流出的冷水供给系统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及均压后,通过连通楼栋各寝室的冷水供给支管压力相等地供给至各寝室,及使分流出的热水供给系统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控温及均压后,通过连通楼栋各寝室的热水供给支管压力相等地供给至各寝室。
进一步地,集水池组包括宿舍区地下既有的既有集水池,及管网改造后新增的至少一个新增集水池;新增集水池与既有集水池连通;地面主给水环网的进水端连通既有集水池。
进一步地,地面主给水环网包括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条地下既有的地面既有管线,及管网改造后新增的多条地面新增管线;各地面既有管线的进水端连通集水池组,其相对的出水端延伸至对应设置的楼栋地下;多条地面新增管线依次连接形成将宿舍区内所有楼栋串联成环的环形管线,且各楼栋地下的地面既有管线的出水端对应连通环形管线;各楼栋对应设置的主输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对应位置的环形管线。
进一步地,冷水供给系统包括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的冷水箱组,及用于使冷水均压输出的冷水均压环线;冷水箱组竖直支设于楼顶,且楼栋对应设置的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连通冷水箱组;冷水均压环线呈环形,沿楼顶的外周线方向延伸布设,各冷水供给支管的进水端与对应位置的冷水均压环线连通。
进一步地,冷水箱组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冷水箱;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连通其中一个冷水箱,或分别连通其中几个冷水箱;冷水均压环线的进水端连通其中一个冷水箱,或分别连通其中几个冷水箱。
进一步地,热水供给系统包括楼顶既有的既有保温系统,既有保温系统包括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的既有保温水箱、用于对既有保温水箱内的供水进行循环加热的既有加热装置、用于将既有保温水箱内的温水均压向楼栋内各寝室供给的温水供给装置;既有保温水箱竖直支设于楼顶,楼顶对应的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还连通既有保温水箱;既有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连接既有保温水箱的上端,以将既有保温水箱内的供水向外导出并加热升温后再重新倒流至既有保温水箱;温水供给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其相对的出水端连通各热水供给支管,以用于使既有保温水箱内的温水均压输送给至各热水供给支管。
进一步地,既有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输水管路、第一循环泵组及太阳能集热器;第一输水管路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穿设太阳能集热器后连通既有保温水箱的上端;第一循环泵组连接于第一输水管路的进水侧管路中。
进一步地,温水供给装置包括第二输水管路、第二循环泵组及热水均压环线;热水均压环线呈环形,沿楼顶的外周线方向延伸布设,各热水供给支管的进水端与对应位置的热水均压环线连通;第二输水管路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连通热水均压环线,且第二循环泵组连接于第二输水管路的进水侧管路中。
进一步地,热水供给系统还包括管网改造后新增的水温补偿系统,水温补偿系统与既有保温系统的既有保温水箱连通,以根据需要调节既有保温水箱内水体的温度。
进一步地,水温补偿系统包括新增保温水箱、第三输水管路、第三循环泵组及低温加热机组;新增保温水箱竖直支设于楼顶,且与既有保温水箱连通;第三输水管路的进水端连通新增保温水箱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通过低温加热机组后连通新增保温水箱的上端;第三循环泵组连接于第三输水管路的进水侧管路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中,通过设置地面主给水环网,使各楼栋出水口的水体压力相同,从而供给各楼栋的主给水压强相同,保证距集水池组距离近和远的各楼栋的主给水压强相同,水资源利用更合理,给水可靠性得到保证;进一步地,通过各楼栋楼顶均流控温系统的设置,使供给不同层高寝室的给水压强也相同,从而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提高给水的可靠性,且均流控温系统还用于对供给各寝室的温水的温度进行控制,保温供水温度要求,解决供水供温矛盾;本新型的给水系统中,通过对现有集水池、主给水网及温水供给装置的技术改造,相应形成本新系统中的集水池组、地面主给水环网及均流控温系统,保证水量及水温满足要求的同时,由于属于现有管网的改造形成,从而还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延续既有系统使用寿命、节约资源,解决高校宿舍区既有生活给水系统水量供应局促、水温保证难度大、供求矛盾激化、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情况偏差大、一次性更新换旧难度大等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冷热水供给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楼栋冷水箱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既有保温系统和水温补偿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集水池组;20、地面主给水环网;21、地面既有管线;22、地面新增管线;3、均流控温系统;31、冷水箱组;32、冷水均压环线;40、既有保温系统;41、既有保温水箱;42、既有加热装置;421、第一输水管路;422、第一循环泵组;423、太阳能集热器;43、温水供给装置;431、第二输水管路;432、第二循环泵组;50、水温补偿系统;51、新增保温水箱;52、第三输水管路;53、第三循环泵组;54、低温加热机组;60、楼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包括:埋设于高校的宿舍区地下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一次汇流的集水池组10、布设于宿舍区地下的地面主给水环网20、布设于各楼栋60楼顶的均流控温系统3、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组主输水管网。地面主给水环网20的进水端连通集水池组10,地面主给水环网20还具有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个出水口,多个出水口相互连通以使每个出水口的出水压力相等。各主输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楼栋对应的出水口,其相对的出水端沿楼栋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后连通楼顶的均流控温系统3。均流控温系统3用于对供水进行冷热分流,以使分流出的冷水供给系统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及均压后,通过连通楼栋各寝室的冷水供给支管压力相等地供给至各寝室,及使分流出的热水供给系统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控温及均压后,通过连通楼栋各寝室的热水供给支管压力相等地供给至各寝室。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工作时,供水首先在集水池组10中进行第一次汇流,然后再进入地面主给水环网20,接着再由地面主给水环网20进入各相连的主输水管网,然后再由主输水管网进入相连的均流控温系统3,均流控温系统3分流为冷水供给系统和热水供给系统,冷水供给系统首先对进入的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然后使供水均压后再分别供给与各寝室相连的冷水供给支管,而热水供给系统首先也对进入的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然后再使汇流后的水体升温及温度控制,最后使温度达到要求的温水再均压后分别供给与各寝室相连的热水供给支管,从而实现冷水、热水的均压供给及热水温度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中,通过设置地面主给水环网20,使各楼栋出水口的水体压力相同,从而供给各楼栋的主给水压强相同,保证距集水池组10距离近和远的各楼栋的主给水压强相同,水资源利用更合理,给水可靠性得到保证;进一步地,通过各楼栋楼顶均流控温系统3的设置,使供给不同层高寝室的给水压强也相同,从而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提高给水的可靠性,且均流控温系统3还用于对供给各寝室的温水的温度进行控制,保温供水温度要求,解决供水供温矛盾;本新型的给水系统中,通过对现有集水池、主给水网及温水供给装置的技术改造,相应形成本新系统中的集水池组10、地面主给水环网20及均流控温系统3,保证水量及水温满足要求的同时,由于属于现有管网的改造形成,从而还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延续既有系统使用寿命、节约资源,解决高校宿舍区既有生活给水系统水量供应局促、水温保证难度大、供求矛盾激化、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情况偏差大、一次性更新换旧难度大等问题。
可选地,集水池组10包括宿舍区地下既有的既有集水池,及管网改造后新增的至少一个新增集水池。新增集水池与既有集水池连通。地面主给水环网20的进水端连通既有集水池。本可选方案中,在原有既有集水池的基础上增设新的新增集水池,并根据高校属地市政给水条件及高校实际所需给水补偿量,计算增设的新增集水池的容积,在既有生活给水系统原既有集水池的旁完成新增集水池的增设,节约新增集水池所需人力及物资成本,连通新增集水池和既有集水池,完成给水系统给水量根本性增加。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地面主给水环网20包括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条地下既有的地面既有管线21,及管网改造后新增的多条地面新增管线22。各地面既有管线21的进水端连通集水池组10,其相对的出水端延伸至对应设置的楼栋地下。多条地面新增管线22依次连接形成将宿舍区内所有楼栋串联成环的环形管线,且各楼栋地下的地面既有管线21的出水端对应连通环形管线。各楼栋对应设置的主输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对应位置的环形管线。本可选方案中,根据既有生活给水系统中地面既有管线21原发散式分布情况,结合各宿舍楼栋之间相对位置,在各栋原地面既有管线21接头处增设新主管,使各栋宿舍新增主管连接成环状的地面新增管线22,其具体布置形式由依据现场实际需要而定。完成各楼栋间给水主管环状连通,保证各栋宿舍给水压强不受输水距离影响。
地面新增管线22布置原则:①尽可能沿路、绿化敷设,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②主给水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利于供水安全,减少流程中不合理的转输流量;③管道不得穿越变、配电间,电梯机房,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④管道接入室内时,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处理,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⑤管道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
可选地,如图1和2所示,冷水供给系统包括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的冷水箱组31,及用于使冷水均压输出的冷水均压环线32。冷水箱组31竖直支设于楼顶,且楼栋对应设置的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连通冷水箱组31。冷水均压环线32呈环形,沿楼顶的外周线方向延伸布设,各冷水供给支管的进水端与对应位置的冷水均压环线32连通。本可选方案中,通过冷水均压环线32的设置,使同栋宿舍楼各个寝室的给水压强相同,从而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提高给水的可靠性。本可选方案中,考虑到市政水压通常满足不了高校宿舍用水需求的普遍情况,针对各高校用水实际情况,增设地下新增集水池,宿舍楼顶再增设冷水箱组31,使得改造后的给水系统达到多级储水的效果,保证各楼栋宿舍给水量需求。
楼顶新增冷水均压环线32的布置原则和基本思路;
(1)原则:①尽可能与墙、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②主输水管网靠近屋面冷水箱组31布置,利于供水安全,减少流程中不合理的转输流量;③远离楼顶的机电设备,防止遇水导致设备损坏及引发事故;④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处理,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⑤管道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
(2)基本思路:楼顶面上冷水均压环线32布置的主要目的即保证宿舍楼各方向给水压强一致,主输水管网靠近屋面冷水箱组31接出后以最短管路线引至女儿墙,结三通管,沿女儿墙完成环管敷设;冷水均压环线32上设多个室内给水接入口,与对应的冷水供给支管相连,保证宿舍楼中各方向寝室内给水量满足需求。
本可选方案中,如图2所示,冷水箱组31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冷水箱。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连通其中一个冷水箱,或分别连通其中几个冷水箱。冷水均压环线32的进水端连通其中一个冷水箱,或分别连通其中几个冷水箱。
可选地,如图3所示,热水供给系统包括楼顶既有的既有保温系统40,既有保温系统40包括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的既有保温水箱41、用于对既有保温水箱41内的供水进行循环加热的既有加热装置42、用于将既有保温水箱41内的温水均压向楼栋内各寝室供给的温水供给装置43。既有保温水箱41竖直支设于楼顶,楼顶对应的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还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既有加热装置42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连接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上端,以将既有保温水箱41内的供水向外导出并加热升温后再重新倒流至既有保温水箱41。温水供给装置43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其相对的出水端连通各热水供给支管,以用于使既有保温水箱41内的温水均压输送给至各热水供给支管。
本可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既有加热装置42包括第一输水管路421、第一循环泵组422及太阳能集热器423。第一输水管路421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穿设太阳能集热器423后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上端。第一循环泵组422连接于第一输水管路421的进水侧管路中。本可选方案中,工作时,既有保温水箱41下部温度较低的水体首先进入第一输水管路421,通过第一输水管路421再依次通过第一循环泵组422和太阳能集热器423,在太阳能集热器423的作用下对第一输水管路421中的水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体再通过第一输水管路421重新回流至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上部。太阳能集热器423为现有常规的利用太阳能加热水体的装置。
本可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温水供给装置43包括第二输水管路431、第二循环泵组432及热水均压环线。热水均压环线呈环形,沿楼顶的外周线方向延伸布设,各热水供给支管的进水端与对应位置的热水均压环线连通。第二输水管路431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连通热水均压环线,且第二循环泵组432连接于第二输水管路431的进水侧管路中。本可选方案中,通过热水均压环线的设置,使同栋宿舍楼各个寝室的给水压强相同,从而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提高给水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热水供给系统还包括管网改造后新增的水温补偿系统50,水温补偿系统50与既有保温系统40的既有保温水箱41连通,以根据需要调节既有保温水箱41内水体的温度。实际工作时,既有保温系统40经长时间使用,其制热性能必定存在一定程度的折损,且管网改造后给水量增加,高校用水高峰期对水温的要求将无法得到保障,故而本新型中还增加了水温补偿系统50,用以对供水温度进行补偿。
本可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水温补偿系统50包括新增保温水箱51、第三输水管路52、第三循环泵组53及低温加热机组54。新增保温水箱51竖直支设于楼顶,且与既有保温水箱41连通。第三输水管路52的进水端连通新增保温水箱51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通过低温加热机组54后连通新增保温水箱51的上端。第三循环泵组53连接于第三输水管路52的进水侧管路中。实际设计时,在既有保温水箱41的外侧增设同材质的新增保温水箱51,并与原既有保温水箱41连通,并在新增保温水箱51外侧另设低温加热机组54,对既有保温水箱41内热水进行温度补偿,结合实际需要,低温加热机组54暂选热泵热水低温机组LWH-150CN,设计热水量4.74m3/h,最高日热水量35.52m3/d,按照每天热泵工作12h,每单元热泵组制热功率为115.6kW,设计采用2台空气源热泵,单台制热功率57.8kW。当既有保温水箱41内水温低于40℃(可调)时,空气源热泵开启将新增保温水箱51底部较冷的水进行加热后再由水箱顶部输入,当既有保温水箱41内水温大于50℃(可调)时,空气源热泵停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埋设于高校的宿舍区地下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一次汇流的集水池组(10)、布设于宿舍区地下的地面主给水环网(20)、布设于各楼栋(60)楼顶的均流控温系统(3)、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组主输水管网;
地面主给水环网(20)的进水端连通集水池组(10),地面主给水环网(20)还具有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个出水口,多个出水口相互连通以使每个出水口的出水压力相等;
各主输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楼栋对应的出水口,其相对的出水端沿楼栋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后连通楼顶的均流控温系统(3);
均流控温系统(3)用于对供水进行冷热分流,以使分流出的冷水供给系统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及均压后,通过连通楼栋各寝室的冷水供给支管压力相等地供给至各寝室,及使分流出的热水供给系统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控温及均压后,通过连通楼栋各寝室的热水供给支管压力相等地供给至各寝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集水池组(10)包括宿舍区地下既有的既有集水池,及管网改造后新增的至少一个新增集水池;
新增集水池与既有集水池连通;
地面主给水环网(20)的进水端连通既有集水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地面主给水环网(20)包括对应各楼栋设置的多条地下既有的地面既有管线(21),及管网改造后新增的多条地面新增管线(22);
各地面既有管线(21)的进水端连通集水池组(10),其相对的出水端延伸至对应设置的楼栋地下;
多条地面新增管线(22)依次连接形成将宿舍区内所有楼栋串联成环的环形管线,且各楼栋地下的地面既有管线(21)的出水端对应连通环形管线;
各楼栋对应设置的主输水管网的进水端连通对应位置的环形管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冷水供给系统包括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的冷水箱组(31),及用于使冷水均压输出的冷水均压环线(32);
冷水箱组(31)竖直支设于楼顶,且楼栋对应设置的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连通冷水箱组(31);
冷水均压环线(32)呈环形,沿楼顶的外周线方向延伸布设,各冷水供给支管的进水端与对应位置的冷水均压环线(3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冷水箱组(31)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冷水箱;
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连通其中一个冷水箱,或分别连通其中几个冷水箱;
冷水均压环线(32)的进水端连通其中一个冷水箱,或分别连通其中几个冷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热水供给系统包括楼顶既有的既有保温系统(40),既有保温系统(40)包括用于对供水进行第二次汇流的既有保温水箱(41)、用于对既有保温水箱(41)内的供水进行循环加热的既有加热装置(42)、用于将既有保温水箱(41)内的温水均压向楼栋内各寝室供给的温水供给装置(43);
既有保温水箱(41)竖直支设于楼顶,楼顶对应的主输水管网的出水端还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
既有加热装置(42)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连接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上端,以将既有保温水箱(41)内的供水向外导出并加热升温后再重新倒流至既有保温水箱(41);
温水供给装置(43)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其相对的出水端连通各热水供给支管,以用于使既有保温水箱(41)内的温水均压输送给至各热水供给支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既有加热装置(42)包括第一输水管路(421)、第一循环泵组(422)及太阳能集热器(423);
第一输水管路(421)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穿设太阳能集热器(423)后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上端;
第一循环泵组(422)连接于第一输水管路(421)的进水侧管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温水供给装置(43)包括第二输水管路(431)、第二循环泵组(432)及热水均压环线;
热水均压环线呈环形,沿楼顶的外周线方向延伸布设,各热水供给支管的进水端与对应位置的热水均压环线连通;
第二输水管路(431)的进水端连通既有保温水箱(41)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连通热水均压环线,且第二循环泵组(432)连接于第二输水管路(431)的进水侧管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热水供给系统还包括管网改造后新增的水温补偿系统(50),水温补偿系统(50)与既有保温系统(40)的既有保温水箱(41)连通,以根据需要调节既有保温水箱(41)内水体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水温补偿系统(50)包括新增保温水箱(51)、第三输水管路(52)、第三循环泵组(53)及低温加热机组(54);
新增保温水箱(51)竖直支设于楼顶,且与既有保温水箱(41)连通;
第三输水管路(52)的进水端连通新增保温水箱(51)的下端,其相对的出水端通过低温加热机组(54)后连通新增保温水箱(51)的上端;
第三循环泵组(53)连接于第三输水管路(52)的进水侧管路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19807.4U CN220269499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19807.4U CN220269499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69499U true CN220269499U (zh) | 2023-12-29 |
Family
ID=8931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19807.4U Active CN220269499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69499U (zh) |
-
2023
- 2023-06-26 CN CN202321619807.4U patent/CN2202694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62474B (zh) | 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 | |
CN109611936B (zh) | 太阳能为唯一供热源的跨季供暖供热水系统 | |
CN104964368A (zh) | 利用地埋管地源热泵耦合阶梯电价蓄能装置的空调系统 | |
CN204880477U (zh) | 利用地埋管地源热泵耦合阶梯电价蓄能装置的空调系统 | |
CN104456685A (zh) | 一种多热源单管余热利用供热系统 | |
CN107228397A (zh) | 一种基于跨季节土壤蓄热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 |
CN101408324A (zh) | 叠拼别墅式住宅太阳能-燃气壁挂炉热水系统 | |
CN104613531A (zh) | 分离式热管平板太阳能室内供热系统 | |
CN204534801U (zh) | 分离式热管平板太阳能室内供热系统 | |
CN220269499U (zh) | 具有水量水温补偿功能的给水系统 | |
CN103994487B (zh) | 一种长输单管分布式混合供热系统 | |
CN201715607U (zh) | 混水供暖系统 | |
CN203785058U (zh) | 复合型太阳能供暖系统 | |
CN203099967U (zh) | 用热采暖系统 | |
CN209960597U (zh) | 采用双t型分离器的双隔离间混节能供热机组 | |
CN104697089B (zh) | 一种地源冬夏季辐射空调系统 | |
CN207213447U (zh) | 地下排水管网式分水器 | |
CN205979968U (zh) | 一种新型环路热管的建筑地暖系统 | |
CN214300104U (zh) | 一种发酵罐加热系统 | |
CN114001465A (zh) | 一种调节土壤温度场平衡的太阳能原油加热复合系统及方法 | |
CN208703997U (zh) | 一种全年余热利用的水热共享同输系统 | |
CN220793265U (zh) | 一种浅层地热能耦合空气能、太阳能的高效供热系统 | |
CN204254710U (zh) | 一种多热源单管余热利用供热系统 | |
CN205957273U (zh) | 楼宇式吸收式换热站 | |
CN203823860U (zh) | 一种可分区域调节供热量的循环供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