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6678U -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6678U
CN220256678U CN202320138425.3U CN202320138425U CN220256678U CN 220256678 U CN220256678 U CN 220256678U CN 202320138425 U CN202320138425 U CN 202320138425U CN 220256678 U CN220256678 U CN 220256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grillage
foot
plate fram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84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慧
郝迎迎
黄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Yizheng Hos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Yizheng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Yizheng Hospi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Yizheng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84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6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6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6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脚部板架和可移动杆芯,相邻的两段板架通过可拆卸式的方形铰链铰接,相邻的两段板架之间还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可旋转固定板,所述上半身板架顶端中部前后分别铰接有两个头部面板和两个胸部面板,所述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顶端中部分别铰接有两个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所述头部面板与上半身板架、臀部面板与臀部板架、腿部面板与腿部板架以及脚部面板与脚部板架之间均设置有面板背部翻身组件,所述头部面板与胸部面板之间通过可移动杆芯连接或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协助摆放体位且方便拆卸的辅助翻身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因各种急性重症如重症肺炎、休克、脑卒中或慢性疾病如渐冻症、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病等导致患者不能活动、需卧床救治,为了避免患者坠积性肺炎及压疮形成,需要勤翻身,及时拍背协助患者咳痰,因此勤快且有效的翻身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患者出现呕吐时需要立即有效的高角度翻身以防窒息,而人工翻身费力,翻身可能不到位,体型较大患者也可能存在翻身困难。所以现阶段的翻身工作费人力和时间,翻身效果也不好,不能做到翻身及时、有效、到位。另外患者如果要行胸腔穿刺或腰椎穿刺检查时,需要操作者和助手一起协作费力摆放体位,由于患者不能主动配合,体位摆放不能合格到位,且维持穿刺体位较困难。现在翻身工作主要是靠护士、护工或家属多人协作一起翻身,翻身后用海绵三角垫抵住患者后背,海绵垫长度有限且角度固定,不能有效抵住患者整个身体,可能出现头部和躯干的不同程度扭曲,严重者甚至影响病人的呼吸稳定,同时也不利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有效地勤拍后背、松动痰液以防止肺部感染加重。海绵三角垫不能随病情需要和操作需要及时调节翻身角度,在穿刺操作时支撑作用有限,且由于长度固定不可调节,可能影响穿刺部位的暴露。
在本发明之前,为解决这一难题,常采用的装置:1、公开号:CN217886408U提供一种灵活操作,可以对下肢进行固定的翻身板,但不能达到整体翻身,翻身操作较复杂不轻便,翻身后角度无法控制,也不能协助摆放体位;2、公开号:CN217566601U该翻身装置是电动翻身床,便于操作,但不能多体位辅助翻身,不可拆卸,也不能协助摆放体位,且价格昂贵,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翻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脚部板架和可移动杆芯,所述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依次平行摆放,相邻的两段板架通过可拆卸式的方形铰链铰接,相邻的两段板架之间还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可旋转固定板,所述上半身板架顶端中部前后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面板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胸部面板,所述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顶端中部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臀部面板、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腿部面板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脚部面板,所述头部面板与上半身板架之间设置有面板背部翻身组件,所述头部面板与胸部面板之间通过可移动杆芯的前后滑动实现连接或分离,所述臀部面板与臀部板架之间、腿部面板与腿部板架之间以及脚部面板与脚部板架之间均设置有面板背部翻身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上半身板架呈“田”字形,所述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呈“日”字形,所述上半身板架包括:呈“王”字形的上半身内侧板架和两个呈“E”字形的上半身外侧板架,所述臀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臀部内侧板架和两个呈“C”字形的臀部外侧板架,所述腿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腿部内侧板架和两个呈“C”字形的腿部外侧板架,所述脚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脚部内侧板架和两个呈“C”字形的脚部外侧板架,所述上半身内侧板架、臀部内侧板架、腿部内侧板架和脚部内侧板架的左右两侧均为中空结构,两个上半身外侧板架、两个臀部外侧板架、两个腿部外侧板架和两个脚部外侧板架的两个相向的内侧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上半身内侧板架、臀部内侧板架、腿部内侧板架和脚部内侧板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上半身内侧板架和上半身外侧板架连接端口处、臀部内侧板架和臀部外侧板架连接端口处、腿部内侧板架和腿部外侧板架连接端口处以及脚部内侧板架和脚部外侧板架连接端口处均设置有用于防止两者脱落的卡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铰链包括:方形钢板一、方形钢板二、方形钢板三、铰链杆芯、圆形中轴孔和螺旋帽,所述方形钢板一和方形钢板三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段板架其中一个的一侧,所述方形钢板二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段板架另一个相对应的一侧,所述方形钢板一、方形钢板二和方形钢板三上均开设有横向贯穿且同轴的圆形中轴孔,所述铰链杆芯由外侧向内侧依次贯穿并转动连接三个圆形中轴孔并在其内侧端部螺纹连接螺旋帽。
进一步的,所述可旋转固定板包括:固定板和固定螺钉,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六个,六个固定板分别连接在臀部内侧板架、腿部内侧板架、脚部内侧板架的头部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板一端通过固定螺钉连接在板架上,所述固定板能够沿着固定螺钉的轴线旋转°,固定板的正常位置是放置在与内侧板架横架相水平的方向,固定板旋转度可紧贴扣在相邻板架的内侧板架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面板包括:头部内侧面板、头部外侧面板和头部操作洞口,所述胸部面板包括:胸部内侧面板、胸部外侧面板和胸部操作洞口,所述臀部面板包括:臀部内侧面板、臀部外侧面板和臀部操作洞口,所述腿部面板包括:腿部内侧面板、腿部外侧面板和腿部操作洞口,所述脚部面板包括:脚部内侧面板、脚部外侧面板和脚部操作洞口,所述头部内侧面板、胸部内侧面板、臀部内侧面板、腿部内侧面板和脚部内侧面板的外侧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头部外侧面板、胸部外侧面板、臀部外侧面板、腿部外侧面板和脚部外侧面板的内侧分别横向滑动连接在头部内侧面板、胸部内侧面板、臀部内侧面板、腿部内侧面板和脚部内侧面板的中空结构内,所述头部内侧面板和头部外侧面板连接端口处、胸部内侧面板和胸部外侧面板连接端口处、臀部内侧面板和臀部外侧面板连接端口处、腿部内侧面板和腿部外侧面板连接端口处以及脚部内侧面板和脚部外侧面板连接端口处均设置有用于防止两者脱落的卡口结构,所述头部外侧面板、胸部外侧面板、臀部外侧面板、腿部外侧面板和脚部外侧面板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头部操作洞口、胸部操作洞口、臀部操作洞口、腿部操作洞口和脚部操作洞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半身内侧板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分布有两组共八个连接铰链,所述臀部内侧板架、腿部内侧板架和脚部内侧板架顶端中间位置处均均匀分布有一组共四个连接铰链,所述头部面板、胸部面板、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背面均设置有倒U形圆管,所述倒U形圆管底端两侧分别铰接在同组的四个连接铰链上,头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和胸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顶端相邻圆管为中空结构,两者内部通过可移动杆芯连接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所述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背部的两个倒U形圆管分别铰接上半身内侧板架顶端上半段和下半段的两组连接铰链,所述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分别铰接臀部内侧板架、腿部内侧板架和脚部内侧板架顶端的连接铰链。
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杆芯向头侧滑动后,所述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固定,所述可移动杆芯向脚侧滑动后,所述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之间的固定关系解除。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背部翻身组件由头向脚左右并排设置有四组,所述面板背部翻身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器、可控式气弹簧、固定支架和控制手柄,所述固定连接器一端与可控式气弹簧底部相连接,所述可控式气弹簧顶端与控制手柄相连接,其中,头部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固定连接器另一端与上半身内侧板架的上半段相铰接,头部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控制手柄的底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头部内侧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的顶端,臀部、腿部和脚部的三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固定连接器另一端分别与臀部内侧板架、腿部内侧板架和脚部内侧板架相铰接,臀部、腿部和脚部的三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六个控制手柄的底部分别通过六个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两个臀部内侧面板、两个腿部内侧面板和两个脚部内侧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的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普通科室及重症监护室,且翻身装置可以随时拆卸和组装,更贴近临床需求,同时节省存放空间。
2、翻身操作迅速轻便,单人操作即可,可以节省护理人员的力气及工作时间,尤其在人员不够,而且患者出现呕吐现象需立即翻身以防窒息时,本翻身装置可以做到迅速对患者进行翻身。
3、翻身效果好,可以做到头部和身体翻身时保持一致,翻身角度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自由调整。
4、可以满足患者多种体位下的翻身,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选择不同体位,包括低坡卧位、高坡卧位、腿部抬高,该翻身装置可以配合患者的体位需要,在不同体位下均可翻身。
5、可以作为转运装置,且该翻身装置可以调节宽度,适合多种转运条件,转运期间仍不影响其翻身功能。
6、可以辅助临床操作,在患者行胸腔穿刺及腰椎穿刺操作时,根据操作体位摆放的需要,通过提升和放下不同部位的面板,协助摆放和维持体位,暴露胸部或腰部。
7、翻身装置成本低,性价比高,医院不需要重新购买带有翻身功能的病床,节省医院费用。此发明即解决了目前重症患者及因疾病导致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难题,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本发明还兼具使用灵活、操作便捷、应用广泛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架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面板的底部视角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面板的左侧视角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半身板架、头部面板、胸部面板及其面板背部翻身组件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半身板架、头部面板、胸部面板及其面板背部翻身组件组合后的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与臀部内侧面板以及倒U形圆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方形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可旋转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可旋转固定板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01-上半身内侧板架,102-上半身外侧板架,201-臀部内侧板架,202-臀部外侧板架,301-腿部内侧板架,302-腿部外侧板架,401-脚部内侧板架,402-脚部外侧板架,501-头部内侧面板,502-头部外侧面板,503-头部操作洞口,601-胸部内侧面板,602-胸部外侧面板,603-胸部操作洞口,701-臀部内侧面板,702-臀部外侧面板,703-臀部操作洞口,801-腿部内侧面板,802-腿部外侧面板,803-腿部操作洞口,901-脚部内侧面板,902-脚部外侧面板,903-脚部操作洞口,1001-固定连接器,1002-可控式气弹簧,1003-固定支架,1004-控制手柄,1005-倒U形圆管,1006-可移动杆芯,11-方形铰链,1101-方形钢板一,1102-方形钢板二,1103-方形钢板三,1104-铰链杆芯,1105-圆形中轴孔,1106-螺旋帽,12-连接铰链,13-可旋转固定板,1301-固定板,1302-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11所示,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脚部板架和可移动杆芯1006,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设置有一个,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依次平行摆放,相邻的两段板架通过可拆卸式的方形铰链11铰接,相邻的两段板架之间还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可旋转固定板13,上半身板架顶端中部前后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面板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胸部面板,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顶端中部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臀部面板、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腿部面板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脚部面板,头部面板与上半身板架之间设置有面板背部翻身组件,头部面板与胸部面板之间通过可移动杆芯1006的前后滑动实现连接或分离,臀部面板与臀部板架之间、腿部面板与腿部板架之间以及脚部面板与脚部板架之间均设置有面板背部翻身组件。
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为左右对称结构,上半身板架呈“田”字形,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呈“日”字形,上半身板架包括:呈“王”字形的上半身内侧板架101和两个呈“E”字形的上半身外侧板架102,臀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臀部内侧板架201和两个呈“C”字形的臀部外侧板架202,腿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腿部内侧板架301和两个呈“C”字形的腿部外侧板架302,脚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脚部内侧板架401和两个呈“C”字形的脚部外侧板架402,上半身内侧板架101、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的左右两侧均为中空结构,两个上半身外侧板架102、两个臀部外侧板架202、两个腿部外侧板架302和两个脚部外侧板架402的两个相向的内侧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上半身内侧板架101、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的左右两侧,上半身内侧板架101和上半身外侧板架102连接端口处、臀部内侧板架201和臀部外侧板架202连接端口处、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腿部外侧板架302连接端口处以及脚部内侧板架401和脚部外侧板架402连接端口处均设置有用于防止两者脱落的卡口结构。
方形铰链11包括:方形钢板一1101、方形钢板二1102、方形钢板三1103、铰链杆芯1104、圆形中轴孔1105和螺旋帽1106,方形钢板一1101和方形钢板三1103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段板架其中一个的一侧,方形钢板二1102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段板架另一个相对应的一侧,方形钢板一1101、方形钢板二1102和方形钢板三1103上均开设有横向贯穿且同轴的圆形中轴孔1105,铰链杆芯1104表面和圆形中轴孔1105孔面均表面光滑,方形钢板一1101、方形钢板二1102和方形钢板三1103可分别围绕铰链杆芯1104做任意旋转,铰链杆芯1104由外侧向内侧依次贯穿并转动连接三个圆形中轴孔1105并在其内侧端部螺纹连接螺旋帽1106,拆卸时拧开螺旋帽1106,抽出铰链杆芯1104,分离方形钢板一1101、方形钢板二1102和方形钢板三1103,相邻两段板架也分离,进而拆卸翻身装置。
可旋转固定板13包括:固定板1301和固定螺钉1302,固定板1301设置有六个,六个固定板1301分别连接在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脚部内侧板架401的头部左右两侧,固定板1301一端通过固定螺钉1302连接在板架上,固定板1301能够沿着固定螺钉1302的轴线旋转90°,固定板1301的正常位置是放置在与内侧板架横架相水平的方向,固定板1301旋转90度可紧贴扣在相邻板架的内侧板架上方,阻止相邻两段板架及固定板1301下方的方形铰链11旋转。
头部面板包括:头部内侧面板501、头部外侧面板502和头部操作洞口503,胸部面板包括:胸部内侧面板601、胸部外侧面板602和胸部操作洞口603,臀部面板包括:臀部内侧面板701、臀部外侧面板702和臀部操作洞口703,腿部面板包括:腿部内侧面板801、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腿部操作洞口803,脚部面板包括:脚部内侧面板901、脚部外侧面板902和脚部操作洞口903,头部面板、胸部面板、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的材料均为可支撑材料,如钢板、硬质塑胶板等;头部内侧面板501、胸部内侧面板601、臀部内侧面板701、腿部内侧面板801和脚部内侧面板901的外侧均为中空结构,头部外侧面板502、胸部外侧面板602、臀部外侧面板702、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脚部外侧面板902的内侧分别横向滑动连接在头部内侧面板501、胸部内侧面板601、臀部内侧面板701、腿部内侧面板801和脚部内侧面板901的中空结构内,头部内侧面板501和头部外侧面板502连接端口处、胸部内侧面板601和胸部外侧面板602连接端口处、臀部内侧面板701和臀部外侧面板702连接端口处、腿部内侧面板801和腿部外侧面板802连接端口处以及脚部内侧面板901和脚部外侧面板902连接端口处均设置有用于防止两者脱落的卡口结构,头部外侧面板502、胸部外侧面板602、臀部外侧面板702、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脚部外侧面板902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头部操作洞口503、胸部操作洞口603、臀部操作洞口703、腿部操作洞口803和脚部操作洞口903,通过设置的头部操作洞口503、胸部操作洞口603、臀部操作洞口703、腿部操作洞口803和脚部操作洞口903分别为了便于伸手推拉控制头部外侧面板502、胸部外侧面板602、臀部外侧面板702、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脚部外侧面板902的伸缩。
上半身内侧板架10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分布有两组共八个连接铰链12,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顶端中间位置处均均匀分布有一组共四个连接铰链12,头部面板、胸部面板、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背面均设置有倒U形圆管1005,倒U形圆管1005底端两侧分别铰接在同组的四个连接铰链12上,头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和胸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顶端相邻圆管为中空结构,两者内部通过可移动杆芯1006连接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背部的两个倒U形圆管1005分别铰接上半身内侧板架101顶端上半段和下半段的两组连接铰链12,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分别铰接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顶端的连接铰链12。
可移动杆芯1006向头侧滑动后,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固定,可移动杆芯1006向脚侧滑动后,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之间的固定关系解除。
面板背部翻身组件由头向脚左右并排设置有四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器1001、可控式气弹簧1002、固定支架1003和控制手柄1004,固定连接器1001一端与可控式气弹簧1002底部相连接,可控式气弹簧1002顶端与控制手柄1004相连接,其中,头部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固定连接器1001另一端与上半身内侧板架101的上半段相铰接,头部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控制手柄1004的底部通过固定支架1003固定连接在头部内侧面板501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的顶端,臀部、腿部和脚部的三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固定连接器1001另一端分别与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相铰接,臀部、腿部和脚部的三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六个控制手柄1004的底部分别通过六个固定支架1003固定连接在两个臀部内侧面板701、两个腿部内侧面板801和两个脚部内侧面板901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的顶端。
在使用该装置的时候,将上半身板架与臀部板架、臀部板架与腿部板架、腿部板架与脚部板架通过方形铰链11连接组装固定好。将组装好的翻身装置直接放置在病床上,患者躺在翻身装置上。向左侧翻身时,先将可移动杆芯1006向头侧滑动后,使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固定,将手先伸进右侧头部外侧面板502的头部操作洞口503里,提起下方的控制手柄1004,同时向上拉头部面板,控制手柄1004通过释放可控式气弹簧1003内部气体压力,使得可控式气弹簧1003伸长,通过杠杆原理,伸长的气弹簧可以促进上方相连接的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共同以连接铰链12为轴点向上旋转,进而使患者的头胸部向左侧翻动,然后依次将手伸进臀部外侧面板702、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脚部外侧面板902的臀部操作洞口703、腿部操作洞口803和脚部操作洞口903,依照上述操作办法提升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使得患者的臀部和下肢一起向左侧翻动。五块面板抬至相同高度可以保持患者身体一致高度,从而起到协调一致的翻身效果。翻身角度可控制在0-80度。控制手柄1004可以通过控制可控式气弹簧1003内部气体的释放,使得面板停留在任意高度,从而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随时调整患者的翻身角度。患者侧方翻身后需要拍背协助咳痰,可以由护理人员固定好翻身体位,放下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暴露患者后背,由臀部面板和腿部面板继续支撑,然后轻拍患者后背协助咳痰。也可以将可移动杆芯1006向脚侧推移,解除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之间的固定,此时头部面板依靠背部气弹簧1002的支撑仍维持翻身角度,而放下胸部面板,暴露患者后背,轻拍后背协助咳痰。如果使患者躺平,可以提起控制手柄1004向下压所有面板,可以使所有面板回落,从而使患者身体放平。患者病情好转可以自行翻身,不需要辅助翻身时,可以拧开并拔出所有铰链杆芯1104,分离所有方形铰链11,每段板架随之分离拆卸,移出板架和上方连接的面板即可,且整个翻身装置分离后体积变小,便于携带和减少存放空间。多个翻身装置的每段结构还可以互相替换,如果翻身装置中的任意一段结构损坏,可以用其他翻身装置相应结构替换,待损坏结构维修正常后仍可以继续使用。
当患者需要采取不同体位时,如低坡卧位、高坡卧位、腿部抬高等,通过病床床尾的调节杆可以调节病床床板角度使得患者采取所需要的体位。由于方形铰链11可以任意旋转,也即每段板架和面板可以任意旋转,当病床床板发生角度变化时,放置床板上方的板架和面板通过方形铰链11的旋转也同样可以随床板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维持患者的不同体位需求。患者在不同体位下,面板的提升和回落不受影响,也即多种不同体位下患者仍可以完成有效的翻身。
患者出现呕吐现象,护理人员可以立即提起控制手柄1004向上拉起一侧的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至最大角度,迅速将患者进行有效翻身以防止窒息。由于气弹簧的操作轻便,即使体型较大的患者,也可以迅速有效翻身不耽误患者救治机会。
患者需要调换病床或转运,将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上所有可旋转固定板13由正常摆放位置旋转90度,分别紧贴扣在相邻的上半身内侧板架101、臀部内侧板架201和腿部内侧板架301上,阻止方形铰链11向上旋转,四段板架也即固定连接成平板。此时可以直接抓住板架,抬起翻身装置将患者调换至另一张病床。也可以由外向内推所有上半身外侧板架102、臀部外侧板架202、腿部外侧板架302和脚部外侧板架402和头部外侧面板502、胸部外侧面板602、臀部外侧面板702、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脚部外侧面板902回缩至上半身内侧板架101、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及头部内侧面板501、胸部内侧面板601、臀部内侧面板701、腿部内侧面板801和脚部内侧面板901,使得翻身装置宽度缩窄,此时翻身装置变换为担架板,放置担架车上可以转运患者。转运期间所有面板提升功能不受影响,仍可以对患者进行翻身和防止呕吐窒息。
行胸腔穿刺操作时,将患者调节至高坡卧位后,提升头部面板、胸部面板、臀部面板及腿部面板,将患者向一侧翻身,固定好体位后将可移动杆芯1006向脚侧推移,解除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之间的固定,此时头部面板依靠背部气弹簧1002的支撑仍维持翻身角度,而胸部面板则可以放下,此时由头部面板、臀部面板和腿部面板三块面板继续维持体位。暴露的背部则可以在B超定位下行胸腔穿刺操作。
行腰椎穿刺操作时,将患者调节至平卧位后,提升一侧的头部面板、胸部面板、臀部面板及腿部面板至最大角度,将患者近90度相对侧侧方翻身,双腿向腹部屈曲,助手站在对面协助固定好患者体位,然后放下臀部面板,将患者向床尾平移10cm左右,暴露腰部,由头部面板、胸部面板和腿部面板继续维持体位,然后行腰椎穿刺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脚部板架和可移动杆芯(1006),所述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依次平行摆放,相邻的两段板架通过可拆卸式的方形铰链(11)铰接,相邻的两段板架之间还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可旋转固定板(13),所述上半身板架顶端中部前后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面板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胸部面板,所述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顶端中部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臀部面板、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腿部面板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脚部面板,所述头部面板与上半身板架之间设置有面板背部翻身组件,所述头部面板与胸部面板之间通过可移动杆芯(1006)的前后滑动实现连接或分离,所述臀部面板与臀部板架之间、腿部面板与腿部板架之间以及脚部面板与脚部板架之间均设置有面板背部翻身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身板架、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上半身板架呈“田”字形,所述臀部板架、腿部板架和脚部板架均呈“日”字形,所述上半身板架包括:呈“王”字形的上半身内侧板架(101)和两个呈“E”字形的上半身外侧板架(102),所述臀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臀部内侧板架(201)和两个呈“C”字形的臀部外侧板架(202),所述腿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腿部内侧板架(301)和两个呈“C”字形的腿部外侧板架(302),所述脚部板架包括:呈“工”字形的脚部内侧板架(401)和两个呈“C”字形的脚部外侧板架(402),所述上半身内侧板架(101)、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的左右两侧均为中空结构,两个上半身外侧板架(102)、两个臀部外侧板架(202)、两个腿部外侧板架(302)和两个脚部外侧板架(402)的两个相向的内侧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上半身内侧板架(101)、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的左右两侧,所述上半身内侧板架(101)和上半身外侧板架(102)连接端口处、臀部内侧板架(201)和臀部外侧板架(202)连接端口处、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腿部外侧板架(302)连接端口处以及脚部内侧板架(401)和脚部外侧板架(402)连接端口处均设置有用于防止两者脱落的卡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铰链(11)包括:方形钢板一(1101)、方形钢板二(1102)、方形钢板三(1103)、铰链杆芯(1104)、圆形中轴孔(1105)和螺旋帽(1106),所述方形钢板一(1101)和方形钢板三(1103)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段板架其中一个的一侧,所述方形钢板二(1102)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段板架另一个相对应的一侧,所述方形钢板一(1101)、方形钢板二(1102)和方形钢板三(1103)上均开设有横向贯穿且同轴的圆形中轴孔(1105),所述铰链杆芯(1104)由外侧向内侧依次贯穿并转动连接三个圆形中轴孔(1105)并在其内侧端部螺纹连接螺旋帽(1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固定板(13)包括:固定板(1301)和固定螺钉(1302),所述固定板(1301)设置有六个,六个固定板(1301)分别连接在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脚部内侧板架(401)的头部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板(1301)一端通过固定螺钉(1302)连接在板架上,所述固定板(1301)能够沿着固定螺钉(1302)的轴线旋转90°,固定板(1301)的正常位置是放置在与内侧板架横架相水平的方向,固定板(1301)旋转90度可紧贴扣在相邻板架的内侧板架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面板包括:头部内侧面板(501)、头部外侧面板(502)和头部操作洞口(503),所述胸部面板包括:胸部内侧面板(601)、胸部外侧面板(602)和胸部操作洞口(603),所述臀部面板包括:臀部内侧面板(701)、臀部外侧面板(702)和臀部操作洞口(703),所述腿部面板包括:腿部内侧面板(801)、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腿部操作洞口(803),所述脚部面板包括:脚部内侧面板(901)、脚部外侧面板(902)和脚部操作洞口(903),所述头部内侧面板(501)、胸部内侧面板(601)、臀部内侧面板(701)、腿部内侧面板(801)和脚部内侧面板(901)的外侧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头部外侧面板(502)、胸部外侧面板(602)、臀部外侧面板(702)、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脚部外侧面板(902)的内侧分别横向滑动连接在头部内侧面板(501)、胸部内侧面板(601)、臀部内侧面板(701)、腿部内侧面板(801)和脚部内侧面板(901)的中空结构内,所述头部内侧面板(501)和头部外侧面板(502)连接端口处、胸部内侧面板(601)和胸部外侧面板(602)连接端口处、臀部内侧面板(701)和臀部外侧面板(702)连接端口处、腿部内侧面板(801)和腿部外侧面板(802)连接端口处以及脚部内侧面板(901)和脚部外侧面板(902)连接端口处均设置有用于防止两者脱落的卡口结构,所述头部外侧面板(502)、胸部外侧面板(602)、臀部外侧面板(702)、腿部外侧面板(802)和脚部外侧面板(902)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头部操作洞口(503)、胸部操作洞口(603)、臀部操作洞口(703)、腿部操作洞口(803)和脚部操作洞口(90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身内侧板架(10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分布有两组共八个连接铰链(12),所述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顶端中间位置处均均匀分布有一组共四个连接铰链(12),所述头部面板、胸部面板、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背面均设置有倒U形圆管(1005),所述倒U形圆管(1005)底端两侧分别铰接在同组的四个连接铰链(12)上,头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和胸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顶端相邻圆管为中空结构,两者内部通过可移动杆芯(1006)连接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所述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背部的两个倒U形圆管(1005)分别铰接上半身内侧板架(101)顶端上半段和下半段的两组连接铰链(12),所述臀部面板、腿部面板和脚部面板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分别铰接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顶端的连接铰链(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杆芯(1006)向头侧滑动后,所述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固定,所述可移动杆芯(1006)向脚侧滑动后,所述头部面板和胸部面板之间的固定关系解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背部翻身组件由头向脚左右并排设置有四组,所述面板背部翻身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器(1001)、可控式气弹簧(1002)、固定支架(1003)和控制手柄(1004),所述固定连接器(1001)一端与可控式气弹簧(1002)底部相连接,所述可控式气弹簧(1002)顶端与控制手柄(1004)相连接,其中,头部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固定连接器(1001)另一端与上半身内侧板架(101)的上半段相铰接,头部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控制手柄(1004)的底部通过固定支架(1003)固定连接在头部内侧面板(501)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的顶端,臀部、腿部和脚部的三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固定连接器(1001)另一端分别与臀部内侧板架(201)、腿部内侧板架(301)和脚部内侧板架(401)相铰接,臀部、腿部和脚部的三组面板背部翻身组件中的六个控制手柄(1004)的底部分别通过六个固定支架(1003)固定连接在两个臀部内侧面板(701)、两个腿部内侧面板(801)和两个脚部内侧面板(901)背部的倒U形圆管(1005)的顶端。
CN202320138425.3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Active CN220256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8425.3U CN220256678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8425.3U CN220256678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6678U true CN220256678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3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8425.3U Active CN220256678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6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5433B2 (en) Synchronized patient elevation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patient positioning support systems
CN207950124U (zh) 一种模块化自助移位机
CN205569216U (zh) 一种三矩阵三层联动翻身床
CN111166582A (zh) 一种用于人员卧床检查的辅助翻动装置
WO2022141609A1 (zh) 一种俯卧用人体生态手术架
CN111265372A (zh) 一种医疗床床板翻转装置
CN220256678U (zh)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CN211409866U (zh)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病床
CN205494209U (zh) 脊柱手术病人翻身床
CN202207253U (zh) 医疗护理床
US11986430B2 (en) Portable medical lift and positioning device
CN213724213U (zh) 一种麻醉用麻醉辅助支架
CN208641089U (zh) 用于护理床的床板倾斜旋转机构
CN213553069U (zh) 一种用于脊柱外科护理的辅助翻身装置
CN207605088U (zh) 使用方便灵活的辅助起卧装置
CN212490448U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病人转移装置
CN212840221U (zh) 便于放置呼吸机的高稳定性支撑架
CN220877115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组合式病床
CN216985527U (zh) 一种适用于妇产科用新生儿护理装置
CN218247708U (zh) 可伸缩式手术大单支撑装置
CN210044373U (zh) 一种用于俯卧位、侧卧位的治疗床
CN218652297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辅助翻身护理装置
CN213431387U (zh) 一种骨科内镜手术辅助装置
WO2014021924A1 (en) Patient elevation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CN211232597U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的观察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