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6001U - 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6001U
CN220266001U CN202321545501.9U CN202321545501U CN220266001U CN 220266001 U CN220266001 U CN 220266001U CN 202321545501 U CN202321545501 U CN 202321545501U CN 220266001 U CN220266001 U CN 220266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ths
needle
looping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55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建钢
张盈盈
顾效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G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G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G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G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55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6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6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6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该面料为八路一循环,其中,1路和8路分别织入第一纱线,2路和7路分别织入第二纱线,3路和6路分别织入第三纱线,4路和5路分别织入第四纱线;1路和8路分别由成圈组成,2路和7路分别由成圈和集圈组成,3路和6路分别由集圈组成,4路和5路由成圈组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腈纶抗菌针织面料,通过设置了八路一循环,以及以不同形式织入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形成三维立体弹力结构搭配特殊原料结构,使得成型的面料手感如同护肤霜般细腻,布面紧致如肌肤,因此能提供优异的第二皮肤触感;使得该面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抗菌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有腈纶面料的抗菌效果较差,由于现在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害细菌,当大量的细菌依附在衣物上时,容易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为八路一循环,其中,1路和8路分别织入第一纱线,2路和7路分别织入第二纱线,3路和6路分别织入第三纱线,4路和5路分别织入第四纱线;1路和8路分别由成圈组成,2路和7路分别由成圈和集圈组成,3路和6路分别由集圈组成,4路和5路由成圈组成。
优选的,所述1路和8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1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成圈、第二针为下针筒成圈;8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成圈、第二针为上针盘成圈。
优选的,所述2路和7路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2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成圈、第二针为上针盘集圈;7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成圈、第二针为下针筒集圈。
优选的,所述3路和6路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3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集圈、第二针为下针筒集圈;6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集圈、第二针为上针盘集圈。
优选的,所述4路为上针盘成圈织入第四纱线;所述5路为下针筒成圈织入第四纱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纱线为并排织入的腈纶纱和竹炭纱。
优选的,所述第二纱线包括芯纱、以螺旋方式设置在芯纱外侧的包覆纱,所述芯纱为大豆蛋白纤维,所述包覆纱为涤纶纤维。
优选的,所述第三纱线包括氨纶纤维、尼龙纤维,所述尼龙纤维双向螺旋绕设在氨纶纤维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四纱线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纱芯、内包纱和外包纱,所述纱芯通过超细锦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内包纱通过棉纤维和亚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棉纤维和亚麻纤维的截面形状均呈三角形,所述外包纱通过甲壳素纤维和二氧化钛抗紫外线纤维加捻而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三纱线为色纱一,所述第二纱线和第四纱线为色纱二,所述色纱一和色纱二的颜色不相同。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通过设置了八路一循环,以及以不同形式织入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形成三维立体弹力结构搭配特殊原料结构,使得成型的面料手感如同护肤霜般细腻,布面紧致如肌肤,因此能提供优异的第二皮肤触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通过使用了具有抗菌功能的竹炭纱和甲壳素纤维,使得该面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抗菌能力;并且选择了大豆蛋白纤维,可以有效的提高面料在穿着时的舒适性。加了氨纶进行编织,使该面料具有良好弹性,具有贴肤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通过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纱线,两种颜色的纱线能够在织物表面形成有规律的纹理,有效提升织物表面的立体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的编织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的第二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的第三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的第四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4,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该面料为八路一循环,其中,1路和8路分别织入第一纱线,2路和7路分别织入第二纱线,3路和6路分别织入第三纱线,4路和5路分别织入第四纱线;1路和8路分别由成圈组成,2路和7路分别由成圈和集圈组成,3路和6路分别由集圈组成,4路和5路由成圈组成;1路和8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1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成圈、第二针为下针筒成圈;8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成圈、第二针为上针盘成圈;2路和7路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2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成圈、第二针为上针盘集圈;7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成圈、第二针为下针筒集圈;3路和6路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3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集圈、第二针为下针筒集圈;4路为上针盘成圈织入第四纱线;5路为下针筒成圈织入第四纱线;6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集圈、第二针为上针盘集圈;采用该结构,通过设置了八路一循环,以及以不同形式织入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形成三维立体弹力结构搭配特殊原料结构,使得成型的面料手感如同护肤霜般细腻,布面紧致如肌肤,因此能提供优异的第二皮肤触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为并排织入的腈纶纱和竹炭纱。采用该结构,竹炭纤维是取毛竹为原料,通过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制作而成,其独特的纤维结构设计,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使得该面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纱线包括芯纱21、以螺旋方式设置在芯纱外侧的包覆纱22,芯纱为大豆蛋白纤维,包覆纱为涤纶纤维。采用该结构,涤纶纤维具有似真丝的外观、光泽、手感,通过涤纶纤维长丝与大豆蛋白纤维形成的第二纱线,能够赋予本申请的面料具有更加美好的外观以及手感;且通过将涤纶纤维作为包覆纱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包覆,能够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纱线包括氨纶纤维31、尼龙纤维32,尼龙纤维32双向螺旋绕设在氨纶纤维31的表面。采用该结构,氨纶纤维具备良好的弹性和伸缩性,有效的提高了面料的抗拉强度;尼龙纤维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从而使得制成的第三纱线具有耐磨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纱线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纱芯、内包纱和外包纱,纱芯通过超细锦纶纤维41加捻而成,内包纱通过棉纤维42和亚麻纤维43加捻而成,棉纤维和亚麻纤维的截面形状均呈三角形,外包纱通过甲壳素纤维44和二氧化钛抗紫外线纤维45加捻而成。采用该结构,利用超细锦纶纤维使得第四纱线的染色效果好,从而让面料更加均匀美观;亚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性,使得存在第四纱线上的水分能够快速排至空气中,加快本面料的风干速度,防止长时间本面料湿润导致的细菌滋生,通过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的棉纤维和亚麻纤维使得第四纱线的透气效果好和抗菌效果好;甲壳素纤维由采用虾、蟹、昆虫等的壳制成的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杀菌防臭等性能,使得制成的第四纱线具有抗菌性;二氧化钛抗紫外线纤维能够有效隔绝紫外线,避免皮肤损伤,使得制成的第四纱线具有抗紫外线的性能,从而使得织出的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菌性和抗紫外线性;第四纱线的制备:先把超细锦纶纤维送入加捻机内加工以得到纱芯,然后通过喷丝板喷出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棉纤维和亚麻纤维,并将两者送入加捻机内加工,从而得到内包纱,接着,将甲壳素纤维和二氧化钛抗紫外线纤两者送入加捻机内加工以得到外包纱,最后将纱芯、内包纱和外包纱这三者依次送入气流纺纱机后,让内包纱螺旋缠绕在纱芯上,让外包纱螺旋缠绕在纱芯和内包纱的结合纱线上,从而得到第四纱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和第三纱线为色纱一,第二纱线和第四纱线为色纱二,色纱一和色纱二的颜色不相同。采用该结构,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纱线,两种颜色的纱线能够在织物表面形成有规律的纹理,有效提升织物表面的立体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为八路一循环,其中,1路和8路分别织入第一纱线,2路和7路分别织入第二纱线,3路和6路分别织入第三纱线,4路和5路分别织入第四纱线;1路和8路分别由成圈组成,2路和7路分别由成圈和集圈组成,3路和6路分别由集圈组成,4路和5路由成圈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1路和8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1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成圈、第二针为下针筒成圈;8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成圈、第二针为上针盘成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2路和7路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2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成圈、第二针为上针盘集圈;7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成圈、第二针为下针筒集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3路和6路均为两针一循环;其中,3路的第一针为上针盘集圈、第二针为下针筒集圈;6路的第一针为下针筒集圈、第二针为上针盘集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4路为上针盘成圈织入第四纱线;所述5路为下针筒成圈织入第四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为并排织入的腈纶纱和竹炭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纱线包括芯纱、以螺旋方式设置在芯纱外侧的包覆纱,所述芯纱为大豆蛋白纤维,所述包覆纱为涤纶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纱线包括氨纶纤维、尼龙纤维,所述尼龙纤维双向螺旋绕设在氨纶纤维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纱线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纱芯、内包纱和外包纱,所述纱芯通过超细锦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内包纱通过棉纤维和亚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棉纤维和亚麻纤维的截面形状均呈三角形,所述外包纱通过甲壳素纤维和二氧化钛抗紫外线纤维加捻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三纱线为色纱一,所述第二纱线和第四纱线为色纱二,所述色纱一和色纱二的颜色不相同。
CN202321545501.9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Active CN220266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5501.9U CN22026600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5501.9U CN22026600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6001U true CN220266001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1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5501.9U Active CN22026600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6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2238B (zh)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10420366U (zh) 一种凉感针织面料及服装
CN109652881A (zh) 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
CN214646514U (zh) 一种舒适耐磨鸟眼布
CN220266001U (zh) 一种腈纶抗菌针织面料
CN107791623A (zh) 一种环保复合高弹纤维面料
CN114590013A (zh) 一种透气性自控的抗菌型锦纶面料
CN210066044U (zh) 一种抗菌除臭吸湿快干型纱线
CN210415784U (zh) 一种多功能舒适弹力面料
CN203212753U (zh) 抗折皱舒爽型人造棉/汉麻长绒棉混纺纱针织物
CN207984204U (zh) 一种抗菌皮革服装面料
CN206319117U (zh) 一种三层分支结构织物
CN219280180U (zh) 一种弹性抗皱面料
CN217459763U (zh) 一种高弹耐磨的针织罗马布
CN218880238U (zh) 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瑜伽双层针织面料
CN212306844U (zh) 一种高弹力针织短袖
CN220767322U (zh) 一种透气效果好的针织面料
CN212242427U (zh) 一种抗紫外线双面弹力面料
CN213447521U (zh) 一种新型耐久人棉磨毛高抗起球面料
CN213733919U (zh) 一种抗污服装面料
CN219191560U (zh) 一种亲肤抗皱针织网眼面料
CN218804452U (zh) 一种抗静电针织布
CN211199598U (zh) 一种透气型运动面料
CN214239909U (zh) 一种全涤耐磨速干针织染色布
CN214027551U (zh) 一种保暖抗菌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