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6151U - 头盔和共享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头盔和共享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6151U
CN220236151U CN202320996823.9U CN202320996823U CN220236151U CN 220236151 U CN220236151 U CN 220236151U CN 202320996823 U CN202320996823 U CN 202320996823U CN 220236151 U CN220236151 U CN 220236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met
sensor
distance
human bod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68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鑫
张傲
张雪煊
唐春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68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6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6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6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盔和共享车辆。所述头盔包括:盔体、距离传感器和人体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距离信息,所述人体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感应信息,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被用于判断所述头盔的佩戴状态;所述盔体包括盔壳和设置于所述盔壳内侧的内衬,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盔壳和所述内衬之间;所述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盔体的侧边处,所述人体传感器位于所述盔体的顶部或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盔提高了共享车辆对于头盔的佩戴状态判断的准确性,使得共享车辆的使用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头盔和共享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盔和共享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长以及绿色出行的需求,自行车以及其它两轮车辆逐渐成为常用的代步工具。近年来,共享车辆以其低碳环保、可便捷停放的特点,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在现有技术中,一些共享车辆逐步配备了保护部件,以保证骑乘者的安全,降低交通事故伤亡。例如,在一些共享电动车上,通常需要配备头盔,为了保证骑乘者的安全,头盔大多会设置有佩戴检测装置,以检测骑乘者是否正常佩戴。而在实际使用中,基于各种原因,佩戴检测装置会遭到人为遮挡,导致终端对于头盔的佩戴状态发生误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头盔和共享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头盔,应用于共享车辆,包括:
盔体、距离传感器和人体传感器;
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距离信息,所述人体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感应信息,以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确认所述盔体的佩戴状态;
所述盔体包括盔壳和设置于所述盔壳内侧的内衬,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盔壳和所述内衬之间;
所述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盔体的侧边处,所述人体传感器位于所述盔体的顶部或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人体传感器为电容式传感器。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分别连接,以获取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确认所述盔体的佩戴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头盔的移动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所述移动信息,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的启停。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盔壳和所述内衬之间,并位于靠近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电容式传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检测层和参考层,所述检测层与所述内衬贴合,所述参考层与所述盔壳贴合;
在所述盔体佩戴于使用者头部时,所述检测层能够检测使用者头部的介电常数,所述参考层能够对所述检测层检测的所述介电常数进行补偿。
可选地,所述电容式传感器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能够对所述参考层和所述检测层在靠近于盔体一侧分别形成电磁屏蔽。
可选地,所述内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盔壳的内侧;
所述盔壳的内壁上设置有不同的容纳槽,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各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内衬的外缘设置有装配孔,紧固件穿过所述装配孔将所述内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盔壳的内侧;所述装配孔的端部具有沉槽,使所述紧固件能够隐藏于所述装配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共享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头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盔壳和内衬之间设置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使得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能够检测头盔的佩戴状态。而将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盔体的侧边,将电容式传感器设置在盔体的顶部或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处,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大,避免了使用者通过单手同时遮挡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方式造成佩戴误判的问题,提高了共享车辆对于头盔的佩戴状态检测的准确性,使得共享车辆的使用更加安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后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盔壳和内衬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盔壳和内衬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盔体;11、盔壳;111、容纳槽;12、内衬;121、装配孔;2、距离传感器;3、人体传感器;31、检测层;32、参考层;33、屏蔽层;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盔,应用于共享车辆,包括:盔体1、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所述距离传感器2用于检测距离信息,所述人体传感器3用于检测人体的感应信息,以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确认所述盔体1的佩戴状态;所述盔体1包括盔壳11和设置于所述盔壳11内侧的内衬12,所述距离传感器2和所述人体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盔壳11和所述内衬12之间;所述距离传感器2位于所述盔体1的侧边处,所述人体传感器3位于所述盔体1的顶部或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头盔的盔壳11和内衬12之间设置有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当需要判断头盔的佩戴状态时,距离传感器2能够检测出头盔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距离信息,而人体传感器3能够检测出使用者头部的人体感应信息,根据检测到的距离信息和感应信息,便能够判断出头盔是否被正常佩戴,以实现对于头盔佩戴状态的确认。其中,距离传感器2可以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而人体传感器3可以采用电容式传感器、或其他能够采集人体感应信息的传感器类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在实际应用中,骑乘者对于红外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利用人体的手掌或其他部位对其进行同时遮挡后,容易造成对于头盔佩戴状态的误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将距离传感器2设置在盔体1的侧边处(例如,设置在盔体1的靠近于耳朵附近的侧边处),将人体传感器3设置在盔体1的顶部或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处,使得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之间的距离较远,盔体1侧边到盔体1顶部之间的距离通常会大于人体的手掌长度,避免了在骑行过程中,骑行者通过单手或人体其它部位同时遮挡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而导致对于头盔的佩戴状态的误判,提高了对于头盔的佩戴状态判断的准确性,令骑行者能够尽量正确佩戴头盔进行骑行,使得头盔对骑行者的头部做到有效保护,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距离传感器2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人体传感器3为电容式传感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测距传感器作为距离传感器2,电容式传感器作为人体传感器3。其中,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利用红外线反射原理对障碍物距离进行测量,当骑乘者将头盔正确佩戴在头部时,红外测距传感器对于其头部的测量距离则会保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如果大于某个距离范围,则可判断头盔未正确佩戴。而电容式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介电常数,人体的介电常数与其它物体的介电常数不同,根据电容式传感器检测到的介电常数的数值,便可以判断头盔是否被正确佩戴。本申请结合上述两个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能够避免单一传感器受到人为干预时对于检测结果的误判。
而将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盔体1的侧边,电容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盔体1的顶部或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处,一方面能够提高对于头盔佩戴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又不影响头盔的佩戴体验。其中,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可通过胶水或紧固件4等固定在盔体1内侧,以提高两个传感器的紧固性,避免在使用中脱落。
可选地,所述头盔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距离传感器2和所述人体传感器3分别连接,以获取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确认所述盔体1的佩戴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头盔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获取距离传感器2检测的距离信息和人体传感器3检测到的感应信息,并对其进行判断和分析,如果上述距离信息和感应信息均符合正常佩戴的数据参考范围,则可判定出头盔处于正确佩戴状态,如果上述距离信息和感应信息任意之一不符合正常佩戴的数据参考范围,则可判定头盔不处于正确佩戴状态,控制模块可以将此判断结果或数据信息传输至共享车辆的总控模块或终端上,以便于进行下一步数据处理。在一种实施例中,头盔上还可以设置蓝牙模块,以将控制模块的数据分析结果或头盔佩戴状态的判断结构对外进行传输。
可选地,头盔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头盔的移动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所述移动信息,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2和所述人体传感器3的启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头盔上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并将其与控制模块连接。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头盔的振动或水平状态等移动信息,控制模块接收到上述移动信息后,可根据移动信息控制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的启停,即控制模块在判断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移动信息符合头盔佩戴姿势时,便可以控制距离传感器2开始检测盔体1与障碍物(使用者头部)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人体传感器3开始采集感应信息。加速度传感器的设置,使得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可以设定为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检测或停止检测,以实现及时、准确地检测头盔的佩戴状态的目的,提高了共享车辆的行车安全性。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加速度传感器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盔壳11和所述内衬12之间,并位于靠近于所述距离传感器2的位置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和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盔壳11和内衬12之间,避免其影响佩戴。另外,将其设置在靠近于距离传感器2的位置处,即也设置在盔体1的侧边处,使得各个模块与控制模块的连接更加简单,避免导线过长引起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电容式传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检测层31和参考层32,所述检测层31与所述内衬12贴合,所述参考层32与所述盔壳11贴合;在所述盔体1佩戴于使用者头部时,所述检测层31能够检测使用者头部的介电常数,所述参考层32能够对所述检测层31检测的所述介电常数进行补偿。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式传感器可以设置在FPC(柔性电路板)上,一方面FPC能够对电容式传感器提供对外的连接点,以便于电容式传感器对外传输采集的数据(例如,使用者头部的介电常数),实现对头盔佩戴状态的判断。另一方面,FPC较为柔软,能够使检测层31与盔体1的内侧更加贴合,提高头盔的佩戴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检测层31对于使用者头部或其它贴合或遮挡物件的介电常数进行采集时,其周围的环境会对采集数据形成一定的干扰,导致其采集的数据不够准确,本申请通过设置参考层32,使得通过参考层32能够检测到外部环境等干扰物的介电常数,对于检测层31采集的数据进行补偿。例如,检测层31采集的介电常数为a,参考层32采集的介电常数为b,那么检测层31实际采集到的使用者头部或遮挡物件的介电常数c=a-b,即摒除了环境因素对于介电常数的影响,提高了检测层31检测到的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共享车辆对于头盔的佩戴状态判断的准确性。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电容式传感器还包括屏蔽层33,所述屏蔽层33能够对所述参考层32和所述检测层31在靠近于盔体1一侧分别形成电磁屏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屏蔽层33的设置使得其能够对参考层32和检测层31在靠近于盔体1一侧形成电磁屏蔽,即能够避免使用者在盔体1的外侧对电容式传感器进行遮挡或贴合时,造成的电容式传感器的误判,进一步提高了共享车辆对于头盔的佩戴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另外,屏蔽层33还可以与FPC连接,能够避免过多导线导致的结构复杂的问题,简化了电容式传感器的整体结构。
可选地,屏蔽层33可以采用铜皮或导电布制成,两者的材料成本较低,且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使得最终的屏蔽效果更好,另外,铜皮或导电布能够贴合盔体1内侧的形状,提高头盔的佩戴体验。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屏蔽层33包括第一屏蔽层33和第二屏蔽层33,所述第一层屏蔽层33位于所述检测层31的靠近于所述盔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屏蔽层33位于所述参考层32的靠近于所述盔体1的一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层31和参考层32靠近于盔体1的一侧分别设置一层屏蔽层33,既便于结构的装配,又能够避免检测层31和参考层32相互干扰,提高了电容式传感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其中,FPC上可预留连接点,使得第一屏蔽层33和第二屏蔽层33均可以连接到FPC上,进而实现提高屏蔽效果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内衬12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盔壳11的内侧;所述盔壳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不同的容纳槽111,所述距离传感器2和所述人体传感器3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各所述容纳槽111内。
具体地,内衬1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有破损或被污染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将内衬12设置为与盔壳11可拆卸装配,以便于内衬12、盔壳11或内部器件的更换和维修,降低了头盔的使用成本。而将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均设置在盔体1和内衬12之间,不仅能够使得头盔内侧的外观更加美观,还能够避免使用者或外界对其造成破坏,提高了头盔的使用寿命。同时,盔壳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不同的容纳槽111,即可以在盔壳11的侧边处设置用于放置距离传感器2的容纳槽111,在盔壳11的顶部或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处设置用于放置人体传感器3的容纳槽111,并通过紧固件4等连接件可拆卸地将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设置在盔壳11的内壁上,以便于拆卸维修,降低头盔的使用成本。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内衬12的外缘设置有装配孔121,紧固件4穿过所述装配孔121将所述内衬12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盔壳11的内侧;所述装配孔121的端部具有沉槽,使所述紧固件4能够隐藏于所述装配孔121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将内衬12的外缘通过紧固件4装配在盔壳11上,一方面能够实现内衬12与盔壳11的可拆卸连接,另一方面,其能够避免对盔壳11或内衬12的保护区(例如头顶处、前额处或后脑处)产生力学破坏,提高头盔对于使用者头部的保护效果。并且,在两者的边缘处通过紧固件4进行可拆卸连接,也便于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率。进一步地,装配孔121在端部设计有沉槽,使得将内衬12装配在盔壳11的内侧以后,紧固件4能够被隐藏在装配孔121中,避免紧固件4对使用者造成划伤等,并且也能够提高装配的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参考图1至图5,提供了一种共享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头盔。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共享车辆包括头盔,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头盔同时设置有相距较远的距离传感器2和人体传感器3,使得共享车辆能够对于头盔的佩戴状态的判断更加准确,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头盔,应用于共享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盔体、距离传感器和人体传感器;
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距离信息,所述人体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感应信息,以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确认所述盔体的佩戴状态;
所述盔体包括盔壳和设置于所述盔壳内侧的内衬,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盔壳和所述内衬之间;
所述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盔体的侧边处,所述人体传感器位于所述盔体的顶部或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人体传感器为电容式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分别连接,以获取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感应信息确认所述盔体的佩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头盔的移动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所述移动信息,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的启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盔壳和所述内衬之间,并位于靠近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传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检测层和参考层,所述检测层与所述内衬贴合,所述参考层与所述盔壳贴合;
在所述盔体佩戴于使用者头部时,所述检测层能够检测使用者头部的介电常数,所述参考层能够对所述检测层检测的所述介电常数进行补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传感器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能够对所述参考层和所述检测层在靠近于盔体一侧分别形成电磁屏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盔壳的内侧;
所述盔壳的内壁上设置有不同的容纳槽,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传感器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各所述容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的外缘设置有装配孔,紧固件穿过所述装配孔将所述内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盔壳的内侧;所述装配孔的端部具有沉槽,使所述紧固件能够隐藏于所述装配孔中。
10.一种共享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头盔。
CN202320996823.9U 2023-04-26 2023-04-26 头盔和共享车辆 Active CN220236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6823.9U CN220236151U (zh) 2023-04-26 2023-04-26 头盔和共享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6823.9U CN220236151U (zh) 2023-04-26 2023-04-26 头盔和共享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6151U true CN220236151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2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6823.9U Active CN220236151U (zh) 2023-04-26 2023-04-26 头盔和共享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61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9698B2 (en) Cycling garment with turn indicating system
US20190261724A1 (en) Helmet system and protective wearable system
US9464963B2 (en) Impact detection device on a fork of a vehicle
WO2006049750A3 (en) Optical navigation system for vehicles
KR102448783B1 (ko) 스마트 안전모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전모 착용 관리장치
CN110179195A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头盔管理系统
CN109849785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换道判定系统及方法
CN220236151U (zh) 头盔和共享车辆
KR101993599B1 (ko) IoT 스마트웨어 기반의 긴급 상황 대응 장치
PL1702313T3 (pl) System i sposób wyznaczania prędkości pojazdu
KR101427825B1 (ko) 모바일 기기의 가속도 센서를 이용한 gps 전력 사용량 절감 방법
CN114459510A (zh) 电容式传感器、佩戴检测装置以及穿戴设备
CN105711701A (zh) 一种智能自行车
KR20180001744U (ko) 자전거 브레이크등 제어 시스템
CN106551444A (zh) 一种带转向灯的智能导航衣服
CN205971624U (zh) 一种后置近距离预警系统及电动自行车
CN205769760U (zh) 一种自行车警示系统
CN107259696A (zh) 一种智能摩托车头盔
CN106473333A (zh) 智能手环
CN211076153U (zh) 座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298308A (zh) 一种自行车专用道车辆行人识别系统
WO2020109887A1 (en) Integrated active safety system for individuals subjected to a risk of road accident
CN219295592U (zh) 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及二轮车
CN216527543U (zh) 一种社交距离保持提醒装置
KR101624114B1 (ko) 이륜차 후방 모니터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