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5769U -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5769U
CN220245769U CN202321641413.9U CN202321641413U CN220245769U CN 220245769 U CN220245769 U CN 220245769U CN 202321641413 U CN202321641413 U CN 202321641413U CN 220245769 U CN220245769 U CN 220245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sludge
guide plate
sedimentation
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14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家华
吴非
何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Zhongke Zhih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Zhongke Zhih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Zhongke Zhih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Zhongke Zhih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14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5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5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5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包括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通过第一隔板分开,且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底部和顶部相连通,由于缺氧区上方有进水口的水流进入,从缺氧区的底部进入到好氧区的底部,好氧区中密度相比缺氧区密度低,水位更高,可实现无需硝化液回流泵的情况下保证硝化液回流;且所述缺氧区整体从上至少的回流,可实现缺氧区无需另行设计搅拌装置,无需另外设计污泥回流泵,大大地节省了整体的制造成本,节约了电耗成本,用电设备的减少,可有效减少设备整体故障率以保证设备最大化的“无人”值守,以减少维修成本与运维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出现的污水越来越多,对于污水处理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要求污水处理的工艺变得高效化,特别针对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运行成本与无人值守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缺氧区需要设置耗能的搅拌装置,以保证进设备缺氧区中的污水与缺氧区内的兼氧微生物充分接触,同时需要从好氧区向缺氧区设计耗能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以保证污水中的NO3 -与NO2 -在回流至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以去除TN指标,另外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沉淀区泥斗沉降后的污泥需要采用耗能的污泥回流泵使污泥回流至好氧区,以保证好氧区污泥浓度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以确保污水中各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常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因硝化液回流泵与污泥回流泵能耗较高,同时随着电机数量的增加,设备故障概率也会随着用电设备的增多而增大,不利于农村分散式污水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同时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包括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通过第一隔板分开,且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底部和顶部相连通,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曝气盘。
所述好氧区和沉淀区的上部通过第二隔板分开,所述好氧区和沉淀区的下部相连通;所述硝化液自动回流,随着曝气风机的曝气,好氧区密度的降低,而液位增加,硝化液在上端从好氧区向缺氧池进行回流,此举充分利用曝气风机能耗,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实现。
所述沉淀区的中部设有沉淀斜板,所述沉淀区的下部设有自动储泥浓缩结构,所述自动储泥浓缩结构包括引流板、污泥回流导流板和排泥管,所述引流板设置于第二隔板的下部,所述污泥回流导流板斜向设置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下方设有排泥管。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可通过污泥回流导流板实现无需额外动力泵自动向好氧区进行污泥回流,多余污泥进入沉淀区储池区待定期排放,所述沉淀区污泥储泥区设计定期排泥管。
进一步,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直接将污泥浓缩区中污泥厌氧产生的气体排出至设备外。其中污泥在储泥区长时间厌氧后产持的气体可通过排气管排出设备外,防止甲烷气体进入沉淀区而影响出水沉淀效果。
进一步,所述污泥回流导流板包括第一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和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所述第一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在沉淀区的底部,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中部安装于所述排气管8上,所述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设置在沉淀区的侧壁,所述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和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形成入泥口。
进一步,所述缺氧区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有溢流堰槽和出水口,溢流堰槽与出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顶部设有带盖孔。
进一步,所述好氧区的顶部设有曝气风机。
进一步,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放空管。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通过第一隔板分开,且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底部和顶部相连通,由于缺氧区上方有进水口的水流进入,从缺氧区的底部进入到好氧区的底部,实现污水从缺氧区至好氧区的一个过度;且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曝气盘,曝气产生的气流向上流动,随着气流通过好氧区的到达顶部,使好氧区中整体气水流体密度比缺氧区低,由此出现好氧区液位比缺氧区液位高,由此可实现在无需回流泵的情况下,维持好氧区至缺氧区的硝化液自动回流,另外随着回流强度的增加,在缺氧区区域不需要设置搅拌装置就能实现缺氧区微生物与污泥充分混合的目的,不仅大大地节省了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同时节约了运行电费成本,另外也减少了设备整体运行的故障率,使农村污水设备更容易实现无人值守。
本实用新型在好氧区与沉淀区通过第二隔板上部的过水口通过导流板的导向从好氧区进入到沉淀区,通过沉淀斜板使水和污泥不断从沉淀斜板上回落,而沉淀区的底部,在污泥回落的过程中,在L型的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作用下,有3/4的污泥可通过污泥回流导流板实现自动向好氧区进行污泥回流以维持好氧区的污泥浓度范围,另有1/4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储泥区,进入至储泥区的污泥为待定期排放的剩余污泥,进入沉淀区储池区待定期排放,最后通过排泥管定期排放。由于沉淀区斜板下端的L型的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作用下,污泥实现无需额外污泥回流泵就可以实现污泥回流。所述缺氧区整体从上至下的回流,可实现从好氧区至缺氧区无需硝化液回流泵即可实现硝化液回流,以保证TN指标的去除率,另外在硝化液回流的过程中,在缺氧区形成一个水流循环,其缺氧区无需另行设计搅拌装置,在沉淀区设计的污泥靠自重通过第一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回流至好氧区,以保证好氧区污泥浓度,无需另外设计污泥回流泵,大大地节省了整体的制造成本,节约了运行电耗成本,减少设备整体故障率以保证设备最大化的“无人”值守以节省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的曝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沉淀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缺氧区;2-好氧区;3-沉淀区;4-第一隔板;5-生物填料;6-曝气盘;7-第二隔板;8-排气管8;9-自动储泥浓缩结构;10-沉淀斜板;11-挡流板;12-进水口;13-出水口;14-带盖孔;15-曝气风机;16-放空管;17-溢流堰槽。
91-引流板;92-污泥回流导流板;93-排泥管。
921-第一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922-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923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924-入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参看图1-5,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包括缺氧区1、好氧区2和沉淀区3,所述缺氧区1和好氧区2通过第一隔板4分开,且所述缺氧区1和好氧区2的底部和顶部相连通,所述缺氧区1和好氧区2内设有生物填料5,所述好氧区2的底部设有曝气盘6。所述好氧区2和沉淀区3的上部通过第二隔板7分开,所述好氧区2和沉淀区3的下部相连通。所述硝化液自动回流,随着曝气风机15的曝气,好氧区密度的降低,而液位增加,硝化液在上端从好氧区向缺氧区进行回流,此举充分利用曝气风机能耗,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实现。
所述沉淀区3的中部设有沉淀斜板10,所述沉淀区3的下部设有储泥浓缩结构9,所述储泥浓缩结构9包括引流板91、污泥回流导流板92和排泥管93,所述引流板91设置于第二隔板7的下部,所述污泥回流导流板92斜向设置于所述沉淀区3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导流板92的下方设有排泥管93。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可通过污泥回流导流板实现自动向好氧区进行污泥回流,多余污泥进入沉淀池储池区待定期排放,所述沉淀池污泥储泥区设计定期排泥管。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沉淀区3内设有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管8,所述排气结构的排气管8直接将污泥沉淀下端的污泥浓缩区产生的气泡先通过排气结构排出至设备外的大气中。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污泥导流板92包括第一L型污泥导流板921、第二L型污泥导流板922和第三污泥导流板923,其中第一L型污泥导流板921为污泥回流导流板,其中另外两个污泥导流泵为污泥进入浓缩区的污泥导流板,所述第一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92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在沉淀区3的底部,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922的顶部与排气管8连通,通过竖向的排气管8排出设备外的大气中,所述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923设置在沉淀区3的侧壁,所述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922和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923形成入泥口924。所述好氧区和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挡流板11。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流板11挡住一部分水流,另外一部分水流通过第二隔板和挡流板进入到沉淀区,通过沉淀斜板水和污泥不断从沉淀斜板上回落在沉淀区的底部,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可通过污泥回流导流板实现自动向好氧区进行污泥回流,多余污泥进入沉淀池储池区待定期排放,最后在污泥浓缩区通过排泥管定期进行外排。由于整个系统中,3/4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可实现从沉淀区向好氧区,在不需要任何污泥回流泵的动力作用下自动回流,以补充好氧区污泥,以维持好氧区污泥浓度平衡。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缺氧区1的上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沉淀区3的上部设有溢流堰槽17和出水口13,溢流堰槽17与出水口13连通,在实现出水排出设备。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缺氧区1、好氧区2和沉淀区3的顶部设有带盖孔14。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好氧区2的顶部设有风机15。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好氧区2的底部设有放空管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污水从缺氧区1上部的进水口12进入,污水从缺氧区1顶部通过生物填料5进到缺氧区1底部,缺氧区1和好氧区2的底部和顶部相连通,从缺氧区1的底部进入到好氧区2的底部,实现污泥从缺氧区进入至好氧区的过水;且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曝气盘,曝气产生的微小气向上流动,随着微小气泡持续通过好氧区到达顶部的过程中,使好氧区整体气水流体密度比缺氧区低,由此好氧区液位比缺氧区液位高,由此可实现无需硝化液回流泵的情况下,使好氧区至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另外随着回流强度的增加,在缺氧区区域不需要设置搅拌装置就能实现缺氧区微生物与污泥充分混合的目的。在好氧区与沉淀池通过第二隔板上部的过水口通过导流板的导向从好氧区进入到沉淀区,通过沉淀斜板使水和污泥不断从沉淀斜板上回落,而沉淀区的底部,在污泥回落的过程中,在L型导泥板的作用下,有3/4的污泥可通过污泥回流导流板实现自动向好氧区进行污泥回流以维持好氧区的污泥浓度范围,另有1/4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储泥区,进入至储泥区的污泥为待定期排放的剩余污泥,进入沉淀池储池区待定期排放,最后通过排泥管定期排放。由于沉淀池斜板下端的L型的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作用下,污泥实现无需额外污泥回流泵就可以实现污泥回流。所述缺氧区整体从上至下的回流,可实现从好氧区至缺氧区无需硝化液回流泵即可实现硝化液回流,以保证TN指标的去除率,另外在硝化液回流的过程中,在缺氧区形成一个水流循环,其缺氧区无需另行设计搅拌装置,在沉淀区设计的污泥靠自重通过污泥回流导流板回流至好氧区,以保证好氧区污泥浓度,无需另外设计污泥回流泵,大大地节省了整体的制造成本,节约了运行电耗成本,减少设备整体故障率以保证设备最大化的无人值守。
具体的本申请的优点如下:
1、硝化液从好氧区无需硝化液回流泵实现硝化液自动回流;
2、缺氧区无需搅拌机搅拌,可实现污水在缺氧区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3、污泥无需污泥回流泵,即可实现污泥从沉淀区至好氧区的回流,只需要在污泥的自身重力下,通过污泥导流板实现自动回流;
4、沉淀区底部的泥水二相分离器,可实现污泥储泥与浓缩的作用,浓缩污泥通过定期排放,浓缩池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管8排出设备外。
5、本设备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仅有风机运转,可最大化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力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做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通过第一隔板分开,且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底部和顶部相连通,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曝气盘;
所述好氧区和沉淀区的上部通过第二隔板分开,所述好氧区和沉淀区的下部相连通;
所述沉淀区的中部设有沉淀斜板,所述沉淀区的下部设有储泥浓缩结构,所述储泥浓缩结构包括引流板、污泥回流导流板和排泥管,所述引流板设置于第二隔板的下部,所述污泥回流导流板斜向设置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下方设有排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直接将污泥浓缩区中污泥厌氧产生的气体排出至设备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导流板包括第一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和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所述第一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在沉淀区的底部,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的中部安装于所述排气管上,所述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设置在沉淀区的侧壁,所述第二L型污泥回流导流板和第三污泥回流导流板形成入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有溢流堰槽和出水口,溢流堰槽与出水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顶部设有带盖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的顶部设有曝气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放空管。
CN202321641413.9U 2023-06-26 2023-06-26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20245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1413.9U CN220245769U (zh) 2023-06-26 2023-06-26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1413.9U CN220245769U (zh) 2023-06-26 2023-06-26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5769U true CN220245769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3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1413.9U Active CN220245769U (zh) 2023-06-26 2023-06-26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5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5581B (zh) 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CN201313860Y (zh) 一种曝气-沉淀一体式好氧反应器
CN103395947A (zh)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11138024A (zh)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CN114873712B (zh) 一种缺氧池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3102010A (zh) 一种垂直交错跌水充氧生物接触氧化池
CN108911124A (zh) 具有自截留厌氧氨氧化细菌功能的一体式自养脱氮反应器
CN220245769U (zh) 农村污水一体化装置
CN111977782A (zh) 浸没式hebr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7895253U (zh) 一种跌水复氧多级ao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8791440U (zh) 一种生物一体化脱硫再生池
CN208869375U (zh) 具有自截留厌氧氨氧化细菌功能的一体式自养脱氮反应器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108529750B (zh) 一种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219792684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CN20756705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20449985U (zh) 一种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9929799U (zh) 一种生化池原位扩容改造结构
CN216918767U (zh) 一种mabr厌氧膜反应器
CN213803102U (zh) 浸没式hebr生物反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20788262U (zh)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20723760U (zh) 一种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
CN111943462B (zh) 一种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调节预处理池
CN219879167U (zh) 一种污泥自循环泥水分离器
CN116239227B (zh) 一种套塔式污水处理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