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7587U - 一种高空逃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空逃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7587U
CN220237587U CN202223466658.0U CN202223466658U CN220237587U CN 220237587 U CN220237587 U CN 220237587U CN 202223466658 U CN202223466658 U CN 202223466658U CN 220237587 U CN220237587 U CN 220237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self
shell
ro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66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4666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7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7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7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外表面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按钮把手且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踏板,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自锁防坠装置,所述左壳体和/或右壳体中的固定杆的另一侧设置有气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动组件将来自按钮把手的按压力转变为气动力,然后再通过传动组件将气动组件的气动力转化为自锁防坠装置解除锁紧状态的力,从而不用直接将拉力作用于自锁防坠装置,与现有的直接将离作用于自锁防坠装置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更加省力,使用较小的力即可解除锁紧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高空逃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高空逃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高,一旦遇到火灾,在高层的人员不能从楼梯逃生,被困在原住房里或被迫到顶层天台。地面消防员又不能从楼梯上去救助,只有靠被困人员实施自救,从高楼到地面最安全是用钢丝绳把人员往地面输送;
现有的一部分逃生器,例如现有的申请号为201410305603.2所公开的专利文件,虽然可以利用钢丝绳进行上下升降,该文件利用杠杆原理来控制刹车,但是由于空间狭小不能增大杠杆支点与绳索之间的距离,因此当使用时需要用更大力才能使用,为此力气比较小的人则使用不方便或者无法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高空逃生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空逃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外表面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按钮把手且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踏板,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自锁防坠装置,所述左壳体和/或右壳体中的固定杆的另一侧设置有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包括气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气动组件进行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组件与自锁防坠装置通过刹车绳进行传动连接,按钮把手将握紧力传递至气动组件转变成气动压力进而传递至传动组件,从而将动力传递至自锁防坠装置。
优选的,所述气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杆侧壁上的气动外壳,所述气动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部左右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以及上下滑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顶面固定安装有主动杆,每个所述滑块底面固定连接有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设置有主动气囊,所述升降板侧面两端贯穿倾斜开设有斜槽,每个所述斜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动杆,且滑动杆与滑块进行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杆侧壁上的传动外壳,所述传动外壳内部设置有从动气囊,所述传动外壳顶面铰接有传动板,且传动板的一端位于传动外壳的内部,所述传动外壳顶面还铰接有解锁杆,所述传动板的另一端与解锁杆端部进行铰接,所述解锁杆的另一端与自锁防坠装置通过刹车绳进行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锁防坠装置包括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有自锁壳体,所述自锁壳体分为两部分,所述自锁壳体内部设置有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卡接固定在自锁壳体内壁两侧的两组自锁板,每组自锁板分为两部分,所述自锁板上开设有导向安装槽和自锁槽,两个相对导向安装槽和自锁槽之间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轴组和第二滚轴组,每个所述第一滚轴组和第二滚轴组两端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相近的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滚轴组端部的凸起位于第一连接杆侧面开设的腰型孔内。
优选的,所述自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解锁装置,两个相对的第二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滑动架,且两个滑动架进行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动架内的两侧滑动设置有导柱,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柱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另一侧的两个导柱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两个所述滑动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二固定座底端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与第一拉杆进行铰接,第一杠杆另一端与第二杠杆铰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面铰接设置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杠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壳体或右壳体顶面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左壳体或右壳体顶面的开设有缝隙的锁紧外壳,所述锁紧外壳两侧壁固定安装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外壳侧壁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端部连接有位于锁紧外壳内部的曲杆,所述曲杆上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顶面固定设置有定位销柱,所述锁紧外壳内顶壁固定设置有导管,所述锁紧外壳上表面转动设置有半月板,所述半月板上表面开设有与定位销柱适配的限位孔,位于所述锁紧外壳内部的半月板的转轴外表面套设有扭簧。
优选的,两个所述自锁防坠装置之间设置有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自锁壳体内壁的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靠近第二卡接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卡接板靠近第一卡接板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块适配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接板与自锁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左壳体或右壳体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表面转动设置有旋钮,所述安装板另一面转动设置有转动板,所述旋钮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旋拧杆,且旋拧杆穿过安装板延伸至转动板内的通槽中,所述转动板的上下两端通过连接绳分别与第二卡接板的端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锁槽在自锁板上倾斜设置,所述自锁槽的顶端和底端与自锁板侧壁的距离分别为a和b,则a<b。
优选的,所述按钮把手包括安装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侧边上的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横槽和竖槽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之间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安装架外表面套设有按钮,所述安装架的横槽内设置有位于第一滑杆端部以及横槽内壁之间的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左壳体或右壳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束腰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动组件将来自按钮把手的按压力转变为气动力,然后再通过传动组件将气动组件的气动力转化为自锁防坠装置解除锁紧状态的力,从而不用直接将拉力作用于自锁防坠装置,与现有的直接将离作用于自锁防坠装置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更加省力,使用较小的力即可解除锁紧状态。
2、本实用新型通过相邻两个自锁槽使位于其中的第二滚轴组相互靠近,从而卡紧位于两个第二滚轴组之间的钢丝绳,由于受到重力的原因,下降的力越大则会对两个第二滚轴组之间的钢丝绳的夹紧力越大,从而实现自锁,防止下坠。
3、本实用新型对动力杆施加力通过第一拉杆和滑动架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滚轴组移动,使第二滚轴组在自锁槽内向下滑动,由于自锁槽倾斜设置,所以相邻两个第二滚轴组之间的间距增大,不再对钢丝绳夹紧,从而解除锁紧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防坠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机构和解锁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机构和解锁装置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壳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把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钮和转动板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滚轴组和第二滚轴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钮把手爆炸示意图。
图中,11、左壳体;12、右壳体;2、按钮把手;21、把手本体;22、安装架;23、按钮;24、第一滑杆;25、第二滑杆;26、移动杆;27、固定块;28、第一弹簧;3、束腰带;4、踏板;5、锁紧装置;51、锁紧外壳;52、转动杆;53、锁紧块;54、半月板;55、扭簧;56、限位孔;57、曲杆;58、传动杆;59、定位销柱;510、导管;6、固定杆;7、自锁防坠装置;71、自锁壳体;72、自锁机构;721、自锁板;722、第一滚轴组;723、第二滚轴组;724、导向安装槽;725、自锁槽;726、第一连接杆;727、第二连接杆;73、解锁装置;731、滑动架;732、第一固定座;733、第二固定座;734、导柱;735、第一拉杆;736、第一杠杆;737、第二杠杆;738、第二拉杆;739、安装座;7310、动力杆;8、气动装置;81、气动组件;811、气动外壳;812、安装块;813、升降板;814、斜槽;815、主动杆;816、夹板;817、滑动杆;818、主动气囊;819、滑块;82、传动组件;821、传动外壳;822、从动气囊;823、传动板;824、解锁杆;9、拆卸装置;91、第一卡接板;92、第二卡接板;93、第一卡块;94、第二卡块;95、第二弹簧;96、安装板;97、旋钮;98、转动板;99、旋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8所示的实施例,
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外表面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按钮把手2且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踏板4,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自锁防坠装置7,所述左壳体11和/或右壳体12中的固定杆6的另一侧设置有气动装置8,所述气动装置8包括气动组件81和传动组件82,所述传动组件82与气动组件81进行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组件82与自锁防坠装置7通过刹车绳进行传动连接,按钮把手2将握紧力传递至气动组件81转变成气动压力进而传递至传动组件82,从而将动力传递至自锁防坠装置7。
通过气动组件81将来自按钮把手2的按压力转变为气动力,然后再通过传动组件82将气动组件81的气动力转化为自锁防坠装置7解除锁紧状态的力,从而不用直接将拉力作用于自锁防坠装置7,与现有的直接将离作用于自锁防坠装置7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更加省力,使用较小的力即可解除锁紧状态;
当进行使用的时候,例如向上攀爬的时候,只需要右脚带动右壳体12向上移动,此时人的重心在左脚,左壳体11内的自锁防坠装置7处于锁紧状态,右壳体12中自锁防坠装置7由于向上运动从而解锁,当左脚需要向上攀爬时候,人体重心在右脚,右脚对位于右壳体12中的自锁防坠装置7施加向下的力,从而使右壳体12中的自锁防坠装置7锁紧,左脚带动左壳体11和其中的自锁防坠装置7向上运动,此时左壳体11中的自锁防坠装置7处于解锁状态,攀爬后左壳体11中的自锁防坠装置7受到向下的力进行锁紧,即在攀爬的时候,向上可以运动,则不可以向下移动,实现在重力作用下自锁防坠。
所述气动组件81包括安装在固定杆6侧壁上的气动外壳811,所述气动外壳811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812,所述安装块812内部左右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819以及上下滑动设置有升降板813,所述升降板813顶面固定安装有主动杆815,每个所述滑块819底面固定连接有夹板816,两个所述夹板816之间设置有主动气囊818,所述升降板813侧面两端贯穿倾斜开设有斜槽814,每个所述斜槽814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动杆817,且滑动杆817与滑块819进行转动连接。
参见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气动装置8可以分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杆6上,也即每个气动装置8对应一个按钮把手2和自锁防坠装置7,当进行使用的时候,通过按钮把手2按动力传动至主动杆815,通过主动杆815带动升降板813在安装块812中向下移动,从而使两个滑动杆817在两个斜槽814中滑动,进而使两个滑块819分别带动与之连接的夹板816相互靠近移动,把位于两个夹板816中间的主动气囊818压扁使内部的气体从出口处压出至传动组件82,通过上述中各个部件的相互传动把按钮把手2的握紧力转变为主动气囊818输出气体的压力。
所述传动组件82包括安装在固定杆6侧壁上的传动外壳821,所述传动外壳821内部设置有从动气囊822,所述传动外壳821顶面铰接有传动板823,且传动板823的一端位于传动外壳821的内部,所述传动外壳821顶面还铰接有解锁杆824,所述传动板823的另一端与解锁杆824端部进行铰接,所述解锁杆824的另一端与自锁防坠装置7通过刹车绳进行传动连接。
参见图9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板823呈“7”字形,来自主动气囊818的高压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从动气囊822,从动气囊822受到来自主动气囊818的气体从而膨胀,进而使位于传动外壳821中的传动板823进行运动,从而使传动板823关于转动轴进行转动,使解锁杆824一端跟随传动板823向下转动,则解锁杆824另一端会带动与自锁防坠装置7连接的刹车绳向上移动,进而使自锁防坠装置7解除锁紧状态。
所述自锁防坠装置7包括与固定杆6固定连接有自锁壳体71,所述自锁壳体71分为两部分,所述自锁壳体71内部设置有自锁机构72,所述自锁机构72包括卡接固定在自锁壳体71内壁两侧的两组自锁板721,每组自锁板721分为两部分,所述自锁板721上开设有导向安装槽724和自锁槽725,所述自锁槽725在自锁板721上倾斜设置,所述自锁槽725的顶端和底端与自锁板721侧壁的距离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相对导向安装槽724和自锁槽725之间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轴组722和第二滚轴组723,每个所述第一滚轴组722和第二滚轴组723两端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26和第二连接杆727,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727和相近的第一连接杆726的端部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滚轴组723端部的凸起位于第一连接杆726侧面开设的腰型孔内。
参见图3-图8,第一滚轴组722和第二滚轴组723分别由两个滚轴组成,当进行使用的时候,人需要下降的时候,首先带动自锁壳体71向下运动,由于自锁槽725为向下逐渐扩大的斜槽,即开口下方大上方小,在重力作用下自锁板721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相对的在自锁槽725的作用下第二滚轴组723的两个滚轴相互靠近,从而对位于第二滚轴组723的两个滚轴之间的钢丝绳进行夹紧,第二滚轴组723的两个滚轴中间的凹槽小于钢丝绳的直径,从而能够保证对钢丝绳夹紧,在夹紧状态下,受到下降的重力越大则第二滚轴组723的两个滚轴之间对钢丝绳的夹紧力越大,从而能够实现锁紧。
所述自锁机构72的下方设置有解锁装置73,两个相对的第二连接杆727之间连接有滑动架731,且两个滑动架731进行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动架731内的两侧滑动设置有导柱734,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柱734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732,另一侧的两个导柱734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733,两个所述滑动架73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735,所述第二固定座733底端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杠杆736和第二杠杆737,所述第一杠杆736的一端与第一拉杆735进行铰接,第一杠杆736另一端与第二杠杆737铰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732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739,所述安装座739底面铰接设置有动力杆7310,所述动力杆7310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拉杆738,所述第二拉杆738的另一端与第二杠杆737的端部固定连接。
参见图3-图8,人站在该逃生器上需要下降的时候,人按动按钮把手2通过气动装置8将动力传递至动力杆7310,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动力杆7310的端部受力向上移动,从而使动力杆7310的另一端的第二拉杆738向下移动,第二拉杆738带动第二杠杆737端部向下移动,则第二杠杆737另一端向上移动,则在第一杠杆736的传动作用下,与第二杠杆737铰接的第一杠杆736的端部向上移动,则与第一拉杆735铰接的第一杠杆736的端部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拉杆735带动滑动架731向下移动,由于第二连接杆727与滑动架731进行连接,在滑动架731向下移动过程中也带动第二连接杆727向下移动,第二连接杆727带动第二滚轴组723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滚轴组723中的两个滚轴相互背离,使两个滚轴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解除对钢丝绳的夹紧,从而解除锁紧状态,锁紧状态被解除在重力作用下人体向下移动实现逃离,下降的速度根据第二滚轴组723的两个滚轴对钢丝绳的夹紧力进行控制,即可以通过按钮把手2进行控制。
所述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顶面设置有锁紧装置5,所述锁紧装置5包括固定安装在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顶面的开设有缝隙的锁紧外壳51,所述锁紧外壳51两侧壁固定安装有锁紧块53,所述锁紧外壳51侧壁转动设置有转动杆52,所述转动杆52端部连接有位于锁紧外壳51内部的曲杆57,所述曲杆57上设置有传动杆58,所述传动杆58顶面固定设置有定位销柱59,所述锁紧外壳51内顶壁固定设置有导管510,所述锁紧外壳51上表面转动设置有半月板54,所述半月板54上表面开设有与定位销柱59适配的限位孔56,位于所述锁紧外壳51内部的半月板54的转轴外表面套设有扭簧55。
参见图12和图13,在不使用状态下,钢丝绳位于两个锁紧块53之间被卡住,此时半月板54将钢丝绳卡在锁紧块53处,从而锁紧;当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转动锁紧块53带动曲杆57和转动,由于曲杆57转动会带动传动杆58进行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向下运动时候,定位销柱59在导管510中滑动并且定位销柱59顶部脱离限位孔56,从而不再对半月板54卡住,在扭簧55弹力作用下带动半月板54移动,从而使位于锁紧块53中的钢丝绳的脱离锁紧块53,不再对钢丝绳卡住,解除锁紧状态。
两个所述自锁防坠装置7之间设置有拆卸装置9,所述拆卸装置9包括设置在自锁壳体71内壁的第一卡接板91和第二卡接板92,所述第一卡接板91靠近第二卡接板9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93,所述第二卡接板92靠近第一卡接板9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块93适配的第二卡块94,所述第二卡接板92与自锁壳体71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95,所述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一侧设置有安装板96,所述安装板96表面转动设置有旋钮97,所述安装板96另一面转动设置有转动板98,所述旋钮97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旋拧杆99,且旋拧杆99穿过安装板96延伸至转动板98内的通槽中,所述转动板98的上下两端通过连接绳分别与第二卡接板92的端部连接。
参见图14-图16,当自锁防坠装置7需要组装或者拆卸的时候,具体需要拆卸的时候,首先旋动旋钮97带动旋拧杆99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板98进行转动,由于转动板98的上下两端均连接与两个自锁防坠装置7中的第二卡接板92里连接,所以转动板98转动使与第二卡接板92连接的传动绳进行绕转,从而带动第二卡接板92和安装在一侧的第二卡块94移动,使第二卡块94脱离第一卡块93的卡接,使第一卡接板91和第二卡接板92分离,从而使自锁壳体71的两部分分开,完成拆卸,同样的,需要组装的时候,先转动旋钮97拉动第二卡接板92,接下来第一卡接板91和第二卡接板92结合,然后松开旋钮97,在第二弹簧95弹力作用下第二卡接板92复位,使第二卡块94和第一卡块93结合卡接,完成安装。
所述按钮把手2包括安装在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侧边上的把手本体21,所述把手本体21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架22,所述安装架22的横槽和竖槽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24和第二滑杆25,所述第一滑杆24和第二滑杆25之间设置有移动杆26,所述移动杆26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7,所述安装架22外表面套设有按钮23,所述安装架22的横槽内设置有位于第一滑杆24端部以及横槽内壁之间的第一弹簧28。
参见图18,当需要按动的时候,按钮23按动通过固定块27传动,带动第一滑杆24和第二滑杆25在安装架22中的横槽和竖槽中滑动,进而使位于二者之间的移动杆26也进行移动,从而带动与主动杆815连接的刹车绳移动,使主动杆815移动,具体的可以在把手本体21内部设置有铰接杆,例如,铰接杆铰接在把手本体21内壁,铰接杆一端与移动杆26连接,则另一端与主动杆815连接的刹车绳连接,参见上述中的气动组件81的运动原理,主动杆815移动,使主动气囊818压扁,实现将手的握紧力转变为气体压力,实现力的转化;当松手后,在第一弹簧28弹力作用下使第一滑杆24、第二滑杆25、移动杆26和按钮23恢复至初始位置。
所述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束腰带3;人体站在踏板4上的时候,通过束腰带3将人体腰部进行固定,防止人坠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人体站在踏板4上,需要向下移动时候,通过按动按钮把手2,使按钮把手2的按动力传递至气动组件81,气动组件81将气体压力传递至传动组件82,传动组件82再将力传递至自锁防坠装置7,从而使自锁防坠装置7从锁紧状下转变成解锁状态,从而能够向下移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外表面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按钮把手(2)且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踏板(4),所述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自锁防坠装置(7),所述左壳体(11)和/或右壳体(12)中的固定杆(6)的另一侧设置有气动装置(8),所述气动装置(8)包括气动组件(81)和传动组件(82),所述传动组件(82)与气动组件(81)进行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组件(82)与自锁防坠装置(7)通过刹车绳进行传动连接,按钮把手(2)将握紧力传递至气动组件(81)转变成气动压力进而传递至传动组件(82),从而将动力传递至自锁防坠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组件(81)包括安装在固定杆(6)侧壁上的气动外壳(811),所述气动外壳(811)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812),所述安装块(812)内部左右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819)以及上下滑动设置有升降板(813),所述升降板(813)顶面固定安装有主动杆(815),每个所述滑块(819)底面固定连接有夹板(816),两个所述夹板(816)之间设置有主动气囊(818),所述升降板(813)侧面两端贯穿倾斜开设有斜槽(814),每个所述斜槽(814)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动杆(817),且滑动杆(817)与滑块(819)进行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82)包括安装在固定杆(6)侧壁上的传动外壳(821),所述传动外壳(821)内部设置有从动气囊(822),所述传动外壳(821)顶面铰接有传动板(823),且传动板(823)的一端位于传动外壳(821)的内部,所述传动外壳(821)顶面还铰接有解锁杆(824),所述传动板(823)的另一端与解锁杆(824)端部进行铰接,所述解锁杆(824)的另一端与自锁防坠装置(7)通过刹车绳进行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防坠装置(7)包括与固定杆(6)固定连接有自锁壳体(71),所述自锁壳体(71)分为两部分,所述自锁壳体(71)内部设置有自锁机构(72),所述自锁机构(72)包括卡接固定在自锁壳体(71)内壁两侧的两组自锁板(721),每组自锁板(721)分为两部分,所述自锁板(721)上开设有导向安装槽(724)和自锁槽(725),两个相对导向安装槽(724)和自锁槽(725)之间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轴组(722)和第二滚轴组(723),每个所述第一滚轴组(722)和第二滚轴组(723)两端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26)和第二连接杆(727),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727)和相近的第一连接杆(726)的端部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滚轴组(723)端部的凸起位于第一连接杆(726)侧面开设的腰型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72)的下方设置有解锁装置(73),两个相对的第二连接杆(727)之间连接有滑动架(731),且两个滑动架(731)进行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动架(731)内的两侧滑动设置有导柱(734),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柱(734)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732),另一侧的两个导柱(734)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733),两个所述滑动架(73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735),所述第二固定座(733)底端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杠杆(736)和第二杠杆(737),所述第一杠杆(736)的一端与第一拉杆(735)进行铰接,第一杠杆(736)另一端与第二杠杆(737)铰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732)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739),所述安装座(739)底面铰接设置有动力杆(7310),所述动力杆(7310)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拉杆(738),所述第二拉杆(738)的另一端与第二杠杆(737)的端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顶面设置有锁紧装置(5),所述锁紧装置(5)包括固定安装在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顶面的开设有缝隙的锁紧外壳(51),所述锁紧外壳(51)两侧壁固定安装有锁紧块(53),所述锁紧外壳(51)侧壁转动设置有转动杆(52),所述转动杆(52)端部连接有位于锁紧外壳(51)内部的曲杆(57),所述曲杆(57)上设置有传动杆(58),所述传动杆(58)顶面固定设置有定位销柱(59),所述锁紧外壳(51)内顶壁固定设置有导管(510),所述锁紧外壳(51)上表面转动设置有半月板(54),所述半月板(54)上表面开设有与定位销柱(59)适配的限位孔(56),位于所述锁紧外壳(51)内部的半月板(54)的转轴外表面套设有扭簧(5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自锁防坠装置(7)之间设置有拆卸装置(9),所述拆卸装置(9)包括设置在自锁壳体(71)内壁的第一卡接板(91)和第二卡接板(92),所述第一卡接板(91)靠近第二卡接板(9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93),所述第二卡接板(92)靠近第一卡接板(9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块(93)适配的第二卡块(94),所述第二卡接板(92)与自锁壳体(71)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95),所述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一侧设置有安装板(96),所述安装板(96)表面转动设置有旋钮(97),所述安装板(96)另一面转动设置有转动板(98),所述旋钮(97)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旋拧杆(99),且旋拧杆(99)穿过安装板(96)延伸至转动板(98)内的通槽中,所述转动板(98)的上下两端通过连接绳分别与第二卡接板(92)的端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槽(725)在自锁板(721)上倾斜设置,所述自锁槽(725)的顶端和底端与自锁板(721)侧壁的距离分别为a和b,则a<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把手(2)包括安装在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侧边上的把手本体(21),所述把手本体(21)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架(22),所述安装架(22)的横槽和竖槽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24)和第二滑杆(25),所述第一滑杆(24)和第二滑杆(25)之间设置有移动杆(26),所述移动杆(26)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7),所述安装架(22)外表面套设有按钮(23),所述安装架(22)的横槽内设置有位于第一滑杆(24)端部以及横槽内壁之间的第一弹簧(2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11)或右壳体(1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束腰带(3)。
CN202223466658.0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空逃生器 Active CN220237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6658.0U CN220237587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空逃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6658.0U CN220237587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空逃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7587U true CN220237587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9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6658.0U Active CN220237587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空逃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7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8767B (zh) 秋千健身多功能高楼逃生装置
CN202249563U (zh) 一种防盗救生窗
CN201988076U (zh) 秋千健身多功能高楼逃生装置
CN220237587U (zh) 一种高空逃生器
CN104815400B (zh) 一种背包式救生索
CN110585614B (zh) 一种智慧楼宇逃生装置
CN2553834Y (zh) 自控式救生背包
CN105888491A (zh) 一种新型排烟窗
CN115814296A (zh) 一种高空逃生器
CN220142463U (zh) 一种自动开启坠落防护缓降装置
CN110448817B (zh) 高楼火灾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430688U (zh) 一种高层建筑自降逃生装置
CN104001281B (zh) 一种逃生升降器
CN2383536Y (zh) 缆绳式安全救生器
CN106842468B (zh) 一种挂缆器
CN215136149U (zh) 一种便捷式高空作业逃生架
CN106364581B (zh) 一种家用逃生装置
CN112295178B (zh) 一种信号塔电线杆攀爬用辅助装置
CN112393337B (zh) 一种空调机体安装架体及其使用方法
CN2568222Y (zh) 安全绳锁定器
CN111911064A (zh) 一种改进型智能消防逃生软梯
CN101966371A (zh) 机械缓降器
CN111618571A (zh) 一种横担的自动安装设备
CN213743197U (zh) 一种扶手收合方便的梯子
CN105963873B (zh) 电力登高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