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1861U - 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1861U
CN220251861U CN202320730816.4U CN202320730816U CN220251861U CN 220251861 U CN220251861 U CN 220251861U CN 202320730816 U CN202320730816 U CN 202320730816U CN 220251861 U CN220251861 U CN 220251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ommunication
disposed
sealing
fl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08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健
王琦琪
马赫
王雪任
陈惠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Infrare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Infrare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Infrare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Infrare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08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1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1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1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防水组件,其包括一个第一控制主体和一个一级浮体,其中该第一控制主体形成一个第一气体通道、一个第一导通腔和一个第一导通开口,其中该一级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一导通腔内,该第一导通开口被设置朝下该第一导通腔,其中该第一导通腔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其中该一级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一导通开口的正下方,以形成一个位于该一级浮体和该第一导通开口之间的第一导通空间,其中该一级浮体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第一导通腔的尺寸大于该一级浮体的尺寸,且该一级浮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escription

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气体的气体传感设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气体检测设备的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多作业场合,人们需要检测环境气体,以预防事故发生,确保作业安全。例如,人们需要在煤矿的井巷、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回风巷道、机电峒室、井下等处连续监测甲烷浓度,以防止作业环境甲烷超标,导致作业人员中毒伤亡,甚至诱发爆炸事故。甲烷检测器能够在甲烷浓度超出正常浓度范围时,发出声音、文字、光影等报警信号,以提醒作业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爆炸及中毒事故发生,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气体检测器还可进一步与远程监控、信号系统连接,甚至接入网络,以使远离作业区域的人们也能及时反应和采取措施。然而,煤矿等矿井作业环境除了有害气体,如甲烷超标外,还可能出现其他安全隐患。例如,发生透水,导致甲烷传感器被水淹没。市场上现有部分类型甲烷传感器被水淹没之后,出现诸如感应灵敏度下降,甚至彻底损坏等情况,影响正常使用,给作业人员带来风险。
现有很多气体传感设备(或气体检测设备)的防水性能未考虑被水淹没的场景,防水性能较差,防水手段较为单一,且未考虑井下环境的水流含有油污、泥沙和水流冲击等。例如,防水等级低于IPx6的气体传感设备仅能防雨水或空气中的水雾,被水淹没后将直接失去感应功能,且水退去后难以恢复,防水等级为IPx6的气体传感设备大多也仅是通过胶水和密封圈将其电路和外部环境隔开,并通过疏水材料,防止水迹残留。
申请号为CN201720651009.8的实用新型专利揭露了一种防水甲烷传感器,其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电路板组件,该壳体的上盖外侧设有能够吸水的防水板和罩在电路板的防护罩。该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甲烷传感器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水雾等进入传感器内部。然而,很明显,该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甲烷传感器无法防止水淹时,水进入传感器内部。此外,很多作业场合的水流往往携带很多杂质,如灰尘、泥沙、油污等,其随水流进入传感器内部后,将淤积和/或附着在传感器的感应部,导致传感器即使在水流退去后,也无法恢复感应功能。
申请号为CN201410832560.3的发明专利揭露了一种传感器防水罩,其能够罩在传感器探头,以防止传感器探头易因井下淋水和冲尘导致探头进水导致的损坏。然而,该发明专利提供的传感器防水罩也无法防止水淹时,水进入传感器内部和水流携带的杂质对传感器感应功能的影响。
申请为CN201020515574.X的实用新型专利揭露了一种带有浮体球防水装置的可燃气体探头,其浮体球防水装置可在水位上升至浮体球时,使浮体球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起和闭合密封罩。该实用新型公开的可燃气体探头仅能实现单级防水,防水性能较差,且其缺少防止水流冲击的机构和部件,在有水流存在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防水效果。
因此,现有的气体传感设备在复杂环境,尤其是存在水流冲击的水下环境将难以实现对其气体传感器的密封,其更难以避免气体传感器与水发生接触和防止水流痕迹或水所携带的杂质的附着影响到气体传感器的感应功能的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设备,其防水装置能够在该气体传感设备被水淹没前,自动将气体传感器设备的气体传感器水密封地密封在该防水装置内部,以防止该气体传感器因接触水而失去气体检测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设备,其防水装置能够提供多级缓冲腔,以防止其气体传感器与水发生接触,从而防止水流痕迹或水所携带的杂质的附着影响到气体传感器的感应功能的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设备,其防水装置即使在水流冲击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其对气体传感器的水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设备,其防水装置能够在水退去后,自动打开,以使气体传感器设备的气体传感器能够接触外界环境气体和恢复气体检测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设备,其防水装置为机械结构,其对气体传感器设备的气体传感器的水密封并不需要任何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设备,其气体传感器被设置和能够被密封在防水装置的内部,以避免当气体传感设备被水淹没时,水流携带的杂质影响气体传感器的气体感应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设备,其能够在受到适当外力,如浮力作用时,自动将该气体检测设备的气体传感器密封在该防水装置内,和在外力被移去时,在重力作用下,该气体检测设备的防水装置被自动打开,以使该气体检测设备的气体传感器能够与外界环境气体相接触和恢复其气体感应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相应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上述优势的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包括:
一个气体传感器;和
一个第一防水组件,其中该气体传感器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气体检测通道,且该气体传感器的感应部被暴露在该气体检测通道,其中该气体传感器的该气体检测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其中该第一防水组件形成一个第一气体通道、一个第一导通腔和一个第一导通开口,其中该第一气体通道分别与该气体传感器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一导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一导通腔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其中该第一导通开口能够被控制与该第一导通腔相连通,或断开与该第一导通腔的连通。
结合下述描述和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其它的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其它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说明书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爆炸图。
图4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一防水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一防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8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第二控制主体的立体图。
图9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第二控制主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气体传感器被水密封在密封腔体。
图11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气体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12所示的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一种可选实施。
图13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可选实施的第二控制主体的装配图。
图14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可选实施的装配图。
图15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16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第二防水组件的第二控制主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被提供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它显而易见的替换、修改和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所保护范围不应受到本文所描述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除非本文中特地指出,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除非本文中特地指出,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所指代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上述术语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11,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包括一个气体传感器10和一个第一防水组件21,其中该气体传感器10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01和至少一个气体检测通道103,且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被暴露在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其中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与该第一开口101相连通,其中该第一防水组件21形成一个第一气体通道2101、一个第一导通腔2102和一个第一导通开口2103,其中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分别与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相连通,该第一导通腔2102与外界环境相连通。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未被水淹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该第一导通腔2102与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相连通;当该第一防水组件21被水淹没时,该第一导通腔2102与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之间的连通将被切断(或阻断)。优选地,该气体传感器10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一防水组件21。因此,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能够被控制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相连通,或断开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外界环境气体被允许通过该第一导通腔2102、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从而使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能够感应环境气体(空气)中的待检测成分(浓度),此时,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气体检测(或感应)工作状态。示例性地,当该气体传感器10为甲烷传感器时,该气体传感器10被设置能够感应环境空气中的甲烷浓度,以使报警器可在甲烷浓度过高时,发出报警信号。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被水淹没时,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与外界环境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从而阻止水(流)通过该第一开口101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和影响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功能,甚至导致该气体传感器10损坏,此时,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水防护状态,以保护该气体传感器10,避免其受到水的影响。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被水淹没时,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与外界环境的连通均被切断(或阻断),从而阻止水(流)通过该第一开口101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和影响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功能,甚至导致该气体传感器10损坏。可以理解,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与该第一开口101相连通,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被暴露在该气体检测通道103,从而使得环境气体能够自该第一开口101流入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被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检测或感应,从而使环境气体(空气)中的待测成分(浓度),例如,空气中甲烷的浓度,能够被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检测或感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文中的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与外界环境的连通均被切断(或阻断),指的是外界环境的水(流)无法通过该第一开口101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内部。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气体传感器10形成一个第一端部11、一个第二端部12和一个加长部13,其中该第一端部11自该加长部13向下延伸,该第二端部12自该加长部13向上延伸,其中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形成在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端部11,且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端部11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一防水组件21。可以理解,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感应部111被选择性地设置在该第一端部11或该第二端部12。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包括一个第一控制主体211和一个一级浮体212,其中该第一控制主体211形成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该第一导通腔2102和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其中该一级浮体212被设置在该第一导通腔2102内,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一导通腔2102,其中该一级浮体212被设置在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的正下方,且该一级浮体212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从而使得当该一级浮体212向下移动和远离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时,能够形成一个位于该一级浮体212和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之间的第一导通空间21201;当该一级浮体212在适当的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时,能够使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从而使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与外界环境的连通被切断。可以理解,该第一导通空间21201能够分别与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该第一导通腔2102相连通。换句话说,该一级浮体212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一级浮体212的尺寸(或体积),且该一级浮体21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以使该一级浮体212可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从而使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可以理解,由于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一级浮体212的尺寸(或体积),且该一级浮体21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当水流入该第一导通腔2102内时,可防止由于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容量较小,导致水流在该一级浮体212还未浮起就已经通过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流入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可以理解,当水未进入该第一导通腔2102或进入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水的量较少时,该第一导通空间21201分别连通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该第一导通腔2102;当适量的水进入该第一导通腔2102时,该一级浮体212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该一级浮体212占据了该第一导通空间21201。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的该一级浮体212进一步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弧形密封部2120,其中该弧形密封部2120被设置正对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且该弧形密封部2120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与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相适配,以确保该一级浮体212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时,能够水密封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的该第一导通腔2102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从而使得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所在环境中的水位处于适当高度时,水能够进入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的该第一导通腔2102,从而使该一级浮体212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换句话说,该一级浮体212在水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控制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连通或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断开连通。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的该第一控制主体211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2110,其中该第一流体通道2110分别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和外界环境相连通,以使所在环境流体(气体或液体)可通过该第一流体通道2110自由流入该第一导通腔2102。可以理解,该第一流体通道2110所在位置高度应低于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所在位置高度。优选地,该一级浮体212被设置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一导通腔2102内和该第一流体通道2110形成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底部,从而确保环境水流即时流入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一导通腔2102和使水流平缓流入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一导通腔2102,以防止该一级浮体212在水流冲击下不能及时上浮和堵塞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的该第一控制主体211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导通部2111,其中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形成在该第一导通部2111。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进一步包括一个二级浮体213,该第一控制主体211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一流体腔2104、一个第二导通开口2105和一个第一导通通道2106,其中该第一流体腔2104位于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上方,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2106分别与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和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相连通,该第一流体腔2104与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相连通,其中该二级浮体213被设置在该第一流体腔2104内,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一流体腔2104,其中该二级浮体213被设置在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的正下方,其中该二级浮体213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且该二级浮体213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从而使得当该二级浮体213向下移动和远离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时,能够形成一个位于该二级浮体213和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之间的第二导通空间21301;当该二级浮体213在适当的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时,能够使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与该第一流体腔2104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和使该第一导通通道2106与该第一流体腔2104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可以理解,该第一流体腔2104、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和该第一导通通道2106形成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可以理解,该第二导通空间21301能够分别与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和该第一流体腔2104相连通。可以理解,当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被水密封地堵塞时,水流无法通过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使该气体传感器10得到保护。此外,由于该第一流体腔2104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二级浮体213的尺寸(或体积),因此,即使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受到水流冲击,导致部分水进入该第一流体腔2104,也会因为该第一流体腔2104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二级浮体213的尺寸(或体积)和该二级浮体213对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的水密封地堵塞,导致水难以通过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可以理解,当水未进入该第一流体腔2104或进入该第一流体腔2104的水的量较少时,该第二导通空间21301分别连通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和该第一流体腔2104;当适量的水进入该第一流体腔2104时,该二级浮体213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该二级浮体213占据了该第二导通空间21301。优选地,该二级浮体213被设置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一流体腔2104内,且该第一流体腔2104位于该第一导通腔2102的上方,从而使流入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一流体腔2104的水流(如果有的话)更加平缓,以防止该二级浮体213在水流冲击下不能及时上浮和堵塞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此外,当该二级浮体213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时,该第一流体腔2104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和外界环境形成压强差,造成负压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其水密封效果。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控制主体211形成一个第二导通部2112,该二级浮体213包括一个第一主体部2131、一个第一密封部2132和一个第一密封圈2133,其中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形成在该第二导通部2112,该第一主体部2131自该第一密封部2132延伸,该第一密封圈2133被设置在该第一密封部2132,且该第一密封部2132位于该第一主体部2131和该第二导通部2112之间,该第一密封圈2133位于该第一密封部2132和该第二导通部2112之间。换句话说,该第一密封部2132被设置朝向该第二导通部2112,该第一主体部2131远离该第二导通部2112。相应地,当该二级浮体213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时,该第一密封圈2133有助于确保该二级浮体213对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的水密封。优选地,该二级浮体213的该第一密封部2132的宽度(或外径)大于该第一密封圈2133的外径,该第一密封圈2133的内径大于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的内径,以确保该二级浮体213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抵压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时,该第一密封圈2133能够围绕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和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二级浮体213的该第一密封部2132与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之间。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214,该二级浮体21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2134,其中该第一磁性件214被设置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该第二磁性件2134被设置在该二级浮体213的该第一密封部2132,其中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被设置能够相互吸附,且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磁吸附力(或所有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总的磁吸附力)小于该二级浮体213的重力。相应地,当该二级浮体213(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抵压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以密封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时,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磁吸附能够保持和加强该二级浮体213对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的水密封。例如,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磁吸附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流的冲击导致该二级浮体213远离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此外,该二级浮体213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的方向移动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抵达和抵压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因此,该二级浮体213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的方向移动过程中,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磁吸附能够确保该二级浮体213抵压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的适当位置和确保该二级浮体213对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的水密封。换句话说,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磁吸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位置校正作用。最后,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磁吸附作用增大了位于该第一密封部2132和该第二导通部2112之间的该第一密封圈2133的形变,进一步确保该二级浮体213对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的水密封。
值得注意的是,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的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磁吸附力(或所有该第一磁性件214和该第二磁性件2134之间的总的磁吸附力)小于该二级浮体213的重力,从而使得当该二级浮体213受到的浮力被撤去(或适当大小部分被撤去),该二级浮体213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向远离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的方向移动,从而形成一个位于该二级浮体213与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部2112之间的第二导通空间21301,以恢复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与该第一流体腔2104的连通。如果该一级浮体212受到的浮力也被撤去,该第一导通腔2102与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之间的连通同样被恢复,则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与外界环境的连通也得到恢复。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的该二级浮体213的该第一密封部2132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一密封凸起21321,且该第一密封圈2133被设置围绕该第一密封凸起21321,其中该第一密封凸起21321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与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相适配,且该第一密封凸起21321正对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从而使得该第一密封凸起21321不但能够进一步确保该二级浮体213对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的水密封,还能够起到引导该二级浮体213在浮力作用下,抵压在该第一控制主体211的该第一导通部2111的适当位置的作用。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引导件215,其中该第一引导件215被设置在该第一导通腔2102内,且该第一引导件215形成一个第一引导槽2150,其中该第一引导槽2150与该第一导通腔2102相连通,且该一级浮体212被设置在该第一引导槽2150,以确保该一级浮体212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上浮起和水密封(或堵塞)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撤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下落下和远离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
如附图之图1至图3、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引导件216,其中该第二引导件216被设置在该第一流体腔2104内,且该第二引导件216形成一个第二引导槽2160,其中该第二引导槽2160与该第一流体腔2104相连通,且该二级浮体213被设置在该第二引导槽2160,以确保该二级浮体213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上浮起和水密封(或堵塞)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和在水的浮力撤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下落下和远离该第二导通开口2105。
因此,该第一防水组件21能够形成两级水密封,以防止水流自下而上地通过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接触到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感应部111,影响该气体传感器10对气体的感应功能。此外,该第一防水组件21的该第一流体腔2104形成一个水流缓冲腔,其尺寸(或容量)大于该二级浮体213,从而使得即使部分水意外进入该第一流体腔2104,也不可能通过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防水组件22,该气体传感器10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02,其中该第二防水组件2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浮体221和一个第二控制主体222,其中该第二控制主体222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气体通道2201、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开口2201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通腔2202,其中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分别与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和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相连通,该第二导通腔2202分别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其中该第一浮体221包括一个第一上浮部2211、至少一个传动件2212和至少一个密封件2213,其中该第一上浮部2211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该传动件22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第一上浮部2211和该密封件2213,该密封件2213被设置在该第二导通腔2202内,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二导通腔2202,该密封件2213被设置在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的正下方,其中该密封件2213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且该第一上浮部2211和该密封件2213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从而使得当该密封件2213向下移动和远离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时,能够形成一个位于该密封件2213和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之间的第一连通空间22130;当该密封件2213在适当的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时,能够使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和使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与外界环境的连通被切断。可以理解,该第一连通空间22130能够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和该第二导通腔2202相连通。换句话说,该第一上浮部2211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密封件2213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且该第二导通腔2202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第一浮体221的该密封件2213的尺寸(或体积),该第一浮体221的重力小于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的最大水浮力,以使该第一浮体221可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通过该传动件2212驱动该密封件2213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从而使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和使与外界环境的连通被切断。相应地,该第一浮体221在水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控制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的连通,或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断开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的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相连通时,气体,例如,甲烷,可通过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该第二导通腔2202自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流出;气体,例如,氯气,可通过该第二导通腔2202、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和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因此,进一步地,该第二控制主体222的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能够被控制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相连通,或断开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的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外界环境气体,例如,甲烷,可通过该第一导通腔2102、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外界环境气体,例如,氯气,可自该第二导通腔2202、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和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从而使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能够感应环境气体(空气)中的待检测成分(浓度),此时,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气体检测(或感应)工作状态。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道2210,其中该第二流体通道2210分别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和外界环境相连通,以使待测气体可通过该第二导通腔2202和该第二流体通道2210自由流出(或流入)。可以理解,该第二流体通道2210所在位置高度应低于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所在位置高度。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被套设在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加长部13,以使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被保持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可以理解,当水位低于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或仅淹没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的较少部分,无法使该第一浮体221上浮时,该第一连通空间22130分别连通该第二导通腔2202和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当水位较高时,该第一浮体221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驱动该第一浮体221的该密封件2213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该第一浮体221的该密封件2213占据了该第一连通空间22130。此外,由于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则在水面未到该第二控制主体222时,就能驱动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向上移动,从而可更好地防止水进入该第二导通腔2202通过第一连通开口22011流入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更优选地,该第一浮体221具有至少三个传动件2212和至少三个密封件2213,且该传动件22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第一上浮部2211和该密封件2213,从而使套设在该第一上浮部2211、该传动件2212和该密封件2213形成一个能够抵抗水流冲击的一体结构,从而确保该第一浮体221受到适当水的浮力作用时,能够向上浮起和驱动该密封件2213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
值得注意的是,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端部11自该加长部13向下延伸,该第二端部12自该加长部13向上延伸,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端部11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一防水组件21,该第二端部12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使得该第二防水组件22被设置在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下方。相应地,环境气流可依次自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该第二导通腔2202和该第二流体通道2210流出,或者依次自该第一流体通道2110、该第一导通腔2102、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部22211,其中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形成在该第一连通部22211。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浮体223,该第二控制主体222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腔2205、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开口22012和至少一个第二连通通道2206,其中该第二流体腔2205分别与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相连通,且该第二流体腔2205和该第二导通腔2202被设置相平行,其中该第二浮体223被设置在该第二流体腔2205内,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二流体腔2205,该第二浮体223被设置在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的正下方,其中该第二浮体223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且该第二浮体223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从而使得当该第二浮体223向下移动和远离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时,能够形成一个位于该第二浮体223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之间的第二连通空间2230;当该第二浮体223在适当的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时,能够使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与该第二流体腔2205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和使该第二连通通道2206与该第二流体腔2205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可以理解,该第二连通空间2230能够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和该第二流体腔2205相连通。可以理解,该第二流体腔2205、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和该第二连通通道2206形成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224和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225,其中该第一磁性件224被设置在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的顶端22111,该第二磁性件225被设置在该第二浮体223的底部22310,其中该第一磁性件224和该第二磁性件225被设置能够相互排斥,且该第一磁性件224和该第二磁性件225之间的磁性斥力(或所有该第一磁性件224和该第二磁性件225之间的总的磁性斥力)具有适当大小(该第一磁性件224和该第二磁性件225之间的磁性斥力显著大于该第二浮体223和该第二磁性件225的重力的合力,且该第一磁性件224和该第二磁性件225之间的总的磁性斥力、该第一浮体221的重力和该第一磁性件224的重力的合力小于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的最大水浮力)。相应地,当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以驱动该密封件2213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时,该第二浮体223也在相斥磁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当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该第一浮体221的该密封件2213向下移动和远离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时,该第二浮体223也向下移动和远离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优选地,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具有一个第一预设行程和一个第二预设行程,其中当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向上移动该第一预设行程时,该第二浮体223在相斥磁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当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向上移动该第二预设行程时,该第一浮体221的的该密封件2213被驱动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优选地,该第二预设行程大于该第一预设行程。
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二浮体223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的驱动力为非接触式作用力,可确保该第二流体腔2205的底部与外界环境的水密封;该第二流体腔2205和该第二导通腔2202被设置相平行,可以更充分利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形成的空间和该显著减小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体积。此外,该第二预设行程大于该第一预设行程,可确保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和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被先后堵塞。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一磁性件224连续地和呈环形地设置在该第一浮体221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的顶端22111,该第二磁性件225被设置正对该第一磁性件224,以确保该第一磁性件224和该第二磁性件225之间的磁性斥力的矢量沿垂直方向向上和确保该第二浮体223在磁性斥力的作用下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二连通部2220,该第二浮体223包括一个第二主体部2231、一个第二密封部2232和一个第二密封圈2233,其中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形成在该第二连通部2220,该第二主体部2231自该第二密封部2232延伸,该第二密封圈2233被设置在该第二密封部2232,且该第二密封部2232位于该第二主体部2231和该第二连通部2220之间,该第二密封圈2233位于该第二密封部2232和该第二连通部2220之间。换句话说,该第二密封部2232被设置朝向该第二连通部2220,该第二主体部2231远离该第二连通部2220。相应地,当该第二浮体223在适当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或移动),以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时,该第二密封圈2233有助于确保该第二浮体223对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的水密封。优选地,该第二浮体223的该第二密封部2232的宽度(或外径)大于该第二密封圈2233的外径,该第二密封圈2233的内径大于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的内径,以确保该第二浮体223在适当的力的作用下抵压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的该第二连通部2220时,该第二密封圈2233能够围绕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和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二浮体223的该第二密封部2232与该第二控制主体222的该第二连通部2220之间。相应地,该第二流体腔2205可视为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的一部分。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二浮体223的该第二密封部2232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二密封凸起22321,且该第二密封圈2233被设置围绕该第二密封凸起22321,其中该第二密封凸起22321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相适配,且该第二密封凸起22321正对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从而使得该第二密封凸起22321不但能够进一步确保该第二浮体223对该第二控制主体222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的水密封,还能够起到引导该第二浮体223在浮力作用下,抵压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的该第二连通部2220的适当位置的作用。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引导件226,其中该第一引导件226被设置在该第二导通腔2202内,且该第一引导件226形成一个第一引导槽2260,其中该第一引导槽2260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相连通,且该第一浮体221的该密封件2213被设置在该第一引导槽2260,以确保该第一浮体221的该密封件2213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上浮起和水密封(或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和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撤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下落下和远离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引导件227,其中该第二引导件227被设置在该第二流体腔2205内,且该第二引导件227形成一个第二引导槽2270,其中该第二引导槽2270与该第二流体腔2205相连通,且该第二浮体223被设置在该第二引导槽2270,以确保该第二浮体223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上浮起和水密封(或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和在水的浮力撤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下落下和远离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具有一个顶端部2221,其中该第二控制主体222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形成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的该顶端部2221,以降低水自该第二导通腔2202流向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和进一步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接触到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感应部111的可能性。
如附图之图1至图5、图8至图1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间隔部2222、一个第一侧壁2223、一个密封底部2224和一个第二侧壁2225,其中该第一侧壁2223和该第二侧壁2225分别自该顶端部2221向下延伸,该间隔部2222、该第一侧壁2223和该第二侧壁2225分别延伸在该顶端部2221和该密封底部2224之间,且该间隔部2222、该第一侧壁2223和该第二侧壁2225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密封底部2224,其中该间隔部2222被设置相互隔开,从而使该间隔部2222、该第一侧壁2223、该第二侧壁2225、该顶端部2221和该密封底部2224能够分别围设成相互隔开和相互平行的该第二导通腔2202和该第二流体腔2205。
因此,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形成两级水密封,以防止水流自该第二连通通道2206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接触到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感应部111,影响该气体传感器10对气体的感应功能。此外,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该第二导通腔2202和该第二流体腔2205分别形成一个水流缓冲腔,其尺寸(或容量)分别大于该第一浮体221的该密封件2213和该第二浮体223,从而使得即使部分水意外进入该第二导通腔2202和该第二流体腔2205,也不可能通过该第二连通通道2206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
综上所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通过该第一防水组件21和该第二防水组件22分别实现两级密封防水,且该第一防水组件21和该第二防水组件22能够在起被水淹没后,形成一个将气体传感器10水密封的密封腔体,以防止水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
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的一种可选实施,或者说第二防水组件22A,其中该第二防水组件22A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气体通道2201A、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开口22011A和至少一个第二导通腔2202A,其中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分别与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相连通,该第二导通腔2202A与外界环境相连通。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未被水淹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该第二导通腔2202A与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相连通;当该第二防水组件22A被水淹没时,该第二导通腔2202A与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之间的连通将被切断(或阻断)。优选地,该气体传感器10的一端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一防水组件21,另一端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二防水组件22A。因此,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能够被控制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相连通,或断开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的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外界环境气体被允许通过该第一导通腔2102、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流入(或流出)和通过该第二导通腔2202A、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和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流出(或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从而使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能够实时感应环境气体(空气)中的待检测成分(浓度),此时,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气体检测(或感应)工作状态。示例性地,当该气体传感器10为甲烷传感器时,该气体传感器10被设置能够感应环境空气中的甲烷浓度,以使报警器可在甲烷浓度过高时,发出报警信号。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和该第二防水组件22A被水淹没时,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与外界环境的连通均被切断(或阻断),从而阻止水(流)通过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和影响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功能,甚至导致该气体传感器10损坏,此时,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水防护状态,以保护该气体传感器10,避免其受到水的影响。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一防水组件21和该第二防水组件22A被水淹没时,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与外界环境的连通均被切断(或阻断),从而阻止水(流)通过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和影响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功能,甚至导致该气体传感器10损坏。可以理解,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分别与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相连通,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被暴露在该气体检测通道103,从而使得环境气体能够自该第一开口101(或该第二开口102)流入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被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检测或感应,从而使环境气体(空气)中的待测成分(浓度),例如,空气中甲烷的浓度,能够被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检测或感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文中的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与外界环境的连通均被切断(或阻断),指的是外界环境的水(流)无法通过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内部。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分别形成在该第一端部11和该第二端部12。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包括一个第一浮体221A和一个第二控制主体222A,其中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形成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该第二导通腔2202A和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该第一浮体221A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浮部2211A、至少一个传动件2212A和至少一个密封件2213A,其中该第一上浮部2211A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该传动件2212A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第一上浮部2211A和该密封件2213A,该密封件2213A被设置在该第二导通腔2202A内,其中该密封件2213A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其中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二导通腔2202A,该密封件2213A被设置在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的正下方,以形成一个位于该密封件2213A和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之间的第一连通空间22130A,其中该第一上浮部2211A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密封件2213A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且该第二导通腔2202A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密封件2213A的尺寸(或体积),该第一浮体221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以使该第一浮体221A可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通过该传动件2212A驱动该密封件2213A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从而使该第二导通腔2202A与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和使该第二导通腔2202A与外界环境的连通被切断。换句话说,该第一浮体221A在水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控制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的连通,或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断开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和该第二导通腔2202A相连通时,外界环境气体,例如,甲烷,可通过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和该第二导通腔2202A自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流出;外界环境气体,例如,氯气,可通过该第二导通腔2202A、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和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因此,进一步地,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能够被控制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相连通,或断开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的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外界环境气体,例如,甲烷,可通过该第一导通腔2102、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外界环境气体,例如,氯气,可自该第二导通腔2202A、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和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从而使该气体传感器10的感应部111能够感应环境气体(空气)中的待检测成分(浓度),此时,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处于气体检测(或感应)工作状态。
优选地,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被套设在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加长部13,以使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被保持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更优选地,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的高度,以为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的上浮提供空间。可以理解,当水位低于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或仅淹没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的较少部分,无法使该第一浮体221A上浮时,该第一连通空间22130A分别连通该第二导通腔2202A和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当水位较高时,该二级浮体213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驱动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密封件2213A向上移动和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密封件2213A占据了该第一连通空间22130A。此外,由于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则在水面未到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时,就能驱动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向上移动,从而可更好地防止进入该第二导通腔2202A通过第一连通开口22011A流入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更优选地,该第一浮体221A具有至少三个传动件2212A和至少三个密封件2213A,且该传动件2212A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第一上浮部2211A和该密封件2213A,从而使套设在该第一上浮部2211A、该传动件2212A和该密封件2213A形成一个抵抗水流冲击的一体结构,从而确保该第一浮体221A受到适当水的浮力作用时,能够向上浮起和驱动该密封件2213A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
值得注意的是,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端部11自该加长部13向下延伸,该第二端部12自该加长部13向上延伸,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端部11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一防水组件21,该第二端部12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该第一浮体221A的该第一上浮部2211A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和该第一防水组件21之间,使得该第一防水组件21被设置在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下方。相应地,环境气流可依次自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和该第二导通腔2202A流出,或者依次自该第一流体通道2110、该第一导通腔2102、该第一导通开口2103和该第一气体通道2101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一浮体221A进一步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弧形密封部2220A,其中该弧形密封部2220A被设置正对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且该弧形密封部2220A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与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相适配,以确保该第一浮体221A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时,能够水密封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导通腔2202A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从而使得当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所在环境中的水位处于适当高度时,水能够进入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导通腔2202A,从而使该第一浮体221A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换句话说,该第一浮体221A在水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控制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的连通或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断开连通。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道2210A,其中该第二流体通道2210A分别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和外界环境相连通,以使所在环境流体(气体或液体)可通过该第二流体通道2210A自由流入该第二导通腔2202A。可以理解,该第二流体通道2210A所在位置高度应低于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所在位置高度。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部22211A,其中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形成在该第一连通部22211A。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浮体223A,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腔2204A、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开口22012A和至少一个第一连通通道2206A,其中该第二流体腔2204A位于该第二导通腔2202A的上方,其中该第二流体腔2204A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相连通,该第一连通通道2206A分别与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二开口102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相连通,该第二浮体223A被设置在该第二流体腔2204A内,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二流体腔2204A,其中该第二浮体223A被设置在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的正下方,其中该第二浮体223A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且该第二浮体223A被设置能够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从而使得当该第二浮体223A向下移动和远离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时,能够形成一个位于该第二浮体223A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之间的第二连通空间2230A;当该第二浮体223A在适当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时,能够使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与该第二流体腔2204A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和使第一连通通道2206A与该第二流体腔2204A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可以理解,该第二流体腔2204A、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和该第一连通通道2206A形成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优选地,该第二流体腔2204A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第二浮体223A的尺寸(或体积),且该第二浮体223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以使该第二浮体223A可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从而使该第一连通通道2206A与该第二流体腔2204A的连通被切断(或阻断)。优选地,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被设置仅分别直接与该第一连通通道2206A和该第二流体腔2204A相连通,从而使得当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被水密封地堵塞时,水流无法通过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使该气体传感器10得到保护。此外,由于该第二流体腔2204A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第二浮体223A的尺寸(或体积),因此,即使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设备受到水流冲击,导致部分水进入该第二流体腔2204A,也会因为该第二流体腔2204A的尺寸(或容量)大于该第二浮体223A的尺寸(或体积)和该第二浮体223A对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的水密封地堵塞,导致水难以通过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可以理解,当水未进入该第二流体腔2204A或进入该第二流体腔2204A的水的量较少时,该第二连通空间2230A分别连通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和该第二流体腔2204A;当适量的水进入该第二流体腔2204A时,该第二浮体223A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该第二浮体223A占据了该第二连通空间2230A。此外,当该第二浮体223A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时,该第二流体腔2204A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和外界环境形成压强差,造成负压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其水密封效果。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形成一个第二连通部22212A,该第二浮体223A包括一个第二主体部2231A和一个第二密封部2232A,其中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形成在该第二连通部22212A,该第二主体部2231A自该第二密封部2232A延伸,且该第二密封部2232A位于该第二主体部2231A和该第二连通部22212A之间。换句话说,该第二密封部2232A被设置朝向该第二连通部22212A,该第二主体部2231A远离该第二连通部22212A。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体224A,该第二浮体223A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体2234A,其中该第一磁体224A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该第二磁体2234A被设置在该第二浮体223A的该第二密封部2232A,其中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被设置能够相互吸附,且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之间的磁吸附力(或所有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之间的总的磁吸附力)小于该第二浮体223A的重力。相应地,当该第二浮体223A(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抵压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以密封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时,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之间的磁吸附能够保持和加强该第二浮体223A对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的水密封。例如,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之间的磁吸附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流的冲击导致该第二浮体223A远离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此外,该第二浮体223A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的方向移动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抵达和抵压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因此,该第二浮体223A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的方向移动过程中,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之间的磁吸附能够确保该第二浮体223A抵压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的适当位置和确保该第二浮体223A对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的水密封。换句话说,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之间的磁吸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位置校正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之间的磁吸附力(或所有该第一磁体224A和该第二磁体2234A之间的总的磁吸附力)小于该第二浮体223A的重力,从而使得当该第二浮体223A受到的浮力被撤去(或适当大小部分被撤去),该第二浮体223A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向远离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的方向移动,从而形成位于该第二浮体223A与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之间的该第二连通空间2230A,以恢复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与该第二流体腔2204A的连通。如果该第一浮体221A受到的浮力也被撤去,该第二导通腔2202A与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之间的连通同样被恢复,则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与外界环境的连通也得到恢复。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浮体223A的该第二密封部2232A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二密封凸起22321A,其中该第二密封凸起22321A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相适配,且该第二密封凸起22321A正对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从而使得该第二密封凸起22321A不但能够进一步确保该第二浮体223A对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的水密封,还能够起到引导该第二浮体223A在浮力作用下,抵压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二连通部22212A的适当位置的作用。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导轨226A,其中该第一导轨226A被设置在该第二导通腔2202A内,且该第一导轨226A形成一个第一导向槽2260A,其中该第一导向槽2260A与该第二导通腔2202A相连通,且该第一浮体221A被设置在该第一导向槽2260A,以确保该第一浮体221A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上浮起和水密封(或堵塞)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和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撤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下落下和远离该第一连通开口22011A。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导轨227A,其中该第二导轨227A被设置在该第二流体腔2204A内,且该第二导轨227A形成一个第二导向槽2270A,其中该第二导向槽2270A与该第二流体腔2204A相连通,且该第二浮体223A被设置在该第二导向槽2270A,以确保该第二浮体223A在(适当大小的)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上浮起和水密封(或堵塞)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和在水的浮力撤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预设路径向下落下和远离该第二连通开口22012A。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具有一个顶端部2221A,其中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第一连通通道2206A形成在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的该顶端部2221A,以降低水自该第二流体腔2204A流向该第一连通通道2206A和进一步自该第一连通通道2206A流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接触到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感应部111的可能性。
如附图之图12至图1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传感设备的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控制主体222A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间隔部2222A、一个第一侧壁2223A、一个底部2224A和一个第二侧壁2225A,其中该第一侧壁2223A和该第二侧壁2225A分别自该顶端部2221A向下延伸,该间隔部2222A、该第一侧壁2223A和该第二侧壁2225A分别延伸在该顶端部2221A和该底部2224A之间,且该间隔部2222A、该第一侧壁2223A和该第二侧壁2225A被设置在该底部2224A,其中该间隔部2222A被设置相互隔开,从而使该间隔部2222A、该第一侧壁2223A、该第二侧壁2225A、该顶端部2221A和该底部2224A能够分别围设成相互隔开的该第二流体腔2204A。
因此,该第二防水组件22A能够形成两级水密封,以防止水流自下而上地通过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和接触到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感应部111,影响该气体传感器10对气体的感应功能。此外,该第二防水组件22A的该第二流体腔2204A形成一个水流缓冲腔,其尺寸(或容量)大于该第二浮体223A,从而使得即使部分水意外进入该第二流体腔2204A,也不可能通过该第二气体通道2201A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
如图1至图1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包括该第一防水组件21,或进一步包括该第二防水组件22(或该第二防水组件22A),以形成一个将气体传感器10水密封的密封腔体,防止水进入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气体检测通道103。可以理解,当该防水装置仅包括该第一防水组件21时,该气体传感器10仅具有该第一开口101,或该第二开口102被防水密封;当该防水装置包括该第一防水组件21和该第二防水组件22(或该第二防水组件22A)时,该气体传感器10的该第一开口101和该第二开口102分别通过该第一防水组件21和该第二防水组件22(或该第二防水组件22A)实现防水。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的术语“第一”和/或“第二”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或元件)的命名和使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或元件)之间产生区分,其本身不具有次序或数目多少的含义。本文中的术语“磁性件”和“磁性体”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或元件)的命名和使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或元件)之间产生区分,两者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或形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描述和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示例性地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有在本实用新型精神之内的等同实施、修改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防水组件,其包括一个第一控制主体和一个一级浮体,其中该第一控制主体形成一个第一气体通道、一个第一导通腔和一个第一导通开口,其中该一级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一导通腔内,该第一导通开口被设置朝下该第一导通腔,其中该第一导通腔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其中该一级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一导通开口的正下方,以形成一个位于该一级浮体和该第一导通开口之间的第一导通空间,其中该一级浮体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第一导通腔的尺寸大于该一级浮体的尺寸,且该一级浮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以使该一级浮体能够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和堵塞该第一导通开口,从而切断该第一气体通道与该第一导通腔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水组件的该第一控制主体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其中该第一流体通道分别与该第一导通腔和外界环境相连通,其中该第一流体通道所在位置高度低于该第一导通开口所在位置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水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个二级浮体,该第一控制主体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一流体腔、一个第二导通开口和一个第一导通通道,其中该第一流体腔位于该第一导通腔的上方,其中该第二导通开口分别与该第一流体腔和该第一导通通道相连通,该第一流体腔进一步与该第一导通开口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流体腔、该第二导通开口和该第一导通通道形成该第一气体通道,其中该二级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一流体腔内,该第二导通开口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一流体腔,其中该二级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二导通开口的正下方,其中该二级浮体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第一流体腔的尺寸大于该二级浮体的尺寸,该二级浮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该二级浮体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二导通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控制主体形成一个第一导通部和一个第二导通部,该二级浮体包括一个第一主体部、一个第一密封部和一个第一密封圈,其中该第一导通开口形成在该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开口形成在该第二导通部,该第一主体部自该第一密封部延伸,该第一密封圈被设置在该第一密封部,且该第一密封部位于该第一主体部和该第二导通部之间,该第一密封圈位于该第一密封部和该第二导通部之间,且该二级浮体的该第一密封部的宽度大于该第一密封圈的外径,该第一密封圈的内径大于该第二导通开口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水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该二级浮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其中该第一磁性件被设置在该第一控制主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二磁性件被设置在该二级浮体的该密封部,其中该第一磁性件和该第二磁性件被设置能够相互吸附,且该第一磁性件和该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附力小于该二级浮体的重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防水组件,其中该第二防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浮体和一个第二控制主体,其中该第二控制主体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气体通道、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导通腔,其中该第二气体通道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通腔分别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其中该第一浮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浮部、至少一个传动件和至少一个密封件,其中该第一上浮部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和该第一防水组件之间,该传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第一上浮部和该密封件,该密封件被设置在该第二导通腔内,该第一连通开口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二导通腔,该密封件被设置在该第一连通开口的正下方,该第一上浮部和该密封件均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第二导通腔的尺寸大于该第一浮体的该密封件的尺寸,该第一浮体的重力小于该第一浮体的该第一上浮部的最大水浮力,且该密封件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一连通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防水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浮体,该第二控制主体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腔、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开口和一个第一连通通道,该第二流体腔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其中该第二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二流体腔内,该第二浮体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第二连通开口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二流体腔,该第二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二连通开口的正下方,该第二流体腔的尺寸大于该第二浮体的尺寸,且该第二浮体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二连通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防水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其中该第一磁性件被设置在该第一浮体的该第一上浮部的顶端,该第二磁性件被设置在该第二浮体的底部,其中该第一磁性件和该第二磁性件被设置能够相互排斥,且该第一磁性件和该第二磁性件之间的最大磁性斥力大于该第二浮体和该第二磁性件的重力的合力,该第一磁性件和该第二磁性件之间的总的磁性斥力、该第一浮体的重力和该第一磁性件的重力的合力小于该第一浮体的该第一上浮部的最大水浮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防水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浮体,该第二控制主体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腔、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一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二流体腔位于该第二导通腔的上方,该第二流体腔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一连通通道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二流体腔内,该第二连通开口被设置朝下朝向该第二流体腔,该第二浮体被设置在该第二连通开口的正下方,其中该第二浮体被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该第二流体腔的尺寸大于该第二浮体的尺寸,该第二浮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该第二浮体被设置能够密封该第二连通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控制主体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该第二浮体包括一个第二主体部、一个第二密封部和一个第二密封圈,其中该第一连通开口形成在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二连通开口形成在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主体部自该第二密封部延伸,该第二密封圈被设置在该第二密封部,且该第二密封部位于该第二主体部和该第二连通部之间,该第二密封圈位于该第二密封部和该第二连通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浮体的该第二密封部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密封圈的外径,该第二密封圈的内径大于该第二连通开口的内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控制主体具有一个顶端部,其中该第二控制主体的该第二连通开口形成在该第二控制主体的该顶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水组件的该一级浮体进一步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弧形密封部,其中该弧形密封部被设置正对该第一导通开口,且该弧形密封部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与该第一导通开口相适配。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级浮体的该第一密封部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一密封凸起,且该第一密封圈被设置围绕该第一密封凸起,其中该第一密封凸起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与该第二导通开口相适配,且该第一密封凸起正对该第二导通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浮体的该第二密封部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二密封凸起,且该第二密封圈被设置围绕该第二密封凸起,其中该第二密封凸起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适配,且该第二密封凸起正对该第二连通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控制主体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间隔部、一个第一侧壁、一个密封底部和一个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分别自该顶端部向下延伸,该间隔部、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分别延伸在该顶端部和该密封底部之间,且该间隔部、该第一侧壁和和该第二侧壁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密封底部,其中该间隔部被设置相互隔开,从而使该间隔部、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该顶端部和该密封底部能够分别围设成相互隔开的该第二导通腔和该第二流体腔。
17.根据权利要求6、7、8、9、10、11、12或15任一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浮体具有至少三个传动件和至少三个密封件,且该传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第一上浮部和该密封件,从而使套设在该第一上浮部、该传动件和该密封件形成一个一体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件连续地和呈环形地设置在该第一浮体的该第一上浮部的顶端,该第二磁性件被设置正对该第一磁性件。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腔、该第二导通开口和该第一导通通道形成该第一气体通道,该第二流体腔、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二连通通道形成该第二气体通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防水组件的该第二控制主体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间隔部、一个第一侧壁、一个底部和一个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分别自该顶端部向下延伸,该间隔部、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分别延伸在该顶端部和该底部之间,且该间隔部、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被设置在该底部,其中该间隔部被设置相互隔开,从而使该间隔部、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该顶端部和该底部能够分别围设成相互隔开的该第二流体腔。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控制主体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该第二浮体包括一个第二主体部和一个第二密封部,其中该第一连通开口形成在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二连通开口形成在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主体部自该第二密封部延伸,且该第二密封部位于该第二主体部和该第二连通部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防水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该第二浮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其中该第一磁性件被设置在该第二控制主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磁性件被设置在该第二浮体的该第二密封部,其中该第一磁性件和该第二磁性件被设置能够相互吸附,且该第一磁性件和该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附力小于该第二浮体的重力。
CN202320730816.4U 2023-04-04 2023-04-04 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 Active CN220251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0816.4U CN220251861U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0816.4U CN220251861U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1861U true CN220251861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5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0816.4U Active CN220251861U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1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7787A (zh) 安全阀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20251861U (zh) 用于气体传感设备的防水装置
CN113203433B (zh) 一种煤矿井下突水预警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3161422A (zh) 可视闸板位置指示器设备和方法
CN107830296B (zh) 一种用于煤矿的防止水锤的气体反馈装置
CN209296097U (zh) 一种水位检测装置
EP1124084B1 (en) High gain fluid control valve assembly
CN117212137A (zh) 一种水工环地质工程用地下水采集装置
CN117388429A (zh) 气体传感设备及其防水装置
CN102704992A (zh) 矿用救生舱的过渡舱
CN21262100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
WO2008096095A1 (en) Valve assembly
CN108825294B (zh) 一种瓦斯气体钻孔抽采用自动排水装置及方法
CN213437933U (zh) 一种水下焊接机器人非能动退出装置
CN108870246A (zh) 一种路灯
CN210363215U (zh) 一种防落水救生衣
KR20150059334A (ko) 수중장비 부상 회수장치
CN117031466B (zh) 一种基于雷达监测山地旅游景区的设备及方法
CN215395242U (zh) 一种井下勘测机器人
CN107725960B (zh) 一种用于煤矿的防止水锤的阀组件
CN219532204U (zh) 一种水库安全监测装置
KR200283738Y1 (ko) 부레의 무게를 감소시키고 자석의 흡인력을 이용하여경보감도를 향상시킨 수위경보장치
CN113277043B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水下设备
CN218067651U (zh) 一种激光可燃气体监测装置
CN109505644B (zh) 防冲瞬时应急喷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